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中药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疗痤疮的现代研究

作者:宋嘉豪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摘要:痤疮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再有遗传因素的条件,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和毛囊口内的痤疮杆状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是痤疮发病的两个主要因素。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表明,中药对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促进肉芽组织上皮化、瘢痕组织内血液和营养供应方面等方面均有影响,对瘢痕防治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字:痤疮中药美容

引言:痤疮俗称“青春痘”,又叫“面疱”“粉刺”“酒刺”“暗疮”等,是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皮脂腺管与毛孔的堵塞,皮脂外流不畅所致。

一、痤疮的定义

痤疮俗称“青春痘”,又叫“面疱”“粉刺”“酒刺”“暗疮”等,是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皮脂腺管与毛孔的堵塞,皮脂外流不畅所致。自青春发育期后,几乎每个人都会在脸上或其他部位生过痤疮,只是有些人数量少,时间短,一般在25岁以后自然趋向痊愈,所以不必放在心上;有的人数量多,表现为丘疹、黑头、脓疱、脓肿、结节、囊肿,甚至瘢痕,常有碍美观。有的人胡乱求医或自己乱治,以致病情恶化,产生更多的瘢痕,遗恨终生。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在有遗传因素的条件下,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尤其是皮肤组织中的双氢睾酮增多)和毛囊口内的痤疮棒状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是痤疮发病的两个主要因素。人体皮脂腺的发育与皮脂分泌直接受雄性激素的支配,青春期由于雄性激素水平显著提高,刺激皮脂腺,使皮脂分泌功能异常活跃,皮脂大量分泌,使皮肤油光发亮,毛囊口亦随之扩大,由于毛囊皮脂腺导管或毛囊口的角化堵塞,过多的皮脂不能及时排出,淤积在毛囊内形成脂,即所谓粉刺。痤疮棒状杆菌所产生的溶脂酶、蛋白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可分解皮脂中的三酸甘油脂,成为游离脂肪酸,它能破坏毛囊壁,使毛囊内含物进入和刺激真皮及毛囊周围组织,引起毛囊皮脂腺周围炎症反应,导致一系列痤疮症状。一部分脓疱是由于毛囊虫寄生或白色葡萄球菌的继发感染。[1]

二、现代研究痤疮的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多因素性疾病,确切的病因尚未清楚多数认为与雄性激素皮脂生成和杆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造成皮脂腺管与毛孔的阻塞,致使皮脂外流不畅所致而过食脂肪糖类食物及消化不良常为本病发病诱因在中医方面,从六淫致病分析,风淫首病,火性炎上,湿邪阻滞,日久成毒,故热湿毒; 从六经辨证归属,病涉太阳阳明少阴诸经; 从脏腑角度来看,肺主皮毛,心则其华在面,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阳明经循行重点在面,故本病涉及粉刺乃邪伤于络,涉及诸经,关系脏腑,病于颜面之疾正如外科启玄中言:凡疮疡,皆由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脉不通而生焉。而粉刺之所生,乃邪郁在络,而非在经,故络为易存邪和生疮之地该病邪既可自外受,又可从内生,可犯及太阳少阴或阳明病位可在肺,亦可在心,或在胃病机为气血郁滞,化热成火,化火成毒,邪郁络滞,壅于腠理,搏结颜面,发为此疾,此起彼伏,不断续发,病程缠绵根据以上病因病机,调解此病,在肺者,须复宣降; 在心者,须清热解毒,引邪从小便而去; 在胃者,须清热凉血临床上,三法合用,以达痊据此,用方首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以麻黄( 生用) 为君,在于宣降肺气,玄府开合适度,邪不存皮毛若风从外束,风虽属阳邪,然着于人身,带有三分寒意,毛窍易闭,闭着之邪不易外散,化热成火; 若邪从内生,既须从皮毛而散,宣而扬之*麻黄功能针对二者病机之需,且归经入肺,辛重苦轻,辛味以宣,苦味以降,欲宣先降,故取其辛重苦轻,意在宣之而扬弃再者,其性为温,温而透,透则开,开遂出,以凑其效以连翘为臣,清心降火,引邪从小便去其味苦,苦入心; 其性凉,凉清热,以下行心火,不使邪热在经脉壅滞然,已在经络之热,用其质轻上达$芬芳轻扬之性,以散郁结*仅对疮疡而言,荣卫通和则疮疡消。本草正义言: 连翘,能散结而泄化络脉之热。本经治瘘疠,痈肿疮疡,瘿瘤结热,固以诸痛痒疮,皆属于热,而疏通之质,非特清热,亦以散其结滞也。[2]

三、中药治疗痤疮的现代研究

(一)、中药内服

张氏辨证治疗痤疮208例,将其分为肺热型、热毒型、湿热型、阴虚型、痰瘀互结型,分别采用枇杷清肺饮、五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增液蛇舌草汤加味(玄参、麦冬、生地、天花粉、白花蛇舌草各30 g,桑白皮、地骨皮各15 g,石斛、芦

根各10 g,生草5 g)、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结果:基本治愈142例,显效60例,进步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152%。赵氏等辨证治疗痤疮70例,基本方:生地、金银花、土茯苓各30 g,赤芍、野菊花、紫草、蒲公英、白花蛇15g、丹参、牡丹皮各12 g,黄芩、连翘、枇杷叶、川芎、生甘草各10 g,桑白皮9 g,栀子、黄连各3 g。脾胃湿热者加大黄、瓜蒌,湿热重者加茵陈、虎杖各15 g,脾虚者加茯苓、白术。结果:基本痊愈37例,显效21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3%。杨氏运用加味泻心汤(大黄10 g、黄芩10 g、黄连10 g、焦栀子15 g、连翘12 g、生枇杷叶10 g、桑叶10 g、丹参30 g、丹皮10 g、赤芍10g、紫草10 g、白芷6 g)加减治疗38例寻常痤疮,结果: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11%。李氏运用苦参片联合痤疮饮(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栀子、生地、牡丹皮、丹参、紫草、皂角刺、白芷、甘草)治疗寻常痤疮72例,1个月为一疗程。结果:痊愈15例,显效5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13%,疗效优于对照组。王氏等运用自拟中药方(枇杷叶12 g、霜桑叶10 g、黄芩6 g、野菊花10 g、白芷10 g、丹参12 g、生白术15 g、赤芍10 g、栀子9 g、薏苡仁30 g、板蓝根30 g、生甘草6 g)加减治疗痤疮32例,结果:痊愈14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175%。许氏运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面部痤疮50例,结果:痊愈3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0%。庄氏等运用十味平痤胶囊(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天葵子、紫花地丁、大黄、石膏各1 000 g,当归、红花各500 g)治疗寻常痤疮69例,总有效率为95.1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146%。[3]

(二)、中药外用

李氏等运用痤疮酊(黄连、黄柏、地肤子、苦参、陈皮各15 g,黄芩、丹参各20 g,冰片10 g,甲硝唑2 g,螺内酯1 g,维生素B62 g,60%乙醇适量)治疗痤疮102例,总有效率为96%。冯氏等运用自制寻常痤疮膏(大黄、苦参、黄连、白芷、僵蚕、白及、桃仁、茯苓等按软膏制备工艺制成)治疗寻常痤疮284例,总有效率为88.173%。宋氏运用玫芦消痤膏治疗寻常型痤疮150例,结果:痊愈61例,显效57例,好转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4]韩氏运用山百合保健面膜(山百合50 g、苦参30 g、槐花40 g、防风50 g、草河车30 g)治疗痤疮1 629例,结果:1周治愈者1 020例(62.162%),3周治愈者595例(36.153%),6周治愈11例(68%),8周治愈3例(列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9.182%。[5]石氏等运用枇杷清肺饮加鱼腥草6g煎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