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兴趣消退、学习动力下降、学习效果不佳等现象。

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较为常见,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成因分析1.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学生在选择学业时可能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和学习内容没有清晰的认识。

在面对课程学习时会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导致学习倦怠。

2.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使用了一些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很枯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学业压力过大:大学生面临着课程任务、考试压力、社会实践等多重任务,在学业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情绪。

4.学习环境不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周围环境嘈杂、无法集中注意力,或者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会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二、对策分析1.明确学习目标:大学生应该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未来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的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将目标细分为每天、每周、每月的小目标,并将其写下来,以激励自己朝着目标前进。

2.优化学习方法: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制定学习计划、分部分学习、结合实践等,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3.调整学习节奏:适当调整学习节奏也是缓解学习倦怠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适量休息,进行体育运动、娱乐活动等,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4.改善学习环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减轻学习倦怠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可以选择安静的学习场所,避免干扰和噪音;可以和同学一起组织学习小组,互相监督和鼓励。

5.寻求帮助和支持: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应该及时向老师、同学和家人寻求帮助和支持。

他们可以提供宝贵的学习经验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倦怠。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可能涉及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业压力过大和学习环境不佳等多个方面。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一、本文概述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象逐渐显现,引起了广泛关注。

学习倦怠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可能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成因,以期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倦怠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全面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包括倦怠的发生率、表现形式以及对学生学业和生活的具体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学习倦怠的成因,如个人因素(如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等)、环境因素(如家庭背景、校园文化等)以及教学因素(如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

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学习倦怠,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认识,还能为高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大学生学习倦怠是一个日益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消极态度和行为,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率降低等现象。

本文将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学习倦怠的成因、影响及对策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

在国内外研究现状方面,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

国外学者主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学习倦怠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多种理论和模型。

国内学者则更侧重于从教育环境、个人因素、社会支持等方面分析学习倦怠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虽然国内外研究视角和方法略有不同,但都普遍认为学习倦怠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具有负面影响。

关于学习倦怠的成因,已有文献主要从个人因素、教育环境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

个人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我效能感等心理特征,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在大学生活中,学习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重要任务,但是许多大学生会遇到学习倦怠的问题。

学习倦怠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发展,因此需要认真探究其成因,并采取相应对策以解决此问题。

一、成因分析1.学习环境不佳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往往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学习环境不好,容易让大学生感到压抑和无语,并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2.学习内容不吸引人大学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面广泛,一些综合性强,难度大的学科让大学生产生学习困难和倦怠感。

3.学习目标不明确如果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很难为学习保持动力,总会担心自己学习的方向是否正确,学习了以后会不会浪费。

4.学习方法不当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如果大学生没有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也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和学习压力大。

二、对策建议1.改变学习环境大学生可以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可以选择图书馆、自习室等地方进行学习,同时可以使用一些音乐、氛围装饰等方式改善学习环境。

2.寻找好学科和好老师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学科进行深入学习,并寻找一些好老师,获得更好的学术指导和建议。

3.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大学生应该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每天查看进度,检查自己的学习是否按照计划完成。

4.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科目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学习,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参考书籍、沟通交流、参加学术活动等方式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

总之,解决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改变,只有通过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改善学习环境、寻找好的学科和老师,以及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等途径,才能让大学生更好地克服学习倦怠,达到更好的学业发展。

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大学生活的丰富多样,学习倦怠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显现,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学习倦怠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可能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

因此,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预防和干预学习倦怠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进展,明确学习倦怠的定义、测量方法和相关理论。

结合实证调查,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与人口学变量、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心理健康等因素的关系。

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建议,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和学习效果。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和机制,还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了有效的指导策略,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学习倦怠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学习倦怠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影响因素及后果。

学习倦怠的定义及表现得到了广泛探讨。

多数研究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消极态度和行为,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对课程不感兴趣、学习效率低下等。

这种倦怠状态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关于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渐丰富。

从个体层面来看,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焦虑等心理因素被认为是导致学习倦怠的重要因素。

例如,学习动机不足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产生倦怠情绪。

从环境层面来看,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交环境等也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

例如,家庭支持不足、学校压力过大、社交关系紧张等都可能加剧学生的学习倦怠感。

还有研究探讨了社会文化因素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疲劳、厌倦和缺乏动力的心理状态。

学习倦怠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成因及对应的对策分析。

一、学习任务过于繁重大学生在课业、考试、实习等方面的任务往往十分繁重,长时间的学习压力容易导致学习倦怠。

对策方案如下:1.合理规划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日的学习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劳累。

2.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同的人适合的学习方法不同,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兴趣:通过培养对课程的兴趣和理解,可以增加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学业压力过大大学生面对学业压力时容易感到焦虑和无助,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下容易产生倦怠感。

对策方案如下:1.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果学业压力过大,不妨寻求帮助,和老师、同学或辅导员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2.分解任务,逐步完成:将庞大的任务分解为小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完成,避免感到难以担负。

3.寻求休息和放松的方式:合理休息和娱乐能够缓解压力,让大脑得到放松和休息,提高学习效率。

三、缺乏学习动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动力和目标,容易产生学习倦怠。

对策方案如下:1.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给自己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分解为小的目标,逐步达成,增加动力和成就感。

2.与同学一起学习:和同学一起学习能够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动力,互相监督和激励。

3.寻求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学习对个人发展和未来的重要性,增加动力和积极性。

四、生活压力和疲劳大学生除了学业外,还面临着社交、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如果压力过大会导致学习倦怠。

对策方案如下:1.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2.寻求情感支持:与亲友、同学或心理咨询师交流,寻求情感支持和安慰,缓解压力和疲劳。

3.培养自我调节和放松的方式:学会自我调节,比如通过锻炼身体、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减轻压力和疲劳。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大学生学习倦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学业压力过大是主要原因之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环境不利和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也是导致学习倦怠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大学生提高学业压力管理能力、明确学习目标与规划、培养有效学习方法、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这些对策,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学习倦怠问题,提升学习效率,更好地实现自身学习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环境、自我调节、学业压力、提高能力、规划、培养、营造、提升、原因、对策、分析、影响、结论、普遍现象1. 引言1.1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普遍现象大学生学习倦怠是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大学生都会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和学习疲劳,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减退等现象。

这种倦怠状态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甚至导致学业退步和情绪失衡的问题。

造成大学生学习倦怠普遍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学业压力过大、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环境不利、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等因素。

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提高学业压力管理能力、明确学习目标与规划、培养有效学习方法、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提升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效措施。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和对策,才能帮助大学生有效解决学习倦怠问题,实现个人学业发展和提升。

1.2 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大学生学习倦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业压力过大、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环境不利以及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学业压力过大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大学阶段学习任务的增加和难度的提高,许多学生感到压力山大,无法有效应对,从而出现倦怠情绪。

学习目标不明确也会使大学生产生倦怠感。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容易导致学习动力不足,进而产生倦怠情绪。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导言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群体,他们每天忙碌于学习、社交、实践和娱乐之中。

在学习这个重要的方面,我们也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出现了学习倦怠的情况。

学习倦怠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于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倦怠问题,提高学业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1.学习任务过于繁重大学生的学习任务通常相当繁重,特别是在期末考试前,学生需要复习大量的知识,完成大量的作业和课程设计。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种无从下手的焦虑感,甚至感到不知所措。

2.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大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大多是专业课程,某些课程内容可能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专业方向不符。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学习就成了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

3.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大学生在学习时采取了不恰当的学习方法,比如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等,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动力不足。

4.精神压力过大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学业、社交等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使他们产生疲倦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5.缺乏目标和规划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要学到什么程度,导致学习的动力减弱。

二、应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策略研究1.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大学生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任务。

在紧张的学习节奏中,适当的放松也是十分重要的,保持好的睡眠质量,调节节奏,避免疲劳积累。

2.提高学习兴趣大学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内容,学会用自己的兴趣去发现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希望学生通过建立兴趣点,去发现知识的美丽和魅力,让学习变得更富有吸引力。

3.学会高效学习学习方法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要教育学生学会合理的学习方法,例如通过考试、阅读、讲解和实验相互配合,提高学习效率,带动学习动力。

4.保持心理健康大学生要学会适当的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学习倦怠现象逐渐普遍化,成为一种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倦怠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因此理解学习倦怠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1.学习压力过大现如今,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巨大学习压力,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增加的学业负担。

这种学习压力可能来自家庭对学生成绩的期望、社会竞争的残酷以及学校教学体系的不合理。

学习压力过大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导致学习倦怠成为常态。

2.学习兴趣缺失有些大学生在高考时被迫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导致学习中缺乏动力和兴趣。

当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时,大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情绪。

3.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大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长期以来的学习困难会让大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倦怠的情绪。

4.自律能力不足在大学学习中,学生需要自律地安排时间和计划,但是由于自律能力不足,导致大学生难以有效地进行学习。

这种缺乏自律带来的学习效率低下也是造成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大学生需要学会科学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压力。

与家长朋友多沟通交流,寻求实质性的帮助;并适当地向老师求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法,缓解学习压力。

对于学习兴趣缺失的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尝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阅读、实践、社交等方式,让自己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

3.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大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可以通过向老师请教、同学交流、自主探索等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自律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

可以自主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明确学习目标,逐步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

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
1、个人因素:缺乏自信、自制力差、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等都可能 导致学生学习倦怠。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长期下来会产生学习倦怠的情绪。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等都可能影响学生 的学习状态。例如,有些家庭过于强调成绩,导致学生承受过大的压力,长期下 来也会产生学习倦怠。
对于学习倦怠的解决方法,已有研究提出了多种途径。首先,学生心理疏导 是缓解学习倦怠的重要手段。学校和家庭应该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 咨询和支持。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和调整学习计划也是缓解学习倦怠的有效途径。 例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以及制定个性化的学 习计划等。此外,加强师生关系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倦怠。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心理压力、缺乏动力、情绪耗 竭等原因,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果不尽如人意的一种状态。在大学环境中, 学习倦怠现象尤为普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就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深 入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模型及其量表编制,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促 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心理健康:学习倦怠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心 理健康,甚至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出现。
3、职业发展:长期的学习倦怠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还可能影响其 未来的职业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学业背 景和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
五、解决方案
1、改变教育方式:学校应调整教育方式,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 综合素质培养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加强家庭沟通:家长应孩子的成长,加强沟通,理解孩子的压力和困扰, 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不要过分强调成绩。

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探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探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探析大学生学习倦怠是大学生们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很多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大学生学习比高中生的学习更加复杂,他们需要承担更多的学术压力,同时还需要兼顾社交、家庭和个人的生活。

那么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呢?第一,学习负担过重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往往比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更重。

大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学科,学习内容也更加深入。

有些学生在高考后,选择了非常苛刻的专业,比如医科、法律、工程等,这些专业相对而言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智力投入。

如果学生不能承受这种学习压力,就会产生学习倦怠。

第二,就业压力过大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如今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因此,大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积累尽可能多的知识和经验,以便在毕业后更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

但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不安或者无力,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最终导致学习倦怠。

第三,学习目标不明确如果大学生没有确切的学习目标,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就不会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也就无法投入足够的精力进行学习。

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非常重要,有助于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避免学习倦怠的产生。

第四,睡眠不足大多数大学生的作息时间都非常紧张,可能需要在晚上或凌晨学习。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发生,就可能导致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思维和学习效果。

睡眠不足还可能导致学生昏昏欲睡,缺乏学习动力,最终导致学习倦怠。

第五,个人心理状态不稳定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比较复杂,有些人可能会遇到情感问题或自我价值问题。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发生,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终导致学习倦怠。

因此,大学生需要认识到个人心理状态不稳定的问题,并且寻求帮助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上是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探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因素往往同时存在,互相影响。

因此,大学生在面对学习倦怠问题时,需要认真分析自己面临的问题,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解决。

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探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探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探析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大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教育阶段。

然而,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表现出学习倦怠的状态。

下面,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一、学业压力大学业压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上面对的挑战巨大,可能包括竞争激烈、课业繁重以及期末考试等等,由此带来的焦虑感和压力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长期受到学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会感到学习的相对疲劳和倦怠感,缺乏持续的学习热情。

二、缺乏学习技巧学习技巧对于大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缺乏学习技巧会带来学习效率低下和学习成果不佳的问题。

大学生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技巧指导,容易陷入无尽的做题循环、缺乏思考和探究的状态,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此时,大学生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避免出现学习倦怠的情况。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之一。

如果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学习成就,他们就难以高效地学习。

没有目标的学习往往是没有明显进步的,这样会让大学生感到很沮丧和无助。

因此,明确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大学生设定一个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进步。

四、缺乏动力缺乏动力对于学习倦怠也有一定影响。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足够的动力去推动自己前进,否则会导致学习的效果不佳。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面临着各种多样的压力和干扰,这些压力和干扰会使大学生失去前进的勇气和自信心。

因此,应该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动力保持,寻找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

总结综上所述,大学生学习倦怠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技巧和学习动力的完备性、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学业压力的缓解都是很重要的。

要想区分原因并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生应该寻找恰当的方法和技巧,以保证学习的效率和成果。

同时,大学生也需要注意自我管理和保持心态的平衡,寻找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学习倦怠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很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倦怠情绪,学习效果也逐渐下降。

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克服学习倦怠问题。

一、成因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如期末考试、论文写作等。

学习任务的堆积和考试的紧张使得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巨大的压力,导致学习倦怠的产生。

2. 学习目标不明确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的职业规划不够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因此容易出现学习倦怠情绪。

3. 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如死记硬背、缺乏思考等。

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效果不好,还容易导致学习倦怠情绪的产生。

4. 精神状态不佳大学生可能面临着一些精神困扰,如压抑、孤独、情感问题等,这些负面情绪会对学习产生干扰,导致学习倦怠的产生。

5. 课程内容单一部分大学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产生学习倦怠情绪。

二、对策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的对策大学生应合理规划学习时间,避免过度压力。

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分解学习任务,使学习变得有序和可控。

要学会适当地放松,通过健身、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2. 学习目标明确的对策大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规划进行认真思考和规划。

可以寻找导师、辅导员等人的帮助,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定期检查和调整目标,确保自己的学习方向正确。

3. 学习方法合理的对策大学生需要学会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方法。

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参加学习技巧培训等方式,提高学习方法和策略。

要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反思,不断优化学习方法。

4. 精神状态良好的对策大学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处理精神上的问题。

可以通过与亲友沟通、倾诉,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情感调适和疏导。

也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参加爱好小组等方式,增加生活的乐趣和兴趣。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学习倦怠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学习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学习倦怠的现象。

学习倦怠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深入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及其影响,探讨缓解学习倦怠的策略,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

研究者们对学习倦怠的概念和表现进行了深入探讨,不同学者对学习倦怠的定义和界定存在一定的差异。

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从多角度全面剖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影响及其缓解策略。

本研究旨在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学习倦怠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探讨解决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有效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学习倦怠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倦怠的危害,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

本研究旨在为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为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倦怠问题,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本研究也有助于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关注,促进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解决,为提升教育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作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倦怠的现象,这种倦怠状态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深入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和影响对于促进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和原因,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分析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有助于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周琴 20081050203111.文献综述1.1概念的界定“倦怠”这个词,最早在美国作家Greene(1961)的小说中出现,它的词源为burnout”,其含义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1]。

随后,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洛登伯格(Fredenbeger)在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用来描述个体由于长期工作使得自身的压力得不到缓解和释放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疲惫不堪,从而使得他们工作能力下降,工作满意度过低,无工作成就感等现象。

而Maslach则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为不能很好的缓解自己在工作上遭受到的各种延续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

并且,他把职业倦怠定义为“一种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现象,”它经常出现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人员身上。

这种定义标准被使用的最多,以后很多学者对倦怠的界定都是基于这个定义演化而来。

虽然Pines早期在关注教师倦怠问题的同时,就提出了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但国外还是很少有关于学习倦怠的实证研究的。

直到80年代,国外有学者对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进行研究,如,Fines&Kafry(1980)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对象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2]。

但是国外关于学习倦怠的这类研究并不多,而且,他们对学习倦怠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引用“倦怠”的概念而来,Pines(1980)和Meier(1985)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学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精力耗损,对自己所学课程及学校的各种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同学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漠和疏远、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不如自己预期的那么好而对自己的课程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

我国对学习倦怠的研究相对多一点,主要有:台湾学者把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1],这个定义与职业倦怠的定义很相似。

大学生学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学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学习意 义感降低 、 情绪 和身心衰竭 并且 出现一 系列的心理综合 病
生萎序不振 , 缺 乏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 当前 中 国 的教 育 因其 考 试 难 度
症, 例如易怒 、 紧张 、 沮丧和低 自尊等 。
2 学 业倦 怠 的 影 响 因 素
2 . 1 个 人 因素
大, 大多数学生考试成绩不佳 , 使学生体会不到成功 的喜 悦。对于
果都显示 , 任务量的大小与时间上的压力 与倦怠存在高相关 , 任 务
超负 荷会 导致个体 产生倦怠感 , 尤其是 对情 感耗竭 和非人性化 的
影 响最为显著 。随着生产 的发展 和需 要 , 学 生在校 期间 的压力越
来越大 , 负担 越来 越 重 。 主要 表 现 在 科 目繁 多 、 各 种外 部 评 价 和 压
生无意义感 , 学 习 绩 效 和 自我 价 值 感 降 低 , 即形成倦 怠症状 ; 当 学
生处于学习倦怠时 , 就会感 到厌倦 、 疲乏 、 沮丧 和遭受挫 折 , 从 而产
生 一 系 列 不 适 当 的行 为 反 应 , 表 现 为对 学 习 疏 远 、 学 习 目标 模 糊 、
般 来说 , 学生过于看重考试结果 , 当成绩靠后就容易导致一 些学
法维 持 学 习所 需 的能 量 和物 质 的消 耗 , 导 致 的 生 理疲 劳 现 象 , 是学 习 负 荷 对 学 生 生理 特征 的影 响 。 2 . 2 . 2奖 赏 不 足 成 败 经 历 对学 生学 习倦 怠 的影 响也 占有 很 重 要 的地 位 。 主 要 表 现 在 两个 方 面 : 对 考 试 结 果 的 态 度 和 在 学 习 过 程 中成 功 的 次 数 。
倦 怠( B u m o u t ) 一词 最 初来 源对 服务 行 业人 员 的研 究。1 9 7 4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

培养有效的学习方法
制定合理的学习Biblioteka 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 方法,如分散学 习、主动学习等
培养良好的学习 习惯,如定时复 习、笔记整理等
寻求学习支持, 如与同学交流、 参加学习小组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供丰富的学习 资源,如图书、
电子资料等
建立积极的学习 氛围,鼓励同学 之间的交流与合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普遍程度
约30%的大学生存 在学习倦怠现象
学习倦怠在大学生 中具有普遍性
不同年级、学科背 景的学生均存在学
习倦怠问题
学习倦怠对大学生 的学业成绩和心理 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大学生学习倦怠对学业的影响
成绩下降:学习倦怠导致学生 成绩下滑,挂科现象增多。
逃课现象:学习倦怠引发逃课 现象,学生出勤率降低。
学习倦怠与个人成就的关系
探讨学习倦怠与个人成 就之间的因果关系
分析不同倦怠程度对个 人成就的影响
探索如何通过改善学习 倦怠来提高个人成就
制定针对不同倦怠程 度的干预措施,以促
进个人成就的提高
学习倦怠与教育改革的关系
探讨学习倦怠与 教育改革之间的 关联,分析教育 改革对缓解学习
倦怠的作用。
研究不同教育改 革措施对大学生 学习倦怠的影响, 为制定有效的教 育改革政策提供
减轻学业压力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避免拖延和焦虑 寻求学习资源,如教师、同学、学习辅导等 保持身心健康,注意饮食和运动 学会放松自己,如听音乐、看电影、旅游等
激发学习动力
建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培养学习兴趣:寻找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 调整学习方法: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寻求外部支持:与同学、老师、家长保持沟通,寻求帮助与支持

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成就 感 低 l .3 3 3 8 . 3
总倦 怠 5 .6 4 1. 5 1 1
6 3 5 .O -
2 2 7} 0 . 3}
表 l大 学 生 学 习 倦 怠 各 维 度 得 分情 况 : 学 习情 绪低 落 维 度 : “ 对 学 习 感到 厌 倦 ” 题 中 , 择 在 我 一 选
湖 北 函授 大 学学报 ( 0 1 第 2 第 1 2 1 ) 4卷 期
大学 生学 习倦 怠 及其 影 响 因素研 究
董 银 银 姬 会 会 ,
( . 阳师范学 院课程与改革研究所, 1信 河南信阳 4 4 0 ; . 昌学院教育科 学学 院, 南许 昌 4 10 ) 60 0 2 许 河 60 0
目前 尚存 有 分 歧 , 内 比较 一致 的看 法 是 : 习 倦 怠 是 消极 学 国 学 习心 理 的 反 映 , 是指 由于 学 习压 力 或缺 乏 兴趣 而 对 学 习 感 到厌
倦 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当前国内学习倦怠 的研究 , 多停 留 大 在 人 口学 变 量 的 考 察 和分 析 上 0。 虽然 提 到 了很 多可 能 引 起 ]
【 要l 摘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 结合观察、 访谈等 资料综合分析, 发现: 当前大学生的总体 学习状 况较好, 但普遍 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倦怠; - 7 学生在学习倦怠各 个维度上的状况极 不平衡, 习成就感低急需得到社会关注; 学 多种 因 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状况, 中, 其 学习认知、 专业指导、 学习压力与挫折 、 师生交往、 际关系、 人 就业前景与人生期望、 年级 、 健康状况等因素与学习倦怠的关系最为密切。 改善学生 的学习倦怠, 需要 多方面协调一致 、 相互配合、 共同努力。 I 关键词J大学生; 学习倦怠; 学习情绪低落; 学习行为不 当 I 中图 分 类 号 lG 4 64 I 献标识码l 文 A I 章 编 号 117 .9 82 1)10 0.2 文 6 1 1(0 10 .0 80 5 d il. 6/i n17.9 8 0 1 1 0 o:03 9 .s. 15 l . l. . 4 9 js 6 2 00 l 刊 网址 Jht: w . x . t 本 t / wwh bn p/ b e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厌倦、缺乏动力和兴趣等现象。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业压力过大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课程多、任务重、考试频繁,很容易让大学生感到压力过大,从而导致学习倦怠。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奋斗目标,很容易迷失方向,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三、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容易导致效率低下和学习倦怠。

四、环境因素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如宿舍噪音、社交圈过大、互联网诱惑等,都会干扰学习并产生倦怠。

针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一、调整学习状态大学生应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大学生活中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将任务分解为小目标,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自我激励。

三、培养兴趣大学生可以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学术讨论、实践实习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增强学习的乐趣。

四、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大学生不能一味地压榨自己的时间,忽略了休息和娱乐的重要性。

适当的休息可以让大脑得到放松,以更好地投入学习。

五、改善学习方法大学生应该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制定学习提纲、使用记忆技巧、参与讨论、做题目总结等,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学生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场所,避免干扰和诱惑,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大学生学习倦怠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是可以通过调整学习状态,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兴趣,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改善学习方法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对策来解决。

只要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相信学习倦怠问题会迎刃而解。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学习倦怠的情况。

学习倦怠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兴趣丧失、学习动力不足等。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理性分析学习倦怠的成因,更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1. 学习压力过大在大学生活中,学业压力是大多数学生面临的问题。

无论是课程作业、期末考试还是毕业论文,都给学生增加了巨大的学习压力。

这种学习压力过大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倦怠的情况,甚至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2. 学习动力不足在高中阶段,学生们为了考取理想的大学,往往会非常有动力地学习。

但是一旦进入大学,许多学生会失去这种学习动力,导致学习倦怠的出现。

常见的原因包括对所学专业的失望、未能获得学习成就感等。

3. 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学生虽然付出了很多的学习时间,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成绩慢慢下降,从而产生学习倦怠的情况。

4. 学习兴趣丧失有些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从而导致学习倦怠。

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完全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1. 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是人一生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树立学习的积极心态,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追求,从而提高学习的动力。

2.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因为学习时间过长而导致疲劳和厌倦。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减轻学习压力,帮助学生减少学习倦怠的出现。

学生要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采用提问法、总结法、讨论法等,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学习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 注重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交流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是提高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学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李磊
来源:《商情》2014年第37期
【摘要】
学业倦怠是学生在学习压力下引起的一种情绪耗竭、非个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影响学业倦怠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情景因素和社会支持。

【关键词】
学业倦怠;影响因素
1 学业倦怠的概念
倦怠(Burnout)一词最初来源对服务行业人员的研究。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通过研究服务行业人员的极度压力,使用倦怠一词来描绘个体在长期的工作中所体验的一系列负面症状,如情感的流失,身体的疲劳,工作投入程度降低,对服务对象的漠然态度,工作的成就感低下等,这使人们开始重视了倦怠的研究。

然而,不久以后,研究者发现倦怠现象并不局限于服务行业人员中,非服务行业人员也存在倦怠现象,如企业工人和部门经理,军事人员,企业家,于是倦怠的研究扩展到广泛的职业领域。

1981年Pines和Kafry在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对象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要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并首次提出了学生倦怠的概念,其意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倦怠现象。

随后,大量的研究者们把研究的视角转向了此领域。

通过对学业倦怠的性质、结构等的研究,研究者们普遍赞同,学业倦怠应该包括: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压力(例如对学习要求超过个体的资源、高度学习紧张)下,在学习中可能开始退缩或不愿投入精力,最后导致了身体、情绪、态度等方面的耗竭,逐渐丧失了学习目标和理想,对学习产生无意义感,学习绩效和自我价值感降低,即形成倦怠症状;当学生处于学习倦怠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遭受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行为反应,表现为对学习疏远、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意义感降低、情绪和身心衰竭并且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综合病症,例如易怒、紧张、沮丧和低自尊等。

2 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2.1个人因素
2.1.1 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倦怠
能力会使人产生一定的动力。

如果个体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做某件事情时,就会感到沮丧、厌倦、挫折、以及缺乏热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倦怠状态。

按照Bandura的理论,不同自我效能的人其感觉、思维和行动都不同。

就感觉层面而言,自我效能感往往和抑郁、焦虑及无助感相联系。

在思维方面,自我效能感在各种场合促进人们的认知过程和工作成绩,这包括决策质量和学业成就等。

Hofboll和Freedy认为自己没有主宰的感觉,对环境的应对机会较少,倦怠的现象就更容易发生。

从总体上看,一般自我效能感都与倦怠呈负相关。

Ever研究发现,自我效能能够负向预测个体的倦怠程度。

Yang等(2005)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可以看作是学习倦怠的前侧变量。

2.1.2 人格特质与学习倦怠
某些人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如对自我的评价低、自信心缺乏、较低的自我判断等)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倦怠。

宋晓颖(1989)考察了个体情绪稳定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发现不同情绪稳定程度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达到显著差异,低分组的学生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情绪稳定性高的学生的倦怠水平。

人格特质中的稳定性和兴奋性与学习倦怠也有较高的相关,是学习倦怠较强的人格特质预测变量。

2.2情景因素
Branko在Maslach和Leiter(1997)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情境中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六项情景因素,对于中国国情来说,主要有以下4种情景:
2.2.1学业负荷
任务的超负荷要求与倦怠有重要的关系。

几乎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显示,任务量的大小与时间上的压力与倦怠存在高相关,任务超负荷会导致个体产生倦怠感,尤其是对情感耗竭和非人性化的影响最为显著。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需要,学生在校期间的压力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

主要表现在科目繁多、各种外部评价和压力行为等。

他们的压力主要来自父母过高的期望、学生自己的目标、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

这些压力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学生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和在有限的资源中进行大量的学习。

同时学业负荷也会导致学生生理耗竭。

严格的课堂纪律、高负荷的学习压力、激烈的升学压力和家长的高期望使很多学生时刻处于应激状态,身体方面承受着严重的负荷。

因此,生理耗竭反映的是在长期紧张的学习过程,学生生理能量和物质供应无法维持学习所需的能量和物质的消耗,导致的生理疲劳现象,是学习负荷对学生生理特征的影响。

2.2.2 奖赏不足
成败经历对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考试结果的态度和在学习过程中成功的次数。

一般来说,学生过于看重考试结果,当成绩靠后就容易导
致一些学生萎序不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当前中国的教育因其考试难度大,大多数学生考试成绩不佳,使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

对于在学习中很少成功的学生,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从而不愿意再去努力,也就会最终产生学习倦怠。

2.3 社会支持
总体上看,社会支持与倦怠之间存在相关。

例如在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的人数和社会支持的满意度能够有效预测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变量。

Yang等(2005)考察了管理信息系专业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可以看作是学习倦怠的前测变量。

参考文献:
[1]Pines.A.,Aronson.E.Burnout:From Tedium to Personal Growth[J].Free Press.New York.1981
[2]Yang,H.J,Farn,C.K. An investigati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MIS student burnout in technical- vocational colleg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5,21(6):917-933
[3]宋晓颖.五专转学生情绪稳定,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之影响[D].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硕士论文,1989
[4]祝婧媛.中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