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会学
00294劳动社会学
00294劳动社会学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科学,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
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法国,1959年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首次使用这词。
2.劳动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选择或名词解释)3.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
(单选)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4.冲突: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她是一种基本的人类特质和社会特质。
5.冲突理论所重视的不仅是个人的、人际之间的或文化的层次,而是社会现实的结构层次,主要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
6.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其结构主要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
7.社会统计法:运用统计学原理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
单选:1.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
(单选)2.马克思是最早对劳动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经济社会学家。
3.迪尔凯姆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社会语言学和后现代性的研究都有深远的影响。
4.马克斯·韦伯是一名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对劳动社会学的发展作出过的重要贡献。
5.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
6、梅耶——“霍桑实验”,他认为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多选或简答:1.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的六个部分:(1)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2)劳动者(3)劳动的社会关系(4)劳动的社会结构(5)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6)劳动与社会变迁。
2.反映劳动社会学的经典理论的人物:马克思、迪尔凯姆、韦伯、泰勒与梅耶。
3.科层制(韦伯)的基本要素: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及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②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劳动社会学
劳动社会学名词解释●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劳动社会学所使用的狭义意义上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素: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劳动是指人类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P22●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统称。
●三方机制是指政府、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
P28●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
职业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经济状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人们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
P39●职业结构是指不同职业类型的劳动者在劳动者总体比例中的比例。
职业结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劳动者社会地位与社会境遇的反映。
●劳动群体是一种基本的和重要的社会群体,它是指从事劳动活动中具有一定关系的劳动者所组成的群体。
●群体非正式结构是指未经明确规划而由群体成员自发自愿形成的一种互动形式。
●士气激励理论就是通过组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处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P63●劳动士气指劳动者在劳动中的精神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劳动积极性●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地、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劳动态度是指一个人在具有特定价值观后,对其工作所采取的一般对待方式。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结论119世纪20—30年代。
P12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展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效劳活动。
P13P24、劳①处于劳动年龄围,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②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③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④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P25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效劳活动的社会人。
P26功能及其运行规律进展研究的分支社会学。
其研究容:①劳动社会学根本理论②劳动者③劳动的社会关系④劳动的社会构造⑤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⑥劳动与社会变迁P3 ~ P47、科层制的根本要素是: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②这些附属关系受严格的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
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的体系。
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P68、①泰勒,经济人②梅耶,霍桑试验,社会人③制度学派的观点主要源自韦布夫妇10、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P811、现代劳动社会学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学说。
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1975年前后;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P812、新马克思主义,又称新马学派或激进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姆森及马勒等。
1314、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P1115、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根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开展的观点16、劳动社会学的根本研究类型:①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②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③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17、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P17①社会调查法〔常用的有:文献、访问/访谈法、问卷和实验四种调查法〕问卷的构造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个组成局部。
究,而需要在占有大量实证性材料根底上进展定量分析。
③比拟分析法。
④参与调查法。
也称实地观察法,是社会学常用的方法,指观察者有目的、有方案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劳动社会学课件
劳动社会学概览劳动社会学课件一、劳动社会学概述1.定义:劳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劳动现象及其与社会关系、劳动过程及其对劳动者和社会影响的学科。
2.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劳动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研究劳动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劳动权益保护、劳动环境改善等。
3.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
二、劳动与社会结构1.社会阶层与劳动力市场:研究不同社会阶层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阶层对劳动者职业选择和收入的影响。
2.性别与劳动力市场:探讨性别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性别对劳动者职业选择和收入的影响。
3.年龄与劳动力市场:研究不同年龄段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年龄对劳动者职业选择和收入的影响。
三、劳动与文化1.劳动价值观:探讨劳动者对工作的态度、工作伦理、职业道德等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2.企业文化:研究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企业文化对劳动者的影响。
3.跨文化比较: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劳动者的工作方式和劳动价值观。
四、劳动市场与就业1.劳动市场需求:研究经济发展对劳动市场需求的影响,以及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就业情况。
2.劳动市场供给:分析劳动力的供给情况,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结构。
3.就业政策:探讨政府对就业的调控和促进政策,包括就业保障、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
五、劳动权益与保护1.劳动合同:研究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解除等法律问题。
2.工资与福利:探讨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工资差异和福利制度等。
3.劳动争议处理:研究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六、劳动过程与生产关系1.生产方式与劳动关系:研究生产方式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包括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劳资关系等。
2.劳动组织与生产效率:探讨劳动组织的优化、生产流程的改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等问题。
3.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包括新兴职业的出现和传统职业的消亡等。
劳动社会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劳动社会学概述一、劳动社会学的产生条件劳动社会学始于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管理学家对劳动现象与劳动问题的研究。
英国的查尔斯·布思,1889-1891年间出版了《伦敦人民的生活和劳动》;美国学者凡勃伦1904年出版了《企业论》一书。
1959年,法国学者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首次使用“劳动社会学”一词,并创办了《劳动社会学》杂志……(一)总体而言,涉及两种需求一是理论需求:工业化与后工业社会的复杂性提出许多需要解释的理论问题;二是实践需求:工业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巨大差别以及由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具体而言,包括四种因素1、社会因素:劳动过程与劳动领域内的劳动问题及衍生的大量社会问题,如剥削、异化、劳动环境恶劣、劳资冲突、生产效率低下、全球化的影响等。
2、政治因素:反映着劳动过程中权力运作,各种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能采取的社会行动状况如阶级对立与利益冲突等。
现代政府加大关注力度,摆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力图塑造一种政府、企业和工会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
种种政治需求是导致劳动社会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核心动力。
3、经济因素:围绕着企业的生产、生产资料使用、产品/收益的分配、劳动者就业、失业与贫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理性解释;促成了当前的人力资本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信任等问题的研究。
4、价值—学术因素:劳动问题展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制度的不公正,促使研究者、制度化的教研机构、专业团体等开展研究。
二、劳动社会学的涵义劳动社会学是一门用社会学理论体系和方法对劳动者的社会劳动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的分支社会学。
三、几个相关概念及其理解(一)什么是劳动“劳动”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也是大家最熟悉的词汇之一。
5、美国学者奥斯汀:在其1996年出版的《劳动社会学:概念与案例》一书中,将劳动(work)定义为一系列从事与有酬职业有关的活动。
劳动社会学
• 劳动
– 含义:劳动=生产活动+服务活动
– 本质特征:自觉性、目的性、创造性
– 重要性
• 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 是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活动 • 劳动同时创造了财富
• 劳动者
– 地位:主体;基本要素 – 广义: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社会生产劳动 – 狭义:前提+劳动能力+劳动岗位+劳动规范+活动 – 四要素
• 狭义——企业、劳动者 • 广义——企业、劳动者、国家、市场
– 市场经济运行主体之间关系
• 四个要素 • 六对关系——市场经济体制结构 • 最主要的关系——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 两方关系
– 最主要的关系: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 实质:劳动交换关系——经济交换+社会交换
• 三方关系与三方性结构
第二节 劳动的社会关系
• 劳动的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
– 劳动的自然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 – 劳动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价值创造
• 是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 是收到社会制度、国家和市场影响下的劳动关系
– 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 统一体。
• 市场机制基本关系
– 市场经济的经济运行主体
– 中国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 传统的中国人际关系 • 新型人际关系——网络式&校园式
第五节 劳动群体
• 含义及特征
– 是一种组织,劳动力的组织;
– 是一个体系或系统,具有层次性的结构;
– 是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有生命力的有机体; – 形成一定的组织文化。
• 群体结构
– 群体的正式结构
马克思劳动社会学
马克思劳动社会学
马克思劳动社会学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体系及
其研究方法。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石,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
马克思重视对劳动过程和产品的分析,揭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和压迫,同时探讨无产阶级的解放及社会主义
前途。
马克思的劳动社会学思想强调了劳动价值的概念,认为商品的价值是
由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他还提出了“异化”的概念,即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失去了自由和主体性,成为了商品生产的工具,丧失了对自己的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支配权。
马克思的劳动社会学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奠定了基础,影响了
许多领域的研究,包括劳动力市场、阶级分化、社会不平等、劳动组织、
工业关系等。
自考劳动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劳动社会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劳动法律B. 劳动关系C. 劳动过程D. 劳动市场答案:B2. 在劳动社会学中,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主要解释了以下哪一方面的现象?A. 劳动技能的高低B. 劳动市场的性别差异C. 劳动市场的种族差异D. 劳动市场的内部与外部劳动群体答案:D3. 劳动社会学中的“工业关系”通常指的是什么?A. 工业生产的关系B. 工业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C. 工人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D. 工业产品的销售关系答案:C4. 下列哪一项不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内容?A. 劳动组织B. 劳动政策C. 劳动市场D. 劳动心理学答案:D5. 劳动社会学认为,影响劳动分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A. 个人兴趣B. 教育背景C. 技术进步D. 社会结构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劳动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BCD)A. 劳动过程B. 劳动组织C. 劳动政策D. 劳动市场答案:A, B, C, D7.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劳动关系的发展?(ABC)A. 法律法规B. 社会文化C. 经济状况D. 个人偏好答案:A, B, C8. 劳动社会学中的劳动市场歧视可能包括哪些形式?(ABD)A. 性别歧视B. 种族歧视C. 年龄偏好D. 残疾歧视答案:A, B, D9. 在劳动社会学中,劳动条件的改善通常涉及哪些方面?(ABC)A. 工资水平B. 工作环境C. 工作时间D. 工作地点答案:A, B, C10. 劳动社会学认为,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劳动市场的不平等?(ABCD)A. 教育机会不均等B. 社会阶层C. 性别差异D. 种族差异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11. 简述劳动社会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的重要性。
劳动社会学是研究劳动、劳动者以及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劳动组织、劳动市场、劳动政策以及劳动过程中的社会互动和冲突。
研究劳动社会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理解和解决劳动市场中的不平等问题,改善劳动条件,促进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
00294劳动社会学
00294劳动社会学第一章绪论劳动社会学的含义: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法国。
劳动的基本含义: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工作的含义:是人类通过劳动分工进行的,有组织的,以获得劳动报酬为目的的生产活动。
职业的含义: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种类。
职业是劳动者在社会活动过程所形成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条件。
行业的含义:社会劳动者所从事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的集团概念。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1实际观点;2实证观点;3整体观点;4发展观点。
社会调查法的类型: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社会调查法最常用的方法:1文献调查法;2访问调查法;3问卷调查法;4实验调查法。
个案调查法: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进行详尽调查。
问卷调查法: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
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法;2社会统计法;3比较分析法;4参与调查法。
科层制的基本要素:1.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2.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和职务分工。
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3.非人格化,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化的体系;4.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劳动社会学的三个阶段:古典阶段,现代阶段,后现代阶段。
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1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2劳动者;3劳动的社会关系;4劳动的社会结构;5劳动组织及其组织形式;6劳动与社会变迁。
马克思是最早对劳动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社会经济学家。
劳动社会学基本研究类型:1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2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3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研究最早提出并首次使用劳动社会学的人物: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斯人类劳动本质特征:目的性,自觉性,创造性。
劳动社会学教学计划
劳动社会学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1. 了解劳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劳动社会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劳动和工作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劳动社会学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劳动社会学研究的兴趣和动机,为其今后从事相关研究或从事相关职业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劳动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 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和流派- 劳动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如劳动分工理论、劳动市场理论等)2. 劳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3. 劳动与社会- 劳动与经济发展- 劳动与社会不平等- 劳动与社会结构4. 劳动组织与工作环境- 劳动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工作环境对劳动者的影响- 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倦怠5. 劳动社会学与劳动关系- 劳动权益与劳动关系- 劳动冲突与劳资关系- 劳动政策与劳动法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对劳动社会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2. 论文讨论:选取与劳动社会学相关的论文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 实践活动:组织实地考察、实习或实验,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观察劳动社会学的问题。
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和提问。
2. 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论文写作作业,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3. 期中考试: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题目进行书面考试,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
4.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劳动社会学相关的研究论文,评价其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自考-劳动社会学归纳
自考-劳动社会学归纳什么是劳动社会学?劳动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劳动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劳动的类型、组织、工作环境、工资和福利、工人的生活状况以及劳动的社会影响等方面。
劳动社会学对于深入了解现代社会运作和劳动者的境遇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类型劳动类型是指人们为了生存而从事的各种劳动形式。
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动类型也日益多样化。
根据工作内容和性质,劳动类型可以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根据劳动的形式,可以分为自由职业者、全职员工和钟点工等;根据职业的类型,可以分为工业、农业、商业和服务业等。
劳动组织劳动组织是指人们在工作时所处的机构或组织,主要指工厂、企业、机构和行业组织等。
现代社会中,不同的劳动组织对于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等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些大企业或者机构往往提供更加优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以及更加丰富的工作机会,这也是一些人前往大城市和发达国家谋求更好生活的原因之一。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是指人们在工作中所处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它对于员工的工作效率、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减轻压力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相反地,恶劣的工作环境则会严重影响员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同时还会对其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工资和福利工资和福利是劳动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工资是员工为工作所得到的报酬,长期以来一直是劳资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民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员工对于工资和福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些企业或者机构也会提供各种福利以吸引员工,例如家庭照顾假、育儿假、医疗保险等。
工人的生活状况工人的生活状况是劳动社会学中的重要视角之一。
它主要研究员工在工作之外的生活和社交状态,探究工作对于个体生活的影响。
例如,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过高可能导致员工的时间和精力一定程度上被耗尽,这会影响其日常的社交和家庭生活。
劳动的社会影响劳动的社会影响也是劳动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它主要考察劳动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劳动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
劳动社会学真题答案及解析
劳动社会学真题答案及解析劳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劳动和劳动者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和影响的学科。
在许多大学中,劳动社会学是社会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这门课程通常包括对劳动力市场、工作组织和劳动关系的研究,以及对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对劳动力的影响的探讨。
当学生面临真题时,他们通常需要通过分析给定的问题并提供答案来展示他们的理解和知识。
下面将提供一些劳动社会学真题的范例以及相应的答案和解析。
题目:解释劳动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答案和解析:劳动社会学涉及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有很多,但其中一些重要的包括社会分工、职业、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关系。
社会分工是劳动社会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指的是在社会中以特定方式组织劳动和分配职责的过程。
社会分工可以通过性别、职业、技能和教育水平等因素进行划分。
社会分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职业的特征、劳动过程中的不平等问题以及劳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另一个核心概念是职业。
职业是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从事的特定工作或职责。
不同职业可能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薪酬水平和工作条件。
通过研究职业,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职业之间的差异以及职业选择对个人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劳动力市场指的是供求双方在劳动力交换中相互作用的地方。
通过分析劳动力市场,我们可以了解就业和失业问题、薪酬水平的差异以及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问题。
最后,劳动关系是劳动社会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
劳动关系研究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组织和劳工组织之间的关系。
劳动关系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劳动市场上的权力关系、劳资冲突以及劳资协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劳动社会学涵盖了多个核心概念和理论,包括社会分工、职业、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关系。
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劳动的本质、劳动者的地位和权益以及社会中的劳动力交换关系。
题目:探讨全球化对劳动市场和劳动关系的影响答案和解析: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趋势,对劳动市场和劳动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劳动社会学
劳动社会学劳动社会学:研究劳动领域及过程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广义研究社会对劳动领域影响的一般规律,狭义研究劳动对个人、群体和社会的影响。
研究内容:劳动的本质,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劳动分工同阶级阶层、同职业和城乡结构的关系;劳动制度、劳动组织和劳动管理;劳动和闲暇时间的结构;劳动需要和劳动心理等。
20世纪40年代在法国兴起。
劳动社会化:分散的个体劳动者的劳动转变为许多劳动者由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就业:亦称“劳动就业”。
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人,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或经营收入的行为。
在我国,其特征是:(1)符合国家求职的有关规定,如一般应年满16周岁,完成规定的义务教育;(2)所从事的劳动是有偿的,公益性的义务劳动不能称为就业。
失业:原有职业的劳动者失去职业的状态。
各国一般采取登记办法,将一定时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确定为失业者。
对于失业者,各国一般均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使其在一定时期内获得一定的收入以维持生计。
业缘关系:社会成员之间以职业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关系。
如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等。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由社会分工发展而产生的职业活动成为人际关系的主要媒介,从而使业缘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占据了人际关系的主导地位。
劳动关系:广义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基础上人们在社会劳动中相互产生的社会联系。
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
人类历史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因而也就形成了五种类型的劳动关系。
狭义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为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包括个别劳动关系与集体劳动关系。
前者指劳动者个人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这种社会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性质,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特征。
后者指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组织为工会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涉及劳动者整体内容的社会关系。
劳动制度:国家主管部门为合理组织劳动力而制定的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劳动社会学——精选推荐
★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
★劳动社会学这一名称的正式出现,最早在法国。
★劳动的基含义,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劳动社会学是一门用社会学理论体系和方法对劳动者的社会劳动活动的结构、功能及运行规律进行研究的分支社会学。
★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包括内容: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劳动者、劳动的社会关系、劳动的社会结构、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和劳动与社会变迁。
★劳动社会学理论在1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古典阶段、现代阶段和后现代阶段★韦伯论述了资本主义现代生产的组织原则—科层制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②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梅耶霍桑实验认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②工作本身是一种群体活动,企业中除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③工人们期望在群体中获得友情、归属感和安全感④管理者应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以提供劳动生产率。
在管理学上开创了人际关系理论的新时代。
★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①实际观点②实证观点③整体观点④发展的观点★劳动社会学研究类型①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②横剖研究与纵观研究③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劳动社会学具体研究方法①社会调查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
②社会统计法是运用统计学原理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
③比较分析法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纵向(时间上的)比较;二是横向(空间上的)比较。
④参与调查法(实地观察)根据研究者参与社区、群体生活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局外观察、半参与观察和完全参与观察三类。
劳动社会学2023年考试真题及答案
选择题劳动社会学主要研究的是?A. 劳动市场的供需关系B. 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现象(正确答案)C. 劳动者的心理状态D. 劳动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下列哪项不属于劳动社会学的理论视角?A. 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正确答案)B. 心理学理论C. 工业化与劳动变迁理论D. 社会网络理论在劳动中的应用全球化对劳动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减少了劳动岗位的数量B. 增加了劳动的同质化(正确答案)C. 提高了所有劳动者的工资水平D. 消除了劳动市场的地域差异下列哪项是劳动社会学中关于“异化劳动”的概念?A. 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劳动本身的关系感到陌生(正确答案)B. 劳动者之间竞争激烈导致关系紧张C. 劳动者对工作环境感到满意D. 劳动者拥有高度的自主权哪种社会结构对劳动市场的影响最为显著?A. 家庭结构B. 阶级结构(正确答案)C. 年龄结构D. 性别结构下列哪项不是技术进步对劳动市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A. 某些传统劳动岗位的消失B. 劳动者技能过时的风险增加C. 所有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普遍提高(正确答案)D. 劳动者再培训的需求增加劳动社会学中,“劳动过程理论”主要关注的是?A. 劳动者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B.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动机与关系(正确答案)C. 劳动者如何提升职业技能D. 劳动者如何应对工作压力下列哪项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A. 劳动者的休闲娱乐活动B. 劳动市场的性别不平等(正确答案)C. 劳动者的饮食习惯D. 劳动者的宗教信仰在劳动社会学中,“非正式劳动”通常指的是?A. 无报酬的劳动B. 未经官方登记或不受劳动法保护的劳动(正确答案)C. 高技能的劳动D. 自愿性质的劳动。
社会学:劳动社会学考点
社会学:劳动社会学考点1、问答题简述土尔干的功能理论。
正确答案:(1)道德是对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2)新的社会制度具有为了共同利益二持续不断的地调节自私冲突的能力;(3)人们具有不同(江南博哥)才能,如果一个社会要兴旺发达,那么最有才能的人必须担当最有价值的功能;(4)社会是一个存在着不同社会群体和力量的多元或冲突的整体。
2、单选联合国《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职业分类的标准是劳动者从事劳动时所具有的()。
A.职位B.岗位C.职能特性D.工作性质正确答案:C3、填空题()是一个人就业前从事专业、职业技能学习的时期。
正确答案:职业准备期4、单选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有误的是()A.劳动力由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B.绝大多数的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C.劳动力由劳动力生存率低的部门流向劳动力生存率高的部门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的部门正确答案:B5、名词解释职业介绍正确答案:职业介绍是一定组织对于社会上谋求职业的人提供帮助,使其了解社会某些职业岗位空缺及该职业的具体内容,从而选择其中某一职业6、单选下列既不是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的概念,又不是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的是()A.社会弱势群体B.社会脆弱群体C.社会弱者群体D.未成年人群体正确答案:D7、名词解释三方性原则正确答案:所谓三方性原则,是指在社会劳动关系方面,实行劳工、雇主和政府三方面参与和进行协调的原则。
这是劳动关系方面的国际惯例,也是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国际组织——国际劳工组织所奉行的准则,从而有效地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体制性手段。
8、单选衡量在业者就业质量和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历来学者们研究女性就业情况和女性社会地位的首要指标是()A.职位隔离B.性别人力资本C.职业结构D.职业收入正确答案:C9、多选职业生涯理论包括以下几种理论()A.职业自我论B.职业决策论C.职业生涯整体发展论D.无职业论正确答案:A, B, C10、单选如劳动者的职业变动发生在职业体系的不同层级之间,这种职业流动属于()。
劳动社会学名词解释
1劳动社会学的含义: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形成于十九世纪20-30年代。
劳动的含义: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并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工作的含义:工作是人类通过劳动分工进行的,有组织的,以获得劳动报酬为目的的生产活动。
劳动社会学研究的内容:1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2劳动者3劳动的社会关系4劳动的社会结构5劳动组织及其组织形式5劳动与社会变迁。
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1实际观点2实证观点3整体观点4发展观点劳动社会学的研究类型:1描述性与解释性研究2横剖与纵贯研究3普查抽样个案研究社会调查法的类型:普查,抽样和个案调查法。
社会调查法的具体方法:1文献调查法2访问调查法3问卷调查法4实验调查法.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方法:1社会调查法2社会统计法3比较分析法4参与调查法。
个案调查法的含义: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为样本进行详尽调查。
问卷调查法的含义: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
劳动的本质:1目的性2自觉性3创造性职业的含义:职业是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种类。
它是劳动者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功能条件。
行业的含义:行业是劳动者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有组织的集团概念。
科层制的基本要素:1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2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内部等级制度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和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3非人格化的,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合理化的体系4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2劳动社会化的含义:从狭义上讲,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相联系的概念。
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相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过程。
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1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简单协作阶段2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阶段3机器和大工业阶段4以微电子为主角的技术革命阶段。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1)
第一章结论119世纪20—30年代。
P12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P13P24、①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②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③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④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P25目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P26功能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的分支社会学。
其研究内容:①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②劳动者③劳动的社会关系④劳动的社会结构⑤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⑥劳动与社会变迁P3 ~ P47、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②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
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的体系。
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P68、①泰勒,经济人②梅耶,霍桑试验,社会人③制度学派的观点主要源自韦布夫妇10、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P811、现代劳动社会学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学说。
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1975年前后;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P812、新马克思主义,又称新马学派或激进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姆森及马勒等。
1314、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P1115、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发展的观点16、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类型:①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②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③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17、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P17①社会调查法(常用的有:文献、访问/访谈法、问卷和实验四种调查法)问卷的结构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个组成部分。
究,而需要在占有大量实证性材料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③比较分析法。
④参与调查法。
也称实地观察法,是社会学常用的方法,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自考《劳动社会学》各章重点
本章重点
1. 劳动社会学这一名称的正式出现,最早是 在法国
2. 劳动的基本含义。 3. 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自觉性、目的性
和创造性。 4. 劳动社会学基本研究类型 5. 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6. 社会统计法
第二章 劳 动
本章重点 • 劳动的社会职能 • 劳动社会化、内容及其发展进程 • 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 • 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有哪些 • 年龄结构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 劳动保护及其内容 • 梅耶总结了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
第十一章 劳动与就业问题
本章重点
1. 弹性就业 2. 失业及其类型(P284~285) 3. 摩擦性失业 4. 失业治理的途径 5. 非正规就业的意义 6. 自主型农业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现代社会转型有着积极的
功能
第十二章 特殊劳动群体问题
本章重点
1. 特殊劳动群体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职业性别隔离 3. 职业结构 4. 提高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 5. 移民的成本的分析和主要表现
第十三章 中国当代劳动问题
本章重点1.二元经济 2.来自时期我国劳动关系变化及其特点 3.改善我国劳动关系的措施
着手
第六章 劳动组织
本章重点
1. 组织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2. 组织文化 3. 组织机构设置主要的方法 4. 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作用(包括积极与消极) 5. 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英国的厄威克及美国的幕尼等。古典组织理论的核心是 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6. 韦伯的三种权力 7. 劳动组合的类型 8. 人力资本化及其途径
之内容 • 影响人际吸引的直接的、具体的因素 • 传统的典型组织正式结构的类型 • 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 • 劳动士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社会学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劳动社会学这个名称最早正式出现在()(1分)A:美国B:英国C:法国D:奥地利2、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1分)A:社会人B:经济人C:理性人D:自然人3、早期的劳动关系是两方关系,指的是()(1分)A: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B: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C: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D: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4、激励理论中的Y理论所采用的人性假设是()(1分)A:经济人假设B:自我实现型人假设C:理性人假设D:社会人假设5、既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又是形成劳动领域中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因素的是()(1分)A:劳动者B:劳动力C:劳动D:劳动行为6、产生劳动者先进的价值观念的物质基础是()(1分)A:先进的生产力B:先进的生产关系C:优越的生活条件D:先进的生产技术7、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1分)A:劳动性行为B:非劳动性行为C:劳动者群体行为D:正式行为8、最早提出职业生涯概念的是()(1分)A:萨柏B:霍尔C:沙特烈D:金斯博格9、按照人格特征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的人适合从事()(1分)A: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B:有条不絮、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的工作C: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D: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的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者10、职业生涯管理中最核心的是()(1分)A:员工自我评价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C:制定员工发展计划D:职业培训与指导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有误的是()(1分)A:劳动力由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B:绝大多数的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C:劳动力由劳动力生存率低的部门流向劳动力生存率高的部门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的部门12、冲突理论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它根植于()(1分)A:马克思主义B:保守主义C:激进主义D:自由主义13、涂尔干对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理论做了明晰的阐述的著作是()(1分)A:《地位解体和阶级》B:《社会分工论》C:《阶级、地位群体和政党》D:《社会合作论》14、下列不属于组织文化范畴的是()(1分)A:共同意识B:职业道德C:个人观念D:行为规范15、政府在对其社会事业实施分类改革时,其首要问题是()(1分) A: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B:改革目标明确化C:改革力度要大D:改革要彻底16、从广义上讲,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的是()(1分)A:劳动力的使用关系B:劳务关系C:劳动服务关系D:劳动管理关系17、下列不属于工会的基本性质的是()(1分)A:群众性B:阶级性C:社会性D:盈利性18、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经济依据是()(1分)A:要素所有权B:按劳分配C:市场经济D:计划经济19、收入分配机遇公平是指()(1分)A:收入分配制度运行的各种制度规范公平B: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合理C:个人收入与其投入相对称D:人们都有平等参与个人收入分配的机遇20、推进机会均等的目的是()(1分)A:搞平均主义B:给人们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制度C:反对财富分配差距的存在D:社会成员没有收入差距21、劳动政策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它反映的是()(1分)A:雇佣关系B:平等关系C:上下级关系D:利益关系22、劳动争议的主体必须是()(1分)A:用人单位B:劳动者C:劳动关系的当事人D:政府23、劳动争议案件中,诉讼的必经程序是()(1分)A:协商B:调解C:仲裁D:判决24、社会保障的主体是()(1分)A:国家B:企业C:个人D:社会25、失业保险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是()(1分)A:财政补贴B:失业保险费C:基金利息D:其他资金26、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是()(1分)A:由职业病引起的病患者B:由工伤致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C:因其他原因失去劳动能力的人D:劳动者自身身体所致的病患者27、下列属于失业者的是()(1分)A:在校学生B:16岁以下无工作者C:有劳动能力但暂时不想参加工作的人D:有劳动能力和参加工作的意愿,但找不到工作的人28、凯恩斯认为,失业的主要原因是()(1分)A:体制性原因B:有效需求不足C:季节性原因D:结构性失调29、衡量在业者就业质量和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历来学者们研究女性就业情况和女性社会地位的首要指标是()(1分)B:性别人力资本C:职业结构D:职业收入30、导致社会分层产生的直接根源是()(1分)A:社会发展B:社会差别C:社会贫富D:社会分工二、多选题(共10题,共20分)31、美国耶鲁大学的克来顿·艾尔德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它们是()(2分) A:生理需要B:生存需要C:社交需要D:关系需要E:成长需要32、下列对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叙述正确的有()(2分)A:劳动和闲暇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B:劳动时间是闲暇时间构成的基础,劳动时间在本质上决定了闲暇时间C:劳动时间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闲暇时间的结构D:闲暇时间能使劳动时间内消耗的生理、心理以及文化能量得到补偿和提高E:闲暇时间能够改善劳动者的知识结构、体质,提高劳动生产率33、企业劳动组织工作的内容有()(2分)A:劳动定额的确定B:编制定员C:作业监督D:设置组织机构E:感情沟通34、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将职业发展划分的阶段有()(2分)A:成长阶段B:探索阶段C:培训阶段D:建立阶段E:维持阶段35、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相关因素有()(2分)A:教育程度B:经济收入C:劳动强度E:职业的社会责任36、薪酬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2分)A:使企业盈利B: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C:激发员工创造更高绩效D:使员工能力不断得到开发E: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协调37、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有()(2分)A: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争议B:法规不健全引起的争议C:劳动报酬和保险待遇的保障问题D:因变更、解除、中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E:劳动保护和职业培训引发的争议38、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有()(2分)A:国有企业B:个体工商户C: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D:城镇集体企业E:外商投资、城镇私营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39、从劳动社会学的角度看,劳动就业包含的含义有()(2分)A:劳动者就业需具有劳动能力,包括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B: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即年满16周岁C: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职业D:所从事的劳动是得到社会承认的职业且合法E:所从事的劳动应该是义务劳动40、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主要包括()(2分)A: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代价B: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C:残疾人天生缺陷,他们是正常人的“另类”D:残疾人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他们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E:残疾人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他们本来就是社会的负累,而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三、文字题(共10题,共50分)41、名词解释:问卷调查法(3分)42、名词解释:劳动者社会化(3分)43、名词解释:职业(3分)44、名词解释:劳务关系(3分)45、名词解释:社会保障(3分)46、简述年龄结构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5分)47、简述劳动组合的类型。
(5分)48、失业的类型有哪些?(5分)49、试述劳动者社会化的内容与途径。
(论述题)(10分)50、试述社会分层的意义。
(10分)1501-广东省-劳动社会学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考点】劳动社会学的产生答案:C解析:劳动社会学这一名称的正式出现,最早在法国。
2、【考点】管理学派答案:A解析: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他们并非单纯追求经济收入,而是具有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
3、【考点】两方关系答案:C解析:早期的劳动关系是两方关系,指的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即企业(劳动力使用者)和劳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经济利益关系。
4、【考点】士气激励理论答案:B解析:麦格雷戈以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为基础,针对“X理论″对人性的设定,提出了“Y 理论”。
Y理论中,对人的激励主要是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他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担负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工作做出成绩,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Y理论所采用的人性假设是“自我实现型人”。
5、【考点】劳动者的含义答案:A解析: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形成劳动领域中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因素。
6、【考点】效率观念答案:A解析:先进的生产力是产生劳动者先进的价值观念的物质基础,而同时,劳动者先进价值观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7、【考点】劳动行为系统答案:A解析: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劳动性行为,简称劳动行为。
8、【考点】职业生涯基本分析答案:C解析:职业生涯的概念是沙特烈(Shartle)提出的,他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
9、【考点】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答案:D解析:胆汁质的人,较适合做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较大、难度较高而费力的工作。
他们可以成为出色的导游员、勘探工作者、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等,但不适宜从事稳重、细致的工作。
10、【考点】制订员工发展计划答案:C解析:员工职业发展是对员工可能的各种职业发展途径所做的安排,它是职业生涯管理中最核心的一块。
11、【考点】社会青年的职业流动趋势答案:B解析:目前,第三产业已成为当代青年就业的一大方向。
伴随着产业结构变化而来的是就业结构的变化,其趋势是:劳动力由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如信息产业;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的部门;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兴起。
这些新兴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低,法律、美术、营销等行业在我国都属于新兴行业,在这里正是年轻人施展身手的大舞台,而计算机行业更是年轻人的天下。
人类已经站在新世纪的门槛前,正从工业经济时代进人知识经济时代,智慧、知识和信息共同成为新世纪人类社会进步的驱动器,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已成为这一驱动器的主要体现者。
因此,这两个产业是青年人才青睬的对象。
12、【考点】西方社会分层功能理论和冲突理论答案:C解析:功能主义理论往往根源于保守主义传统,而冲突理论则往往植根于激进主义传统。
13、【考点】西方社会分层功能理论和冲突理论答案:B解析:从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一书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洞察他在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方面的一些更为明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