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特征描述方法

合集下载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地理特征是指地球表面某一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水文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差异较大,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分布、人口聚集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对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以增进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一、地形地貌分析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各种地貌的总称。

不同的地球地区由于地壳运动、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

地形地貌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1. 高原地区高原地区一般指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的地区。

高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气候条件较稳定,适合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高原地区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煤矿、铜矿等,这为该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山地地区山地地区是指地势较高、崎岖不平的地区。

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导致其农业生产和交通发展相对困难。

然而,山地地区却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林资源,这促进了其发展水电、旅游等产业。

3. 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是指地处海洋和陆地交界处的地区。

沿海地区地势较低,水文条件丰富,具有良好的温湿气候,适合农业、渔业和工业的发展。

此外,沿海地区还具有独特的海洋资源,如港口、海鲜等,这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气候特征分析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态。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差异很大,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农牧业生产、人口分布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

1. 干燥地区干燥地区一般指水分供给不足的地区。

干燥地区主要分布在世界的内陆地区,由于降水量稀少,水资源匮乏,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然而,干燥地区的草原资源非常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

2. 湿润地区湿润地区是指气候温湿度较高,降水充沛的地区。

湿润地区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的发展,因此粮食生产较为丰富。

此外,湿润地区的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渔业和水产养殖等产业。

3. 寒冷地区寒冷地区一般指气温较低的地区。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1.溯源分析法:通过追溯地理特征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了解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

比如对河流形成与变迁的研究,可以通过分析地质构造、降水量和泥沙含量等指标,推测其溯源流域的地质背景和河流的演化过程。

2.统计分析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进行地理特征的数量化分析。

这种方法适用于人口、经济、环境等指标的分析。

比如,对一些地区的人口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可以通过绘制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统计图表,揭示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趋势。

3.空间分析法:通过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以揭示地理特征的空间分布规律。

空间分析方法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空间统计等。

比如,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研究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演化规律。

4.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地域之间地理特征的比较,揭示其异同和差异原因。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地理特征比较,研究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形成机制。

比如,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其差异所在,从而了解气候影响因素的地域差异性。

5.模型模拟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或地理模型,对地理特征的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复杂的地理过程和系统研究。

比如,通过构建水循环模型,可以模拟地区降水量的分配和水资源的供需情况,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包括溯源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空间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模型模拟法等。

在实际研究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全面深入地揭示地理特征的内在规律和变化趋势。

如何描述区域地理特征

如何描述区域地理特征

如何描述区域地理特征:
(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以下几方面描述。

①区域地形特点:包括地形类型是否复杂多样,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特点以及典型地貌,有时也要描述主要地貌单元的分布状况,有些题目通过给出一个小区域的等高线分布图或地形剖面图进行分析。

此时应根据图像给出的高度、坡度等信息具体分析其地形类型、地势特点等。

②区域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的复杂程度、以什么气候为主、气候的分布特点以及典型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③河湖状况的描述:需要描述河流、湖泊的分布密度、类型(内流湖或外流湖),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如水量大小、含沙量高低、有无结冰期及结冰期的长短。

④生物、土壤特点的描述:描述主要植被、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状况,代表性的植物、动物的名称和典型土壤。

在描述一个区域的特征时我们一般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还要根据区域的特点以及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取舍,以突出重点,真正把一个区域的“特点”表现出来。

(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口、民族、宗教特征:包括人口的数量,增长快慢及分布密度的高低、所属种族、民族,信奉的宗教。

②农业生产特点:包括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水平、农业商品率的高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状况、农业生产结构等。

③工业生产特点:包括工业生产水平、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主要工业区的分布等。

④交通状况:分析以什么交通方式为主,主要交通线路(铁路、公路、水运航线)及其分布。

⑤商业贸易:主要描述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主要贸易对象,商贸的变化情况(如外贸结构、贸易对象的变化)等。

⑥其他人文地理特点:如生活习惯、房屋建筑特点等。

区域地理特征描述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描述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描述方法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中高纬-气温)、海陆位置(沿海、内陆)、相对位置(临近发达地区)2、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类型、特征)、地形(类型、地势、地貌)、水源(河湖数量、充足状况)、土壤(肥力高低、类型)、植被(类型)3、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增长模式、迁移)、城市(分布、主要城市)资源(类型-旅游资源、分布)农业(类型、自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工业(类型、自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区位条件)交通(方式、分布、发达程度)4、灾害(类型、分布)5、环境问题(类型、分布、原因、措施)举例说明:东北地区: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处北半球中纬,北温带)海陆位置(南部临海)相对位置(地处东北地区,南部为环渤海经济圈)2、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特征,雨热同期,热量不足)地形(西、北、东三面为山地、中部、东北部为平原;西、北、东三面地势高、东北部地势低;地貌为流水地貌)水源(河湖数量多,水源充足)土壤(黑土分布于平原,肥力高)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3、人文地理特征:人口(集中分布在平原、过渡模式、迁出区)城市(分布在平原、沈阳、哈尔滨、大连、吉林、大庆)资源(森林、草原、耕地、石油天然气煤炭、气候)农业:类型:农林牧副渔;商品谷物---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自然区位条件: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黑土分布,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历史悠久)工业:类型——传统工业自然区位条件: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地形平坦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工业中心:长春、哈尔滨、大连、沈阳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平原交通线密集;交通枢纽-沈阳、哈尔滨4、灾害:冬季寒潮、霜冻5、环境问题(类型、分布、原因、措施)山区——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破坏植被;植树造林平原——黑土肥力下降;破坏植被;植树造林西部高原——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破坏植被;植树造林三江平原等——湿地减少;过度开垦;退耕还湿。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2、地形特点描述:①地形组成(主要地形类型)②地形分布,延伸方向③地势特点(起伏大小、倾斜方向)④特殊地形地貌⑤海岸线特征(长短、曲直)3、区域气候特点描述:①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②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温差大小、温度带)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④光照状况⑤气象灾害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特点:①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为主,热带季风气候面积小②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③雨季长雨量大,夏秋季节多台风,地处湿润区,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4、河流水系水文特点水系特点: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大或小③支流多或少④河网密度、⑤落差大小或峡谷数量分布(例如长江上游水系特点:落差大,多峡谷,支流多,金沙江段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小;川江段自西向东流,流域面积较大)分析金沙江段流域面积小的原因:因为流经地区河谷狭小,汇水面积小所以流域面积狭小。

水文特点:①流量大小、②汛期长短、汛期出现在哪个季节③水位季节变化大小、④含沙量大小、⑤有无结冰期及其长短、有无凌汛⑥水能⑦流速5、植被、土壤特征植被:①类型(森林、草原、荒漠)+疏密②水平分布规律③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土壤:①类型(红壤、黄土、棕壤;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②分布③特点(肥力高低)6、自然资源:(1)农业自然资源:①土地资源、②气候资源、③水资源、④生物资源(2)工业自然资源:①矿产资源、②能源、③水运与水能、④土地资源、⑤生物资源(3)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三、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1、经济特征: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如厦门三大产业比重中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较小,再如农业中种植业渔业比重大,种植业中林果和经济作物比重大)经济发展方式(如:杀鸡取卵式还是可持续发展模式)通常第三产业比重高,第一产业(农业)比重低的地区经济更发达。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地理调查:地理调查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采集数据和观测现象等方式,系统地收集和记录目标区域的各种地理信息。

在地理调查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1野外考察:通过实地考察,直接观察和收集目标区域的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口、建筑、交通、经济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相关信息。

1.2样本调查:选择目标区域内的一部分区域或个体进行观察和调查,以代表整体情况。

通过样本调查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实际数据,进而进行统计和分析。

1.3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并发放给目标区域的居民或相关人群,了解他们的观念、态度、行为等,以获取有关目标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特征等信息。

1.4遥感影像解译: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目标区域的航空影像或卫星影像,并通过解译和分析,获取地表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环境变化等信息。

二、地理分析:地理分析是对已经收集到的地理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以发现地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趋势和规律。

在地理分析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2.1空间分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定位、空间叠加和空间分布等分析,揭示地理特征之间的空间关系。

2.2统计分析: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地理数据进行整理、分类、计数和比较等分析,得出有关地理特征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趋势规律。

2.3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分析地理数据的时间变化,揭示地理现象或特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周期性和规律性,了解地理现象的时间演变过程。

2.4关联分析:通过对多个地理特征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以及引起地理现象的原因或因素。

三、模型建立:通过对地理现象、特征或问题的深入观察和分析,可以建立相应的模型以提供预测、解释和决策的依据。

常用的模型包括:3.1空间模型:通过构建地理特征的空间分布模型,预测和模拟地理现象的发展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

3.2时间模型:通过构建地理特征的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和模拟地理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和土壤几方面入手。

1、对地理位置的描述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2、对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组成、地势特点、海拔地势、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3、对气候特征的描述: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入手。

4、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

5、对河流特征的描述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水能。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和形态、河网密度、落差和峡谷的分布.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6、确定有关自然带类型a、水平面上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b、高度坡向(阳坡阴坡,背风否)(二)、人文要素的分布特点描述1、农业特点的描述:农业地位、农业类型、主要家产品、主要农业分布地区、主要作物、耕作方式、制度、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商品率.2、工业特点描述:工业地位工业部门工业产品、工业分布原料和市场的依赖程度等等.3、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的描述:面状分布:平原、线状分布: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分布、斑点状分布沙漠中绿洲。

4、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描述: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①、“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
1.自然地理特征描述
自然地理特征是指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因素所形成的特征。

描述自然地理特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地理位置:指该地区的经度、纬度以及相对位置等,可以通过地理坐标等方式进行描述。

(2)地貌地形:表达该地区的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地形特征。

(3)气候气象:描述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季风气候、温度、降水等气候气象特征。

(4)植被生态:描述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植物分布区域、生物多样性等自然植被生态特征。

2.人文地理特征描述
人文地理特征是指一个地区的人口、文化、历史、经济等人文因素所形成的特征。

描述人文地理特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人口特征:描述该地区的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密度等人口特征。

(2)文化特征:表达该地区的文化传统、历史遗迹、语言、宗教等文化特征。

(3)经济特征:描述该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主要经济活动、基础设施等经济特征。

(4)社会特征:描述该地区的社会制度、教育状况、社会福利等社会特征。

(1)统计数据分析: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比如人口普查数据、气象数据、经济数据等,来描述地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2)空间分布图表:利用地图、图表等可视化方式,展示地理特征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

(3)历史演变分析:通过对历史演变过程的研究,分析地理特征的演变规律和相互影响。

(4)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地理特征数据的分析、建模和预测,揭示地理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
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特征:绝对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政治、经济地理位置等)
2、地形特点描述:①主要地形类型②地势特点(起伏大小、倾斜方向)③典型地形区分布,延伸方向④特殊地形地貌⑤常见地质灾害⑥海岸线特征(长短、曲直)
3、区域气候特点描述:①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②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温差大小、温度带)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
况、干湿状况)④光照状况⑤气象灾害
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特点:①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为主,热带季风气候面积小②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③雨季长雨量大,夏秋季节多台风,地处湿润区,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4、河流水系水文特点
水系特点: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大或小③支流多或少④河网密度、⑤落差大小或峡谷数量分布⑥河道弯曲还是平直(例如长江上游水系特点:落差大,多峡谷,支流多,
金沙江段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小;川江段自西向东流,流域面积较大)分析金沙江段流域面积小的原因:因为流经地区河谷狭小,汇水面积小所以流域面积狭小。

水文特点:①流量大小、②流速③水位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汛期出现在哪个季节④含沙量大小、⑤有无结冰期及其长短、有无凌汛⑥水能⑦航运价值的大小。

5.植被、土壤特征
植被:①类型②水平分布规律③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
土壤:①类型②分布③特点
6.自然资源:
(1)农业自然资源:①土地资源、②气候资源、③水资源、④生物资源
(2)工业自然资源:①矿产资源、②能源、③水运与水能、④土地资源、⑤生物资源
(3)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
亚洲地形基本特征
第一,地形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的3/4;
第二,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在中部,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边缘地区海拔多在200
米以下;
第三,平均海拔高,地势起伏很大,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
(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
米),又有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
(海拔—400米)和辽阔的平原。

主要山地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兴都库什山等
主要高原帕米尔,青藏,蒙古,中西伯利亚,德干,伊朗,阿拉伯,安纳托利亚高原等
主要平原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恒河,印度河,美索不达米亚,图兰,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主要盆地塔里木,准格尔盆地等
主要丘陵东南,山东,辽东丘陵等非洲地形基本特征
第一、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平均海拔600米以上,第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非洲地形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高原。

自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位于东非高原,是非洲最高峰。

非洲东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断层陷落带——东非大裂谷带,长6000多千米,谷底有一连串狭长水深的湖泊;西北部分布有
阿特拉斯山脉,东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脉。

第二,盆地。

中部是广大的刚果盆地,原为广阔的内陆湖,后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
第三,沙漠。

北部是撒哈拉沙漠,面积77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欧洲地形基本特征
第一,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平原面
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2/3,主要
平原有东欧平原、中欧平原(波
德平原)、西欧平原;北部有斯
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是阿尔卑
斯山脉。

第二,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在30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
最低的洲;
第三,冰川地形广布,第四纪冰川对欧洲广大地区影响显著,东欧
平原和中欧平原部分地区呈波状
起伏的地形;北欧地区的峡湾海
岸和众多的湖泊;南部阿尔卑斯
山区的宽谷和尖峰等,都是冰川
作用的结果。

北美洲地形基本特征
第一,北美洲地形明显地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即西部是高大的山系,
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第二,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西部高大的山系属科迪勒拉山系,由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及落基山脉等几列平行山脉组成,山间分布着高原和盆地。

中部广阔的平原分布在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地之间,北起北冰洋,南抵墨西哥湾,是一片纵贯北美大陆中部的广阔平原,平原上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东部低缓的高地由阿巴拉契亚山
脉和拉布拉多高原构成,因久经侵蚀成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地。

南美洲地形基本特征
第一,也可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为高大山系,东部是广阔的冲积平原和波状起伏的高原(呈相间交错分布)。

第二,南美洲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高大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在南美的延伸部分,叫安第斯山脉。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全长9000多千米,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

东部有三大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巴西高原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约500万平方千米)。

这些高原由于久经侵蚀,起伏和缓。

东部有三大平原:自北向南有奥里诺科平原、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大洋洲地形基本特征
第一,澳大利亚大陆也可分为三个地形区:第一,东部山地。

大分水岭纵贯南北,海拔约800~1000米,东坡较陡,西坡平缓;第二,西部高原。

是一片低矮广阔的高原。

面积约占全
国面积1/2以上,沙漠和半沙漠面积很大;第三,中部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最低处是埃尔湖(—12米)。

地面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形成世界著名的大自流井盆地。

第二,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南极洲地形基本特征
第一,南极洲是世界上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350米;
第二,第二,地表大部分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平均厚度有2000
多米;
第三,第三,地形以高原为主,冰层下面有各种不同地形,在罗斯
海与威德尔海之间有一条低地,
把大陆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
是高原,西部分布着一系列褶皱
山脉。

海底地形
1、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大陆架上的海区靠近大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2、大陆坡:大陆架外缘有一个巨大的陡坡,叫大陆坡,水深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

3、大陆坡以外是大洋底部,靠近大陆坡的海底往往分布着很深的海沟,洋底大部分区域是广阔的洋盆,大洋中央有绵延很长的海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