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合集下载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切的人》读后感想近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切的人》一书,作者从更高的道德理论形式,把关于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荣誉、良心、自由、责任心、公民的觉悟等一系列纳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论问题的结构之中,涉及内容范围广泛,诚然年代已长久,但教育是相通的,还是有很多能够借鉴学习的地方。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我们能强烈感觉到他是一个崇拜的有爱的大写的人,作为一个教育家,他对教育的贡献功不能没;作为一个人,他也绝对是个献身共产主义事业崇拜的人,自然,从读过的他的书中最少我们是这么感觉到的。

站在教育的角度来讲,他是一个心中时辰充满爱的教育人,他曾说,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切的教育。

我想,是的,这是终极的结果,若是教育人士都报以爱,那么其实现在教育界出现的一些问题都不会存在。

教师不只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做人,特别是能拥有感觉到别人的爱心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切的有爱心的和蔼的人。

若是我们的教育不过是停留在讲课,听课,指导,选拔,进而忽视了学生感情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也是可怕的,机械的。

想起一句话,小学重态度,中学重道德,高中重质量,大学重成绩,将来重选择。

教育没有回头路走,在一个人小时候就应该在其思想感情上加以引导,才能在此后的生活中更有责任和担当。

书中有很多不错的见解,想在此分享一些。

你周围的人们,包括你的亲人、亲近的人,甚至完好不认识的人,他们都在评论着你的行为举止,你的整个道德容颜是善还是恶,他们都在看着你身上好的,也许不好的东西。

那些比较好的东西常常成为我们生活的准则,可是,这一点常常不被察觉。

可是坏的东西却常常在周围的人中引起注意。

永远要考虑到:你周围的人比你有涵养,这样,你在人际关系的世界里就比较好处。

这样做,就要培养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督查、对自己的坏弊端不妥协的道德。

一个人怎样对待别人的责怪和责怪,这能反响出他的道德涵养和涵养。

要善于理解和感觉到在对你的行为进行责怪中,会有一种正义感的显露,没有这种正义感就不能能有一般的幸福。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共五则)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共五则)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共五则)第一篇:培育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培育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肯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培育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

暑期里我看了《培育一个真正的人》这本书,本书作者孙云晓是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化专家,曾以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他的一系列教化观点影响重大,如“教化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处的教化是不完整的教化”、“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

《培育一个真正的人》集中展示了孙云晓关于儿童教化的探讨成果,具有好用性、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特点,为我们培育和教化儿童成人成才供应了极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是一本特别适合广阔父母和老师阅读的好书。

全世界的父母都爱孩子,但爱的方式五花八门,爱的结果千姿百态。

中国的父母为孩子织成的网精密程度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与之相比,可这并不肯定就是好事。

有一个事例好多人都耳熟能详,即外国人的孩子摔倒了,都要自己爬起来,父母一般是不过来帮忙的。

中国的孩子摔倒了,父母和爷爷奶奶会飞速赶来,心疼地把孩子抱起来。

专家推想:中国青年至少比西方青年晚独立5到10年!此外,全中国的父母没有在一起开过会,但很多人却会说一句相像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

”明显,父母关切孩子的第一是学习,其次是健康,再次才是思想品德。

这是多么可怕的国民共识啊!教化专家孙云晓通过大量的调查探讨,依据所驾驭的客观事实,得出一个深刻的结论,即教化的核心不是传授学问,而是学会做人,也就是培育孩子的健康人格,这是父母和老师的根本任务。

教化的核心是做人,而培育真正的人,应从培育孩子的良好习惯起先。

习惯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书中围围着教化的核心是学会做人这一主题,对习惯培育的内容和方法作了深化浅出的阐述。

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最近,我读了《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感触颇多。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是由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身教育实践经验所总结出的一本经典的教育类书籍,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最后一本书,由其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根据他的遗稿给予完善,最终编辑发表。

苏霍姆林斯基出生于一个十分贫穷的农村家庭,在七年制学校毕业后,他又参加了一年师资训练班,随即担任了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

在取得中学教师资格证书之后决心参战,最后以一位中学校长的身份一直工作至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在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工作中,他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教育态度,他所有的理论都是基于一定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苏霍姆林斯基身兼多职,他既是校长也是班主任,又兼语文教师一职,根据他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所总结并记录的教育、教学资料就200本有余。

他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卓越的教育实践,而本书则是这些思想精髓的一部分,全书共59章节,表述了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教育问题,对于教育者和家长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绝大多数困惑给予了科学的诠释,这本书也会令人不知不觉地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人这一目标奠定了结实的理论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在教育界赫赫有名的人物,我对他伟大的教育精神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去亲身领悟他的教育真谛。

近日由于对教育问题产生了种种困惑,于是便下定决心去读他的著作,希望从中可以找到我想要的答案,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我便肃然起敬,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东西等着我去探索,而且等了很久。

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且贴近现实生活,第一部分就强调了人的教养以及真正的人应当具备的条件,由此可以看出苏霍姆林斯基对于人的本质是十分看重的,他可以容忍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但对于一个满身恶行的孩子必会给予责备或惩罚,然而这种责备或惩罚必须是科学的,它的执行是以孩子能够健康发展为目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孩子,学校和家长也会给予责备或惩罚,诸如全校通告、写检讨、体罚等等。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后感桑杭小学杨雪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de 主题。

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用毕生的精力探索和实践着他的教育思想,他仅仅活了52岁,但却为教育事业燃烧奉献了35年,他能够放弃高官不做,为苏联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35年,本身就体现了他伟大和崇高的精神。

我想他之所以成为能够为人仰慕的教育家,之所以对现代教育有这么深刻的影响,其原因也可能就是因为他的专注与执着。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是他的遗著,该书在他生前很早就在着手编写了,其实一定意义上理解这本书也是他一生努力做一个真正的教师,追求真正的教育理想的总结。

遗憾的是他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这一心愿。

这本书是他的女儿奥·瓦·苏霍姆利斯卡娅在他逝世后根据他的手稿编著的。

包括书中的59个小节的标题都是苏霍姆利斯卡娅加上去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手稿中论述了真正的人应当是什么样?涉及了情感、思想、幸福、奉献、义务、敏锐、痛苦、死亡、理解、感恩、忠诚、善良、谦虚、爱情、理想、劳动、责任感、友谊、荣誉、良心、自由和尊严等59个问题。

不难看出,苏霍姆林斯基关注了生命成长的所有方面,他把生命成长的全过程,生命成长的内外环境的和谐建设作为自己一生努力的方向。

他用一生的心血宣传自己的主张,倡导个性和谐发展,他既是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又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家。

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工作者倡导的生命化教育是一致的,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正是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的新的诠释。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书报告[5篇]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书报告[5篇]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书报告[5篇]第一篇: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书报告《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书报告基本信息一、该书又名:《共产主义教育伦理学》二、著者:苏霍姆林斯基三、译者:蔡汀四、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出版日期:1992年05月六、页数:328 页作者简介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

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

1936 至 1939 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

1948 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自1957 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8 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9 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 1 枚红星勋章等内容简介《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分析了伦理学的主要问题,并向正在成长的一代提出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和具有社会意义的目的、需要、兴趣和追求的形成途径。

作者有机地把伦理学范畴、关于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荣誉、良心、自由、责任心、公民的觉悟、爱情、公共行为准则纳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论问题的结构之中,提示了其在解决思想、劳动、智力、道德、美学、体育方面的发展,形成和教育问题上的意义。

读书心得在大学期间唯一看过的两本教育著作就是全寝室共同下载阅读的一部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的这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要知道,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沉淀了毕生的教育思想不是我们几天的浅读反思就能理解通彻的,在此也只是就我自己的理解以及结合网上的一些评论浅谈一下我对书中部分章节和部分教育名言的思考。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人?带着这些问题我翻开了这本书的目录,寻找与实际相关联的章节。

苏霍姆林斯基是个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

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我有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弟弟,回到家他常常会抱怨学习生活的枯燥和痛苦。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XXX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深受启发。

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以及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通过这本书,我得到了答案:教育就是“”,包括对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爱。

这是孩子做人和其他素质的基础。

XXX在书中
分享了很多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故事,让我明白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为了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中让孩子得到和谐的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关心、爱护他们。

XXX在书中讲述小女孩XXX的故事时说到:“如果孩子
没有生活的欢乐,任何时候也不会觉得天空是蔚蓝色的。

”教
育应当珍惜孩子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时刻。

这让我想起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比如学生不带书本、作业拖欠、不认真听课、影响别人、作业错误等。

我曾经认为这些“问题学生”无药可救,但在读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后,我想起了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犯过错。

我们应该理解和宽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因为每个人都是从犯错中成长起来的。

我们的教育方式可能使孩子缺少一种能震撼他们心灵的力量,所以
我们需要更加宽容,这是一种境界和智慧,也是一种充满温情和期待的爱。

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它去启迪孩子的心扉。

总之,通过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我深刻理解到教育就是,我们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关心、爱护他们,珍惜孩子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时刻,以及理解和宽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让他们在犯错中成长。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地人》读后感慈恩寺中心小学赵微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在同事、领导的推荐下,利用闲暇时间我有幸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中荡起震颤的喜悦与激情,满怀着崇敬与爱戴一气读完了这部著作。

随后的一个阶段我时不时地进行沉思,回味着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

其中有一点令我至今回味,就是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把“培养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当作教育的首要任务,他认为,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看世界,周围的世界都能向他展示美丽、精细、温和色彩,他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接受教导和进行自我教育。

“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产和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

”可以读出,大师的“培养接受教育的能力”并非是教化孩子,而是通过与孩子和谐交往,给孩子的生活以无比的欢愉和幸福。

而我们眼下又在做什么?我们的许多老师把精力疲于“执行”与“管束”,将生动活泼的心灵拘囿于所谓道德条例的狭小空间里,并非从“人性”情感的需求出发,做坦诚幽默的对话者和学生心声的倾听者,而是从教师的权威出发,将自己异化成德育条例的执勤者,尽管有些教育者摆出一副和蔼的动人姿态,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但最终还是将学生温柔地奴化。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不会仅剩余几面流动红旗和几张量化考核表,而是关注孩子健康的心态、昂扬的情绪、以及忠诚奉献、慷慨无私等敏锐崇高的道德感。

这就需要教育者们抛开功利和权威的欲望,于细微处关爱学生,从“人性”而非奴性的角度出发,开辟自己的语言如音乐一般,铮铮奏响在学生心灵,使那些冥思苦想的话语,成为孩子无比的欢乐,这时的学生就成了灵动的受教育者。

“要照着应该做的那样去做,不是为了给人看,不是为了让人看到你的好举动而夸你,而是凭着良心办事”,这样的话语似乎每一位教育者都会给孩子讲述,苏霍姆林斯基却认为,这是心灵中最细微、最娇嫩的一角——自尊心的轻微触及。

读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的两点感悟

读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的两点感悟

读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的两点感悟读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的两点感悟感悟一:苏联虽然解体,但其影响深远,我们的媒体不应当追时髦,我们教育工作者更不能赶时髦。

放假前从学校图书室借回一本《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作者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

以前多次听说过我位伟大的教育家,不知是什么原因,苏联解体之后,也就慢慢地从不少国内外不少媒体中悄然隐去了。

继之而来的是国内不少某某学某某校教育家,有的昨天还是不名一文的年轻教员,忽然一夜之间就被人冠以某某教育家了。

真正是星河灿烂,目不暇接,真教人有点儿不解。

偌大一个苏联,几十年间,才出了不少勤勤恳恳的教育工作者,至于著名教育家之列的,也不过就有加里宁、克鲁普斯娅、马卡连柯、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还有维果茨亚、巴班斯基等数十位而已,苏霍姆林斯基可以说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但他只谦虚地说自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生前待遇也与普通教师无异。

苏联虽然解体了,但其影响深远。

正如巴黎公社只存在七十多天,它的意义却是不可估量的的一样,苏联毕竟存在了七十多年,它的影响和意义是无法估量的。

有人说苏联的解体说明苏联教育的失败,我不同意这个观念。

一个家庭出了个伟人,就说明这个家庭是个完美家庭了,一个家庭出了一个逆子,就说明罪在父母,其父母该死了,那么一个学校出了个坏学生,是不是也说明这个学校的老师也全不尽职了呢?这个逻辑似乎有点过激了。

苏联的教育曾经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教育任何时候是受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所制约的,教育也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但教育的目的、内容、规模等都取决于政治、经济,却不是相反。

记得三十年多年前,笔者三十年前参加高考时,全国高校招生名额也只有不到两万人,因为当时还没有改革开放,没有这么多的工厂和就业岗位,社会上没有人像现在这样重视高考,甚或许多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是什么时候参加高考了,一切都很静悄悄。

如今一个地级市也不止两万人,今年江苏省计划招生数就达到43万多,报名的人数才49万人左右,除去弃考的,除去考试后因对考试成绩及专业和学校不理想弃读复读准备来年重考的,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升学率。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五小张继红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五小张继红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五台子镇中心小学张继红在任务的驱使下,在想给老师做一个榜样的动力下,我被动地开始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在阅读完三个内容之后,我就被作者对教育的挚爱,深深的触动着、打动着、感染者。

再看文字时,目光触及的是欣喜与喜爱,更多的是对教育的认同。

合上书,“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成了我久久萦绕心头的问题。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以大量的亲身经历的生动故事,从59 个生活的小话题娓娓道来,谈及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从影响情感开始,发展孩子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透过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让我明白了,当活生生的具有巨大潜能、多方精神生活的教育对象“人”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如何发展和影响他们人性的优点与潜能,成为真正的人呢?尊重、宽容、关心与爱应该是我们教育人不可或缺基本品质——只有“真正的教育人”才能培养“真正的人”,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的人,才能按照“美的法则” 发展人、创造人,才能成为“真正人” 的供养者。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真真的让我获益匪浅。

书中一个个小小的案例,传达着作者的教育思想,都能惠及教育工作者的心灵。

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

尤其是能具有敏锐的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作者指出:“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

”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真正人的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机械的。

我也宁心静气的思考:我们学校现在所正在筹划进行的养性、养心、养品的养文化教育。

一种巧合,更是一种对教育的思考和认同,让我们与教育专家、大师一一苏霍姆林斯基有了更多的共同点。

教育不光要把目光聚焦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更加关注“人的成长”。

一种品德与人格的建构,一种修养与素养的形成。

教育应该引领孩子分辨善与恶、美与丑、爱与奉献、忠义与孝道、快乐与幸福、责任与担当,让教育折射人性的光芒,让教育涵养心灵,润养品格。

读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范本)

读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范本)

读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读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暑假期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之欧阳引擎创编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之欧阳引擎创编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后感欧阳引擎(2021.01.01)桑杭小学杨雪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de 主题。

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用毕生的精力探索和实践着他的教育思想,他仅仅活了52岁,但却为教育事业燃烧奉献了35年,他能够放弃高官不做,为苏联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35年,本身就体现了他伟大和崇高的精神。

我想他之所以成为能够为人仰慕的教育家,之所以对现代教育有这么深刻的影响,其原因也可能就是因为他的专注与执着。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是他的遗著,该书在他生前很早就在着手编写了,其实一定意义上理解这本书也是他一生努力做一个真正的教师,追求真正的教育理想的总结。

遗憾的是他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这一心愿。

这本书是他的女儿奥·瓦·苏霍姆利斯卡娅在他逝世后根据他的手稿编著的。

包括书中的59个小节的标题都是苏霍姆利斯卡娅加上去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手稿中论述了真正的人应当是什么样?涉及了情感、思想、幸福、奉献、义务、敏锐、痛苦、死亡、理解、感恩、忠诚、善良、谦虚、爱情、理想、劳动、责任感、友谊、荣誉、良心、自由和尊严等59个问题。

不难看出,苏霍姆林斯基关注了生命成长的所有方面,他把生命成长的全过程,生命成长的内外环境的和谐建设作为自己一生努力的方向。

他用一生的心血宣传自己的主张,倡导个性和谐发展,他既是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又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家。

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工作者倡导的生命化教育是一致的,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正是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的新的诠释。

书籍《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书籍《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书籍《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书籍《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假期我通过空余时间读了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许多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也让我从内心真正理解到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一个真正的人。

在第一章中,苏霍姆林斯基就“真正的人应该是怎么样的”展开了思考,从他的思考中我发现真正的人要有一种精神——人的精神,这种人的精神会在信念与情感、意志、追求中,会在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本人的态度上,会在分明的爱与憎,在善于看到理想并为之奋斗方面表现出来。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学生作为“人”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学习的奴隶。

人是不断发展的,在阅读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人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应该尊重这种进步与发展,让人的各个发展得到全面的发展,拥有自由意志。

之后苏霍姆林斯基围绕着教育心理学开展讨论,从“怎样培养人的需要的情感?”“何谓珍惜生活的幸福?”“何种见解能培养出成熟的思想?”“怎样教孩子懂得奉献的思想?”等。

让人思考沉思。

不论社会怎么的发展与改革,我想这种教育思想是不会改变的。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观点让我们值得深思。

时间有限,我并没有读完这本书,但是简单的翻阅就可以深深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让人沉思,仍人回味,同时我也反思自己,意识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所在,并且从书中找到了解决方法。

希望以后可以从书中获取更多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可编辑版】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可编辑版】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

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

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

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

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

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

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

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

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吕刚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不断的汲取知识,不断的完善自我。

每当假期来到,便是我们自我充实对的最佳时机。

这个假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感悟颇深。

期中一条便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无一例外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也正是是爱的惟一原则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遇到了我人生中重要的导师,我的班主任宫老师。

我的老师是一个从农村打拼出来的人。

善良淳朴是他最大的特点。

他总是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要自爱更要博爱。

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用自己的善良感染周围的其他人。

那时候,我和一些同学在学校住宿,常常是周末也不回家。

老师经常在周末时来到我们的宿舍嘘寒问暖,经常是带着我们出去大快朵颐。

我想他必定是把我们这群口中的“小崽子”看成是他自己的孩子,当然在我们的心里也一直觉得他就是我们的父亲。

记忆中最深刻的便是一个周末,我们没回家的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自己课,老师风风火火的跑过来说带我们做很重要的事情。

原来是去学校旁边的敬老院打扫卫生,慰问老人。

他说:人总有要老的时候,老了的人更需要别人的关怀,关怀别人也就是在关怀你自己。

很老套的一个段子是不是?但我真真的是在那以后感受到了要顾及他人的这种情怀,我的生活以为含有别人而发生了变化。

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也变了,每天我都会有很多的快乐,每晚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感谢你我的老师,感谢你让我学会关怀他人。

后来,我成为一名老师。

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一)从事教育工作,作为教师,我们的职业是培养人,这么多年来,一批批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成长,到底我们培养的人算不算是真正的人,怎样才能培养真正的人,带着这些疑问,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读后颇有感触、很有启发。

书中内容都在阐述怎样才能培养真正的人的思想,即怎样培养人在精神上的丰富,思想上要充满信念、和有崇高道德、要善于忠实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忠实的憎恨敌人、捍卫我们国家的财富。

书中还有很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工作中亲身经历的生动的故事,他娓娓道来,让我明白了许多。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我们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呢 ? 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而要做到这种让学生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就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个体。

苏霍姆林斯基在讲述小女孩卓亚的故事时说到”如果孩子没有生活的欢乐,任何时候也不会觉得天空是蔚蓝色的。

”教育应当让孩子们享受到欢乐和幸福。

于是,我想到了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过的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差生难教、老是拖欠作业、上课不认真听经常影响别人、分析过的作业还是仍然要错、同学之间相互吵架惹是生非等等。

但作者的一句话:”要时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激醒了我。

是啊,谁都从幼年走来,我们曾经也是个孩子,谁都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呀!我们会常常觉得学生们所犯的错误是那么的恶劣和有点不可理解。

所以,我们有时会表现出不满或愤怒,甚至会采用训斥和惩罚的办法。

却少了一份慈爱和宽容。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

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诲是每一名教师都曾经领略过的。

最近,我读了他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获益匪浅。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同作者的其他著作一样,是用独特的艺术形式,道德教诲的形式写成的。

其内容涉及到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自由、责任心等教育理论,他认为一个人从小就培养和发展在道德上具有初步思维和道德活动的能力。

读完该书我认为我们现在急需加强“道德情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机械的。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留意身边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的课堂,无不透漏着一个“爱”字,在爱的教育中,孩子们快乐的成长着。

我想,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缺少爱的教育,结果是无法想象的。

从教以来,我能时刻感受的爱在教育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性,尤其教育对象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儿童,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

作为教师,每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响着下面的每一个学生。

今年来喂食违禁品瘦肉粉的健美猪又进入到我们视野。

此前,社会上关于有毒食品诸如苏丹红酱菜、红心蛋、皮革奶、胶面条、镉大米等种种乱象屡经媒体揭露,一些问题已被立法所规制,但最近又蜂拥而至,屡禁不绝。

另外,老人跌倒没人敢扶;广东佛山两岁儿童被辗事件,这些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发人深省。

为什么这些人丧失了自我、丧失了道德、泯灭了人性,全然没有了敬畏之心呢?这不由得令人惊讶、难过、悲哀,难道所有的不良、不轨、不伦都必需要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去规制吗?难道我们的法律还少吗?制度还少吗?我们不得不反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已经数不胜数,为什么这些挑战、藐视法治的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究竟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形成则主要依赖于持之以恒的道德教育、日常的行为规训等等非物质化的社会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有爱心的人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红枫一小张文秀
寒假中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著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本书后感触很深、启发很大。

工作三十余年来常常沉思、困惑“爱的教育”是什么?教师的职责又是什么呢?有些事物不但有其实质的内容,就像教育,其实更大的范围是事物的外延。

那么,教育的整体又究竟是什么呢?终于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通过阅读这本书,加深了我对“爱的教育”的理解,那就是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书中有很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亲身经历的生动故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我们怎样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人呢?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让孩子在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而要达到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讲述小女孩卓亚的故事时说到:“如果孩子没有生活的欢乐,任何时候也不会觉得天空是蔚蓝色的。

”教育应当是珍惜孩子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时刻。

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过的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说,学生老是不带书本、作业拖欠,上课不认真听,经常影响别人,讲评过的作业仍然错在那里,
和同学吵架惹是生非。

无论我们怎么摆道理、讲事实,都收效甚微。

针对这些“问题学生”,我一直认为真是无药可救,对他们不报希望了。

但在假期里通过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后,想的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要时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

是啊!我们曾经也是个孩子,谁没有说过错话,做过错事的时候呢?自己常常觉得孩子所犯的错误是那么的恶劣和不可理解。

于是,我们总是表现出一种不满和愤怒,训斥和惩罚,而少了一份仁爱和宽容。

实际上,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任何人,不管他是伟人还是平凡人,都是从犯错误和不断改正错误中成长起来的。

学生的一点过失和错误为什么不能够得到我们老师的理解和宽容呢?我们总是说如今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了,可自己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的教育方式不正使孩子缺少一种能震撼他们心灵的力量吗?所以对我们教师而言,宽容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宽容是一种充满温情和期待的爱。

我们应当善于利用它去启迪孩子的心扉。

如今,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我们不但要关注教育的结果,更要关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孩子的发展情况。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爱你的学生吧,让他们也懂得用同样的爱去爱别人,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和健康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