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程编码的说明
课程编码说明(试卷用)

课程编码规则(试卷用)一、必修及限选课程编码定为9位字符。
二、各位字符具体含义限定为:
(二)第3、4、5、6位—专业代码。
(三)第7、8位—培养方案中课程序号代码。
1.课程代码连续排列,不空号。
2.今后若有课程被取消,课程代码保留,不能更改和替换。
3.新开设的课程按照递增号码排列。
(四)第9位—课程属性代码
1.b—必修(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限选课);2.x—分组选修;3.r—全校任选。
三、全校任选课程编码为5位字符,其中第1、2位为部门名称前2个汉字的第1个字母,第3、4位为顺序号(各部门分别从01开始编码,然后顺序递增),第5位为字母R。
课程代码编码规则

课程代码编码规则一、三年制专科课程代码编码规则(一)《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代码编码规则课程编码设置为11位连续阿拉伯数字,其具体分段如下表:1.学制年份码(1-3位)(1)第1位为学制码,三年制专科为“3”,第2、3位为修订方案的年份(年级)位,如修订19级的为“19”。
(2)今后若未对2019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则课程、课组代码保持不变。
(3)若课程设置有变化(包括课程增减、总学时及实验学时变化),则该课程的原有课程代码停止使用,新增(包括总学时及实验学时变化)的课程代码按修订年份位“19”、“20”、“21”、“22”、“23”依次进行重新编制。
(4)今后新增加课程的课程代码按首开年级位“XX”进行编制。
2.学科/专业码(4-5位)公共课程前两位取学科码,专业课程前两位取专业码。
学科码、专业码分段取两位码。
学科码对应到相关教研室。
(1)学科码规则(2)专业码规则3.序列号位(6-8位)001-999号为给本专业开设课程的序列号;建议001-500给专业必修课程,501-999给专业选修课程。
4.学分位码(9-11位)1)“课程”学分据计划教学课时设定学分,每16-18课时折算1学分,最小学分为0.5。
课程学分的10倍值作为学分位。
如:1学分的三位码为010;2.5学分的两位码为025。
2)实践环节的学分一般为每周(约30学时)计为1学分。
例如安排4周“毕业设计”,合格为4学分。
相应学分位为实际周数乘10,不满三位时前面加0,所以毕业设计的学分位码为040。
同理,安排14周顶岗实习,合格计14学分,顶岗实习的学分位码为140。
(二)教务管理系统课程代码编码规则在上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代码后加英文格式的下划线“_”+“学期号”(两位,01-06),如31901001010_01。
二、五年制专科(师范专业)课程代码编码规则(一)《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代码编码规则课程编码设置为11位连续阿拉伯数字,其具体分段如下表:1.学制年份码(1-3位)(1)第1位为学制码,五年制专科为“5”,第2、3位为修订方案的年份(年级)位,如修订19级的为“19”。
课程编码规则

课程编码规则81 2 3 4 5 6 7教学部门代码流水号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开课学期一、课程编码定为8位字符。
二、各位字符具体含义限定为:(一)第1、2位—教学部门代码(二)第3、4、5位—教学部门所属课程序号代码(三)第6位—课程性质代码“1”—必修“2”—限选“3”—公选(四)第7位—课程类别代码按周单独开设的实训实习课程用“2”表示,其余课程用“1”表示。
(五)第8位—开课学期代码“0”—单学期“1”—第一学期依次类推三.说明:1.课程名称不同,则代码不同。
2.课程名称相同,学分不同,则代码不同。
3.课程代码连续排列,不空号。
新开设的课程按照递增号码排列。
4.今后若有课程被取消,课程代码保留,不能更改和替换。
5.公共选修课归属在教务处6.对于一门课程开设在多个学期,需要编多个代码,课程名称后加(),括号中用一、二、三、四标记。
如听力与口语,共开设四个学期,则可用如下类似编码:0312311 听力与口语(一)0312411 听力与口语(二)0312511 听力与口语(三)0312611 听力与口语(四)附系部代码表代码系部名称01 基础部/社科部02 体育部03 外国语言文学系04 机电工程系06 电子与电气学院07 信息管理系08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10 艺术系99 教务处55 工程学院56 机电学院57 轻工学院58 纺织学院59 工业学院注:1.教材版本时间那里,只填写年如:20082.公选课的课程代码不填,专业代码填9999993.课程名称那里例如高等数学(四)。
不要填高等数学14.凡是每项上面有小标的,都是不需要自己填写,而是点击右下角的小标注,来选择的。
5.课程类型那里,一般都选“理论+实践”,除了“实训周”6.实践课时比例,请查看培养方案。
请不要把去年老版本上的内容直接剪切到发下的文档,不然最后我们用软件统计的时候是统计不成功的,谢谢合作!。
唐山师范学院本专科专业课程编码说明

唐山师范学院本专科专业课程编码说明教务处2009.4 一、部门及其专业代码二、课程类别代号三、编码方法(一)学科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编码(九位数)(由各系编制)1、学科专业课程编码按照下列顺序编写:校内专业代码(部门编号+专业序号)(4位)+学制(1位)+课程类别(2位)+课程序号(2位)注:(1)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序号即课程编码中第3、4位为99。
实践教学环节中,教育实习(见习)、专业实习(见习)、专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必读书目阅读等归入学科必修课(由各专业编码);生产劳动、军事训练等归入通识必修课(由教务处编码)。
(2)独立开设的实验(技术)课应分为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方向实验三类,并按此分类编码。
(3)跨系开设的课程如大学物理、大学数学(理科)等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程,由授课对象所在系编码。
(4)课程代码第五位为所开专业学制:2—二年制专科,3—三年制专科,4—本科,5—二年制专接本。
(5)课程序号以专业为单位编排,顺序为01-99。
(二)通识必修课程编码和教师教育必修课程(九位数)(由教务处统一编码)该类编码规则为: 开课部门编号(2位)+00(2位)+学制(1位)+课程类别(2位)+课程序号(2位)(三)素质拓展课程(九位数)(由教务处统一编码)第一、二位为66(代表素质拓展课程);第三、四位为课程大类别(01素质拓展课程Ⅰ,02素质拓展课程Ⅱ);对于01素质拓展课程Ⅰ系列,第五、六位:01人文系列、02科技系列、03艺体系列,第七、八、九位为课程序号(001-999);对于02素质拓展课程Ⅱ系列,第五、六位:01全院素质拓展课程、**(部门编号2位)各系教师教育选修课,第七、八、九位数为课程序号(001-999)。
注:该条中各系教师教育选修课程由各系按照该条的规则编码。
(五)同一门课程可以有多个编码,但一个编码只能对应一门课程。
(六)某门课程分几个学期开设就有几个课程编码。
课程编码规则

课程编码规则81 2 3 4 5 6 7教学部门代码流水号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开课学期一、课程编码定为8位字符。
二、各位字符具体含义限定为:(一)第1、2位—教学部门代码(二)第3、4、5位—教学部门所属课程序号代码(三)第6位—课程性质代码“1”—必修“2”—限选“3”—公选(四)第7位—课程类别代码按周单独开设的实训实习课程用“2”表示,其余课程用“1”表示。
(五)第8位—开课学期代码“0”—单学期“1”—第一学期依次类推三.说明:1.课程名称不同,则代码不同。
2.课程名称相同,学分不同,则代码不同。
3.课程代码连续排列,不空号。
新开设的课程按照递增号码排列。
4.今后若有课程被取消,课程代码保留,不能更改和替换。
5.公共选修课归属在教务处6.对于一门课程开设在多个学期,需要编多个代码,课程名称后加(),括号中用一、二、三、四标记。
如听力与口语,共开设四个学期,则可用如下类似编码:0312311 听力与口语(一)0312411 听力与口语(二)0312511 听力与口语(三)0312611 听力与口语(四)附系部代码表代码系部名称01 基础部/社科部02 体育部03 外国语言文学系04 机电工程系06 电子与电气学院07 信息管理系08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10 艺术系99 教务处55 工程学院56 机电学院57 轻工学院58 纺织学院59 工业学院注:1.教材版本时间那里,只填写年如:20082.公选课的课程代码不填,专业代码填9999993.课程名称那里例如高等数学(四)。
不要填高等数学14.凡是每项上面有小标的,都是不需要自己填写,而是点击右下角的小标注,来选择的。
5.课程类型那里,一般都选“理论+实践”,除了“实训周”6.实践课时比例,请查看培养方案。
请不要把去年老版本上的内容直接剪切到发下的文档,不然最后我们用软件统计的时候是统计不成功的,谢谢合作!。
课程编码说明

课程编码说明一、课程编码1、每门课程的编码由六位数组成;2、第一、二位代表开课单位名称,单位代码见单位代码表;3、第三位代表课程类型,全校通修课程代码为0,学科平台课程代码为1,学科方向课程代码为2,专业选修课程代码为3,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代码为4,集中实践环节代码为5,辅修课程不需要标明课程类型;4、第四位代表课程所在学科专业的名称,公共课程(全校通修课程)代码为0,专业课程代码由各院系根据自身学科专业分布按1到9的顺序进行编码(学科专业门类以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公布的11个一级学科和71个二级学科为准),同一个专业所开设的专业类课程中,其课程代码的第四位应该相同。
5、第五、六位代表课程序号,课程序号由各院系根据课程类别按顺序进行排列。
6、辅修课程的课程编码设置按照“F”加五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其中前两位数字代表院系代码,第三位数字代表该院系的辅修专业代码,第四五位数字代表该辅修专业的课程顺序。
二、单位代码表三、课程编码示例1、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该课程是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全校通修课程,课程代码是0800※※,其中08代表开课单位为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0代表该课程为通修课程,0代表该课程公共课程,※※代表该课程在社科系开设的通修课程中的排序。
2、以《组织行为学》为例,假定该课程为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科的学科平台课程,公共管理学院确定管理学科的学科代码为1,则该课程的代码为:0411※※,其中04代表开课单位为公共管理学院,第一个1代表该课程为学科平台课程,第二个1代表学科专业名称为管理学,※※代表该课程在管理学学科平台课程中的排序。
3、以《唐诗美学》为例,假定该课程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文学院确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代码为1,则该课程的代码为:0131 ※※,其中01代表开课单位为文学院,3代表该课程为选修课程,1代表专业名称为汉语言文学,※※代表该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的排序。
课程代码的编写规则(新)

课程代码的编写规则一、课程编码原则1、课程编码由两校区教务处统一编制,增设(或调整)课程编码,先由系、部在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提出需求,再由两校区教务处审核后统一编制(发号)。
统招课程编码由瑶湖教务处编制,自考课程编码及双证专业课程编码由京东教务处编制。
2、为保证课程编码的科学性、统一性,必须按照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原则。
学科代码、教育类别代码和课程类别代码由课程承担单位确定,课程序号代码由两校区教务处确定。
3、课程编码必须具有惟一性,不同课程的编码必须不同,不同专业开设相同的一门课程的编码必须相同。
课程名称相同但所属层次、类别、学时不同视为不同的课程,编码不同。
4、同一门课程分为几个学期开设且分别记录成绩的课程,要在课程名称后加上阿拉伯数字,且课程编码的序号代码不同。
二、课程编码方法课程编码由10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一)对非自考课程,每一位数字的涵义规定如下1、学科代码(第1~4位数字)按《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的代码,见附件一。
2、教育类别代码(第5位数字)(0)统招本科(1)统招专科(2)自考本科(校选课)(3)自考专科(校选课)(4)成教本科(5)成教专科(6)双证技能班3、课程类别代码(第6位数字)(0)理论课(含课内实验)(1)集中实践环节4、课程序号代码(第7~10位,从0001开始)课程流水号编制按照不同学科代码及教育类别代码,分别从0001开始编排流水号。
5、编码图示(二)对自考课程,课程编码规则如下在国家统一规定的自考课程代码前面加5个“9”。
(三)编码示例(1)统招本科大学英语的课程编码为:第一学期,《大学英语1》的课程编码为050200XXXY第二学期,《大学英语2》的课程编码为050200XXXZ(2)自考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编码为:9999903706附件一:《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的代码0101 哲学0803 光学工程0901 作物学0201 理论经济学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0902 园艺学0202 应用经济学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0903 农业资源利用0301 法学0806 冶金工程0904 植物保护0302 政治学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905 畜牧学0303 社会学0808 电气工程0906 兽医学0304 民族学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0907 林学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0908 水产0401 教育学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1001 基础医学0402 心理学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02 临床医学0403 体育学0813 建筑学1003 口腔医学0501 中国语言文学0814 土木工程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0502 外国语言文学0815 水利工程1005 中医学0503 新闻传播学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1006 中西医结合0504 艺术学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1007 药学0601 历史学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008 中药学0701 数学0819 矿业工程1101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0702 物理学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102 战略学0703 化学0821 纺织科学与工程1103 战役学0704 天文学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1104 战术学0705 地理学0823 交通运输工程1105 军队指挥学0706 大气科学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1106 军制学0707 海洋科学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1107 军队政治工作学0708 地球物理学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1108 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0709 地质学0827 核科学与技术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0710 生物学0828 农业工程1202 工商管理0711 系统科学0829 林业工程1203 农林经济管理0712 科学技术史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1204 公共管理0801 力学0831 生物医学工程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0802 机械工程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关于课程编码的方法及说明

关于课程编码的方法与说明
一、课程编码的方法
每门课程编码用八位数字表示
1 2 3 4 5 6 7 8 □□□ □□□ □ □
必修课与选修课代号 课程类别代号
课程序列号 院(部)、专业代号
二、课程编码的说明
1、院(部)专业代号
2、课程序列号
课程课程序列号由院(部)按课程流水号自定,为001-899。
学校可能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最终以学校公布结果为准。
3、必修课与选修课代号
B 必修课 X 选修课
4、课程类别代号
必修课
1 通识必修课
2 --- 学科基础和专业必修课
3 实践环节
4 创新创业教育
选修课
0 各专业选修课
1―9通识选修课
1---哲学、历史与心理学 2---文化、语言与文学
3--- 经济、管理与法律 4---自然、环境与科学
5---信息、技术与工程 6---艺术、体育与健康
7---就业、创新与创业 8---社会、交往与礼仪
9---人生规划、品德与修养
说明:
课程编码原则上采用每门课程一个编码。
与2011版教学计划中完全一致的课程(课程名称、学时学分都没有变化)原则上需保持原有课程代码不变,新课程代码按如上原则编写。
部分课程编码按系统要求执行(见填表说明)。
对于分散教学课程如创新创业教育,每个学期统计一次学分,最后录入系统。
关于规范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的暂行规定(2020版)

关于规范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的暂行规定随着我院本科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数和课程数逐步增加,为规范课程管理,适应教务管理系统运行需要,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特制定本规定。
一、课程编码的构成课程编码须在制(修)订或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确定,由10位数字组成。
其中第一、二位为学院代码,第三位为学制代码、第四位为专业代码,第五位为课程代码,第六、七、八位为课程流水码,第九位、十位为课程学分号。
二、课程编码说明(一)课程编码的第一、二位是课程的承担学院代码。
(二)(二)第三、四位数字是学制及专业代码。
第三位学制代码:本科为“1”,专科为“2”。
第四位专业代码:专业代码,按各学院各专业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中专业代码的大小号由小到大排序。
马克思主义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及各其他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课专业代码采用“0”。
注:同一学院相近专业开设的同层次、同名称、同内容、同学分、同要求的课程应编写相同的代码。
如:(三)第五位数字是课程类型代码各单位所开设出的课程按其服务的对象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指为本单位学生的主修和外单位学生的双学位开设,编号为1;第二类课程是指主要为外单位学生开设(院系间互开课),编号为2;第三类课程是指为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编号为3;其中为全校学生开设的校级任选课程(含素质教育中心的课程),编号为4。
(四)第六、七、八为数字是课程流水号课程流水号是指该门课程在开课单位所开出的所有课程(包括面向本单位和面向全校学生的课程)中的序号。
同名称但内容、学分、要求不同的课程应编写不同的序号,同名称不同学期的课程编写一个序号。
(五)第九、十为数字是学分号标明该课程的学分数,学分数不足1学分用“1”作为学分号。
课程编码说明

理类专业) 06 经济与管理学院(经
济类专业) 07 数学与统计学院 08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09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10 计算机学院
代 单位名称 码 11 生命科学学院 12 音乐学院 13 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学
部) 14 公共计算机教学部 15 大学英语教学部
课程序号
16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学部)
66 团委 69 学生工作处 70 招生与就业处
学制代码表
课程模块代码表
课程性质
代码表
层次
学制代码 码
预科
1
课程模块名 称
模块代码
通识必修课 程
1
课程性质 代码 必修课 1
专升本 2
本科
4
通识选修课 2 程
专业基础课 程
3
专业核心课 程
4
专业拓展课 程
附件:
课程编码规则及说明
一、在教务管理系统内未获得编码的课程,均须重新编制课程编 号,一般按以下原则编制:
1.课程编号由8位数字组成,一般为:学院(部门)代码(2位)+学 制代码(1位)+专业序号(1位)+课程模块代码(1位)+课程性质代码 (1位)+课程序号(2位)。
单位代码一览表
代 单位名称 码 01 文学院 02 外国语学院 03 教师教育学院
2.非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课程编号依据理论课产生,为相应理
论课程编号+sy;独立实验课程单独编制课程编号。
3.安排多学期完成的课程,课程名称应设置不同序号区分,如
***(课程名)1,***(课程名)2,编制不同课程编号。
二、举例说明:编码共8位如下:
关于课程编码的说明

关于课程编码的说明课程编码是指为了方便统一管理、识别和标识不同的课程而设立的一种唯一编码系统。
该编码系统可以包括字母、数字或符号的组合,用于唯一识别和辨别每门课程。
课程编码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课程信息的统一性和标准性,方便学校、教育机构以及学生进行课程管理和选课操作。
一、编码结构课程编码的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背景进行设计和规划。
一般而言,课程编码由多个段组成,每个段代表不同的信息。
1. 学科段:一般以字母表示,用于指示该课程所属的学科领域,例如'A'代表数学,'B'代表外语,'C'代表文学等。
学科段的设置可以根据具体的教育机构或学校的需求来决定,确保各个学科领域都能被合理划分和区分。
2. 年级段:一般以数字表示,用于标识该课程所针对的年级或年级范围,例如'01'代表小学一年级,'09'代表高中三年级。
年级段的设置应该根据学校的年级划分来确定,确保编码能够清晰地体现出课程的年级属性。
3. 课程段:一般以数字表示,用于唯一标识该课程在所属学科和年级中的序号。
课程段的设置应该遵循逐级递增的原则,确保每门课程都能够有一个唯一的标识。
二、编码应用课程编码在教育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管理:通过课程编码,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对各门课程进行统一管理。
通过对编码的排序和分类,可以实现课程的按学科、年级、序号等不同维度进行检索和查找,方便对课程进行管理和分配。
2. 选课操作:学生在选课时,可以根据课程编码来查找和选择自己所需的课程。
通过直观的编码结构,学生可以快速找到符合自己学科和年级需求的课程,使选课操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3. 教学评估:课程编码也可以用于教学评估和学生成绩管理。
通过对课程编码的对应分析,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与具体的课程进行关联和比较,为教学改进和学生成绩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三、注意事项在设计和应用课程编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关于课程编码的说明

专业 必修课化学与材料学院代码专业课程 的顺序号课程学分为3学分第四学期开课关于课程编码的说明一、课程编码由10位数字组成,每位数字代码如下:课程性质x 开课学院xx 顺序号xxx 学分xxx 学期x例: 2 07 010 030 4 ……《仪器分析》的课程编码二、课程性质代码表公共必修课—————————————1 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2 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必修课——————3 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4 全校公共选修课———————————5 三、学院代码:化学与材料学院代码为07。
四、我院课程顺序号编制情况:1、院内通修课顺序号以“0”开头,化学专业必修课程顺序号以“1” 开头,环境科学专业必修课程顺序号以“2”开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顺序号以“3”开头,应用化学专业必修课程顺序号以“4”开头,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顺序号以“8”开头。
2、各专业课程顺序号分布范围:化学专业顺序号: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001—004、101—120)、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801—829)环境科学专业顺序号: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001—011、201—217)、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必修课(226—235)、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801、803、808、851—87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顺序号: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001—016、301—312)、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必修课(323—330)、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801、802、805、891—896)应用化学专业顺序号: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001—016、404—416)、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801—803、806、912—927)化学与材料学院化学(教师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培养目标:化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基础教育工作者。
关于课程编号规则的说明.

关于课程编号规则的说明一、编码形式:第一级(或称课程简码) 第二级注:课程归属指课程承担和管理所归属系部的专业或教研室;周期号指课程开设的学期数;区分号是指相同课名编号时不同课程的区分代码。
编码目的是为了对不同的课程加以区别,每门课程都有一个唯一的代号。
一个具有良好性能的编码,既能反映课程间的区别,又能反映课程间的关联,从而便于对课程的识别和管理,便于学生选择课程。
编码的第一级:主要从“横向”反映课程之间的关系(区别与联系)。
课程名称是此课程区别于它课程的重要标志。
从全院来看,许多专业的课程合在一起,会有许多同名但内涵不尽相同(有的是包含关系可体现在学分上,有的是因不同专业而各有特色)或异名而内容相近的课程,为便于反映课程间的联系,则用同一课名编号,并用区分号反映课程间的区别。
从全院来讲,某一专业的必修课可能是另一专业的选修课,某一专业的选修课也可能是另一专业的必修课等等,因此,课程编号不区别必修、选修这方面性质。
编码的第二级:主要从一门课程的“纵向”“长度”反映一门课程的不同阶段。
在课名相同,并且第一级编码所反映属性也相同的前提下,用课程周期号反映课程纵向长度的级。
因此,在需要区别课程所进行的学期数时,就需要编码的第二级,也才需要编码的第二级。
而本期学分则是本期“教、学”量的标志。
编码产用节点法:为了解决单独用数字叠加带来的字符多、冗长难辨等问题,特采用节点法把不同要素的代码用一个节点分隔。
编码的第一级由四个要素组成(课名、区别、归属、总学分),中间包含三个节点;编码的第二级由二个要素组成(学期数、学分),中间包含一个节点。
采用节点的办法,对同一要素到底用多少位数码可不必过于强调一致。
(实际上,从全校范围来讲,确定一门课程需要六维,在不需要区别课程所进行的期数时,则需要四维)有了课程编号,可明确地告知或规定学生,下列两种情况的课程不需重复学习(重修除外):1、课程“长度”只有一个学期的课程,课程名号相同的课程不需重复学习;2、课程“长度”有二个及以上学期的课程,同名同周期号课程不需重复学习;二、关于课程编码的管理为了保证课程编号的科学性、全院统一性,必须按照集中统一和分级分工的原则。
XX大学本科课程编码说明【模板】

XX大学本科课程编码说明【模板】一、引言XX大学本科课程编码是为了规范课程设置和管理,确保学生学业顺利进行而设计的。
本文将详细说明XX大学本科课程编码的相关要点和具体操作步骤。
二、课程编码的作用和意义1. 统一管理:通过课程编码,可以实现对各门课程的系统化管理,便于课程更新和追踪。
2. 课程对照: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课程之间的比对和对应,有利于横向对比和纵向拓展。
3. 提高效率:采用课程编码可以缩短课程查询时间,提高课程编排和选课效率。
三、课程编码的基本原则1. 系统化:建立完备的课程编码系统,包括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门类等维度。
2. 相对稳定性:课程编码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避免频繁的变动,以确保数据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3. 易于理解和记忆:编码的命名应考虑到易于辨识和记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命名方法。
四、课程分类及编码规则1. 课程类型1.1 必修课:编码范围为100-199,以1开头。
1.2 选修课:编码范围为200-299,以2开头。
1.3 公共基础课:编码范围为300-399,以3开头。
1.4 限选课程:编码范围为400-499,以4开头。
1.5 实践教学:编码范围为500-599,以5开头。
2. 课程性质2.1 学科基础课:编码范围为00-19。
2.2 学科拓展课:编码范围为20-39。
2.3 学科专业课:编码范围为40-59。
2.4 实践教学课程:编码范围为60-79。
2.5 综合素质课程:编码范围为80-99。
3. 课程门类3.1 文科类:编码为01。
3.2 理科类:编码为02。
3.3 工科类:编码为03。
3.4 经济管理类:编码为04。
3.5 艺术类:编码为05。
3.6 法学类:编码为06。
3.7 医学类:编码为07。
3.8 教育类:编码为08。
3.9 农学类:编码为09。
3.10 体育类:编码为10。
五、课程编码的具体操作步骤1. 课程类型编号1.1 首先确定课程的类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公共基础课、限选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
课程编码说明

附件:
课程编码规则及说明
一、在教务管理系统内未获得编码的课程,均须重新编制课程编号,一般按以下原则编制:
1.课程编号由8位数字组成,一般为:学院(部门)代码(2位)+学制代码(1位)+专业序号(1位)+课程模块代码(1位)+课程性质代码(1位)+课程序号(2位)。
单位代码一览表
学制代码表课程模块代码表课程性质代码表
专业序号由专业所在单位按本科专业,依次从1-9编序号;0专门作为区分本单位开出通识课、学科基础课的识别号。
课程序号分别按开课先后顺序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依次编为01-99。
一般跨学院开设专业课程的课程编码由学生所在
学院按上述规则编制。
2.非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课程编号依据理论课产生,为相应理论课程编号+sy;独立实验课程单独编制课程编号。
3.安排多学期完成的课程,课程名称应设置不同序号区分,如***(课程名)1,***(课程名)2,编制不同课程编号。
二、举例说明:编码共8位如下:。
西北大学本科生教务管理系统课程编码规则

西北大学本科生教务管理系统课程编码规则一、课程编码说明
课程编码规则为:课程层次代码+12+课程分类代码+3+456
课程层次代码:
U:本科生课程
数字第1、2位:开课院系(单位)代码
课程分类代码:
G—通修课程
C—通识教育课程
M—学科专业课程
E—开放选修课程
O—其他课程
数字第3位:课程教学类型码
1—理论课(含少学时实验、上机)
2—实验/实践类课程(独立设课)
3—上机课
4—实习课
5—课程设计
6—其他
数字第4-6位:课程序号
二、其他说明
1、既有理论又有实验的课程在课程名后加“(含实验)”,双语教学的课程在课程名后加“(双语)”,独立开设的实验课在课程名后加“实验”,独立开设的上机课在开设名后加“(上机)”,独立开设的课程设计在课程名后加“(课程设计)”。
2、同一课程如分多个学期开课,须在课程名后加Ⅰ、Ⅱ、Ⅲ、Ⅳ等罗马数字加以区分。
例如,形势与政策Ⅰ、形势与政策Ⅱ、形势与政策Ⅲ、形势与政策Ⅳ。
3、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新生专业导读、军事理论、军事技能训练等特殊课程由教务处统一进行编码。
4、该课程编码规则仅适用于2018级及以后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使用,2017级及以前的本科生依旧使用旧版教务系统里的课程代码。
三、课程代码编写示例
仅供参考,非实际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编制规定

课程代码编制规定课程代码是课程主要特征和属性的体现,其编码的科学性不仅反映学校的管理水平,而且折射出课程体系的合理性。
为规范课程管理,促进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与管理水平,制订本规定。
一、基本原则1.课程代码是课程身份识别码,是课程的“身份证”。
同一名称的课程有且只有一个独立代码,不论是在一个专业还是在多个专业开课。
2.教学大纲内容相同的课程必须使用同一名称。
每门课程名称要规范(包括部分课程的中英文名称);课程名称必须反映课程核心内容。
3.当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作重大修改,原课程名称已不能准确反映课程内容时,应按新开课程重新申请备案,另行编制课程代码。
二、课程代码结构1.课程代码由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构成情况如下:2.代码编制说明(1)AB位数字为开课二级学院(部)代码:01——基础课部0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3——信息工程学院04——机电与自动化学院05——经济与管理学院06——建筑与艺术学院以后新建教学单位以此排序。
(2)C位数字为课程性质代码:1——必修课2——选修课(3)D位数字为课程类别代码:1——公共基础课2——职业基础课3——职业岗位课4——职业技能训练课5——职业拓展课(4)E位数字为课程类型代码:1——理论课2——理论+实践课3——实践课4——讲座形式(5)FGH位数字为课程流水号代码:按各教学单位开设课程的开课顺序(参照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进程表中开课学期和先后顺序确定)编码。
三、其它说明1.若课程学时或归属单位变化时,则应重新编码。
2.课程名称相同,须跨学期排课的,应按学期单独编码,在课程名称后加Ⅰ、Ⅱ…命名,以示区别。
3.课程名称相同,学时不同的公共课,由学院统一在课程名称后加A、B…命名,以示区别。
4.培养方案中的全部课程和教学环节,都应按照此方法编码。
5.课程代码由课程归属单位(课程开出单位)负责编制,报教务处备案。
6.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 必修课
化学与材料学院代码
专业课程 的顺序号
课程学分为3学分
第四学期开课
关于课程编码的说明
一、课程编码由10位数字组成,每位数字代码如下:
课程性质x 开课学院xx 顺序号xxx 学分xxx 学期
x
例: 2 07 010 030 4 ……《仪器分析》的课程编码
二、课程性质代码表
公共必修课—————————————1 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2 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必修课——————3 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4 全校公共选修课———————————5 三、学院代码:化学与材料学院代码为07。
四、我院课程顺序号编制情况:
1、院内通修课顺序号以“0”开头,化学专业必修课程顺序号以“1” 开头,环境科学专业必修课程顺序号以“2”开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顺序号以“3”开头,应用化学专业必修课程顺序号以“4”开头,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顺序号以“8”开头。
2、各专业课程顺序号分布范围:
化学专业顺序号: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001—004、101—120)、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801—829)
环境科学专业顺序号: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001—011、201—217)、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必修课(226—235)、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801、803、808、851—87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顺序号: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001—016、301—312)、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必修课(323—330)、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801、802、805、891—896)
应用化学专业顺序号: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001—016、404—416)、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课(801—803、806、912—927)
化学与材料学院化学(教师教育)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
培养目标:
化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
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能适应教育
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基础教育工作者。
规格要求:
1. 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艰苦奋
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 系统掌握从事化学教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较强的科学思维和科
学实验的训练;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育实践的锻炼具有胜任中学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
基本能力,能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胜任班主任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外文书刊,熟悉文献检索和其他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4.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5.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美育理论知识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专业人才的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发展要求
本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所开设的课程体系见表1。
2
三、学制(修业年限)、总学分
本专业学生的学制为四年(年学分制),在学期间应修满169.5学分。
对完成本计划要求并符合学位条件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办学目标与定位,构建“宽口径、厚基础、广交叉、多综合、重能力、倡创新”的综合性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沟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课程联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五个平台,即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实践环节课程和教师专业教育课程。
各平台所占学分及比例见表2。
讲授学时数2044,总学时数2808。
注:表内括号()为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及所占比例,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按以下公式计算:每门课程学分×每门课程实验与实践学时/每门课程总学时,求和。
五、学分计算
1、课程学分计算方法
必修课:理论课16 学时1 学分
教师教育课程:18 学时1 学分
体育课:30 学时 1 学分
实验课:基础实验32学时1 学分(独立设课),专业实验20学时1学分(独立设课)。
实践课:军训4学分(其中军事理论2学分,军事技能2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
生产劳动(2学分),教育实习(6学分),教育见习(2学分),工业见习(1学分),各类
实习及课程设计等每周 1 学分。
选修课:校级公共选修课,14学时计1学分。
2、毕业学分计算与要求
各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是根据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实践环节课程
3
和教师专业教育课程等必修课和选修课确定。
各专业本科生必须获得课程的最低学分才能毕业。
不同课程平台的学分不能互相替代。
修满规定课程类别并获取规定学分后,学生可提前申请参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可提前毕业。
3、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的整体优势,实行各学科专业间的交叉渗透,更好地培养受社会欢迎,具有较宽广的知识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拓宽学生就业途径,增强办学活力,根据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结合《福建师范大学双专业、双学位管理试行办法》,学生在学期间可以进行双专业、双学位学习,使学生既达到主修专业培养目标,又具有双专业、双学士学位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双学位:指学生在修读主修学士学位外,还辅修我校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八个不同学科门类的另一个学士学位。
双专业:指学生修读主修专业以外,还辅修另一个专业。
六、关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专业建设思想,确立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两个方向:一是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熟悉化学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以报考硕士研究生为目标的研究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高校和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输送优质后备人才;二是以主动适应我国教育发展需要,通过核心类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系列课程的学习,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现代教师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实践和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中学化学教师。
1、研究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这类人才的培养通过前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注意选拔一批素质较高的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除了完成本培养方案既定的学习任务外,通过课外科技活动立项或提前介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的方式,利用寒暑假时间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强化他们的科学素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后备人才。
在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模块中,至少应选修8学分;而在教师专业教育课程选修模块中,只要求选修5学分即可。
2、高素质中学化学教师培养:对这类学生培养主要加强教学技能训练与教学实训实习。
建立灵活的课程模式和组织机制,增加教师专业教育课程学分比例。
要求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于教学过程,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培养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中学化学师资队伍。
在教师专业教育课程选修模块中,至少应选修8学分;而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选修模块中在,
4
只要求选修5学分即可。
七、专业教学计划表
表3:化学与材料学院化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表(教师教育)
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
:
5
表3:
化学专业教学计划表(教师教育)
6
7
8
注:1、核心课程加"★",省级精品课程加"▲",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加"●",校级精品课程加"△",双语教学课程加“☆”。
2、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累计58.7学分,占总学分比例34.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