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集答案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答案

一、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1 点的投影∙∙∙∙∙∙∙∙∙∙∙∙∙∙∙∙∙∙∙∙∙∙∙∙∙∙∙∙∙∙∙∙∙∙∙∙∙∙∙∙∙∙∙∙∙∙∙∙∙∙∙∙∙∙∙∙∙∙∙∙∙∙∙∙第24~24页习题1.2 直线的投影∙∙∙∙∙∙∙∙∙∙∙∙∙∙∙∙∙∙∙∙∙∙∙∙∙∙∙∙∙∙∙∙∙∙∙∙∙∙∙∙∙∙∙∙∙∙∙∙∙∙∙∙∙∙∙∙∙∙∙∙∙第25~27页习题1.3 平面的投影∙∙∙∙∙∙∙∙∙∙∙∙∙∙∙∙∙∙∙∙∙∙∙∙∙∙∙∙∙∙∙∙∙∙∙∙∙∙∙∙∙∙∙∙∙∙∙∙∙∙∙∙∙∙∙∙∙∙∙∙第28~29页习题1.4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对关系∙∙∙∙∙∙∙∙∙∙∙∙∙∙∙∙∙∙∙∙∙∙∙第30~32页习题1234题号:题号:56789101112131415题号:161718192021题号: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1.5 换面法∙∙∙∙∙∙∙∙∙∙∙∙∙∙∙∙∙∙∙∙∙∙∙∙∙∙∙∙∙∙∙∙∙∙∙∙∙∙∙∙∙∙∙∙∙∙∙∙∙∙∙∙∙∙∙∙∙∙∙∙∙∙∙∙∙∙第33~35页习题1.6 旋转法∙∙∙∙∙∙∙∙∙∙∙∙∙∙∙∙∙∙∙∙∙∙∙∙∙∙∙∙∙∙∙∙∙∙∙∙∙∙∙∙∙∙∙∙∙∙∙∙∙∙∙∙∙∙∙∙∙∙∙∙∙∙∙∙∙∙∙∙第36~36页习题1.7 投影变换综合题∙∙∙∙∙∙∙∙∙∙∙∙∙∙∙∙∙∙∙∙∙∙∙∙∙∙∙∙∙∙∙∙∙∙∙∙∙∙∙∙∙∙∙∙∙∙∙∙∙∙∙∙第37~37页习题点、直线、平面的投影题号:404142434445464748495051题号:525354555657题号:58596061621. 已知A、B、C三点的直观图,画出它们的投影图,并将各点的坐标值填入表中。
2. 已知A、B、C各点对投影面的距离,画出它们的三面投影图和直观图。
3. 已知点A的坐标(40,15,0),画出其三面投影并作出点B和点C的三面投影。
(a)点B ——在点A右面20mm,前面15mm,上面20mm;(b)点C ——在点A左面10mm,后面15mm,上面15mm。
习题集(答案)

一、选择题1、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下列全属于建筑物的是_______ 。
A 学校堤坝B 住宅电塔C 工厂商场D 烟囱水塔2、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适用 _______ 。
A 临时性结构B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C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D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3、房屋抗震设防的重点在_______度地区。
A 6-9B 5-10C 8-9D 7-104、楼梯平台下净高度不小于_______ 。
A 2000mmB 2100mmC 2200㎜D 2400㎜5、建筑物的层高是指﹝﹞。
A 房屋吊顶到地面的垂直距离B 建筑物上下两层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C 楼地面到结构下边缘的垂直距离D 上层板底到下层楼地面的垂直距离6、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手法。
A 对比B 均衡C 韵律D 统一7、地基土质分布均匀时,基础应尽量浅埋,但不能低于﹝﹞。
A 100mmB 150mmC 500mmD 1000mm8、基础应埋在冰冻线﹝﹞。
A以下200 mm B以上200 mm C以下300 mm D以上300 mm9、圈梁与洞口中断,所设的附加圈梁与原圈梁的搭接长度应满足﹝﹞。
A≤2h且≤1000mm B ≥2h且≥1000mm C ≤4h且≤1500mm D≥4h且≥1500mm10、预制板在梁上的搁置长度不小于﹝﹞。
A 50 mmB 80 mmC 100 mm D150 mm11、空心板在安装前,孔的两端常用混凝土或碎砖块堵严,其目的是﹝﹞。
A 增加保温性B避免板端滑移 C 增强整体性 D避免板端被压坏12、在门窗的开启方式中,虚线表示______A 向外开B 向内开C 内外开D 封闭13、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中,为减少结构变形对防水层的不利影响,常在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设置﹝﹞。
A 隔蒸汽层B 隔离层C 隔热层D 隔声层14、单层厂房非承重山墙处横向定位轴线应﹝﹞。
A 自墙内缘内移600mmB 与山墙内缘重合C 距山墙内缘为半砖或半砖的倍数或墙厚的一半D 自墙内缘外移600mm15、当门窗洞口上部有较大集中荷载作用时,其过梁可选用 _______ 。
《机械制图习题集》习题册答案

11-6 标注半径尺寸。
1-5 标注直径尺寸。
1-4 补全尺寸数值和箭头(数值从图中量取,取1-7 补画箭头并填写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数字(量取整数)。
1-8 根据尺寸注法的规定,标注各图形的尺寸(量取整数)。
2模块二投影基础2-1根据立体轴测图及其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画出它的三视图并回答问题。
123452-6 已知A(25,10,20) 、B(10,20,10)两点坐标,求2-7已知点的二面投影,求其第三面投影。
作两点的三面投影,并判断两点的相对位置。
62-8 填空2-9 根据A、B两点的直观图作出其三面投影图(尺寸从图中量取)。
2-10已知点A、B的一面投影,又知点A距H面15mm,点B 在V面上,试分别求作A、B另两面投影。
2-11已知点B在点A的正左方15mm;点C是点A对V面的重影点(c'不可见),且距点A为10mm。
补全点A的侧面投影,求做其他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可见性。
72-12 已知A、B两点的两面投影,求做第三面投影并判断A、B两点的相互位置。
2-14 在三视图中标出A、B、C三点的三面投影。
2-13 判断A、B二点的相互位置。
2-15 已知三棱锥底面的三面投影和顶点S的坐标为(20,13,20),完成三棱锥的三面投影图。
892-17 已知线段两端点A(25,10,5)、B(5,20,25),画出其三面投影,并求4B实长及其对H的倾角α及V面夹角2-18 已知线段AB的投影ab及a '和对V面的倾角β=30°,画出其三面投影图。
2-20 在线段AB上取一点K,使AK=15mm,求K的两面投影。
2-19已知线段AB的V面投影α 'b‘及a,又知B在A的后方,AB实长为26,画出其水平投影图。
10111213142-28 在立体图中标出端点A 、B 、C 、D 的位置(立体图中用大写字母标出),并填写线段AB 、CD 的名称,及其对各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微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B )。
A、机会成本 B、稀缺性 C、规范经济学 D、生产什么的问题2.经济学可定义为( C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经济性用途的科学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D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问题均正确4.“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D )。
A、规范的表述 B、实证的表述 C、否定的表述 D、理论的表述5.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 B )。
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6.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B )。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引起玉米的需求曲线移动(?B )。
A.消费者收入增加? B.玉米价格上升? C.大豆供给量锐减? D.大豆价格上升2.某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其互补品的(?B )。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价格上升3.下列哪种情况使总收益下降(?B )。
A.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 B.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 C.价格下降,需求富有弹性? D.价格上升,供给富有弹性4.某消费者的收入下降,而他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却增加了,该商品为(?A )。
A.低档商品? B.互补品? C.替代品? D.正常商品5.交叉弹性等于-3,说明两种商品的关系是(?B )。
A.独立品 ??????????B.互补品? C.替代品 ??????????D.既可以相互替代,有不可以完全替代6.下面哪一种情况将导致供给的减少(?D )。
《机械制图习题集》参考答案

38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39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40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41
模型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42
模型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43
模型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44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45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件6
件8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件4
件11
78
件3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79
1、3号 6号 填空 模型 读图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80
2号
6号 答案 模型 读图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81
2号
4号 填空 模型 读图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82
1号 填空 模型 读图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53
模型
模型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54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55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56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57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58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59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60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目录
第四章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目录
第五章
38 39 40
目录
第六章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综合习题集(有答案)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技术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紫外灯下常呈蓝色荧光的化合物是:DA. 黄酮苷B. 酚性生物碱C. 萜类D. 7-羟基香豆素E. 甾体皂苷2. 中药的有效成分不适于用煎煮法提取的是:BA. 酯类B. 挥发油C. 甾醇D. 生物碱E. 黄酮类3. 能与胆甾醇生成水不溶性分子复合物的是:AA. 甾体皂苷B. 倍半萜C. 强心苷D. 生物碱E. 黄酮4. 挥发油是一种( ) CA. 萜类B. 芳香醇C. 混合物D. 油脂E. 粘液质5. 用葡萄糖凝胶色谱分离化合物时,先洗下来的是:CA. 极性大的化合物B. 分子量小的化合物C. 分子量大的化合物D. 极性小的化合物E. 含酚OH少的化合物6. 用pH梯度法分离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依据的原理是:BA. 碱性强弱不同B. 酸性强弱不同C. 水溶性大小不同D. 极性大小不同E. 分子量大小不同7. 欲从植物中提取强心苷次级苷时,可采用:EA. 植物原料先加适量酸水解后提取B. 加入适量的酶进行水解后提取C. 直接用热水进行提取D. 直接用乙醇进行提取E. 适当发酵后提取8. K-K反应( -去氧糖反应)用来检查:BA. 皂苷B. 强心苷C. 香豆素苷D. 蒽醌苷E. 生物碱9. 下列成分在多数情况下视为无效成分,除了EA. 叶绿素B. 蛋白质C. 纤维素D. 淀粉E. 黄酮10. 下列成分在多数情况下均为有效成分,除了BA. 皂苷B. 氨基酸C. 蒽醌D. 黄酮E. 强心苷11. 受热易破坏的水溶性成分应采用的提取方法是:DA. 煎煮法B. 连续回流法C. 回流法D. 渗漉法E. 水蒸汽蒸馏法12. 下列溶剂中溶解范围最广的是:CA. 水B. 乙醚C. 乙醇D. 苯E. 氯仿13. 下列溶剂亲脂性最强的是:BA. MeOHB. Et2OC. CHCl3D. n-BuOHE. EtOAc14. 水蒸汽蒸馏法常用于:AA.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B. 糖类成分的提取C. 蛋白质的提取D. 生物碱的提取E. 苷类成分的提取15. 从中草药水煎液中萃取有效成分,不能使用的溶剂是AA. Me2COB. Et2OC. CHCl3D. n-BuOHE. EtOAc16. 比水相对密度大的溶剂是:BA. 石油醚B. 氯仿C. 苯D. 乙醚E. 乙酸乙酯17. 结晶法成败的关键是:DA. 控制好温度B. 除净杂质C. 适当时间D. 选择合适溶剂E. 做成过饱和溶液18. 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水提取液中多糖和蛋白质等杂质,应使乙醇浓度达到:DA. 50%以上B. 60%以上C. 70%以上D. 80%以上E. 90%以上19. 除去中草药水提取液中的淀粉、粘液质、果胶等杂质,可采用:BA. 萃取法B. 乙醇沉淀法C. 盐析法D. 结晶法E. 酸碱沉淀法20. 下列官能团中,极性最大的是:BA. -CH3B. –COOHC. -OCH3D.–OHE. -Cl21. 当两种成分的结构和性质非常接近时,一般采用的分离方法是:AA. 色谱法B. 盐析法C. 萃取法D. 沉淀法E. 结晶法22. 凝胶色谱法适用于分离:EA. 极性大的成分B. 极性小的成分C. 亲脂性成分D. 亲水性成分E. 分子量不同的成分23. 常规纸色谱的原理是:BA. 吸附色谱原理B. 分配色谱原理C. 分子筛作用D. 形成氢键E. 离子交换色谱原理24. 三种成分混合物的硅胶薄层结果如下,哪一种薄层条件最适合柱色谱分离?BA B CA. CH2Cl2: EtOAc(9:1)B. CH2Cl2:MeOH(9:1)C. CH2Cl2:EtOAc:MeOH(8:1:1)25. 游离型香豆素可以溶解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因为含有:BA. 酰胺B. 内酯C. 羧基D. 羟基E. 甲基26、TLC表示:DA. 紫外光谱B. 红外光谱C. 质谱D. 薄层色谱法E. 二维谱27. 影响生物碱碱性的主要因素是:AA. 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B. 分子中正诱导效应C. 分子中负诱导效应D. 分子中共轭效应E. 分子中氢键效应28. 煎煮法只能用下列哪种溶剂:DA. 乙醇B. 甲醇C. 氯仿D. 水E. 二甲亚砜29. 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BA. 咖啡因pKa=1.22B. 小檗碱pKa=11.5C. 罂粟碱pKa=6.13D. l-麻黄碱pKa=9.58E. 胡椒碱pKa=1.4230. 生物总碱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用pH值由高到低的酸性缓冲溶液萃取,最先得到:EA. 弱碱性生物碱B. 中强碱性生物碱C. 极弱碱性生物碱D. 酰胺类生物碱E. 强碱性生物碱31. 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一般是:AA. 酸性水溶液B. 中性水溶液C. 碱性水溶液D. 醇类溶剂E. 亲脂性有机溶剂32. 脂溶性生物碱最易溶解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DA. 苯B. 乙酸乙酯C. 乙醚D. 氯仿E. 石油醚33. 为避免苷元结构发生变化,酸水解时常用的措施是:DA. 降低水解温度B. 缩短水解时间C. 降低酸的浓度D. 加入适量有机溶剂E. 在乙醇中进行34. 最易酸水解的苷是:AA. N-苷B. 醇苷C. S-苷D. C-苷E. 酚苷35. 最难酸水解的苷是:DA. N-苷B. 醇苷C. S-苷D. C-苷E. 酚苷36. 提取原生苷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是:AA. 防止水解B. 选择适宜的方法C. 选择适宜的溶剂D. 粉碎药材E. 增大浓度差37. 苷和多糖类均不具备的性质是:CA. 为无定形粉末B. 可水解C. 具还原性D. 可溶于乙醇E. 不溶于乙醚38. C-苷溶解性的突出特点是:EA. 易溶于水B. 易溶于乙醚C. 易溶于乙醇D. 在各种溶剂中溶解度相对偏大E. 在各种溶剂中溶解度相对偏小39. 中草药水煎液有显著泻下作用,可能含有:BA. 香豆素B. 蒽醌苷C. 黄酮苷D. 皂苷E. 强心苷40. 蒽酮或蒽酚一般只存在于新鲜药材中,贮存二年以上药材几乎不再存在,其原因是:CA. 自然挥发散去B. 结合成苷C. 被氧化成蒽醌D. 聚合成二蒽酚衍生物E. 转化成蒽酮41. 下列成分用吸附薄层色谱检识,用C6H6-EtOAc(3:1)展开后,R f值大小顺序为:(1)OOOH OH O O OH HO OO OH COOH O OOH OHAB C D(1) D>A>B>C (2) B>C>D>A (3) A>D>C>B (4) B>D>C>A (5) C>B>D>A42. 下列化合物亲水性的大小顺序为:A丙乙甲O O OH HO OCH 3OH O OO HO OH OH glc OO OH O glc OH OHA. 乙>甲>丙B. 甲>乙>丙C. 丙>乙>甲D. 丙>甲>乙E. 甲>丙>乙43. 某化合物有:(1) 四氢硼钠反应呈紫红色; (2) 锆-枸橼酸反应黄色消褪等性质,则该化合物可能为:BO O HO OHOH A B C O O OH HO OH OH OO OH HO OH OH44. 中药广豆根中有以下三种抗癌活性成分,试问用硅胶薄层展开时,R f 值大小为:AOO O ORO (1) 紫檀素(2) 高丽槐素 R=H (3) 三叶豆紫檀苷 R=glc R=CH 3A. (1)>(2)>(3)B. (2)>(1)>(3)C. (3)>(2)>(1)D. (3)>(1)>(2)E. (2)>(3)>(1)45. 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BA. 羰基B. 酚羟基C. 氧原子D. 双键E. 苯环46. 可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CA. 盐酸-镁粉试剂B. α-萘酚-浓硫酸C. 锆-枸橼酸试剂D. 三氯化铁试剂E. 三氯化铝试剂47. 不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的是:DA. 黄酮醇B. 二氢黄酮C. 二氢黄酮醇D. 异黄酮E. 黄酮48. 香豆素的基本母核是:CA. 苯骈γ-吡喃酮B. 色原酮C. 苯骈α-吡喃酮D. 苯骈α-呋喃酮E. 苯骈γ-呋喃酮49. 补骨脂中所含香豆素属于:BA. 简单香豆素B. 呋喃香豆素C. 吡喃香豆素D. 异香豆素E. 4-苯基香豆素50. 游离香豆素易溶于下列溶剂中,除了:DA. 热乙醇B. 乙醚C. 氯仿D.水E. 稀碱溶液51. 下述香豆素荧光性的错误叙述是:EA. 多数香豆素在紫外光下具有荧光B. 在碱性溶液中荧光更显著C. C7-位引入羟基荧光增强D. C7-羟基邻位C8位引入羟基荧光消失E. 羟基越多,则荧光越强52. 组成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是:EA. 脂肪族化合物B. 芳香族化合物C. 二萜类D. 二倍半萜类E.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53. 提取某些贵重的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BA. 水蒸气蒸馏法B. 吸收法C. 压榨法D. 浸取法E. 共水蒸馏法54. 中药在炮炙过程中颜色变黑的现象提示该中药中可能含有:AA. 环烯醚萜苷类B. 香豆素类C. 薁类D. 倍半萜内酯E. 黄酮类55. 含皂苷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材,一般不宜制成注射剂,其原因是:DA. 刺激性B. 有泡沫C. 难溶解D. 溶血性E. 不稳定56. 下列不能用于皂苷检识的是:EA. 泡沫实验B. 溶血实验C. 三氯醋酸试剂反应D. 氯仿-浓硫酸反应E. 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反应57. 甾体皂苷元结构母核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BA. 25个B. 27个C. 28个D. 30个E. 35个58. 皂苷在下列有机溶剂中溶解度最大的是:DA. 乙醚B. 醋酸乙酯C. 氯仿D. 正丁醇E. 苯59. 以皂苷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多数不宜制成的剂型是:EA. 片剂B. 糖浆剂C. 冲剂D. 散剂E. 注射剂60. 只存在于强心苷中的糖是:DA. D-葡萄糖B. L-鼠李糖C. 6-去氧糖D. 2,6-去氧糖E. D-果糖61.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BA. 压力高B. 吸附剂的颗粒小C. 流速快D. 有自动记录E. 有自动进样器62. 纸上分配色谱, 固定相是:BA. 纤维素B. 滤纸所含的水C. 醇羟基D. 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E. 滤纸63. 利用较少溶剂提取有效成分,提取的较为完全的方法是:AA. 连续回流提取法B. 加热回流法C. 透析法D. 浸渍法E. 浸渍法64. 碱性氧化铝色谱通常适用于分离:BA. 香豆素类化合物B. 生物碱类化合物C. 酸性化合物D. 酯类化合物E. 黄酮类化合物65. 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BA. 香豆素类化合物B. 生物碱类化合物C. 酸性化合物D. 酯类化合物E. 黄酮类化合物66. 下述化合物中,属于碳苷的是:CH 2C CH CH 2N NN N NH 2OH OHO O glu CH 2OH H 3CO CCH 3O O glu C N S O SOK 3gluA.B C.D.E.67. 紫外灯下常呈蓝色荧光, 小分子具有升华性的化合物是:DA. 黄酮苷B. 酸性生物碱C. 萜类D. 香豆素E. 蒽醌苷68.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EA. 分配B. 吸附C. 分子筛D. 离子交换E. 氢键缔合69. 具有溶血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为:CA. 蒽酯苷B. 黄酮苷C. 三萜皂苷D. 甾体皂苷E. 强心苷70. 母核上取代基相同的以下各类化合物的亲水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D ①二氢黄酮类 ②黄酮类 ③花色苷元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①③②D. ③①②E. ②③①71. 黄酮类化合物按其基本母核分成许多类型,苯环连在色原酮3-位上的化合物类型为:EA. 黄烷醇类B. 查耳酮类C. 花青素类D. 高异黄酮类E. 异黄酮类72. 四氢硼钠是一种专属性较高的还原剂,只作用于:CA. 黄酮类B. 黄酮醇类C. 二氢黄酮类D. 异黄酮类E. 查耳酮类73. 某中药水提取液中,在进行HCl-Mg 粉反应时,加入Mg 粉无颜色变化,加入浓HCl 则有颜色变化,只加浓HCl 不加Mg 粉也有红色出现,加水稀释后红色也不褪去,则该提取液中可确定含有:CA. 异黄酮B. 黄酮醇C. 花色素D. 黄酮E. 二氢黄酮74.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D OO OHOH glcO OH OCH 3O O OH OH CH 3O OH OCH 3O O OH OH OHOH OCH 3OO OHOH OH OH OHO O OHOH AB C D E75. 下列化合物用pH 梯度法进行分离时,从EtOAc 中,用5%NaHCO 3、0.2%NaOH 、4%NaOH 的水溶液依次萃取,先后萃取出的顺序应为:AO OOHOH HO OCH 3O O OCH 3OH OH OOO ①②③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①③②D. ③①②E. ②①③76. 提取某些贵重的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BA. 水蒸气蒸馏法B. 吸收法C. 压榨法D. 浸取法E. 透析法77. 具有抗疟作用的成分是:CA. 小檗碱B. 芦丁C. 青蒿素D. 西地兰E. 紫杉醇78. 下列成分的水溶液,经振摇后能产生肥皂样泡沫的是:AA. 皂苷B. 黄酮C. 生物碱D. 强心苷E. 蒽醌79. 大黄素型的蒽醌类,其羟基分布情况为 BA. 分布一侧苯环上B. 分布两侧苯环上C. 分布在1,4位上D. 分布在5,8位上E. 分布在2,6-位上80. 芦荟苷按照苷元结构应属于:BA. 二蒽酚B. 蒽酮C. 氧化蒽酚D. 蒽醌E. 蒽酚81. 能与碱液反应生成红色物质的是:CA. 黄酮类B. 香豆素类C. 羟基蒽醌类D. 皂苷类E. 强心苷类82. 下列结构的类型为:BA. 花色素B. 黄酮醇C. 查耳酮D. 异黄酮E. 二氢黄酮83. 药物结构中含有下列哪个取代基时特别不稳定,容易被氧化:AA. 酚羟基B. 甲基C. 羧基D. 醇羟基E. 甲氧基84. 下列基团极性最大的是:BA. 酮基B. 酚羟基C. 甲氧基D. 酯基E. 醛基85. 下列能与三氯化铁显色的取代基是:BA. 醇羟基B. 酚羟基C. 双键D. 醚键E. 甲氧基86. 适用于含有大量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的中药提取方法是:AA.浸渍法B.水蒸气蒸馏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E.连续回流提取法87. 从中药的水提取液中萃取极性较大成分,宜选择的溶剂为:CA.乙醚B.甲醇C.正丁醇D.氯仿E.石油醚88. 连续回流提取法比回流提取法:BA.节省时间且效率高B.节省溶剂且效率高C.受热时间短D.提取装置简单E.提取量大89. 两相溶剂萃取技术的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BA.结构类型的差异B.分配系数的差异C.化学性质的差异D.酸碱性的差异E.存在状态的差异90. 可能出现在石油醚萃取液中的成分为:CA. 多糖B. 氨基酸C. 蜡质D. 生物碱盐E. 黄酮苷91. 向皂苷的乙醇溶液中逐滴加入数倍量的丙酮或乙醚或丙酮-乙醚的混合液,使皂苷逐段形成沉淀析出的方法属于: BA. 酸碱沉淀法B. 试剂沉淀法C. 铅盐沉淀法D. 两相溶剂分离法E. 系统溶剂分离法92. 从不纯的结晶经过进一步精制处理得到较纯的结晶的过程称为:BA.分馏B.重结晶C.结晶D.纯化E.浸渍93. 浓硫酸-萘酚反应主要用于检查:BA.萜类B.糖类C.A、B二项均可D.生物碱类E.氨基酸类94. 属于皂苷的化合物是:CA.苦杏仁苷B.毛花洋地黄苷丙C.甘草酸D.天麻苷E.黄芩苷95. 自植物中提取皂苷类成分宜采用:AA.水提取B.乙醚提取C.氯仿提取D.蒸馏提取E.升华提取96. 利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分离有效成分时,常用下述哪组溶剂:EA.石油醚、乙醇、水B.苯、水、乙醇C.石油醚、甲醇、乙醚D.石油醚、乙醚、丙酮E.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水97. 系统溶剂分离法中,选择乙醇提取后,该部分不能检出的成分为:CA.强心苷B.生物碱C.多糖、蛋白质、氨基酸D.甾体E.鞣质98. 分离不同酸性的游离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首选方法是:CA.沉淀法B.结晶法C.pH梯度萃取法D.色谱法E.酸溶碱沉法99. 羟基蒽醌苷元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用5% NaOH溶液:EA.只能萃取出酸性较弱的蒽醌B.只能萃取出酸性较强的蒽醌C.只能萃取出酸性强的蒽醌D.只能萃取出非酚性的蒽醌E.可萃取出总的羟基蒽醌混合物100. 若将槐花米加入冷水慢慢加热煮沸,则所含芸香苷易被:EA.水降解B.酶缩合C.酶氧化D.挥发E.酶水解二、配伍选择题[1-4]A.石油醚B.甲醇C.氯仿D.正丁醇E.丙酮1.极性最小的溶剂是:A2.极性最大的溶剂是:B3.密度比水大的溶剂是:C4.最难回收的溶剂是:D[5-9]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E.连续回流提取法5.不加热而浸出效率较高的是:B6.以水为溶剂加热提取的是:C7.有机溶剂用量少而提取效率高的是:E8.自中药中提取含挥发性成分时不宜采用的方法是:C9.提取受热易破坏的成分最简单的方法是:A[10-14]A.硅胶B.聚酰胺C.离子交换树脂D.凝胶E.活性炭10.按分子极性大小进行分离的是:A11.可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是:C12.分离原理为氢键吸附的是:B13.常用于吸附水溶液中非极性色素的是:E14.特别适合于分离羟基黄酮类化合物的是:B[15~17]A.5% Na2CO3溶液B.5% NaHCO3溶液C.5% NaOH溶液D.热的5% NaHCO3溶液E.1% NaOH溶液15.从总游离羟基蒽醌的苯液中分离出含一个β-OH的蒽醌,选用A16.从总游离羟基蒽醌的苯液中分离出含-COOH 的蒽醌,选用B 17.从总游离羟基蒽醌的苯液中分离出含一个α-OH 的蒽醌,选用C [18~20]18.上述四个化合物的酸性弱强顺序是:4<1<2<319.用pH 梯度萃取法分离上述四个化合物,被萃取出的先后顺序是:3,2,1,4 20.用硅胶薄层色谱技术进行检识,以C 6H 6-EtOAc (3∶1)作展开剂,R f 值大小顺序是:3<2<1<4 [21~24]A .大黄素B .茜草素C .柯桠素D .黄曲霉素E .番泻苷A 21.毒性最大,微量即可引起肝硬化的成分是D22.结构上归属为二蒽酮类,具有良好泻下作用的成分是E23.工业上常作为染料应用;医药上有凉血止血,止咳平喘功用的成分是B 24.治疗皮肤病的良效成分是C [25~27]A .5%NaHCO 3B .5%Na 2CO 3C .0.5%Na 2CO 3D .4%NaOHE .5%HCl 25.pH 梯度萃取5-OH 黄酮应选用DOO OHOHOOOH OHOOOHCOOHOOOHOH○1 ○2 ○3 ○426.pH梯度萃取4′-OH黄酮应选用B27.pH梯度萃取7,4′-二-OH黄酮应选用A[28~31]A.3,5,7-三-OH黄酮B.3,5,7,4′-四-OH黄酮C.3,5,7,3′,5′-五-OH黄酮D.3,5-二-OH-7-O-芸香糖基黄酮苷E.3,5-二-OH-7-O-葡萄糖基黄酮苷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上述黄酮类化合物,以水-乙醇混合溶剂梯度洗脱,则:28.首先被洗出的是D29.第二被洗出的是E30.第三被洗出的是A31.最后被洗出的是C[32~36]A.小檗碱B.莨菪碱C.麻黄碱D.小檗胺E.苦参碱32.属于有机胺类的是C33.属于酸碱两性的是D (还有酚OH)34.属于季铵碱的是A35.具有酰胺结构的是E36.是阿托品外消旋体的是B[37~41]A.异喹啉类生物碱B.吡啶类生物碱C.有机胺类生物碱D.吲哚类生物碱E.莨菪烷类生物碱37.小檗碱属于A38.麻黄碱属于C39.槟榔碱属于B40.东莨菪碱属于E41.利血平属于D [42~24]42.喹啉的结构是D 43.吡啶的结构是A 44.哌啶的结构是B 45.吡咯的结构是C 46.吲哚的结构是E [47~50]A .植物醇B .维生素AC .栀子苷D .樟脑E .柠檬烯 47. 叶绿素水解可得到的成分是 A 48. 能升华的成分是 D 49. 属于环烯醚萜的化合物是 C50. 存在于动物体内,特别是鱼肝中含量丰富的成分是 B [50~52]A B C D E50.樟脑是上述哪种结构 A 51.龙脑(冰片)是上述哪种结构 B 52.薄荷醇是上述哪种结构 CN HNN HNN HA B C D EOHOHOCH 3CH 2CHCH 2O[53~55]A.天麻苷B.苦杏仁苷C.芦荟苷D.红景天苷E.靛苷53.有止咳化痰作用B54.有镇静催眠及镇痛作用A55.有抗菌、抗癌作用,治流行性乙脑、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有良效E[56~58]A.氧苷中的醇苷B.氧苷中的氰苷C.硫苷D.氮苷E.碳苷56.苦杏仁苷为B57.芦荟苷为E58.黑芥子苷为C[59~60]A.薯蓣皂苷元B.甘草酸C.齐墩果酸D.柴胡皂苷E.人参二醇类皂苷59.合成甾体激素和甾体避孕药的重要原料A60.可用于临床治疗肝炎C[61~65]A.2,6-去氧糖B.五元不饱和内酯环C.六元不饱和内酯环D.间二硝基苯试剂E.Keller-Kiliani反应61.可用于鉴别2,6-去氧糖的试剂是E62.可用于检识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的试剂是D63.强心苷和其他苷的主要区别是A64.甲型强心苷元含有B65.乙型强心苷元含有CA .5%NaHCO 3B .5%Na 2CO 3C .0.5%Na 2CO 3D .4%NaOHE .5%HCl 66.pH 梯度萃取5-OH 黄酮应选用 D 67.pH 梯度萃取4′-OH 黄酮应选用 B 68.pH 梯度萃取7,4′-二-OH 黄酮应选用 A[69~71]A .5% Na 2CO 3溶液B .5% NaHCO 3溶液C .5% NaOH 溶液D .热的5% NaHCO 3溶液E .1% NaOH 溶液69.从总游离羟基蒽醌的苯液中分离出含一个β-OH 的蒽醌,选用A 70.从总游离羟基蒽醌的苯液中分离出含-COOH 的蒽醌,选用B 71.从总游离羟基蒽醌的苯液中分离出含一个α-OH 的蒽醌,选用C [71~72]A .○4○1○2○3B .○2○3○4○1C .○3○2○1○4 D .○3○4○2○1E .○2○4○3○1 71.上述四个化合物的酸性弱强顺序是C72.用pH 梯度萃取法分离上述四个化合物,被萃取出的先后顺序是COO OHOHOOOH OHOOOHCOOHOOOHOH○1 ○2 ○3 ○4(一)生物碱碱性比较 1. B>C>ACBACH 3O CH 3OOCH 3OCH 3NCH 3CH 3O CH 3OOCH 3OCH 3NHNCH 3O CH 3OOCH 3OCH 32. B>ANO OHO OH N O OHOOHA B3. B>A..N O N O..NO N O AB(二)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 1. B>C>AO O OHOHO O OH OHCOOH OO OHHOABC2. B>A>C>DO OOH CH 3O OOH COOHOHOH OHO OOH CH 3OOOH CH 3OHOHABCD(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 1. B>C>A 2. A>C>B>D 3. B>A>D>C 4. B>A>C 5. B>A>C 6. A>C>B 7. B> A > COOOHHOOOOHHOHOOOOHOH HOABC1.OOOHOHHOOH OHOOOHOHH 3COOHOHOOOHOHHOOHOCH 3OOOHOHH 3COOHOCH 3ABCDOOOHHOOHOOOHHOHOOHO OHOOHOOHOABCD2.3.OO HO OglcOOOHOHHOOOOH ABCOOHOOCH 3OHOHOOCH 3OOHOOCH 3ABCOOHOOCH 3OHOHOCH 3AOOH 3COOHOCH 3OHOHOOHOOHOCH 3OHOCH 3BC4.5.6.7.CBAOOOHOH HO OHO O OH OHOHO O OHOH(四)比较下列化合物的Rf 值大小 1、OO H OHOHOHO AOO H OHOHOHO OHBOO H OHOgluOHO C层析条件:聚酰胺板 展开剂:90% EtOH Rf 值:C>A>B 2、CH 3O CH 3OCH 3N ACH 3O CH 3ONHBCH 3O CH 3ON+CH 3CH 3C层析条件:Al 2O 3板 展开剂:CHCl 3 : MeOH (9:1) Rf 值:A>B>C 3、OHACHO BCOOHC层析条件:硅胶色谱Rf 值:B>A>C(五)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O O OHO O OH OHCH 3AB1.Mg(OAc)2试剂,A 为茜草素型蒽醌,显紫(蓝)色;B 为大黄素型蒽醌,显橙(红)色。
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语法一、学习提要1.语法概说语法是语言要素之一,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另一个指语法学体系。
语法具有抽象性、稳固性、递归性和民族性。
语法单位是指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汉语的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包括实语素和虚语素,它们是构词语法单位。
一个词可以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可以由两个或几个语素构成。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
一部分词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短语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比词大的语法单位。
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法单位。
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
句群是由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语法单位。
2. 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词的语法分类根据的是词的语法特征。
词的语法特征包括词的形态、组合能力、造句功能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
形态是指构词和构形的语法形式。
构词的语法形式包括前缀和后缀;构形的语法形式包括重叠式和粘附式。
组合能力是指某类词可以跟一些什么词发生组合关系,不能跟一些什么词发生组合关系。
造句功能是指词在句子中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汉语里词类的语法特征突出地表现在组合能力这一方面。
根据词的语法特征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和拟音词。
名词包括人物名词、时间名词和方所名词。
动词包括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历时动词、断事动词、使令动词和辅助动词。
形容词包括性状形容词和定质形容词。
副词包括一般副词、语气副词和关联副词。
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
量词包括物量词和动量词。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中国当代文学_习题集(含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一、单选题1.哪部作品被曹禹称之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A.《陈毅市长》B.《武则天》C.《日出》D.《茶馆》2.下列作品中,以农村为主要题材的是()。
A.《一地鸡毛》B.《古船》C.《风景》D.《废都》3.马烽的创作风格接近以下哪位作家?( )A.赵树理B.梁斌C.古华D.张贤亮4.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句诗的作者是()。
A.舒婷B.海子C.欧阳江河D.顾城5.批判台湾社会崇洋媚外风习的《莎哟娜拉·再见》的作者是()。
A.陈映真B.黄春明C.王祯和D.陈若曦6.下列作品中,()的作是曾卓。
A.《回答》B.《鹰的诞生》C.《一切》D.《悬崖边的树》7.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诗句作者是()。
A.顾城B.北岛C.杨炼D.江河8.下列属于先锋小说的是()。
A.《冈底斯的诱惑》B.《哦,香雪》C.《鸡窝洼人家》D.《乔厂长上任记》9. “告诉你吧,世界 / 我——不——相——信!”这句诗出自作品()。
A.《触电》B.《回答》C.《一切》D.《古寺》10.田汉的剧作()在辩证地处理史料与艺术想象间的关系方面十分突出。
A.《左邻右舍》B.《蔡文姬》C.《获虎之夜》D.《关汉卿》11. “()文学”是新时期的第一个文学思潮。
A.反思B.寻根C.伤痕D.先锋12.汪曾祺“文革”后复出文坛,受到许多赞扬的第一篇小说是()。
A.《故里三陈》B.《大淖记事》C.《异秉》D.《受戒》13.下列诗人中,()是原“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A.艾青B.曾卓C.牛汉D.郑敏14.阿城的《棋王》属于()。
A.新写实小说B.伤痕小说C.寻根小说D.新历史小说15.《平凡的世界》是()的呕心沥血之作。
A.路遥B.王蒙C.张承志D.陆文夫16.八十年代中期,有的作家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文学”。
A.新写实B.伤痕C.寻根D.改革17.曹禺的()借古喻今,揭示“发奋图强”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堆物理习题1. 水的密度为103kg /m 3,对能量为0.0253eV 的中子,氢核和氧核的微观吸收截面分别为0.332b 和2.7×10-4b ,计算水的宏观吸收截面。
2.22*10-2cm -12. UO 2的密度为10.42×103kg /m 3,235U 的富集度ε=3%(重量百分比)。
已知在0.0253eV 时, 235U 的微观吸收截面为680.9b ,238U 为2.7b ,氧为2.7×10-4b ,确定UO 2的宏观吸收截面。
0.5414cm -13.强度为10104⨯中子/厘米2·秒的单能中子束入射到面积为1厘米2,厚0.1厘米的靶上,靶的原子密度为240.04810⨯原子/厘米3,它对该能量中子的总截面(微观)为4.5靶,求(1)总宏观截面(2)每秒有多少个中子与靶作用?0.216cm -1 8.64*1084.用一束强度为1010中子/厘米2·秒的单能中子束轰击一个薄面靶,我们观测一个选定的靶核,平均看来要等多少时间才能看到一个中子与这个靶核发生反应?靶核的总截面是10靶。
1013s5.能量为1Mev 通量密度为12510⨯中子/厘米2·秒中子束射入C 12薄靶上,靶的面积为0.5厘米2、厚0.05厘米,中子束的横截面积为0.1厘米2,1Mev 中子与C 12作用的总截面(微观)为2.6靶,问(1)中子与靶核的相互作用率是多少?(2)中子束内一个中子与靶核作用的几率是多少?已知C 12的密度为1.6克/厘米3。
1.0435*1012cm -3s -1 1.043*10-3cm 26.一个中子运动两个平均自由程及1/2个平均自由程而不与介质发生作用的几率分别是多少?0x I I e -∑=根据在2个平均自由程不与介质发生作用的机率为:220.1353e e λ-∑-==在1/2个平均自由程不与介质发生作用的机率为:120.6065e e λ-∑-==7.已知天然硼内含10B19.78%,它对2200米/秒热中子吸收截面为3837靶,另含11B80.22%,它对于热中子吸收截面可忽略不计,为了把热中子流从7107.1⨯/厘米2·秒减弱到 1/厘米2·分,问要多厚的C B 4或32BO H 层,设碳化硼的密度为2.5克/厘米3,平均分子量近似为56,硼酸的密度为1.44克/厘米3,平均分子量近似为62。
(忽略H 、C 、O 的吸收) 对于C B 4:0.254cm 对于32BO H :1.955cm8.设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平均分子量近似为18,氢332.0a =σ靶。
氧002.0a =σ靶,试计算水的宏观吸收截面,又设为了控制目的,在水中溶入了2000ppm 的硼酸,那么宏观吸收截面增大为原来的多少倍?其它所需数据见上题。
0.023cm -1 1.104倍9.用能量大于2.1Mev 的中子照射铝靶可发生H Mg n Al 12727+→+反应,Mg 27有β放射性,半衰期10.2分,今有长5厘米宽2厘米厚1厘米的铝板放在中子射线束内受垂直照射,中子能量大于上述能量,流强为107中子/厘米2·秒。
如果在长期照射停止后,经过20.4分钟,样本有21013.1-⨯微居里的β放射性,试计算其核反应微观截面。
(已知铝的密度为2.7克/厘米3)0.278()σ=靶10.一个反应堆在30000千瓦下运转了10天,然后停闭,问在“冷却”30天以后由于裂变产物衰变而生的能量释放率是多少?160.20.216(30,10) 3.821030[30(3010)] 3.2410d P --=⨯⨯⨯-+=⨯11.反应堆电功率为1000MW ,设电站效率为32%。
试问每秒有多少个235U 核发生裂变?运行一年共需要消耗多少易裂变物质?一座同功率火电厂在同样时间需要多少燃料?已知标准煤的发热值为29/Q MJ kg =661911313100010100.32=9.7710()200 1.610200 1.610P S ---⨯'⨯==⨯⨯⨯⨯⨯裂变率 193232359.7710365243600 1.169 1.40510()6.0210M kg =⨯⨯⨯⨯⨯⨯=⨯⨯ 对于煤:6961000100.32365243600 3.39810()2910M kg ⨯=⨯⨯⨯=⨯⨯ 12.在核反应堆中氚是6Li 吸收热中子,经过63(,)Li n H α反应产生。
这个反应符合1/v 率在0.0253eV 时的反应截面为940b ,证明每克6Li 在热中子通量密度T φ下每年的产氚产量是92.2810T φ⨯ /atoms g yr ⋅13.设在无限大非增殖的扩散介内有二个点源,源强均为S 中子/秒,二者相距2a 厘米,如图所示。
试求(1)1P 点上的中子通量密度及中子流密度矢量(2)2P 点上的中子通量密度及中子流密度矢量。
(第13题图)14.设无限大均匀的非增殖介质内在0X =处有一无限大平面中子源,每秒每平方厘米产生S 个单速中子,试证明该介质内中子通量密度的稳定分布为()exp()2X LSX D Lφ=-、其中D 为扩散系数, L 为扩散长度。
15.某一半径为50cm 的均匀球堆,堆内中子通量密度为rr0628.0sin 10513⨯=φ中子/厘米2·秒,其中r 为距离堆中心的距离,系统的扩散系数为0.80cm ,计算(1)堆内通量密度的最大值是多少?(2)反应堆内任意一点的中子流密度矢量。
(3)每秒从堆内泄漏出去的中子数为多少?(1)堆内通量密度最大值在0r →处,此时:13125100.06283.1410φ=⨯⨯=⨯中子/厘米2·秒 SSaaP 1 P 2 a(2)132sin 0.06280.0628cos 0.0628()410r r r r J r D e rφ-=-∇=⨯⨯ (中子/厘米2·秒)(3)15(50) 1.5810r N J r e dA ===⨯⎰(中子/秒) 16.有一边长a=800cm的均匀裸立方体堆,堆内热中子量()2Z ,Y ,X T =φ⎪⎭⎫⎝⎛π⎪⎭⎫ ⎝⎛π⎪⎭⎫ ⎝⎛π⨯z a Cos y a Cos x a Cos 1012,如图所示,温度为400℃,热扩散系数和扩散长度的测量值分别为0.84cm 和17.5cm ,(1)计算堆内任意一点的中子流密度矢量,(2)每秒从反应堆泄漏出多少热中子?(3)反应堆内每秒吸收的热中子数为多少?(4)一个热中子从堆内泄漏出去的几率是多少? (1)根据斐克定律,可得:92() 6.59410[sin()cos()cos() cos()sin()cos() cos()cos()sin()](/)J D D i j k x y z x y z iaaax y z jaaax y z k aaaφφπππππππππ∂∂∂=-∇=-++∂∂∂=⨯⨯++中子厘米秒(2)1.03*1016 (3)7.25*1017 (4)1.4%17.证明半径为R 的临界均匀球裸堆的通量密度分布为rrR E R PfR πsin42⋅∑,其中P 为反应堆的总功率,R E 为每次裂变释放的能量。
f ∑为宏观裂变截面,r 为离球心的距离。
18.证明长方体均匀裸堆的通量密度分布为f R VE P ∑87.3⎪⎭⎫⎝⎛π⎪⎭⎫ ⎝⎛πY b cos X a cos ⎪⎭⎫ ⎝⎛πZ c cos , P 为反应堆总功率,V 为反应堆体积。
19.高100cm 、直径100cm 的圆柱形均匀裸堆运行在稳定功率20MW 上,如果原点取在堆的中心,则在r=0,z=-25cm 处的功率密度为多少?6.557*10-5 MW/cm 320.半径为45cm 的球形均匀裸堆中测得在离堆中心r= 15cm 处裂变密度为11105.2⨯次裂变/厘米3·秒,问(1)堆运行在多大稳定功率上?(2)在堆中心裂变密度为多少? (1)1.122MW(2)3.02*1011cm -3s -1 21.有一个由U 235和石墨均匀混合而成的厚度为200cm 的临界的无限大平板裸堆,最大通量密度为12105⨯中子/厘米2·秒,利用修正的一群理论计算:(1)反应堆曲率;(2)U235的临界原子密度;(3)热扩散面积;(4)∞K 值;(5)堆内任意一点的热中子通量密度及中子流密度矢量;(6)这个平板堆每平方厘米产生的热功率。
已知U 235的热裂变因数065.2T =η,热吸收截面590T aF =σ靶,热裂变截面503T f =σ靶,石墨的热扩散面积22TM cm 3500L =,中子年龄2TM cm 368=τ,热扩散系数为0.84cm ,热吸收截成0030.0T aM=σ靶,密度31.6g/cm M ρ=。
(1) 2242() 2.464910()B cm aπ--==⨯(2) 1738.18510()F N cm -=⨯(3) 222(1)1146.8()TM L f L cm =-=(4) 1.378k f η∞==(5) 123.14510cos()200x φ=⨯ 103.146.59410sin()200J x i =⨯ (6) 213225.24510()a f f a p E MeV cm s φ-=∑=⨯⎰22.由U 235和Be 均匀混合而成的半径为50cm 的球形裸反应堆在50kW 热功率上运行,利用修正的一群理论计算:(1)U 235的临界质量;(2)反应堆的热中子通量密度;(3)从反应堆泄漏的中子数;(4)U 235的消耗率。
热裂变因数、热吸收截面、热裂变截面见上题,Be 的热扩散面积22TM cm 480L =,中子年龄2TM cm 102=τ热扩散系数为0.50cm ,热吸收截面082.0T aM=σ靶,密度3cm /g 85.0=ρ。
(1) 38.0310F F M V g ρ==⨯ (2)12211sin()7.9310sin(0.0628)4f f p r r R E r R rπφ==⨯⨯∑ (3)2214124 1.5610()4f fpJ SdS D dV Ds R E φπ-=-∇==⨯∑⎰⎰ (4)燃耗率: 1.23 1.230.050.0615()p g d a y =⨯= 23.由U 235和石墨均匀混合而成的立方体裸堆原子密度之比为51.010FMN N -=⨯,利用修正的一群理论计算:(1)临界尺寸;(2)临界质量;(3)当反应堆运行在1kw 时最大热中子通量密度。
U 235及石墨的有关数据见题21。
(1) 352.294()a cm = (2)42351.37010()F F AM N V g N ==⨯ (3)921max 3.87 6.85210()f fpcm s VE φ--==⨯∑24.设一重水-铀反应堆堆芯的k ∞=1.28,L 2=1.8×10-2m 2,τ=1.20×10-2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