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名词解释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Demand for Money)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2.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3.金本位:(Gold standard)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4.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并非固定,而是由自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制度5.信用:(Credit)是以偿还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方式6.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 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7.银行信用:(Bank Credit)是以银行为中介,以存款等方式筹集货币资金,以贷款方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8,商业本票:(Commercial Paper )又叫一般本票。
企业为筹措短期资金,由企业署名担保发行的本票9.商业汇票:(Commercial Draft)是指由付款人或者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者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一种票据10.消费信用:(Consumer Credit)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出的信用11.资本化:(Capitalization)是指符合条件的相关费用支出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作为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项目管理12.基准利率:(Benchmark interest rate)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13. 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
P5271.货币失衡:即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
2.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即货币供给大于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3.通货紧缩:也称通货不足,是指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要量,即货币供给满足不了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4.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其中包括了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衣食住行、水电、医疗、教育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5.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称批发物价指数,是根据商品的批发价格编制的物价指数,反映包括了原材料、中间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批发价格的变化。
6.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全部生产资料、消费品和劳务费用的价格的变动。
7.通货膨胀的类型:根据物价上涨的方式(1)公开性通货膨胀:是指市场机制充分运行和政府对物价不加控制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或是政府虽然施加控制,但因通货膨胀的压力太大而未能生效,价格上涨的特征非常明显。
(2)隐蔽性通货膨胀:是指政府当局采取物价管制而使一般物价水平不能自由上升的通货膨胀。
根据物价上涨的速度(1)爬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年率为2%-3%的状态(2)温和通货膨胀:低于7%的通货膨胀率,或者是低于10%的通货膨胀率(3)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物价连续暴涨但持续时间不会太久,货币完全丧失价值贮藏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交易功能。
根据通货膨胀可否预期(1)预期通货膨胀: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预计将要发生通货膨胀,无避免经济损失,在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将未来的通货膨胀预先计算进去。
(2)非预期通货膨胀: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之后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涨而产生的通货膨胀。
P504(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上涨,致使生产成本上涨,进而导致物价总体水平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
铸币:铸币是得到国家的印记由国家准许铸造并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本位货币:是由国家造币厂按照一定规格铸造的铸币,是一个国家(地区)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价格标准或计价,结算货币.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形态。
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代用货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的货币.电子货币:是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二进制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
纸币:纸币是以纸张制成的表明一定面额的货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变动而变动。
银行信用:广义: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款,贴现等方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狭义:指银行通过存款和贷款等业务活动形式的信用。
承兑汇票:承兑是指在票据到期前,由付款人在票据作出表示承诺付款的文字记载及签名的一种手续.承兑后,付款人就成为承兑人,在法律上具有到期付款的义务,经过承认兑付的汇票即为承兑汇票。
金融工具:又叫信用工具,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的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合法凭证。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指在一定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一般表现为一些合约其价值由作为标的物的基础金融工具的价格决定。
消费信用:是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生活消费方面的货币需要的信用形式。
货币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 基准利率:是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会随其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
2 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有价证劵为交易工具进行中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
3 格雷欣法则: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称格雷欣法则。
4 单一法则:单一规则货币政策是指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并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数量法则,使货币增长率同预期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
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按一个稳定的增长比率扩大货币供应。
又称稳定货币增长率规则。
5 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治措施。
6 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有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7 通货: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包括居民、企业等单位持有的现钞,但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8 经济货币论:相对于自给自足的物物交换而言,货币的使用政治日益增加。
也就是指交易过程中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部门的比重越来越大9消费信用:又称消费者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10 商业信用:是指在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卖方以商品形式向买方提供的信用。
11 看涨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买进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
12 看跌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执行价格卖出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但不负担必须卖出的义务13 可转让债券: 是一种被赋予了股票转换权的公司债券14 直接融资: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15 间接融资: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完整word版)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名词解释信用货币: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信用凭证,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规则,即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将被人们收藏、熔化或输出,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将充斥市场。
无限法偿:也就是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论支付的数额大小,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收。
信用:以偿还和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汇票:出票人签发的一种要求付款人按指定日期向持票人无条件付款的票据。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市场利率:指资金市场上由借贷双方通过相互竞争而自由议定的利率。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折合多少单位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合多少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及各种融资关系的总和。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业拆借: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票据贴现:持票人在票据到期之前,将背书后的票据提交银行,银行从票据面额中扣除自贴现日起到贴现日止的利息,将余额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转让行为。
融资类金融中介: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和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中介。
政策性银行: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为贯彻政府社会经济政治和意图,以国民经济的整体性和长远利益的目标,在特定的业务领域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的专业性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和核心,对内负责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并对金融业进行管理,对外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的活动。
货币发行: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货币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无限法偿: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3、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构成。
4、信用货币制度:是以纸币为本位币,纸币不能兑换黄金,也不以黄金做担保的货币制度。
5、格雷欣定律:在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金银铸币同时流通,人们会将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贮藏或融化成条、块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把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投入流通,从而造成劣币充斥市场而良币敛迹的现象。
6、价格标准:指货币流通过程中形成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必须借助价格标准来实现。
7、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8、借贷资本:为获取(瓜分)剩余价值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金,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
9、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的信用,即国家以债务人身份举债和以债权人身份有偿使用财政资金两个方面。
10、间接融资:是经过金融中介机构参与的资金融通,由金融机构先进行筹资,再将资金加以运用。
11、银行卡: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
12、固定利率:是指银行借贷业务发生时,由借贷双方商定的利率,在整个借贷合同期内,利率不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或其他因素而变化。
13、浮动利率:是指银行借贷业务发生时,有借贷双方共同商定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的利率。
14、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对物价变动因素未作剔除的利率,通常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社会公布的挂牌利率。
15、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扣除当期通货膨胀率之后的真实利率。
16、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只控制基准利率,金融资产的交易利率由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形成多样化的利率体系和市场竞争机制。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本位货币】是由国家造币厂按照一定规格铸造的铸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价格标准或计价、结算货币。
【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信用制度】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和维护信用关系的一系列规范、准则等合约性安排。
【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是现代经济中的主要信用形式【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广义的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狭义的国家信用只指国内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直接信用】是指企业自己或通过经纪人、证券商向金融投资者(即储蓄者)出售股票或债券等有价证券而获取资金的融资方式。
【间接信用】是指企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银行)间接获取储蓄者资金的融资方式。
金融中介机构在间接信用中同时扮演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双重角色。
【利息】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
货币单位的名词解释
货币单位的名词解释货币单位是指用来衡量和记账的基本单位,是货币系统中肩负着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单位有所差异,下面将对货币单位的一些常见概念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一、货币单位的定义货币单位指的是一种用来表示货币价值的特定单位,是货币系统的基础。
它通过与货币的发行数量和流通速度相结合,来表达货币的购买力和价值。
货币单位通常以简写或符号的形式出现,如人民币的“元”,美元的“$”,欧元的“€”等。
二、主要货币单位介绍1. 人民币(CNY):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其货币单位为“元”。
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并在中国国内广泛流通的货币。
2. 美元(USD):美元是美国的法定货币,其货币单位为“$”。
美元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储备货币之一,也是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主要结算货币。
3. 欧元(EUR):欧元是欧盟成员国的共同货币,其货币单位为“€”。
欧元是一种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被广泛应用于欧洲区域的贸易和金融活动。
4. 英镑(GBP):英镑是英国的法定货币,其货币单位为“£”。
英镑在英国境内以及部分英联邦国家被广泛使用,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有着重要地位。
5. 日元(JPY):日元是日本的法定货币,其货币单位为“¥”。
日元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货币单位之一,广泛应用于日本本国以及亚洲地区的贸易和金融交易。
三、货币单位的进制和换算货币单位一般采用十进制进制系统,即以10为基数。
例如,人民币的元是最基本的计价单位,一元等于10角,一角等于10分。
同样,美元的基本单位是美元,一美元等于100美分。
在货币单位之间进行换算时,一般采用汇率来计算。
汇率是指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转换比率。
汇率的变动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经济条件和国际贸易等因素的影响。
换算过程可以通过银行、货币兑换机构或者在线货币兑换网站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汇率存在差异,汇率变动可能会对投资和贸易活动产生影响。
大学金融必修课《货币银行学》全册书名词解释(最全)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指货币作为街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工具。
货币执行这-职能,不需要现实货币。
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减少了商品交换中的价格数目,从而提高了交换的效率2、价值储藏:是货币的职能之一,即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被用作财富或购买力储藏的工具。
此时,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栖所”,成为跨期管理的工具。
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优点在于货币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
3.狭义货币(MI):通常由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
其中,现金是指流通中的通货,活期存款在国外是指全部的活期存款,在我国只包括支票类和信用类活期存款。
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的代表,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4.广义货币:M2,通常由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矩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广义货币扩大了货币的范围,包括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实力的货币形式。
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和对未来货币流通的预测都有独特作用。
5.准货币,也称亚货币。
般将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市之差称为准货币或亚货币,包括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市,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6.支票:是指银行存款客户向银行签发的无条件付款命令书。
按支付方式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前者可以从银行提取现金,后者则只能用于转账结算。
由于支票可以在市场上转移或流通,充当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因而支票所依附的活期存款通常称为存款货币。
7.信用卡:是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的一种特制载体卡片,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信用卡结账日再行还款的一种消费信用形式。
因此,信用卡实际上就是银行提供给用户的种先消费后还款次的小额信贷支付工具。
信用卡的使用方便了日常消费。
8.购买力:是指一般物价指数的倒数。
物价指数越高,货币购买力越低; 反之,货币购买力越高。
金融学概论(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的演变:实物货币(货币价值=商品价值)—金属称量货币和铸币—可兑换的信用货—不兑现信用货币—存款货币与电子货币实物货币:如果作为货币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那么,则称这种货币为实物货币。
铸币:得到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可兑现信用货币(银行券):所含价值低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其特点是可与所代替的贵金属自由兑换。
不兑现信用货币(纸币):不兑现信用货币是指足值货币及其代表物以外的任何一种货币,其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价值。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即物价出现负增长。
本位币: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辅币: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双本位制: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铸币之间的法定比价,两者的交换比率不再受市场上金银价格的波动影响。
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金币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货币价值的自由调节机制。
金块本位制: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
银行券仍规定一定的法定的含金量,其发行以一定数量为准备,居民可在一定范围内按法定含金量自由地兑换金块。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虽然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兑换黄金,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名词解释
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名词解释
货币是用作交换的一种通用工具。
货币的种类有很多种,其中广
义货币和狭义货币是常用的两种。
下面是它们的名词解释以及区别。
广义货币,也被称为M2货币,是指整个经济体系中用作支付的
货币总额。
广义货币包括的货币种类有现金、支票、储蓄存款、时间
存款、理财产品等。
广义货币是以M2的形式统计和跟踪的,它主要反
映了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包括市场上和银行中的各类存款。
广义货币
的增加对经济的影响较大,因为它直接反映了货币供应总量的变动,
从而影响了货币市场的利率。
狭义货币,也称为M1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货币及可随时用
于支付的存款。
狭义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企业和个人在银行中的
活期存款,以及政府手中的现金和其他事实上可以随时被花费的款项。
狭义货币是用于日常交易的货币,是货币市场上最活跃、最具流动性
的货币。
狭义货币的变动可以反映经济的实际购买力和交易活动的变化。
总体来看,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都反映了货币供应的不同方面,
广义货币是狭义货币的扩展,它包括了M1和其他非活期存款等不同类
型的货币。
不同的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影响不同,因为狭义货币更注重
日常交易的流通性,而广义货币则反映了整个经济体系的流通现状。
因此,社会各界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来运用不同类型的货币。
货币银行学完整大全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1.金融——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二者虽然在表面上密切联系,本质上却各自独立运动,是两个范畴。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信用货币进入流通体系,货币和信用不可分解地连接在一起,产生了一个由这两个原来独立的范畴相互渗透、融合所形成的新范畴,即金融。
2.信用经济——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表现为以偿还为条件的商品货币的让渡形式,并且由于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暂时转让出其对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承借者因此要付给一定利息作为补偿。
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存在造成了信用扩展的条件,进而形成的以信用为联系的经济,称为信用经济。
3.间接融资——货币资金的需求者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间环节融通资金,以其作为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和媒介,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同货币资金的需求者并不发生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方式。
4.直接融资——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以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资金的融资方式。
5.收益资本化——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算出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习惯地称之为收益资本化。
6.市场利率——依据利率是否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标准可以将利率划分为市场利率与官定、公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指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7.基准利率——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这种利率变动,其他利率也相应变动的利率。
8.实际利率——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用以评估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风险,由名义利率和借贷期内的物价变动率决定。
9.浮动利率——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10.金融工具——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对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有法律约束意义。
具有偿还期限,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等基本特征。
11.融通票据——无交易背景而只是为了融通资金所签发的商业票据。
货币银行学 常用名词解释
#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信用社、邮政储蓄局、基金管理公司等。
#金融机构体系:指一国所有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的整体及内部相互关系的总称。两个层次:金融管理机构、金融业务经营机构。四种不同的金融机构构成: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2 按性质不同划分:债权凭证、所有权凭证3 按发行者的性质划分:直接信用工具、间接信用工具
#信用卡:是在消费信用基础上产生的对具有一定信用的顾客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功能:储蓄、消费购物、转帐结算、消费贷款(透支)、自动存取款(在ATM上)
#票据: 1)商业票据A汇票a商业承兑汇票b银行承兑汇票B本票2)银行票据: 汇票、本票、支票
常见名词:
#金融: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周转.
#货币:本质: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信用货币:
#货币制度 1货币金属 2货币单位:包括名称与重量3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本位币特点;足值、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能力.辅币特点;不足值、不能自由铸造、有限清偿4金准备制度(三个用途已消失两个,当前金准备制度只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再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商业汇票是购货单位为购买销货单位的产品,不及时进行货款支付,而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签发的、在约定期限内予以偿还的债务凭据。
#再贷款: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中国的再贷款有两种含义,狭义的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总称;广义的再贷款是指再融资的概念,包含票据再贴现。
货币银行名词解释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制度: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指这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称变现力。
金融工具:也叫信用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债务双方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
金边证券:国库券由于系中央政府发行,还本付息的可靠程度强,投资风险小,且有些国家规定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可以免缴个人所得税,固有“金边证券”之称。
金融中介:是介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发挥融资媒介作用的机构。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创办的、按照政府的意图与计划从事信贷活动的金融机构。
财务公司:企业内部出资设立,宗旨是为本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提供资金融通、贷款和资金清算服务。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我国的财务公司都是由企业集团内部集资组建的,是为本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筹资和融通资金,以中长期金融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贴现:指银行承兑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到期前向银行换取现款并贴付利息的行为。
转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银行将已贴现的未到期汇票再转卖给其他银行的票据转让行为。
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或转贴现银行将已贴现的未到期汇票再卖给中央银行的票据转让行为。
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固定利率:指融资期限内不作调整的利率。
浮动利率:又称可变利率,通常是指在融资期限内融资利率不固定,而是每过一定时间便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重新确定利率。
法定利率:又称官定利率,是指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当局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由非政府部门的金融行业自律性组织。
市场利率:是指在某一时点,金融市场上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企业存款、放款和汇总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以资金融通为目的,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予以集中及重新组合,以具有共同特征和稳定预期收入的未来资产做抵押来发行证券,从而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化过程。
世界货币名词解释
世界货币是指在国际间广泛使用的一种货币,通常是指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货币。
世界货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国际化程度高:世界货币通常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被广泛使用于国际贸易、投资和结算等领域。
2.稳定性高:世界货币通常是由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发行,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3.流动性强:世界货币通常可以自由兑换为其他货币,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可交换性。
世界货币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世界货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全球经济的波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国际政治的紧张局势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世界货币的稳定性和可信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汇兑本位制:
货币单位仍规定有含金量,但国内不流通金币,以国家发行的银行券当作本位币流通
平行本位制:是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不加规定,而由市场上金和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
价值尺度: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无限法偿: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
有限法偿: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货币量的规律
格雷欣法则:在金银双本位制下,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实际价值比名义价值高的货币将不断减少,而实际价值比名义价值低的货币将不断增加并充斥市场的现象
信用:指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消费信用: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国家信用: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国家信用: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原始存款: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派生存款: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直接融资: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间接融资: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直接标价法: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计算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间接标价法: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金融工具:指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指的是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
信用货币: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它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基础货币: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货币市场:指以一年以内的票据和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货币乘数:指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货币均衡: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在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若以 Md表示货币需求量,以 Ms表示货币供给量,货币均衡则可表示为:Md= Ms】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实际货币需求:指名义货币需求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
货币政策时滞: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历的时间
金融资产:指单位或个人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指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
金融结构:指构成金融总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金融风险: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的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金融创新:指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金融压制:指由于政府对金融业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当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掣肘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称为金融压制经济金融化: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金融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利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汇率:指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买卖的价格【它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
提现率: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
利息率: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的比率
市场利率:指在借贷货币市场上由借贷双方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利息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剔除当期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真实利率
基准利率:指由一国中央银行直接制定或调整,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利率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
浮动利率:指在借贷期间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
证券收益率:是指购买证券所能带来的收益额与本金之间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以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比率资本市场: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
商业票据:指由企业签发的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
股票:指股份公司发给出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
证券行市: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
【有价证券的行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价证券的收益;二是当时的市场利率】
股票价格指数: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
回购协议:指证券持有人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购买商约定在一定期限后再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售证券的协议
内生变量:指由经济体系内部纯粹经济因素所决定,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的变量
外生变量: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银行中间业务:银行旨在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商业银行: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机构组织
证券公司:是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政策性规定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律规定的部分,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名义货币需求: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通常用 Md 表示
契约型金融机构:通过长期契约方式按期获得资金并将所获得资金投入资本市场的金融机构资金融通:指在支出盈余单位和支出赤字单位之间实现资金的有偿转移或余缺调剂
货币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货币数量
时滞:从实施政策工具到实现政策目标过程中存在的或短或长的时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