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传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伯族传说与民俗综述
姓名:徐文滔学号:2008041023 班级:08级4班
摘要:锡伯族传说是锡伯族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它往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锡伯族传说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与历史价值,与锡伯族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是研究锡伯族早期社会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锡伯族传说与民俗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涵现。锡伯族的传说中蕴含着锡伯族独特的风俗习惯,而锡伯族的风俗习惯中也隐藏着锡伯族的传说。
关键词:锡伯族传说民俗
传说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所反映的内容与一定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信仰共识、民俗事象紧密结合。锡伯族传说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它们大都寄寓着锡伯人对自己本民族的敬仰和热爱。大致可分为人物传说、历史事件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如《喜利妈妈的传说》、《海尔堪玛法的传说》、《西迁节的传说》、《抓嘎拉哈的传说》等。其中有些传说与神话相互交织在一起,如《喜利妈妈的传说》、《海尔堪玛法的传说》不仅体现了锡伯族的民俗,也表现出锡伯族人民对祖先的崇拜之情。本文现对这三类锡伯族传说与民俗的关系分别给以阐析和解说。
(一)锡伯族的人物传说与民俗
在人类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民族的古老传说中都有一个被神话了的女人。同女娲造人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古老民族希望本族繁衍旺盛,战胜严酷的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在不断演化和传说的演绎中,这些女人被部落人民神化,渐渐成为一个民族祈求人丁兴旺的祖神。例如喜利妈妈的传说:故事讲述在大兴安岭的一座山洞里生活着一个狩猎部落,部落里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叫喜利。一年,男人们出去打猎,长久不归,老人和孩子们面临饿死的危险,喜利姑娘在海尔堪的帮助下,带来大量的食物救活了大家,使这个狩猎部落得以生存繁衍。从此人们把喜利奉为自己的祖神。喜利妈妈在原始社会时代是记录世系的象征物,后逐渐演变成“子孙保护女神”,被人们虔诚供奉,喜利妈妈是锡伯族无文字时代结绳记事的家谱。由“天地绳”和象征物两部分组成,“天地绳”是一条两丈多长的丝绳,上系小弓箭、布条、嘎拉哈等象征物。家里生了男孩要在两个嘎拉哈之间就添一张小弓箭,象征长大后弓马娴熟,能成为好猎手或勇将;生了女孩要栓布条,象征善做衣物和成为持家的能手。现如今,锡伯族人仍然保持着对喜利妈妈的祭祀传统仪式。喜利妈妈的祭祀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喜利妈妈在除夕从口袋中取出,从房间的西北墙角斜拉到东南墙角,家长带领全家人为其烧香磕头,到二月初二再装回袋中,挂回原处。
锡伯族对喜利妈妈的崇拜,其主要原因也很简单明确,首先,喜利妈妈是锡伯族对远古时期母系祖先的崇拜,是“母系祖灵上升为神灵”的意思反映。其次,喜利妈妈是一位为了锡伯族繁衍向自然与社会所降临的大灾大难,进行了英勇斗争的英雄,所以锡伯民族信奉她为“女祖先”神。再次,喜利妈妈是庇护、保佑自己子孙后代的神灵,具有降福本民族的神秘力量。
还有些锡伯族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中心,阐述了他们的传奇事迹和遭遇,表达了人民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崇拜和引以为傲的情感。例如海尔堪玛法的传说:早先年,锡伯族的老祖宗,住在大兴安岭的南坡一代,靠打猎捕鱼为生,常常受到住在大草原上的匈奴人的欺负。锡伯人被逼无奈,只好奋起反抗。但惹恼了匈奴人的可汗,可汗要发兵攻打锡伯人,锡伯人连夜北跑。牧马能手和神射手海尔堪的带领下锡伯族人民在山脚下朝阳的地方安了新家。但是,好景不长,锡伯人的住处被人发现了。海尔堪和同族人中的青年集合在一起于敌人激战了三
天三夜,由于敌我力量差得多,海尔堪只好下令撤退。天黑下来了,海尔堪再呼喊兄弟们时,已经没人回答了。只剩下他一个在战斗了。海尔堪最终弹尽粮绝。匈奴可汗看到只剩海尔堪一个人了,便下令抓活的。海尔堪此时没有力量了。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白龙马踢晕可汗带着海尔堪冲出包围,匈奴官兵紧随其后。风住了,雾散了,一切都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海尔堪呢?有人说他死了,却又没有发现他的尸体;说他没死,他又没有回到大兴安岭锡伯人中。他哪里去了呢?草原中的牧马人都看到过他。每天在朝霞映红了天地时,海尔堪骑着白龙马,手里操着长长的套马杆,为千家万户的锡伯人看护着马、牛、羊。
海尔堪玛法后来也被神化为保护牲畜的神,所以每家供奉海尔堪玛法,逢年过节,烧香磕头;人们将海尔堪玛法供在西屋外西南墙角上,那里钉有木板一块,上放香炉,墙内掏洞里面有木盒子,木盒里有一块布,布上画着男人坐像,也有木雕的海尔堪玛法神像。这是因为在古代锡伯族的经济生活中,畜牧业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他们对牲畜的繁殖和安全是非常关心的。对海尔堪玛法的崇拜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地方风物传说民俗
地方风物传说叙述的是锡伯族的风俗习惯的由来,往往赋予被叙述对象以丰富的意义或情趣,表现了锡伯族人民热爱乡土的感情以及他们的生活理想和信念。最典型的当属《抓嘎拉哈的传说》,这个传说讲述了锡伯族人抓嘎拉哈这一游戏的来历。相传努尔哈赤带领八旗兵与明朝东北军作战,在萨尔浒这个地方打了大胜仗。努尔哈赤传令犒劳全体官兵。可到了开宴的时候,士兵们的情绪很低落,努尔哈赤询问身边的巴图鲁,巴图鲁解释说,年关将近,士兵们思乡心切,努尔哈赤又问巴图鲁,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官兵消愁解闷,于是巴图鲁带努尔哈赤来到锡伯族营地,锡伯营的官兵们在非常投入地玩抓嘎拉哈游戏,连努尔哈赤进来也没有发现,轮流抓嘎拉哈的官兵,一个个眼明手快,手舞足蹈,好象在跳“萨满”似的,动作煞是好看。努尔哈赤也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就和锡伯族官兵高兴的玩起抓嘎拉哈来。结果所有的人都玩得很尽兴,愁闷和痛苦也都被抛到了脑后。后来,每当过年过节或作战空隙,努尔哈赤总要同八旗官兵玩抓嘎拉哈游戏,赢了的就给赏赐,输了的也给吃犒劳。而八旗官兵自从玩起抓嘎拉哈的游戏后,凡到了年节,几乎再没有思亲想家和拈花惹草违犯军纪的事情发生了。如今抓嘎拉哈已经成了锡伯族人最喜爱的一种传统游戏,。每逢年节,锡伯人不分男女老少,都要玩抓嘎拉哈。后来,这种游戏甚至在汉民族中也有流传。
抓嘎拉哈是锡伯人的一种传统游戏,反映了锡伯族的风俗习惯。每逢年节,锡伯人不分男女老少,都玩抓嘎拉哈。嘎拉哈在清代有多种玩法,本来是男人从事的游艺活动,后来逐渐变成妇女和儿童的游戏。抓嘎拉哈这一游戏意在教育年轻人做事专一要有耐性。体现了锡伯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抓嘎拉哈锻炼了锡伯族人的意志,使锡伯族人勇猛异常,进而造就了锡伯营无数巴图鲁。
(三)历史事件传说与传统节日
锡伯族的历史事件传说大多讲述锡伯族的历史事件,如反抗外来侵略,农民起义或革命历史事件等,这些传说往往与人物传说交织在一起,如《喀尔莽阿的传说》等。关于锡伯族的历史事件传说不得不说西迁节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锡伯族先民都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生活。乾隆年间,因边疆地区形式不稳定,清政府从盛京等地抽调锡伯族官兵前往新疆伊犁戍边,公元1764年农历四月十八这一天,即将西迁的锡伯族人与留在东北的的锡伯族人聚集在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一千多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共三千多人告别了故乡,踏上了西迁的征程。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
对于锡伯族人来说,西迁节是这个民族一段悲壮的历史。留在东北各地的锡伯族人,在这一天里怀念远去的父老姐妹,纪念锡伯族先辈西迁的历史壮举,而迁到新疆的锡伯族人,则更是思念东北的故土。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流传下来,至今已延续了2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