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件:高考提分微课7 能量流动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
2018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讲 精品
4.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 物体的重心. (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 质量 分布. (2)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 悬挂 法.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 定在物体上.
二、弹力 1.弹性形变:撤去外力作用后能够 恢复原状 的形变. 2.弹力 (1)定义:发生 形变 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 作用力. (2)产生条件: ①物体间直接接触; ②接触处发生 形变 . (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相反 .
(2)定杆:若轻杆被固定不发生转动,则杆所受到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的方向.如图乙所示,水平横梁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个小 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 =10 kg的重物,∠CBA=30°.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应为图丙中两段绳 中拉力F1和F2的合力,因为同一根绳子张力 处处相等,都等于重物的重力,即F1=F2= G=mg=100 N.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可 知合力F=100 N,所以滑轮受绳的作用力为 100 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下, 弹力的方向不沿杆.
①接触面_粗__糙___ ②接触处有__压__力__ ③两物体间有_相__对__运__动___
大小 方向
0<Ff≤Ffm
Ff=μFN
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 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_相__反___
的方向__相__反__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_相__对___ 作用效果
__运__动__趋__势__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_相__对__运__动___
6.(人教版必修1P61第2题)一只玻璃瓶,在下列情况下是否受到摩擦力? 如果受到摩擦力,摩擦力朝什么方向? (1)瓶子静止在粗糙水平桌面上. 答案 不受摩擦力 (2)瓶子静止在倾斜的桌面上. 答案 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3)瓶子被握在手中,瓶口朝上. 答案 受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 (4)瓶子压着一张纸条,扶住瓶子把纸条抽出.
2018高考生物(新课标)一轮复习讲解课件第九单元第38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多种植物 ,也可 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___________
多种肉食性动物 能被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食。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的渠道。 ③功能:是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
营养级 。 ___________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8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
的能量流动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群落 与它的___________ 无机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 (1)概念:由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高分点拨——类题通法 食物链变式模型总结 (1)表格数据形式直接呈现(能量值)构建食物链(网): 如表是对 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 A、B、 C、D 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Pg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 量的总量。 营养级 Pg A 15.9 B 870.7 C 1.9 D 141.0
E 0.39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 并非能量值。 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 加,两者在数值上
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 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其食物链(网)如 图: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7课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
2.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能量流动规律,使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
1.能量流动的概念理解源于选择性必修2P76“积极思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生物体有机物中,而另一部分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至无机环境中,两部分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
2.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提醒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一部分能量用于呼吸消耗,余下的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即积累有机物中的能量。
思维拓展第二营养级及其后营养级能量流动(1)由上图分析可知①输入该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图中的b(填字母)。
②粪便中的能量(c)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
③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d)+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的能量(e)。
④自身的生命活动的能量(e)=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c)+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i)+未被利用的能量(j)。
(2)总结:①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其中最高营养级无Ⅱ。
源于选择性必修2P76“图3-2-1”: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填“>”“=”或“<”)。
易错提醒(1)能量流动过程的“一来二去”模型说明:①A是初级消费者摄入量;B是初级消费者同化量;C是用于自身生命活动量;D是次级消费者摄入量。
②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③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命活动量。
④自身生命活动量=遗体残骸+次级消费者摄入量。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分析与计算复习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5/7
一、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分流问题分析
1.能量起源: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所含能量) 2.能量去路:
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相关计算
1.食物链中能量计算
能量传递效率 ﹦
第n+1营养级同化能量 第n营养级同化能量
×100%
练习
6/7
一、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分流问题分析
1.能量起源: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所含能量) 2.能量去路:
普通来自上一个营养级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所含能量)
分析
2.能量去路:
4/7
一、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分流问题分析
1.能量起源: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所含能量)
例题
2.能量去路:
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相关计算
1.食物链中能量计算
能量传递效率 ﹦
第n+1营养级同化能量 第n营养级同化能量
×100%
一 激素调整发觉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与计算
1/7
呼吸
太 阳 生产者 能 (植物)
呼吸
呼吸
呼吸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分解者
呼吸
2/7
一、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分流问题分析
题分析
1.能量起源:
生产者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各级消费者能量
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相关计算
1.食物链中能量计算
例题
2.相关食物网中能量或生物量分配分析
7/7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三生物复习课件(共26张PPT)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1942年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
特点2、逐级12递.5减
太 阳 能
未 固 定
生产者 464.6
62.8
293 96.3
分解者 14.6 2.1
植食性动物 62.8 18.8
呼吸 122.6
微量
12.6
肉食性动物 12.6
7.5
5.0
23.9
未利用 327.3
2、计算: 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
的过程。
生
态 系
1、能量的源头:太阳能
统 的 能
过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
程
的太阳能的总量。
量
3、总渠道:食物链或食物网
流
动
1、单向流动: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特 点
次级消费者
2、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 ~ 20%
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一样,流落到一个不毛 的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之外,几乎没有 任何食物,你随身携带的食物只有5千克玉米和一只 母鸡。你认为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
呼吸
生能态量系流统动的的总总能渠量道是是什什么么?? 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生是食产什物者么链所?和固食定物的网太阳能
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小结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食物链和食物网
2.人们常用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
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
A.能量和营养级
2018届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件:12.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7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4)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 ) 提示: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 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而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被多级循环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 用率。( × ) 提示:能量是不循环的,只能单向流动。 (6)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 × )
特别提醒(1)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的能量, 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 级固定或同化的能量。 (2)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3)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摄入
-13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3.能量流动特点及原因分析 (1)单向流动 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 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②各营养级通过细胞呼吸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 用,因此能量无法循环流动。 (2)逐级递减 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 级生物所利用的部分。
第2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概 念 能量来源 过 输入过程 程 传递过程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和 散失 的过程
输入 、 传递
、 转化
太阳
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 成为化学能 沿着
光合作用
和
,将光能转化 传递
食物链
食物网
-3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
[典例透析] 【典例】 (1)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
1∶1,将此食物结构改为4∶1,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 算,则调整后可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________倍 (2) 若 植 物 向 动 物 及 向 人 提 供 的 能 量 比 例 由 1∶1 调 整 为 1∶4,则调整后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________倍
(1)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2)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中消耗的能量越少。
具体计算方法总结如下:
知低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多按选最最大短传食递物效链率20%计算 求高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少选 按最 最长 小食 传物 递链 效率10%计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知高营养级消耗最多能量按选最最小长传食递物效链率10%计算 求低营养级消耗最少能量选 按最 最短 大食 传物 递链 效率20%计算 如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计算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时, 应取最短食物链A→D,并以20%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行计算, 即为M÷20%;计算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长 的食物链A→B→C→D,并以10%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计算, 即为M÷(10%)3。
已知D营养级增加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 量=M÷(20%)3,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10%)3。 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最多可获得的能量 =N×(20%)3,最少可获得的能量=N×(10%)3。
2.在类似
的食物网中,计算生物量变化的“最
多”或“最少”时,应遵循的原则
[典例透析] 【典例】 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
数值。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用N1~N6中的字 母表示) (2)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________。 (3)图中N3表示_____________。 (4)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____。(用 N1~N6中的字母表示)。 (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若要提高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
2018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课件:高考提分微课7 能量流动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
-13-
典例3(2016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期初测试,5)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关闭
B表示桑树的呼吸、C表示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F表示蚕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 C 的呼吸、 G表示流向分解者、H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桑树的总光合速 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率是 B+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既 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 没有流向分解者也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和用于呼吸的能量。 B D.桑树的总光合速率可以用B+C表示
-4-
(4)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 部能量。
-5-
典例1(2016豫东、豫北名校联考,17)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 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有关 叙述不正确的是( )
关闭
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
-9-
典例2(2016安徽合肥段考一,29)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 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 a)〕。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关闭
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A项正确;碳元素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 形式为有机物,B项正确;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 性,C项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该生态系统中,从植食性动物传递到肉食 性动物的能量数值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 2.1+5.1+0.25+0.05-5=2.5;从生产者传递到植食性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专项集训
补上一课6 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专项集训]1.(2014·安徽合肥二模,6)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解析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错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00(摄入量)-20(粪便中的能量)=80,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倒推出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A正确;题图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选项D将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等同于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错误。
答案 A2.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解析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值,一般处于K值,C错误。
答案 C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草→兔→狼”这一关系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解析首先,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应该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因此c为同化量,h为粪便中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因此d是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f是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i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e是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所以b=h+c=f+d+h=f+e+g,A错误。
一轮复习 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07张) 课件
考向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应用 3.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 动简图如右。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植物实际
光合量之和 B.植物到蚕和鱼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蚕和
鱼同化量与植物实际光合量之比
√C.鱼同化的能量可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
粪便流向分解者 D.生产中用蚕粪喂鱼和塘泥肥田能够实现
教材隐性知识
源于选择性必修2 P81“旁栏”:人们主要通过 合理密植 的方 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考向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
考向一 能量流动的过程 1.(2022·连云港模拟)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 示意图。下列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A.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进行的 B.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输入
传递 转化
固定 的太阳能总量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
化学能
化学能
散失
教材隐性知识
源于选择性必修2 P76“积极思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和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生 物体 有机物 中,而另一部分通过生物的呼吸 作用以 热能 的形式散 失至无机环境中,两部分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 相等 (填“相 等”或“不相等”)。
分解者分解 (t·km-2·y-1)
呼吸量 (t·km-2·y-1)
Ⅳ
1.42
0.42
0.19
0.81
Ⅲ
?
15.00
11.94
39.31
Ⅱ
3 825.37
1 986.70
547.00
1 224.00
Ⅰ
23 804.42
2018届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件:3.1ATP和酶
-9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3.ATP的去向
-10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4.细胞内ATP产生量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
(1)生物细胞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少量ATP,因此在O2为0的时 候,ATP的产生量大于0。 (2)当O2供给量增多,有氧呼吸明显加强。ATP的产生量随之增加, 但当O2供给量达到一定值后,其产生量不再增加,是由酶、有机物、 ADP或磷酸等限制因素所致。 (3)当横坐标表示呼吸强度时,ATP的产生量曲线应从原点开始。
-6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7)萤火虫尾部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酶,可以催化荧光素与氧发 生化学反应。( √ ) (8)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 )
-7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1.ATP的分子结构
-8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2.ATP的形成途径
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 ATP的合成(ADP+Pi+能量 ATP)。
பைடு நூலகம்
-17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4.酶的基本单位、合成场所
本 质 基本单位 合成场所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 RNA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核糖体 细胞核
-18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1)能够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ATP。 ( √ ) (2)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 ) (3)细胞中内质网膜不能合成ATP。( √ ) (4)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其中A的含义是指腺嘌 呤,P代表磷酸基团。( × ) 提示:A的含义是腺嘌呤核苷。 (5)细胞中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处于动 态平衡之中。( √ ) (6)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 )
2018届高考生物总复习补上一课7_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课件 (共30张PPT)
(3) 甲为 生 产者 ,戊 共有 以下 食物 链: ① 甲 → 乙 → 戊 ,戊 增 1 加 20 g× =10 g, 需要乙 10×5=50 g, 需要甲 50×10=500 g; 2 1 ②甲→丙→戊,戊增加 20 g× =5 g,需要丙 5×5=25 g,需要 4 1 甲 25×10=250 g;③甲→丙→丁→戊,戊增加 20 g× =5 g, 4 需要 丁 5 × 5 = 25 g ,需 要 丙 25 × 5 = 125 g ,需要 甲 125 × 10 = 1 250 g,故共需要甲 500 g+250 g+1 250 g=2 000 g,C 项 正确。
解析
由图可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a=b+c、b=d+e、e=f
+g,因此,a=c+d+f+g,A正确;b对应的数值为该营养级生
物的同化量,B正确;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 营养级的同化量/该营养级的同化量×100%,但在本图中没有体 现下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因此也就无法计算能量传递效率, C 错误; c 对应能量属于该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本
1. 下 图 表 示 能 量 流 经 某 生 态 系 统 第 二 营 养 级 示 意 图 [ 单 位 J/(cm2· 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C错误;选项D将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等同于第三营养级同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动物的能量数值为2.1+5.1+0.25+0.05-5=2.5;从生产者传递到植食性动物 B.碳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 的能量数值为4+9+2.5+0.5-2=14,故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C.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23+3+70+14) ×104 kJ/(m2· a)=110×104 kJ/(m2· a),D 项错误。 D 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9.6× 104 kJ/(m2· a)
-11-
说明: (1)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即W1。 将图中第三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D2“拼回”第二营养级,则 A2+B2+C2+D2刚好等于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再将D1“拼 回”第一营养级,则A1+B1+C1+D1刚好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 可见,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总能量都来自W1,所有生物总 能量之和都小于W1(呼吸作用消耗的缘故)。 (2)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是100%。从上图可以看出,由第一营养级 向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D1/W1×100%,一般情况下,能量在 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12-
典例3(2016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期初测试)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 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关闭
B表示桑树的呼吸、 C表示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F表示蚕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 C 的呼吸、 G表示流向分解者、H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桑树的总光合速 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高考提分微课(七)
-2-
能量流动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 1.能量流动概念模型解读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
-3-
消费者摄入能量(a)=消费者同化能量(b)+粪便中能量(c),即动物 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 化能量。 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b)=呼吸消耗(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e)。 生长、发育和繁殖(e)=分解者利用(f)+下一营养级同化(i)+未被 利用(j)。 所以(1)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 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 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动物同化的能量与摄入量之间的关系: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 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一部分被同化。 (4)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 部能量。
解析 答案
-5-
方法盘点 (1)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3个方面,少了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 一去路。 (2)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 (3)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 能说“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 (4)“相邻两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相邻两个生物个体”间的传递 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 不是获得“10%~20%”的能量,“所有狼”可获得“所有狐”的能量才是 10%~20%。
-10-
3.利用“拼图法”解决能量的流动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 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 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中 的能量(B1)、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1)。 如下图所示:
C项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该生态系统中,从植食性动物传递到肉食性
解析
关闭
答案
-9-
方法盘点 (1)进行具体能量流动计算时切记“顺推”(即由“植物”下推)与“逆 推”(即由高营养级前推)的计算,前者用“乘法”,后者用“除法”。 (2)“有机污染物”或人工鱼塘中“饵料”中能量应属流经该生态系 统的能量的一部分。
-8-
典例2(2016安徽合肥段考一)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 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 a)〕。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关闭
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A项正确;碳元素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 形式为有机物,B项正确;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4-
典例1(2016豫东、豫北名校联考)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 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有关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关闭
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 的呼吸量,但a1所占比例偏小;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个营养级生物同化
A.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与所占的比例 量之比,图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b1表示消费者从 不符 生产者摄取的能量 ,存在于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 ;食物链中 ,第 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 (a2+b2+c2+d2)/(a1+b1+c 1+d1) 一营养级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其他营养级生物通过捕食直接摄取有 C.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可用 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 机物 ,对最高营养级生物来说,能量不会再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即各营养级 关闭 在于有机物中 生物获得能量的方式和能量的用途不尽相同。 D 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6-
2.能量流动的最值计算规律 (1)在食物链中,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 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则:
-7-
(2)在食物网中 ①在能量分配比例未知时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的知时的能量计算,先根据题 意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并根据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按照从不同 食物链获得的比例分别进行计算,再将各条食物链中的值相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