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生物群落的动态讲述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
• 生态时间学说:考虑时间尺度,认为物种的分布 区的扩大也需要一定时间。
精选PPT课件
33
33
解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学说
• 空间异质性学说:物理环境越复杂,或空间异 质性越高,动植物群落的复杂性也越高,物种 多样性也越大。如山区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平 原;群落中小生境丰富多样,物种多样性越高。
• 气候稳定学说: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动植 物的种类越丰富,在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中, 地球唯有热带的气候可能是最稳定的。
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7) 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8)群落的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精选PPT课件
11
精选PPT课件
12
精选PPT课件
13
精选PPT课件
14
精选PPT课件
15
精选PPT课件
16
精选PPT课件
17
4.2 群落种类组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 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 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精选PPT课件
34
34
4.3 群落结构
生长型: 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群。生长型 反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相同的环境条件具 有相似的生长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陆生植物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生长型:
➢ 树木:在都是高达3m以上的高大木本植物。 ➢ 藤本植物:木本攀缘植物或藤本植物。 ➢ 灌木:是较小的木本植物,通常高不及3m。 ➢ 附生植物:地上部分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体上。 ➢ 草本植物:没有多年生的地上木质茎,包括蕨类、禾
27
盖度
盖度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 地面积的百分比。

基础生态学:第九章 群落的动态

基础生态学:第九章 群落的动态
❖ 外因性演替: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气候、地貌、 土壤、火、人类互动)的作用所引起的群落变化
(四)、按演替的基质分类
1.水生演替: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一 般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湖或池塘中 水生群落向陆生群落的转变过程。
2.旱生演替:从干旱缺水的基质开始。如裸 露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2)摆动性波动
群落成分在个体数量和生产量方面的短期变 动(1-5年),它与群落优势种的逐年交替有 关。干旱时旱生植物如羊茅、针茅占优势, 草原旅鼠、社田鼠繁盛;而气温高、降水多 时,以中性植物占优势,同时喜湿性动物普 通田鼠增多。
(3)偏途性波动
气候、水分条件的长期偏离而引起一个或几个优势种 明显变更的结果,通过群落自我调节,还可以回复到 接近于原来状态。时期长(5-10年)。草原看麦娘占 优势的群落在缺水时转为葡枝毛茛群落占优势,以后 又会回复到草原看麦娘群落占优势。
四.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关系(包括种内和种间 关系)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Secondary Terrestrial Succession
Secondary succession on a plowed, abandoned southeastern farm field.
废弃耕地的演替过程
(三)按照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
❖ 内因性演替:群落中生物的生命活动结果首先使 它的生境发生改变,然后被改变了的生境反作用 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不断向前发 展。
Primary Terrestrial Succession
Primary succession on bare rock in upper Michigan.

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

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

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是生态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揭示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本文将介绍群落结构和演替的概念、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应用。

一、群落结构的概念与原理群落是指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的总体,其中包含了相互作用密切的多个种群。

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丰度分布、空间分布、物种间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特征。

1. 丰度分布:群落中各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分布状况。

常见的丰度分布模式包括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

2. 空间分布:物种在群落内的空间分布模式。

可以是聚集分布,即物种个体相互靠近;也可以是随机分布,即个体分布无规律性。

3. 物种间相互关系:群落内不同物种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如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共存等。

群落结构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环境条件、生物间相互作用等。

它们共同塑造了群落的特征和功能。

二、演替的概念与类型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表明了群落从初始阶段向成熟阶段的持续演变过程。

演替可以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 初级演替:发生在尚未有土壤或有极少量土壤形成的裸地上。

典型的初级演替是由岩石裸露开始,经过苔藓植物和草本植物的侵入,逐渐发展为乔木和林地。

2. 次生演替:发生在已被破坏的群落中,如火灾、风灾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破坏。

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被破坏后,通过残存植物种子、根茎或种间关系的再生和重建。

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位的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演替是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过程。

三、生物群落结构与演替的影响因素生物群落结构和演替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 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域等自然环境因素对物种适应性的影响。

不同环境条件对物种多样性和个体数量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2. 竞争和捕食:物种之间的竞争和捕食关系会影响物种的分布和丰度。

资源的争夺和捕食行为是物种在群落中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植物的群落动态和演替过程

植物的群落动态和演替过程

植物的群落动态和演替过程植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中,由各种植物种群组成的生态系统。

它们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演替过程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以及演替过程。

一、群落动态群落动态是指植物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

植物群落随着时间推移,其种类、丰富度和群落结构都会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受到气候、土壤、栖息地状况、物种间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1. 种类变化植物群落的种类变化主要是由于栖息地的改变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当栖息地条件改变时,某些植物物种可能适应新的环境而扩展其分布范围,而一些原本适应旧环境的植物可能逐渐减少或消失。

2. 丰富度变化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存在的植物物种数量。

它可以通过物种多样性指数来度量。

当环境条件稳定时,群落的丰富度可能较高。

然而,在干旱、火灾、人类活动等干扰下,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可能下降。

3. 群落结构变化植物群落的结构由不同层次的植物组成,包括上层乔木层、中层灌木层、下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这些层次的相对比例和物种组成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

例如,在初期阶段,灌木和草本层的物种可能较为丰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木层的物种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二、演替过程演替是指植物群落随时间推移发生的连续变化。

它分为原初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 原初演替原初演替是指在无植被的裸露地表上植物生态系统的建立过程。

这种演替通常发生在新形成的土地上,例如火山喷发、河流冲积等地质活动后。

最初,只有一些偏好富含养分的植物能在裸露地表上存活,它们被称为先驱种。

这些先驱种通过生长、死亡和腐解,为后续物种提供养分和改善土壤条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初演替中的先驱种被逐渐替代,直到最终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2.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有植被存在的地方发生的连续变化。

这种演替通常发生在干扰后,例如火灾、人类活动等。

在次生演替中,最初的物种群落被干扰破坏,但一些具有适应力的植物物种仍然能够存活。

这些物种通过生长和扩散,恢复原有的群落结构。

生态学-群落的动态期末考点整理

生态学-群落的动态期末考点整理

生态学-群落的动态期末考点整理●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群落的季节动态●很多海洋生物群落(特别是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主要是优势种)表现出季节性的特征,这种季节变化也叫季节演替(scasonalsuccession)●季节演替的原因:外部因素、生物的生态特征(内因)●季节演替的特点:周期性重复●群落的年际变化在不同年度之间生物群落内部常有明显的变动,通常称为波动●不明显波动:群落成员的数量关系变化很小,群落外貌和结构基本保持不变●摆动性波动:群落成分在个体数量和生产量方面短期变动(1-5年)●偏途性波动:气候和水分条件长期偏高正常状况而引起,波动的时期可能较长(5~10年)●演替●演替的概念●生物群落演替是指群落经过一定历史发展时期,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顺序过程,或者说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生物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关系(种内和种间关系)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群落演替原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对于动物来说,植物群落成为它们取食、营巢和紫殖的场所●群落内部环境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群落本身生命活动造成的,外界环境条件没有直接关系。

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为自己造了不良的居佳环境,使原来的群落解体,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引起演替。

如向日葵的分泌物对自身的幼苗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对第二阶段的优势种Aristidaoligantha的幼苗不产生任何抑制作用。

由于群落中种群特别是优势种的发育而导致群落内光照温度、水分状况的改变,也为演替创造条件●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人类的活动●群落演替的特征 @重点●群落演替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最后发展为顶极群落●群落演替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表现为:总生产量增加,净生产量逐渐减低,群落有机总量增加●群落演替过程中结构的变化表现为:营养结构趋向复杂,物种多样性增高,群落稳定性增强●群落中生物生活史特点表现为:生物个体增大,生活周期变长且复杂,生态位变窄●群落中物质循环逐渐由开放转为封闭,物质交换速度变慢●P/R值变小P生产量,R呼吸量●●群落演替的类型●按岩体的延续时间划分●世纪演替时间久,常伴随气候的历史变迁或地貌的大规模改造而发生●长期演替几十年到几百年●快速演替几年到十几年●按演替的起始条件划分●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无植被或无植物繁殖体)上发生的演替火山演替●如水生演替第在水域和陆生环境环境的交界处沿着湖泊和池沼边缘开始;旱生演替始于环境条件极为恶劣的岩石表面或砂地●次生演替保留植物繁殖体(种子)的裸地撂荒,火灾重建●按基质的性质划分●水生演替●湖泊或河岸→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莎草与水苔→混生草本→灌木→阳性树木→中性树木→阴性树木●旱生演替●干燥岩石或土壤→壳状地衣→叶状地衣与苔蘚→苔藓与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混生草本→灌木→阳性树木→中性树→阴性树木●中生演替●潮湿岩石或土壤→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混生草本→灌木→阳性树木→中性树木→阴性树木●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内因性演替取决于植物群落所特有的,决定于群落发展的内部矛盾●外因性演替由于外界因素环境条件改变造成的●按群落代谢特征划分●自养性演替其他大多数生态系统如森林湖泊等●幼年期P/R值>1 成熟期P/R值≈1●异养性演替细菌分解有机物(腐生) P/R值<1●演替方向●进展演替●简单不稳定→结构复杂更稳定●逆行演替过度放牧与滥砍滥伐●演替顶级学说●单元顶极论(Clements)●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无论初始条件差别多大(水早无限),最终都会趋向于中生生境,发展为相对稳定的气候顶极(climatic climax)●在地表同一地段顺序地分布着各种不同植物群落的时间过程,任何演替都会经过这六个阶段: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应→稳定●除气候顶极外还会出现因地形、土壤、人为因素等决定的稳定群落●亚顶极:达气候顶极前的长时间稳定阶段●偏途顶极(干扰顶极):由强烈频繁干扰引起的相对稳定的群落●前顶极(预顶报):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由手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后顶极(超顶极):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由于局部气候条件较适宜而产生的较优气候区的顶极●多元顶极论(Tansley)●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井结束它的演替过程,就可看作顶极群落●同一气候区演替结果不一定汇聚于同一顶点。

生态学第9章群落的动态

生态学第9章群落的动态

群落变化的类型
持续时间 天 年 几年 十年到百年 变化类型举例 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等植物生理过程 植物生长的季节动态 植物生产力的波动 群落演替
百年到千年
万年到亿年
气候变化引起的生物地带界限的移动
群落的演化
植物群落的波动
波动:限于群落内部的短期可逆的变化, 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 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 特点:群落区系的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 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 原因:环境条件的波动变化;生物本身的活 动周期;人为的活动干扰
Clements认为,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一般的演替系列的终点决 定于该地区的气候性质,主要表现在顶极群落的优势种,能够很好 地适应于地区的气候条件,这样的群落称之为气候顶极群落。 在同一气候区内,无论演替初期的条件多么不同,植被总是 趋向于减轻极端情况而朝向顶极方向发展,从而使得生境适合于 更多的植物生长。
2,波动的类型
• 不明显波动 • 摆动性波动 • 偏途性波动
不同的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波动性特点。一般说来,木 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较草本植物稳定一些;常绿木本群落要 比夏绿木本群落稳定一些。在一个群落内部,许多定性特征 (如种类组成、种间关系、分层现象等)较定量特征(如密 度、盖度、生物量等)稳定一些;成熟的群落较之发育中的 群落稳定。
2,多元顶极论(polyclimax theory)
多元顶极论由英国的A.G.Tansley于1954年提出。该学说认为: 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的演替 过程,就可看作顶极群落。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 果,不一定都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极终点。
3,顶极-格局假说 (climax-pattern hypothesis)

第三部分群落生态学

第三部分群落生态学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1)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 (p165图8-3) 休眠芽位于距地面 25厘米以上,又依高度分为四个亚类,即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 米),中高位芽植物(8~30米),小高位芽植物(2~8米)与矮高位 1芽植物(25厘米到2米)。 (2)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 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 厘米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3)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 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 芽植物,更新芽位子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枯死,即为 多年生草本植物。 (4)隐芽植物(Cryptophytes) 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 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5)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 以种子越冬。
三、种的多样性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 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种的概率 = 1-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同种的概率 3. 多样性梯度 (1)多样性随纬度变化 从热带到两极随纬度的增加, 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在乔木、海产瓣鳃类、蚂蚁、 蜥蜴和鸟、兽等许多类群中均有充分数据说明这一点,即无 论在陆地、海洋和淡水环境,都有类似的趋势。当然也有例 外,如企鹅和海豹在极地种类最多,而针叶林和姬蜂在温带 物种最丰富。 (2)多样性随海拔变化 如果在赤道地区登山,随海拔 的增高,能见到热带、温带、寒带的环境,同样也能发现物 种多样性随海拔增加而逐渐降低。
第二节
群落的种类组成
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一 个群落或一个地区的生物种类名录。 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来确定最小 面积的大小。作法:逐渐扩大样地面积 ,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样地内植物的 种数也在增加,但当物种增加到一定程 度时,曲线则有明显变缓的趋势,通常 把曲线陡度开始变缓处所对应的面积, 作为最小面积。

09-10-群落的动态、分类与排序

09-10-群落的动态、分类与排序

4).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群落之外的 环境因素是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土壤的理化性质的改变势必引起植物、土壤动物和微 生物的生活,导致土壤群落内部物种关系的重新调整。 气候决定着群落的外貌和群落的分布,也影响到群落 的结构和生产力,气候的变化是演替的诱发因素。 火可以造成大面积的次生裸地,是一个重要的诱发演 替的因子;火也可使耐火的种类更旺盛地发育,而使不耐 火的种类受到抑制,是群落发育的一种刺激因素。 地表形态(地貌)的改变会使水分、热量等生态因子重 新分配,转过来又影响到群落本身。大规模的地壳运动 (冰川、地震、火山活动等) ,可使地球表面的生物部分 或完全毁灭,从而使演替从头开始。小范围的地表形态变 化(如滑坡、洪水冲涮)也可以改造一个生物群落。
(5)人类的活动
人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 子,因为人类社会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 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的 作用。 人可以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等,使生物群落 改变面貌。 人可以经营,抚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沙漠,使群落 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 人甚至还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臵于 人为控制之下。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 群系。例如,兴安落叶松群系,羊草群系 。 群丛: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凡是层片结构 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 合为群丛 。 羊草+大针茅+黄囊苔草(Carex korshinskyi); 草原和羊草+大针茅+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草原都是不同的群丛 。
有时某一层具共优种,这时用“+”相连。如 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红花鹿蹄草+苔草

生态学中群落结构和物种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

生态学中群落结构和物种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

生态学中群落结构和物种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包括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群落是一定区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群的总体,它具有较为稳定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

然而,在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物种都与其他物种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极大地影响了群落的结构,关系到群落的稳定性和演化方向。

本文将就群落结构和物种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进行探讨。

一、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群落结构指的是一个生物群落内物种之间的相对丰度和分布,反映了其内部物种组成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中包括环境因素、物种竞争与协同作用、物种入侵、疾病、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1. 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是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动因,气候、水文和土壤条件等均会影响群落的组成和丰度。

例如,在较干燥的地区,植物的分布往往受干旱程度的影响,在热带地区阳光充足,植物丰富,动物种类更是繁多。

因此,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往往是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 物种竞争与协同作用:物种之间的相互竞争往往会对群落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

竞争可以影响物种相对丰度及其分布,从而改变群落的结构。

而物种的协同作用可以增加各物种间的利益,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群落的稳定性。

3. 物种入侵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类活动频繁加剧,物种入侵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物种入侵常常会改变原有群落结构,影响原有物种的分布和数量,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例如,外来植物通过竞争和毒性改变了环境,导致当地物种的大量减少,这种情况往往会伴随着生态系统服务的丧失和生态风险的加剧。

4.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导致生态系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人类活动的压力以及其对环境的改变会直接影响群落结构、物种丰度和分布等。

例如,过度的开发和过度的养殖会导致生态系统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导致群落中物种的丧失或激增。

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动态

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动态

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动态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而生态系统动态则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生态系统内各种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生态系统动态的研究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以及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生物群落包括各种生物个体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非生物环境则包括土壤、水域、气候等因素。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动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质循环包括能量流和物质流两个方面。

能量流指的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而物质流则指的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物质交换。

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循环过程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是生态系统动态的重要驱动力。

能量从太阳辐射到地球上,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能量的流动使得生物之间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能量的流动也会影响到生物个体的生长、繁殖和迁移等行为。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是生态系统动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质流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水循环是指水分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的循环过程,它不仅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也影响着土壤的形成和水资源的分配。

碳循环是指碳在大气、植物和土壤之间的循环过程,它对于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地球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氮循环是指氮在大气、土壤和植物之间的循环过程,它不仅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也影响着土壤的肥力和水质的污染。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动态的重要特征。

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在面临外界干扰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定性的维持依赖于生态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时空动态及其稳定性研究

生态系统的时空动态及其稳定性研究

生态系统的时空动态及其稳定性研究生态系统是由多种物种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生态组合体,是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的时空动态及其稳定性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生态系统的时空动态及其稳定性展开论述。

一、生态系统的时空动态生态系统的时空动态包括生物群落变化、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生态过程变化、物种组成变化和环境变化等方面。

1. 生物群落变化生物群落是由数量庞大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生物元素形成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群落的变化涉及群落数量、群落组成、群落物种和群落结构等方面。

生物群落的变化受到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自然灾害等。

2. 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结构、能量结构和物质结构等方面。

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受到化学物质污染、种子扩散、入侵物种和自然演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3. 生态过程变化生态过程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运行的核心过程,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互动等方面。

生态过程的变化涉及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平衡的改变,进而影响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物种组成变化物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生存和繁殖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物种组成的变化包括物种数量、物种区域分布、物种互动等方面。

物种组成变化可以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过程的改变,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环境变化生态系统的时空动态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环境变化包括人为变化和自然变化。

人为变化包括土地开发、农业活动、城市化和大气污染等。

自然变化由自然因素引起,如气候变化、火山爆发和地震等。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外界干扰后,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和环境变量等方面。

生态学中的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

生态学中的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

生态学中的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

群落是由不同种类的生物组成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生态系统,而群落的演替规律则可以看作生物群落从最初到最后的演变过程,是一种自然界中的动态过程。

一、群落结构的概念和特点群落结构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生态位以及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一个群落通常包含多种物种,且这些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群落结构可以反映出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反映出群落内生物间的生态位关系。

在群落结构中,有几个关键的特点:1.物种多样性一个群落中通常会包含多个物种,这是为了满足群落内的各种不同的生态位需要,不同的物种会占据不同的生态位。

2.物种分布一个群落中的不同物种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和位置,它们也存在着不同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

3.生物相互作用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是群落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相互作用包括合作、竞争和食物链等。

4.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而且,不同的物种会竞争同一个生态位。

二、群落演替规律群落演替是指生物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也被称作群落的生态演替。

生态演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它涉及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各种因素。

尽管群落演替是一个复杂和多样的过程,但是研究表明,它总体上有一些规律性的特征:1.原始演替群落演替的起点是一个空旷的生态系统,完全没有生物群落。

这种情况下,最初扩散到这里的生物种一般都是无主导地位的微生物。

2.连锁反应一旦生态系统中出现了第一个群落,接下来的群落发展就开始产生连锁反应了。

这种反应是由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种群的增长和环境变化等因素共同影响的。

3.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生态演替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开始于原生态群落占领地盘的阶段,由于不同的种群和物种的相互作用,原生态群落被逐渐替代了。

群落的动态分类与排序

群落的动态分类与排序
有时某一层具共优种,这时用“+”相连。如 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红花鹿蹄草+苔草
( Ass. Larix gmelini-Rhododendron dahurica-Phyrola incarnata+Carex sp)。
当最上层的植物不是群落的建群种,而是伴生种或 景观植物,这时用“<”来表示层间关系(或用“‖” 或“()”)。如
分布最广泛且通常位于格局中心的顶极群落 ,叫做优势顶极,它是最能反映该地区气候特征 的顶极群落,相当于单元顶极论的生物群落的认识和分类方法,存在两条途径。早期 的一批植物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类型是自然单位,它们和有 机体一样具有明确的边界,而且与其他群落是间断的、可 分的,因此可以象物种那样进行分类。这一途径被称为群 丛单位理论(association unit theory)或机体论。
相同点 :顶极群落,右单向变化→稳定状态且适应生境 不同点:
演化决定因素:气候(单向);气候+其他
顶级群落趋同性:单元顶级-气候顶级;多元顶级
3. 顶极-格局假说: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
因子都是连续不断地变化的。
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极群落 ,如气候顶极、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烧顶极 等,不是截然呈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因 而形成连续的顶极类型,构成一个顶极群落连续 变化的格局。
气候决定着群落的外貌和群落的分布,也影响到群落 的结构和生产力,气候的变化是演替的诱发因素。
火可以造成大面积的次生裸地,是一个重要的诱发演 替的因子;火也可使耐火的种类更旺盛地发育,而使不耐 火的种类受到抑制,是群落发育的一种刺激因素。
地表形态(地貌)的改变会使水分、热量等生态因子重新 分配,转过来又影响到群落本身。大规模的地壳运动 (冰 川、地震、火山活动等) ,可使地球表面的生物部分或完 全毁灭,从而使演替从头开始。小范围的地表形态变化(如 滑坡、洪水冲涮)也可以改造一个生物群落。

植物群落动态了解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变化

植物群落动态了解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变化

植物群落动态了解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变化植物群落动态植物群落是由多种植物物种组成的,它们在特定地理空间中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

了解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变化对于生态学的研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种组成的动态变化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条件、人类活动等。

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1. 演替过程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中的植物群落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包括先锋物种阶段、灌木和小乔木阶段、中等大小乔木阶段和成熟乔木阶段。

在每个阶段,不同的植物物种会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导致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

2. 生境变化生境的改变也会导致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

例如,如果一个湿地被填平建设,原有的湿地植物可能会被其他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所取代。

这种生境变化会导致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

二、结构变化的特点除了物种组成的变化,植物群落的结构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植物群落的结构包括植物的高度、覆盖度、密度等方面的特征。

1. 植物高度植物群落中的植物高度可以反映植物群落的生长阶段。

在一个年轻的植物群落中,植物一般较矮小,而在一个成熟的植物群落中,植物的高度一般较高。

2. 覆盖度植物群落的覆盖度是指植物在一个特定地区的分布密度和垂直分布范围。

覆盖度可以反映植物群落的疏密程度和物种多样性。

较高的覆盖度通常表示植物群落比较疏密,而较低的覆盖度则表示植物群落比较稀疏。

3. 密度植物群落的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植物个体数的多少。

一个密度较高的植物群落可能会导致资源竞争增加,从而影响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平衡。

三、植物群落动态的意义了解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变化对于生态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动态的物种组成和结构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

生态学第四章群落演替

生态学第四章群落演替

群落环境的强烈改造
外界环境的轻微改造
(六)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

不同的演替观 演替模型 演替理论
不同的演替观Βιβλιοθήκη 经典的演替观 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阶段的群落
前一阶段群落中物种的活动促进下一阶段物种的
建立

个体演替观
初始物种组成决定群落演替的后来优势种

当代的演替观
生活史特征、物种对策、干扰
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极群落,如气候
顶极、土壤顶极等,不是截然成离散状态,而是连续 变化的,因而形成连续的顶极类型,构成一个顶极连 续变化的格局

格局中分布最广泛的位于格局中心的顶极群落,称为
优势顶极,它是最能反映该地区气候特征的顶极群落
一、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季节变化:季相 年际变化:波动
波动的性质
是群落内部的短期可逆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
更替现象
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但一般不发生新
种的定向代替
波动的类型 波动的特点
波动的类型

不明显波动:数量关系变化很小,群落外貌和 结构基本保持不变

摆动性波动:群落成分在个体数量和生产量方

以控制因素划分的演替类型

群落发生演替(群落发生):在裸地上先锋植物开 始浸入,逐步长满空间,又被其它物种取代的过程。

内因性(生态/动态)演替:群落中生物的生命活 动结果首先使它的生境发生改变,然后被改造的生境 又反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不断向 前发展
外因性(生态/动态)演替: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 作用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如气候、地貌、土壤、火和 人为因素
给以充分时间,演替过程和群落造成环境的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动的类型
❖不明显波动:数量关系变化很小,群落外貌和
结构基本保持不变
❖摆动性波动:群落成分在个体数量和生产量方
面的短期变动(1-5年),它与群落优势种的逐年 交替有关
❖偏途性波动:气候、水分条件的长期偏离而引
起一个或几个优势种明显变更的结果,通过群 落自我调节,还可以回复到接近于原来状态, 时期长(5-10年)
群落生态学 第9章 生物群落的动态
包括3方面:群落额内部动态,群落的演替和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
2015.10.8
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季节变化 (详见第8章) ❖年变化:波动
➢限于群落内部的短期可逆的变化,不产生
群落的更替现象
➢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一般不发生
新种的定向代替
2
2020/10/4
3
2020/10/4
波动的特点
❖不同群落类型的波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同 ❖定性特征与定量特征的波动性不同 ❖不同气候带的波动性不同 ❖波动的不完全可逆性
4
2020/10/4
§1 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
群落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自然群落中,一种群落被另一 群落所取代的过程称群落演替。多数群落的演替有一定的方向性, 但也有一些群落有周期性的变化,即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 型,然后又回到原有的类型,称周期性演替,如:石楠→石蕊→ 熊果→石楠。
大体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裸底阶段 2. 沉水植物阶段 3. 浮叶根生阶段 4. 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 5. 森林群落阶段
2020/10/4
群落演替的实例—从裸岩演替到森林
在裸岩的演替基质上,如果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合于森林生长, 经过漫长艰难的演替,迟早会长出森林来。从裸岩到森林大致 要经过以下几个演替阶段: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原生演替 ➢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
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地)
➢从岩石开始的旱生演替 ➢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次生演替 ➢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芜原(不存在植被,
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
2020/10/4
演替过程中动物种类随群落而变化
2020/10/4
环境的不断变化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 群落种类组成中新分类单位发生 人类活动
15
2020/10/4
防波堤对海滩的影响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彭明春 江望高

16
2020/10/4
§5 演替的机制
经典的演替观 ➢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阶段的群落;前一
❖逆行演替regressive succession :发生在人为
破坏或自然灾害干扰因素之后,原来稳定性较大, 结构较复杂的群落消失,代以结构简单、稳定性 小的群落,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能力相对减弱, 甚至倒退到裸地
13
2020/10/4
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比较
进展演替 群落结构的复杂化 地面的最大利用 生产力的最大利用 群落生产力的增加
2020/10/4
§2 演替的类型
可按世以照纪分演演为替替:发生的时间进程,❖素按,控可制分演为替:的主导因
长期演替
➢内因性演替
快速演替
➢外因性演替
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 ❖按群落代谢特征,可
可以分为:
分为:
原生演替
➢自养性演替
次生演替
➢异养性演替
按基质性质,可以分为:
水生演替
旱生演替
2020/10/4
1. 地衣阶段 2. 苔藓阶段 3. 草本植物阶段 4.灌木阶段 5. 森林阶段
2020/10/4
§3 演替方向
❖进展演替progressive succession :群落的演替
显示着群落是从先锋群落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到 达中生性顶极群落。这种沿着顺序阶段向着顶极 群落的演替过程称之为进展演替。
新兴特有现象的存在,以 及对植物环境特殊适应为 方向的物种形成 群落的中生化 群落环境的强烈改造
逆行演替
群落结构的简单化
地面的不充分利用
生产力的不充分利用
群落生产力的降低
残遗特有现象的存在,以 及对外界环境的为方向的 物种形成
群落的旱生化和湿生化
外界环境的轻微改造
14
2020/10/4
§4 控制演替的主要因素
2020/10/4
促进模型(facilitation model)




物种替代是由于先来物种的活动改变了环境条件,使它不利于自 身生存,而促进了后来物种的繁荣;因此物种替代有顺序性,可 预测和具方向性。多出现在环境条件严酷的原生演替中。
(A、B、C、D代表4个物种,箭头代表被替代)
2020/10/4
水生演替和旱生演替
水生演替: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一般都发 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湖或池塘中水生群落向中 生群落的转变过程
旱生演替:从干旱缺水的基质开始。如裸露的岩 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10
2020/10/4
群落演替的实例—从湖泊演替为森林
一个湖泊经历一系列演替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群落,
阶段群落中的物种活动促进了下一阶段物种的建立。 个体论演替观: Egler(1952)提出初始物种组成决定群落演
替系列中后来优势种的学说,Connell和 Slatyer(1977)提 出了3种可能的物种取代机制: ➢促进模型(facilitation model) ➢抑制模型(inhibition model) ➢忍受模型(tolerance model) 演替机制总结
抑制模型(inhibition model)
先来物种抑制后来物种,使后者难
以入侵和发育,因而物种替代没有固 定的顺序,各种可能都有,其结果在 A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一种先到。演替 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体的生活史对 策,因而难以预测。在该模型中没有 一个物种可以被认为是竞争的优胜者, 而是决定于先到该地,所以演替往往 C 是从短命种到长命种,而不是由规律、 可预测的物种替代。
演替系列(succession sere):按顺序发生的一系列群落称演替系列。
2020/10/4
先锋种(pioneer species)和先锋群落(pioneer community):演替过程中,最早定居下来的物种 称先锋种;演替过程中最初形成具在一定结构和 功能的群落称先锋群落。
演替顶极(climax)和顶极群落(climax community):任何一类演替都经过迁移、定居、 群聚、竞争、反应、稳定6个阶段,当群落达到与 周围环境取得平衡时(物种组合稳定),群落演替渐 渐变得缓慢,最后的演替系列阶段称演替顶极; 演替最后阶段的群落称顶极群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