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传-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71-75(附答案与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71-75(附答案与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71-75(附答案与译文)71医驼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驼背,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②焉。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③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亘史④续曰:人有患腹疾者求医,医曰:“我能治。

”饮以剂,俄而心痛,怪之。

医曰:“心虽痛,腹疾瘳矣。

今请治心。

”又剂,而首疾作。

医曰:“疾在首,而心疾瘳矣。

”俄而命绝,举,尤之。

医曰:“吾能除疾尔,遑顾尔命哉?”此与驼医何异?(《薛涛小说》)【注释】①媒:介绍,这里有吹嘘的意思。

②躧(x):同“屣”,鞋子,在这里是践踏,踩的意思。

③鸣:申诉,控告。

④亘史:即潘之恒,字景升,别号冰华生、亘史等。

歙县(今属安徽)人,嘉靖年间曾任中书舍人。

这一段故事即其所补。

【阅读训练】一、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解释有误的是()A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延长) B乃索.板二片(寻找)C一人信.焉(相信) D以一置.地下(放置)E人有患腹疾者求.医(寻找) F而首疾作.(发作)二、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可朝治而.夕如矢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①以.一置地下②咨臣以.当世之事C①其子欲鸣诸.官②今诸.生学学于太学D①心虽.痛,腹疾瘳矣②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三、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饮以剂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惩山北之塞C守丞死,乃入据陈 D此诚不可与争锋四、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脚.躧焉A义不杀少.而杀众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C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鸣.之不能通其意五、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译文:②吾能除疾尔,遑顾尔命哉?译文:六、你读过这篇短文后有什么感想?请简要回答。

2023海口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海口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海口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鄙:________②神弗福也福: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

对此,你有何评价?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

夸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02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预测——中医人物传记(孙思邈)

202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预测——中医人物传记(孙思邈)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预测——中医人物传记中医名家——孙思邈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

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

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

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

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

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

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

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

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

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

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

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

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

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②,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

阳用其形,阴用其精③,天人之所同也。

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④,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

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

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

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

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

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

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

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

永淳元年卒。

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

经月余,颜貌不改。

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注释:①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金方》;②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③精:实质;④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

陶弘景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陶弘景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陶弘景传文言文阅读答案1. 文言文《南史陶弘景传》翻译陶弘景(公元456-536),表字通明,晚年号华阳隐居,是丹阳郡秣陵县(今江苏江宁县)人。

当初他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自己怀中飞出,又看见两个天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家里,随后就怀孕了,生下了陶弘景。

但她看到的青龙却是没有尾巴的,自己独自飞上天去了。

据说这预兆了后来陶弘景终身不娶、没有子嗣。

从童年时候起,陶弘景就有与众不同的品行和志向。

他在六岁时就能理解自己读的书,并能撰写文章。

七岁时读了《孝经》、《毛诗》(即《诗经》)、《论语》等几万字的书籍。

后来,在他十岁的时候,有一位,同乡得到一本晋代人葛洪写的《神仙传》。

他看到里面关于淮南八公等神仙的故事后,便感叹地说:“读了这本书,便使人产生壮志凌云的胸怀,有修仙学道的志气。

”于是他不分昼夜地研究、探寻这本书中的事理,立下了修仙学道、长生久视的志向。

他曾经对人说:“仰望青天白云和太阳,就不觉得象原来那样遥远不可及了。

”长大成人后,他身高七尺四寸,神情精明、仪容秀美,眼睛明亮、眉宇开阔,耳朵长而形体精致。

他读了一万多卷书,善于弹琴和下棋,精于草书和隶书的书法。

宋顺帝升明三年(公元479)三月,齐高帝作相国。

他当时才二十多岁,便被荐举为“诸王侍读”,后来又授予他“奉朝请”的官职(可定期参加朝会)。

他虽然身居权贵之门,却始终藏形匿迹,不与外界的人打交道,每天只是展卷阅读。

朝廷中有关礼仪和典章制度方面的事情,大多由他决定。

陶弘景本来是个不求荣华富贵的人,一直想辞官归隐。

他曾经在给亲友的信中说:“畴昔之意,不愿处人间,年登四十,志毕山薮。

今三十六矣,时不我借……”永明十年(公元492),他果然向皇帝上表请求辞官归隐。

皇帝下诏准许了他的请求,并赐送他成束的绢帛作为礼物。

到他离开的时候,朝中公卿士大夫之流都到征虏亭来为他饯行,张设了许多帷帐,为他举行盛大的告别宴会。

去那里的车马太多,互相拥挤,堵塞了道路。

人们说这是自宋、齐两朝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0月)试卷

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0月)试卷

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0月)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3分)1. (1分) (2019高三上·温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次彷徨在古域阙上,倚栏杆处,任那杨花柳絮纷纷扬扬随意拂面,静听春的韵律,萦绕故国女墙,袅袅余音,不绝如缕;(甲)漫步在灞桥两岸,俯仰之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落叶,寒鸦数点,预报着这又将是一个摇落情思的悲凉季节。

许多年来。

踏在半裸着秦砖汉瓦的黄土地上,遥望着西风残照中隐约的城墙映入水面,我一直在苦苦思索:为什么脚下的这片黄土能孕育出中国历史上最强悍雄盛的几个帝国——周秦汉唐?(乙)“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洲(杜甫”《秋兴八首》为什么凡是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屡屡选中这一块风水宝地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过历史的风吹雨打,(丙)我深信故国的流风余韵在何处还可以寻觅得到?(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彷徨B . 不绝如缕C . 俯仰D . 流风余韵(2)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彷徨B . 不绝如缕C . 俯仰D . 流风余韵(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4)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2. (1分) (2019高二下·安吉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宋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

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即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B . 署名毕阮的《续资治通鉴》较其他同类著作为优,然而本书之文字,似逊于《资治通鉴》,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照录旧史原文较多,未加铬载,以致通畅流利不够。

C .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文言文阅读《名医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名医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讳震亨,字彦修,学人尊之日丹溪翁。

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

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

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

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翁以母病脾,于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

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日:“掺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

荀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

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人,闻翁言,即大惊而笑且排。

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余十年。

翁以其法治之,良验。

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数年之间,声闻顿着。

翁不自满足,益以三家之说推展之,谓刘、张之学,其论脏腑气化有六,而于湿热相火三气致病为最多。

六月属未,为土大旺,土为水之夫,土旺则水衰,况肾水尝藉肺金为母,以补助其不足。

十月属亥,十一月属子,正元气潜伏闭藏,以养其本然之真,而为来春升动发生之本。

遂以推陈致新,泻火之法疗之,此固高出前代矣。

史称其风声气节,足以激贪而厉俗。

翁在婺得道学之源委,而混迹于医。

或以医来见者,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

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于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激厉之不暇。

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博哉!”信矣。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选自《名医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B.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C.苟将起度量/ 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D.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 /诸经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讳,旧时对帝王将相或尊长不敢直称其名,谓之避讳。

赠医师葛某序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赠医师葛某序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赠医师葛某序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明宋濂古之医师,必通于三世之书。

所谓三世者,一曰《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

《脉诀》所以察证,《本草》所以辨药,《针灸》所以祛疾。

非是三者,不可以言医。

故记《礼》者有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也。

传经者既明载其说,复斥其非,而以父子相承三世为言,何其惑欤!夫医之为道,必志虑渊微,机颖明发,然后可与于斯,虽其父不能必传其子也。

吾乡有严生者,三世业医矣。

其为医,专事大观之方①,他皆愦愦,绝弗之省。

又有朱聘君,家世习儒,至聘君始以医鸣,医家诸书无不精览。

一少年病肺气上,喀喀鸣喉中,急则唾,唾血成缕。

严曰:“此瘵也,后三月死。

”聘君曰:“非也,气升而腴,中失其枢;火官司令,烁金于炉②。

是之谓肺痿,治之生。

”已而果然成生。

一六十翁患寒热,初,毛洒浙,齿击下上,热继之,盛如蒸甑。

严曰:“此痰也,不治将瘥。

”聘君曰:“非也。

脉淫以芤,数复乱息;外强中干,祸作福极,是之谓解侪③。

药之则瘳,不药则剧。

”已而果剧,治乃愈。

一妇女有哕疾,每吐涎数升,腥触人;人近亦哕。

严曰:“此寒哕也,法宜温。

”聘君曰:“非也。

阳阴未平,气苞血聚;其势方格,靡有攸处,是之谓恶阻。

在法不当治,久则自宁,且生男。

”言后辄验。

夫严生之医三世矣,聘君则始习为之,而优劣若是者,医其可以世论否耶?嗟夫!昔之名医众矣未暇多论若华元化若张嗣伯若许智藏其治证皆入神初不闻其父子相传也。

自传经者惑于是非,使《礼》经之意晦而不白,三千年矣。

世之索医者,不问其通书与否,见久于其业者,则瞀瞀焉从之。

人问其故,则曰是记《礼》者云尔也,其可乎哉!葛生某,淮之钜族也,明于医,三世之书皆尝习而通之。

出而治疾,决死生,验瘥剧,若烛照而龟卜,无爽也者。

士君子或不能具药,辄注之,不索其偿,士君子翕然称誉之。

名上丞相府,赐七品服,俾提举诸医官。

有疾者遂倚之以为命。

呜呼!若葛生者,其无愧古之医师者欤!注:①大观之方:即大观年间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初一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1:“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

卫大夫史鰌患之,数以谏灵公而不听。

史鰌病且死,谓其子曰:“我即死,治丧于北堂。

吾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是不能正君也,生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置尸于北堂,于我足矣。

”史鰌死,灵公往吊,见丧在北堂,问其故。

其子以父言对灵公。

灵公蹴然易容,寤然失位曰:“夫子生则欲进贤而退不肖,死且不懈,可谓忠而不衰矣。

”于是乃召蘧伯玉,而进之以为卿,退弥子瑕。

徙丧正堂,成礼而后返,卫国以治。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卫大夫史鰌患之( ) ②史鰌病且死 ( )③是不能正君也( ) ④灵公蹴然易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于我足矣苛政猛于虎B.卫国以治皆以美于徐公C.谓其子曰其如土石何D.成礼而后返为坛而盟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蘧伯玉贤而不用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夫子生则欲进贤而退不肖,死且不懈,可谓忠而不衰矣。

(2分)译文:(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2分)译文:11.史鰌以什么打动了卫灵公?(2分)8.(1)①担心②将要③纠正改正④踩(踏、跺)(2)D9.蘧伯玉/ 贤 / 而不用10.(1)先生活着的时候就想要进谏(推荐)贤臣辞退(罢免)不贤能的人,死了尚且不懈怠这件事,可以说是忠心不减啊。

(生,欲,且,谓,忠为关键词)(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1. 卫灵公被史鰌的忠心(1分)和执著(1分)所打动。

初一课外文言文2:“梁鸿家贫而尚节”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①。

学毕,乃牧豕②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之。

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袁神医文言文及其翻译

袁神医文言文及其翻译

昔袁君,字子良,蜀人也。

幼聪颖,好学不倦,及长,遂精医术,名噪一时。

君性慈良,心系苍生,凡有求医者,无不竭诚尽力。

是以乡里敬之,四方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君居一茅屋,四壁图书,中藏医书万卷,无不研习。

其医术高明,独步江湖,尤以治疑难杂症著称。

一日,有老妪抱病至,呻吟之声,震耳欲聋。

君视其脉象,面色苍白,气息奄奄,知其病入膏肓,非一日之功可愈。

然君不辞劳苦,悉心调治,以精湛医术,终使老妪起死回生。

又有富商之子,因暴饮暴食,导致肠胃不适,卧床不起。

君闻之,立刻前往,诊其脉象,察其舌苔,遂断其为食滞所致。

遂以疏肝理气、消食导滞之方,煎汤赐之。

不数日,病者饮食如常,体魄强健。

一日,有乡民误食毒蘑菇,中毒甚深,家人急送至君处。

君见其面色青紫,唇舌焦黑,知其毒性已入骨髓。

君急命取解毒之药,以针挑其舌下之毒,又以汤药灌之。

药到病除,乡民得以保全性命。

君生平治病无数,其医德高尚,世人皆称其为“袁神医”。

然君不以医术傲人,反以医德自谦。

每有求医者,君必亲自诊视,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

故其名声远播,远近闻名。

某年,瘟疫肆虐,死者无数。

君心急如焚,日夜研究疫病之症,终于研制出一种特效药,使得疫病得以遏制。

君虽未亲临疫区,然其药方传遍各地,救死扶伤,功德无量。

袁君晚年,闭门谢客,专心著书立说。

其著作《医经》一书,收录了君一生所学,成为后世医者之宝典。

君虽已仙逝,然其医术与医德,仍为世人传颂。

《袁神医传》曰:袁君子良,蜀中神医。

幼聪颖,好学不倦,及长,精医术,名噪一时。

君性慈良,心系苍生,凡有求医者,无不竭诚尽力。

其医术高明,独步江湖,尤以治疑难杂症著称。

君生平治病无数,医德高尚,世人皆称其为“袁神医”。

君晚年闭门著书,其《医经》一书,成为后世医者之宝典。

君虽已逝,其医术与医德,永留世间。

翻译:《袁神医传》昔日,袁君,字子良,蜀地之人。

自幼聪慧,好学不倦,成年后,精通医术,名声大噪一时。

袁君性情慈祥善良,心怀苍生,凡有求医之人,无不竭尽全力。

K清风文言文助读译文161170

K清风文言文助读译文161170

文言文助读译文161-170文言助读译文161-170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呜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呜,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译文:两个牧童入山到狼窝里,窝里有两只小狼。

〔他们〕谋划着分别抓一只。

〔他们〕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距离几十步远。

一会儿,老狼来了,它钻进狼窝,不见小狼,神情非常惊慌。

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成心让它号叫;老狼听到叫声,仰头看,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又刨又抓。

其中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狼急促地号叫。

老狼听到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就放弃这棵树奔向另一棵树,象刚刚那样奔跑嚎叫。

先前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转身奔向第一棵。

口中声音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几十趟,奔跑渐渐缓慢,叫声渐渐衰弱;不久,〔就〕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

牧童爬下树一看,气息已经断绝了。

【注释】跑号如前状:状语后置。

象刚刚那样奔跑嚎叫。

上尝沉着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cī]。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译文: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论及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各有上下。

刘邦问:“像我,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帅十万人。

〞刘邦说:“对你来说怎样?〞韩信说:“我〔统帅士兵〕越多越好。

〞刘邦笑道:“统帅士兵越多越好,为什么被我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统帅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控制的原因。

况且陛下是〔人们〕所说的上天赐予〔的能力〕,不是人力〔能到达的〕。

神医传-文言文阅读

神医传-文言文阅读

【重要提示】2019年高考的文言文阅读选材一反常态,开始旗帜鲜明地开始考查名人传记。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所以考查了三位“古代改革家”,那就是商鞅、贾谊、吴起,这些人物无论成败,都是改革的倡导者或者实践者,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2020年,疫情当前,举国上下,万众一心,高考绝不可能回避这一重大历史时刻。

语文匠特此辑录并改编有关“古代名医”的文言文、试题和译文,助力大家备战2020高考!(以下试题特别照顾到部编本地区的新题型,请仔细应对!)中华名医传记目录《三国志·华佗传》《旧唐书·孙思邈传》张岱《鲁云谷传》《明史·李时珍传》第一篇《三国志·华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后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太祖闻而召佗。

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本资料整合中医班提供资料和网络资源而成,部分加点字词与课本上不同,请大家结合全文翻译加以理解!——12级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5班整理一扁鹊传P5扁鹊过赵,赵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

”扁鹊曰:“人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

”又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柎,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

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鹊曰:“不能。

”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

钧若子之方,岂足以变骇童子哉?”扁鹊曰:“不然。

物故有昧揥而中蛟头,掩目而别白黑者。

太子之疾,所谓尸厥者也,以为不然,入诊之,太子股阴当温,耳中焦焦如有啸者声然者,皆可治也。

”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门曰:“先生远辱幸临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则粪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长为人矣。

先生不有之,则先犬马填沟壑矣。

”言未已,涕泣沾襟。

扁鹊遂为诊之,先造轩光之龟,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捣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

太子遂得复生。

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

”鹊辞曰。

予非能生死人也。

特使夫当生者活耳。

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

悲夫。

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

诗曰。

多将熇熇。

不可救药。

甚之之辞也。

【全文翻译】扁鹊路过赵国,赵太子得了疾病突然死亡。

扁鹊到宫门前问:“听说国内有丧事,该不会是突发的急病啊?”一个喜欢医学的中庶子(官员)回答说:是这样的,王太子突发重病死了。

”扁鹊说:“进去告诉赵王,郑国医生秦越郡人扁鹊能救活太子。

”中庶子诘问扁鹊说:“我听说上古的名医叫苗父,他行医的时候把菅草编成席子(铺在地上),用草编成狗,面向北面念咒语,仅仅数十句咒语,被搀扶而来的,被抬着来的,都痊愈和以往一样。

医说文言文翻译

医说文言文翻译

医说⽂⾔⽂翻译医说⽂⾔⽂翻译 《医说》作者是韩愈,为帮助⼤家了解更多,下⾯是⼩编给⼤家整理收集的医说⽂⾔⽂翻译,供⼤家阅读参考。

医说原⽂: 善医者,不视⼈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已矣。

天下者,⼈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

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肥者,死矣。

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夏、殷、周之衰也,诸侯作⽽战伐⽇⾏矣。

传数⼗王⽽天下不倾者,纪纲存焉⽿。

秦之王天下也,⽆分势于诸侯,聚兵⽽焚之,传⼆世⽽天下倾者,纪纲亡焉⽿。

是故四⽀虽⽆故,不⾜恃也,脉⽽已矣;四海虽⽆事,不⾜矜也,纪纲⽽已矣。

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

《易》⽈:“视履考祥。

”善医善计者为之。

医说⽂⾔⽂翻译: 擅长⾏医的⼈,不会根据⼈的胖瘦来开药,⽽是通过观察脉象的病变与否来开药⽅罢了;擅长治理天下的⼈,不会依据天下的安危来治理,⽽是通过考察纲纪严明与否来治理罢了。

天下就相当于⼈;安危就相当于⼈的胖瘦;纲纪就相当于⼈的脉象。

脉象上没有病变,这个⼈即使再瘦也不会危害⼈的⾃⾝;脉象有病变并且很胖的⼈,则必死⽆疑。

通晓这个道理的君主,才懂得如何治理天下啊!夏朝、商朝、周朝的衰亡,是因为诸侯作乱⽽战争不断。

⽽传位于数⼗个皇帝⽽天下不灭亡的,是因为纲纪严明罢了。

秦朝称王天下,没有明确规定诸侯的权利,所以诸侯聚集在⼀起烧掉了咸阳宫,只传了两代天下就灭亡了,这是因为秦朝的纲纪不严明罢了!因此⼈的四肢即使没有病变,也是不可靠的,应该看脉象是否有病变才⾏。

四海之内即使没有战事,也不值得骄傲,应该看这个国家的纲纪是否严明才⾏。

忧虑其所依靠的,畏惧其所骄傲的,善于⾏医和擅长治理天下的⼈,常说⾃⼰是⽼天帮忙(这是谦虚)。

《周易》说:“处于⼈⽣艰难跋涉之途的君⼦,应该经常检视⾃⼰所⾛过的.道路,并考察前途可能出现的新情况。

”那些善于⾏医和擅长治理天下的⼈就是这样啊! 附: 医说( 10分) 韩愈 善医者,不视⼈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已矣。

课外阅读医古文

课外阅读医古文

医古文复习——课外阅读扁鹊传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扁鹊过赵赵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方者应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鹊曰人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请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又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柎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柑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鹊曰不能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均若子之方岂足以变骇童子哉扁鹊曰不然物而中蛟头掩目而别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谓尸厥者也以为不然人诊之太子股阴当湿耳故有昧揥..中焦焦如有啸者声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门曰先生远辱幸临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则粪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长为人矣先生不有之则先犬马填沟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鹊遂为诊之先造轩光之灶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祷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太子遂得复生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鹊辞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甚之之辞也(汉·刘向《说苑·辨物》)要求:1.给上文标点2.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文意理解①中庶子赞扬俞柎的一段文字,反映俞柎命名的含义是什么?②赵王所称“粪土之息”与“犬马”指什么?反映古人称谓上的什么现象?③“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与全文是什么关系?答案:扁鹊过赵,赵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然。

王太子暴疾而死。

”扁鹊曰:“人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请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

”又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村,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

文言文明末高邮有袁体

文言文明末高邮有袁体

文言文明末高邮有袁体1. 明末高邮有袁体译文明末,江苏高邮的“神医”袁体庵接待一个中举发疯,“喜极发狂,笑不止”的病人。

袁体庵了解病情后,故意大惊,直接对病人说:你这病已经不可治了!活不了十天了!你赶快回家,迟了就来不及死在家里了。

袁医生停了一下又说:你路过镇江的时候,一定要去找何医生再看一下。

袁医生就写一封信让病人带给何医生。

这个新举人受了这场大惊吓,立即回家,经过镇江的时候,咦!病已经好了。

他把袁医生的信交给何医生,何医生把信给他看,上面写着:这个新举人喜极而狂。

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就是一下不能恢复正常),这不是用药能治的。

我故意用危险和痛苦来打动他的心,用死来吓唬他,使他忧愁抑郁,这样可以让张开的心窍重新闭上。

到镇江的时候估计应当痊愈了。

新举人看了这封信,遥遥拜谢医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2. 文言文明末高邮里面的实词虚词明末高邮①。

有袁体庵者,神医也。

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②数矣臭,子宜急归,迟恐慌不及也。

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

”遂以一书寄何。

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

何以书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③之所能治也。

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

”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

吁!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注】①高邮:地名,在江苏。

②旬:十天。

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连指药物。

其中,也,何,以,吁,矣都是虚词。

反之,剩下的皆为实词,有具体意思。

3. 请说说神医袁体庵的医术高妙在哪里语文文言文原文:子孺言: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也。

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

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

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

”遂以一书寄何。

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

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

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

陶弘景传文言文翻译

陶弘景传文言文翻译

陶弘景传文言文翻译陶弘景传原文: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

初,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遂产弘景。

幼有异操,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

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及长,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

读书万余卷。

善琴棋,工草隶。

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

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

朝仪故事,多取决焉。

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

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

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

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

”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

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

遍历名山,寻访仙药。

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

时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

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

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

著《帝代年历》,又尝造浑天象,云修道所须,非止史官是用。

义师平建康,闻议禅代,弘景援引图谶,数处皆成“梁”字,令弟子进之。

高祖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逾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

天监四年,移居积金东涧。

善辟谷导引之法,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深慕张良之为人,云“古贤莫比”。

曾梦佛授其菩提记,名为胜力菩萨。

乃诣鄮县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

后太宗临南徐州,钦其风素,召至后堂,与谈论数日而去,太宗甚敬异之。

大通初,令献二刀于高祖,其一名养胜,一名成胜,并为佳宝。

(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陶弘景传译文:陶弘景字通明,丹阳郡秣陵县人。

起初,他的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她怀里出来,并看见两位仙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的家里,不久她就怀孕了,于是生下了陶弘景。

他小时候就不同一般人,十岁时,看到葛洪的《神仙传》,日夜研究推理,于是有了养生的志向。

羽尝为流矢所中文言文阅读

羽尝为流矢所中文言文阅读

羽尝为流矢所中文言文阅读一、译文: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右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

”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它。

当时关羽正在和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鲜血淋漓,都漫出盛血的盘子了,但是关羽却割肉喝酒,谈笑如常。

二、原文: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扩展资料一、人物介绍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

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

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

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

二、作者介绍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

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

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

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

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

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

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提示】2019年高考的文言文阅读选材一反常态,开始旗帜鲜明地开始考查名人传记。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所以考查了三位“古代改革家”,那就是商鞅、贾谊、吴起,这些人物无论成败,都是改革的倡导者或者实践者,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2020年,疫情当前,举国上下,万众一心,高考绝不可能回避这一重大历史时刻。

语文匠特此辑录并改编有关“古代名医”的文言文、试题和译文,助力大家备战2020高考!(以下试题特别照顾到部编本地区的新题型,请仔细应对!)中华名医传记目录《三国志·华佗传》《旧唐书·孙思邈传》张岱《鲁云谷传》《明史·李时珍传》第一篇《三国志·华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后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太祖闻而召佗。

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佗能愈此。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注] ①头风:头痛病。

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相陈珪举孝廉举:推荐B.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宥:宽容C.太祖苦头风苦:痛苦D.佗亦不强,索火烧之强:勉强2.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B.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C.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D.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

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

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

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马上杀了。

4.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①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3分)②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4分)(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例子。

(请自己概括)(3分)答案:1.C(“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为……所苦,或感到痛苦”)2.B(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语文匠提醒你,要注意不同主语另起一句的特点,以及大部分情况下(不是连动句),那么每句就一个动词这个特点。

详细请见语文匠《高考语文选择题满分突破》图书。

3.B(A. 从“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这句话可以看出华佗还是常常产生后悔之情的;C.华佗并没有退还财物,而是故意丢下郡守这个病人,自己跑开来激怒他;D.华佗是在狱中拷打致死的。

)4.(1)①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

(3分)(“出”1分,“活”1分,语意连贯1分)②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

(“若”1分,“信”1分,“收”1分,语意连贯1分)(2)(3分)①华佗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病人服下药后离开后就痊愈了;②如果病人需要,华佗也不过灸疗一两个穴位,病人病痛就应手消除了;③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华佗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华佗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人很快就能康复;④病患如果在肠中,华佗就为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人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⑤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

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

郡守果然大怒,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

⑥曹操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3分,答案不在以上范围之内的,只要是表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事例就可以给分)参考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

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

沛国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

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

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

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

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

”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

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

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

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

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

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

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

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

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

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

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随手就好了。

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业”)。

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

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

”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

”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

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

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

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

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

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

”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

”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

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

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

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

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

”等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曹冲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第二篇《旧唐书·孙思邈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

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

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

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

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

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

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

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

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

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

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

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

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

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②,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

阳用其形,阴用其精③,天人之所同也。

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④,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

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

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

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

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

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

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

永淳元年卒。

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

经月余,颜貌不改。

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注:①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金方》;②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③精:实质;④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方助之以济人济:治理B.年已老,而听视聪瞭瞭:明白C.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殚:穷尽D.遗令薄葬薄:简单、节俭2.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是()A.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B.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C.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D.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思邈年轻时就喜欢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