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四 第3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 Word版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__宋元课时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学案含解析岳麓版
课时3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思想:程朱理学1.兴起原因(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主张重兴儒学。
2.思想内容(1)程朱理学①代表:“二程”(北宋)和朱熹(南宋)。
②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求理方法为格物致知;个人修养准则是“存天理,灭人欲”。
(2)陆九渊心学(南宋)①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②求理方法:发明本心。
3.影响(1)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等;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凸显人性庄严。
(2)消极: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考点二 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指南针⎩⎪⎨⎪⎧①应用: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③意义: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2)火药⎩⎪⎨⎪⎧①使用:五代至宋朝时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②传播: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震动西方社会。
③影响: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3)印刷术⎩⎪⎨⎪⎧①发展: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
②传播: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以后从西域传到欧洲。
③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4)天文学: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
(5)农学:元代王祯的《农书》共37卷,13万多字,重点讲解生产工具的改革知识。
2.文化(1)书法①特点⎩⎪⎨⎪⎧a.宋元书法艺术风格多样。
b.楷书、草书流行,书法名家辈出。
c.“宋四家”倡导“有意无法”,追求书法个性而忽略法度。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四 阶段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
阶段优化提升主题一宋元时期对前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继承发展表现及其原因1.表现(1)继承:基本上继承了隋唐时期的皇帝制度、三省六部制、郡县制、科举制、监察制度等。
(2)发展:宋代,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地方上设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监督加强中央集权。
元代,中央设中书省、御史台、宣政院、枢密院等机构分管各项事务,御史台专门负责监察事务;地方设立行省,这是一个创举,一直延续到今天。
2.原因(1)继承:小农仍然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思想上儒家思想仍居主导地位,这就要求强有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保护脆弱的小农经济和思想的统一。
(2)发展:经济上农业技术在南方得到进一步推广,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相对发达,思想上理学思想形成,成为官方哲学,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拓展训练——对接48分选择题]1.(2020·永州三模)我国历代朝廷常常分割地方事权,将军事、民政、财政、司法诸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以使其相互牵制。
这一做法()A.通过削弱相权保障了皇权独尊B.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完善分权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D.消除了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解析:选B。
据材料“分割地方事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以使其相互牵制”可知,削弱地方权力,加深了对地方权力的控制,故选B项;材料主要围绕地方与中央这对矛盾展开,而未涉及削弱相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非强调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与地方权力是一个矛盾的演变过程,地方势力膨胀的隐患并未消除,排除D项。
主题二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时期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四单元 第2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
”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A.人地矛盾的显现B.精耕细作的传承C.稻麦种植的减少D.技术交流的增加解析:选B。
通过“广种不如狭收”“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少种多收”可以得知,从宋到明,农学家主张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即对精耕细作的传承,故B项正确。
2.(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表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商税统计表。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南方()地区商税户数户均北方 3 633 392贯 5 676 606 640文南方 4 114 751贯10 893 968 377文全国7 748 143贯16 570 474 467文AC.农业生产较北方发达D.人口增长率高于北方解析:选B。
由材料可知,南方商税、户数均高于北方,但户均远远不及北方,由此可见南方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故B项正确;A项“已成为”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而非农业,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南北方商税对比而非人口增长,故D项错误。
3.(2020·江苏南京三模)宋朝高斯德有诗云:“客寓无田园,专仰买桑供。
岂谓桑陡贵,半路哀涂穷。
三百变三千,十倍价何穹……弃蚕满山谷,行当歌大东。
”材料说明,宋朝() A.蚕桑业被大商人所操纵B.蚕桑业受价值规律支配C.自然经济逐步走向瓦解D.丝织业不再由政府管理解析:选B。
“客寓无田园,专仰买桑供。
岂谓桑陡贵,半路哀涂穷。
三百变三千,十倍价何穹……弃蚕满山谷,行当歌大东”表明养蚕业因为桑的价格太高而破产,说明蚕桑业受价值规律支配,故选B项。
4.(2020·福建厦门二模)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
2021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讲义:第4单元 第3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含解析)
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程朱理学1.背景: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01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2.思想主张主张代表宇宙观伦理观认识论“二程”02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封建03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04格物致知”,只有探究万物才能掌握天下之理朱熹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05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06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07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4.理学的发展——陆九渊开创心学(1)宇宙观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认识论:只需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
(3)影响及地位:08心学的开创者,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二宋元科技文化的辉煌1.科技成就(4)天文历法①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②元朝时郭守敬编订《05授时历》,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5)农学:元朝王祯编写《农书》。
2.文学成就3.书法4.绘画(1)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成就突出,北宋张择端的《11清明上河图》是描绘城市市井生活的最著名的作品。
(2)元代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为一体,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代表作:元代王冕的《墨梅图》。
[图解历史] “理学”的含义[问题探究1] 理学与儒学是什么关系?提示:理学是儒学的新发展。
“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
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三 阶段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
阶段优化提升主题一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的五大变化1.中央机构的变化:三省六部制取代了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完善了封建王朝的中央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选官制度的改革:科举制终结了九品中正制等选官制度,既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政局,又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3.土地制度的变化:唐朝初期,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均田制逐渐崩溃,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空前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4.赋税制度的发展:唐初的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
唐朝中期以来的两税法使极度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5.军事制度的改革:唐初的府兵制有利于巩固边防、加强中央集权。
唐玄宗以来的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拓展训练——对接25分综合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
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
……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
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
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在唐代,也并无皇帝不经中书、门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
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
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国王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四单元 第3讲 宋元时期的文化 Word版含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
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解析:选C。
《太极图说》汲取了佛道的思想,对世界的本原进行解释,故C项正确;周敦颐的学说认为意识在物质之前,不符合唯物主义哲学,故A项错误;《太极图说》是对宇宙的解释,其内容与封建迷信色彩无关,故B项错误;陆王心学完成儒学重建的任务,故D项错误。
2.“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的程颢指出:“佛学只是以生死恐动人”“佛之学为怕生死,故只管说不休”,并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
程颢如此评价佛教的主要原因是() A.三教合流推动佛教渐趋中国化B.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学地位C.与儒家重世间伦理的理念不符D.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解析:选C。
“佛教渐趋中国化”在魏晋时期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不能体现对儒学的冲击,故B项错误;由“‘佛之学为怕生死,故只管说不休’,并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可知程颢认为佛学重业生,而儒学重现世,故C项正确;“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体现了对佛学的批评,不能体现统治者的利益,故D项错误。
3.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
”由此可推知,朱熹()A.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B.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C.强调纲常理论以维护社会秩序D.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的任务解析:选A。
孟子认为“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而朱熹则认为“理有善恶”,说明朱熹认为可以通过提高修养的方式,使人变善,故A项正确,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封建伦理纲常,故C项错误;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而非初步完成,故D项错误。
4.朱熹在兴复白鹿洞书院时,曾勖勉学生不要参加科举,不要只想追求利禄,即使是青衣紫袍满地皆是,也不要俯身去拾,而要向颜渊学习,居陋巷钻研圣贤经传,只追求明诚两进、敬义偕立。
2021版高考历史(人教版通史)一轮复习课件:阶段一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问题思考】 (1)史料一两幅图中孔子的造型分别反映了什么精神? (2)史料二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试答:
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
“至圣”
(3)整编文献:《诗》《书》《礼》《易》《春秋》等
儒家
(1)政治:①“仁政”;②提出了“__君_轻__民_贵_____”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 的民本思想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2)伦理:主张“性本善”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
(1)政治:①礼法并施,以礼教为主;②“君舟民水” 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核心论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冲破西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的阻碍; 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要求改变现状,获取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新兴知识分 子的独立兴起,自然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舆论制造者的角色。这一切的合力,推动了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提示】 (1)图一中慈眉善目的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身子向前略倾,表 现出谦恭礼让;孔子所行的是揖礼,孔子作揖,传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和” 的精神。图二再现了孔子实施自己政治主张的顽强不息精神。 (2)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1.政治特征 (1)重视传统,注重继承。 (2)政治和伦理相结合。 (3)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 (4)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 (5)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
人教版高三历史复习阶段专题:宋元时期学案-文档资料
宋元时期(960~1368年)一、宋元时期政治制度1.中央机构(加强君主专制)⑴宋代:二府三司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直辖河北、山西、山东等地。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权力很大。
枢密院是中央最高军事机关。
2.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⑴宋代:军事上,收兵权与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派文官做知州,另设通判监管。
财政上,设转运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结果:分化了相权,有效防止了武将专权和地方割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并巩固皇权,但也造成北宋中期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
⑵元朝——行省制推行原因: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和统治。
内容:①山东、山西、河北由中书省直辖(腹里);②其他地方设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拥有军、政、财大权,省的最高长官由朝廷任命。
③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西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
)意义: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地方行政区划:宋:路-州-县三级制元:行省-路-府-州-县3.监察体制——宋代:提点刑狱司元代:御史台最高检察机关。
4.选官制度发展——科举制措施:作用:二、社会经济繁荣1.农业方面(1)耕作制度: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苏湖熟、天下足”;江南推广稻麦复种制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2)农作物品种:占城稻传到江淮地区,棉花推广到长江流域;(3)农书:元代编写《农桑辑要》和王祯《农书》,指导农业生产;(4)耕作工具: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5)灌溉工具:出现了高转筒车;(6)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2.手工业方面(1)制瓷业:宋代: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和景德镇制瓷业崛起。
元朝:青花瓷大放异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全册)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1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基础知识】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学术流派如、、、、名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杂家等自陈其说、相互交锋,游士游说以政。
2.历史背景:经济: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的确立政治:周王室衰微、大国间争霸直接导致维护周代政治的制度崩坏文化:没落、兴起,掌握文化技艺的从贵族中分离出来,推动了文化兴盛3.各家要旨: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思想:①仁者爱人:以作为崇高的道德准则②克己复礼为仁:以来规范人们的言行③为政以德、使民以时:以来要求执政者④重人事、远鬼神:、闻道济世、敬远鬼神德行:儒学开山,私学首创;有教无类,首重德行;闻道济世,终不见用;整理典籍,君子至圣。
孟子(约前372-前289),儒家学派,战国中期邹国人。
思想:①仁义为本:以作为道德规范②学说:继承孔子德治思想,提倡施政以仁③民本思想:提出、保民而王④价值观念:提出“舍生而取义”的价值观念⑤人性为善:开始探讨人性问题,倡导性善论荀子(约前313-前238),儒家学派,战国后期赵国人。
思想:①自然观念:天行有常,的自然观②礼法并用:、礼法并用的礼法思想③君民关系:、君舟民水的政治思想④人性本恶:人之性恶、化性起伪的人性观念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把“”作为世界的根本,提出“”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张“”和小国寡民庄子:道家学派,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论”和“逍遥游”是其思想主旨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 (爱无等差)、非攻(反对战争)、尚贤(任用贤能)、尚同(尚同于义)、非乐、节用、节葬(反对儒家的繁文缛节)、非命(反对命定) 等一系列主张韩非:建立法术势结合的法家思想体系,提出加强,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和的主张4.历史影响:①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和的解放②缔造了华夏民族的,是文化瑰宝1.“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高考历史 第四讲 宋元史复习教案
第四讲宋元史【时空定位】1、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历史上称为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979年,宋太宗消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3、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4、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
5、916年,契丹族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
1125年,金灭辽。
6、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
史称西夏。
7、1115年,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
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8、1127年,金统治者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
史称“靖康之变”。
9、1127年,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赵构就是宋高宗。
10、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
蒙古汗国建立。
11、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1272年,定都燕京,称为大都。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12、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13、朱元璋于1368年,攻占大都,灭亡元朝。
【知识网络整合】一、宋朝(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1、经济(1)农业:①宋朝以后,随着南方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②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③农业灌溉: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2)手工业:①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②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③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
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3)商业:①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②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③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四 第2讲 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水转翻车。
4.重心南移:南宋时期完成,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核心论点:表明南宋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说明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二、手工业的进步1.纺织业(1)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元代黄道婆创造新式纺车,推广织棉技术,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2.冶金业: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的明确记载。
3.陶瓷业(1)宋代制瓷业兴盛,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2)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路外销的重要商品,“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三、商业的繁荣1.繁荣状况(1)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2)北宋时在益州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3)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大港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2.“市”的进步(1)“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2)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
(3)“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宋朝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核心论点:宋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放开对城市的商业管理,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3.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为官;流行“榜下捉婿”的风习;官商分利原则运用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众多商人与官府合作,地位尊崇。
【配套K12】[学习](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四 第3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2018·河南洛阳联考)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
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C.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解析:B 据材料,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理学家们在批判中接受了佛教的价值观念,儒佛互补,B项正确。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A项错误;C项材料不能体现;儒学正统地位在这一时期并未发生动摇,D项错误。
2.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
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
自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
这反映了( )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解析:D 材料“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反映出荀子思想并未退出历史舞台,A项错误;封建伦理道德是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一直受到重视,而不是从宋朝开始,B项错误;宋朝时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C项错误;材料中“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反映出孟子与孔子地位相当,D项正确。
3.(2017·山西重点中学联考)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的追根究底。
这说明陆九渊(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解析:A 材料“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的追根究底”,意思是主张利用六经为自己服务,不要执迷于六经的言论,结合陆九渊心学可知,这反映了他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故A项正确。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单元 阶段贯通4 宋元时期
针对训练
1.(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宋仁宗时期,朝廷普遍认为:“状元登第, 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 亦不可及也。”这一现象表明北宋时期 A.程朱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B.干弱枝强的局面逐渐形成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变革
√D.实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
据材料“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可知当时科举取士得 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具有很高的社会威望,反映了宋代崇文抑武的方 针下,文人士大夫得到了社会的尊崇,故选D项; 南宋时期程朱理学才成为官方哲学,排除A项; 北宋初年通过分化事权的方式已经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排除B项; 从隋唐实行科举制以来,科举取士一直受到社会的推崇,北宋时期这种 社会价值取向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
返回
解
题
规 范
“说明、表明”类选择题
指
导
规律总结
说明、表明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其“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 以考查分析能力为主,兼有考查记忆、提取信息、比较等能力,重点考 查的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分析判断能力。此类选择题的基本 设问的标志性细化词语有“说明”“表明”“表明了”“可见”“看出” 等。此类试题中的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一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 因果关系;二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三是题干与题肢 之间是判断关系。
√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规范了活字印刷的流程 D.丰富了宋代书籍的内容
宋代人所刻印书籍的“牌记”载有出版人、刻书人、出版日期、版权声 明等信息,是对出版人、刻书人权利和版权保护的证明,这是商品经济 发展的必然产物,故选B项; 书籍上的牌记是关于书籍出版人、刻书人、出版 日期和版权声明的信息,与程朱理学和书籍的内 容无关,排除A、D项; 题干所述为宋代“刻印书籍”,是雕版印刷的书 籍,排除C项。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四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54张)
2.理学的成熟
(1)标志: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 严密的__理__学__体__系____。
(2)概况
类别
内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根本;②气有变化的能
理气论
动性,理不能离开气;③万物之理终归为一, 就是“__太__极__”中的阴阳变化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
类别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
【图解历史】 “理学”的含义
核心观点: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代的体现,是儒学的思辨化和 哲学化的体现。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
【图解历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核心观点:(1)二者都属于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把儒学发展到 一个新阶段,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 的本原是“理”,“理”是儒家伦理道德。(2)二者的区别在于 对理的存在形式和求理的方法上的差异。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
(3)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中国 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形成一个重要转折,韩愈提倡儒学道统, 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 学道统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 (4)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 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 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求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 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命题点一 “理”与“心”的激辩——宋明理学的特点 史料实证——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史料一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已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 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 完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一、程朱理学1.理学的创立(1)背景⎩⎪⎨⎪⎧①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②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③唐代中后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儒家的“道统”思想。
④北宋时期,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鼓励下,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2)概念: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3)代表⎩⎪⎨⎪⎧①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理论提供依据。
②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③张载:开创理学中的“气学”一派,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④“二程”: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
2.理学的成熟(1)标志: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概况类别内容 理气论 ①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根本;②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③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修养论 ①教育要“慎思明辨,格物致知”;②“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③强调要有社会责任感社会政治理论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②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理学的成熟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核心论点:理学将封建伦理道德(天理)与人的个人欲望需求(人欲)对立起来,从封建伦理道德角度扼杀人性,儒学发展走向成熟。
(3)朱熹地位及影响①注解《四书》,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②作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理学的发展——陆九渊开创心学(1)主张⎩⎪⎨⎪⎧①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②主张“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③剥落和扫除“物欲”和“意见”。
(2)影响及地位:心学的开创者,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二、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1.科技:宋代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北宋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
2.文学(1)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可合乐歌唱,有词牌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北宋有婉约派词人柳永和豪放派词人苏轼,南宋有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和豪放派词人辛弃疾。
(2)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
代表作是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
宋词的特点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词)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核心论点:宋词娱乐性强,更加平民化、世俗化,促进了词的繁荣。
3.艺术(1)宋代书法艺术的代表是“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2)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主要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图解历史】 “理学”的含义核心观点: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代的体现,是儒学的思辨化和哲学化的体现。
【教材补遗】理学理学又名道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末期被采纳为官方哲学。
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图解历史】1.宋明理学核心观点:宋明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更加强调伦理道德的核心地位。
2.古代中国科技核心观点:四大发明在中西方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说明科技发挥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教育等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教材补遗】市民文学封建社会后期,为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又称为城市文学。
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的社会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它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
【微点拓展】宋词繁荣的原因(1)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3)两宋社会矛盾的尖锐,文学家更能用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易错点拨】元曲≠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包括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
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
【教材补遗】中国画的类型及特征(1)文人画:强调个性,注重写意;讲究借物抒情,集诗、书、画、印为一体。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2)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中国画的精粹。
(3)风俗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
重点一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特点史料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①、诚意、正心、修身②,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③。
张载在《西铭》中讲道: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思想政治史》【史料解读】史料中①②③同在一句话中,却反映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格物、致知”,二是“正心、修身”,三是“齐家、治国”。
所以在获取信息时不应单纯的依据句号或省略号分层,更应把握每一层的细节。
【问题思考】根据史料,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
试答:【提示】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史论归纳】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文化的特点。
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理学的社会影响下表是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史料解读】史料为表格性史料,主要反映了宋明理学对社会生活,特别是女性社会生活地位的影响。
【问题思考】据史料,指出节妇烈女人数增加的原因。
试答:【提示】宋代以来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的流传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
【史论归纳】宋明理学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③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用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在历史上,宋明理学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起到了积极作用,它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民族气节,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永恒的、广博的、深厚的精神价值,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来源;经过创新它可以融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之中,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它是人们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一种德性品质和德性修养,应当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基础。
重点二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宋元科技文化发展的特点史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数量22 25 25 9 25 7 7 8 8史料二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学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史料三宋元时期,由于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发达,在文化上呈现出高度繁荣的局面。
宋朝在治国方针上,贯穿着宽仁尚礼的精神,对于民间文化事业、经济生产、社会生活等方面未予过多干预。
因此,宋朝有着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外在条件。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的表格数据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分布领域,从图上看主要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2)解读史料二要紧扣“与西方相比”的信息从而得出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重现象总结而轻规律的特点。
(3)解读史料三可以从宋代政治、经济、思想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理解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科技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史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综合归纳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
试答:【提示】(1)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了发展。
(2)①政治环境及社会环境;②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③思想观念及统治者的科技教育文化政策;④对前代科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
【史论归纳】(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地位与影响①特点a.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b.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c.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d.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②地位:中国古代科技13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是中国科技的辉煌时代,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未转化为近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