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学生的声乐教学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第1课时 唱歌《依马呀吉松》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第1课时 唱歌《依马呀吉松》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西部风情第一单元西部风情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和演奏具有我国西部地区音乐特点的代表性音乐作品,增加学生对中国西部地区音乐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

2、学唱歌曲《依马呀吉松》,能够掌握歌曲所蕴含的藏族音乐的风格,并通过演唱加以表现。

同时,学跳藏族踢踏舞的动作,随音乐进行表现。

3、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了解“花儿”这一民歌形式的音乐特点,感受它高亢、奔放的音乐风格。

4、欣赏钢琴独奏《新疆舞曲第二号》,掌握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型,体会新疆音乐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

5、演奏《四季调》,锻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的能力,对不同打击乐器音色及表现特点有近一步了解,并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6、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能够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结合歌曲,学习G大调的音乐知识,尝试视唱部分曲谱。

7、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苗族、彝族音乐特点,能够分辨音乐的结构和不同乐段音乐情绪的变化,并能识别出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

通过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歌曲《依马呀吉松》、《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通过演唱、欣赏和演奏具有我国西部地区音乐特点的代表性音乐作品,增加学生对中国西部地区音乐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等。

课时安排:6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唱歌《依马呀吉松》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依马呀吉松》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并了解藏族民歌的一些风格特点和风土人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和小组探究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精神。

3.知识与技能:重点强调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学跳藏族踢踏舞的简单舞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

民族声乐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民族声乐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模仿、演唱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民族声乐的基本技巧和风格特点。

3.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民族声乐的特点,掌握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理解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 难点:将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相结合,提高演唱水平。

三、教学用具1. 音响设备:播放民族声乐歌曲,用于教学示范。

2. 教学课件:展示民族声乐的相关知识、演唱技巧等。

3. 教学乐器:如笛子、二胡等民族乐器,用于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民族声乐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

2. 介绍民族声乐的历史、特点及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二)知识讲解1. 讲解我国各民族声乐的特点,如蒙古族长调、汉族戏曲、藏族山歌等。

2. 介绍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咬字、共鸣等。

(三)实践操作1. 模仿演唱:教师示范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学生跟随模仿。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互相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四)歌曲学习1. 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声乐歌曲,让学生进行学习。

2. 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演唱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五)总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声乐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2. 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

2. 收集自己喜欢的民族声乐歌曲,进行演唱练习。

3. 尝试创作简单的民族声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1嘎达梅林|人音(简谱)(2023秋)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1嘎达梅林|人音(简谱)(2023秋)
-教师可通过讲解歌曲背景、故事情节,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4)简谱识读:部分学生对简谱识读存在困难,影响学习效果。
-教师可设计简谱识读练习,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
-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卡片、游戏等,降低简谱识读的难度。
四、教学流程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1嘎达梅林|人音(简谱)(2023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嘎达梅林》这一首歌曲。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听过蒙古族的音乐?”(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蒙古族音乐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简谱的基本概念、在歌曲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简谱和音乐表达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嘎达梅林》这首歌曲,通过简谱教学,让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运用音乐表达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第5课时 《春天来到田野上》

第5课时 《春天来到田野上》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春天来到田野上》教学目标:学习锡伯族民歌《春天来到田野上》,注意拍号给我们的提示。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对变换拍子的认识。

教学准备:1、歌谱2、电子琴教学方法:视唱法等课型:唱歌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听,布谷鸟一声声的啼叫,把我们带到田野上,大家快来寻找美丽的春天。

”启发学生说说春天来到时,大自然都有哪些美丽的变化?二、教学新课1、揭示课题学唱《春天来到田野上》2、教师边弹琴边有感情地范唱。

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3、学唱曲调1)熟悉调号、拍子。

认识变换拍子。

变换拍子:在一首歌(乐)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现,或先后出现的叫变换拍子。

①不同拍子先后出现;②不同拍子交替出现。

说说《春天来到田野上》这首歌属于哪种?(交替出现)2)划拍子视唱歌谱。

先练习一下二拍子与三拍子的基本图示,注意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3)听音乐用啦音模唱旋律。

4、学唱歌词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歌词内涵,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

2)听音乐轻声跟唱歌词。

3)跟琴齐唱歌词。

4)完整演唱歌曲。

三、巩固新歌指名学生表演唱歌曲。

板书设计:春天来到田野上1=bE 2/4 3/4 【谱例】锡伯族民歌李幼容填词教学后记:《春天来到田野上》这首歌曲带有浓郁的锡伯族民歌特点,学生对变换拍子掌握较好,但演唱过于生硬,缺乏感染力。

若能在歌唱中,根据歌曲内容和处理的需要,做到既能强又可弱,这样的变化就比较自然。

锡伯族民间音乐及乐器

锡伯族民间音乐及乐器

锡伯族民间音乐及乐器
黎蔷
【期刊名称】《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000)003
【总页数】6页(P35-40)
【作者】黎蔷
【作者单位】《新疆艺术》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3
【相关文献】
1.重视民间音乐传承提高学生审美趣味--西藏地区传统乐器渊源考 [J], 次仁玉珍
2.民间音乐器乐 [J],
3.从锡伯族民间乐器谈民族影响与融合——以东布尔与默克纳为例 [J], 王建
4.250余年西迁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承传基因--新疆锡伯族民间音乐拾零 [J], 张富兰
5.陕南民间音乐器乐化的发展与传承 [J], 姚屹; 常增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演唱《依马呀吉松》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演唱《依马呀吉松》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五年级上册
举例:在歌曲的副歌部分,节奏变得较为复杂,学生容易混淆节奏型,需要教师通过分解练习、逐句教唱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在处理歌曲的高音部分时,教师可以通过呼吸练习和音阶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提高音域和音准控制能力;对于情感表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从而在演唱时能够更加投入。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依马呀吉松》这首歌曲。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对西部音乐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氛围活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更多有趣的问题和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依马呀吉松》相关的音乐问题,如歌曲中的特色节奏、旋律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在集体合唱中保持和谐和统一。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效果。
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5.引导学生感受我国西部地区的音乐风格,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唱《依马呀吉松》,使学生感受西部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
2.增强音乐表现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演唱技巧,表达歌曲的情感,提高个人音乐表现力。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对歌曲中的复杂节奏和装饰音掌握程度不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合唱操作,使学生在合作中掌握了音乐知识,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学生们在讨论和实践中积极主动,展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今后,我将继续增加此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小学民族声乐教案

小学民族声乐教案

小学民族声乐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民族声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学习并掌握一首传统民族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传统民族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一首传统民族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民族歌曲的发音和语调的把握。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 民族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3. 印有歌词的歌谱或PPT。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传统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对民族声乐的兴趣。

2. 学习歌曲: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传统民族歌曲,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然后逐句教学歌词,让学生跟唱,并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语气和情感表达。

3. 练习演唱: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老师逐组指导学生的发音、语调和情感表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歌曲的内涵。

4. 表演展示:安排学生进行歌曲的表演展示,鼓励他们展示个性和情感,同时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反思: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分享学习体会,鼓励学生对民族音乐保持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欣赏更多的传统民族音乐,拓展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比赛或演出,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反思:1. 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选择适合的传统民族歌曲,避免歌曲内容过于复杂或晦涩。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和表达民族音乐的内涵。

对东北少数民族锡伯族音乐的探究

对东北少数民族锡伯族音乐的探究

然 的 , 作用 是 巫术 的 ; 人 民群 众来 说是 民歌 娱 起 对 乐 的 。不论 哪一 种 萨满 歌 , 萨满 唱正 歌 , 人 唱副 众
歌 以相 和 。萨满 唱歌 时 , 身披挂 , 众人 的 围观 全 在 下边 舞 边 唱 , 敲击 神 鼓 , 节 奏 的音 乐 中 , 晃 着 在 摇 身上 的铜铃 叮 当作 响 , 在腰 上 的铜 镜 也 碰 撞 作 系 响 , 常热 闹 。 由于 萨满 教属 于 民 间原始信 仰 , 非 我
民族 音乐 , 简称 “ 民乐 ” 。东 北 少数 民族有 多 种音
乐 形 式 和 内容 , 如鄂 伦 春族 音 乐 、 温 克族 音乐 、 鄂
但 西迁 后环 境改 变 , 民族 音乐 受 到 周 边 其他 民族
音乐 的影 响 , 融合 了欧 洲乐 系 的因 素 。锡 伯 族 而
锡伯 族音 乐 、 满族音 乐 、 鲜族 音乐等 等 。各少数 朝 民族 生活 中到 处充满 歌声 , 民歌 内容 十分 丰富 , 反
14 9 7年在 满 文 基 础 略 加 改 进 而 创 制 的。锡 伯 族
会、 瑶族 的耍 歌堂 、 彝族 的火把 节等 。
广义 上 的 中国民族音 乐包 括汉族 音乐 和少数
主要 从 事农 业 及 牧业 , 奉 萨满 教 、 传 佛教 , 信 藏 同
时有 祖先崇 拜 。锡 伯 族 传 统音 乐 原 属 东亚 乐 系 ,
称 , 有“ 箭 民族 ” 享 射 的美 誉 。人 口共 1 88 4人 8 2
( 0 0年统计 ) 锡 伯 ” 本 民族 自称 。锡 伯族 20 。“ 为
我 国每个 少数 民族都 有 自己的发展历 史 和文
化 背景 , 在此基 础上 形成 的各 民族音 乐文化 , 有着 品种 纷繁 的音 乐 体 裁 。和 汉族 一 样 , 少 数 民族 各

新疆伊犁察布查尔自治县小学音乐课的兴趣探讨

新疆伊犁察布查尔自治县小学音乐课的兴趣探讨

新疆伊犁察布查尔自治县小学音乐课的兴趣探讨作者:杨丽荣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22期【摘要】锡伯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也是我国人口相对较少的民族,部分生活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拥有着属于自己的音乐特点。

但是现如今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小学生的课堂上,真正有兴趣学习音乐的孩子很多,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导致音乐课被忽视。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新疆察布查尔自治县锡伯族小学生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以及现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首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开展素质教育,应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利用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新形势;锡伯族;小学音乐;兴趣探讨【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锡伯族是一个豪放且能歌善舞、极具特色的民族,音乐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了贝伦舞以及民间歌曲多种内容,极大地展示了这个民族的特色。

但是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现代化,在这样一个民族中,怎样才能够提升孩子们对于本民族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现如今锡伯族音乐课的一个重要难题。

一、锡伯族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基本问题(一)音乐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自治县的小学教学中,现代化教学已经占据了整体教学的大部分内容,音乐课也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只有小部分的学校还会教授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大多数的学校都没有开设民族音乐的教授课程。

在培养学生们提升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这一方面就变得非常困难。

(二)音乐教师团队不够强大现如今的小学课堂更多的是以现代化教学为主,并且受过专业民族音乐教育的老师也是非常少,大部分的音乐老师同时还做着其他事情。

有关教育部门对于音乐老师的培养自己工作编制等问题的关注度还有待提升,这极大程度地影响了老师在音乐教学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致使学校变得更加不重视音乐方面的教学。

除此之外,在学习本民族音乐时也会需要一些专门的乐器,学校也没有进行充分准备,教学音响自己教学资料更是十分缺少,音乐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以口相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

跨域反哺中的锡伯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调查研究——以兴隆台锡伯族

跨域反哺中的锡伯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调查研究——以兴隆台锡伯族

三 、锡 伯族 音乐 校 本课程 开发 现状 分 析
( 一 )作为 反 哺传 播 “ 媒介 ” 的锡伯 族 音 乐校 本
课程
二 、锡 伯族 音乐 校 本课程 开发 现状 调 查
根据对 东北地 区锡伯族 学校 的前期调查 ,笔者发 现东北地 区共 5 所锡伯族学校 ,分布 于黑龙 江 、吉林 、 辽 宁等 3个省 的锡 伯族 聚居 区,其 中仅 以沈 阳市沈北
新 区的兴隆 台学校有较 为系统 的锡伯族音乐校本课 程。
由于 两域语境 的差异 ,锡伯族音 乐文化 自西北 地 区反 哺传播 至东北地 区的过程 即面临文化 “ 不适 ” 的 困境 ,锡伯族 音乐校本课 程开发 则成为跨 域传播 而来 的锡伯族音 乐文化适应 东北地 区文化 的最佳途径 与方 式 ,锡伯族音 乐校本课 程则成 为跨域传播 的 “ 媒 介” 。 而 这一 “ 媒 介”作用 的发挥 ,是 通过校本 课程 的文化
教学 过程 。2 0 1 4年 5月 至 2 0 1 4年 7月 ,为保证 研 究
舞 蹈文 化 以 学校 教 育 的方 式 反 哺传 播 至东 北 锡 伯族
民族 文化 原 生地 ,在 l 5 余 年 的教 学过 程 中创办 了锡 伯族 “ 慕客登 ” 艺术 团 , 编写 了锡 伯族歌 曲 、 校本 教材 , 创编 了校 编操 ,形成 了独 具特色 的校本课程 体系 。 这一在特 殊 民族 文化背景 下形成 的独具特 色 的锡 伯 族校 本 课 程 成 为笔 者 的关 注 点 ,那 么在 这 一 背景
师将 西北 地 区锡伯 族 聚居 区传承 下来 的锡 伯族 音乐 、
半结 构式访谈 提纲 《 关 于东北地 区锡伯族音 乐校本课
程 开发 的访谈 提 纲 》 ,对该 校校 长 、教务 主任 、锡 伯 族音 乐和舞蹈教 师 、班 主任进行 了访谈 ,以深入 了解 学校锡 伯族音乐 课程开发 的过程 。 同时 ,对该 校学 生 进行结 构式访谈 ,以了解 学生在校 本课程学 习过程 中 的感受 与体会 。另外 , 本研究 还采取非 参与式 观察法 , 以学校 的艺术 活动为观察 对象 ,着 重对学校 的锡伯族 音乐课 堂进行观 察 ,从而 ,两 域锡 伯 族 在 民族 文化 传 承方 面 的差 异 逐渐 显 现 ,其 中西 北

民族声乐教学法教案模板

民族声乐教学法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初中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声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民族声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民族声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民族声乐的音色处理。

2. 民族声乐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包括音响、投影仪等。

2. 民族声乐教学资料,如CD、教学视频等。

3. 民族声乐演唱示范曲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民族声乐演唱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声乐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民族声乐有什么了解?有哪些民族声乐的代表作品?二、新课讲授1. 讲解民族声乐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特点、发展历程等。

2. 分析民族声乐的特点,如:音色独特、节奏感强、情感丰富等。

3. 介绍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和方法,包括呼吸、发声、音色处理、情感表达等。

三、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族声乐歌曲进行学习。

2. 指导学生进行声乐练习,重点讲解呼吸、发声、音色处理等方面的技巧。

3. 组织学生进行演唱,教师现场指导,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四、成果展示1. 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点评。

2. 邀请家长观摩,展示学生所学成果。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声乐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3.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声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音色、节奏感、情感表达等方面。

3. 学生对民族声乐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掌握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民族声乐的兴趣。

声乐民族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声乐民族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民族声乐的基本特点和演唱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民族声乐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民族声乐的基本特点和演唱技巧。

2. 民族声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

教学难点:1. 民族声乐的音色处理和情感表达。

2. 民族声乐的节奏把握和音准控制。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民族声乐基本知识、演唱技巧、代表作品等。

2. 教学视频:民族声乐演唱视频、民族乐器演奏视频等。

3. 民族声乐曲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民族声乐演唱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声乐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民族声乐吗?为什么?二、讲授新课1. 讲解民族声乐的基本特点:旋律优美、节奏丰富、音色独特、情感真挚。

2. 讲解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气息控制、咬字清晰、音色处理、情感表达。

3. 分析民族声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特点,结合代表作品进行讲解。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族声乐作品进行演唱。

2. 教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演唱技巧,注意气息控制、咬字清晰、音色处理和情感表达。

3. 学生分组展示,教师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族声乐的基本特点和演唱技巧。

2. 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声乐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了解民族声乐的基本知识和演唱技巧。

2. 选择一首民族声乐作品,进行演唱练习,注意气息控制、咬字清晰、音色处理和情感表达。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视频、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民族声乐的基本特点和演唱技巧。

2. 在实践环节,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3.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民族声音唱法教学教案模板

民族声音唱法教学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声音唱法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渊源。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掌握民族声音唱法的基本技巧,提升演唱水平。

教学重点:1. 民族声音唱法的基本特点。

2. 民族声音唱法的发声技巧。

教学难点:1. 民族声音唱法的情感表达。

2. 民族声音唱法的音色变化。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介绍民族声音唱法的历史、特点、代表人物等。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民族音乐作品。

3. 练习曲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段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音乐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导入1. 介绍民族声音唱法的历史渊源和基本特点。

2. 分析民族声音唱法的音色、音域、发声技巧等。

三、实践练习1. 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模仿民族声音唱法的发声方式。

2. 指导学生练习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技巧。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分组演唱,展示所学成果。

2.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民族声音唱法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讲解1. 详细讲解民族声音唱法的情感表达技巧。

2. 分析不同民族音乐的演唱风格,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

三、实践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族歌曲进行演唱。

2. 教师指导,强调情感表达和音色变化。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分组演唱,展示所学成果。

2.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教学总结:1. 总结民族声音唱法的特点和技巧。

2. 强调情感表达和音色变化在民族声音唱法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注重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3. 鼓励学生创新,将民族声音唱法与流行音乐等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锡伯族器乐教学计划

锡伯族器乐教学计划

专业编号:锡伯族乐器演奏专业(三年制)实施性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从事锡伯族音乐演奏的中等艺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承担锡伯族音乐艺术的传承及锡伯族乐器演奏,或升入高等艺术院校;或进入专业文艺团体,从事锡伯族乐器演奏或辅导工作;还可以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管理工作和教学辅助工作。

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具有的能力: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共产主义道德观念,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2、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文艺观,了解我国的文艺方针、政策;3、掌握必需的乐器演奏专业基本理论知识;4、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艺术职业道德;5、掌握本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知识6、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7、具有较熟练的演奏锡伯族乐器的技能;8、具有演奏一定数量的锡伯族优秀曲目的能力。

二、学制三年。

三、课程设置(一)文化课1、政治2、语文3、外语4、地理5、历史6、数学7、计算机应用基础8、体育(二)理论课9、民族民间音乐欣赏10、中国音乐史11、外国音乐史12、视唱练耳13、基本乐理(三)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14、专业课15、合奏16、钢琴基础训练17、形体18、表演19、演奏训练、20、毕业实习四、专业实习每学期安排一周专业实习,做到学用结合,培养学生的舞台感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劳动教育每学期安排一周劳动教育。

在实施过程中,寓品德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六、考核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绩,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每学期期中进行教学检查,期末进行考试。

为全面衡量学习成绩,文化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期中、期末三部分组成(平时20%,期中30%,期末50%);专业课由期中、期末两部分组成(期中40%,期末60%)。

全部课程考试及格者准予毕业,其它情况参照国家制定的学籍管理条例执行。

七、学时安排锡伯族乐器演奏专业分3个学年(6个学期)进行教学。

帕米尔_大学声乐教案

帕米尔_大学声乐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材:《声乐基础教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演唱技巧,包括呼吸、发声、共鸣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提升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1. 呼吸与发声技巧的掌握。

2. 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表现。

教学难点:1. 呼吸与发声的协调运用。

2. 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学用书《声乐基础教程》。

2. 音响设备。

3. 钢琴或电子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帕米尔地区音乐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基本技能训练1. 呼吸练习a. 腹式呼吸训练: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腹式呼吸练习。

b. 胸腹式呼吸训练: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胸腹式呼吸练习。

2. 发声练习a. 声带放松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声带放松练习。

b. 声音控制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声音控制练习。

三、音乐作品欣赏1. 播放帕米尔地区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其特色。

2.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节奏等元素。

四、分组练习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帕米尔地区音乐作品进行演唱。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技巧。

五、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与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呼吸与发声技巧。

2. 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二、音乐作品演唱1. 学生分组演唱帕米尔地区音乐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2. 针对学生的演唱技巧进行个别指导。

三、拓展训练1. 教师选取一首难度适中的帕米尔地区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演唱。

2.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尝试运用所学技巧,提升演唱水平。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与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民族声乐教案模板范文

民族声乐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声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民族声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1. 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

2. 民族声乐的审美感受。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民族声乐曲目。

2. 民族声乐曲目若干。

3. 民族声乐演唱技巧讲解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民族声乐曲目,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声乐的独特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民族声乐有什么了解?请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

二、讲授新课1. 介绍民族声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民族声乐是指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体现民族文化的声乐艺术形式。

- 民族声乐的特点:独特的旋律、丰富的节奏、深厚的文化底蕴。

2. 讲解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

- 发声技巧:注意气息控制,运用丹田之气。

- 表现技巧:注重情感表达,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三、实践环节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族声乐曲目进行演唱。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技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

四、展示与评价1. 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1. 总结民族声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演唱技巧。

2. 强调民族声乐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在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通过评价环节,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

大凉山男孩音乐教案

大凉山男孩音乐教案

大凉山男孩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大凉山男孩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大凉山男孩的音乐兴趣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能力。

3. 通过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音符、音阶、节奏等。

2. 音乐表演技巧:唱歌、演奏乐器等。

3. 音乐欣赏:听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多样性和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第一课: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大凉山地区的民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学习音符和音阶: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学习基本的音符和音阶。

3. 学习节奏: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学习基本的节奏感知和演奏。

第二课:音乐表演技巧的培养1. 引入:播放一段大凉山男孩演唱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表演的兴趣。

2. 学习唱歌技巧:教授正确的呼吸方法、喉咙的放松和发声技巧。

3. 学习演奏乐器:介绍大凉山地区常见的乐器,例如口弦、竹笛等,并教授基本的演奏技巧。

第三课:音乐欣赏的培养1. 引入: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多样性。

2. 分析音乐元素: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习欣赏技巧:教授学生如何用音乐术语描述音乐作品,让他们学会用专业的眼光欣赏音乐。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上的练习,检验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表演展示: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评估他们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3. 音乐作品分析:要求学生分析一首音乐作品,评估他们对音乐欣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大凉山地区的民歌音频和视频。

2. 音乐教材和乐器。

3. 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音频和视频。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提供更多展示和锻炼的机会。

2.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和探索音乐,可以参加音乐培训班或加入学校的音乐社团。

西域民族音乐教案设计

西域民族音乐教案设计

西域民族音乐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西域民族音乐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西域民族音乐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习西域民族音乐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西域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西域民族音乐的起源和特点。

2. 西域民族音乐的基本乐器。

3. 西域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

4. 西域民族音乐的欣赏和表演。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西域民族音乐的了解,展示一段西域民族音乐的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西域民族音乐的起源和特点,包括其独特的音调、节奏和曲调。

2. 介绍西域民族音乐中常用的基本乐器,如胡琴、古筝、笛子等,并展示其外观和演奏方式。

3. 介绍西域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如弹拨、吹奏、拉奏等。

第三步:实践操作(30分钟)1. 分发西域民族音乐乐谱,让学生尝试演奏一段简单的西域民族音乐曲目。

2. 分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乐器进行学习和演奏,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奏,让他们合作演奏一段西域民族音乐曲目。

第四步:欣赏和评价(10分钟)1. 播放一些西域民族音乐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中的美和情感表达。

2.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和评价,让他们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观点。

第五步: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西域民族音乐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2.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可以是个人表演或小组合奏。

教学资源:1. 西域民族音乐的视频或音频材料。

2. 西域民族音乐乐谱。

3. 胡琴、古筝、笛子等乐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中的学习情况,包括对乐器的掌握和演奏技巧的运用。

2. 收集学生对西域民族音乐的欣赏和评价,评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西域民族音乐的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锡伯族学生的声乐教学
【摘要】锡伯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灿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民歌是锡伯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锡伯族民间文化园地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音乐形式也急需传承与创新。

那么教师在教授锡伯族的声乐学生时,就需要既要保留其传统的音乐特色,又要将其与科学有效的演唱方法结合起来。

【关键词】锡伯族;传统;声乐;唱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锡伯族保留和继承了许多优秀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其中民间歌曲是锡伯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锡伯族人民吸收各兄弟民族的民间音乐,丰富了本民族的音乐生活。

如今在文化全球化及市场经济日趋发展的背景下,许多锡伯族学生也开始接受正规的声乐教育。

那么如何在声乐教学中优化锡伯族学生的民歌教学,促进民歌教学的发展,是一名声乐教师所值得思考的。

声乐艺术是声音和表演的艺术,而且这种艺术又是建立在特定的文化内涵基础上的。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各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历史背景、语言差异以及风俗习惯等不同,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

锡伯族民歌的演唱
风格除了随意性与抒情性外,还具有原始性与乡土性的特点。

在演唱技巧上,吸气和呼气的方法与同专业教学上的要求没有较大的差别,但用嗓的技巧上却截然不同。

锡伯族的演唱更突出了真声,特别是在中低声区几乎完全靠真声演唱,这种演唱更突出了它的乡土特色。

在用嗓上特别强调声带的张力,注重气息与声音的结合。

它的这种演唱习惯和演唱方式就决定了教师在教授锡伯族学生时,一定要把它这种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质与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相结合
起来。

那么教师在教授锡伯族学生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种问题:1、语言咬字上的问题。

锡伯族的语言是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满语支,它的语音发音位置偏后,重音放在字头上,运用字头的力量使气和声结合起来,舌根音运用的比较多。

这种演唱习惯致使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舌根较硬,咬字也比较僵硬。

2、歌唱器官的僵化。

锡伯族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自身浓厚的音乐文化背景环境中,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演唱习惯,他们的演唱器官也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固的运动体系。

而这种演唱习惯和演唱机能同我们目前的声乐教学体系中对演唱技术的要求有所不同。

3、歌曲的表现力问题。

生活在音乐文化传统深厚的锡伯族学生,有着很强的音乐文化归属感。

他们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这种传统文化中,“耳濡目染”和“口传心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稳固的审美标准和演唱习惯。

这种审美标准和演唱习惯使他们在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上容易出现偏差,容易融入自己根深蒂固的演唱风格,在作品的正确表现上很难达到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对锡伯族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时,就要在保证其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着重以下几项训练:
1、咬字的训练。

正确的咬字应该是自然的、动听的、力度适当的,而锡伯族学生由于其语言的特殊性,致使歌唱时的咬字也比较硬、比较重,舌根音用的较多。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训练其咬字时应加强唇齿音和舌尖音的练习,通过一些快速流畅的发声曲,缓解其舌根部的力量。

而且在咬字时要注意字的声母一定要清晰准确,而韵母则要敢于含糊。

这就要求一定要放松下巴,解放下巴,可以想象把下巴插在胸里,或摘掉下巴的感觉,要求下巴要做到完全灵活松弛。

2、混合声的训练。

锡伯族民间歌曲传统的演唱风格偏重与自然性和乡土性,演唱时多用本嗓演唱。

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时要加强混合声的训练。

具体地训练要求就是在唱中低声区时要像说话一样,是像朗诵一样的说话,而不是完全生活化的说话。

中低声要打到面罩上,让声音流动起来。

呼吸一定要自然,唱到高音时心理千万不要紧张,就好像我们大声喊人时一样,通过气息的运用把声音送出来,不能躲着用虚声唱,那样是没有穿透力的。

学生初级阶段的学习主要还是靠模仿为主,所以教师要多做示范,让学生多听、多看,先从感官上建立一种意识,继而再把这种意识化为自身的一种修为,从而让学生进入基本的演唱。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就应当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打哈欠、啃东西等,去寻找贴着后咽壁唱歌的感觉。

3、表现力的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本民族的音乐风格特色、演唱技巧及表演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挖掘、调动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好的优质的作品只有投入情真意切的演唱,才能赋予作品永恒的生命力,使作品更加的丰富多彩。

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深入的分析作品,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环境,掌握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涵;二是让学生多欣赏一些音乐作品,可以参观或观摩一些音乐会,让学生在欣赏学习的同时学会思考,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三是让学生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只有欣赏水平的提高才能有音乐上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在面对锡伯族学生的声乐教学时,既要遵循其民族传统表演上的特点,又要把其与科学有效的演唱方法相结合。

在今天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局面下,将锡伯族的音乐文化特点与其他多元化文化相结合,必会将民族声乐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