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史知识点共30页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
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演变的特点 (1)从城市功能上看,早期“城”与“市”是分开的。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 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宋代城市经济 功能逐渐超过了政治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宋 代以前,市坊分开,严格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宋代逐渐打破市坊 界限。
线索三 商业发展——从严格控制到打破时空、相对宽

时期
发展历程
兴起、发展和繁荣(1)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2)春秋战
先秦时期 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 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秦汉时期 重农抑商,步履维艰(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2)商 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
②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③思想文化上:产生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理学走向僵化; 小说、戏曲、绘画等市民文艺繁荣。
线索四 经济政策——从“重农”的辉煌到“禁商”的落伍
时期 战国
发展历程 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产生
西汉 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势力,发展官营商业——严格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政策(1)内容: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寸板不许 下海(2)后果: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 萌芽的生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深化历史理解
1.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原因: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根本原因)②中国一向 重视农业的传统思想(士农工商的排列顺序)。③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经济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家经济之一,它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济知识和经验。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农业经济1. 农业生产方式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农民采用传统的手工劳动方式,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如稻、麦、豆等,在农耕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如耕作技术、灌溉系统、农作物育种等。

2. 农村社会组织古代中国农村社会组织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农民公社、村落和家族制度。

农民公社是一种基于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村落是农村居民聚居的地方,家族制度在农村社会起到了维护家族利益和传承家族财产的作用。

3. 农产品交流与贸易古代中国的农产品交流与贸易主要以农村集市为平台,农民将农产品集中销售,在交易中使用以谷物为基础的货币。

同时,随着交通和商业的发展,一些重要的农产品如茶叶、丝绸等开始成为对外贸易的商品。

二、手工业经济1. 工艺技术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以人工作坊和家庭作坊为主要形式,手工业生产中的工艺技术十分发达,如陶瓷、纺织、铜器、漆器等。

古代的瓷器、丝绸、漆器等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

2. 分工合作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中存在分工合作的现象,工匠们根据各自的专长负责不同的工序,通过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种分工合作也促进了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创新。

3. 工商业组织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组织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工会、商会、行会等。

工会是手工业工人自发组成的组织,致力于保护工人利益和传承技艺;商会是商人自发组成的组织,致力于促进商业贸易和合作;行会则是由同行业的工匠组成的组织,致力于行业监督和规范。

三、商业经济1. 路线与交通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和运输。

古代中国发展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商业交流和贸易提供了通路。

在交通工具方面,古代中国采用了陆路和水路交通,如车辆、船只等。

2. 货币与市场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中采用了自己的货币形式,主要是铜币和纸币。

中国古代历史经济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历史经济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历史经济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历史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涵盖了多个朝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国古代历史经济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揭示其重要性和影响。

一、农业经济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导经济形态,基本农民社会为主体,农业生产是当时经济的支柱。

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如下:1. 种植技术:中国古代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种植技术逐渐改进和完善,如水稻的引种、改良和农业耕作工具的使用等。

2. 农业生产组织:古代中国的农业部门分为自耕农、细作和佃农,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农业生产日益细化和专业化。

3. 农业税负:古代的朝代对农民实行的税法多种多样,有时甚至压得过重,征收方式有以粮食为主的田赋和苛捐杂税等。

二、商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也有较为独特的特点和贡献,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下:1. 市场与货币:古代中国有繁荣的市场,商品交换的方式主要是商品交换和粮食交换。

货币体系起初以物品作为交换媒介,逐渐演变为使用铜钱和其他货币形式。

2. 商业组织:古代中国的商业组织形式多样,包括行商、商帮、商行等。

这些商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3. 丝绸之路:作为重要的贸易通道和文明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方经济,促进了商品、技术和文化的传播。

三、手工业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与手工业相关的知识点:1. 制陶业:中国古代的陶器制作工艺精湛,制陶业在古代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著名的汝窑、哥窑等瓷器种类享誉世界。

2. 编织业:中国古代的编织业技术非常先进,丝绸和棉布是当时的主要产品之一。

丝绸业在商业交流和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地位。

3. 金属冶炼:古代中国的金属冶炼技术相当先进,铜、铁等金属的冶炼为古代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财政经济中国古代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是与财政经济相关的知识点:1. 赋税制度:古代中国实行多样化的赋税制度,如田赋、兼带课税等,这些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经济史知识点

经济史知识点

经济史知识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对外贸易的形式—朝贡贸易: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要。

(2)历史对外贸易的发展①西汉时,开通路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②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③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进行贸易。

④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⑤明清时,走向衰落,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缓慢发展(1)产生: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在江南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心的工厂手工业经营形式(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厂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顾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即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发展:明清鸦片战争前,除纺织业。

制瓷业外,冶铁、采矿、印刷等更多的行业和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但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并没有成为独立的经济力量。

(3)缓慢发展的原因①从自由劳动力角度看: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

②从国内市场角度看: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

③从技术角度看:工场的技术是手工劳动,未能升级为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大生产。

④从国际市场角度看:“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作用。

⑤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的阻碍。

⑥从旧的思想观念束缚角度看:买田置地。

2.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证券的统治。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内容:“厚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传统的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歧视商人的规定;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4)影响:前期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却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二)春秋时期的土地制度 1、相地而衰征 685BC,齐恒公时管仲赋税制度改革,对井田以外
的“私田”实行“相地而衰征”,按等级而税。 2、初税亩 594BC,鲁季孙氏规定,无论公田私田,一律“履
亩而税”,即“初税亩”; 590BC,鲁国宣布“作丘甲”,提高“野人”的地
位。 3、郑“作丘赋”、秦“初租禾”等 对私田所采取的一些列措施,旨在围绕着增加政
(二)人口税向土地税的转变。随 着土地私有制的加深,唐朝后期地 主田庄兴起。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 庸调制被破坏,农民逃亡,沦为地 主的佃户,系之以丁身的租庸调向 两税法过渡。两税法则放弃按丁征 税的办法,按以土地为资产重要内 容的户税、以“履亩征收”地税作 为征收内容。
明代张居正改革,将赋役合并分摊 在田亩之中。它上承唐宋两税法, 下启清摊丁入亩,改变了历代赋役 平行征收,统一役法,简化了赋税 制度。
(一)商鞅变法 背景:春秋末年,“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加速
了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政在家门,民无所 依”致使权力下移;“公室” 、“私家”为了夺 取自身利益,都不断地进行变革。 战国之际,各国纷纷寻求变法。商鞅变法便是其 中之一: 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实行军功爵制;推行郡县 制,使县成为直属国君的地方组织,加强中央集 权。 社会风俗:改变父子相居的落后习俗;培养勇于 公战而怯于私斗的社会风尚。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实行“辕田制”;重农 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 商鞅变法(356BC、350BC)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 也最为典型的一次地主阶级政治改革。它顺应了 历史要求,从而使得秦国迅速强盛,为后来统一 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
1、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税; 2、不分主客户,一律按现居地登入户籍

中国古代经济-高考历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经济-高考历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经济-高考历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经济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虽不尽相同,但从整体上探析古代经济发展的共性因素,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政策的因素。

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一定时期对统治政策进行调整的变法、改革。

二是科技的推动。

劳动人民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技术;兴修水利,免除水旱灾害;政府推广优良品种;历代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可以指导人们直接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三是人民群众辛勤劳动。

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共同劳动,相互学习,提高生产技术。

二、中国古代经济各阶段特征
1、奴隶社会——匹马束丝。

2、封建社会⑴战国、秦汉时期的阶段特点①商品种类繁多;②中原市场形成;③封建城市兴起。

⑵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①城市繁荣,唐中期后商业日益发达;②政府对商业市场在时间、地点上有严格限制;③对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置市舶使。

⑶五代——元朝时期的阶段特征①北,南宋商品经济发展及特点;
②城市经济繁荣,打破时、空限制;③出现新型货币——纸币;④设置边贸易市场——榷场;⑤粮食、农副产品(茶等)和手工业原料(丝等)大量进入市场;⑥海外贸易发达。

⑦元大都、漕运、海运和海外贸易(泉州港等)。

⑷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①出现专业性的城市②明初对外贸易发达。

历史必修二 经济史 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 经济史 知识点总结

经济史
第一节中国古代经济一、农业
二、手工业
三、商业
第二节中国近代经济一、洋务运动
二、“民族资本主义”三次浪潮
三、民族工业萎缩
第三节中国现代经济一、恢复时期(1945-1952)
二、三大改造
三、十年探索时期
四、改革开放
第四节苏联的经济建设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模式”
四、赫鲁晓夫改革——没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体质
五、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重工业
六、戈尔巴乔夫改革
1.经济改革失败
2.政治改革,苏联解体
第五节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新航路的开辟
二、早期殖民扩张
三、工业革命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五、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六、战后经济(1945-)。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一、基本概念1、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

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2、小农经济:(主要指封建社会)是在铁制农具、牛耕技术的出现和土地私有制确立之后的产物,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所谓“男耕女织”,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即是典型的小农生产形式。

鸦片战争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3、古代经济的构成:农业为主为主,手工业、商业是必要的补充。

4、经济重心: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南方赶上北方;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

5、明清时期:①高产作物引进,玉米、马铃薯②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二、古代农业1、特点:自然经济为主,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2、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国农耕技术长久没有进步。

①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②汉代出现播种的工具楼车;唐代曲辕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犁耕趋于完善。

3、土地制度①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名义上土地国有,实质上是周王土地私有制。

②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北魏到唐前期前期,曾经推行均田制,即土地国有制。

③为了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许多开明的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矛盾。

而历代的民众暴动,大都提出直接或间接提出平均口号。

4、水利工程①战国时期:李冰---都江堰(秦国),郑国---郑国渠(秦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②汉代:井渠(坎儿井),王景治黄河5、赋税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变为以田亩为主,分别以唐朝税法和清地丁银制度为标志②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过渡,明朝的一条鞭法是其转折点。

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国家对商业征收重税。

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中国古代经济史讲义

中国古代经济史讲义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一、古代经济发展概况1、阶段特征(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底下,远古人类以其有限的劳动经验和劳动协作在同大自然的艰苦抗争中,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发展生产力,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出现并缓慢发展。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原始社会组织的演变和社会的进步。

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并逐渐产生了阶级,开始向奴隶制过渡。

(2)奴隶制的确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在当时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夏代农业工具以木石工具为主,出现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夏朝有了历法。

商朝奴隶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农业是主要部门,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手工业以青铜制造最重要。

西周井田制盛行,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农作物品种比商代更多,手工业分工更细。

春秋时期,奴隶主为争霸战争的需要,重视发展生产。

这一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增多。

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使原有的阶级关系相应地发生变化,形成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各国也相继改革赋税制度,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这样,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井田制瓦解,我国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3)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的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生产工具和水利事业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奴隶制的崩溃使更多的手工业努力转化为个体手工业者,促进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封建城市兴起,中原市场繁荣。

(4)秦灭六国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但由于秦的暴政,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首次盛世局面。

西汉时期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牛耕的普及、铁农具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和耕作技术的显著改进,西汉的手工业和商业也有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是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物质基础。

西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生产遭到破坏。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考点集萃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考点集萃

⼀、中国古代主要的⼟地制度 1.井⽥制: 【发展过程】形成于商代,盛⾏于西周,⽡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内容和实质】是奴⾪社会的⼟地国有制,所有权属于周王,所谓"普天之下,莫⾮王⼟"。

诸侯⾂下只有使⽤权,⽽⽆所有权。

井⽥制是奴⾪社会的经济基础。

【作⽤】适应并促进⽣产⼒发展。

【⽡解】随着春秋时期铁器⽜耕的使⽤,⼤量井⽥之外的荒地得以开垦成为私⽥,奴⾪主破坏井⽥制,井⽥制开始⽡解。

2.屯⽥制: 【形成与发展】汉末饥荒之际,曹操总结汉朝西域屯⽥经验,在许下屯⽥,后⼤范围推⼴。

【⽅法】统治者招募流亡农民,按军事编制,⼏⼗⼈⼀屯,开垦荒地,并设官管理。

屯⽥农民享有⼟地使⽤权,按⽐例向官府交纳收获物。

【性质与作⽤】屯⽥是⼀种封建⼟地国有制,它使流民与⼟地结合,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农业⽣产的恢复与发展。

后来蜀、吴两国也在边境、军镇和其他⼀些⽔⼟条件适宜的地⽅,实⾏过不同规模的屯⽥。

3.均⽥制: 【形成与发展】485年,北魏孝⽂帝采纳汉族谋⾂建议,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地前提下,颁布均⽥令,推⾏均⽥制。

隋朝和唐朝前期基本的⼟地制度。

【⽬的】增加政府财政收⼊。

【内容】①国家将掌握的⼟地实⾏分配。

丁男受露⽥40亩,桑⽥20亩;妇⼥受露⽥20亩,奴婢和耕⽜也相应受⽥。

②⼟地不得买卖。

受⽥者年⽼或死亡,露⽥归还国家,桑⽥传给后代。

③官吏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

均⽥制是我国历较完备的⼀种⼟地制度。

它以法律形式确认受⽥者的⼟地占有权和使⽤权。

【性质与作⽤】①封建社会⼟地国有制度。

②确认了受⽥者的⼟地占有权和使⽤权。

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恢复经济和民族融合。

【⽡解】隋朝和唐朝前期推⾏的均⽥制,限制了⼟地的买卖和⽆限占有,在⼀定程度上抑制了⼟地兼并。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天宝年间,⼟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政府直接⽀配的⼟地⽇益减少,均⽥制⽆法推⾏。

4.更名⽥: 【概念】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地,归现在更种⼈所有,叫作"更名⽥"。

中国古代经济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经济史复习资料

一、生态环境的破坏1、黄河流域:第一次:秦汉——实关中政策第二次:唐宋——屯垦政策,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农业区北移第三次:明清——明初“开中法”,进行商屯,清中后期“闯关东”、“走西口”2、长江流域:从魏晋南北朝北方人口进入江南开始,晚于黄河流域。

唐中后期安史之乱,人口大量南迁二、人文环境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春秋战国——商君书模式(重农抑商);管子模式(农工商并重)秦汉——“农本”主义趋向成熟,重农模式唐宋——商人被另立市籍,受歧视、限制明代——职业等级制度化传统经济理论中的等级消费观念影响,古代工商业者的产权难以保障。

三、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一直居于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

小农经济定义:农业领域内与简陋的手工工具相联系的、以直接生产者小私有制为基础的、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以劳动的孤立性为特征的小生产。

简言之,小农经济是农业中以个体家庭为基础的小生产和小私有的统一。

特征之一: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消费。

特征之二:私有化不断加深。

精耕细作的出现背景:战国大规模耕地、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在全球的寒冷化环境下,西北屯田效率逐渐降低,在陕西发展大规模的引渠水灌溉。

经济政策大转换,以“精耕细作”为内容的生产力向扩大内涵发展:作畎形态,代田法,旱地农法。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华夷思想”更趋精密,精耕细作出现。

影响古代社会生产方式选择的因素:小农家庭的人口规模及其贫困农业“低投入—产出”的形成农业的高剥削率农桑之外的小农生活依赖国家针对小农副业所作的制度安排户调制(西晋、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均田制(北魏485年)租庸调制(唐初)两税法(唐德宗780,杨炎)一条鞭(明张居正1581)摊丁入亩(清1712)隋朝前期和唐朝前期,在均田制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

手工业:(1)纺织业
唐:北方善织绢,南方盛产锦和布,棉纺织 北方善织绢,南方盛产锦和布, 也在一些地方发展起来 丝织业在出现经营专业户和官营织锦院, 宋:丝织业在出现经营专业户和官营织锦院, 棉纺织业在南方逐渐普及 元:棉花纺织织布成为江南地区主要家庭副 黄道婆), ),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 业(黄道婆),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 心 江宁是最大的丝织业中心, 清:江宁是最大的丝织业中心,松江的棉布 数量多, 数量多,质量好
(2)制瓷业
唐;唐三彩,邢州的白瓷,越州的青瓷 唐三彩,邢州的白瓷, 两宋: 两宋:瓷都景德镇 清: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
(3)矿冶业、造船业
两宋:采煤技术领先世界, 两宋:采煤技术领先世界,煤大量用于居民 生活; 生活;造船技术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清:云南铜矿开采产量很高
商业
唐:长安是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商业繁荣, 长安是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商业繁荣, 有商业区( 和住宅区( 有商业区(市)和住宅区(坊) 两宋:集市多发展为城镇, 两宋:集市多发展为城镇,城市布局打破 ”“坊 界限, “市”“坊”界限,城市中出现专门的娱乐 场所“瓦肆”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场所“瓦肆”,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 广州、泉州、 子”,广州、泉州、明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 港口 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 元: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泉州 是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 闭关锁国, 清:闭关锁国,只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
中国古代经济史
历代经济政策
唐: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轻徭薄赋, 两宋: 北宋推广占城稻;南宋鼓励海外贸易 两宋 北宋推广占城稻 南宋鼓励海外贸易 元世祖重视农业;重视棉花生产 元:元世祖重视农业 重视棉花生产 发展海外 元世祖重视农业 重视棉花生产;发展海外 贸易 奖励农桑;限制海外贸易 清:奖励农桑 限制海外贸易 奖励农桑 经济重心南移动:南移的过程、 经济重心南移动:南移的过程、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经济史知识点
特点: 一家一户: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 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积极方面
评价
封建社会前期,小农经济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是历代封建王朝的主要经济来源,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坚持改革,不断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生产关系,不断改革不适应经济基础的 上层建筑。才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 根本的、持久的动力。
时间 地区 原因
明朝中后期 江南地区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出现的标志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基本特征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雇佣与被雇佣
中国古代手工业对外传播过程
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 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 路。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 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③部门众多,长期世界领先。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作坊生产 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 特点: 使用上等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 产品大多精美
成就
时间 冶金业
制瓷业
丝织业
商朝 青铜铸造繁荣
烧出原始瓷器
出现织机、丝织品
西周
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织出斜纹提花织物
战国 两汉 北朝 唐朝
宋朝
明清
铁农具推广
3、秦汉时期: 背景: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概况: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 ,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
长安、洛阳等成为商业大都市,西汉长安设有“市”
4、隋唐时期: 背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 。 概况:农村集市贸易(草集)发展起来,

古代经济史知识点总结高中

古代经济史知识点总结高中

古代经济史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古代经济制度古代社会的经济制度根据当时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主要包括奴隶制、亲人制、封建制等。

在古埃及、古巴比伦等地区,奴隶制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奴隶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劳动。

在中国封建社会,生产资料归地主所有,农民和手工业者在地主的领地上从事生产,以一定的剩余产品作为地主的地租。

二、农业生产古代的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的基础。

古代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在封建社会中,农业以手工农耕为主。

古埃及的农业以尼罗河的灌溉为基础,收获丰收。

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种植业主要以稻谷、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畜牧业以牛、马、羊、猪等家畜为主。

在古代希腊,农业以小规模的家庭农场为主。

在古罗马,农业生产主要以大型的庄园农场为主,生产以供应城市和军队为主要目的。

三、商业活动古代商业活动主要包括原始交换和商品交易两种形式。

古代原始交换的范围较小,主要是通过亲友之间的手工产品交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开始逐渐兴起。

在古埃及,商品交易主要以粮食、石料和纺织品等产品为主。

在古代中国,商品交易主要集中在富庶的中原地区和长江流域,主要产品有稻谷、丝绸、茶叶等。

在古希腊,商品交易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地区,以海上贸易为主。

在古罗马,商品交易规模宏大,主要以农产品和手工产品为主。

四、货币制度古代货币制度始于原始社会的商品交换,先后出现了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代表古代货币的有金、银、铜等金属货币。

在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其最早的记录工具,且设有类似“殉葬仆人”的实物货币。

古代中国的商代,就已经制作了青铜器和金银饰品,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更为便利的货币媒介。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们开始制作金属货币,并逐渐形成了以金、银币为代表的货币制度。

五、世界经济古代世界经济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区。

在古代亚洲,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非洲,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等地区的经济也很发达,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史知识点共32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知识点共32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中国古代经济史知识点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中国古代经济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经济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经济史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封建自然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2、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又称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自然经济)3、手工业特征:(1)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西汉开始开通的“丝绸之路”使中国的丝绸、瓷器传到西方并大受欢迎。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春秋战国以后,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

(3)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代前期以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4)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到明朝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某些部门开始出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4、商业发展的特点:(1)我国商业兴起较早。

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2)隋唐时期我国出现了类似于银行的柜坊和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宋朝出现了纸币(交子);(3)宋朝之前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宋朝以后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4)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5)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6)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二、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和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著名商帮:晋商和徽商(明清时期)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 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

第二讲中国古代经济(一〕兴旺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①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在世界上最早培植粟、水稻。

②商周:少量青铜农具,中国进入“青铜时代〞,③春秋战国时期,开场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开场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2〕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犁评,标志我国传统歩犁的根本定型,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2、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西域的坎儿井〔**民族特色〕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耕作方式: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①商周,土地国有集体耕作。

②春秋战国,个体耕作。

2、形成:〔1〕条件: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使劳动者有可能独立进展生产活动;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实立,使劳动者获得一定的土地。

〔2〕时间:春秋战国时期3、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4、评价:积极: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根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开展的经济根底;封建王朝主要财源;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根底。

消极: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

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开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开场附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一、官营手工业——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一〕开展的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开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收归官办。

冶金、制瓷、丝织等领域在世界上一直领先。

〔二〕兴旺原因——国家权力的支撑〔三〕主要成就〔1〕高超的冶金技术〔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西方称中国是“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起,欧洲国家开场生产瓷器〔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西汉—有“丝国〞之称。

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总结

<农业》一、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二、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变化三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特点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稳定性农业及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交往和合作;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四、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组织方式: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经营方法:精耕细作,小农户个体经营;主要内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后官营为主导,民营和家庭受工业为主体纺织业1、纺织原料我国纺织原料出现的先后顺序:麻、葛→丝→棉我国古代最早的纺织原料是麻、葛,其次是蚕丝,商朝已经有织机,西周能产生斜纹提花织物,唐朝丝织技术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而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在宋朝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元朝的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明朝时期,棉花的种植面积普遍扩大,棉布已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

明清:进入鼎盛时期。

(1)丝织中心—苏州、杭州(2)民营丝织业兴盛(3)丝织品工艺精巧,妆花缎、金宝地棉纺织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棉布成为广大人筒车民的主要衣料;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双色套印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出现许多颜色的秋色印刷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器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高炉炼铁 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南北朝灌钢法 陶瓷业1、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3、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5、宋代:出现五大名窑,定窑-河北曲阳 汝窑-河南宝丰 哥窑-浙江龙泉 官窑-河南开封 钧窑-河南禹州6、元朝出现了成熟的青花瓷7、明朝有五彩瓷 5、清代:粉彩瓷器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起源较早,历史悠久。

中国古代经济高考知识点

中国古代经济高考知识点

中国古代经济高考知识点中国古代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1. 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也是全球农业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种植业以稻、麦、棉、麻等为主,畜牧业以猪、牛、驴等为主。

古代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对水利的改造和发展,如灌溉系统的建设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2. 商业与贸易中国古代的商业与贸易也发展得相当活跃。

古代的商业主要以市场集聚地为基础,如都城周边的集市、城市的商业街以及海上贸易港口等。

商业交流主要通过商人之间的私人贸易,而且商人在古代被视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阶层。

古代的贸易主要是以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为主,如丝绸、茶叶、漆器等。

3. 工商业与手工业古代的工商业与手工业也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手工业方面,古代中国的陶瓷、纺织、造纸等行业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而在工商业方面,主要体现在制造业的发展,如铁器铸造、造船、建筑等行业的发展。

这些工商业的发展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世界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货币与货币交换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式有很多种类,如铜钱、布币、纸币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铜钱,它在古代中国被广泛使用作为交换工具。

古代中国的货币交换方式主要是以铜钱为单位进行交易,而且在古代社会中具有很强的流通性。

这些货币的使用不仅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完善。

5. 城市与都市经济古代中国的城市与都市经济也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古代的城市以都城为核心,周边发展起了大规模的商业街区。

古代中国的城市规模之大,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城市不仅以商业和贸易为主要特征,也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城市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