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历史
宁夏历史沿革和民族政策常识教育
宁夏历史沿革和民族政策常识教育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宁夏的历史沿革源远流长,同时也是中国实施民族政策的典范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宁夏的历史沿革和民族政策常识教育。
宁夏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38年的西周时期。
随着历史的演进,宁夏地区相继归属于秦、汉、鲜卑、突厥、回纥等多个民族的领地。
特别是在唐朝时期,宁夏成为中国与西亚、中亚交通的枢纽,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多民族的文明交融。
20世纪初,宁夏仍然是中国的一部分,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解放后,为了解决宁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95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这一举措的实施,为宁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创造了有益的先例。
在成立自治区后的几十年里,宁夏大力发展农业、工业、教育和文化事业。
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对宁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宁夏大力发展沙漠治理和农田灌溉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宁夏的民族政策以平等、团结和发展为基本原则。
中央政府通过财政扶贫、教育补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提高了宁夏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
政府还推行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鼓励保护和发展当地的语言文化遗产。
此外,宁夏还积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如回民清真经济、民俗表演和宗教庙会等,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教育方面,宁夏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并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
宁夏回族自治区还设立了一些回民学校,为回族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此外,宁夏还鼓励回族学生参加全国高考,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升学机会。
总的来说,宁夏历史沿革和民族政策常识教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自治区的成立为宁夏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建立提供了经验。
宁夏历史党项族
宁夏历史——党项族宁夏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始祖的主要聚居地和古代东亚农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公元1227年,宁夏得名,始于西夏平定,元朝灭西夏后,改名“宁夏”,含有平定西夏、稳定西夏、西夏“安宁”之意。
禹贡九州中甘肃省境大部属雍、梁二州,旧称“雍梁之地”。
丝绸之路也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亚洲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地。
以西夏安宁得名。
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
明属陕西省,改宁夏路为宁夏卫;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并设宁夏将军;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消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西夏是指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封建制度的国家。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国号大夏(因其位于宋王朝西面,故史称西夏)。
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国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抵大漠”,“方二万余里”,形成了和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的局面。
西夏的历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踪到唐初。
这个时候党项族开始强大起来。
其中拓跋赤辞投降唐,被赐姓李,迁其族人至庆州(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封为平西公。
自此在此定居。
唐末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平黄巢起义有功,再次被赐姓李。
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
党项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族”“党项羌”的称谓。
据载,羌族发源于“赐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
西夏处西凉地区,是游牧民族,经济并不发达.西夏经济的来源是靠侵占宋的土地而成的。
西夏在太祖(李继迁)时期占领了宋的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和兴庆(今宁夏银川)等地,又向西占领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和瓜州(今甘肃安西)等地.这些地区丰饶五谷,经常种植蔬菜,水果和粮食.党项人在这个广阔的农田里耕作,学会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西夏经济的发展。
宁夏青海的历史故事
宁夏青海的历史故事宁夏的历史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以下是宁夏的历史故事:1. 宁夏的起源•宁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6年,当时这个地区是匈奴、羌族等游牧民族的聚居地。
•在汉朝时期,宁夏被纳入汉朝版图,并成为关中和西北地区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
2. 宁夏的繁荣时期•在唐朝时期,宁夏成为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西夏王朝的建立使宁夏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时期。
西夏王朝统治宁夏共约190年,期间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各个领域。
•在唐朝和西夏王朝的共同影响下,宁夏的艺术、建筑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3. 宁夏的边疆地位•宁夏一直位于中原王朝与西域诸国之间的交界地带,因此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边疆战乱。
•在元朝时期,宁夏处于北方和南方政权争夺的焦点之上,成为战乱频发的地区。
•清朝时期,宁夏成为边疆屯垦地区,被用来防御西北方的各种入侵。
青海的历史青海地处中国西北高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以下是青海的历史故事:1. 青海的起源•青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当时这个地区已经有人类在生活和繁衍。
•古代西域的丝绸之路中,青海是重要的节点,吸引了许多外来文化和商业往来。
2. 青海的繁荣时期•在唐朝时期,青海成为西北地区的商贸中心。
青海的发展主要依靠畜牧业和农业。
•藏族、回族等民族在青海定居,并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和艺术。
3. 青海的变迁•清朝时期,中国政府对青海的管理逐渐加强,推行了农耕和屯垦政策,加速了青海的开发。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时期,青海受到外来势力的影响,政治和社会状况发生了剧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海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投资,经济和社会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结语宁夏和青海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从古至今,这两个地区一直承载着中国西北的纳什之路,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
通过深入了解宁夏和青海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地方的发展和变迁,以及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影响。
关于宁夏的全面介绍
关于宁夏的全面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回族是宁夏的主体民族,全区总人口315万人,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宁夏是我国首个回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内陆,与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接壤。
宁夏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黄河两岸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上游的游牧民族先后进入黄河流域定居。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了朔方郡、北地郡、西宁郡等六个行政机构,其中朔方郡和北地郡治所在今银川平原一带。
汉代以来,宁夏成为各少数民族聚居之地。
随着汉文化在西北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到了唐代,宁夏已是全国四大名区之一。
唐代以后,宁夏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一直发展迅速。
唐代宁夏郡治称怀远镇,到了元代已经成为西北重镇和全国四大盐池之一。
明代宁夏作为边防重镇曾建有卫所和边墙。
清代宁夏卫所发展到了19个之多。
20世纪50年代以来,宁夏又相继建立了石嘴山、固原、平罗等十余个市县。
—— 1 —1 —。
宁夏回族自治区
同的沙漠娱乐项目
须弥山石窟
位于固原市境内,是中国古代佛教石 窟艺术的宝库之一,也是了解中国古
代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泾源县老龙潭
位于固原市以东约60公里 处,是一个集自然风光、 人文景观和娱乐休闲为一 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在这 里可以欣赏到独特的地貌 景观和了解泾源县的历史
宁夏回族自治区
1 历史沿革 3 经济概况 5 美食特色
-
2 地理环境 4 文化特色 6 旅游景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
01.
1
1958年10月25日,在银川召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告正式成立宁夏回族 自治区,选举刘格平(回族)为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伯渠
出席会议,代表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向回族人民和宁夏各族人民表示祝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和国务院发了贺电
02.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内陆,位于黄河中游,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 治区之一。这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是一块充满活力和魅力的
2
土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
历史沿革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前身是宁夏省,成立于 1954年。1958年,宁夏省被撤销,改为宁 夏回族自治区,首府设在银川市。自此,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为了中国五个少数民族 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地理环境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 中国西北内陆,黄河 上游地区,地形复杂 多样,山脉、丘陵、 平原、沙漠、湖泊等 各类地貌齐全。宁夏 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 性气候,四季分明, 日照充足,适合多种 农作物生长
中国历史疆域漂变 宁夏地区的变迁
中国历史疆域漂变宁夏地区的变迁中国历史疆域漂变宁夏地区的变迁中国历史悠久而辽阔,其疆域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重大的漂变。
宁夏地区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也经历了多次疆域的漂变。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宁夏地区在中国历史中的变迁。
1. 古代宁夏地区的疆域最早被称为宁夏的地区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当时,宁夏地区属于秦国。
随着秦国统一六国,宁夏地区成为了秦朝的一部分。
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宁夏地区在古代被视为北方的边疆地带。
2. 宁夏在历史变迁中的漂变随着历史的演进,宁夏地区的疆域经历了多次的漂变。
在汉朝时期,宁夏地区被设立为酒泉郡、张掖郡等辖区。
这些郡县的建立不仅是为了加强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管理,也是为了保护宁夏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到了隋唐时期,宁夏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行政区划。
唐朝时,宁夏地区被分为酒泉等州,并设立了多个军区来加强对边界的防守。
这个时期的宁夏地区疆域逐渐明确,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边疆地区之一。
然而,宋代以后,宁夏地区的疆域受到了较大的变动。
金朝在此地设立宁夏行省,后来又被辽朝占据。
到了元朝时期,宁夏地区被重新划归为行省,归属于中国的版图。
3. 宁夏地区在现代历史中的变迁随着中国进入现代化的步伐,宁夏地区的行政区划发生了变化。
中华民国成立后,宁夏地区被划归为宁夏省,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宁夏地区成为了中国西北五个自治区之一。
现代宁夏地区的行政区划较为稳定,但其地域仍然存在争议。
中国历史中的疆域漂变对于宁夏地区的地位与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宁夏地区都扮演了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角色。
4. 宁夏地区的重要性与发展宁夏地区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疆域,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宁夏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同时,宁夏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特别是在苹果和葡萄的种植方面享有盛誉。
宁夏地区的漂变与历史的变迁密不可分。
关于宁夏的典故
关于宁夏的典故
宁夏,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
它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还承载着许多丰富多彩的典故。
首先,有一个与宁夏相关的典故是“援宁救陕”。
这个典故源于清朝时期,当时宁夏与陕西相邻,两地的百姓经常遭受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困扰。
在一个特别严重的旱灾年份里,宁夏的百姓口粮几乎用尽,陕西的百姓也在饥荒中苦苦挣扎。
于是,宁夏人纷纷自发地将自己存粮的一部分运往陕西,帮助那里的百姓度过难关。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了宁夏人对于相互帮助和团结的典范。
其次,还有一个与宁夏相关的典故是关于西夏王朝的。
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王朝,其都城就建在宁夏地区。
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李元昊是当地的贵族,他在边疆战乱时期趁机崛起,建立了独立的政权。
西夏王朝统治期间,它的文化、艺术和经济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这个典故让人们了解到宁夏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文化影响。
最后,还有一个与宁夏相关的典故是“宁夏壶”。
相传,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王武的宁夏人,他以制作陶壶技艺出众而闻名。
他的陶壶制作精美,形状独特,不仅能用于泡茶,还被皇室视为珍品。
据说,他的陶壶在泡茶时能散发出独特的香气,让茶饮更加美味。
这个典故传
承至今,使得宁夏的陶艺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发展。
综上所述,宁夏作为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典故。
这些典故不仅让人们了解到宁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文化影响,也体现了宁夏人民的团结、互助和创造力。
宁夏的典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也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历史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历史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五个回族自治区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
在古代,宁夏地区是中原和西域之间的交通要地,因此自古以来就具有重要的地位。
夏、商、周等古代王朝在这片土地上都有痕迹。
而且,宁夏早在唐朝时期就设有宁夏都督府,它是唐代对西方地区实施行政管理的机构之一。
这也使得宁夏成为汉族和回族文化的交汇点。
回族是宁夏地区最主要的民族群体之一。
回族起源于阿拉伯和波斯地区,是少数民族中信奉伊斯兰教的群体。
他们在唐朝末年开始移居中国,后来与当地的汉族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宁夏文化。
在元代,宁夏地区成为元朝的牧区,大批回族移民进入宁夏,使得回族成为宁夏的主体民族。
明代时,宁夏地区归属于明朝的辽东等处行中宣抚司辖下,安北卫等地逐渐形成。
清代时,宁夏地区相继成为准部、筹饷和陕甘总督府的辖地。
然而,在清朝晚期,宁夏地区受到了回民起义的影响,爆发了多次起义活动。
最著名的是马加垣起义,他是清朝政府派到宁夏镇压起义的军队的将领,后来却投奔起义军队并成为领导者。
马加垣起义标志着宁夏地区回民自治力量的崛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夏地区成立了回民自治区,并在1958年更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的经济发展逐渐曾经起来,并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它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加强与内地及外部地区的合作,成为了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和旅游胜地。
总之,宁夏回族自治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回族是主要的民族群体。
它的历史经历了多个王朝的统治和回民起义的挑战,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宁夏文化。
如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五个回族自治区之一。
它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让人们对这个地区产生浓厚的兴趣。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远古时代,这片土地上居住着先民们的痕迹,如北山文化、兴隆文化等。
宁夏回族自治区历史沿革
西周,建都于镐京(今西安市西)其统治中心在陕西关中,故其以北地区,包括内蒙河套,宁夏全境及陕西、山西北部称为朔方。
春秋,今为乌氏戎所居,今银南地区以盐池为中心是朐衍戎的势力范围。
战国,秦惠文王攻取乌戎地,置乌氏县(今固原县南泾水北岸)辖今固原地区。
之后又在境设立朐衍县、辖今银南地区。
秦朝,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后,两县划归北郡管辖,这是宁夏地区有行政设置之始。
秦朝时宁夏为北地郡,郡治在甘肃宁县。
并在此地修建了秦长城和秦渠,引黄河水灌溉农田。
汉朝属朔方史部。
西汉,将北地郡治往今甘肃环县;固原设安定郡;宁夏分属北地郡和安定郡。
汉武帝曾两次巡视宁夏,移民70万,朝廷大量“募民徙塞下屯耕”大兴水利。
东汉,将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肃镇原县,将北地区郡治移至今西南。
十六国,为匈奴铁佛部首领赫连勃勃所建大夏国的领土。
北魏、北周,继续推行移民兴屯,再次得到有效开发,宁夏始称“塞北江南”。
唐朝,宁夏全境属关内道,设6州:原州、灵州、西会州、安乐州、雄州、警州。
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登基,为唐肃宗。
北宋,宁夏地区属秦凤路,后宁夏北部被党项族李继迁占领,北宋只控制宁夏南部,宁夏南部改属泾原路。
1038年,李继迁之孙李元昊在宁夏兴庆建立大夏国,国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抵大漠”,“方二万余里”,形成了和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的局面。
元朝,1227年,成吉思汗通过发动六次战争历时23年,攻占兴庆,西夏灭亡。
公元1271年,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时期在西夏国故地设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设宁夏府路,宁夏由此得名。
明朝,初在宁夏设府,后改卫。
曾增设宁夏左屯卫,中屯卫和前卫、中卫、后卫。
后改设宁夏镇和固原镇,长城沿线设九个防区,称九镇,为明代边重镇之二。
清朝,1648年,清朝在宁夏设巡抚,属陕西布政司,下制卫所,宁夏为准省级。
后撤,改宁夏府,下设州县,归属甘肃,但又升宁夏总兵为提督,继增置满营将军府于宁夏,仍不失省级格局。
宁夏历史简介
宁夏历史简介
宁夏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的集居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兵在宁夏屯垦,修筑了闻名世界的秦长城,并兴修了著名的秦渠,开创了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
汉代时,这里的农耕经济已相当繁荣。
到了唐代,宁夏全境属关内道,设6州,成为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
天宝十四年(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登基,即唐肃宗。
宋代时,宁夏地区属秦凤路,后宁夏北部被党项族李继迁占领,北宋只控制宁夏南部。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
蒙古灭西夏后,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地名。
明代时,宁夏设府,后改卫,再增设宁夏左屯卫、中屯卫和前卫、中卫、后卫。
后改设宁夏镇和固原镇,长城沿线设九个防区,称九镇,为明代边重镇之二。
清代时,顺治五年(1648年)清朝在宁夏设巡抚,属陕西布政司,下制卫所,宁夏为准省级。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宁夏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更迭,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如今,这些历史遗产已成为宁夏宝贵的文化财富,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和体验。
总的来说,宁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的缩影。
在宁夏的土地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历史重要事件整理
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历史重要事件整理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考研历史科目中,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重要事件对于提高历史素养和考试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进行整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历史。
一、唐朝时期的宁夏在唐朝时期,宁夏地区隶属于西北边疆重镇河西节度使的管辖范围。
这一时期,宁夏地区发展迅速,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重要事件如下:1. 构建烽火台传递体系:为了保卫西北边疆,唐朝在宁夏地区修建了一系列的烽火台,用于传递军情。
这一举措有效地加强了西北地区的防御,并促进了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2. 开发黄河流域:宁夏地区位于黄河上游,唐朝时期,政府大力开发这片黄河流域,修建水利灌溉系统,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增加了粮食产量,使宁夏地区成为重要的农业产区。
二、明清时期的宁夏明清时期,宁夏地区再次成为重要的边疆地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历史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大变革,以下是其中的重要事件:1. 边防军事重镇:宁夏地区是明清时期重要的边防军事重镇,这一地位使得宁夏地区成为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
政府对该地区进行了加强管理,修筑了城墙和城堡,增强了对外侵略的抵御能力。
2. 灾害和重建:明清时期,宁夏地区多次遭受战乱和灾害的侵袭,尤其是震旦和饥荒等。
政府为了重建宁夏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修复城墙和农田,恢复了经济和社会秩序。
三、近现代的宁夏近现代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宁夏地区发展迅速,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1.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宁夏地区,提出了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的政策。
2. 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地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多元化发展。
宁夏青海的历史故事
宁夏青海的历史故事宁夏和青海,这两个地方,虽然都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但却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这两个地区的历史,了解一下它们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
一、宁夏的历史故事宁夏,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早在史前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的居住和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宁夏逐渐成为了多个王朝的疆域。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西夏王朝。
西夏王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的疆域主要包括今天的宁夏和陕西、甘肃等地。
这个政权的创立者是一位名叫李元昊的军阀,他在唐代末期抵御了辽朝和西夏的入侵,最终自立为王,建立了这个王朝。
西夏王朝的时代,是宁夏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这个王朝虽然只存在了约200年,但它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却十分丰富。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西夏骏马文化。
这种文化融合了汉、回、藏等多种民族的艺术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二、青海的历史故事青海,是中国的西北边陲省份之一。
这里有着广袤无垠的草原、雄奇险峻的高山、湛蓝清澈的湖泊,以及独特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早在古代,青海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从唐代开始,青海成为了吐蕃、藏、汉三族的交汇之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
青海还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这里的龟兹古城、塔尔寺、八宝山庄园、门源石窟等文化遗址,都见证了青海在藏传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除了这些,青海还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
在二战期间,一位名叫阿沛·阿旺晋美的藏族抗日烈士,率领着他的队伍与侵华日军作战,保卫着祖国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
三、宁夏和青海的传统文化宁夏和青海,虽然都是中国西北的地方,但是它们的传统文化却有很大的不同。
在宁夏,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种族群都有着独特的文化。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回族的文化。
回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宁夏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
回族文化独具特色,包括建筑、服饰、音乐、舞蹈、饮食等方面。
例如,在回族的传统建筑中,有着形态独特的木雕、石雕、泥塑和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历史演变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历史演变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自治区历史演变丰富多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一、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四省区交界处,是中国重要的黄河上游流域的一部分。
在2500多年的历史中,这里一直是汉族、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曾是西夏、元、明、清等朝代的重要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二、宁夏的历史演变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46年,宁夏地区是西周的领土。
公元前770年,周幽王赐封夏后氏,建立夏朝,宁夏成为其夏后氏的内地。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12年,宁夏先后隶属于秦、汉、魏晋、北齐、北周、隋、唐、辽、金、元、明、清等朝代政权,期间宁夏地区发展迅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宁夏文化的独特风格。
在元代,宁夏被设立为兰北行中书省,后改为宁夏行省,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地名作为省名的行省。
宁夏的发展也在明清两代达到了顶峰。
当时,宁夏地区成为了玉器和绸缎的重要产地,并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汉族文化和回族文化三种文化的交融与融合。
1949年12月宁夏解放,1958年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为首批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此后,宁夏自治区不断加强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宁夏自治区的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宁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宁夏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此外,宁夏还积极发展旅游业,把历史和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当中,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宁夏的历史和文化。
宁夏自治区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回族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地。
宁夏是伊斯兰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现有伊斯兰教寺庙800多个,分为不同的派别,是伊斯兰教的中心地带。
另外,宁夏还有许多回族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如“银夜灯”、“神舞”、“旱船”等,代表了宁夏回族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历史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历史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五个回族自治区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商、西周时期,是古代中国的重要文化和商业交流中心。
古时候,宁夏是黄河上游地区的一部分,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包括回族、汉族、蒙古族、藏族等。
在公元1038年,西夏王朝建立,宁夏成为它的中心地区。
西夏王朝在这里持续存在了约200年,期间宁夏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然而,在1209年,蒙古大军征服了宁夏,结束了西夏王朝的统治。
随着元朝的建立,宁夏成为了元朝的一部分,并且经历了几个不同的行政区划。
明朝时期,宁夏被设立为行宁州,后来又成为宁夏镇,期间宁夏经历了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清朝时期,宁夏成为了宁夏将军辖区,后来又成为了宁夏省。
在这个时期,宁夏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和手工业方面。
然而,宁夏也饱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困扰,对地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省级行政区,并于1958年成为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得到了积极的发展。
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宁夏大力发展能源、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同时,宁夏也注重保护和发展本地区的回族文化遗产,并举办了多个回族文化节庆活动,使得宁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正致力于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它的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丰富多元的文化使得宁夏成为了一个独特而又美丽的地方。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五个回族自治区之一,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毗邻陕西、甘肃、内蒙古和宁夏的其他地区。
它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使得宁夏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宁夏区域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商、西周时期。
宁夏地区曾是中原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中,宁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交流中心。
宁夏简介
宁夏简介:宁夏是中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占总人数的30%。
首府银川市是一座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塞上名城,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
悠久的历史,给宁夏留下了较多的名胜古迹。
主要有须弥山石窟、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青铜峡水库区鸟岛、水洞沟遗址、沙坡头、六盘山风景区等。
形成了穆斯林风情、西夏历史文化旅游、戈壁荒漠奇景游、塞上江南自然景观观光旅游、回族穆斯林风情旅游五大特色旅游。
宁夏特色小吃有八宝饭白水羊肉爆炒羊羔肉炒糊饽粉汤彩饺粉汤水饺枸杞食品固原风味小吃锅盔红烧牛肉回民筵席十大碗回族麦芽糖回族碾馔儿回族蒸艾叶烩小吃宁夏酿皮子宁夏一绝:老毛手抓清真全羊席集粹臊子面手抓羊肉卫宁风味燕面揉揉羊羔肉银川烩羊杂碎月亮山月亮山是西吉县境内最高的山脉,位于县城西北部西吉、海原两县交界处,白城乡东北。
属屈吴山余脉,因其形状近似弧月而得名。
主峰海拔2633米,上下山路程约七华里,西麓有宝河沟,故又名七里宝山。
月亮山东南接六盘山余脉--西峰岭,西北与西华山接界,呈西北--东南走势,长约40公里,宽约20公里,山体呈窄条鱼脊状,两侧坡度较缓,一般在40-60度之间。
其植被多为草本科,有无芒雀麦草、垂穗披硷草、鹅冠草、硬质早熟禾、黄花野苜蓿等世界稀有或濒临绝种的优质牧草,为西吉、海原两县主要的牧场。
南麓胡家垴为葫芦河发源地。
中卫--静宁公路盘山而过。
月亮山西南麓有三滴水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遗址暴露范围东西宽500米,南北长2000米,分布在北庄东西两面山坡及三滴水小学操场内。
文化层1-2米,墨、黄、红三种土层交替覆盖。
大量陶片散布于地表和文化层中。
陶片为夹砂、泥质,纹饰为绳纹、印纹等,出土较完整的红陶罐、瓶各一个。
1984年7月在学校基建打墙时出土石斧、灰陶罐各一件,并发现长13米、厚30厘米的灰土层,夹杂大量陶片。
此地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月亮山南麓中静公路东侧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城遗址,现名白城子。
关于宁夏的典故
关于宁夏的典故
宁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关于
宁夏的典故,有一则古老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宁夏地区长期遭受沙漠侵袭,百姓家破人亡,却
无可奈何。
一天,一位年轻的牧羊人身穿白衫,手持竹笛来到了这里。
他看到荒芜的土地,心中十分痛苦。
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
一切。
他每天放羊的时候,都吹奏着竹笛,发出优美悠扬的声音。
不久,一些小鸟被他的笛声吸引过来,开始围绕着他飞翔。
渐渐地,这
些小鸟成了他的朋友,和他一起在荒芜的土地上生活。
牧羊人非常善待这些小鸟,他给它们喂食,给它们盖房子,还教
会了它们很多有用的技能。
小鸟们也非常感激牧羊人,它们变得越来
越强大,开始帮助牧羊人种植农作物,建造村庄。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让这片荒芜的土地变得富饶。
最终,这座村庄成为了宁夏一个繁荣的
城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有勇气和行动,就能改变一个
地方的命运。
宁夏的发展越来越快,它的独特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人
的欣赏和赞美。
我们应该珍惜这个美好的地方,为它的发展献出自己
的一份力量。
宁夏(宁夏的风俗习惯和人文历史)[优质ppt]
宁夏五宝使得宁夏人自豪的说“我们喝的是枸杞果 酒、吃的是中草药、戴的是贺兰石、穿的是千金裘、 夸的是黑发菜”.
2、宁夏小吃
羊肉小揪面
凉皮子,酿皮 麻辣烫
烩肉
630 2190979
6.64
二、一方水土一方特产——宁夏特产
1、红、黄、蓝、白、黑个个都是宝(宁夏五宝)
红——枸杞
怎样挑选枸杞?
大家知道宁夏枸杞的质量是最好的,应用也是最广泛的。大家可以 从五个方面进行辨认:
一、看外观 在外观上宁夏枸杞是长扁形,其他枸杞则多为短圆形。 二、看颜色 宁夏枸杞颜色为暗紫色,同时尖端蒂处是白色,其他不 是白色。以前我只知道这一条,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一条。 三、测比重 宁夏枸杞放在透明的开水杯里,一般不会很快沉底。 四、捏一捏 抓一把枸杞轻轻一捏再松手,宁夏枸杞不会粘结成块, 容易散开。 五、尝一尝 品尝一下枸杞的味道,宁夏枸杞虽然甘甜,但不会太甜, 品感纯正无苦涩和其他异味。 重要提示:千万不要买色泽过于鲜艳的枸杞,那是人家用硫磺熏过 的,颜色好看,但已经改变了枸杞原有的成分,吃起来酸、苦涩、伴 有恶心,对人身体有害无益。 还有对那种表面有闪烁的亮点,果实显肥大、质硬,握之扎手,嚼之 有白矾的酸涩味的是用白矾浸泡过的,千万不要买。
为纪念公主和阿拿的爱情,人们将贺兰石称为爱 情石和幸福石。并把它当做爱情的信物和幸运的 象征。
人们相信贺兰石是种极有灵性的石头,相信
贺兰石不但能达成自己的愿望,促进恋人们心灵 共鸣,而且能够改善人的运程。
白——滩羊皮
传说中的“千金裘”,皮张毛 色洁白,光泽如玉,皮板薄如厚 纸,但质地坚韧,柔软丰匀。毛 穗呈现出特有的波浪弯,好像一 湖涟漪、轻盈柔软,美观大方, 保温性极佳,实为各类裘皮中之 佼佼者,很早以来就是传统的名 牌出口商品。滩羊毛纤维细长均 匀,绒毛轻柔蓬松,富弹性。也 是制作毛毯、披肩、围脖等装饰 品的高级原料。宁夏产的提花毛 毯,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 格驰名世界。
宁夏宁夏的风俗习惯和人文历史
几宗
五、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1、宁夏花儿
“花儿”又称“少年”,是流传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实际上是一 种高腔山歌。在“花儿”对唱中,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这种对人的昵 称逐渐成为回族山歌的名称,亦统称为“花儿”。
二、一方水土一方特产——宁夏特产
1、红、黄、蓝、白、黑个个都是宝(宁夏五宝) 红——枸杞
怎样挑选枸杞?
大家知道宁夏枸杞的质量是最好的,应用也是最广泛的。大家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辨认: 一、看外观 在外观上宁夏枸杞是长扁形,其他枸杞则多为短圆形。 二、看颜色 宁夏枸杞颜色为暗紫色,同时尖端蒂处是白色,其他不是白色。以前我只知道 这一条,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一条。 三、测比重 宁夏枸杞放在透明的开水杯里,一般不会很快沉底。 四、捏一捏 抓一把枸杞轻轻一捏再松手,宁夏枸杞不会粘结成块,容易散开。 五、尝一尝 品尝一下枸杞的味道,宁夏枸杞虽然甘甜,但不会太甜,品感纯正无苦涩和其 他异味。 重要提示:千万不要买色泽过于鲜艳的枸杞,那是人家用硫磺熏过的,颜色好看,但已经改 变了枸杞原有的成分,吃起来酸、苦涩、伴有恶心,对人身体有害无益。 还有对那种表面有闪烁的亮点,果实显肥大、质硬,握之扎手,嚼之有白矾的酸涩味的是用 白矾浸泡过的,千万不要买。
黄——甘草
宁夏甘草以骨重粉足、条干顺直、口面新鲜、加工 精细著称。出口叫“西正甘草”或“西正草”。有 解毒、祛痰、止痛、解痉、抗癌等功能,并有补脾 益气、滋阴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的效果。被 称为宁夏人的“救难草”
蓝——贺兰石
在中国书画界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说。贺兰砚雅称“碧子砚”,与广东“端砚”、安徽 “歙砚”、甘肃“洮砚”合称中国四大名砚。贺兰石是做贺兰砚的原材。除了制作砚台之外, 贺兰石制作的镇纸、屏风、挂件等也是极有特色。倘若在银川大街上,你碰见几位靓丽的女子 颈项间挂着精美的挂件,紫色石头上嵌有淡青色图案,或生肖,或云龙,或寿星,或财神,或 月上柳梢头,或人约黄昏后,那就是贺兰石雕制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宋代镇戎军:宋夏对峙的前沿
北宋立国之初,固原并没有立即恢复唐代的建制,宋朝政 府也没有来得及对固原这样的边地归属治理,但战争的阴 霾已一步步逼近。大约30年之后,西夏南下攻宋的战争频 率加快。宋朝为巩固边防、对抗西夏,于宋太宗至道三年 (997年),在唐代故原州(治所仍在今宁夏固原城)设 立军事性质的州郡级军政机构——镇戎军,是宋代固原的 最高军事指挥中枢。镇戎军辖境较唐代大为缩小,但军事 意义上的建制格局并没有降低。至此,历史又将固原推向 战争的边缘,与西夏临边,是防御西夏的第一道屏障,固 原的军事地理位置再次得到显现,成为北宋王朝在西北地 区的重镇,属陕西秦凤路所辖。当时朝廷选择任命守将时 十分慎重。宋代原本是重文治,州郡多派文臣守土,而镇 戎军却破例,任命的守臣则为武官,而且其中不乏当时的 名将。如曹彬之子曹玮、杨业之孙杨文广、河西大将姚麟 、曲端等。他们驻防镇戎军,有效的防御和巩固了宋朝西 北边境。
的历史进程而发展的。固原开发较早,文化多融,自周、秦以来,固原地名不绝 于史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大量地下考古表明,原始社会早期,我们的先 民就活动在这里。在固原境内的属县中,已发现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 族,曾活动在固原境内。周朝,固原已进入周的势力范围。周穆王时,就与固原 周边的戎族不断发生战争,直到周宣王时期在固原(时称大原)境内仍进行着反
六、隋唐时期:繁荣与衰落的平凉郡 一、隋代 隋朝初年,突厥可汗他钵死后,他的侄子沙钵略 继任为可汗,便放弃前已结好的“和亲”政策, 率40万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隋朝的外围防 线一溃再溃,陇右河西皆遭侵掠,兵锋直抵固原 。沙钵略兵分两路,从木峡关(固原西南红庄乡 境内)、石门关(固原西北黄铎堡乡境内)两道 纵兵南下。隋文帝急忙下诏讨伐,以河间王杨弘 等人为元帅,出兵迎击沙体略大军。隋朝大将韩 僧寿部在鸡头山(六盘山)大破突厥;杨部在原 州道与突厥相逢,也大败突厥。
三、安定郡:宁夏历史上第一个州郡级政权建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当时西北郡州建制,只有北地与陇西二郡, 固原又介于陇西、北地二郡之间。秦朝在固原置高平县,隶属于北地郡。秦始皇一 面发兵拓边,一面移民开垦。北地郡辖境六盘山腹地的乌氏县、高平县境已有移民 开垦,同时,仍有不少戎族生息繁衍在这里。乌氏县人倮(赢),他不仅是从事畜 牧业的代表者,而且是早期商人的象征。《史记· 货殖列传》里记载的“乌氏倮”, 就是一个以繁殖畜牧,与诸夏交易商贸而富甲一方的乌氏人,大受秦始皇的恩宠, “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秦朝给他的政治待遇已经很高。 一、秦始皇与宁夏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秦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21年创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全国的第二年(前220年),首次出巡西北 边地,途经固原,并登上六盘山。秦始皇与六盘山的关系,是出于敬山和祭祀。六 盘山,是秦汉时期统治中心——关中西北的天然屏障。六盘山下的朝那湫,大而壮 阔,属黄土高原上的著名湖泊,在当时有关西“神泉”之称,是古代帝王们向往和 祭祀的地方。秦始皇第一次出巡西北,取道陇西过六盘山,除了军事上的震慑和对 边地少数民族的炫耀外,就是祭祀活动。泾源县城西台地上筑就的回中宫,可能就 是秦始皇当年崇拜山岳、祭祀朝那湫的遗迹。秦始皇西巡在固原的经历,是第一位 巡视的帝王,也是宁夏历史文化进程中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
四、赫连勃勃与大夏国
三国对峙时,安定郡内迁,固原地属曹魏雍州。这一时 期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安定郡所辖县制随着政权的变 更而变化,隶属关系也不断变化。西晋时期,出现了短 暂的统一。安定郡仍属雍州所辖。在今天的隆德县境, 还增置都庐县。永嘉以后,北方再度掀起战乱,固原不 断陷入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势力范围。 西晋灭亡之后,司马氏集团南迁于江南,北方的少数民 族纷纷内迁并建立各自区域性的政权,史称“十六国” 时期。这一时期的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更是朝秦暮楚, 变化频繁。前后赵时期(304~350年),在固原置朔州 牧官都尉,仍以高平(固原城)为朔州治所,刘曜曾以 朔州牧镇守高平。
宁 夏 社 会 科 学 院 薛 正 昌
宁 夏 历 史 文 化
宁夏自然地理格局
1、山 六盘山 贺兰山 关中外围屏障——京畿之地 2、水 黄河 几字形成就的河套平原(西面腾格里沙漠、北面乌兰布和沙漠、吉林巴丹沙漠、东面毛乌素沙漠) 沙漠与黄河水形成的自然屏障 泾水——六盘山——渭水 清水河——六盘山——黄河 3、关 萧关——关址——与关中四关——秦汉萧关与军事——丝绸之路 南三关——瓦亭关、六盘山、制胜关 北三关贺兰山明代长城三关口——突厥、蒙元军队入口 4、地理位置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 西域中亚文化 中原农耕文化 宁夏就在这个碰撞、交融的过渡带上,是历史上多民族南下北上的大舞台。了解了地理意义上的 方位及其格局,便于理解人文意义上宁夏历史变迁。宁夏就是在这个地理格局中走过来的。
簋、戈、戟、车轴、銮铃、马镳等230余件,此外,还有陶器、玉器、穿孔贝壳等
夏南部的六盘山。
二、春秋战国时期:宁夏历史上最早县级建制
春秋战国时期,固原是义渠、乌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义渠 戎国所辖,境内筑城建县,延续时间近千年。秦穆公时曾攻灭十二 国,称霸西戎。此后,秦国与义渠戎国之间发生长期征战,固原一 直属义渠戎国的辖境。公元前324年,秦惠文王出兵攻取乌氏戎地, 置“乌氏县”,为固原历史上自义渠戎国之后最早的县级建制。 “朝那县”也是较早的县级建制。秦国与义渠戎国之间相处是以和 平与战争的双重形式交替进行的。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年), 宣太后用计诱杀义渠戎国王于秦王甘泉宫。与此同时,秦国起大军 灭掉了存在近千年的义渠戎国。秦国攻占义渠戎之地后,在新获得 的土地上设置了陇西、北地二郡,固原大片土地纳入秦国版图,属 北地郡管辖,固原的历史进入了新的一页。同时,秦国为加强西北 边境的军事防御,在陇西至北地间修筑了一条长城,即固原城以北 5公里处的战国秦长城。战国秦长城,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五、万俟丑奴与高平起义 万俟丑奴(?~530年),北魏末年关陇人民 起义军领袖,鲜卑族。本为高平王胡琛部将,胡 琛被杀害后,尽率其众,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事 业。高平起义后,很快发展成为颇具影响力的陇 东起义。正光五年(525年),受命在陇东大败 北魏军队,阵斩岐州刺史崔延伯。527年七月, 万俟丑奴在高平(固原)称帝,设置百官,建年 号神兽,创建了陇东起义政权。这期间,北魏调 大军围剿万俟丑奴,兵败被俘,轰轰烈烈的关陇 大起义失败。这是宁夏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建 立的封建性割据政权。
二、汉武帝与宁夏 汉武帝(前156—前87年),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他是在文、景之治的 基础上,将西汉社会经济文化推向高峰的帝王。汉代宁夏的地理归属,早期皆隶 属于北地郡,汉武帝时期在南部固原析置安定郡。 西汉初年,固原仍属北地郡。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经常南下犯边,固 原成为重要的通道。萧关,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关隘,关址在今固原东南(青石咀 至瓦亭峡谷地带)。当时,萧关介于北地郡与陇西郡之间。汉文帝十四年(前166 年),匈奴老上单于14万铁骑侵入朝那萧关,杀死驻守在北地郡的最高军事武 官——北地都尉孙誇,兵锋直达关中,朝野震惊。汉武帝雄才大略,拓疆辟地, 为加强西北边备,有力反击匈奴南下侵扰,在“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上,对北方匈奴民族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同时,为了加强管理和有效防御, 于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析置安定郡,辖21县,郡治在高平县(今固原城) 其中高平、乌氏、朝那、月(古音肉)支道等县,均在今固原境内。在两汉统治 的400多年间,高平县是整个清水河流域唯一延续的一个县制。清水河流域地理环 境优越,高平川向北沿岸地形开阔平坦,宜于农牧业发展。同时,颇具交通和军 事地理条件。安定郡的设置,成为关中通往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
宁夏历代地方政权与军事政权建制 一、历史悠久的南部重镇固原
1 2
先秦时期:进入西周版图的“大原” 春秋战国时期:宁夏历史上最早县级建制
3
4
安定郡:宁夏历史上第一个州郡级政权建制
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建立的两个地域性政权
一、先秦时期:进入西周版图的“大原”
二、唐代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对外空前开放 的辉煌灿烂的时代。穿越固原境内的丝绸之路,犹如一条 轻柔、飘逸而又壮阔宏大的通道,负载着中西文化的巨舟 往返途经于固原,固原也迎来了它兴盛繁荣的历史时期。 唐朝建立后,固原仍为平凉郡治。到了唐武德元年(公元 618年),唐政府再改平凉郡为原州。这一改,“原州” 便一气走过了百余年的里程,直到唐代走下坡路的天宝年 间。原州先后所辖县有:平高、平凉、萧关、百泉、他楼 等县。这百余年间,是唐代历史上最为昌盛的年代,也是 固原历史上最精华的时期。同时,在边地设置总管府,以 统军事。
安定郡,是固原历史上第一个州郡级政权建制,它由此奠定了固原的历史地位和政治格局。汉武帝 西北沿边诸军事要地尤其重视,对固原所在的安定郡多次巡幸:分别于元鼎五年(前112年)十月、元 四年(前107年)十月、太初元年(前104年)八月、太始四年(前93年)十二月、征和三年(前90年) 后元元年(前88年)正月,先后6次亲自出巡安定郡固原。这期间,汉武帝下令修通“回中道”,对固 尤其是西北地区交通道路建设和开发是一次历史性的定位。在当时为世人所瞻目,古乐府诗《铙歌十八 之一的《上之回》,描述和颂扬的就是回中道开通这桩盛事。 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期间,政治动荡,天下洵洵。王莽大改郡县旧名,固原所在的安定郡也在所改之 高平改为“铺睦”,乌氏改为“乌亭”,月氏道改为“月顺”。 西汉时期,安定郡治辖境内,还有一种区域自治性的地方管理机构——“属国”。这是当时中央政府 于归顺西汉的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特殊安置和管理形式,是在专门指定的地域之内,实行区域自治,保 其部族及其本民族的内部管理体系,也不改变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直接由中央政府设置的属国 尉管理。在安定郡辖境内的是五大属国之一安定属国,属国都尉驻三水县(今同心县境)。这里是匈奴 羌族交往的必经之地,也是安定郡首府高平县交通的必经之地。 百余年后,泱泱西汉大国土崩瓦解,全国呈现诸侯割据之势。当时隗嚣控制西北,他看准了高平城 处的军事地理位置,派大将高峻拥重兵踞守,遂演出了一幕东汉初年刘秀亲征高平的历史剧。在古人看 因高平城“西遮陇道”,才成为刘秀攻取陇右前必须夺据的重镇和战略要地。此前,刘秀部将耿覫围高 第一城,一年未能攻开。其实,刘秀率大军亲征高平,是从马援之计,以智取而不是强攻,足见高平城 险峻和坚固。公元23年4月,高平城门敞开,迎接刘秀大军入城。同时,河西大将军窦融也率河西五郡 守及羌虏小月氏等少数民族步骑数万人,辎重五千余辆,浩浩荡荡进入高平城,与刘秀大军相会。在高 期间,刘秀大宴群臣,“置酒高会”,召告百官,为有功之臣嘉封爵级。这是东汉初年高平城最具辉煌 时期,也是固原历史上最有影响的重大事件之一。 东汉时,固原仍属安定郡所辖,郡治在高平,但辖境变小,只有7县。三水县境内仍设属国都尉。同 已设有牧师苑,管理官马牧养。东汉政府与羌族间的关系一直紧张,双方在陇山西侧发生过多次战斗。 后,羌民族不断向东渗透,汉安帝时,固原一带爆发了规模较大的羌族起义。之后,边地少数民族不断 迁,几次迫使东汉政府在无可奈何中将安定郡治向东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