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各种配方和功效

合集下载

清太医配方

清太医配方

清太医配方清太医配方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配方,由多种中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以及增强身体的健康。

组方清太医配方由以下几种中药组成:1.黄芩(10克):可清热解毒,具有抗菌作用。

2.黄连(10克):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

3.黄柏(10克):可清热解毒、利湿止痛。

4.石膏(20克):具有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的作用。

5.葛根(10克):可清热解毒、祛风散寒。

6.竹叶(10克):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

7.金银花(10克):可清热解毒、解毒消肿。

8.藿香(10克):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作用。

用法与用量将以上各味中药材放入药材包中,用适量的水煎煮30分钟,去除药渣,将药液分为3次服用。

每次服用200毫升,可根据个体情况适量调整剂量。

主要功效与作用清太医配方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它可以帮助改善身体内部的湿热环境,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炎症反应,并且缓解疼痛症状。

此外,清太医配方还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

适用症状和疾病清太医配方适用于以下一些症状和疾病:1.高热不退:清太医配方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从而降低体温。

2.咽喉肿痛:清太医配方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可以舒缓咽喉肿痛症状。

3.湿疹、荨麻疹等皮肤过敏症状:清太医配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改善皮肤过敏反应。

4.尿路感染:清太医配方的利尿作用可增加尿液排出,从而帮助清除尿路感染引起的症状。

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清太医配方。

2.对本品成分过敏者禁用。

3.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清太医配方为传统中药配方,具体用法及剂量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结语清太医配方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配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并且安全有效。

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适应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合理使用清太医配方,能够帮助改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黄芩安胎的原理

黄芩安胎的原理

黄芩安胎的原理黄芩安胎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配方,主要由黄芩、黄连、丹参、连翘等草本植物组成。

在中医理论中,它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止血等功效。

黄芩安胎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黄芩安胎可通过清热解毒的作用来帮助孕妇减轻炎症反应。

在孕期,由于孕妇体内荷尔蒙水平的改变,免疫系统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使得孕妇更易感染各种病菌。

黄芩和黄连中的黄连素和黄芩甙等化合物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降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胎儿的生长发育。

其次,黄芩安胎还能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来减轻孕妇局部的淤血和瘀血情况。

在怀孕期间,孕妇子宫内的胎盘发育,会导致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易出现血液淤滞现象。

黄芩中的黄芩苷和黄芩甙等活血化瘀成分,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孕妇子宫内的血液供应,减少历程,预防胎盘部位的淤血和瘀血。

此外,黄芩安胎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消炎作用,可以帮助孕妇减轻尿道感染等症状。

怀孕期间,女性由于孕妇的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使得尿道口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

黄芩和黄连中的生物碱、黄酮类和黄酮苷等成分可以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减轻尿道感染的症状,维护孕妇的生殖系统健康。

此外,黄芩安胎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孕妇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

怀孕期间,孕妇的身体代谢活动相对加快,会产生较多的活性氧自由基。

黄芩和黄连中的黄酮类、黄酮苷和黄酮甙等成分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可以中和自由基的有害作用,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保护孕妇和胚胎的健康。

综上所述,黄芩安胎主要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抑菌消炎和抗氧化等多方面的作用来帮助孕妇维持身体的健康。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黄芩安胎作为中药配方,其使用需要遵循医师的指导,尤其在怀孕期间,要遵循适量用药的原则,尽量避免使用过高剂量的中药,以确保宝宝的安全。

另外,个体差异是存在的,对于每个孕妇来说,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病情等特点合理使用,以保证黄芩安胎的疗效最大化。

中药黄芩美容配方

中药黄芩美容配方

中药黄芩美容配方中药黄芩美容配方中药黄芩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中一种常见并有较强药效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和保健领域,尤其在美容养颜方面,其功效更是备受赞誉。

采用黄芩与其他美容中药材进行配方,可以起到补气养血,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肌肤弹性和亮度的功效。

1. 黄芩茶黄芩茶是一种以黄芩为主要成分制作的养生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对于抗氧化、抗炎、美容养颜均有不错的功效。

黄芩茶不仅可以抑制皮肤细胞的自由基,还可以抑制过度分泌的油脂,清除皮肤毒素。

建议每日饮用一到两杯晨起或晚餐后饮用黄芩茶。

2. 黄芩粉黄芩粉是由黄芩晒干磨成细粉而制成,味苦,微凉,具有清热、泻火、除湿、消肿等功效。

使用黄芩粉可以深层清洁面部皮肤,去除面部毛孔内、表面的污垢和油脂,使皮肤明亮有光泽。

建议将黄芩粉每日兑入清水中搅匀,将其敷于面部,10-15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3. 黄芩丹黄芩丹是一种被多数美容品牌采用的保健护肤成分之一,其特效在于具有杀菌、抗炎、镇静、清爽肌肤、调节肌肤酸碱值及平衡肌肤水油平衡的功效。

黄芩丹可以通过消除暗沉、疲劳和皱纹,使皮肤更加光滑柔嫩。

黄芩丹可以每日涂于面部,轻轻按摩帮助吸收。

中医养生美容建议1. 调节饮食中医认为饮食与身体内部因素密切相关。

如果想要达到养生美容的效果,护肤品和营养补剂之外,也要考虑饮食吸收。

建议多吃一些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含量高的食品,如草莓、柚子等,同时增加谷类、蔬菜等纤维素含量。

2. 运动运动可以使全身血液循环更加顺畅,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毒素的排除。

此外,运动还可以增强肌肤弹性和清新皮肤,从而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建议每日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在户外跑步或做瑜伽等有氧运动,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时间,达到养生美容的效果。

3. 调整心态中医也认为情绪对人体内部的影响非常重要。

心情愉悦的人往往会更加年轻、美丽、容光焕发。

建议保持较轻松的心态,放松身体、舒缓心情,减少身体失调造成的影响,从而调整心态。

黄芩临床最新成果及配方

黄芩临床最新成果及配方

黄芩临床最新成果及配方
1.治小儿肺炎。

黄芩、忍冬藤制成冲剂,每包含生药11g,每岁半包/日,随增龄而增量,停用其他药。

治疗小儿肺炎100例,治愈84例,好转16例。

2.治小儿菌痢。

黄连、黄芩、黄柏等量研末。

l岁内每次用lg,2-3岁用2g,4岁以上用3g,调入生理盐水30-40ml后保留灌肠,每日1次,病情较重者2次,治疗期间节制饮食。

结果:146倒经2-6日治愈112例,无效28例。

3.治麦粒肿。

忍冬花20g,黄芩20g,制成煎剂。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治疗麦粒肿150例,一般服1-2剂即愈,少数服药3日痊愈,效果优于抗生素。

4.治尿毒症性口腔溃疡[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4):248]治疗组13例,用黄芩漱口液做口腔护理,每日3次;对照组13例,用4%苏打水做口腔护理,每H3次。

口腔护理后两组溃疡面均用洗必泰贴膜覆盖,1周为l疗程。

结果:治疗组用药5日,溃疡愈合56处,愈合率94.9%,7日全部愈合,愈合率100%。

,对照组用药5日,溃疡愈合24处,愈合率41.4%,7日愈合29处,愈合率50%。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5.治顽固性皮肤溃疡。

取黄芩200g,加入清水l500ml,武火煎沸后以文火煎至700ml,取两层洁净纱布过滤,再将药液以文火浓缩为500ml,冷后装瓶备用。

治疗时以洁净纱布浸透药液外敷溃疡面,干后淋以药液,保持湿润。

结果:一般用药3-5日后溃疡面渗
1。

042 黄芩汤?黄煌经方使用手册(4版)

042 黄芩汤?黄煌经方使用手册(4版)

042 黄芩汤黄煌经方使用手册(4版)042 黄芩汤经典的热利方,传统的清里热方,具有除烦热、止腹痛、止血、治热痹的功效。

现代研究提示能解痉止痛、抑菌、抗炎、调节肠道菌群及调节免疫等。

适用于以腹痛、下利、出血而脉数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伤寒论》)【经典方证】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

(172)【推荐处方】黄芩15g,白芍10g,生甘草10g,红枣20g。

以水1000mL,煮取汤液300mL,分2~ 3次温服。

【方证提要】腹泻而舌红脉数者。

【适用人群】体型中等偏瘦,肌肉较坚紧,食欲旺盛的年轻人多见;唇红如妆,或干燥脱皮,或肿痛;舌红,舌尖有红点,眼睑深红,咽喉红,易扁桃体肿大,牙龈红,易齿衄;心跳快,易心悸,胸闷,难眠,身热,出汗;易腹痛、腹泻,大便黏臭,肛门灼热,或便秘肛裂,或痔疮疼痛;腹部皮肤较热,月经先期,经血多鲜红而质地黏稠,或崩或漏,或痛经,多有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等。

【适用病症】首先推荐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使用本方,亦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辨病使用本方:(1)以腹泻为表现的疾病,如胃肠型感冒(B)[395]、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B)[396]、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等。

(2)以子宫出血为表现的妇科病,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附件炎、月经过多、先兆流产等。

(3)以腹痛为表现的疾病,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肠易激综合征、肠痉挛、腹型过敏性紫癜、便秘、肛裂、痔疮等。

(4)参与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如腹盆腔肿瘤的放疗[397]、晚期肠癌(A)[398]、胰腺癌(B)[399]的化疗、肝癌的靶向治疗[400]、宫颈癌等。

【加减与合方】(1)呕吐者,加姜半夏15g,生姜20g。

(2)月经量少、皮肤干黄者,加当归10g。

(3)出血量大者,加生地30g。

(4)关节肿痛,或皮肤脓水淋漓,或带下黄者,加黄柏10g。

中药土方缓解过敏症状的中药配方

中药土方缓解过敏症状的中药配方

中药土方缓解过敏症状的中药配方过敏症状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许多人都深受其困扰。

中药土方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缓解过敏症状。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药配方,这些配方经过历史的考验,被认为对缓解过敏症状特别有效。

1. 黄芩黄连汤黄芩黄连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配方,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功效。

若过敏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黄芩黄连汤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配方:黄芩15克、黄连10克、生地30克、玄参30克、泽泻15克、薏苡仁30克。

2. 荆芥羌活汤荆芥羌活汤是一种具有祛风解表、开窍散寒的中药配方。

它适用于过敏症状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配方:荆芥10克、羌活10克、防风15克、辛夷10克、苍术10克、柴胡10克、薄荷10克。

3. 逍遥散逍遥散是一种具有平肝熄风、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适用于过敏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红、目痒、流泪等眼部症状。

配方:旋覆花10克、菊花10克、黄芩10克、蒲公英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白芷10克、甘草5克。

4. 左金丸左金丸是一种以黄连、黄芩为主要成分的中药配方,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作用。

它常用于过敏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配方:黄连10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桔梗10克、葛根10克、前胡10克、鱼腥草10克。

5. 苍耳子丸苍耳子丸是一种以苍耳子为主要成分的中药配方,具有祛风、散瘀、解毒的功效。

它适用于过敏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疙瘩、红斑等症状。

配方:苍耳子15克、木通15克、地黄15克、赤芍15克、莪术10克、丹参10克、桃仁10克、赤芎10克。

以上是几种中药土方缓解过敏症状的中药配方,每种配方都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和药材组合。

然而,使用这些中药配方时应谨记以下几点:1. 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土方,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2. 对于过敏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人群,应尽早就诊,以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

中药土方调理肝胆功能的草药配方

中药土方调理肝胆功能的草药配方

中药土方调理肝胆功能的草药配方肝胆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发挥着重要的代谢和排毒功能。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环境污染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肝胆功能常常受到损害。

中药土方中有许多草药配方可以有效地调理肝胆功能,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配方,用于调理肝胆功能。

1. 黄芩龙骨汤配方:黄芩30克,龙骨10克,白术10克,黄柏10克,生姜3片。

将以上草药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取汁饮用。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抗炎作用,能够改善肝胆功能不良引起的发热、口苦等症状。

龙骨可以养血安神,舒缓情绪紧张状况。

白术有健脾益气、利湿化痰的功效,适合经常感到疲倦、食欲不振的人群。

黄柏则可以清热燥湿,对于湿热内蕴引起的腹胀、恶心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生姜能够助阳祛寒,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2. 枸杞茯苓汤配方:枸杞1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炙甘草5克。

将以上草药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取汁饮用。

枸杞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适合长时间用眼过度、视力下降的人群。

茯苓有利水渗湿、益气安神的作用,对于容易水肿、情绪低落的人有改善作用。

白术和山药能够健脾益气、补充体力,提高消化功能。

炙甘草则有调和药性的作用,能够加强其他草药的功效。

3. 柴胡泻肝汤配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生姜3片,大黄6克,干姜6克。

将以上草药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取汁饮用。

柴胡能够疏肝解郁,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不适症状,如脾气暴躁、易怒等。

黄芩可以清热解毒,改善肝胆功能不良引起的发热、口苦等症状。

半夏具有降逆止呕的作用,适合有恶心呕吐倾向的人群。

生姜和干姜能够助阳祛寒,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大黄有轻微的泻药作用,能够促进肠道的蠕动。

在使用中药土方调理肝胆功能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选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饮食健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保护肝胆健康的重要因素。

避免暴饮暴食和熬夜,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和外出活动,可以帮助肝胆功能的恢复和维护。

炒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炒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炒黄芩的功效与作用黄芩,又称黄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广泛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

黄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等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肺热、肝胆湿热、湿热黄疸、湿热痢疾等病症,还可用于清热解毒治疗疮疡、痈肿等外科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炒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一、炒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炒黄芩是指将黄芩进行炮制而得到的药材,与未炮制的黄芩相比,炒黄芩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功效与作用。

1. 清热泻火炒黄芩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部有七情六欲,久而不散则会转化成火,导致内热症状出现,如口渴、便秘、口舌生疮等。

炒黄芩可通过泄热、清火的作用,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热量,减轻内热的症状。

2. 燥湿止泻炒黄芩还具有燥湿止泻的功效。

肠胃湿热是导致腹泻、便秘等肠胃问题的常见原因,炒黄芩可以通过其燥湿的作用,帮助肠胃消除湿气,达到止泻的效果。

此外,炒黄芩还可以缓解脾胃虚弱所引起的腹泻,并有助于防止湿阻黄疸的发生。

3. 清利咽喉炒黄芩对咽喉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中医认为,咽喉痛是由于肺热、肝火、痰火等原因引起的,因此,炒黄芩的清热、泻火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咽喉痛的症状。

同时,炒黄芩还具有润燥的作用,可以缓解干燥引起的咽喉不适。

4. 解毒疗疮炒黄芩具有解毒疗疮的功效。

它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作用,帮助人体排出毒素,加速伤口的愈合。

炒黄芩还可以消肿止痛,防止感染的发生,促进疮疡的愈合。

5. 抗炎消肿炒黄芩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

中医认为,炎症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

炒黄芩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肿胀、红肿、疼痛等症状。

二、炒黄芩的使用方法炒黄芩主要以制成药物形式供人们使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炒黄芩使用方法。

1. 中药饮片炒黄芩可以加工成中药饮片,供人们煮水溶剂内服。

一般来说,每次服用3-10克,分2-3次服用,最好饭前服用。

2. 袋泡茶炒黄芩可以制成袋泡茶的形式,方便携带和使用。

将炒黄芩袋泡茶用开水冲泡,约5-10分钟后即可饮用,一天可以饮用2-3次。

中药黄苓的作用与功效

中药黄苓的作用与功效

中药黄苓的作用与功效黄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功效。

它是一种天然的草本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和保健中。

黄苓既可以入药制成各种中药制剂,又可以用于泡茶。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苓的作用与功效。

一、黄苓的基本概况黄苓的学名为腋蘑,是一种高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的茎呈圆柱形,具有块茎,黄色软质。

黄苓的叶子为羽状复叶,具有长柄和羽状小叶。

黄苓的花朵隐在叶腋中,小花与聚伞形状排列。

果实为蓝黑色的核果。

二、黄苓的主要成分黄苓主要含有黄苓酮、黄苓毒素、黄酮类、黄连素、黄酯类、生物碱、醇皂苷、多糖类物质等多种有效成分。

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苓多种药理活性和医疗作用。

三、黄苓的药理作用1. 抗炎作用:黄苓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抑制体内炎症反应,并减轻炎症引起的症状。

黄苓中的黄苓酮和黄苓毒素是其抗炎作用的主要成分,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调节免疫功能来发挥作用。

2. 利尿作用:黄苓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可以增加尿液的排出,从而减轻水肿和排除体内毒素。

黄苓中的黄酯类成分是其利尿作用的关键成分,可以刺激肾脏排尿功能。

3. 抗菌作用:黄苓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对于感染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黄苓中的黄苓酮和黄酯类成分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4. 抗肿瘤作用:黄苓中的黄酯类和黄苓酮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研究表明,黄苓提取物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5. 保肝作用:黄苓具有保肝作用,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改善肝功能。

研究表明,黄苓中的多种成分可以抑制肝脏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氧自由基在肝脏中的损害。

6. 抗衰老作用:黄苓中的黄酯类和黄酮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可以提高皮肤的弹性和光泽,减少皱纹的形成。

相关研究表明,黄苓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从而减缓皮肤老化过程。

四、黄苓的应用与功效1. 治疗湿热病症:黄苓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祛湿的作用,适用于湿热病症,如湿热滞证、黄疸病等。

中药真武汤配方与方解

中药真武汤配方与方解

中药真武汤配方与方解
真武汤,是一款常用的中药汤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

其配方主
要包含黄芩、半夏、黄连、木通、红花等中药材。

以下是真武汤的配方及方解:
配方
1.黄芩(15g):清热泻火,宣肺降逆。

2.半夏(10g):降逆止呕,化痰止咳。

3.黄连(10g):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4.木通(5g):通利水道,消肿散结。

5.红花(3g):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方解
真武汤的主治病症为热毒壅滞引起的痰热阻肺,表现为喉痒咳嗽、咽喉疼痛、
口干口渴等症状。

配方中的黄芩和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清除体内的热毒邪邪气;半夏和木通则能疏通水道,化解痰浊;红花活血消肿,有助于改善局部的炎症和充血。

真武汤的用法为将以上药材加水煎煮,取汁饮服。

一般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在服用过程中,应遵医嘱,并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休息。

各种中药的搭配与使用要谨慎,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调配药材。


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总之,真武汤是一款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功效的中药汤剂,配方中的药材
相辅相成,能有效缓解热毒引起的咳嗽、咽痛等症状。

在使用过程中需谨慎遵医嘱,切忌滥用。

甘草黄芩汤的功效

甘草黄芩汤的功效

甘草黄芩汤的功效关于《甘草黄芩汤的功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甘草黄芪是二种很常见的中成药,经中医研究合成,对于很多疾病可起到相当的功效,甘草黄芪汤并不是单纯的黄芪熬的汤药,这其中我们配上了干草,不是专业人士或许大家并不是很清楚这种药的由来,这一种药有什么作用?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甘草黄芪汤中的营养价值有哪些呢。

类别:清热类主治:太阳、少阳二经合病下利。

配方:黄芩27克,白芍、甘草各16克,加大枣12枚。

水煎。

方解:黄芩可以清热,此方是由于太阳、少阳二经脉病邪导致,故用其泻火;甘草、大枣,甘柔用以和太阴经。

白芍酸涩,可以收敛。

主治:阳邪入里导致的痢疾。

哎咀。

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次温饮150毫升黄芩汤∶药方(二)【来源】《伤寒总病论》卷三。

【异名】黄芩一物汤(《仁斋直指》卷十六)。

【组成】黄芩12克。

【用法】哎咀。

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次温饮150毫升。

【功用】清热止血。

【主治】鼻衄,吐血,下血,妇人漏下血不止。

黄芩汤∶药方(三)【来源】《万病回春》卷五。

【组成】黄芩山栀桔梗麦门冬(去心) 当归生地黄干葛人参天花粉白芍各等分乌梅1个。

【用法】上药锉为一剂。

水煎,食后频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上消渴证。

黄芩汤∶药方(四)【来源】《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

【组成】黄芩桂心各9克茯苓12克前胡24克半夏9克(洗)【用法】上五味,切。

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为六服,日三服,夜三服。

间食生姜粥。

以小便畅利为愈。

【主治】伤寒六七日,发汗不解,呕逆下利,小便不利,胸胁痞满,微热而烦。

黄芩汤∶药方(五)【组成】黄芩8分,泽泻8分,通草8分,柴胡7分,桑白皮7分,杏仁(汤去皮尖)6分,猪苓(去皮柴)6分,泽漆叶4分。

【来源】《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婴孺方》。

【主治】小儿肿满。

小儿痫愈后血气尚虚,而热在皮肤,与气相搏,通身头面皆肿。

【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半,4-5岁儿为3服,1-2岁服2合。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配方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配方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配方
黄芩,又名黄连,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茎。

在中医中,黄芩被广泛用作一种
草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同时也有一些禁忌配方需要避免。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泻火:黄芩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病发热、口干、
咽痛等症状。

2.泻下解毒:黄芩有泻下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湿疹等肠胃
道疾病。

3.燥湿利湿:黄芩还能燥湿利湿,对湿热病证有良好的疗效,如黄疸、
糖尿病等。

4.清肝明目:黄芩对一些肝病、眼病有一定的疗效,可清肝明目。

黄芩的禁忌配方
1.孕妇禁用: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黄芩,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
影响。

2.体质虚弱者: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不宜使用黄芩,以免加重
身体负担。

3.长期服用者:长期、大剂量服用黄芩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因此应
谨慎使用。

4.药物相互作用:黄芩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综上所述,黄芩作为一味中药草,功效与作用丰富多样,但在使用时应根据个
人体质、病情选择适宜的剂量及配方,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对于禁忌配方,应遵医嘱,避免因误用引发不必要的风险与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黄芩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配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名目黄芩的功效黄芩的作用黄芩的衍生品黄芩的服用方法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担心。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禁服。

黄芩出自《吴普本草》,黄芩,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茎空,中或方员,高三、四尺,(四月)花红赤,(五月)实黑,根黄。

二月至(九月)采。

黄芩,以根入药,并入选中国国家重点爱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

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

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黄芩临床应用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现在仍旧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要药,被称为“(中药)抗生素”。

黄芩的功效(一)黄芩的功效黄芩味苦,性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担心。

《药对》:黄芩,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疗鼠瘘。

《本草图经》: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

又太阳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黄芩。

《医学启源》: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垄盛,必用之药。

泄肺中火邪上逆于隔上,补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

《本经》:主诸热黄疸,肠僻,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担心,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诸失血。

《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法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用量多少克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用量多少克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用量规定
黄芩,学名为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用
于中医药中。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他也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能够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黄芩的主要功效与作用
1.清热解毒: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
状。

2.凉血止血:黄芩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如
咯血、便血等。

3.抗菌抗炎:黄芩具有抗菌、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各类病原微生物
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

4.抗氧化:黄芩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有助于
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

5.免疫调节:黄芩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
力,促进康复。

黄芩的用量规定
按照中医药的规定,黄芩的使用剂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常用
的黄芩用量为每次9-15克,一日2-3次,或者酌量调整用量。

可以将黄芩煎汤服用,也可以作为中药配方的一部分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黄芩时应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超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同时,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慎用黄芩,以免对身体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黄芩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菌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在使用时需根据个体情况合理调整用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对黄芩的了解与参考。

家秘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家秘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家秘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家秘黄芩汤以几种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药食同源的纯天然中医配方,经现代先进工艺技术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家秘黄芩汤
家秘黄芩汤以几种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药食同源的纯天然中医配方,经现代先进工艺技术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家秘黄芩汤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处方】黄芩、山栀、柴胡、甘草。

【功能主治】少阳里热,不得卧。

【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看完了上文对于家秘黄芩汤这种方剂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成为了许多人都非常重视的问题。

不管是饮食方面还是茶品方面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

生活常识分享。

黄芩生脉饮的功能主治

黄芩生脉饮的功能主治

黄芩生脉饮的功能主治概述黄芩生脉饮是一种中药配方,由黄芩、半夏、生姜等药物组成。

它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芩生脉饮的功能主治,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

功能主治黄芩生脉饮在中医学中具有以下功能和主治:1.清热解毒:黄芩生脉饮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病症,如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疮等。

2.利湿化痰:黄芩生脉饮中的半夏有良好的利湿化痰的功效,能够用于治疗湿痰证,如咳嗽、喘息等。

3.安神止咳:黄芩生脉饮中的生姜有安神止咳的作用,对于咳嗽、咳痰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4.调理肠胃:黄芩生脉饮可以调理肠胃,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它可用于治疗胃寒、胃痛、腹泻等症状。

5.抗炎消肿:黄芩生脉饮具有一定的抗炎消肿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6.抗过敏:黄芩生脉饮中的成分对于某些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等症状。

7.健脾益气:黄芩生脉饮可以健脾益气,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助于调理体质。

用法用量黄芩生脉饮的用法用量如下:•冲服:每次取适量黄芩生脉饮颗粒,用适量温水冲服,一日2-3次。

•煎服:取黄芩生脉饮适量,加入适量水煎煮15-20分钟,分2-3次服用。

注意事项使用黄芩生脉饮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忌食辛辣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2.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服药期间,避免过度劳累、寒冷刺激,保持充足的休息。

4.对黄芩、半夏等成分过敏者禁用。

小结黄芩生脉饮是一种中药配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痰、安神止咳、调理肠胃、抗炎消肿、抗过敏、健脾益气等多种功能主治。

在使用时需按照医嘱的用法用量进行使用,并注意遵循注意事项,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

通过了解黄芩生脉饮的功能主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捣罗为散。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黄芩散)②泻肺火,降隔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③治慢性气管炎:黄芩、亭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片含生药0.8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④治上呼吸道感染,肠炎:黄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时,过胳残渣,再加二倍水浸泡两次,合并滤液,用20%明矾液倒入浸液中,调节pH为3.5(每100公斤黄芩,需明矾6~8公斤),产生黄色沉淀,静置四小时,弃去上层清液,将沉淀物装人布袋中加水过滤,烘干,粉碎,造粒打片。侮次服二至三片。(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⑤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莽,酒浸透。晒千为未。每服一钱,茶、酒任下。(《兰室秘藏》小清空膏)⑥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芥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伤寒论》黄芩汤)⑦治淋,亦主下血:黄芩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⑧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温服。(《圣惠方》黄芩散调⑨治崩中下血:黄芥,为细未。每服一钱、烧秤锤淬酒调下。(《本事方》)⑩治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却行 或过多不止:黄芩心枝条者二两(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为细未,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日进二服。(《瑞竹堂经验方》芩心丸)11.安胎:白术、黄芩、炒曲。上为未,粥丸,服。(《丹溪心治》)12.治肝热生翳,不拘大人小儿: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未。每服三钱,以熟猪肝裹吃,温汤送下,日二服。忌酒、面。(《卫生家宝方》)、13.治眉眶痛,属凤热与痰: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未,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14.治灸疮血出:酒炒黄芩二钱。为未,酒服。(《怪证奇方》)15.治火丹:杵黄芩末,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16.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芩(新瓦上焙干)、麦门冬(去心)各半两。上件,细切。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杨氏家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