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历史课改中的几点体会

合集下载

实施历史新课改的总结与反思(5篇)

实施历史新课改的总结与反思(5篇)

实施历史新课改的总结与反思(5篇)第一篇:实施历史新课改的总结与反思实施历史新课改的总结与反思一、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转变教学理念是顺应新课改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性被扼杀,从长远看学生还谈何发展。

新课改下提倡的教学观念如下: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积极主动学习态度、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人文性课程、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注重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展性评价等等。

由此可见新课改下师生观、学习观发生巨大变化。

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从学什么到知道怎样学,课堂的教学鲜活了起来。

夸美纽斯说过:“真正的教育不只在学校中,通过学校而且将在一生里洋溢和传播着教育。

”这句话是对新课改理念最好的理解和阐述。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来实施课改新理念,取得一定效果。

1、以人为本、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根据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活动,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师生对实现生命价值的共同追求。

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关照生命。

①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创设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命的光辉闪耀历史课堂。

譬如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课的设计上我采用了情景式导入、问题探究、讨论法、以史观今等多种方法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通过播放美国国歌使学生迅速融入情境,伴随着教师的娓娓道来导入新课;在讲授新课这一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学科网站上的大量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层层剥析。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5篇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5篇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调研报告、策划方案、活动方案、心得体会、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planning plans, activity plans, personal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历史课改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经历的反思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写心得体会,我意识到自己在解决困难方面的不足,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历史课改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8篇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8篇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8篇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记录自己实践后的感悟,心得体会是将我们心中的感想表述出来,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历史课改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篇1历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学领域的重大任务、在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们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对于如何落实课改,具体有如下心得:(一)、教师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做好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做大量工作、1、要精心背课、背学生、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2、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发现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3、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

(二)、教师需进一步提高自己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系统等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3篇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3篇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3篇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3篇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1虽然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已有段的时间,但在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学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更不用说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

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缺乏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指导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本节课我希望能够解决的两个问题,一个是通过帮助学生整理历史线索,来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我发觉不少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很是琐碎和没有条理,更不用说有完整的历史线索,历史思维很是薄弱。

由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庞杂包含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以及世界古代和近现代史,内容上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很大,学生经常会出现事件内容的张冠李戴,并且前后的事件顺序也常常混淆不清。

本课在课堂设计方面力求做到既能掌握本课知识点,同时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日本的重要历史发展线索,我感到是比较成功的。

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进行自主整理线索,他们的参与使历史线索的'脉搏跳动起来了。

本节课希望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方面还是做的不错的,学生由于有了要竞争的目标,所以可以全组团结协作,甚至连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都可以很好的参与课堂活动,并且可以在活动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同时许多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发挥出乎了我和孩子的预料,这也是我和孩子们的一个意外收获吧。

我们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在课堂上要学生配合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了,要是在希望学习有困难的也可以有所表现那就更是奢望了。

但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于历史课改心得体会6篇

关于历史课改心得体会6篇

关于历史课改心得体会6篇关于历史课改心得体会 (1) 自新课程教学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教材以专题形式的编写体例、新颖独特的史学观点都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有很多困惑,时常感到一节课的内容难于按时完成,上课往往是忙于赶进度,无法很好地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学生也抱怨课堂教学内容太多、教学速度太快、知识跨度太大,难以记忆和理解。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新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也有教师的教学理念问题,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课堂教学的策略定位问题,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本学期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从以下两方面不断反思,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在实行新课改后,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完成哪些教学任务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摆正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

在新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包括我们以前认定的重点主干知识,现在都被冠以“了解”、“知道”、“感受”、“课外阅读”等要求,一些章节的教学目标中还有“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大部分学生掌握和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实际的教学时间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

如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

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

2024年高一历史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2024年高一历史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2024年高一历史课改教学心得体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历史课程也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

2024年,我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解决历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传统的历史教学过于注重记忆和死记硬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2024年的高一历史课改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我引导学生研读史料,培养他们的文献分析能力,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讲座、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热情。

二、以问题为导向过去,历史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已经很容易获取大量的历史知识。

因此,在2024年的历史课改中,我将课堂重心转向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我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去思考和学习,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注重培养历史素养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然而,历史素养对于一个时代的公民来说非常重要。

在2024年的历史课改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包括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和历史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历史案例分析、历史观点辨析等活动,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

同时,我还通过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历史人物的塑造,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情感和历史意识。

四、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2024年的历史课改中,我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我能够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同时,我还引入互联网搜索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查找和比较不同的历史观点和材料,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历史新课改范文篇1今年于我而言注定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刚刚毕业踏上讲台,就遇上了大型课改,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去年在实习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新课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旧课本的教学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今年刚上岗的第一年,就是新教材。

在拿到实体书之前就在网上找到电子版的大概通篇浏览了一下,发现改变巨大,几乎是“改头换面”。

首先是体裁体例,由专题史到“通史+专题史”,在新高考改革下为了应对考试,必然在第一学期内上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学期上完下册并且还需要留出一点时间为合格考复习。

最直观的是教材的厚度,内容含量明显扩增,出现了很多原先没有的概念和事件,似乎对学生的记忆和逻辑能力提高了要求。

面对新教材,作为一个新手是真的不知从何下手。

培训第一天早上,是叶小兵教授的讲座。

他先指出了新教材的特点和较难处理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我在组织教学时真正感觉到困难的地方,例如教材总体容量较大,涵盖面广,知识密度大,课文语言较为凝练,有些表述若明若暗。

作为通史体例的教科书,最重要的是内在的逻辑关系,各单元之间与各子目之间是否能够很好地过渡衔接。

因此补充了许多诸如“东南互保”的之前高中历史教科书上没有的事件,以便于更好的将汉族地主的发展崛起这条线索串起来。

面对这些困难,叶教授给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要转眼和把握课标的要求,要将教学重点定位在比具体指示更上位的历史认识上。

第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不要替代学生把握教材,而要让学生学会梳理课文内容。

这一点要求其实不仅仅是在新高考的环境下提出的,而是历史学习一直以来要求,但即便是这样,也很少能有学校由学生能够做到自主梳理框架结构。

第三,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

叶教授给出了几个整合的案例,似乎确实是把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缩减精炼了,但实际上要讲的东西还是要讲,并不是并入某一个结构中就会减少很多,或许这样整合会使得子目之间或者子目内部的逻辑关系更为完善,更便于教学吧。

关于历史课改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关于历史课改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关于历史课改心得体会(精选15篇)关于历史课改篇1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

由于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之前,我们进行了集中培训,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层的了解。

虽然只有几天的课改培训,但我的教学思想已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初中历史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但并不是培养史学专家的。

而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学习,过分强调深入研究,过分强调历史的系统化,却并不重视学习过程,而当学生结束初中学习后,历史知识忘光了,就等于白学了三年。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得到得很少。

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历史新课改使教学具有开放性将历史教学变成开放的体系,重要的是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更自由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展开教学。

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教师的角色仅仅是引导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注重三维的历史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课堂成为关注学生实际体验的课堂,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该让学生参与学习历史的活动。

例如“大变革”这一课,教材知识要点如果让教师讲述,是用不了多少时间的。

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既获取了知识,又有了对历史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二、历史新课改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新的教学方式应该不要求有模式的东西,而只根据知识需要自主自由地安排教学,寻求多种教学方式和途径,打破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讲为主,单向授受"的传统作法。

像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等都是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这些方法的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年级历史课改心得

八年级历史课改心得

八年级历史课改心得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课程也逐渐进行了改革。

作为一名八年级学生,我在八年级历史课改过程中有了一些新的收获和心得,现在我将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注意到新的历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以往的历史课程主要是注重学习历史事件和人物,懂得一些背景知识就可以了。

但在新的历史课程中,我们被要求更多地思考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件,事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对历史故事进行批判性评价。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不再盲目接受历史教科书上的陈述,而是主动探索历史事实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其次,新的历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过去的历史课堂中,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授课,然后通过考试来复述所学知识。

而在新的历史课程中,我们经常进行小组活动、项目研究和实地考察等实践性活动。

例如,在学习关于古代文化的内容时,我们会被要求进行实地考察,去博物馆参观展览,亲自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此外,新的历史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过去的历史课堂中,我们只接触到西方历史的片面知识,了解甚少关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其他地区的历史。

而在新的历史课程中,我们涉足了更广阔的历史领域,了解到了其他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总的来说,八年级历史课改给我带来了许多新的体验和收获。

通过培养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多元思维,我不仅更好地理解了历史,也更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的重要性。

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发掘历史课程的魅力,并运用历史的智慧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我在初中历史课改中的得与思

我在初中历史课改中的得与思

我在初中历史课改中的得与思作为一个初中生,历史是我们学校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历史课讲述了那些已经成为不朽的故事、那些英雄和魅力人物、那些背景下的事件和玫瑰与荆棘,使我懂得了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并从历史中学到显而易见的教训。

最近,我被邀请参加了学校对历史课的改革中,由此我有了一些结论和经验。

首先,历史课的改变让我认识到历史不应该被认为是一门枯燥而古老的学科。

改革使得历史课程看起来更为现代、更加重点突出、更加互动化。

老师们引入较新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模式来让我们更轻松的理解和记忆历史事实,例如:教育游戏、音频课件、以及激动人心的翻转课堂。

这种改革使得历史变得更加有趣,但更重要的是让我意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我们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改革使得我们更为主动地参与学习。

课程远离了传统的人物、年份等单一知识点的无聊背诵,摒弃了一些愚蠢荒谬和没必要的纯粹记忆和背诵。

现在,我们更注重阶段性的思考和分析,并要求我们认真考虑每一段历史时期的内部联系和各个时期之间的关系。

对我们来说,这非常有益,因为它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明确的认识。

最后,重新祥林嫂(凤姐)也使得历史课程更加贴合我们的现实环境。

我们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自主获取信息,例如:寻找和传播新闻,共享开源材料,与其他人分享经历。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历史建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和解读我们生活中的事件。

改革使我们认识到,理解历史不仅仅是为了阅读纪念碑及参观博物馆,而是为了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历史是一个充满诸多的机遇,更是一个充满感性魅力的学科。

我们必须常思考历史的实证和分析,以便早日知晓它对我们的未来所组成的蓝图。

我觉得学校将历史课时的改革作为一种实验,可以增加我们对历史和这个世界的理解。

我们能够从这些实验中获得一个全新,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它将有助于未来大家在人类的成功和进步中继续会有重要的建树。

教育历史课改革心得体会(3篇)

教育历史课改革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此次教育历史课改革,现将我在改革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改革背景教育历史课程改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旨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此次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改革过程中,教育历史课程从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革新。

二、改革内容1. 优化课程内容改革前的教育历史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偏重于历史知识的传授。

改革后,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精神。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拓展课程范围,涵盖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民族历史等,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拓宽视野。

(2)强化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3)融入历史学科知识,如考古学、历史地理学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改进教学方法改革前的教育历史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改革后,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事件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创新评价方式改革前的教育历史课程,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成绩为主。

改革后,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1)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能力等。

(3)注重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三、改革心得体会1. 教育历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共同努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改革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高中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3篇)

高中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3篇)

高中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高中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3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篇1当今世界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而中国在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上也不断面临着挑战,历史教育任重而道远,而新课标恰恰给了我们这把利剑并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

一、进一步凸显了历史课程的育人导向新课标强调了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二、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目标历史课程目标从老课标“三维目标”发展到新课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反映了新时代新的课程理念。

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同时核心素养的提出也有利于加强初、高中学段的衔接,更好地体现学习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三、课程内容设置更科学更优化新课标强调了历史课程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新课标的最大亮点是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篇22022版新课标,有不少新变化:一、重课程育人历史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将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历史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

二、注重大单元教学新课标对六大板块内容的概述中,第一段都增加了这一板块历史发展主要历程和阶段特征的描述,强调对历史的整体把握,清晰的认识历史发展的主线与规律。

三、增加学业质量标准从掌握重要史实到了解历史联系,再上升到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

历史课改教学小结2篇

历史课改教学小结2篇

历史课改教学小结2篇文/张老师作为教师,我一直注重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并懂得如何运用历史知识解析当今社会现象。

在历史课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分享给大家。

一、把握历史解读方法历史教学是一门解读历史的艺术,对于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把握历史解读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历史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因素,从而反思当今社会的问题和未来的方向。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分析案例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进而为解决当今社会问题和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二、强化细节训练历史课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记忆力和细节观察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方面的训练,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我喜欢采用“独立思考”和“猜谜”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细节和自己的思考,来掌握历史知识。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在复习历史知识时,采用细节补充和细节记忆的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和细节观察力。

三、增强历史素养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析当今社会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历史素养的培养,并在平时考试中设置了解析题、应用题等类型,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看待时代问题。

四、开展虚拟历史体验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历史体验逐渐成为历史教学的一种新形式。

虚拟历史体验是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还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场景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生动和真实。

在我的历史教学中,我开展了多次虚拟历史体验,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人物、感受历史场景,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增强历史素养。

总之,历史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

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在历史中汲取营养,让历史成为他们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在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在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在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在运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的教学中,我认真地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新的教材,虚心向老教师们请教,广泛听取他们对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自己也有意识地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创新,在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在教学中努力实践自己的一些见解。

现在我把自己在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获得的感受作一个归纳。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点、教学理念。

而教学观念的改变,我认为着重要关注以下几个具问题:一是学生,要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包括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老帅引导学习的过程。

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教材只是教学活动的线索,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处理与调整,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可以参考,不符合的我们应予以完善或者重组,甚至自己重新设计,参与课程设计,做到教学因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教学中的新尝试——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有效学习,课后互助学习l、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目标就是培养人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要使学生学会摆脱对老师的依赖,盲从的心理,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树立学生学习的欲望。

为达到以上目标,自己设计了如下步骤:第一步,首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学会规范地书写作业,同时进行简单的课前自学训练,让学生初步形成一些必备的学习能力。

具体做法是:①通读课本内容。

②用铅笔完成书本中的练习,在做练习中完成对新知识点的初步理解。

③随时记录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录或者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在旁边。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这对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随着第一步任务地完成,学生的不同层次就表现出来了,第二步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自学的内容就扩大为整章的形式进行,给学生们比较大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对自学内容进行合理地安排。

高一历史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高一历史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高一历史课改教学心得体会1、高一历史课改教学心得体会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

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

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

2、更新备课方式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

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高一历史集备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

(二)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

(三)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这样不但提高了备课效率,也提高了备课质量。

(四)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

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

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

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历史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历史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历程,特别是近年来,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让我深感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重大。

以下是我对历史课改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课改让我认识到了历史教学的本质。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课改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其次,课改让我学会了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而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这一章节时,我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收集、讨论分析,通过制作PPT、举办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再次,课改让我注重学科间的融合。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地理、政治、语文等。

在课改过程中,我尝试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将历史与地理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地理环境;将历史与政治相结合,让学生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此外,课改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在课改过程中,我注重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如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让他们在思考中成长。

最后,课改让我明白了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为了适应课改的需要,我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探讨课改中的问题。

总之,历史课改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积极探索,为培养具有历史素养的新一代而努力。

我在历史课改中的几点体会

我在历史课改中的几点体会

我在历史课改中的几点体会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这次历史课程改革是中国进入21世纪,为了解决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问题而提出的。

要求我们一线的历史教师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彻底转变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应对21世纪的挑战。

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有自学、探究的意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倡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和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理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我们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研究者,因而要努力改变观念,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新课改教学的实施提供先决条件。

1、学生观的转变:“学生是有思想、有灵性、有潜能的”,要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合理的教育都是可以健康成长的。

在历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充满爱心和信心,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动脑筋”和“活动与探究”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和动口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能实实在在的体验到成功和被欣赏的滋味。

特别是在小制作的过程中,当同学们拿出用橡皮泥模仿制作的青铜器,在课堂上相互观摩时,教室里立即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教师和学生一起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体会着中华民族先辈们的智慧与伟大。

这样很自然的激发起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们学起来也达到了以往所想象不到的自觉、主动,整个课堂气氛格外活跃,学生比以往也格外愿意学历史了。

2、教师观的转变:①教师要改变课堂的授课方式。

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并且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历史课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历史课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一、引言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感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积极参与了教学改革,对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

以下是我在历史课教学改革中的心得体会。

二、教学改革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通过改革,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判断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

2. 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历史。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1. 改革教学目标在教学改革中,我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

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目标转变为能力培养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2. 创新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融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在线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4. 加强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四、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1. 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2.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2022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课程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归结起来,就是要通过历史课程的开展,了解学生的生存现状,提高他们的生存智慧,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索未来。

基于此,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应准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课程基本理念,认真组织教学活动,让每一次教学行为都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然而,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与课程改革理念不一致的地方,本文对此略作盘点与分析,以求教于同行。

一、关于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误区与对策对一门学科进行准确、全面的认识是开展这门学科教学的前提与基础。

对一门学科进行认识,除了要明确该学科的学习目标、内容和要求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特点。

只有通过对学科特点的分析把握,才能更好地总结出学科教与学的规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广大教师虽有一些认识,但认识仍是不充分的,甚至存在着一些误区。

主要体现在:第一,对“历史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这一学科特点的认识不充分。

很多教师认识到历史学科的主观性,但在教学中却只关注它的客观性,而跳不出教材的内容框架进行教学。

第二,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彰显“历史学科具有探究推理性”这一基本特点。

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但很多教师仅仅只是要求学生重视听课、记忆、做笔记、练习等环节。

第三,历史结论的丰富性在教学活动中难以得到彰显。

历史学科这一特点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对结论的讨论应该是灵活的而不是死板的,提供的教学史料应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

对历史学科的认识误区,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教师没有认识到历史学科的主客观统一性。

关于历史课改心得体会

关于历史课改心得体会

关于历史课改心得体会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在参与和见证中国历史课程的改革。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与了课程编写、教材评审和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这些经验,我对历史课改有了深刻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历史课改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在过去,历史课程注重于传授大量的历史知识和事件,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换言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历史,而缺乏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课程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通过开展历史思维训练和历史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历史问题,分析历史事件,形成独立的历史观点,并将历史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这种改革使得历史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其次,历史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

过去,很多历史课程只关注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历史,忽略了其他文化领域的历史。

这种偏颇的历史观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缺乏根基。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历史课改开始关注本土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对多种文化进行比较和研究,提高他们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观。

通过这种改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并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对话,形成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再次,历史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过去,历史课程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被动地接受。

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历史研究和社会实践,缺乏对历史的实践体验和责任感。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课程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和责任感。

通过开展历史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感受历史的生动和实际意义。

同时,通过历史教育,学生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历史责任感,意识到自己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为建设美好未来而努力。

最后,历史课改需要持续的研究和改进。

历史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学科,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完成课程改革。

因此,历史课改需要持续的研究和改进,不断总结和分享教学经验,开展实践研究,推动历史课程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在历史课改中的几点体会
摘要: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的额课程,其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必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笔者就结合自身在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对于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历史教学新课改历史课堂体会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回顾我以往的教学,为什么我会在课堂上当主角?为什么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因为我的不信任。

初中的学生,懂什么?提几个问题让他们在书上找找答案回答一下,这就算是以学生为主体了。

虽然由教师讲变成了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但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口怎样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呢?首先就
得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自主地学习、思考和分析。

第一节课,我信任他们,他们回报我一份惊喜。

这节课,前三十分钟我几乎仍然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完成了教学任务。

还有十五分钟,又做了几道练习题。

还剩十分钟,干什么呢?好吧,书后有活动建议一”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景”。

现在的学生最不爱写作文,我无法相信他们在这十分钟会写
出这样一篇文章,也不相信他们能写出什么来。

为了调动他们的热情,我将题目改为”我--一个个北京人的一天”。

五分钟过去后,一个学生举手了--”我写完了。

”之后不断地有人举手表示完成。

到下课时,全班绝大多数完成了作文,而收上来的作品,令我和班主任老师惊喜。

一个文弱的小女生,想象着自己在遥远的时代,如何被野兽追得到处逃窜,又如何在同伴们的共同努力下猎杀了这头猛兽。

这样的想象不正说明这名学生在学习中已经潜移默化地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了吗?
一个顽皮的男生,在文中描写了他是怎样细心地挑选石材,怎样费力地敲打、砍砸出了他所需要的石刀,和这把刀割开了坚韧的兽皮,吃到鲜美的肉。

没有上课的认真,他能再现这一真实的历史场景吗?
二、分组合作,让学生在质疑中发现问题
这种方法很有效。

例如,几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一起交流学习方法,互相质疑问难,不但能增加学习动力与乐趣,而且也能有助于快乐记忆。

如有人看了电视剧《康熙王朝》,就在小组讨论:《康熙王朝》中康熙帝中年时期的两个重臣明珠、索额图分别被称为”明相”、”索相”......可明朝时就废除了”宰相”,何来”明相”与”索相”?有人猜测:明珠、索额图因功绩显赫,可能是被康熙赐予了”宰相”的称号;有人说:不对,明珠、索额图应该是康熙帝的军机大臣......马上有人纠正:军机处在雍正帝时
设立,明珠、索额图的真实身份应该是辅政大臣,称”明相”与”索相”是错误的。

三、优化导语,引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

作为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

如在讲”西安事变”一节时,考虑到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这一特点,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西安事变”录象中”华清池捉蒋”的片段,并让学生简要复述几个情节,然后指出:这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的生动写照,那么张、杨为什么要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结果怎样?影响如何?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变又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

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根据教材内容,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或者利用谜语、成语导入,或者利用名言诗词导入,或者利用乡土历史导入,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转贴
四、发挥特长,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表述历史问题
以往的历史课堂,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顶多再有一副历史地图。

而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这里只会更加沉默。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仅限于一张大卷。

学生的个性受到了禁锢,他们特有的专长无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历史课堂,因其枯燥无趣而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作业。

而新教材、新课改,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于是,在历史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旁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现象。

如,有些学生在画房屋,这是学生根据书中文字介绍进行再创造所描绘的半坡聚落的村庄,河姆渡人的房子。

在课上,学生们发挥想象,设计历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纪年数轴方式的,还有的完全以图画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历史。

学生们在用他们擅长的方式叙述着历史口演话剧、讲故事、撰写小论文、绘画,等等,都是他们施展特长的渠道。

在历史课堂中,更加注重的,应该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程评价,是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的训练,这也是这几年佛山中考题的一个导向。

总之,在历史课改中,就是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逐渐把学习历史,当作一种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这不仅可以积极地减轻学生负担,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