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的开源节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的开源节流

邱洪胜

(山东理工大学计划财务处山东淄博255049)

[摘要] 高校的快速发展所需资金与高校现有财力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高校必修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开源与节流并举,多渠道筹集资金,减少各种浪费,以保证较快的发展速度所需的资金。文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发展与财务状况的矛盾,并对高校开源、节流的渠道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校快速发展;资金短缺;开源节流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快车道,根据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我国的大学入学率要从2000年的11%提高到2010年的15%。而实际上,从1999年到2001年,连续三年的扩招使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翻了一番,照此速度,到2010年,我国将有2500万的在校大学生,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将达到23%。[1]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席卷全国的合校风暴使得高校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据统计,上个世纪90年代10年中,全国有700多所高校经合并成为300多所,减少了400多所,另有为数不少的高校在档次上也有了升格,如市属高校升格为省属,在这种形势下,各高校的规模,包括校区面积、招生人数都在急剧扩大,高等教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伴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发展,一系列问题与矛盾也逐步显露出来,其中最突出的便是高校发展所需资金与高校现有财力的矛盾,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现阶段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院校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财政拨款与学费、住宿费等事业收入。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两方面资金来源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高校发展所需资金的增长幅度。在这种情况下,多数高校为了获得发展所需资金,除了积极争取财政补助资金、扩大招生规模外,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银行贷款。诚然,通过适度的银行贷款,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急需项目的资金短缺问题是完全必要且可行的,如招生规模扩大带来的校舍、教学设备、后勤设施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学校的财政拨款、事业收入是远远做不到的;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高校在我国尚属朝阳产业,前途光明,加上高校具有集人才资源、学术资源等无形资产于一身的特点,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看好高校贷款资金的安全性,都乐意向高校提供贷款,这使得高校贷款的难度相对来说要低得多。但是,和企业一样,高校贷款规模也有一个安全边界的问题,超过一定的贷款规模,高校还本付息压力过大,同样会使高校面临财务危机,轻则不能按时还贷影

响学校声誉,重则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使学校的“产品”——学生的质量下降,从而达不到培养优秀人才的最终目的。

那么,当高校的贷款规模达到安全边界以后,如何从贷款以外的途径取得高校发展所必须的资金,就成为摆在每一位高校财务负责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除了积极争取财政补助资金、做好学费住宿费等事业收入的收费工作外,开源节流是唯一途径,且以开源为主,节流为辅。

一、开源方面

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事业单位,有着其他企事业单位所不具备的众多优势,这使得高校的筹资渠道比较广泛,只要善于加以利用,便可有滚滚“财源”。

1、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众所周知,人才资源是高校最大的财富,而人才的闲置是最大的浪费,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积极争取承担国家、企业、社会团体等各种科研项目,让那些学富五车的博士、教授在完成他们正常的教学科研任务之外,为学校带来更多的科研收入。现阶段,科研收入已成为多数高校继财政拨款、事业收入之外的主要收入渠道。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一流大学的科研收入都占到学校总收入的40~50%,国内名牌高校如清华、北大、浙大、华东科大等,每年都有数亿元的科研收入,这相当于一所地方普通高校全年的收入总额。当然,学校必须制定各种相应措施,如为课题组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包括硬件及软件),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等,才能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承担一些有影响的课题,高校亦可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可以说是一项“名利双收”的事情。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自己雄厚的师资力量,积极与驻地政府、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各类讲座、培训班等来增加收入,试想一所综合性院校如能充分利用好其所设各专业的师资,将“知本”转化为“资本”,仅培训班一项就可有不菲的收入,这也是一项学校与社会双赢的事情。

2、充分利用高校“高精尖”教学科研设备,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多数理工科院校都会有一些价值昂贵但利用率不高的“高精尖”实验设备,如有些仅供某一个冷僻专业实验用的仪器,有可能一年才用几次。虽然现阶段高校的固定资产尚不存在折旧问题,但如能将它们充分利用起来,让它们在闲置之余为那些限于财力无法购买同种设备的企业或科研单位提供实验服务,则将产生可观的收益。同时,高校也可与这些单位达成协议,互通有无,相互提供实验服务,这样亦可避免购置一些必需的贵重但利用率不高的设备,从而节约大量资金。

3、大力发展校办产业,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高校应积极发挥集人才、科技知识、科研产品于一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家对高校校办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任命懂管理、有经验的人才为校产的负责人,将校产搞好搞活,同时应动员各方面积极将学校的科研成果

向产业转化,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让校办产业成为高校资金来源的重要增长点。

4、积极争取社会支援,动员全社会参与办教育。高校不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应走出去,多方面争取政府、社会各界、外资、个人等在高校设立各种形式的教育发展基金、奖贷基金、勤工俭学基金、科研基金等。[2]例如学校可通过校庆活动争取有一定财力的校友支援,设立校友奖学金等。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原山东工程学院通过“推倒学院四面墙,迎来社会八面风”等一系列措施,走出去,引进来,不仅为学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也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层次。

5、利用好高校其它资源。高校的体育场、教室、图书馆、礼堂、餐厅、实验室等,在寒暑假、节假日期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如能充分加以利用,面向社会提供服务,亦可有可观的创收。再比如近年来有些学校搞的“校园游”也是一条不错的生财之道。

6、高校根据预算安排,还可将暂时闲置的资金投资于一些风险小、收益快的有价证券如国库券等,也可获得一定的利息收益。

总之,高校有着丰富的人、财、物等教育资源,只要管理者头脑灵活,善于利用,广开财源,是可以筹得满足学校发展所需资金的。

二、节流方面

尽管各高校都在千方百计地进行各种“创收”活动,多数高校仍存在着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这本质上固然是由学校的快速发展决定的,但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上的种种漏洞,高校内部的各种浪费,也在起着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因此,在积极“开源”的同时,必须做好“节流”工作,“节流”搞不好,财源再广,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一些规模较小、层次较低,财源不多的高校来说,这个问题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做好高校的节流工作,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搞好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包括基建、后勤配套设施、大型实验室、教学科研设备、大型活动等所有资金支出较大的项目。应实行大型投资项目主管领导负责制及效益追踪考核制,坚决杜绝盲目上马,避免造成重大资金浪费。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论证过程中应动员全校各方面力量参与,包括业务主观部门、相关专家、普通教师、学生代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往往忽视普通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实际上,很多时候只有他们才能往往能提出一些符合实际的观点,因为毕竟教师、学生才是我们一切活动的服务对象。

2、大宗物资、设备、基本建设、维修工程、服务项目等利用招标形式进行采购。通过招标,可为学校购得质优价廉的物资及服务,使每一分支出都用得其所。当然,高校应制定规范、严肃的招标程序及制约机制,避免暗箱操作,杜绝腐败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