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历史的读后感
林肯传读后感
林肯传读后感《林肯传》是一部描写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的传记作品。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精彩的叙述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读后感慨万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林肯作为一位伟大领袖的背后故事,以及他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首先,林肯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的一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凭借着勤奋和智慧,最终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他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对美国的贡献都是无法忽视的,他的坚定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林肯的领导风格和思想内涵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位非常睿智的领袖,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团结人心,善于化解矛盾,这些都是他作为一位领袖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他的政治理念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主张民主、自由和平等,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林肯的一生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他的一生经历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对美国的信念和对人民的热爱。
他的一生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他的一生也告诉我们,作为一位领袖,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够成为一位真正伟大的领袖。
通过阅读《林肯传》,我对林肯这位伟大领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他的一生经历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他的一生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他的领导风格和政治理念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希望我们能够从林肯的一生中汲取力量,不断努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大国崛起读后感-美国
《大国崛起》观后笔记——美国美国,一个最初由少数欧洲移民自治管理而逐步摆脱英国统治形成的国家,从建国到如今才不过二、三百年的历史。
为何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且能保持几十年的霸主地位不动摇?掀开历史的画卷,不难看出美国的成长之路。
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美国独立。
由于英法“七年战争”导致英国财政困难,英国政府向北美各殖民地强行增加税收,并实行高压政策,殖民地人民不满英国统治,反抗情绪高涨,客观上促进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
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通过《独立宣言》,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美国的独立,以及以三权分立原则建立的民主共和政体,使得美利坚民族再也不是一盘散沙,而是拢指为拳,形成了强有力的政治核心,这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新生的美国内部仍然矛盾重重,北方资本主义经济与南方奴隶植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长期不可调和。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奴隶制度成为巨大的障碍,不仅使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劳动力严重缺乏,并且也阻断了统一的商品市场的形成。
四年美国内战,不仅在政治上维护了国家统一,并且随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废除了奴隶制度,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积极性,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再次起飞铺平了道路。
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美国夺得世界霸主地位。
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都在欧洲,欧洲许多国家在战争中都遭到巨大破坏,战后重建也困难重重。
而美国是幸运的,战争不仅远离了美国的本土,并且巨大的战争消耗也使美国大发了一笔战争财。
一战前,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性质使美国实行积极的对外扩张政策。
一战后,作为战胜国之一,美国成为巴黎和会的“三巨头”之一,开始从经济上逐步代替欧洲,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彻底衰落,美国代之而起,成为战后的世界第一强国。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相关推荐史蒂夫《乔布斯传》优秀读后感(通用11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史蒂夫《乔布斯传》优秀读后感(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1去年爸爸从网上买了一整套名人传记,其中其中一本是乔布斯传。
他讲述了乔布斯光芒四射而又短暂的一生,并且客观评价了乔布斯,呈现给了读者一个真正的乔布斯。
乔布斯,是一个美国式的英雄,几逢起伏,但依然屹立不倒,我敬佩不已。
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被大家称为苹果之父那时的人们被本无法想到这,这一个随口乱起名的一个小公司到今已成为了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企业,因此我一直对他神往已久充满了崇拜,今年寒假我再一次细细的读了一遍《乔布斯传》。
原来我对乔布斯了解的少之又少,读后深为之痴迷,我感到他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一个改变了世界的人,虽然他的人生之旅是短的但足以许多活着的人汗颜……他拥有并不完美的童年,但他的养父信守承话,为了去乔不斯满意的大学,甚至不惜搬家换工作,而乔布斯是一个为梦想执着的人,他一生的拼搏用一句名言来说就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惜放弃大学的学业,即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被自己创办的苹果抛弃,也从来放弃过,最终在那崇尚创新的机会,他实观了自己的梦想,他与他的团队正是美国了人全人类所追求的“创新精神”的代名词,从某种意义上说,乔布斯的成功也许是美国的人性自由个性化教育及创新精神的完美结合。
衷心希望我的中国也能拥有一个自已的“乔布斯”,能够拥有一批有梦想,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以“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魄力,振我中华之雄风。
我想要实现这些需要我们改变的太多了死板的教育方式和纯净的创业环境以及正确的财富观……也许不是一代努力可以做到的,以我做起吧!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2说到乔布斯,可以算是家喻户晓,说他改变了这个世界也不为过,他改变了整个数码行业,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美国真相读后感
美国真相读后感
《美国真相》是美国作家迈克尔·伊斯特伍德撰写的一部作品,书中描述了从失去自由到
获得自由的众多美国人的抗争历程。
通过该书,让我认识到美国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事和事件,书中记录的实际情况让人深深感受到美国人民为实现自由而奋斗的执着和坚定,
他们永远保持着对自由的追求,哪怕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也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美国真相》还使我体会到一个国家的辉煌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因素构成,其中有社会体制,也有社会风貌,当然最重要的是一个民族内核的信念,而这种信念最能显示一个民族的精
神成就,当代美国为世界上发展自由而做出的贡献让人敬佩。
最后,《美国真相》使我认识到自己对自由的重视,以及要如何保护自由,同时也让我明
白了维护自由,保护发展需要坚持不懈,即使付出极大代价,都要有执着的精神来发展自
己的国家和民族。
总之,《美国真相》这本书让我对美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从中感受到美国永远不放弃自由的精神,热爱家国,坚持正义,为能够让更多的人高度认识到美国的历史,更加热爱祖国的奋斗精神而欣慰。
世界历史读后感精选大全(5篇)
世界历史读后感精选大全(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界历史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界历史读后感篇1现在的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中,这使他们缺乏广阔的视野。
很多孩子会认为历史很乏味无趣,便不喜欢读历史书。
当妈妈给我买这本书时,我也很不高兴读这本书。
但当我翻开第一页时,我顿时随着历史达人希利尔开始了上下百万年的穿越之旅。
这本书用孩子的语言描述了我们出生以前的世界是怎样的。
那本是乏味无趣的历史顿时变成一个个精彩有趣的故事。
这本书其实就是为了拓展孩子们的眼界,为他们展现出一幅人类漫长历史中的多彩画卷。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在我们出生前,还发生过那么多有趣的事情。
你想过原始人的小孩子是怎样生活的吗?你想拥有改变世界的魔针和魔粉吗?你知道盛极一时的庞贝古城是如何神秘消失的吗?这一本书中提出的几个小问题吸引了我。
当我看完后感到收获满满。
这本书从孩子熟悉的小事、小场景中,拓展到世界历史中有趣的人和事,再铺之以亲情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一个用一个生动而活泼的故事。
我们的世界继续发展着——让历史达人希利尔继续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故事中吧!世界历史读后感篇2读了《世界历史5》后,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一个叫亚历山大的人。
亚历山大是马其顿人,腓力普的儿子。
腓力普想要去征服波斯,但还末出征,就被一位怀恨他的部下出其不意地刺杀了。
当时,亚历山大才二十岁,人们开始怀疑还有没有能力去攻打波斯。
但亚历山大异于常人,从小接受斯巴达式训练,所以非常勇猛。
亚历山大进军到一个叫做哥丁的城市,这座城里有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被人称为“哥丁结”。
“哥丁结”远近驰名,传说谁能打开这个结,谁就能击败波斯,成为亚洲王。
亚历山大来到庙前,看出那个结根本解不开,于是抽出宝剑,手一挥,绳结便一分为二,然后,他对众人大喊:“死结已开,我将成为亚洲之王。
美国简史读后感1500字
美国简史读后感1500字篇一《美国种族简史》这本书看了好久,一直断断续续的看,可能是由于趣味性不是很强加上之前对这类书没啥兴趣,完全是因为老罗推荐才入手这本书,然后看看的,说是能解决对民族和种族所有的困惑,之前没涉及这方面,自己也没有深入的了解,没有思考也就没有啥困惑。
这本书讲了九个种族在美国的发展的奋斗史和文化史,在我原有的概念中只分黑人和白人,可实际上在美国不仅仅的是黑白之分,只不过黑白之分是最激烈的,美国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它本身没有历史和文化,不过各式各样的人移民到美国过形成了一种美国文化和精神,各个种族来到美国后都收到过武视,而一些第一批到美国落根的新美国人也对后来移民到美国的同族人抱着些不满,觉得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
有些种族天生就重视教育,例如犹太人,一般我们都认为犹太人很聪明很会做生意,可实际上在第一次大战时,犹太人在智力测试中得分是很低的,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犹太人的智慧得分已经超过全美平均数。
这不得不说和犹太人长期的一个生活环境有关,犹太人在欧洲曾经受过太多的磨难和不公,因为犹太人是欧洲大陆唯一不信奉基督教的民族,所以被各个种族所嫌弃,一直流离失所,而到了美国可以安稳的生活,不用担心被迫害。
欧洲犹太文化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对知识的尊重和景仰,而且一直保留在现在,大多数东欧的犹太人到美国时一个字也不认识,但是他们却是一个千百年来一直对学问表示景仰的民族,这也是后来犹太人被人们认为很聪明的一个原因,由于犹太人以前在欧洲经常被驱赶,所以大多数犹太人都不会从事农业,是个以商业为主要生计的民族,这也是为什么犹太人在商业上很杰出的一个原因,从这本书我也对《生活大爆炸》中对于霍尔德的很多笑点有了了解,比如东欧的犹太人都很矮小,还有犹太人的妈妈对孩子保护的很过分,因为在欧洲的时候犹太人的孩子一出门可能就再也看不到了,所以霍尔德没结婚前一直和他妈妈生活在一起,那些笑点探明原因后很悲情的。
在美国最被人关注是对于黑人的武视,众多来到美国的种族中只有黑人是被迫来到美国的,是以奴隶的身份来到美国的,经历很多抗争后才被解放,而美国黑人是一个属于新世界文化和人种的产物,它不同于别的种族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两个多世纪的奴役中,他们许多固有的文化和语言都消失了,而现在黑人在美国各个领域中都曾出现过杰出的人。
大国崛起观后感_14
大国崛起观后感大国崛起观后感1《大国崛起》对美国的“西进运动”也是极度赞赏。
“那是一段历时近一个世纪、漫长而艰险的历程。
到达西部的人们面对的是一无所有的荒漠。
他们必须在这里学会生存,而且要一代代地生存下去。
”“西进运动毫无疑问是美国历史上充满开拓、勇气与冒险精神的一页,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它,塑造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精神。
”“19世纪末,经过开垦和耕种的大草原变成了沃土桑田,曾经荒无人烟的西部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粮仓。
”(第10集)这里提请读者注意《大国崛起》反复强调美国西部曾经是无人的荒漠。
这样的话,老实说,连严谨的美国资产阶级学者都不会讲。
让我们看一看尊重史实的学者们是怎样写的。
“西部的开拓是在剥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过程中实现的。
对特库姆塞领导的泛印第安人运动的镇压,结束了东部印第安人联合抵抗白人侵犯的历史。
在1830年代,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
中西部农业商品生产和南部棉花种植园经济的扩大使白人扩张主义者急切地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
1830年国会通过了《迁移法》(Removal Act)。
这是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法律依据。
印第安人部族如索克斯(Saux)和福克斯(Fox)人在酋长黑鹰领导下进行了反抗斗争,于1832年试图返回伊诺斯西北部的家园,遭到伊利诺斯州长派出的民兵的杀戮。
住在佐治亚西部至密西西比河和向北到北卡罗来纳西部和田纳西东部的四大印第安人部族奇卡索人(Chickasaws)、克里克人、乔克托人(Chocktaws)和切罗基人进行了抵抗。
佛罗里达的塞米诺尔人也一直顽强抵抗,但都遭遇到失败。
1844年,美国东部的3/4的印第安人被迫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而未迁走的30000印第安人大多留在苏必利尔湖的偏远地区。
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
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这段文字摘自杨生茂、陆镜生著《美国史新编》的第160—161页。
这本书是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以上史实大学文科生是应该知道的。
美国通史读后感(5篇)
美国通史读后感(5篇)第一篇:美国通史读后感《美国通史》读后感之一我们所知道的美洲历史并不很长,1492年的圣诞节,意大利热那亚水手哥伦布用失事的圣玛丽亚号船上的木板在美洲的伊斯帕尼奥拉岛建造了一个堡垒,取名为纳维达物,也许这是欧洲人在美洲的第一个居住点,也许这一天可以看成是近代美洲历史的起点。
距今大约500年。
当今世界上那个不可被任何人轻视的国家——美国——就是在那里生长出来的。
美利坚共和国的建立与成长却有其辉煌感人的另一面,我们可以通过书本追寻到那些岁月。
美国的先人们在远还未建国以前就开始办大学了,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建立于1636年,距1620年“五月花号”抵达美洲仅仅16年。
1787年5月,55位奠定宪法的人中,只有华盛顿和富兰克林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其余学者有来自普林斯顿大学9人、耶鲁大学4人、威廉与玛丽学院4人、哈佛大学3人、哥伦比亚大学2人、宾夕法尼亚大学2人及英国的剑桥大学2人和圣安德鲁大学1人。
杰斐逊:在权力问题上,不必再多言对掌权者的信任了,只需用宪法的锁链约束他,以避免权力的危害。
远离暴力手段,美国人将以选举和请愿击败政府的罪恶倾向。
我对着上帝的圣坛起誓,永远反对压制人们心灵的各种形式的暴政。
一个滥用职权的总统可以被众议员多数票所弹劾,但解除总统职务要在审判和参议院2/3多数认定有罪之后。
一旦确定了众议院将直接代表人民,代表们要求所有税务议案必须经由该院提出。
非经众议院创议,不得征收任何税。
如果一个民主政治的共和国中,人民的意志不能处于支配地位的话,谁的意志能统治国家?《独立宣言》声称:所有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建立起政府,并赋予政府来自被统治者同意而产生的正当权力。
……我们已经发现:平等、自由、同意、权利、权力等名词构成了美国政治价值的最核心部分,如果你还不相信,你认为美利坚国家还远远没有这么公正,这么好,美利坚还在扩张,还在搞霸权,还在种族歧视;那么好吧,我们也同意建国者们的理想也许至今还未能完全实现,但是美国的历史确实在不断地进步:南方的奴隶制度已经被终止,黑人和白人已经可以同坐一排公共汽车坐位了,妇女也早已经有选举权了,黑人的孩子已经可以和白人的孩子上同一所高中了,甚至一个具有5/6黑人血统的奥巴马已经当选美国总统了,这些事实还不够吗?也许这些事实已经足够能证明美利坚的强大与进步了。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范文5篇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范文5篇《富兰克林自传》是一本影响了几代美国人的励志书籍。
包含了富兰克林一生的真知灼见。
告诉人们远离平庸,追求理想,热爱学习,才是改变生活质量的真理。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看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后很是感慨,在近三百年前出生的一位美国人,有如此的品质和德行。
直到这天为止,后人还是对他十分崇敬,很对人对他赞不绝口,这就很说明问题。
我个人认为他能从一个普通的学徒能够成为,美国十分优秀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和音乐家。
为了对电进行探索以前作过着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着,为了深入探讨电户外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
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
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
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
(veryok)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
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用心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
他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因此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这样一个人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的勤奋好学,他的节制、他的宽容、他的善良、他的坦诚、他的镇静和他的那些十分优秀的品质,他是一个十分勤奋和有智慧的人。
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世界上没有其他品质能像诚实和镇静一样可能使一个穷小子发财。
我觉得他是真正成功的典范,能够作为所有人人生的榜样。
他的美德计划也给我们树立了计划人生的必要性。
还有就是他对宗教的看法,也很为我所认同。
他抓住了宗教的最核心的价值,而我认为,基督教最核心的价值就是他的道德和自强不息。
他的唯实的思维让我很是赞赏。
我认为哪些期望有所作为的年轻人,都就应看一看这本书,他告诉了人们美德的重要性。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一、写作背景托克维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
1835年, 他发表了《论美国的民主》上卷, 1840年该书下卷又相继问世。
该书出版后, 立即受到普遍好评, 托克维尔也名扬海外。
托克维尔当时所处的时代正值法国大革命结束后的动荡岁月, 革命风潮涌起, 政权更叠频繁。
1815年拿破仑失败后, 波旁王朝复辟, 封建主义卷土重来。
1830年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 大资产阶级建立了七月王朝, 此时的法国实际正处于进步势力和保守势力争夺的十字路口。
托克维尔出身于贵族家庭, 但政治上倾向于自由主义, 他对当时法国现状深感忧虑, 作为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已经觉察到贵族时代已经没落, 民主与平等是大势所趋。
他借考察美国监狱制度之机, 对美国社会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考察。
终于写就了被世人赞誉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
二、内容简介《论美国的民主》出版后, 受到普遍好评, 使托克维尔名扬海外。
托克维尔在书中认为, 建立一个新的世界, 必须有新的政治理论, 而这个政治理论就是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
他没有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政治体制的对比中去寻求这一政治理论, 也没有通过引用古希腊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的历史来说明这一问题, 他认为, 现在民主理论要从当时的具体实践中去追寻, 反对用一般的规律去解释。
在托克维尔所处的年代, 具备这种实践研究意义的国家只有美国。
美国对于托克维尔那个时代的许多法国人特别有吸引力。
法国曾援助美国建立新的共和国, 而美国的1779年, 则对法国的1789年的特点勾画出了主要轮廓。
美国是个新兴国家, 托克维尔的亲属夏多勃里昂写过一篇著名文章报道美国, 而博蒙的亲属法拉夷特最初也是在美国找到了成名之路的。
在美国内部了解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 同在苏联内部观察1917年以后的苏俄一样, 是一件既让人感到新奇又引人入胜的事情。
托克维尔希望客观的描述美国的民主, 将其所见所闻忠实地报道出来, “绝没有要求事实迁就观点, 而是让观点以事实为依据”。
美国史新编读后感
美国史新编读后感“美国历史新编”的作者罗伯特。
卡斯帕罗夫是美国史研究的权威,这一年他出版了《美国历史新编》第二版。
“美国史家”这个概念很少有人提,我也不是没有听过,但对于这个概念,我理解得更深刻些。
卡斯帕罗夫提出的“美式历史”就是指美国人是怎么产生、发展、延续的。
这就让我很好奇了,难道我们现在看的都只是一些早期美国式事件吗?为什么有这么多精彩片段要被我们重新阅读?其实仔细想想这本书里面还是有着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我对作者写历史方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一、我们现在看的美国历史,基本上都是从欧洲地区传过来的,比如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欧洲国家。
卡斯帕罗夫说:“美国历史发生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800年,与中国的公元前3000年一样,也是一段充满浪漫色彩的史前时代。
”其实美国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并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欧洲人就发现了美洲大陆,欧洲人口开始向美洲迁徙。
他们开始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并不断扩大自己的殖民地的范围,直到公元前800年左右,第一批殖民地成立生效,第一批移民来到美洲大陆。
到了16世纪中叶以后,第一批移民陆续来到美国,之后不断发展壮大。
1658年《独立宣言》宣布:“由于美洲原住民所生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之血统与我同出于美洲原住民之列,他们所生之子女与我同归于同一母国之子嗣……自我同生之子嗣及我同归于同一母国之子嗣……应承认其他母国同归于一个宪法和一个国家之法律、行政法规……”但是后来由于美国建国才刚刚开始不久,在16世纪中期美国就与欧洲发生了冲突。
之后就没有了欧洲国家与美国产生直接关系。
二、作者从美国历史的角度看问题,把美国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重要事件、重大问题都用清晰的逻辑来写出来。
作者写历史的方法很有技巧。
在写之前就要对事情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因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和原因等都是有其合理性。
我们知道欧洲在经历过漫长的中世纪之后才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那时候还没有真正的民主,人们都需要一个自己的国家。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范文3篇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范文3篇《人类的故事》读后感范文3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类的故事》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范文1 《人类的故事》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成名作,在认真拜读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本书从人类的起源到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精辟凝练的论述,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和俏皮睿智的文笔,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浩荡长卷,以人文主义的立场,通俗睿智的文风,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都复述了一遍,带你游遍世界。
从混沌初开到新世界的诞生,每一章都是一篇独立的内容,却不会让人感到应接不暇,反而让人产生兴趣。
本书其中节奏明快的“大历史”叙述,也不放过任何真正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事件和细节,无论是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或是通读过浩繁巨著的专家,都可以在这本经典的通俗人类史中,获得启发和阅读快感。
更重要的是本书以房龙的经典原著加入大量精心选配的插图以丰富的视觉效果,再现历史的重要时刻或秠同时代典型的社会,并以21世纪最新的发现和观点升级了原著的文化背景和时代局限。
正如房龙所说:历史其实就是一座非凡的经验之塔,是时间在流逝的岁月当中建造起来的。
要登上这古老的塔,并从一览无余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儿没有电梯,也没有捷径,只有意志力坚强且虚心好学的年轻人才可以攀爬到塔顶。
所以,从现在开始,把握时机,让我们一起踏入《人类的故事》,追寻人类,追溯历史,探求真理。
《人类的故事》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细细品位,慢慢咀嚼。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范文 2 人类,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但是你真正了解他们么?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建造出一个文明社会的么?《人类的故事》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成名作,在认真拜读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本书从人类的起源到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精辟凝练的论述,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和俏皮睿智的文笔,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浩荡长卷,以人文主义的立场,通俗睿智的文风,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都复述了一遍,带你游遍世界。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大国崛起》观后感1坐落于欧洲大陆西北部海岸的英国,一个小小的岛国,是什么让她拥有今天如此崇高的世界地位?是名族精神的凝聚,是名族力量的苏醒,同样也离不开统治者的管理。
在英国经济不稳的年代,伊丽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潜力,明智的向海上扩充势力,以充盈国库。
而面对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声讨时,沉着的打退他们的舰队,并赶走了海上的马车夫——荷兰,从此谱写英国的海上历史。
在面对和贵族们的关系时,看清了国家的局势,严格遵守大章的条例,和贵族们处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
伊丽莎白去世之后,英国陷入了内战,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英国人民在不断的摸索着新的,适合自己国家的管理体制,终于在光荣革命之后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走上了强大的道路。
在看了这个之后,我初步的了解了管理的重要性。
从国家到企业、工厂、学校再到家家户户,管理都扮演这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
真确的管理方针,可以使家庭和美,事业有成,国家昌盛,而管理上的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成为堤坝上的蚁穴。
拉丁美洲有这样一种说法:所谓发展中国家,并非是指其他方面落后,而是指管理上的落后。
在英国崛起之时,中国人仍在实行着封建君主制度,落后的制度,落后的管理方针,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影响了现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管理是人生必须学的一门科学,它将带领我们走进更加缤纷的世界。
《大国崛起》观后感2这个礼拜,看完了《大国崛起》。
这部长达12集的纪录片,我觉得是央视近年来最好的影片,拍得很大气宏伟,尤其是它的音乐跟动画制作水平,感觉很像美国大片了。
影片中对各国发展分析的也不错,有如一位博大精深的历史老师,让我很好的回顾了一下高中的历史,(哈哈,虽然高中历史学的也还是不错的)更加宽广的开拓了我的视野。
玩过《大航海时代四》的朋友应该对大国崛起的一些国家跟城市都不会陌生吧,这也是我对这部影片非常有兴趣的一个支点。
影片中那唯美的画面、宏伟的帆船、感人的音乐,感觉跟游戏如出一辙。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1“富兰克林的一生只读了两年书……”相信大家对这句话都很熟悉吧!是的,每次英语考试开考前的试音都会播放这段话。
还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段话,是我上班第一年的期中考试监考。
当时,我一惊,这是我在课本里认识的那个富兰克林吗?记得初中物理课本中有一个用风筝捕捉闪电的富兰克林,高中历史课本里他是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者。
我内心犯着嘀咕:这应该不是同一个人吧?一个这么厉害、这么优秀的发明家、政治家,怎么可能只读过两年书呢?后来,一个周末,家里大扫除,我负责整理书架,看见了一本《富兰克林自传》。
我随手翻看了几页,发现这是一本很朴实又充满智慧的书。
书的第一部分是富兰克林给儿子的书信结集,就像是一位熟悉的长者面对着孩子,将自己的生平经历和所感所悟娓娓道来,语气亲切、平和,没有一丝说教,有点像是《傅雷家书》的味道。
后来慢慢读了一些(现在还没读完哈),发现这本书里,作者对自己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都做了细致的描写,他还会不断对自己当时的想法和做法,尤其是犯过的错误加以反思和点评。
就像一个普通人在记录自己的人生轨迹,朴实,却闪烁着智慧的光。
读得越多,越发现“富兰克林只读了两年书”这话是真的。
本杰明·富兰克林先生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
因为家境贫困,他先是辍学到小商店打杂;12岁的时候去哥哥的印刷厂当学徒,是印刷所里最努力的工人,他学会了很多别人不会的技术;20岁那年,他就已经在费城自营一家印刷厂了。
20年间,他住得简陋,吃得简单,过着艰苦的生活。
生活虽然很苦,但强烈的求知渴望和热情,让他想尽一切办法,挤出一切时间来实现读书的梦想。
他用普通工人四分之一的伙食费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用最少的花费干最多的活,把读书当成自己一生唯一的最大的娱乐。
于是,年纪轻轻的他就通晓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熟悉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知识。
同时,这也为他以后搞发明、搞科学、搞政治、搞社会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请想一想华盛顿读后感
请想一想华盛顿读后感《华盛顿读后感》《华盛顿传》是一本由美国历史学家罗南·切诺编写的传记,全面记录了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一生。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华盛顿这位伟大领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对他的人格魅力和领导才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他的一生经历堪称传奇。
从年轻时的冒险家到后来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的坚定意志、智慧和勇气使他成为了美国独立的象征和美国建国之父。
在书中,作者罗南·切诺生动地描述了华盛顿年轻时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在独立战争中的战功和领导才能。
华盛顿的坚定决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他能够带领美国军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最终赢得了美国的独立。
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为美国的独立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在军事上的成就,华盛顿在政治上也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他在美国建国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美国建国之父”。
作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致力于建立一个稳定、繁荣的国家,他的政治智慧和远见使美国得以在艰难的时刻保持团结和稳定。
华盛顿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品格和领导才能也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的历史进程。
他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他对美国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心中。
读完《华盛顿传》后,我对这位伟大领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华盛顿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坚韧不拔、智慧勇气和无私奉献精神让人深为敬佩。
他的一生经历不仅是美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后人的深刻启示。
作为一个读者,我对华盛顿这位伟大领袖的敬佩之情更加深厚,也更加珍惜和热爱美国这个伟大的国家。
总的来说,《华盛顿传》是一本让人深受启发和感动的传记,通过对华盛顿一生的全面记录,让读者对这位伟大领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本书不仅是对美国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对人类精神的崇高颂扬。
我深信,华盛顿这位伟大领袖的精神和价值观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为美好的未来不懈努力。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在我刚拿到这本书时,我脑瓜子是嗡嗡疼。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斯诺。
我心里一直在想,一位美国人写中国的历史,太不科学了。
我大脑的第一印象就是放弃,但是在我们美丽博学深厚的语文老师强烈的要求下,我迟疑了,我迟疑地打开这本书,瞄了好几眼,产生了深深的睡意。
在我们语文老师的第三次的要求下,我让妈妈帮助我阅读。
在妈妈温声细语中,我渐渐对这本书产生了好感。
不过最终,我还是进入了甜蜜的梦想。
最后,我再一次尝试用批注的方法来读这本书。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但我发现自己已经走进这本书时,已然读到了长征这一篇。
这六年的历史惊心动魄,让人的心起伏不断。
红军的战略,让我隐隐约约想到我正在读的《孙子兵法》的战略。
或许,很多人认为红军这次长征成功的几率为0。
1%。
但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突破记录,创造奇迹。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息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乐观的情绪,像把烈火贯穿一切,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段话出自《红星照耀中国》,是我认为最经典的一段话。
这段话让我强烈地感受到红军在生死面前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不论年龄,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贵。
他们不能放松步伐,不能灰心,不能疲倦。
因为胜利就是生命,失败就必死无疑。
他们流了不知多少汗、泪、血,但这些凝结在了一起,形成了比神还强大的精神与信仰。
而这背后永远离不开一位强大的指挥者,他就是毛爷爷毛泽东。
他能把一盘散沙聚集在一起,变成一座刀枪不入的沙墙。
就在毛爷爷和其他领导人的指挥下,红军的势力不断扩大,一步一步走上了成功的台阶,拿到了最终的胜利。
整个过程中,他们为了胜利,都甘于送命。
书中四川的军阀军队常常这样嘀咕道:他们是人,还疯子,还是神?他们已然出神入化,他们不是疯子,也不是神,而是活生生的人,人是血肉之躯,怕苦,怕疼,怕死。
而红军战士们,他们无比高尚的精神与信仰高到比世界万物还高,大到比银河、宇宙还要大。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富兰克林自传》是一本关于美国历史上杰出人物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这本书让我对这位伟大的美国开国元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他的生平和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自传中,富兰克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解,向读者展示了他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和作家的。
他的聪明才智、努力奋斗和对人生的智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的故事告诉我,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勤奋,任何人都有可能取得成功。
富兰克林的自传也让我对美国历史和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在书中描述了当时的美国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他在其中的种种经历和见解。
通过他的故事,我对美国革命和建国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美国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读完《富兰克林自传》让我受益匪浅。
富兰克林的故事不仅让我对他这位伟大的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我以后的人生和事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浅析美国民主政治的历史渊源--《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浅析美国民主政治的历史渊源--《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托克维尔以他敏锐智慧的目光全景式的扫描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开篇序言里直接点出了本书的主线索:身分平等,这是旧世界向新世界转变的催化剂,在身分的平等下人民主权应运而生。
当时的世界不管是老欧洲还是新大陆,一种民主化的运动正在快速进行中,而当踏上新大陆之后让他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
这种不同就是本书的“主人公”英裔美国人,在这些新移民开辟新大陆之前一种盎格鲁萨克逊式的民情就已经在英国发生了作用。
可以说美国这种独特的民主共和制度就是在独特的民情,独特的地理环境,恰当的时间共同打造出来的。
而这种民情恰好也是防止因为民主的天然弊端而转向专制的独门良药,这种民情在美国的表现就是:独立自主,自我管理能力。
他能有效防止政府权利的无限扩张,原因就在于在各地发生的革命当中,社会里的权利中间层(封建贵族)被消灭掉了,而这些权利中间层(贵族)曾经是牵制王权的天然手段,革命带来的身份的平等,使个人能力减弱,本来由权利中间层来负责的社会责任(慈善、司法审批、维持社会治安)无可避免的要落入中央政府手中,这在无形中强化了权利集中而不是权利分散。
而在美国社会扮演这种权利中间层的就是“社团”,英裔美国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懂得利用集合软弱的平等大众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当下的美国也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社团),这些社团就扮演了旧时代贵族的角色。
通过以上简单的讨论,我想说一个简单的道理,这是托克维尔在本书中没有明确指出的,那就是唯一可以被约束的是权利的制衡,分权取代集权。
本质是对人的欲望的控制。
所以我觉得无论是民主还是专制都是手段,真正的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文明、繁荣的人类社会。
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种制度,能够有效的遏制人性的恶,弘扬人性的善。
作为一个刚刚从大革命的血腥屠杀中走出来的法国人,当他看到独一无二的美国制度时,不禁感到一种兴奋。
托克维尔迫切需要从这里发现事物的本质,以治愈大革命给法国带来的巨大痛苦。
历史转折中的人和事读后感
历史转折中的人和事读后感英文回答:When it comes to historical turning points, there have been countless individuals and events that have shaped the course of history. These moments have often been pivotal in changing the world as we know it. Reflecting upon them, I am struck by the profound impact that certain people and events have had on our collective history.One person who stands out to me is Martin Luther King Jr., a prominent leader in the 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 His tireless efforts to fight for equality and justice for African Americans during a time of deep-seated racism and discrimination were truly remarkable. King's famous "I Have a Dream" speech, delivered during the 1963 March on Washington,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speeches in history. His words continue to inspire people to this day, reminding us of the importance of equality and the power of peaceful protest.Another individual who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history is Mahatma Gandhi, the leader of the Indi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against British rule. Gandhi's philosophy of nonviolent resistance, known as satyagraha, was instrumental in India's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 His commitment to peaceful protest and his unwavering belief in the power of truth and justice have left a lasting legacy. Gandhi's teachings continue to inspire social and political movements around the world, demonstrating the enduring impact of his actions.In addition to these influential individuals, there have been pivotal events that have shaped the course of history. One such event is the signing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776. This document marked the birth of a new nation and laid the foundationfor the principles of liberty and democracy that the United States stands for today. The words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have become a symbol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resonating with people around the world.Another significant event in history is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in 1989. This momentous event marke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and the reunification of East and West Germany. The collapse of the wall symbolized the triumph of freedom over oppression and brought about significant political and social changes. It was a powerful symbol of the desire for unity and the longing for freedom that resonated withpeople worldwide.中文回答:历史转折中的人和事数不胜数,这些人和事件塑造了历史的进程。
克林顿自传读后感
克林顿自传读后感
《克林顿自传》是一本让人深有感触的书籍。
作为美国历史上
最具争议性的总统之一,克林顿在自传中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一生,包括政治生涯和个人生活。
通过他的文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这位
总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的坚韧和执着。
在书中,克林顿回顾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期,描述了他在政
治舞台上的崛起和挫折。
他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和过失,也表
达了对家人和支持者的感激之情。
他对自己的政绩和政策进行了全
面的回顾和分析,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读完这本书,我对克林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坚韧不拔和
对政治的热爱让人钦佩,同时也让人感到心疼。
他在书中对自己的
批评和反思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克林顿,一个不完美但努力
追求进步的人。
总的来说,这本自传让我对克林顿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
对政治和领导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所有读者
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层的力量
——读《美国人的历史》有感
“政府当局‘每每看来它似乎已经取得成功,它认为人民已经被诱惑或被征服之时,民众却每每又骚动起来反抗了。
’”
这是写在《美国人的历史》一书封底的一句话,说出这句话的人就是这本书的作者霍华德·津恩(Howard Zinn)。
同时,在封底,译者认为“津恩先生这部历史著作,一改传统的历史著作,向我们描述了美国社会中下层人民的反抗史。
”
《美国人民的历史》是一部反主流的美国史著作。
作者霍华德·津恩是波士顿大学资深教授,他一改传统的历史记述,充满敬意地向我们描述了美国社会中下层人民的反抗史。
《美国人民的历史》运用大量的、触目惊心的、鲜为人知的史料,向我们展示了美国历史的另一面,从而帮助我们全面地看待历史,看待现实。
霍华德·津恩是美国左翼历史学家,政治学者,社会评论家,剧作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美国民权、反战活动中相当活跃他的著作颇丰。
代表作为《美国人民的历史》(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试图从美国下层人民、弱势群体的视角和社会活动挖掘“另类”史料,考察美国的历史和传统。
这本书一改从前我们所接触的那些关于美国历史的著作,它从普通人而非政治和经济精英的视角来讲述历史,其主角不是征服者、统治者、政客和资本家,而是印第安人、黑奴、劳工、妇女以及逃犯、示威者、骚乱者、拒服兵役者,讲述的是那些反对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的勇士的历史,是那些为争取劳工权利而领导罢工斗争的工人领袖的历史,是那些反对战争和军国主义的社会主义者及其他人士的历史。
虽然书中的某些观点会显得过于偏激,如津恩先生在书中说:“所谓‘美利坚合众国’,从来就不是一个代表着全体人民一致利益的共同体,而是统治阶级掌握的政府通过政治、文化手段,把人民笼络起来的一张大网。
”……等等的观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从一个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角度重新塑造了美国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让我知道那个叫美利坚合众国的陌生又神秘的国度一路走来,并不是我从前认为的那么的正义,在那个地方同样存在着压迫,抗争,痛苦,血与泪。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对“美国”这个地方有了更多的认识,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的具体鲜明,更加的有血有肉。
本书开篇即用生动且形象的方法详细描述了英国人人侵北美的情景,并引用了讲述了殖民统治者对原始部族进行残暴的屠杀和掠夺的过程。
在叙述这个过程的时候,作者不仅使用了大量的文献,同时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这些行为的强烈谴责,与历史中那些光辉形象的蔑视与鄙夷,因此他说:“我更愿意尽可能的向人们讲述阿拉克瓦人眼中的美洲发现史;奴隶眼中的宪法;彻罗基人眼中的安德鲁·杰克逊;纽约的爱尔兰后裔眼中的美国内战,开小差的爱尔兰后裔逃兵眼中的墨西哥战争;罗厄耳纺织女工眼中的工业制度的兴起;古巴人眼中的美西战争;吕宋岛上的黑人士兵眼中的征服菲律宾之战;南部农民眼中的“镀金时代”;社会主义者眼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平主义者眼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哈莱姆黑人眼中的“新政”;战后拉丁美洲“皮恩人”眼中的美利坚帝国等等。
”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想是:我们从前所认识的,所知道的,不一定是全部且全面;我们所认为是正义的,所理解是理所当然的,有时候却不一定是那么的正确。
窃以为,不仅仅是美国或者是中国,整个世界的发展历程乃至整个人类的进化史都是由不断的压迫与反压迫组成的,即使是现在,也只是下一个反压迫开始前的黑暗罢了。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战争发起的最根本原因是压迫,有压迫就会有反抗。
那么纵观整个世界史,通常被压迫的一定是底层的贫苦大众,而草根阶层的组成人数是最多的,那么如果他们进行反抗的话,可想而知,力量,一定是最大的。
举个例子,几年前,美国的“占领华尔街”事件不就说明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这个现在,不公平的事情还是存在的。
参与者认为当前美国的经济问题是华尔街的金融人士贪婪造成的。
所以他们要求改变现状,从华尔街出发,整体上摆脱当前的困境。
而为什么这件事情没有在最终发展为流血事件又或者是跟严重的战争呢,在我看来,是因为政府意识到了那些“底层的力量”,他们恐惧现在所拥有的会被剥夺,从而做出的一些有关的措施罢了。
但是时间一长,我们的统治阶层也会松懈,也会以为草根阶层被完全催眠而加大力度的去剥削他们的权利。
那时,就是底层的力量所起作用的时候了。
而在未来的什么时候这种压迫与反压迫会终止呢?我觉得这种景象的出现必须是建立在没有统治阶层,没有种族歧视,没有性别压迫并且没有束缚的基础上。
只要每个人的身份是平等的,不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人将心比心,懂得换位思考,知道伤害别人最终会使得自己受到伤害,一切行为从自己的良知出发,在那个时候,马克思说的社会主义社会才会出现。
不要忽视底层的力量,它们就像沉睡的老虎,你可能会以为它是小猫而肆意伤害,但是当这种力量苏醒的时候,它所带给你的可能是你所做过的万倍或不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