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历史与理论

合集下载

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外建筑史是指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建筑领域发展的历史。

中西方建筑有许多差异,包括设计风格、材料选择、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1. 设计风格:中西方的建筑设计风格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强调平衡和谐,注重对自然的模仿和尊重。

西方建筑则注重个性和创新,强调自由表达和个人意愿。

2. 材料选择:中国传统建筑多使用木材、砖瓦和石材等天然材料,强调材料的质感和纹理。

西方建筑则更多地使用现代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3. 结构: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多采用悬挑结构和木结构,注重平衡和静态力学。

西方建筑则采用更多的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更注重动态力学和抗震性能。

4. 功能: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功能和象征意义的结合,如建筑布局和空间规划与人的居住习惯和传统文化有关。

西方建筑则更注重功能分区和空间利用效率,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中西方建筑在设计风格、材料选择、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建筑也相互影响和交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文化。

中外建筑简史

中外建筑简史

中外建筑简史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最早的原始棚屋,到今天的摩天大楼,建筑的形式和风格不断变化。

无论是中外,建筑都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文化和历史,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回顾中外建筑的简史,探索建筑的演变与发展。

古代中华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建筑展示了丰富的民族传统与文化内涵。

最早的建筑形式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如新石器时代的古城遗址——防城。

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古代的城邦文化,而城墙、宫殿、祭坛等建筑成为了都市文明的象征。

秦汉时期的宫殿建筑充满着庄重与气势,例如故宫、长安城等。

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传统建筑风格被后来的朝代所继承与发扬,宋代时期则更加注重建筑的精美与细致,大量运用了石材与花鸟图案装饰。

元代的建筑师则更加迷恋色彩,如著名的颐和园使人物色彩鲜艳,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而西方的建筑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建筑以帕台农神庙为代表,充满了对称与平衡之美。

希腊柱式的设计在后来的建筑风格中广泛传承。

随着罗马帝国的兴起,建筑在罗马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罗马建筑追求的是庞大、壮丽与气势,如斗兽场、万神殿等。

之后,古典主义时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庄重,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念对于建筑的影响日深。

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米开朗基罗以其建筑奇思妙想和雄伟壮观的作品著名。

在中外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建筑材料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古代中华的传统建筑以木材和砖石为主要材料,木结构的庙宇与宫殿近乎天然,凸显了与自然的和谐。

而在西方,早期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中广泛使用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这些材料使建筑具有更高的耐久性与稳定性。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钢铁与玻璃等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结构更加强大和开放,促进了建筑设计的全新可能性。

例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纽约的帝国大厦都是使用钢铁结构的标志性建筑。

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不仅受到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也与科技、环境保护以及社会需求密切相关。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877- 中外建筑史一、考试性质《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建筑学二级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

《中外建筑史》考试要力求反映建筑学硕士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城乡建设事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开阔的学术视野、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建筑学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要求考生全面了解中外建筑历史发展演变的历程,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各种建筑特点,能够分析历史上经典建筑的创作思想、实践经验及其历史价值。

考生应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阅读理解、叙述、绘图与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本科目试题解答,考核考生对中外建筑发展历史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对中外建筑发展进程中的典型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综合能力;对建筑学经典著作的了解与评析能力。

三、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两部分,各占约50%。

—、中国建筑史: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建筑、近代建筑、现当代建筑,以古代建筑和近代建筑为主。

要求考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类型、它们的形成过程、典型特征和现存著名建筑实例,能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作品的发展演变、空间组合、结构装饰等作出叙述与评论;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及其社会文化意义;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材料构造技术与建筑造型的关联;了解中国近代及现当代建筑发展的主要现象。

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类型与发展概况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2)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3)古代建筑发展概况2.中国古代城市建设1)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要素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阶段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经验4)中国古代城市实例分析3.住宅与聚落1)住宅形制的演变2)住宅构筑类型3)住宅与聚落实例分析4.宫殿、坛庙、陵墓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①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阶段②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实例分析2)中国古代坛庙建筑① 坛庙的分类② 坛庙实例分析3)中国古代陵墓建筑① 地下埋葬制与墓室② 地上陵台、因山为陵与宝城宝顶③ 陵园建筑④ 陵墓实例分析5.宗教建筑1)宗教建筑发展概况2)宗教建筑类型:佛寺(含佛塔、经幢、石窟)、道观、清真寺6.中国古典园林与风景建设1)园林发展概况2)唐宋明清园林发展的特点3)明清皇家苑囿4)明清江南私家园林5)风景建设的特点7.中国古建结构构造技术1)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2)清式建筑作法8.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观念1)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2)选址与布局3)审美与建筑设计9.中国古代重要建筑典籍10.中国近代、现当代建筑1)近代中国建筑① 近代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② 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③ 近代中国的城市转型及主要类型④ 近代中国城市主要实例⑤ 建筑类型与建筑技术⑥ 建筑制度、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机构⑦ 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2)现当代中国建筑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② 建筑类型及技术的发展变化③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④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⑤ 建筑教育与学术发展⑥ 港澳台的建筑二、外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以西方建筑发展史为主,历史跨度从奴隶社会至当代。

中国古代建筑(中外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中外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如跂思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诗•小雅•斯干》)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一.旧石器时期1. 文化背景:上古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具有多根系、多元性“中国”、“华夏”、“朝代”2.穴居、巢居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1. 仰韶文化——仰韶村、半坡村2. 龙山文化:面积变小、出现套间式半穴居3. 河姆渡文化:干阑式建筑、榫卯构造4. 细石器文化:神庙与祭坛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1、文化背景禅让----传子不传贤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夏铸九鼎——青铜时代2、科学技术有规则的使用土地、天文历法整理河道、防洪、挖沟溉渠3、建筑状况国家机器、修筑宫室台榭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1.历史背景2. 建筑状况:• 宫殿—居住、厚葬—等级制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线的艺术整齐方正、院落式布局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1. 历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农—走向封建制• 重礼,分封诸侯——宗法秩序,等级制2.建筑状况:• 城市——“镐京”• 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3.建筑技术:•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第二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一、东周(前770——前476为春秋,475——前280为战国)秦、楚、齐、燕、赵、魏、韩1.历史文化背景:田地私有制、诸侯国争战天子失学、百家争鸣先秦理性精神——伦理理性的社会色彩寓意:“礼楹,天子丹,诸侯黑,大夫苍2.建筑状况:• 城市建设高潮:齐临淄、楚鄢郢赵邯郸、魏大梁• 高台建筑、大型工程:七国竞筑长城西门豹引漳水溉邺李冰父子都江堰• 木构技术:榫卯构造,墓棺《考工记》西周齐国官书公输班——鲁班3.建筑特征:防御性、礼制、线的艺术:(北)理性对称(南)楚汉浪漫主义,绚烂、神仙世界二、秦(前221——前207)1. 阿房宫:上压天宫,下压黎庶2. 修长城、驰道3.临潼秦始皇陵:气势庞大、平面舒展、轴线对称三、汉(前206——公元220年)1.艺术风格:交融——开阔而奔放、自然拙朴、圆润、气魄恢弘2.建筑状况:• <1>长安城(相当于公元前4世纪罗马城2、5倍). • <2>单体建筑:• 明堂辟雍、洛阳白马寺• 园林——蓬莱三岛模式• 阙——“观”。

中外建筑发展史

中外建筑发展史

• 6·柱础 • ·覆盆式 • ·覆莲式
• 7· 台基、门窗
• 1· 楼阁式塔
• · 楼阁式塔系仿中国传统多层木构架建筑,是佛 • 塔中国化的产物 • · 楼阁式塔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三国志》,
• 东汉献帝初平四年(193)笮融于徐州建造的浮
• 屠祠塔:


下为重楼、上垒金盘,由堂阁周围,可
容三千许人。
• • • • • •
· 文献记载中的最大木塔, 是北魏时建造的洛阳永宁 寺塔,据称高一千尺,百 里以外便能望见。塔建成 不久便被焚毁了
• 2·密檐式塔 • 特征: • 密檐式塔一般不供登临, • 晚期有些虽可登临,因檐密 • 窗小,没有平座、栏杆,观 • 赏效果欠佳。但密檐式塔外观:间距逐层收缩, 与外轮廓的收分配合良好,使庞大塔身显得稳 重而秀丽。檐下的小窗,既打破了塔身的单调、 又产生了对比作用,也是较好的处理手法。 • · 起源:型制源于印度
• 汉代建筑形象 从结构说起 • 1、结构方式 — 抬梁式、 穿斗式、 井干式

2、斗拱大量运用,但形制不统一
抬梁式(叠梁式、梁柱式)
• 阑额
• 穿斗式(穿鬬式)
• 穿斗式(穿鬬式)
抬梁式用料大、跨度大,柱子不直接承受屋顶重量,构造相对复杂。主要运用 于北方民居,以及全国的官式建筑
穿斗式建筑用料小,跨度小,柱子直接承受屋顶的重量,,构造相对简单,主要 应用于南方的民居建筑。
• 一、木骨泥墙房屋 (从穴居演变而来, 主要在黄河流域) – 天然洞穴 – 原始横穴 – 深袋穴 – 半穴居(袋形半穴 居、直壁半穴居) – 地面建筑(木骨泥 墙房屋)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 (一)天然穴居

中外建筑史总结

中外建筑史总结

中外建筑史请在此添加副标题根据文字的记载,人类从事建筑活动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这其中建筑形式的演变过程是经过无数人的艰苦努力,同时又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并经过不断变革才发展过来的。

我们中国古代的建筑和西方国家的截然不同,这不仅因为由于地理环境、民族性格、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也是因为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传统建筑在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布局、装饰色彩、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从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主要是土木制品,采用框架式结构,榫卯安装,梁架承重。

在造型上重视曲线美,气韵生动。

而西方传统建筑材料主要是石质制品,采用围柱式、券柱式结构,墙柱承重。

在造型上重视块、面的应用,形态厚重。

而西方的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

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

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

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中外建筑设计史

中外建筑设计史

中外建筑史一.古埃及建筑(一)古国王时期(前27—前22世纪)1.仿照住宅的“玛斯塔巴”式,即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例如:昭赛尔金字塔,阶梯式的金字塔。

是古埃及正真意义上的金字塔。

2.方锥形金字塔:开罗---吉萨金字塔群。

哈夫拉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

(二).中王国时期。

(前21---前18世纪)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三)新国王时期(前17—前11世纪)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的建筑类型。

卡拉克---卢克索的阿蒙神庙大柱厅:16行134颗柱子。

最大的20.11米直径有3.57米横梁:65顿。

二.古代西亚建筑:一:山岳台,有译为观象台,庙塔。

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天体,观测星象而建的多层塔式建筑。

如在乌尔的山岳台高约21米。

二:亚述帝国的萨尔贡王宫。

门洞处人首翼牛雕刻有特色。

三:新巴比伦王国的新巴比伦城及其城比的伊斯塔尔城门。

四:波斯帝国的帕塞玻里斯王宫。

3月3日世界上最早的卷式结构之一------叠涩劵。

.古希腊建筑代表性建筑二: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

古希腊三大柱式:古希腊三大柱式:多立克(DORIC).爱奥尼柱式(LONIC).科斯林(CORINTHIOM)多立克柱式:柱身断面20哥凹槽,柱身有明显的“收分”。

柱基,柱身比例1:5.爱奥尼:最早出现在爱情海周边的城市。

柱头有两个漏卷构成,柱身没有明显“收分”。

断面有两个凹槽,柱身比例1:9.。

雅典卫城及其主要建筑: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以瑞克提翁神庙,以及雅典娜雕像。

在西方建筑史中有着被誉为群体建筑处理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

特别是巧妙的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

雅典的奥林比亚是最为突出最典型的使用克林斯柱式建筑。

公元437—432前卫城。

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继承并大大推进了古希腊建筑成就。

达到了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

建筑技术:建筑材料除砖,木,石外使用了火山灰质的天然混泥土,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援,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建筑历史与理论作为探索建筑发展演变及其思想体系的学科,对于理解和传承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古代建筑到现代建筑,探讨建筑历史与理论的重要性、研究方法和对建筑实践的启示。

一、古代建筑的历史意义古代建筑是建筑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是希腊的巴特农神庙,都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

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探讨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宗教信仰的演变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此外,古代建筑的设计思想和建造技术也为现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二、现代建筑的理论探索现代建筑的兴起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建筑理念的确立。

从包豪斯运动到现代主义建筑,现代建筑理论一直关注着材料、结构、功能和审美的统一。

而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变迁,建筑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从生态建筑到数字化建筑,人们对于建筑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形式和空间,更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方法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建筑遗址的发掘和数字化技术的运用等。

文献研究是研究建筑历史与理论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和研究著名建筑师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

实地调查能够提供具体的建筑实例,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数字化技术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过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还原古代建筑的真实面貌,帮助研究者深入探讨建筑的技术和设计。

四、建筑历史与理论对建筑实践的启示建筑历史与理论不仅是纯粹的学术研究,更是为建筑实践提供启示和指导。

通过对过去的建筑实践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成功的设计思想和创新的方法,并借鉴到现代建筑设计中。

同时,建筑历史和理论也帮助我们认识到建筑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价值。

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而这正是建筑历史与理论不断探讨的热点问题。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第六节中外建筑发展史一世界建筑发展史1建筑概述(1)建筑的起源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M。

Heidegger,1889-1976年)说:“建筑的本质是让人类安居下来。

”在长期的蒙昧和野蛮时期,为了躲避风雨、防御野兽,先民们利用天然的石块、树枝,用最简单的生产工具来进行最原始的营建活动。

这些史前建筑功能单一,且受环境条件支配,他们所创造的建筑形式是基本相似的,但它们是人类建筑创作的原点。

(2)建筑是什么建筑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之用而创造的空间,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意大利建筑史学家布鲁诺·赛维(Bruno Zevi)曾对建筑的意义做如下描述:“建筑的意义,几乎囊括了人类所关注事物的全部,若要确切地描述其发展过程,就等于是书写整个文化本身的历史。

”究竟什么是建筑,这一问题存在多种解释,至今仍在学术界争论着。

第一,有人认为,建筑就是空间。

建筑的空间论,既有实体又有虚空间,而且这里的虚空间是人活动的场所,实体是为虚空间而设的。

第二,在现代主义思潮盛行前的西方建筑界,往往把建筑说成是“凝固的音乐”,强调建筑的艺术性。

第三,现代著名建筑师格罗庇乌斯提出:“建筑,意味着把握空间。

”另一位著名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也提出:“建筑是住人的机器。

”这些见解,就意味着人们对建筑有了解的认识。

建筑,首先是应当给人们提供活动的空间,而这些活动,则无疑是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方面。

所以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认为:“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艺术。

”他承认建筑是一种艺术;但建筑又具有构成建筑物的科学性和人们使用建筑物的合理性。

不难看出,现代建筑把建筑艺术不看成是独立的纯粹的艺术,而是把这种艺术也包含在供人使用这一范畴,即满足人们的物质功能需求。

中外建筑史概论1古埃及和两河流域

中外建筑史概论1古埃及和两河流域
8
3.金字塔的演变 (1)金字塔的雏形 • 古埃及人特别重视建造陵墓。早在公元前四千纪,陵墓
不仅有庞大的地下墓室,还在地上用砖造祭祀的厅堂, 称为玛斯塔巴—“凳子”。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在一 端入口 • 美乃特陵墓:把上下埃及的建筑文化统一起来。 • 乃伯特卡陵墓:在祭祀厅堂下造了9层砖砌的台基,向 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的萌芽。
建筑材料方面:尼罗河流域,两岸富 饶,河流提供了芦苇、纸草、泥土作 为建筑材料;石头是埃及主要的自然 富源
建筑技术方面:泛滥的河流---在水利 建设中发展几何学、测量学、起重运 输机械、劳动协作,这些成就对建筑 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5
古埃及人工作场景
6
古埃及的建筑史有四个主要时期:
• 第一,古王国时期---公元前三千纪,这时期的建筑以举世 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
知识要点
古埃及建筑的类 型和代表性建筑
两河流域的建筑 类型和代表作品
相关知识
1.府邸和宫殿 2.金字塔的演变 3.太阳神庙
1.两河流域建筑特征 2.两河流域代表作品
3
一、古埃及建筑
➢ 1.古埃及建筑概述 ➢ 2.府邸和宫殿 ➢ 3.金字塔的演变 ➢ 4.太阳神庙
4
1.古埃及建筑概述
☆地理环境对建筑特点的影响
太阳神庙19神Fra bibliotek大门(2)这些神庙有些共同特点:在大门前有一两对皇 帝的圆雕坐像,像前有一两对方尖碑,后背是 大面积的彩色浮雕石墙,使构图主次清楚、层 次分明、完整统一。
(3)大殿里立满柱子、布满浮雕、圆雕等色彩缤纷 的雕塑。
20
方尖碑 方尖碑是太阳神的标
志,常成对地竖立在神 庙的入口处。
方尖碑的断面呈正 方形,上小下大,顶部 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

中外建筑史论述东西方建筑

中外建筑史论述东西方建筑

中外建筑史论述东西方建筑第一篇:中外建筑史论述东西方建筑1.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

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

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

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

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

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2.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

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

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

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中外建筑史论文

中外建筑史论文

中外建筑史论文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早已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外建筑史一直是研究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外建筑史,并对其发展和影响进行论述。

一、建筑风格的演变建筑风格的演变是中外建筑史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源于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注重平衡、和谐和气势。

从汉朝的殿堂建筑,到唐宋的寺庙和宫殿,再到明清的园林和庙宇,每一种建筑风格都有其特定的设计理念和表达方式。

而在西方,建筑风格的演变更加多样化。

从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到罗马的拱门和圆顶,再到哥特式的尖顶和中世纪城堡,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思想呈现出了极大的创新和多元化,提倡人文主义和对称性。

此后,巴洛克、新古典主义等风格相继出现,为西方建筑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二、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技术在中外建筑史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古代,对木材和砖石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木构建筑和石构建筑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且极具特色。

另外,中国还在早期使用了瓦斯曲技术,即将砖石与木材结合起来,使建筑更加耐久和美观。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加注重结构的创新和工程学的应用。

罗马时期的古代浴场和剧场,展示了古罗马人对水力和世界布线的深入理解。

此外,拱门和圆顶的引入为建筑结构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使大型建筑得以实现。

三、建筑与社会的关系建筑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

在中国,建筑一直被视为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古代帝王修筑宏伟的宫殿和陵墓,既体现了权力的集中,也展示了文化的繁荣。

同样,在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是宗教力量和社会统一的象征。

建筑物的形式和规模往往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状况。

此外,建筑也与环境和气候密切相关。

在中国,古代园林以及北方的宅院都充分考虑到了气候变化和景观的要求。

而在西方,由于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古希腊的建筑形式更加开放,强调与环境的融合。

四、中外建筑对比与影响中外建筑史的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建筑文化的异同和交流影响。

中外建筑史知识点总结

中外建筑史知识点总结

中外建筑史知识点总结一、建筑史的起源和发展建筑的历史可以被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早在石器时代就开始建造简单的住所和聚居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建筑也逐渐从简单的住所发展为复杂的宗教、政治和文化建筑。

古代文明如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希腊和罗马等国家的建筑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寓意着古代中国人民对木材资源的尊重和珍视。

中国古代建筑以“檩柱”、“长条对称”、“凸梁”和“合院”等形式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在宫殿、寺庙、园林和民居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深受世界各国建筑师和设计师的敬仰和借鉴。

除了中国古代建筑之外,欧洲古代建筑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也有着重要的发展和影响。

欧洲古代建筑以石头、砖瓦和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风格主要分为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等。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耸的拱顶、尖塔和精美的玻璃窗而著称,文艺复兴式建筑则以其典雅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和对古罗马建筑的继承和发扬而闻名。

二、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变与特点建筑风格是建筑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建筑特点和风格。

建筑风格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风格分为古典主义、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多种类型。

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以其严谨的对称美和精致的装饰而著称。

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古代宫殿、神庙和城市规划中,深受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大师安德烈亚·帕拉第奥的典范和影响。

哥特式建筑风格是中世纪欧洲建筑的代表,以其高耸的尖塔和巨大的窗户而著称。

哥特式建筑主要表现在教堂、修道院和堡垒中,代表作有法国巴黎圣母院和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等。

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建筑的代表,以其对古典主义建筑的继承和发扬而著称。

文艺复兴式建筑主要表现在宫殿、城堡、广场和城市规划中,代表作有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和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等。

中外建筑简史

中外建筑简史

1、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述:(1)史前时期,我国古代建筑有陶复陶穴和筑木为巢两种基本形式。

(2)夏商周时期,城市建筑有了显著的进步,从夏商都城到东周列国都城,可以看出中国城市的两种形态——“择中型”布局和“因势形”布局均已出现。

(3)秦汉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在宫苑建筑上成就突出,秦汉建筑艺术总的风格可以“豪放朴拙”概括。

(4)三国时期,建筑成就主要体现在都城建设、佛教建筑和园林建筑的兴起。

(5)隋唐时期,为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赵州桥。

(6)宋辽金时期,组群建筑布局趋向多进院格局,加深了组群纵深发展的程度。

元代统一中国后,基本接受了宋金建筑传统,但在宗教建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7)明清两代,中国古代建筑在明代和清中叶以前经历了最后一次发展高峰,清中叶以后,帝王宫殿、坛庙、陵寝、苑囿等宫式建筑走向衰落,预示着中国建筑转向的来临。

2、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P4(一)单体建筑结构特点,(1)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下为台基,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上位屋顶。

(2)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分为:1庑殿顶2歇山顶3悬山顶4硬山顶5攒尖顶,中国古建筑屋顶材料选择上偏爱木材,并以木结构为主。

(3)中国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井干式,穿斗式,抬梁式(也成叠梁式)。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而引入注目,令人赞赏。

(二)建筑的平面布局特点:(1)庄严雄伟,整齐堆成。

(2)曲折变化,灵活多样。

(三)建筑装饰特点: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玻璃瓦和彩画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四)建筑思想观念:受到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型群体建筑的设计上,不同的等级均有相应的建筑体例,不得僭越。

家族伦理观念对居民建筑的影像非常广泛。

3、古代城市。

P9举例。

(1)西汉长安城,(2)曹魏邺城(3)唐长安城,是“里坊制”城市格局的典范,其城市总体特征是中轴线对称布局。

中外建筑史概论.

中外建筑史概论.

中外建筑史概论.中外建筑史概论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一、古代建筑的发育背景1、自然环境背景2、意识形态背景二、古代传统思想在古建筑中的体现(一) 敬天祭祖祭天、祭社稷、祭祖a三大祭《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二) 皇权至上皇宫内处处体现等级,大殿、屋顶、台阶、彩画、小品等。

(三)以中为尊背景:与古代人们对北极星的崇拜有关。

体现在紫禁城的布局、名称上。

(四)阴阳五行阴阳:中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宇宙观,万物皆分阴阳。

五行:木、火、金、水、土与五方、五色、四时、四神的关系三、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第二节古代建筑基本特征一、古代建筑的外观特性中国古建筑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

1、屋顶(1)屋顶为什么起翘?又如何起翘的呢?1)结构上的原因。

2)建造上的原因。

3)这样的屋顶便于采光和排水。

4)纯粹是为了美观,采用柔和的曲线。

(2)屋顶分不分等级呢?1)古建筑屋顶是森严礼制的等级的绝对体现。

屋顶形式有庑殿、歇山、卷棚、攒尖、悬山、硬山、单坡、拱顶、盔顶等。

2)屋脊上的吻兽也同样显示着等级。

正吻:正脊两端的吻兽,为避天火。

垂( 戗)脊吻:装饰,牢固瓦筒、垂脊。

最高等级的殿宇上仙人走兽共11个。

2、屋身3、台基作用:通风、防潮、稳定立柱、抵消地震对建筑物的不规则摇撼。

还有其他的作用吗?昭示着身份和权利。

三层汉白玉须弥座;须弥座;一般台基。

二、古代建筑的结构特征1、“墙倒屋不塌”,防御地震2、木结构从采伐到施工都比较便利。

斗拱1、斗拱的三种位置2、斗拱的组成3、斗拱的作用支撑屋顶的出檐(斗拱用在屋檐下可使屋顶的出檐加大;用在梁枋下端,可以减小梁枋跨度,加大梁枋承受力。

)传递屋顶荷载力装饰建筑通过斗拱可以判别建筑物的等级和年代。

三、古代建筑的群体布局特征四、古代建筑的装饰及色彩特征(一)装饰1、装饰的特征1木构架结构体系:柱、梁、枋、檩、椽2屋顶上的装饰:鸱吻、宝顶。

3门、窗:门钉、铺首、石狮,窗上花格4台基:虚弥座、柱础2、装饰的表现手法1)形象比拟动物:龙、虎、凤、龟植物:莲荷、岁寒三友,松鹤,牡丹和桃2)谐音比拟狮/事,鱼/余,莲/连,公鸡/功、吉3)数字比拟 9(二)色彩惯用大面积的原色:红、黄、青、绿、蓝、黑、白。

关于中外建筑史的理解

关于中外建筑史的理解

关于中外建筑史的理解摘要于北京住宅建筑的发展和探讨,城市漂流,新与旧、中与西这两对矛盾的复杂交织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的特殊面貌。

关键词;建筑艺术建筑设计一眨眼功夫几个周的中外建筑史结束了,对于这样的课程我们也深有感触,不知道说一些什么才好,在同时老师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世间奇特无比的,感触深刻的入门---------建筑史对于中外的历史事件也是有很多帮助的,它的出现同时也给我们的人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好处,中国建筑从原始社会开始萌芽,历商周至秦汉,为萌芽与成长阶段,可以秦汉为代本,以下更为名人所之。

阿尔多·罗西作为新理想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以建筑类型学为理论基础,提出城市建筑的概论,将历史传统的元素和信息引入到现代城市建筑的设计中。

中國古代建筑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从原始社会起,一脉相承,形成一种独特风格。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使用范围较广,在三者中居于首位建筑更是不分时代性质的,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其特别的一面,同时也是他成就的那个开始。

柳宗元是历史上著名的唐代大文学家,其实也是造诣颇深的建筑理论家和设计大师,尤其是风景建筑的理论研究和建设成就方面,很有独特的建树建筑是人类社会生活必要的物质条件,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建筑。

生产方式、国家形态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与建筑的变化息息相关。

建筑时代风格反映着时代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反映着和它们相应的思想文化潮流。

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也会渗透到建筑中去。

建筑时代风格不可避免地要适应建筑的材料、结构等技术条件。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处理,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形成了不少特点。

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及特点又有所不同,这之中蕴涵着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智慧结晶一个成熟的建筑风格,必定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一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罗马与古希腊建筑的比较古代罗马建筑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

罗马建筑与其雕塑艺术大相径庭,以建筑的对称、宏伟而文明世界。

古罗马建筑特点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在今黎巴嫩)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

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

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

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

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

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

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

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

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古罗马建筑影响公元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渐趋衰落。

15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19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索来《罗马古城舆图》画册3卷,存放北京耶稣会图书馆。

1672年,意大利传教士阿莱尼带两册《广舆图说》到中国。

这些书里有罗马角斗场、浴场、神庙和罗马街市的图画。

此外,17世纪初,北京耶稣会图书馆里有过3册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但古罗马建筑当时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开欧洲建筑的先河。

古希腊的发展时期大致为公元前8~前1世纪,即到希腊被罗马兼并为止。

古希腊建筑特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属梁柱体系,早期主要建筑都用石料。

限于材料性能,石梁跨度一般是4~5米,最大不过7~8米。

石柱以鼓状砌块垒叠而成,砌块之间有榫卯或金属销子连接。

墙体也用石砌块垒成,砌块平整精细,砌缝严密,不用胶结材料。

虽然古希腊建筑形式变化较少,内部空间封闭简单,但后世许多流派的建筑师,都从古希腊建筑中得到借鉴。

根据所遗留下来的希腊建筑,我们可以归纳出古希腊建筑的几大特点。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

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

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

共有四种柱式:1. 多立克柱式(Doric),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Corinthian),4. 女郎雕像柱式。

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

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特点是: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

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古希腊建筑影响古希腊建筑通过它自身的尺度感,体量感,材料的质感,造型色彩以及建筑自身所载的绘画及雕刻艺术给人以巨大强烈的震撼,它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令它经久不衰。

它的梁柱结构,它的建筑构件特定的组合方式及艺术修饰手法,深深地久远地影响欧洲建筑达两千年之久。

因此我们可以说,古希腊的建筑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

古罗马与古希腊建筑的比较1.建筑风格比较古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摇篮,它的建筑集中了各种艺术形式的精华。

古希腊艺术杰作的普遍优点在于高贵的单纯和肃穆的伟大。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

古罗马的建筑则是全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宝贵成就,但生性奔放的罗马人却没有继承希腊建筑中的凝重,却赋予建筑一种热烈、富丽、喧闹的气氛。

古罗马建筑以其辉煌的拱券和公共建筑向世界展示她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古罗马将柱式与拱券完美的结合,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2.柱式比较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的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柱子的收分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

爱奥尼柱式,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

科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

从比例与规范来看,多立克一般是柱高为底径的4--6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1.2--1.5倍,十分协调、规整而完美。

爱奥尼柱式,柱高一般为底径的9--10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的1/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十分有序而和美。

科林斯柱式,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相似。

多立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帕特农神庙、阿菲亚神庙;以爱奥尼柱式为构图原则的伊端克先神庙和帕加蒙的宙斯神坛;以科林斯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典型作品列雪格拉德纪念亭等。

当然代表性的建筑群体就是雅典卫城了。

古罗马建筑也为我们发展了美轮美奂的立柱。

维尼臭拉依照公元1世纪意大利建筑师维特鲁威在世纪之交的做法及其同代人帕拉第臭和斯卡莫齐的做法,确立了五种建筑柱式:托斯卡纳柱式、多立斯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以及组合柱式。

前三种柱式与希腊人用的柱式相似,而后两种则是罗马建筑师自己的创新。

1.托斯卡纳柱式这是一种外形较简单、几何图案不够优美的柱式。

这些特点使其外观显得分外牢固。

2.多立斯柱式虽然多立斯柱式很像托斯卡纳柱式,但其柱顶檐部精雕细刻的雕带使之与托斯卡纳柱式相区别。

3.爱奥尼亚柱式为罗马建筑中最精致的柱式之一,特点在于柱头上的四个称作涡旋的涡卷形装饰。

4,科林斯柱式特点是柱头有用大量爵床叶构成的装饰,爵床叶上面成串的涡旋比爱奥尼亚柱式上的涡旋要小。

5.组合柱式这种柱式无论尺寸还是装饰均与科林斯柱式极为相似,唯一的区别是其柱头的涡旋极多。

罗马建筑师在同一建筑物中同时运用各种柱式,而且最终的效果颇为和谐,这一点可以在罗马的弗拉维竞技场(即大角斗场)的外部正面得到印证。

3.艺术风格比较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

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

首先是柱式。

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和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这些柱式,不仅外在形体直观地显示出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其比例规范也无不显出和谐与完美的风格。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式特点。

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

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

在这些特点中,显然仍有着古希腊建筑的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内容,但是“合宜以及经济”的杠杆,又显然将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神”意,转变为了世俗的人意。

这一点,可以直接地从建筑类型、建筑外观的设计方面看出。

4.建筑目的比较古罗马建筑在古代社会,具有无以伦比的实用性。

和古希腊流产至今的神庙等建筑相比,古罗马有大量的世俗建筑。

这可以说是建筑目的的不同。

古罗马人天性是极好的工程师。

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拱的大规模应用。

城市土地高低不平,古罗马人会大规模用拱,强力将城市抬升为一片平地。

古希腊的剧场只能依山形而建。

从建筑空间,人流组织上,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剧场原理没有不同。

但古罗马使用拱,将观众席抬升起来,比如斗兽场。

城市水源不足,古罗马使用拱,建筑几十公里的水道引水。

许多拱桥,今天仍然完好。

古罗马道路也极为出色。

5.建筑材料比较传世的古希腊建筑为石材,大理石为主。

受限制较大。

古罗马发明了混凝土,用火山灰为粘合剂。

这样,就可以使用碎砖,碎石等材料。

万神庙。

8、由于材料的不同,古希腊必须大量使用自由工匠,技艺要求很高。

雅典娜卫城成为古希腊建筑的代表,不是偶然的。

而古罗马没有大量的自由工匠,但是混凝土的发明,使他们能大量使用奴隶进行劳动。

6.主要成就比较古希腊成就:确立了一些建筑物的形制,形成了稳定的柱式,发展了建筑和建筑群设计的艺术原则。

古希腊建筑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的时代。

它们的类型还少、形制很简单、结构比较幼稚、发展的速度也很缓慢。

古罗马建筑直接继承并大大推进了古希腊建筑成就,开拓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建筑型制、艺术和技术方面的广泛成就,达到了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

继承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与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

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

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

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的组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

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