2021-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种群 群落与生态系统 12 种群和群落突破训练

合集下载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四)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四)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四)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1.图甲为某温带稀树草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图乙为某生物的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图。

请据图回答:(1)在图甲所示的食物网中,狼属于_________第营养级。

在狼与兔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兔和跑得快的狼均能很好地生存,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的_________结果;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若图乙所示的种群为某鼠种群。

在C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

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_。

(3)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稀树草原中风信子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

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数目,则可以起到调查__________的作用。

(4)在图甲所示的稀树草原的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包括_________、________。

假设每种动物从上一营养级不同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同且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若狼种群增重6kg,需要消耗草_________kg。

(5)某年气温明显偏高,食物丰富,稀树草原昆虫数量增多,但并没有呈现“J”型增长的状态,这是_______________(填“负反馈”或“正反馈”)调节的结果。

多年来,该稀树草原牧民大力植树种草,使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牧业产量呈持续增长势头,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也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得以增强。

2.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上图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_。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12专题12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 Word版含解析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 2.12专题12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题组过关1.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不肯定属于同一种群。

(√)2.种群的三种年龄组成中,增长型诞生率最高。

(×)3.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4.种群数量变化也就是指种群数量增长和波动。

(×)5.在抱负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6.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7.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8.湖泊的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9.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物种定居后,与原来的物种可能共同生存。

(√)10.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11.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12.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13.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14.生态系统的信息来源于生物和无机环境。

(√)15.湿地能调整气候,属于间接价值。

(√)1.(2021·长沙一模)下列有关生态学争辩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接受样方法B.争辩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可接受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量法D.制作的生态缸不用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解析】选B。

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的种群密度可以接受样方法,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一般接受标志重捕法,A错误;争辩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时可接受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如方程式或曲线图,B正确;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量法两种方法进行统计,C错误;制作的生态缸必需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D错误。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种群和群落课件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种群和群落课件

2.种群的数量变化——区分“S”型曲线和“J”型曲线 1.种群的数量变化?
“J”型曲线
“S”型曲线
2.种群的增长模型?
前提条件 环境资源无限
环境资源有限
发生条件?
3.J型曲线的数学表
曲线
示?并解释公式各字
母含义
种群增长 率曲线
种群增长 速率曲线
有无K值
无K值
4.S型增长中K和K/2 的应用 5.环境容纳量的概念 和种群数量的联系 5.K对策者和R对策者
限时训练 T3
(14)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种群数量。×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二 种群数量变化及应用的考查
3.种群的数量变化常借助λ值和K值来反映,其中λ值反映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 群数量的倍数;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反映的是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λ+1 B.在“J”型增长曲线中,λ值通常是一个恒定值且λ≥1 C.K值是处于平衡状态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D.种群的K值与环境资源量有关,而与种群的初始数量无关
有K值
1.下列关于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用样方法不能调查草地中某种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2)调查草地上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
(3)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不诱杀雌性害虫不会影响出生率。× (4)标志动物更易被捕食,所以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小。 × (5) K值就是种群的最大数量。 × (6)数量达到K值时,将保持稳定不变。× (7)“J” 型增长的种群,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8)竹子高矮参差不齐,体现了竹林的垂直方向上的空间结构。草皮则没有垂直结构。 × (9)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10)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也会有波动,但不会下降甚至消亡。× (11)抽样检测时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加在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 (1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因此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13)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最终也能演替成树林。×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复习 种群和群落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复习  种群和群落
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迁入该池塘一段时间内,该种鱼的数量呈“S”型增长 B.t2时刻对该种鱼进行捕捞能一次性获得最大产量 C.t2~t3时间段,该种鱼的种群数量仍然呈上升的趋势
D.若向该池塘投入适当饵料,则该种鱼的K值会增大
总结:K值与K/2值的应用
(二轮大书P81)基础自测2 (2021·宁夏银川模拟)图甲表示某生 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 乙表示该生物种群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头叶)
上部叶 中部叶 下部叶

番茄单作
22.7
3.2
0.8 16.5 1.2
番茄玫瑰邻作 1.4
0.2
0.1 1.8
2.2
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
B
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
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
关系的功能
1.某人工淡水鱼塘养殖了大量的某种鱼,成鱼底栖,捕 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单位体积水体中成鱼和幼鱼的个体数构成了该鱼的物 种丰富度 B.该人工淡水鱼塘中幼鱼与浮游动物间可能存在捕食和 竞争关系 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镶嵌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 平结构 D.鱼塘底部与岸边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垂 直结构
A. 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B. 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C. 水分是马齿苋属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D. 白天马齿苋属植物气孔关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专题12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12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考纲要求: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教材回归1.(必修3 P60、6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分为逐个计数法(适合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和估算法两种。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适合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和标志重捕法(适合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2.(必修3 P61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不宜选择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

因为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往往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

3.(必修3 P61讨论)样方法中强调随机取样的目的是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4.(必修3 P63思考与讨论)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

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5.(必修3 P64拓展题)种群不具备个体所具有的性别、年龄等特征,另外种群也出现了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因此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

6.(必修3 P65)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由此可看出,在数学模型建构过程中也常用假说—演绎法。

7.(必修3 P66)种群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在其数学模型N 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λ一定是大于1的一个值。

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二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一、生态系统(一)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二)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三)组成关系(四)功能: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一)非生物的物质(水分、空气、无机盐等)和能量(阳光、热能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二)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及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基石),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三)消费者: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

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四)分解者:为异养型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是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

(五)各成分相互关系(如图)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开始,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3、对食物链的分析(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最末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当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数量减少,作为其天敌的下一营养级数量增多。

(3)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这种制约可能来自于种间,也可能来自于种内。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课件:种群和群落专题复习

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课件:种群和群落专题复习
(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 __两__种__或__两__种_以__上__的__生__物__相_互__争__夺__相_同__的__资__源__和_空__间__而__表__现_出___________ __来__的__相__互__抑_制__现__象_______。(课本P73页原话)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 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 减弱
3.(2021·全国 甲 卷) 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
2017
T5 [6分]
全国Ⅰ卷5年考情分析
2018
2019
2020
T5 [6分]
T6 [6分]
T6(A) [1.5分]
T31(2) [3分]
T6(B) [1.5分]
2021
热度
★★★★
T30 [10分]
★★★
高频考点:种群增长曲线以及应用、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常 考 点 :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演替的类型 复习时应注重从概念、曲线和成因分析上强化理解和记忆
奖理综卷一套
奖坚果一包
奖棒棒糖2只
祝你金榜题名
再抽一次
差一点就中了
奖棒棒糖5只
奖饼干一包
活动二:小组协作 共同完成 思维导图并展示
(要求:可以用箭头括号或文字表示 8-10分钟)
1、完成一个种群的思维导图
(第1、3、5、7、9组)
2、完成一个群落的思维导图
(第2、4、6、8、10组)
1.(2021·全国甲卷)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 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种群和群落PPTppt文档

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种群和群落PPTppt文档

演替阶 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2
针叶林
52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4
常绿阔叶林
106
00 12 1 24 17 31 16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解 析 : (1) 常 绿 阔 叶 林 遭 到 砍 伐 后 , 原 有 植 被 虽 然 已 经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 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该条件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 生演替。
体要全部统计,位于样方边缘的个体计数时遵循“计上
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不用进行标记,A 错误;
要注意随机取样。取样时可采用等距取样法或五点 取样法,但由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取样时应适当 扩大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B 正确,C、D 错误。
答案:B
4.(2015·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
答案:D
3.(2017·全国卷Ⅲ)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 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内部的个
命题方向:种群的增长曲线体现“模型与建模”,种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解析: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纵坐标为种群增长率, 横坐标为种群数量,曲线最高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对 应种群数量的 K/2。为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应 在种群数量超过 K/2 时捕获,剩余量保持在 K/2,此时种 群数量增长率最大,可使种群数量迅速得以恢复。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不定项选择题三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不定项选择题三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不定项选择题(三)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1.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得到的结果偏小的是()A.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研磨时忘记加入二氧化硅B.在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实验中,只调查人群中的男性个体C.用清洗后未进行干燥处理的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误将重捕个体中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2.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

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为防治害虫提供科学依据。

下图是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m点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吹绵蚧种群数量会稳定在q点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D.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4.(多选)谢灵运《登池上楼》有这样的描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下列关于池塘中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会受无机环境的影响B.研究池塘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如果该池塘的水体出现严重水华现象,则物种的丰富度会有所增加D.池塘岸边柳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反映了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5.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

种群与群落-年广东高考二轮复习生物

种群与群落-年广东高考二轮复习生物
【名校课堂】获奖PPT-种群与群落课 件-年广 东高考 二轮复 习生物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种群与群落课 件-年广 东高考 二轮复 习生物 (最新 版本) 推荐
2.(2020全国Ⅱ理综,6)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
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
的起点是海水,之后向淡水过渡,最后到陆地,故演替的顺序为②①③。
【名校课堂】获奖PPT-种群与群落课 件-年广 东高考 二轮复 习生物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种群与群落课 件-年广 东高考 二轮复 习生物 (最新 版本) 推荐
3.(2019全国Ⅰ理综,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 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 个实验组, 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 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 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2021
专题五 第12讲 种群与群落
01 重做真题 感悟考情



02 梳理网络 强基固本

03 核心考点 能力突破
重做真题 感悟考情
1.(2020全国Ⅰ理综,6)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12 种群和群落突破训练1.(xx北京西城统考)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B.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C.种群是物种的繁殖单位和生物进化的单位D.种群密度是种群特有的特征解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2.(xx乌鲁木齐二模)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水生演替都是初生演替,陆生演替都是次生演替B.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昆虫首先出现在灌木阶段C.一般情况下,农田弃耕后,土壤表层有机物质会逐渐增多D.群落中种群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解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是根据演替的起点划分,不是根据水分的多少划分,A错误;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昆虫首先出现在草本植物阶段,B错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D错误。

3.(xx河南郑州一模)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A )A.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解析: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导致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偏大,会使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4.(xx苏北四市二模)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B.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D.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解析: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C错误。

5.(xx河南洛阳二模)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C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说明该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第12年时增长速率为1.2,说明种群数量仍然增长,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错误;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数量大约是K/2,即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C正确;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

6.(xx山东潍坊模拟)以下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能形成森林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C.大鱼吃同种小鱼是群落中的捕食关系D.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解析:只有当环境适宜时,群落演替才能形成森林,否则只能形成草原或灌木丛;群落演替过程中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大鱼和小鱼属于同一物种,大鱼吃小鱼属于种间斗争;群落向着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7.(xx广东惠州三模)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 ℃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 ℃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该环境容纳该种群的最大数量,由图可知该藻类的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A正确;分析题图曲线可知,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B正确;24.8 ℃条件下第5天左右,种群增长曲线的斜率最大,说明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正确;种群数量将在K值附近维持动态平衡,D错误。

8.在实验室里,将甲、乙两种单细胞生物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培养,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将这两种生物用同样的培养液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若增加或减少容器中培养液的量,图1中的曲线不会发生变化B.从图1可以看出这两种生物单独培养时种群的增长都不受自身密度的限制C.若把这两种生物放在自然界的同一环境下,一般不会出现图2结果D.从图2可以推知两种生物混合培养时竞争强度的变化是由强到弱解析:增加或减少容器中培养液的量,相当于资源和空间增加或减少,图1中的曲线中存活个体数一定会发生变化,A错误;图1中当种群密度增加时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增长速率下降,因此两种生物单独培养时种群的增长均受自身密度的限制,B错误。

自然界的环境下的营养结构复杂,甲、乙两种群受天敌、食物、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不会出现实验条件下物种在竞争中灭亡的情况,C正确。

图2中两种生物混合培养时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D错误。

9. (xx山东济南一模)图中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的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A.当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B.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C.依据曲线b,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越大越好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种内斗争最剧烈解析:由图分析可知,曲线a、b交叉点前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高,交叉点后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b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高,A项错误。

对曲线a进行分析,种群密度越大,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越低,说明该动物获得的能量少,营养级较高,体型一般较大,B项正确。

对曲线b进行分析,种群密度为d左右时存活率最大,由此推测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保持在d左右最好,C项错误。

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剧烈,由此可知,种群密度为d时,不是种内斗争最剧烈的时刻,D项错误。

10.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

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C.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D.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不符合N t=N0·λt解析:对一个种群来说,种群密度大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来决定的,A 正确。

b点之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导致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B正确。

曲线Ⅰ与曲线Ⅱ相比田鼠种群密度低,其原因是曲线Ⅰ树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为猛禽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猛禽的密度更大,C错误。

根据图示可知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致呈“S”型增长,D正确。

11.(xx大同质检)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2)草原上,鼠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3)图中A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种群的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B表示此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图A曲线所示该种群在前年呈“J”型增长,在第1~20年间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年,在第年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②图B中甲、乙两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型,乙种群密度最大的时间点为。

③图B中在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

解析:(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2)对于体型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3)①据图A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5年的λ值大于1且不变,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5年呈“J”型增长。

若λ大于1,则种群数量增多;若λ小于1,则种群数量减少,所以第1~20年间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10年,在第10~20年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②由图B分析可知,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为0,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说明甲、乙两种群都呈“S”型增长。

乙种群在t5时刻,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

③在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0,说明此时间段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因此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答案:(1)随机取样(2)标志重捕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3)①5 10 10~20 ②“S”t5③增长型12.(xx甘肃庆阳模拟)如图1是科考队调查某弃耕的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木、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弃耕的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所经历的演替属于演替,随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图1中各物种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在b→c段,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的种群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可能的原因是。

三个物种的种间关系为,同时体现出该群落具有结构。

(3)科考队对该生态系统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

曲线各点中,表示动物种群增长最快的点是;若d点以后,该动物种群数量一直下降,直至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可能的环境因素有(最少列举2个)。

解析:(1)弃耕的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所经历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随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加。

(2)图1中,各物种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在b→c段,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的种群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可能的原因是物种②较能耐受弱光条件,由图可知三个植物物种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同时体现出该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3)图2所示曲线各点中,a点斜率最大,表示动物种群增长最快;若d点以后,该动物种群数量一直下降,直至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可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了,可能的环境因素有气候变化、食物减少、天敌增加等。

答案:(1)次生增加(2)随机取样物种②能耐受弱光,物种①不能耐受弱光竞争垂直(3)a 气候变化、食物减少、天敌增加等13.(xx内蒙古包头测试)乔木树种馨香木兰是云南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

研究人员为探究馨香木兰种群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1)为调查馨香木兰所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本研究中调查乔木层和灌木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5 m×5 m,而调查草本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1 m×1 m,可见设计最小样方面积的原则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