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合集下载

《关于带头致富先进个人事迹精选材料三篇》

《关于带头致富先进个人事迹精选材料三篇》

《关于带头致富先进个人事迹精选材料三篇》带头致富先进事迹精选范文篇一百里杜鹃xx乡永兴村条件艰苦,土地贫瘠,村民生活水平差。

一直以来,过着靠山吃山,依水吃水的日子。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民众的思想在开放,路子在拓宽,日子也在进步。

这不。

村支部主任xx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xx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从当年打工仔摇身变成了今天的致富能手,不仅为xx村的人民群众指明了道路、树立了楷模,还为自己的致富之路建立了身价。

多年来,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xx 极力响应党工委管委会的号召,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大胆探索,多方了解,亲身体验,将平时只能种植玉米、土豆的土地开拓出来种植经济作物,开创在荒山上种植金银花,收效明显,这不仅保护了生态,美化了荒山,保持了水土,还能为人民群众带来经济利益,为家乡人民群众开辟了致富之路。

林药结合之路在xx村小有成就,也让民众尝到了甜头。

早在xx年,xx的金银花种植就已初具规模,xx乡党委高度重视,将金银花种植发展列为xx乡农村产业化调整的重点,把这一种植技术作为推荐品牌,要求大规模种植,创建了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金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xx为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金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主要加工金银花保健茶,作为风景区的名优特产上市销售,全年收入达50余万元。

如今,该公司已拥有苗圃基地一个,面积200多亩,育种子苗、杆插苗300多万株,可以满足上万亩的种植面积。

今年,xx还将在xx乡创建几个基地,已经流转土地5000余亩,培训种植农户120人,争取在杜鹃、永兴、竹盈三个村大规模种植,把金银花产业做大做强。

誓把xx百姓带上致富路,为创建一乡多业、一村一品的事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为建设和谐文明新xx做贡献,为百里杜鹃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做贡献。

带头致富先进事迹精选范文篇二xx年入党的xx,是xx县xx乡xx村2组的新型农民。

他在种养领域探路,致富不忘乡亲,引领村民转型,如今已成为致富能手、帮带排头兵。

返乡创业好青年事迹材料范文

返乡创业好青年事迹材料范文

返乡创业好青年事迹材料范文返乡创业好青年事迹材料1姚海定、男、布依族、1976年10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蔗香镇蔗香村计生协会会长、蔗香镇创业致富带头人。

每当火龙果开花挂果季节,蔗香公路低码头渡口,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沿路水泥桩上红、黄、白花相争艳,鳞形果球红沿线,这就是蔗香火龙果。

蔗香渡口路口100亩的火龙果是姚海定于2011年2月份引进种植示范基地。

据了解姚海定1997年和村里的青年,一起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街口一家玩具厂打工,当时工厂效益不太好,薪水少,家里有老有小需要照顾,他寻思着打工不是他的出路,1999年他结束了打工生涯。

两年后返乡,接着龙滩库区移民开始,家乡的拆迁有序地开展,几年后移民建房建好,家人安居乐业。

他就开始寻思找发展致富路子,正当他寻思无路之时,恰逢省农科院到蔗香调研,并组织培训亚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姚海定第一个踊先报名,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不耻下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决定在码头路口处实施100亩火龙果种植示范。

培训结束,他就带着家人所有劳动力上山,砍草、挖坑整地,联系果苗,他坚信“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按老师教的种植技术程序逐一进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00亩的火龙果示范基地现在人们的眼前。

不知情的过路人,看到码头公路上下,栽有整齐序的一根根水泥柱,不知有人在干啥?后经了解,才知道是蔗香姚海定在栽火龙果。

俗话说“种庄稼、三分种七分管“,为了确保示范成功,姚海定在地头建一个临时工棚,在果园内认真抓好管理,种耕除草,浇水施肥。

夜间又作人工授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在2013年6月火龙果熟了,蔗香第一家火龙果开始上市。

在当地,他的举动传为佳话。

从那时起,他带动村里的几家农户栽起了火龙果,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好,罗甸县有人来蔗香投资种植火龙果,有人在成立火龙果种植合作社,也有单户种植,他知道这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他坚定:只要肯学、肯想、肯干,致富小康不会是梦。

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

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

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该文章讲述了一位乡村好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成功创业并带动乡亲们共同发展的事迹。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篇1引言在当今社会,创业已经成为很多人实现自身价值和贡献社会的重要途径。

而在广大农村地区,也有很多青年人勇于创新,敢于尝试,通过创业带动乡亲们共同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位乡村好青年的创业事迹,以期激励更多人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正文这位乡村好青年名叫李明,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山村。

他从小就很勤奋,喜欢读书,但因家庭贫困而无法继续深造。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一开始,李明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只是觉得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得去做点什么。

他看到村里的农产品很多,但销路不畅,于是决定利用互联网帮助乡亲们销售农产品。

于是,他开始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如何建立电商平台,如何进行产品包装和推广。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学习后,他成功地建立了一个电商平台,帮助乡亲们销售农产品。

然而,李明并不满足于此。

他觉得,要想真正改变乡亲们的生活,必须得有更具有可持续性的项目。

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

经过多次考察和调研,他发现了一个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地方。

于是,他开始着手建设一个旅游度假村。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成功地吸引了一些投资者,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如今,李明的旅游度假村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篇2乡村好青年创业事迹范文在祖国的广袤农村大地上,有这样一位胸怀梦想、勇攀高峰的优秀青年,他名叫李明。

李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积极向上。

高中毕业后,他毅然决定返回家乡,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明回到家乡后,发现当地的农业生产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阶段,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入微薄。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创业是一辈子的过程,成长也是一辈子的过程,所以任何在大学时候注重班内名次的人都是很少有出息的。

很多人创业成功都是返乡后成功的,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一蔡甸“米王”创新湖北豆丝加工工艺赚大钱这个夏天,夏长兴格外忙碌:一方面,新米即将上市,他的米业公司进入生产旺季;另一方面,他设在玉贤的加工厂正大批量生产湖北特色美食——豆丝,以及油炸兰花豆和花生米等休闲食品。

“湖北人爱吃豆丝,但过去受时令限制,一般只在秋冬两季做。

经过创新加工工艺,今年7月起,我们就能不受季节限制全年加工豆丝,而且还开发出杂粮、莲藕、绿豆等多种口味。

”夏长兴自豪地说。

从1994年辞职下海,夏长兴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基本上只做了一件事:卖大米。

“创业就是把一件事做精做透,自然也就成功了。

”如今,他创办的天安米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蔡甸米业加工的龙头企业,年产值上亿元。

“武汉好爸爸”为儿治病辞职卖大米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或许,夏长兴不会迈出创业第一步。

辞职下海前,夏长兴在蔡甸区粮食局下属的柏林粮管所工作,当过营业员,下乡收过粮油,后来做到了业务经理。

当时,虽然收入不高,但粮食系统是铁饭碗,依然有不少人羡慕。

1993年,儿子的出生,彻底改变了夏长兴的生活。

儿子刚生下来就连续高烧不退,送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如不能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

而当时他和妻子的月工资加在一起还不到500元,为给儿子治病,他背上了十几万元的巨额债务。

为了救儿子,为了还债,夏长兴毅然辞职,用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买了一辆三轮车,开始了卖大米的生涯。

创业之初异常艰辛,夏长兴每天清早起床,骑着三轮车到粮油店批发大米,再走街串巷叫卖,经常到晚上八九点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好在,一年下来,他攒下2万多元,也有了一些固定客户。

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要扩大经营就得有固定的场所。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孙学明同志事迹材料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孙学明同志事迹材料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孙学明同志事迹材料第一篇: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孙学明同志事迹材料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孙学明同志事迹材料孙学明,男,41岁,永登县武胜驿镇烧炭沟村农民,也是烧炭沟村村委会主任。

孙学明思想解放,头脑灵活,他于2008年开始进行生猪养殖,经过多年的技术和财富的积累,于2012年创建了永登县武胜驿镇正华养殖农民专业,该合作社总投资220万元,目前,投资104万元,养殖生猪500头,年出栏1600头。

为农村发展生猪养殖和农民致富做出了示范带头作用。

孙学明在发展养殖业以前的经济来源靠外出打工,以高危爆破为主,生活非常困难。

可是他却是一个思想解放,敢想敢干的一个人。

在全县大力调整种植和养殖业结构的有利时机,他开始想:怎么能使自己和村民尽快地致富呢?考虑到自己的现有条件,他决定把生猪养殖作为发家致富的主要项目。

于是在2008年初孙学明就大胆的搞起了家庭生猪养殖,在有限的条件下把自己的养殖事业办的有声有色。

经过多年的财富和经验积累,他于2012年初创办永登县武胜驿镇正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了专业化、规模化的生猪养殖。

开拓创业精神很强的孙学明抢抓双联机遇,于2013年5月在兰州市科学技术局的帮扶支持下,贷款25万元投入生猪养殖,并邀请科技局专家深入圈舍进行技术指导,为科学养殖和增收创造条件。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孙学明已经是武胜驿镇生猪养殖专家,青年致富的领头雁。

在致富的同时,孙学明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如为本村38家困难户低价提供幼猪,无偿为村上养殖农户提供生猪配种和养殖技术指导,等。

本村和外村的养殖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

另外孙学明帮助本村的养殖户售卖生猪,仅2012年,全村就有20多户养殖户通过孙学明卖掉了100多头生猪,多收入了近2万元。

在上级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孙学明的养猪场已具规模,基本达到科学饲养的标准。

但他总是说:尽管自己的养猪场有了一定规模,但与大市场接轨,这样的规模还很不够,与农民发家致富的强烈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相比,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5篇)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5篇)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5篇)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第一篇:庞淑华,女,1961年2月出生,共产党员,柞水县苇河镇元宝农民。

务农之余,1984年高中毕业后曾任该村小学民办教师等,2014年9月,担任元宝文书。

曾获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县“三八”红旗手、全县“五好家庭”等荣誉。

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

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白皮松苗圃种植,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她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

一、白皮松苗圃种植,示范带头大家乐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赵安荣带头在自家承包地的地上进行了白皮松苗圃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新型种植技术,她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白皮松苗圃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白皮松苗圃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

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

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白皮松。

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她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

赵安荣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白皮松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这几年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白皮松苗圃种植得到了成效。

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他掌握了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白皮松苗圃种植能手。

与她同栽植的几户群众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曾强了他们的信心。

由此便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白皮松苗圃种植积极性,全社进行了50亩的种植示范点,全村白皮松苗圃种植面积一下子达到100亩以上。

二、创新思路,买车搞运输白皮松苗圃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砸人认识到,光靠种地是很难真正发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另谋出路。

经过详细的调查,她发现,当地的运输业,都是由外地的商人在搞,一条商机在她的脑海中闪现,于是她决定在当地搞运输。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精选6篇)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精选6篇)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精选6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事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事迹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

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11971年出生的刘小燕原籍广东肇庆,1993年她为爱远嫁到了古井镇文楼新坑村,成为了当地的外来媳妇。

结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刘小燕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的微薄薪水来养家。

1996年刘小燕和丈夫用多年来外出打工的积蓄承包了8亩甘蔗田,正式开始了与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

一开始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对甘蔗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第一年他们连投下的成本都亏了。

面对这巨大的挫折,刘小燕和丈夫没有放弃。

没有资金,他们厚着脸皮向肥料店赊肥,等甘蔗收成卖出之后再还钱;没有经验,他们就积极往别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别人怎么种,虚心请教,如果碰到其他种植难题,他们就自己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

凭着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交了连续亏损四年的学费之后,他们的甘蔗田从当初的8亩扩大到23亩,2003年再次扩大到45亩,一直到现在的50多亩,他们还充分利用甘蔗田周边的小块土地来种植新会柑,多样化的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产值超过几十万元。

另外,刘小燕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做起了甘蔗北运的工作,为附近的种蔗农户提供了广阔的销路和市场,没有车就自己去联系车队,没有熟人帮忙就自己北上联系想代理甘蔗批发的客户,经过几年的市场勘察和开发,他们一年收购的甘蔗超过了400万斤,每年为他们带来了40多万的收入。

2009年他们用种甘蔗挣到的30几万建了90几平方的二层小洋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刘小燕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甘蔗种植大户。

现在,她的甘蔗田有53亩,亩产甘蔗1.5万斤,年产值达50多万元,而她的南蔗北运收购队辐射了古井镇十几户蔗农,为他们甘蔗的销路问题找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5篇)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5篇)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5篇)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第一篇:庞淑华,女,1961年2月出生,共产党员,柞水县苇河镇元宝农民。

务农之余,1984年高中毕业后曾任该村小学民办教师等,2014年9月,担任元宝文书。

曾获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县“三八”红旗手、全县“五好家庭”等荣誉。

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

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白皮松苗圃种植,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她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

一、白皮松苗圃种植,示范带头大家乐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赵安荣带头在自家承包地的地上进行了白皮松苗圃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新型种植技术,她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白皮松苗圃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白皮松苗圃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

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

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白皮松。

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她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

赵安荣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白皮松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这几年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白皮松苗圃种植得到了成效。

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他掌握了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白皮松苗圃种植能手。

与她同栽植的几户群众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曾强了他们的信心。

由此便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白皮松苗圃种植积极性,全社进行了50亩的种植示范点,全村白皮松苗圃种植面积一下子达到100亩以上。

二、创新思路,买车搞运输白皮松苗圃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砸人认识到,光靠种地是很难真正发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另谋出路。

经过详细的调查,她发现,当地的运输业,都是由外地的商人在搞,一条商机在她的脑海中闪现,于是她决定在当地搞运输。

农村创业青年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农村创业青年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农村创业青年事迹材料(精选多篇)第一篇:xx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事迹材料他和众多青年人一样,曾有过美丽的生活遐想、美好的事业憧景和灿烂的人生构想。

1991年从农林校毕业后,到家乡的小学任教。

1994年由于乡上要调整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种植烤烟,乡烟站也是急需人才,他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该用到家乡的建设发展中去,所以毅然决定辞职,到乡烟站做了一名烟辅员,这也是他喜欢的工作。

但好景不长,到1999年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发展,他所在的单位面临改制,他没能逃脱下岗的命运。

那时,他正处在上有老人,又要兴家立业的艰难爬坡阶段,精神上的打击和生活上的拮据,使得他无限的迷茫和深度的苦恼,他只能回家种田过日子。

家乡的自然条件很适合种植柑桔,到20XX年,全乡掀起了种植柑桔的高潮,种植的柑桔果汁丰富、酸甜适中,味美可口,已成为区内的知名品牌。

他看到了商机,觉得自己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上刻苦钻研,一定能成为柑桔种植大户。

他开垦了113亩山地种植柑桔,刚开始由于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苗树的选购,农药化肥的购买和请工人上,但经济效益要等三年才能见效。

资金一下子周转不够来,他刚开始很苦恼,但他觉得一旦做了,就要做大做强,一定要坚持下去。

所以他放下面子去向亲戚朋友借钱,但不是很 1理想,后来听说乡上有惠农政策,可以无息贷款,他觉得他的坚持有希望了,到村上、乡上反映了情况,得到了乡上的支持,同意他贷了5万元钱。

他也在乡上工作人员的宣传下,加入了柑桔协会,他和协会的成员一起参加科技培训,与他们一起探讨种植技术和经验。

柑桔投产第一年就收到了不错的效益,使他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心。

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近年来乡内的柑桔品质明显下降,质量好的柑桔,数量明显偏少。

但他靠着自己的经验技术和不断创新,他种植的柑桔仍然能保持好的品质,产量不减反而递增。

20XX年他租下了一个店面,开始卖起了农药、化肥,这也成为了种植柑桔外的一笔收入,他也借着乡亲们来买农药化肥的时候,给他们讲解种植经验和农药的配方、化肥的使用技术等,得到了乡亲们的好评。

《农村青年带头致富事迹材料[定稿]》

《农村青年带头致富事迹材料[定稿]》

《农村青年带头致富事迹材料[定稿]》李添林,男,1969年出生,初中文化,湟中县鲁沙尔镇徐家寨村人,中国共产党员,xx年在本村创办了粉条加工厂,目前该厂属于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

李添林是土生土长的徐家寨人,对于本村的气候特点,他十分的了解,徐家寨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平均海拔3000米,高寒缺氧,气候干燥,主要地貌特征是山区多,平原少,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凉爽,雨热同季,紫外线照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非常适合马铃薯作物的生长,他从小就知道我村是我省马铃薯主产区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马铃薯种植事宜区,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油菜、位居第三,生产的马铃薯具有干物质含量高、单产高及绿色无污染的特点。

马铃薯作为人们传统的食物,是李添林再熟悉不过的,长期以来以马铃薯为中国西北部地区,特别是我省农民赖以生存的主食。

在逐渐的学习中,他更加的了解到,马铃薯的大规模生产在省委、省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顺利的跨越了第一个发展周期,农民受益,农村经济日渐繁荣,这一产业已带动了全县农业的整体推近。

因此,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以及马铃薯产品加工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xx年,李添林在进行了仔细的市场调查和周密的前期安排后,终于在本村成了徐家寨粉条加工厂,谁也没有想到,在李添林的带领下,这天天都吃的洋芋蛋子,竟然让大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在党的十七届三种全会召开后,李添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领会会议精神,决定扩大规模生产、更新设备,为本县及周边各村的马铃薯、蚕豆、豌豆等农作物的销售拓宽渠道,为众农户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打下坚定的基础。

粉条加工的事业也是热火朝天的进行着,李添林不仅看到了这些同时他又开始琢磨如何利用做完粉条后剩余的马铃薯渣,最终在进行了多方的咨询研究和专家建议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李添林又开办小型煤厂、有机肥厂,对这些废料进行再利用,这一举动又为城乡群众的燃料,和种植业提供了大的方便。

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范文(精选14篇)

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范文(精选14篇)

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范文(精选14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篇1和许多做农业项目的人不同,景秀大地生态农庄的“庄主”xx,是一名“任性的”80后。

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本来可以靠老爸逍遥快活,他却偏偏选择了当“泥腿子”。

从一开始踏入这一行,很多人就断定他“玩”不了多久。

如今,4年过去了,年轻的他脸庞上满是风霜的痕迹,给了当初质疑他的人有力的回应。

“任性”80后不承父业单干农业——种火龙果20万学费入门买教训春光明媚的4月,站在蔡甸玉贤镇松林村的水泥路上,满眼的蔬果和鲜花,空气中飘荡着甜甜的果香。

一排排农庄规划齐整、错落有致。

这是现在景秀大地生态农庄的样子。

四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湖荒地,杂草丛生。

其实,xx背靠家族企业,父亲的公司还是湖北一家行业龙头企业,接父亲的班就有比普通人高很多的起点。

但是,大学毕业后,他尝试走自己的路。

卖过房子,做过网络,做过营销,还在政府部门上过班。

“后来接触到农业采摘园,觉得这一行大有潜力,于是决定从这一行入手。

”对于儿子“种地”,开明的父亲选择了默许。

“有些喜好是与生俱来的,做过很多事情后,我发现自己热爱土地,最喜欢农业。

”xx对记者说。

为此,他在蔡甸拿下1500亩地,开始打造自己的农庄。

五六年前,他就发现武汉市场上火龙果卖得很好,而且与本地橘子桃子等水果相比,经济效益高很多。

他了解到,正常一亩地火龙果产量可达2000公斤。

于是,xx决定种火龙果。

2011年,他投入20多万元试水,从山东引进红心火龙果。

“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我当时考虑,山东冬天的温度比武汉要低很多,在山东能生长按理在武汉也能生长。

”为了给幼苗保温,xx在幼苗上覆盖了4层保温膜。

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选6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

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1王连,1966年出生在右玉县高家堡乡宋官屯村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家有兄妹7人,她排行老四。

少年时因为体育非常好,10岁就选上田径运动员,14岁被评为省三好生,15岁那年,全县实行包产到户,因其父亲重病在身,不能务农,三个姐姐都出嫁,她就辍学回家,扛起家庭重担,一边干活,一边怀念幸福的校园生活,因为她想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想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当时因为家庭原因,她告别了心爱的校园,从此放弃心中理想。

20岁时,经人介绍与高家堡乡小屯村农民徐秀成结为夫妻,两个人一边干农活,一边想如何能走出贫穷,创出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

1992年,夫妻二人带着三个孩子来到县城打工,夏天的时候丈夫做技工,她背着孩子做壮工;冬天,天气冷了,她就开始卖瓜子、蔬菜、水果。

过了小雪,就开始收购牛羊皮,贩往河北唐县等地。

她夫妻二人靠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用7年的时间,一共攒了6万元积蓄。

1999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街上贴的“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标语,她们夫妻二人商量着用积蓄共买了80头生产母牛,从此走上了养殖生涯的道路。

因为没有圈舍,她白天放牧,晚上和丈夫轮流看牛。

整整度过了三年时间,2003年,通过借高利贷在南移民村建起5亩大场地,为了节省饲草饲料,每年开春,她和孩子们把牛赶到没有人烟的地方放牛,早上五点背上干粮,带上水壶,晚上9点再回到住的土窑周围,不管刮多大的暴风雨,每天和牛在一起,整整度过了16个春秋,就靠着这样吃苦耐劳的精神,王连得到右玉县领导的赞扬和老百姓的信赖,她被选为两届县人大代表,多次获得市、县“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和省“脱贫致富的领头雁”、“经济人资格证”等。

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一)永乐,男,汉族,1986年8月出生,康县两河镇中营村花园社人,中营村养鸡大户。

中营村花园社位于两河镇西面,距镇政府1.5公里,交通相对便利,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于是他外出务工了几年,由于接受新事物快,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的优势,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他于2012年3月份开始了土鸡养殖。

精明强干的他将目光投向了养殖业后,他拿出多年的积蓄新修圈舍220余平方米,特意到外地土鸡养殖场考查并购买先进设备。

自己通过翻看大量的家禽养殖技术书籍,很快的就掌握了基本的养殖知识。

他坚信,以自己的聪明才干和勤劳的双手,一定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通过自学判断生鸡病情,自配饲料,有时候,碰到仔鸡孵化到产房里, 24小时照顾,直到天亮。

自2013年以来,土鸡价格较为稳定,使他们尝到了养鸡的甜头。

现如今巩永乐的养殖规模达到了:年产土鸡1000多只,幼鸡500余只,年产值在5万元左右,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巩永乐练就了一手养鸡好技术。

自己也通过养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致富不忘乡亲,他作为一名中营村花园社村民,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

'多帮帮乡里乡亲,他们挣个钱不容易'.由于他的'传、帮、带',中营村的养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养殖户如雨后春笋地涌现,全村及周边邻里的养殖户都得到了他的帮扶,在他的示范作用下,全村养殖大户达4户以上,形成中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外面相比,我们不算富,但看到周围乡亲比以前富了',我感到自豪;巩永乐话里充满了自豪感,也透出自信,通过敢闯敢干,取得了自己的成功,在自己致富和帮助别人致富的过程中,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

巩永乐在大山深处,以他坚韧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和帮助他人的热心,成为大山的掘金人。

我们相信:他的养鸡事业会更好,在致富的路上会走得更顺、更远。

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二)本人马治虎,男,汉族,出生于1970年。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xxx,男,汉族,中共党员。

20XX年先后被团中央、自治区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外出务工返乡创业先进个人”等荣誉。

1993年X月高考落榜的xxx,一位执着朴素的农家孩子,他对生活没有气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寻找属于自己的新路子。

1994年随同同村人外出到石嘴山市打工,一年时间虽挣到一点钱,但与自己的理想还相差太远,在打工过程中他看到驾驶是当今社会致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于是他萌发了学习驾驶的念头。

1996年元月,他到固原驾校开始学习汽车驾驶技术,通过一年的学习,他能熟练的驾驶各种车辆。

1997年X月他在县劳动就业局组织联系的北京中建一局打工,在中建一局搅拌站开运料车,硬是凭着一股吃苦、勤快灵活、憨厚质朴劲,赢得了领导的重用。

1998年他被配到河间项目部给经理王庆春开车,工作倒是轻松了,但他却更加刻苦了,他的苦干深得王经理的赏识,一次他和王经理谈起家常,谈到家乡的特产“沙棘”,便对王经理做了大量的解释,并提出在隆德搞“沙棘”资源开发的设想,王经理对此非常感兴趣。

1999年至20XX年xxx多次带王经理来隆德县实地考察,并到国家林业局、水利部咨询,赴内蒙古、东北、山西、河北等“沙棘”加工企业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学习,xxx对“沙棘”的开发有了自己更深刻的认识。

20XX年X月他怀着满腔信心返回家乡发展,学习引进了区外技术,同时也引进了区外投资,从选址建厂、办理各种手续到招工培训,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和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20XX年X月X日在一阵鞭炮声中,隆德县美隆饮料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了。

X月份“美隆”牌沙棘果汁一上市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近几年来,xxx有了自己牢固的客户基础和销售渠道,年加工沙棘800吨,向当地投放沙棘原料收购款XXX万元,销售饮料XXX万瓶,创利润XXX万元,使公司资产达XXX万元,流动资金XXX万元。

所加工的沙棘子、沙棘果肉、沙棘果汁远销北京、四川、陕西、青海等几大制药厂,并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快发展,特别是美隆沙棘加工业的开办带动了周边地区退耕还林及沙棘资源后续开发产业得到大发展,同时还为部分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周边地区农民收入,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农民)_事迹材料_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农民)_事迹材料_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农民)徐发青,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5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

<莲~山>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勤学苦干,成就致富梦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

xx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

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xx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

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

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

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

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同业合作,成就致富带头人徐发青同志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XX扶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推荐材料(精简篇)

XX扶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推荐材料(精简篇)

XX扶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推荐材料XX扶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推荐材料凌**,XX市XX区高塘村人,1989年高中毕业后出外打工, 1993年开始艰苦创业,从事于水果、灵芝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经营。

凭着他诚信、守法、吃苦耐劳,经营成绩显著。

先后被团中央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 XX省农村青年生产经营标兵、被授予 XX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XX市XX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十多种荣誉。

一、诚实做人,诚信守法经营:凌**是个做事严谨、俭朴勤力的实在人,他从事水果零售做起,一步步地走到现在不容易。

他今天的成功,除了靠他善于把握商机外,更重要的是靠他的勤俭、诚信、守法经营、依法纳税。

良好的口碑使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为他后来的加快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为政府解难分忧: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困难群体解难、就是多花点精力和成本,也非常乐意。

他放弃了很多更好的赚钱机会,把资金投向农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东源、XX一县一区10个村共2350户农户通过种植、养殖增加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仅2016年一年,相关农户通过凌**扶持、帮助就增收540多万元,仅此一项,农户平均每户就增收2500多元,加快了农户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XX雄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我市政法部门联合指定的全市唯一的两劳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实体,也是我区社会劳动部门认定的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企业。

凌**就是这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困难群体人员,为政府和社会解难分忧的。

三、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凌**致富不忘回报社会,近年来,如:造桥修路、福利院、市 6 20 水灾、 5 汶川地震灾区、特困大、中、小学生捐款、捐物共100多万元。

他受灾不忘救灾的义举感动了社会各界,他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

2016年5月,凌**响应政府的号召,主动与区东埔中学签订了和谐文明社区的创建,承诺长久为农村贫困学生每学期发放助学金,树立了雄达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倪彦虎,男,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土桥乡杨河村青年农民。

2000年从土桥中学毕业后,到到西安学习电焊技术。

后到油田务工。

2009年底回家创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业,现在是土桥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典型之一,年获利达20万元。

现年31岁的倪彦虎,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

当年从土桥乡中学毕业后,不甘心一辈子在家守着几亩簿田过日子,毅然选择了外出务工。

通过虚心学习和悉心钻研业务,
在短短三年时间,倪彦虎熟练的掌握了电焊技术,通过熟练的技术他成为油田公司的一名电焊工,他在这里一干就是7年,在这7年中积攒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9年春节回家,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的同龄人生活还是很贫穷,于是他想:“我能不能回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2010年1月他去了外地进行项目考察,他认为种草养畜很适合自己的农村,因为这里有土地等养殖场地和丰富的饲草来源,同时羊粪又是很好的肥料,能给村民减少种草所需的花费,最后他选中了在当地很容易发展的种草养羊产业。

随后他翻阅各种养殖书籍,学习养殖理论知识,并到周边一些养殖场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

2010年8月他用自己的积蓄盖起了三间羊棚,购买羊只100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创业后,他边干边学,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更不气馁退缩,而是积极进取,分析研究,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靠改革创新观念。

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种养业,依靠“双联”贷款活动和信用社的担保贷款,扩大养殖场规模,扩大再生产,走规模经营的路子。

通过几年来的摸爬滚打和艰苦奋斗,他的养殖场已经从一个三间羊棚的小羊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面积达25亩的立体养殖基地,实现了自己规模化养殖场的理想。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倪彦虎已经成为土桥乡的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领头雁。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本村和外村的养殖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书籍。

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四十多次,无偿提供养殖书籍二十多本,同时,倪彦虎同志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实际的养羊经验。

在广大村民看到倪彦虎养殖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后,各村民纷纷上门取经,积极效仿,大力发展种养业,都想通过种草养畜发展家庭经济。

一时间大家纷涌而上,倪彦虎看到后,觉得大家如果盲目的发展种养业,就很容易走上歧途。

于是则主动引导村民改变观念,合理分流,搞特色养殖,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扩大生产规模,走专业化之路。

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倪彦虎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协会为手段,成立华强专
业合作社,合理分配种养资源,避免盲目发展,从而导致内部恶性竞争;并利用专业合作社的集中优势,从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各养殖户,发展三高农业,提高种养业经济效益,以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华强专业合作社从一成立之时起就树立了“自己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

合作社以“养殖—销售”一条龙的产业经营模式进行养殖。

华强专业合作社作为养殖基地,吸收农户加盟,由农户出资入股,合作社进行统一养殖、销售。

年底农户按比例进行分红。

华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给养殖加盟户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给周边群众带来养羊积极性,在无偿服务下,他们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使农民朋友更深刻认识到,养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耕种土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倪彦虎不仅要增加收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他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设计总投资450万元,计划发展养殖2000只规模。

现已完成投资140万元,新建办公用房10间,饲草贮藏加工室、防疫室、标准化棚圈等共计110间,购买铡草机5台。

目前,羊存栏420只,其中小尾寒羊200只,绒山羊220只。

该合作社建成后,年出栏羊只可达3200只,可产绒1600斤,实现年纯利润约200万元。

该合作社的建成极大提高了群众的养殖积极性,拓宽了贫困乡村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