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一章(概述)(共90张PPT)
其他课本上的内容请大家自学。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自我感觉 自我概念 自我感受 自尊
自爱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1、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等。
首先,幼儿自我认识表现在对自己性别的认识,还有自己 的名字、年龄等;
其次,观察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动作、能力、爱好、所 有物等;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
幼儿前期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首先表现在能把自己和"
别人"明显地区分开来,能够在镜中识别自我;
其次,能够准确地使用代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真正 形成的标志;
再次,表现在他们开始出现了"自尊心"。
(1)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 【社会性发展得好——和谐相处——开心、愉快——内分泌系统平衡——免疫力强】
动物的社会行为远没有人类的复杂。
儿童只有与环境相互作表用,现主动在适对应环自境,己参与性各种别活动的,认才能识接受,来自知环境道的影我响是。 谁、我几岁、我是男孩还是 A其主实要小依孩赖子成很人多的行评为价只不女过是孩试探,,第可一次自就我阻止观,基察本不到会有身第二体次特同样征行为、发生动。 作、能力、爱好、所有物。
“当一个人独处时,是谈不上‘社会’的,但身边只要再有一
个人,‘社会’就构成了。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单 位,也是一个小社会。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社 会’,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
作为人,为什么离不开社会呢?
作为一个人,需要些什么?
前两个层次为原发性(生理性)需要;后三个层次为社会 性需要。
发泄球与涂鸦墙
B.通过“延迟满足”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自我感觉 自我概念 自我感受 自尊
自爱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1、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等。
首先,幼儿自我认识表现在对自己性别的认识,还有自己 的名字、年龄等;
其次,观察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动作、能力、爱好、所 有物等;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
幼儿前期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首先表现在能把自己和"
别人"明显地区分开来,能够在镜中识别自我;
其次,能够准确地使用代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真正 形成的标志;
再次,表现在他们开始出现了"自尊心"。
(1)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 【社会性发展得好——和谐相处——开心、愉快——内分泌系统平衡——免疫力强】
动物的社会行为远没有人类的复杂。
儿童只有与环境相互作表用,现主动在适对应环自境,己参与性各种别活动的,认才能识接受,来自知环境道的影我响是。 谁、我几岁、我是男孩还是 A其主实要小依孩赖子成很人多的行评为价只不女过是孩试探,,第可一次自就我阻止观,基察本不到会有身第二体次特同样征行为、发生动。 作、能力、爱好、所有物。
“当一个人独处时,是谈不上‘社会’的,但身边只要再有一
个人,‘社会’就构成了。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单 位,也是一个小社会。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社 会’,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
作为人,为什么离不开社会呢?
作为一个人,需要些什么?
前两个层次为原发性(生理性)需要;后三个层次为社会 性需要。
发泄球与涂鸦墙
B.通过“延迟满足”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及活动指导第一章PPT详解(共37张PPT)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shèhuìjiàoyù)及活动
指导第一章PPT详解
第十七页,共三十七页。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及活动指导(zhǐdǎo)
第一章PPT详解
第十八页,共三十七页。
举例说明:
❖ 生活中哪些教育(jiàoyù)内容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jiàoyù)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及活动(huó dòng)
指导第一章PPT详解
第十九页,共三十七页。
第一节 学前儿童(ér tóng)社会教育的发展
一、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二)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niándài)中 期
(三)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今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及活动指导
化学家说:65%氧,18%碳,10%氢,3%氮,1.5%钙,1%磷,0.35%钾, 0.25%硫,0.15%铀,0.15%氯,0.0 5%镁,0.0004%铁,0.00004%碘。另外, 还发现人体含有微量的氟、硅、锰、锌、铜、铝和砷等物质构成体。据说值4.5美元
物理学家说:人就是由质子、电子、中子,这些组成的原子进而(jìn ér)排列成有序分子构
——北京师范大学 钱志亮 《回到原点看人》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及活动指导第一章PPT详解
第六页,共三十七页。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jiùshì):社会
→
→
1学前儿童(ér tóng)社会教育及活动
指导第一章PPT详解
第七页,共三十七页。
社会,汉字本意(běnyì)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 合。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 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 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
指导第一章PPT详解
第十七页,共三十七页。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及活动指导(zhǐdǎo)
第一章PPT详解
第十八页,共三十七页。
举例说明:
❖ 生活中哪些教育(jiàoyù)内容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jiàoyù)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及活动(huó dòng)
指导第一章PPT详解
第十九页,共三十七页。
第一节 学前儿童(ér tóng)社会教育的发展
一、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二)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niándài)中 期
(三)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今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及活动指导
化学家说:65%氧,18%碳,10%氢,3%氮,1.5%钙,1%磷,0.35%钾, 0.25%硫,0.15%铀,0.15%氯,0.0 5%镁,0.0004%铁,0.00004%碘。另外, 还发现人体含有微量的氟、硅、锰、锌、铜、铝和砷等物质构成体。据说值4.5美元
物理学家说:人就是由质子、电子、中子,这些组成的原子进而(jìn ér)排列成有序分子构
——北京师范大学 钱志亮 《回到原点看人》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及活动指导第一章PPT详解
第六页,共三十七页。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jiùshì):社会
→
→
1学前儿童(ér tóng)社会教育及活动
指导第一章PPT详解
第七页,共三十七页。
社会,汉字本意(běnyì)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 合。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 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 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PPT 42张)
4、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6)欺骗行为 无意说谎 想象与现实相混淆 有意说谎 做错事后害怕受惩罚 受成人言行影响而撒谎 为达到个人目的而说谎 为取悦父母而撒谎
• • • • • • • • •
• • • •
• • • •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 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 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11、人生的某些障碍,你是逃不掉的。与其费尽周折绕过去,不如勇敢地攀登,或许这会铸就你人生的高点。 12、有些压力总是得自己扛过去,说出来就成了充满负能量的抱怨。寻求安慰也无济于事,还徒增了别人的烦恼。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 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 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论 PPT课件
个案研究记录的格式1
表格式 幼儿姓名、性别 记录时间 记录人 观察对象行为描述 分析与思考
个案研究记录的格式2
观察对象 表现特征 家庭情况 健康史 建立个案的原因并分析问题形 成的因素 初步计划 观察实录 分析及提出进一步的措施
个案研究记录的格式3
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实验室实验:对变量进行严格控制,精确度高。
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适当控
制某些条件。 自变量 机体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培养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
什么是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以某个学生的特殊的问题行为为对象,搜集 与其有关的情况,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资料加以缜密的分析, 诊断其问题行为的原因,提出处理问题的详细的方法,从
陈鹤琴简介
陈鹤琴(1892--1982年),中
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
他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 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1914年(民国3年)8月清华大学 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1919年获哥 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1923年,创办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 一 南京鼓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2001年,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趋 势,教育部制订并发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这是学前儿童教育发展第三阶段的主要标志。 纲要对幼儿园课程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 件,它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 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其中的社会领 域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方法、途径等进一 步具体化,使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有力明确的原则和方向。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幼儿社会教育概述PPT课件
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被她骂成垃圾,也不准看电 视或有玩伴的长女,17岁的蔡思慧已获哈佛和耶鲁录取,
已决定上哈佛大学。
•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
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
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
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
• (1)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个体因素 • 1、遗传素质 • 影响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还影响社会性发展的水平、速度
和特点。 • 抑郁质:很难在各种活动中都能积极主动地展示自我,尽管
教育者通过各种影响培养他的活泼开朗的性格。他更适合独 自安静的活动方式。
.
12
• 2、先天因素(胎期环境:) • 药物、情绪、营养、工作环境 • 孤独症:源于怀孕期间服用了损坏胎儿神经系统的药物
.
26
狼爸虎妈教育方式
• “虎妈”,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原名蔡美儿,近日
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 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
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 准吃饭等。蔡美儿为两个女儿制定十大戒律,自称“采用
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
•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过程:生物人——社会人
.
8
小故事:飞人乔丹小时侯的故事
• 乔丹小时侯,因为他个子高,妈妈怕他欺负别人就告诉他 不要跟人打架。乔丹记住了。可是,别人老欺负他,还骂 他是笨蛋。直到有一天,他哭着回家。爸爸了解了情况后, 就和他商量个办法。以后打篮球时侯,有人又欺负他,他 把别人使劲按住,让他动不了,别人只得认输。以后,别 人都愿意和他玩,也不再欺负他了。还是爸爸说得对,不 打架不是任人欺负,别人欺负你,你要想个好办法,让别 人知道你不是笨蛋,只是不想跟他打架。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件第一章
培养合格公民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 ▪ (一)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 ▪ (二)提升自身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力 ▪ (三)掌握相关的知识、教育原理、规律与教
育策略
谢谢
总计
课内学时
2 2 2 2 2 2 2 2 16
6.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举例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教学内容 1.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其专业准备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几个阶段;学 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 2.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学科性质与内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领域课程的关系;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的意义。
——《百科名片》
人→社会
解读“人”与“社会”,其目的在于 我们能够更好的解读《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这门学科。简单地说就是要通过教育的手 段,完成将一个自然人逐步培养成一个合 格的社会人的第一阶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下面就本学科的一些相关信息告诉大家:
1.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甘剑梅主编 著
出 版 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大纲 3.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考核说明 4.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5.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72,其中面授教学16学时,其他为网 上学习和自学时间。共4学分。各章的课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 一、前言及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 七、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及其指导 总复习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 ▪ (一)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 ▪ (二)提升自身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力 ▪ (三)掌握相关的知识、教育原理、规律与教
育策略
谢谢
总计
课内学时
2 2 2 2 2 2 2 2 16
6.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举例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教学内容 1.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其专业准备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几个阶段;学 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 2.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学科性质与内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领域课程的关系;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的意义。
——《百科名片》
人→社会
解读“人”与“社会”,其目的在于 我们能够更好的解读《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这门学科。简单地说就是要通过教育的手 段,完成将一个自然人逐步培养成一个合 格的社会人的第一阶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下面就本学科的一些相关信息告诉大家:
1.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甘剑梅主编 著
出 版 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大纲 3.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考核说明 4.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5.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72,其中面授教学16学时,其他为网 上学习和自学时间。共4学分。各章的课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 一、前言及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 七、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及其指导 总复习
第一章 _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PPT课件
从理论性来看,它需要探讨学前儿童性发展的规律, 以及这种规律应当建构的教育原理。
从应用性来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教法课程, 它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明白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 及其原理,还需要让学习者明白如何根据这些规律 与原理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探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原理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策略与方法。
时间上的完整发展。 1、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 2、促进学前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
展 3、为儿童一生的幸福奠基
(二)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
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 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 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中加 以再创造的过程。即自然人——社会人
《五言鉴》;南宋时的《三字经》。
▲此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家庭中随机的礼仪 伦常生活教育为主,辅以社会生活常识教育。
行、养、德、品是其教育的核心。
二、学期儿童社会教育的初创阶段
(一)幼儿修身教育的延续与发展 (二)幼儿社会生活教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
要内容 (三)幼儿社会生活教育的规范化与丰富化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一)强调环境认识与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的学 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作为独立课程内容的幼儿德育 (三)从德育向社会教育的转移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 与内涵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 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教育原理方法与途径的学科。
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复杂学科。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第一节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
第三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其专业准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PPT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初创阶段
1. 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 “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带动了教育 战线的改革,涌现出一批学前教育革新家, 主要代表人物有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 等人。他们开辟了学前教育中国化、科学 化的道路,并开始创建我国学前儿童社会 教育。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其标志性的事件是,1994年人民教育 出版社出版了《幼儿园教育活动》,推出 了一个新的教育领域——社会教育。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幼儿园课程指导 丛书——社会》等教材。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
个性
社会性
学前儿童社 会教育的研 究对象
社会化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
1.社会性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 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过程中所产 生的一种心理特征,如社会认知、社会性 情感、社会性行为等。
和同伴的关系,对表扬和批评的反应,对权威的反应,情 绪稳定性,社会适应能力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方法 2. 调查研究法
访谈法
问卷法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方法
访
访谈法是一种研究性交谈,是研究者
谈
法
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搜集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第一章幼儿园社会教育概述 ppt课件
❖ 本章节所要掌握的要点: ❖1. 了解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史 ❖2. 知道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
2.小孩拿包,大人空手
3.冬天穿短裤锻炼毅力 4.教育是为了教孩子学会“笑”“感谢”
5. 从幼儿开始的礼仪教育 孩子在幼儿园毕业时也会经历一次像大学毕业一样 庄重的仪式,园长、老师、家长以及孩子们都会穿 戴正式且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仪式,而且各种仪式 会随着孩子的成长一直相伴到终生。
❖ 美国的幼儿园
❖ 社会化即是个体由一个"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 过程
❖ 社会性:静态,结果
❖ 社会化:动态,过程
❖ 特点:
❖ 1)以遗传素质为基础。这为人成为社会人提供了 可能性。
❖ 2)个体社会化是通过个体同与之有关系的其他个 体及团体的互相作用而实现的。
❖ 3)共同性与个别性的统一。
❖ 4)社会化贯穿于个体的一生:个体发展的终生性 以及社会发展的连续性要求个体不断适应新的变 化。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二、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其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中期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这三个阶段分别 有哪些发展?
❖陈 静
学习要求
❖ 认真听课; ❖ 自觉记录; ❖ 积极回答问题和实践练习; ❖ 小组合作学习应有自我责任感; ❖ 考查方式:理论(个人)+实践(小组/个人)。
什么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社 会教育?
3
❖ 案例1
❖ 安娜的经历:安娜由于是私生子,她的外祖父坚持把 她藏在顶楼的一间小屋里,不许见人。安娜只能得到 最起码的维持生存的需要,不能与他人交往,更不能 参与社会活动。当她6岁被人们发现时,不会讲话走 路,不会保持清洁,也不会自己吃东西,没有与人交 往的能力。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ppt课件
杂志
PPT课件
9
儿童自身因素
生理成熟 家 庭 基础 气 质
容易型 40% :
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 规律,情绪愉快,喜欢 探索,主动交往。
认知发展 困难型 10% :
物质条件 亲子关系 教养方式 单亲及再婚
生理基础 迟缓型 自我中心 15%:
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 律,负性情绪多,对新 异刺激反应消极。 适应环境缓慢,生活习惯 逐渐变化;情绪通常不 甚愉快,对新刺激慢慢 感兴趣
PPT课件 5
社会性
个 体
掌握社会规范 形成社会技能 学习社会角色 社会化过程
心理特征
PPT课件
6
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 ,儿童由自然人逐渐变为能适应生 活环境、能与周围人交往,并以自 己的独特个性对他人施加影响的社 会人。
PPT课件
7
2.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环境 儿童自身的因素 幼儿园教育
PPT课件
8
环境
自然环境
家 庭
物质条件 亲子关的研究表明: 依恋:婴儿与他的照顾 • 权威性:自信、自控;社会能力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学前期往往 和认知能力发展出色。 者通过广泛接触和交流 被教师评定为具有高度的自尊、 • 社会环境 安全型的成人有持久稳定和令人 交往能力强、善于合作、受欢迎 • 满意的爱情关系,离婚率显著低 专制型:焦虑、退缩、顺从 形成的一种亲密的感情 的孩子。 • 于回避型成人。 溺爱型:自我控制能力差,社会 联系。由于婴儿的照顾 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则被评价为孤 • 回避型的成人:不相信爱情,回 化程度低 大众传媒 社区 者多为其父母,尤以母 独、缺乏社会交往的孩子; • 避。难以给伴侣情绪支持。 忽视型:亲社会行为水平低,攻 亲居多,故又称为亲子 生活方式 • 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儿童被认为是 焦虑矛盾型成人:多次恋爱,容 击性强 电视 风俗习惯 具有破坏性的和难相处的孩子。 易怀疑。 网络 依恋。 归属感
PPT课件
9
儿童自身因素
生理成熟 家 庭 基础 气 质
容易型 40% :
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 规律,情绪愉快,喜欢 探索,主动交往。
认知发展 困难型 10% :
物质条件 亲子关系 教养方式 单亲及再婚
生理基础 迟缓型 自我中心 15%:
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 律,负性情绪多,对新 异刺激反应消极。 适应环境缓慢,生活习惯 逐渐变化;情绪通常不 甚愉快,对新刺激慢慢 感兴趣
PPT课件 5
社会性
个 体
掌握社会规范 形成社会技能 学习社会角色 社会化过程
心理特征
PPT课件
6
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 ,儿童由自然人逐渐变为能适应生 活环境、能与周围人交往,并以自 己的独特个性对他人施加影响的社 会人。
PPT课件
7
2.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环境 儿童自身的因素 幼儿园教育
PPT课件
8
环境
自然环境
家 庭
物质条件 亲子关的研究表明: 依恋:婴儿与他的照顾 • 权威性:自信、自控;社会能力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学前期往往 和认知能力发展出色。 者通过广泛接触和交流 被教师评定为具有高度的自尊、 • 社会环境 安全型的成人有持久稳定和令人 交往能力强、善于合作、受欢迎 • 满意的爱情关系,离婚率显著低 专制型:焦虑、退缩、顺从 形成的一种亲密的感情 的孩子。 • 于回避型成人。 溺爱型:自我控制能力差,社会 联系。由于婴儿的照顾 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则被评价为孤 • 回避型的成人:不相信爱情,回 化程度低 大众传媒 社区 者多为其父母,尤以母 独、缺乏社会交往的孩子; • 避。难以给伴侣情绪支持。 忽视型:亲社会行为水平低,攻 亲居多,故又称为亲子 生活方式 • 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儿童被认为是 焦虑矛盾型成人:多次恋爱,容 击性强 电视 风俗习惯 具有破坏性的和难相处的孩子。 易怀疑。 网络 依恋。 归属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那些特征。 2、Rice: 社会性发展强调社会化过程、道德发展、
与同伴和家庭成员的关系,还涉及婚姻、为人父母、 工作、职业角色、就业等。 3、林崇德:社会性是指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 特征,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行为方式。
.
4、张文新: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与他人的关系中 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情感、态度和观念以及这 些方面随着年龄而发生“你为什么 不想办法先出来?”男孩指着年龄最小的女孩说: “她最小,应该让她现出来。”又问年龄最大的女 孩:“那你呢?”女孩回答:“我最大,应该让弟 弟妹妹先出去。”
教育家大为感动说:“我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做 过这个小实验,孩子们没有一次是在规定时间内出 来的。因为孩子们都争着让自己的球先出来,挤成 一团,结果谁都出不来。只有你们用了不到10秒的 时间,因为你们不仅有秩序,而且懂得年龄大的孩 子让年龄小的孩子。” .
.
2、心理学家齐格勒(E.F.Zigler,1988)
人的社会化主要指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 行为方式。
社会知觉
觉觉觉察察察他他他人人人的的的想想想法法法,,,向向向他他他人人人表表表 达达达行行行为为为的的的动动动机机机和和和目目目的的的
社社会会行行为为
掌握约定俗成的举止行为、 道德观念、从而适应社会
.
案例二
在宝宝5个月前,父母抱着她到室外,如 果邻居中谁想抱一抱宝宝,宝宝都愿意, 而且别人逗他,他也很高兴。可是五、六 个月以后,他更多地只要父母抱他,拒绝 邻居抱他。宝宝的情绪发展出现了倒退吗?
.
案例三
4岁的明明拿着一袋饼干在院子里吃,看 到邻居家的小妹妹出去,就把饼干袋子递 过去请他吃,邻居妈妈问他:“明明怎么 这么乖啊?”明明回答:“老师说的,好 东西要大家分着吃才好吃。”明明在与邻 居交往过程中为什么要说“老师说的”?
5、陈帼眉:社会性是指人在社会交往中,处理人际 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6、卢乐山:社会性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 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人 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
.
社会性发展:
特指幼儿社会性发展,即幼儿在其生 物特性的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 作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 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 值,发展社会行为,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 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征。
学前社会教育
.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幼儿时期是是儿童社会化的起始阶段。 幼儿阶段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环境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我们要经常反省 自己,你了解孩子吗?你知道他们的需要吗? 他们接受你的影响吗?
.
案例一
一位年轻的妈妈听到她2个月大的宝宝 哼哼着哭了,就判断是宝宝小便了,需要 换尿布。于是打开包住宝宝屁股的尿布, 刚刚提起宝宝的小腿,宝宝正好尿了出来, 差一点尿到妈妈的脸上,妈妈觉得很好笑。 宝宝是有意想让妈妈发笑吗?
.
3、发展心理学家缪森(P.H.Mussen,1990)
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他们的文化或社会中的 标准、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的过程,包括社会性 情绪、对父母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 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 性的控制、伙伴关系等。
.
4、陈会昌(1994)
社会化是个体由于参与社会生活、与人交 往,在他固有的生物特性基础上形成的那些独特 的社会特性,包括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 它使个体能够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正常地与周 围人相处并相互影响,从事学习、娱乐、职业活 动,在实现自我完善的同时积极地影响和改造周 围环境。
篮球飞人乔丹的故事
篮球飞人乔丹很小的时候,个子就很高,在他 快要上小学的时候,乔妈妈因为担心儿子个大与别 人打架,就严肃地告诉他不许打人。但听话的大个 子的小乔丹因此成为班里同学欺负、嘲笑的对象。 他们打他,推他,抢他的东西,大家做游戏也不带 他。受了委屈的乔丹经常哭着回家。有一天,他哭 地很伤心,爸爸正好在家,就问他怎么回事。乔丹 说同学打他,还笑话他是个笨蛋。父亲问他就这样 甘愿被同学欺负吗?
.
第一节 社会化与社会性发展的含义
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人的本质的内涵 就越丰富、越全面、越深刻,人就越远离 动物界,人就越成其为人。
.
一、社会化的含义
(一)关于社会化概念的不同理解
1、社会学家埃尔金(Frederick Elkin, 1960) 虽然人的遗传条件、个人经历、人格发展各不相同,
但社会化所关注的是人们的相似性,是个体在 发展过 程中从文化和社会中学到,又反过来适应文化和社会 的那些东西。
.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
: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所包括的成分及这些成 分的相互关系。 自我意识 社会认知 幼儿社会社性会发情感 展的心理社结会构行为技能 社会适应 道德品质
.
1、自我意识: :幼儿对自我以及自我与周围关系的意识。
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形象、自我评 价、独立性
自我意识 自我情感体验:自尊心、自信心、自我价
.
实验
一位西方教育家给三名不同年龄的儿童出示了一 个瓶子,瓶子里放了三个球,分别用线系好,瓶 口大小正好和球的大小一样。教育家把系着三个 球的三根线分别交给三个孩子,并告诉他们:现 在你们都掉在井里,10秒钟内必须出来,否则, 10秒钟后井水就会把你们淹没,但是你们每次只 能出来一个。
.
教育家刚说完,只见三个孩子中年龄最大 的女孩指挥年龄最小的女孩先出来,年龄 居中的小男孩第二个出来,年龄最大的女 孩最后出来,用时只有7秒钟。
值感、成就感、进取心 自我控制: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
.
2、社会认知
:幼儿对自我与社会中的人、社会环境、社会 规范等方面的认知。
.
社会化:
指个体形成、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 程,也是个体在特定的人类物质文化生活 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掌握社 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构建价值体系, 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品质,由一个自 然人发展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 过程。
.
二、社会性发展的含义
(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1、Bergan:社会性是由稳定的内部结构和通过遗传、
与同伴和家庭成员的关系,还涉及婚姻、为人父母、 工作、职业角色、就业等。 3、林崇德:社会性是指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 特征,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行为方式。
.
4、张文新: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与他人的关系中 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情感、态度和观念以及这 些方面随着年龄而发生“你为什么 不想办法先出来?”男孩指着年龄最小的女孩说: “她最小,应该让她现出来。”又问年龄最大的女 孩:“那你呢?”女孩回答:“我最大,应该让弟 弟妹妹先出去。”
教育家大为感动说:“我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做 过这个小实验,孩子们没有一次是在规定时间内出 来的。因为孩子们都争着让自己的球先出来,挤成 一团,结果谁都出不来。只有你们用了不到10秒的 时间,因为你们不仅有秩序,而且懂得年龄大的孩 子让年龄小的孩子。” .
.
2、心理学家齐格勒(E.F.Zigler,1988)
人的社会化主要指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 行为方式。
社会知觉
觉觉觉察察察他他他人人人的的的想想想法法法,,,向向向他他他人人人表表表 达达达行行行为为为的的的动动动机机机和和和目目目的的的
社社会会行行为为
掌握约定俗成的举止行为、 道德观念、从而适应社会
.
案例二
在宝宝5个月前,父母抱着她到室外,如 果邻居中谁想抱一抱宝宝,宝宝都愿意, 而且别人逗他,他也很高兴。可是五、六 个月以后,他更多地只要父母抱他,拒绝 邻居抱他。宝宝的情绪发展出现了倒退吗?
.
案例三
4岁的明明拿着一袋饼干在院子里吃,看 到邻居家的小妹妹出去,就把饼干袋子递 过去请他吃,邻居妈妈问他:“明明怎么 这么乖啊?”明明回答:“老师说的,好 东西要大家分着吃才好吃。”明明在与邻 居交往过程中为什么要说“老师说的”?
5、陈帼眉:社会性是指人在社会交往中,处理人际 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6、卢乐山:社会性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 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人 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
.
社会性发展:
特指幼儿社会性发展,即幼儿在其生 物特性的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 作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 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 值,发展社会行为,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 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征。
学前社会教育
.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幼儿时期是是儿童社会化的起始阶段。 幼儿阶段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环境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我们要经常反省 自己,你了解孩子吗?你知道他们的需要吗? 他们接受你的影响吗?
.
案例一
一位年轻的妈妈听到她2个月大的宝宝 哼哼着哭了,就判断是宝宝小便了,需要 换尿布。于是打开包住宝宝屁股的尿布, 刚刚提起宝宝的小腿,宝宝正好尿了出来, 差一点尿到妈妈的脸上,妈妈觉得很好笑。 宝宝是有意想让妈妈发笑吗?
.
3、发展心理学家缪森(P.H.Mussen,1990)
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他们的文化或社会中的 标准、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的过程,包括社会性 情绪、对父母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 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 性的控制、伙伴关系等。
.
4、陈会昌(1994)
社会化是个体由于参与社会生活、与人交 往,在他固有的生物特性基础上形成的那些独特 的社会特性,包括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 它使个体能够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正常地与周 围人相处并相互影响,从事学习、娱乐、职业活 动,在实现自我完善的同时积极地影响和改造周 围环境。
篮球飞人乔丹的故事
篮球飞人乔丹很小的时候,个子就很高,在他 快要上小学的时候,乔妈妈因为担心儿子个大与别 人打架,就严肃地告诉他不许打人。但听话的大个 子的小乔丹因此成为班里同学欺负、嘲笑的对象。 他们打他,推他,抢他的东西,大家做游戏也不带 他。受了委屈的乔丹经常哭着回家。有一天,他哭 地很伤心,爸爸正好在家,就问他怎么回事。乔丹 说同学打他,还笑话他是个笨蛋。父亲问他就这样 甘愿被同学欺负吗?
.
第一节 社会化与社会性发展的含义
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人的本质的内涵 就越丰富、越全面、越深刻,人就越远离 动物界,人就越成其为人。
.
一、社会化的含义
(一)关于社会化概念的不同理解
1、社会学家埃尔金(Frederick Elkin, 1960) 虽然人的遗传条件、个人经历、人格发展各不相同,
但社会化所关注的是人们的相似性,是个体在 发展过 程中从文化和社会中学到,又反过来适应文化和社会 的那些东西。
.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
: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所包括的成分及这些成 分的相互关系。 自我意识 社会认知 幼儿社会社性会发情感 展的心理社结会构行为技能 社会适应 道德品质
.
1、自我意识: :幼儿对自我以及自我与周围关系的意识。
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形象、自我评 价、独立性
自我意识 自我情感体验:自尊心、自信心、自我价
.
实验
一位西方教育家给三名不同年龄的儿童出示了一 个瓶子,瓶子里放了三个球,分别用线系好,瓶 口大小正好和球的大小一样。教育家把系着三个 球的三根线分别交给三个孩子,并告诉他们:现 在你们都掉在井里,10秒钟内必须出来,否则, 10秒钟后井水就会把你们淹没,但是你们每次只 能出来一个。
.
教育家刚说完,只见三个孩子中年龄最大 的女孩指挥年龄最小的女孩先出来,年龄 居中的小男孩第二个出来,年龄最大的女 孩最后出来,用时只有7秒钟。
值感、成就感、进取心 自我控制: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
.
2、社会认知
:幼儿对自我与社会中的人、社会环境、社会 规范等方面的认知。
.
社会化:
指个体形成、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 程,也是个体在特定的人类物质文化生活 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掌握社 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构建价值体系, 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品质,由一个自 然人发展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 过程。
.
二、社会性发展的含义
(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1、Bergan:社会性是由稳定的内部结构和通过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