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线上调研考试试卷
高三下学期高中毕业班语文质量调研试卷(3月)精选
高三下学期高中毕业班语文质量调研试卷(3月)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3月)本试题卷共10页,18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逻辑探求负载知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涉及具体的科学发现却涉及科学发现的程序和方法.逻辑的对象是所有的科学和所有的探索领域.换句话说,逻辑是识别和判断思想和思想的联系正确与否、有效与否的科学.此外,逻辑的科学性质还在于它与科学一样,是通过论证的方式来推进自己的研究的.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的人.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逻辑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的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净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作为理性精神的一种象征,逻辑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多数古老的文明都有自己的圣贤、宗教和法典,而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的文明孕育出极具独特性的逻辑.逻辑在希腊文化中结出的第一个硕果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创立不仅仅在于它为人类产生了一系列实用而美妙的定理,更主要的是它孕育出一种人类文明的新的知识形态:由几条相对简单自明的公理演绎地推论出数百条定理.人类知识仅靠推理就能获得,而且还精确无误,这还是第一次.受这一成就鼓舞,人类将理性应用于其他领域,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纷纷仿效,从此演绎的公理化方法作为表达、组织和构造人类知识的典范形式,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所有的知识领域都可以看到演绎的公理化的理论模式.(摘编自朱建平《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逻辑是一门以所有的科学和所有的探索领域为对象,探求负载知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的科学.B.逻辑通过论证的方式来推进自己的研究,它可以判别思想和思想的联系是否正确、有效.C.理性在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推演活动中可能会做出不正确的定义或划分,因而犯错是不可避免的.D. 逻辑的理性精神促使人类的思维走向完善,激发人们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逻辑公理的选择,逻辑规则和定义的确定,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这些都是逻辑理性精神的体现.B. 一个理论一旦确立了逻辑有效性,那它就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从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C.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的文明孕育出独特的逻辑,可见逻辑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 《几何原本》是人类第一次仅靠推理获得准确知识的范本,它由几条公理演绎地推论出数百条定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通过论证来推进自己的研究,这是逻辑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也是逻辑的特性之一.B. 自在的理性存在先天的不确定性,因而需要借助逻辑来克服它,进而使理性的德行达到完善.C.一个理论是由论证和描述性语句构成,其中论证决定了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D.直到人类将理性应用于哲学、数学等其他领域,演绎的公理化方法才成为人类表达、组织和构造知识的典范形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材料一山东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报高密10月11日讯晚上7点刚过,高密的大街上便响起了鞭炮,一条消息在鞭炮声中口口相传:高密走出去的山东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籍作家首次问鼎这一奖项.几天前,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大热门的消息不胫而走.来自国内外20余家媒体的记者奔向高密,在莫言文学馆的手稿里,在莫言出生的大栏乡平安村,在高密的剪纸、扑灰年画和山山水水中找寻密码,期待一条爆炸性新闻.这是收获的季节,高密的棒子黄澄澄地摆满了场院和房顶,侍弄着活计的老乡们略带疑惑地观望着纷至沓来的记者.莫言的二哥管谟欣已经说不清接待了几拨客人,但他还是面带笑容.随着时间推移,记者群里散发出焦急和期盼的气氛.他们不停地看表,翻着网页,并一遍一遍追问着莫言的下落.莫言事后对记者说,那时,他正躲在一个地方逗着小外孙玩耍,还舒舒服服吃了顿晚饭.“成了!”晚上7点刚过,记者当中一个手疾眼快性子急的率先确认了这一消息,人群中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远在北欧的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了获奖者姓名.他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说,莫言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他很善于讲故事.莫言获奖会进一步把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晚9点,让各路记者找得好苦的莫言终于现身.对于获奖,莫言表示“可能是我的作品的文学素质打动了评委,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表现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民族风情,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写人,超越了地区、种族的界限”.他强调,“诺贝尔文学奖是重要的奖项,而并不是最高的奖项”,自己要“尽快从热闹喧嚣中解脱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小学即辍学,曾务农多年,也做过临时工.1976年2月离开故土,尝试写作.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蛙》等.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摘编自山东《大众日报》2012年10月12日一版)材料二莫言获诺奖让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世界视野中新社北京10月11日电 (应妮蒋涛) “莫言的高度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曾如是说.今天,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诺贝尔奖委员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作家莫言.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得知这一消息时,现年57岁的莫言正在山东老家高密.他坦言很高兴,但认为“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创作上”.(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多次出现莫言获奖被确认的时间,在体现消息及时、真实的同时,也流露出记者的喜悦与自豪.B.材料一展示了富有地域特点的生活场景和莫言的生平资料,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莫言作品与这块土地的关系.C.材料二引用的委员会对莫言作品的评价表明继承中国文学传统、融合外国小说元素是莫言获奖的原因之一.D.两则材料引用的莫言“获奖感言”体现了莫言冷静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作品还存在不足,要继续努力改进.5. 两则材料对“莫言获诺奖”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角度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6. 材料一这则消息见报后,受到莫言本人的认可,认为“稿件写出了文学味”,请结合材料从写作方法方面分析这篇消息的“文学味”.(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舞台袁省梅一直以来,王少宏都坚信自己能成为声名卓著的二胡演奏家.正儿八经的音乐学院毕业,加上天赋,加上勤奋,还有童子功,他说,除了舞台,还缺什么呢?可是,没人给他舞台.他抱怨父亲,抱怨老婆孙兰.他说要是当初不回到这个鬼地方就好了.小县城,有多少人懂音乐多少人懂他的二胡呢?王少宏毕业那年,已经分配到了省城大剧院.可是,父亲不答应.父亲拍电报,打电话,又撵到省城要他回去.父亲说,你哥没了,你嫂子嫁了,留下三个孩子,还有我和你妈你奶,谁养?就这样,王少宏到小县城的小学做了一名音乐老师.他没有想到,就是小学老师,要做好,也不容易.校长从心里不喜欢他.谁让他的学历太高人又孤傲呢?学校里所有的演出,他都不要想参加,他给学生排练的节目也不要想上舞台.去县里电视台演出,就更没有他的份了.每次,他气闷地问老婆为什么时,孙兰都是静静地听着,不说话.他也不等老婆说话,就去拉二胡了.孙兰听着他滞重的二胡声,就发出一声叹息.小城有人带着孩子请王少宏教二胡.小城已有好几家二胡培训班.王少宏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给小孩子做启蒙老师?他不屑.一个华丽、高大的舞台一直在他的心里矗立着.过一段时间,他就往北京跑,参加那里的比赛,或者与同道者聚会.王少宏一直相信北京会有他一个舞台.钱花了不少,可王少宏也没拿回一个奖杯.孙兰说,他们不懂.王少宏勾着头,好久才说,他们说的对,我的演奏中缺了最重要的东西.孙兰说怎么会呢?王少宏摇摇头,说,你不懂.孙兰脸上暗了一层,心说,我怎么不懂呢?听你的二胡十多年了,也听你在家放的碟片十多年了.看着王少宏不开心,孙兰有什么办法呢?她不过是一名小学老师.她能做的,就是把观众这一角色做得加倍的合格.孙兰在逼仄的阳台上砌了个小小的台,高出地面半尺,椭圆形,还给周围挂了一层白的纱帘.风吹过,纱帘悉悉索索地轻轻晃,是有点舞台的感觉了.是舞台.孙兰给王少宏搭的舞台.孙兰把王少宏用过的二胡,一溜排的,都挂在“舞台”的墙上.孙兰叫王少宏坐到“舞台”上拉.王少宏开始不愿意,骂孙兰瞎整.况且,王少宏除了给学生上课时拉拉二胡,平日里,他已经很少拉了.说到底,心里还是别扭.孙兰却总是催他拉.孙兰给他买好烟好酒,给他说好话.孙兰说,你就是我的二胡演奏家,我要做你一生的听者.孙兰不说自己是观众,或者粉丝什么的.王少宏喜欢“听者”这个称号,当然,更喜欢孙兰这样地看重他,他就坐到他的“舞台”上,给他唯一的“听者”拉起了二胡.孙兰说,不管什么曲子,你都处理得那么好,是精妙绝伦.孙兰说,美妙的旋律在弓子的拉拉推推中,出神入化,滑着美丽的弧线,蹦跳,流淌,像云在飘,像风在扬,像花在开,简直是,太炫了!孙兰说,如果在处理时心无旁骛,人琴合一,琴曲合一,就更好了.听着听着,王少宏愣怔了.他没想到,孙兰,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能听懂他的二胡.王少宏抱着孙兰说,周末了,我们去黄河边,我给你拉《江河水》,水边拉琴,有水的滋润,又有辽阔天地的回旋,是再好不过的舞台了.孙兰说,改天吧,一会儿有几个学生来补课.王少宏生气了.王少宏说,你这是干嘛?家里就缺你这点钱?无趣,庸俗.孙兰倒不生气.孙兰说,爸的滑膜炎又犯了,医生说最好做手术……还有大侄子的婚事,小侄子的学费……王少宏不说话了.好久,王少宏说,我也带学生吧.孙兰不同意.孙兰说,你得潜心研习你的二胡,你的舞台不在这里.王少宏咬着唇,好半天,指着阳台的舞台,说,够了,有它,我觉得,挺好.(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小说开头交代王少宏坚信自己能成为“声名卓著的二胡演奏家”,巧妙地暗示了王少宏艺术追求不够纯粹.B.王少宏赴京参赛却没能获奖,孙兰说“他们不懂”意在安慰,王少宏说“你不懂”则是认为孙兰不懂音乐.C.孙兰在阳台上精心布置舞台,设法让王少宏到“舞台”上拉琴,表现她对丈夫的呵护和委曲求全的无奈.D.王少宏对孙兰指出自己演奏的不足感到惊讶,虽然他为妻子不到黄河边听他拉琴而生气,但已没了之前的不屑.E.综合全文,王少宏的执着和挣扎没能带给他预期的成功,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但缺少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才是主要原因.8. 小说以“舞台”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9. 有人说孙兰是典型的“贤内助”,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方震孺,字孩未,桐城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熹宗嗣位,逆党魏忠贤内结客氏.震孺疏陈三朝艰危,言:“宫妾近侍,颦笑易假,窥瞷可虑.中旨频宣,恐蹈斜封隐祸.”其春巡视南城.中官张晔、刘朝被讼,忠贤为请.震孺不从,卒上闻,忠贤益恚怨.辽阳既破,震孺一日十三疏,请增巡抚,通海运,调边兵,易司马.日五鼓挝公卿门,筹画痛哭,而自请犒师.是时,三岔河以西四百里,人烟绝,军民尽窜,文武将吏无一骑东者.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大悦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议者欲弃三岔河,退守广宁,震孺请驻兵镇武.军法不严,震孺请敕宁前监军,专斩逃军逃将.并从其言.然是时,经、抚不和,疆事益坏.震孺再疏言山海无外卫,宜亟驻兵中前,以为眼目.不省.明年正月,任满,候代前屯,而大清兵已再渡三岔河.先锋孙得功不战,而呼于镇武曰“兵败矣”,遂走.列城闻之皆走,惟震孺前屯无动.当是时,西平守将罗一贯已战死,参将祖大寿拥残兵驻觉华岛上.于是震孺召水师帅张国卿相与谋曰:“今东师四外搜粮,闻祖将军在岛上有米豆二十余万,兵十余万人,民数万,战舰、器仗、马牛无数,东师即媾得岛兵,得岛兵以攻榆关,岂有幸哉?”于是震孺、国卿航海见大寿,慷慨语曰:“将军归,相保以富贵;不归,震孺请以颈血溅将军.”大寿泣,震孺亦泣,遂相携以归,获军民辎重无算.(节选自《明史•方震孺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大悦/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B. 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大悦/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C. 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大悦/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D. 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大悦/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 中旨指唐、宋以后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C. 斜封即斜封官,也称“墨敕斜封官”,是非正式任命的官员.D.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巡视各地军政、民政的大臣,又称巡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方震孺不畏权贵.魏忠贤替宦官张晔、刘朝说情,方震孺不听从,将事实报告皇帝.B.方震孺严肃军纪.他命令宁前监军专门负责逃兵逃将,但终究无法挽回边事危机.C.方震孺勇于担当.辽阳失陷后,他一面为朝廷出谋献策,一面主动请缨去犒劳军队.D.方震孺富有远见.他预见到争取祖大寿的重大意义,亲自渡海前往,成功将他劝归.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震孺再疏言山海无外卫,宜亟驻兵中前,以为眼目.不省.(2)将军归,相保以富贵;不归,震孺请以颈血溅将军.(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寄外舅郭大夫①陈师道②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注】① 外舅:岳父.②陈师道:江西诗派主将.写这首诗时因家境贫苦,无力养活妻儿,只好托付给岳父郭概带往四川.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句“巴蜀”二字使人联想到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妻孥且旧居”中的“且”字是“仍然是”的意思.C. 颈联中诗人担心路远情疏,强颜欢笑,自我安慰.D. 尾联以自身功名无成、贫病交加的遭际作结,结得深沉.E. 本诗语言平淡质朴,感情含蓄蕴藉,品之有自然之趣.15. 本诗感情丰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赤壁赋》中,客人在听了苏子“看破变化,共识山水”的议论之后,转悲为喜,两人再次开怀畅饮,最后在杯盘狼藉中“ ,”.(2)《庄子•逍遥游》意境瑰丽雄奇,其中大鹏展翅,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后,“________ _”,画面可谓磅礴壮观.(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归京使臣已经冒着大雪离去,但送行的人们直到“ ,”,还是不肯回营.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 茫茫艺海中,真有远见卓识的启发性的老师寥若晨星,他们理当被尊为恩师.② 作为百年老校,我校一直将优良的办学传统陈陈相因,办学成效显著.③ 国画创作中,任何单纯笔墨语言的借用,都是拾人牙慧,终不能到达自由的境界.④ 为了报仇,阿根廷海军绞尽脑汁,构思了许多向英国反戈一击的作战方案.⑤ 巴厘岛政府为发展旅游业,把国有企业迁出市区,导致很多地皮卖不出去,待价而沽.⑥一些经济学家批评特朗普对经济走向的预测只是他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一次“出位表演”.A. ①④⑤B. ①③⑥C. ②④⑥D. ②③⑤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医学研究表明,在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应该是最主要的元凶.B. 多数受访者认为传承和发扬“二十四节气”文化,关键是与现代文明结合,并加以创新和完善.C. 3月27日上午,全市民生工程工作会议如约召开,会上详细通告了各县区的工作部署情况.D. 对重污染天气进行预报的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等单位组成的技术团队.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咬文嚼字》公布的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中,有八个来自网络或① 网络赋予了新的涵义.被评选出的流行词,展现了网友的创造力,② 是社会真实情绪的另类表达.当多数人享受流行语的快感和其所构建的集体认同感时,有一些更为重要的社会情绪或真相③ 处在“流行”的范畴之外,比如雾霾、徐玉玉、聂树斌等.相较于那些轻快的流行词,这些词④ 所对应的现实⑤ 更显得沉重,但它们往往深刻地触及时代的本质,⑥ 代表这一年的社会关切.① ②A 从甚至但 / 也许更能B 由也却以及 / 更能C / 更可能还有却最能D 被 / 因此或可能可能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支付戒指可以储存金融信息,通过蓝牙实施近距离无线通信,执行非接触式付款.用户只要对准支付系统的相关设备,将手指轻轻一晃,① .更加神奇的是,它无需使用电池,通过支付终端获取电量,因此,用户② .为了防止遗失,每枚戒指都配备了一张银行卡,③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软件关闭它的支付功能,并立即冻结钱款.21. 下面是做饭的基本流程,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某书店举办读书活动,让几个读者围在一起读书,闻着怡人的花香,吃着精致的茶点,读前做深呼吸练习,读后闭着眼睛作冥想状.举办者称“不管看什么书,首先要给他们形式感”.根据材料,从自己的读书经验出发,阐述你对“读书的形式感”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2017年市质检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3分)C(C项“理性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表述有误,根据原文第二段“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可知,“它”是指推演活动,偷换概念.)2.(3分)C(C项“可见”前后强加因果.)3.(3分)A(A项“逻辑的特性在于通过论证来推进自己的研究”表述有误,根据原文第一段“逻辑的科学性质还在于它与科学一样,是通过论证的方式来推进自己的研究的”可知,A项曲解原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4.(3分)D(莫言没有谈到自己作品的不足.)5.(4分)材料一从莫言与山东高密的关系的角度报道新闻;材料二从莫言获奖的世界意义的角度报道新闻.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6.(5分)①从大街上放鞭炮的具体场景写起,现场感强,抓人眼球;②在场景、气氛的层层铺垫之后,新闻人物出场,增强了新闻的吸引力和可读性;③记者的焦急和期盼与莫言的。
【高三】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测试语文卷
【高三】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测试语文卷【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测试语文卷】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第二学期高三语文3月质量调研试题(含答案)
第二学期高三语文3月质量调研试题(含答案)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第二学期高三语文3月质量调研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儿时最快乐的日子,当然是过年。
早就扳起手指头,盘算着离年还有几天。
喝过腊八粥,吃过祭灶神的关东糖,度过掸灰洗尘的扫房日,年就在眼前了。
过年的时候,最忙碌的要算是父亲。
他写得一手好字,亲友邻居都央求他写春联。
写春联的红纸上杂有星星点点的金帛,在阳光下泛着金光。
父亲手持毛笔,在那一片红光金光中,写下一个个遒劲的黑字:江山千古秀,。
春至花如锦,风来竹自吟。
(1)划线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扳起B.掸灰洗尘C.金帛D.遒劲(2)下列各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对仗最为工整、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天地一家春B.河山万物新C.烟雨时时新D.万里尽春晖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多同音或近音的特点,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广泛用于谜语之中。
比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贾母说的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水果名。
贾政利用谐音一猜便知,可他故意乱猜,以博贾母喜欢。
文中猴子身轻站树梢这一谜语的谜底是(3分)A.蟠桃B.荔枝C.苹果D.甘蔗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
平易浅显是指通俗,鄙俗不堪是指庸俗。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
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王安石誉之为白俚。
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
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
,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奥秘。
通俗的诗是不卑俗、也不浅薄的。
刘禹锡的《竹枝词》就是一首明朗流畅、情趣诱人的好诗。
通俗是喜爱朴素的。
广西省百色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只有回到“九二共识”这个政治基础,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美好局面才能得以维护,才能真正拨云见日....。
②在这种被扭曲的心灵的驱使下,他们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肆制污排污,毁.家纾难...,把家乡搞得乌烟瘴气。
③随着好人群体不断跃入公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全民见贤思齐....,在日常生活中大力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
④发现小偷偷了自己同学的手机后,鲁可可不怕小偷威胁,骑着电单车穷追不舍....小偷,终于迫使小偷乖乖就范。
⑤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处于低谷的传统文化,经过时代弄潮儿的大力推助,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滋养国人的心灵。
⑥在这种社会氛围支撑下,各种各样的校外黑培训机构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A. ①③⑥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②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新北特搜队员在台湾云翠大楼漂亮生活旅店213号房寻获到加拿大籍香港夫妇的遗体,被梁柱压在房内,目前正在运出。
B. 老字号在长期发展中普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烹饪技艺,其背后少不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产品打磨和工匠精神的传承。
C. 不仅遥感产业的创新应用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而且有利于抓住全球航天经济的发展机遇,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为党和人民事业取得的每一个重大胜利付出了巨大心血。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我买了一份福利彩票,中奖12000元,亲戚高兴,朋友恭喜,急摆酒宴,进行祝贺。
B. 你打电话请教的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两次了,这次再说一次,千万不要再忘掉了。
C. 这次提出的关于考试制度的改革方案,只是我的一孔之见,尚望各位多加批评指正。
D. 吴华老师执教四十载,桃李遍九州,我作为他的高足,深深感谢恩师的辛勤培养。
最新-2018年百色市第三高中第三次语文月考试题 精品
2018—2018年百色市第三高中第三次语文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宽宥.苑囿.黝.黯循循善诱.良莠.不齐B.荫.凉绿茵.殷.红万马齐喑.寅.吃卯粮C.甬.道怂恿.踊.跃出土陶俑.汹涌.澎湃D.召.唤招.安诏.书昭.然若揭呕哑嘲.哳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盘桓跌宕生姿迄今追本溯源B.沼泽株联璧合震慑针砭时弊C.瓦砾责无旁贷联络励行节约D.苍桑煞有介事羁拌一塌糊涂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陈水扁之流________通过“3·20公投立宪”的方式,把台湾从中国版图分离出去,这是行不通的。
台湾广大民众的“公投”事实已经证明,他遭到了惨败。
②经过长达半年多的努力,我国已经基本完成SARS疫苗临床前的研究,即将进入临床________阶段。
③由于伊拉克战争的拖累,美国消费者的信心指数迅速下降,这反映出人们对美国经济出现_________的担心大大增加。
④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他人与社会,个人的成功________靠自我努力,_________靠社会支持。
A.妄图试验衰退与其说/不如说B.妄图实验衰退不仅是/而且是C.企图实验衰萎与其说/不如说D.企图试验衰萎不仅是/而且是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有两样。
B.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C.教练总是指责球员不敬业,是否也应该反躬自问....,自己对工作是否认真负责了呢?D.蚯蚓断成两个生命,从此南辕北辙....,各奔东西。
5.下列各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认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高三语文3月份质量检测试题.doc
高三语文3月份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l.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1—12题为选择题,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13—23为非选择题,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铺.位哺.乳铺.天盖地捕.风捉影B.歼.灭纤.夫阡.陌纵横纤.尘不染C.偈.语拜谒.竭.泽而渔残碑断碣.D.奴婢.裨.益纵横捭.阖稗.官野史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荒谬大巧若绌眼花缭乱无所不用其极B.服贴嘘寒问暖再拔头筹口慧而实不至C.拷问感同身受珠联璧合万变不离其宗D.囤积精美绝纶哄抬物价迅雷不及掩耳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风雪严寒挡不住回家的路。
中国人对回家过年是如此地执着,如此地一往无前....,他们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真正坚守者和履行者。
B.在NBA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大染缸里,麦蒂因还没有率队杀出季后赛第一轮,所以在专家和球迷心中的印象就大打折扣,但是他并非失败者,人们应该把他和科比、詹姆斯相提并论,因为他的技术与他们别无二致....,同样全面和优秀。
C.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循序渐进,稳步实施,有的可以适当过渡,有的还可以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适时进行调整,不毕其功于一役......。
D.在中国的中、东、南部地区遭遇到五十年不遇的雪灾之际,旅居国外的华侨华人心系祖国,居安思危....,踊跃捐款,为灾区人民献上了一片爱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保障市场供给,规范价格秩序,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对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和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百色市高三语文三诊模拟考试试卷
百色市高三语文三诊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上·榆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湖北潜江“小龙虾学院”首批学生未等毕业就被各企业预定得①荡然一空,引发了人们对专业技能人才与职业教育崭新魅力的热议。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义已②不言而喻,它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战略之举。
这几年的就业市场,一头是工厂感叹招工难,另一头却是就业者③叫苦不迭,感叹就业难。
其实,就业问题不仅是总量问题,还有一个结构性问题。
要化解这一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总体的均衡发展,关注个体的④因材施教。
同时,当“工匠精神”广为称颂,不少蓝领工人薪资超越白领,专业技术人才的收益与声誉⑤蒸蒸日上,这些都为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新的心理支撑。
当然,职业教育要赢得更多青睐,关键还在于不断提升自身质量。
职业化意味着专业化,“小龙虾学院”这样的职业院校之所以⑥炙手可热,关键在于办学特色鲜明,紧密对接了市场需求。
这也启示更多学校,只有牢牢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关键,避免管理松散、培养目标模糊、理论脱离实际等人才培养窘境,才能擦亮特色的招牌。
(1)文段中划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①②⑤B . ②③④C . ①③⑥D . ②④⑤(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急需解决,补上职业教育短板B . 急需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补上职业教育短板C . 急需补上职业教育短板,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D . 职业教育短板急需补上,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3)下列为文段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小龙虾学院”为何走红B . “小龙虾学院”引发热议C . “小龙虾学院”擦亮特色招牌D . “小龙虾学院”学生倍受青睐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20高二上·河池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广西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总复习质检试卷
广西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总复习质检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33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关于书法中的匠气“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
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
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
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
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
”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
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
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
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
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
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
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
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
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
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
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
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调研考试试卷
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调研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浪潮激荡,中国科技准备得怎么样?,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嫦娥四号、北斗三号、载人航天等重大创新成果举世瞩目;高铁网络、移动支付、数字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既向科技创新提出了的巨大需求,也为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庞大市场。
成绩令人欣喜,但现实让人警醒:我们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依然存在不足,()。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
一个互联网企业不管规模多大,核心元器件如果严重依赖外国,就可能不堪一击,甚至经不起风雨。
被人“卡脖子”,是挑战,也是机遇。
它倒逼我们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创新从来都不是,需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出台允许试错的措施,让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轻装上阵。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就一定能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毋庸置疑闻所未闻邯郸学步一帆风顺B . 毋庸讳言前所未有邯郸学步一蹴而就C . 毋庸置疑前所未有亦步亦趋一帆风顺D . 毋庸讳言闻所未闻亦步亦趋一蹴而就(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很容易B . 正在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容易被人“卡脖子”C .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容易“卡脖子”D . 正在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别人容易卡我们的脖子(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一个互联网企业不管规模多大,核心元器件如果严重依赖外国,就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不堪一击。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田阳高中2024届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含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田阳高中2024届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方老太太当夜翻箱倒箧.(qiè),终于找出两件劫余的手饰,明天给大媳妇作见面礼。
丈夫哂.(shěn)笑道:“她们新式女人还要戴你那些老古董么?我看算了罢。
她也不会稀罕。
”B.方老太太不顾丈夫絮絮叨叨地掉书袋,只说:“他们过去的事,千万得闷.(mēn)在心里。
”遯翁怫.(fú)然道:“我在社会上做了三十多年的事,这一点人情世故还不懂么?”C.那是麦子扬花时节,节令正到小满,脱下棉衣夹.(jiā)裤换上单衣单裤的庄稼人仍然不堪躁热。
午饭后,秉德老汉叮嘱过长工鹿三后晌.(shǎng)该种棉花了,就躺下来歇息了。
D.冷先生坐上那张漆得黑乌锃.(zèng)亮的椅子,虽不多说话倒也不怠慢焦急如棼的患者。
他永远那么笃.(dū)定,看好病是这副模样看不好也是这副模样看死了人仍是这副模样。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目前看来,部分影视院校的专业教育,在价值引领层面存在缺失甚至误导。
有的影视教育者迷恋的视听符号,追求_____的叙事方式,以观众看不懂为审美标杆。
这样的教育理念占据主导地位,将来我们培养的影视创作者和影视鉴赏者就会在价值观层面出现偏颇,在审美趣味上趋于怪诞。
须知,失去向真善美的主动靠拢,失去对真善美的正确认知和精准呈现,任何艺术形式都将失去其生命之源,任何艺术教育都将失去其逻辑起点。
因此,( )。
价值引领是开启艺术之门的密钥,失去对真善美的探寻,影视创作与审美将沦为_____的“病秧子”或者神秘兮兮的“玄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色市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线上调研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上高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建康村再往前走几公里,便是骆驼城了。
()我顺着城墙,一路走过城门、角楼、马面、瓮城。
黄土夯筑的城墙早已斑驳,许多地方业已坍圮,却依旧雄伟壮观;城门空空荡荡,被铁丝网拦起来,曾经的________、________早已经留在了记忆中。
我走走停停,两个小时才绕着这座庞大的城池走了一圈——骆驼城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汉唐时期最大的古城。
晚上,鸟儿悲鸣着回巢,远方的村落亮起灯火,古城渐渐被夜色吞没。
眼下,晚风呼啸,帐篷摇曳,四野看不到一个行人。
骆驼城后期的历史________,却如同一出________的大戏。
这里先属前凉,再属后凉,此后卢水胡(汉代至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西北的一支少数民族)人沮渠蒙逊又占据这里,创立北凉。
唐再次置建康军,驻军5300多人,七十余年后建康军被吐蕃攻破,从此消失在史书中。
盛极一时的骆驼城走向了衰落。
伴随着骆驼城的湮没,古城周围也因此被沙漠侵蚀。
从骆驼山再往北,穿过大片的丘陵,翻过合黎山,便是巴丹吉林沙漠了。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它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落寞而沧桑,狂风卷起尘土呼啸着,这座屠城迷离卒风沙之中。
B . 它落寞而沧桑,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
C . 它被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落寞而沧桑,使得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
D . 它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落寞而沧桑,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使得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模棱两可走马观花B . 万人空巷摩肩接踵语焉不详走马观花C . 车水马龙摩肩接踵语焉不详走马换将D . 万人空巷络绎不绝模棱两可走马换将(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伴随着骆驼城的湮没,古城周围也逐渐被沙漠侵蚀。
B . 因为骆驼城的湮没,周围的古城也逐渐被沙漠侵蚀。
C . 伴随着骆驼城的湮没,古城周围也随之被沙漠侵蚀。
D . 骆驼城的湮没,使得周围的古城也逐渐被沙漠侵蚀。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三下·虹口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供给侧改革”最近成为财经界的热词。
这个词在经济学界却不陌生,它背后是一个影响巨大的经济学派——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
注明的拉弗曲线(见右图)就是来自这个学派。
供给学派是1980年代市场化潮流的理论基础,里根经济政策依据的就是拉弗曲线。
②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是供给学派的鼻祖。
大名鼎鼎的萨伊定律这么说:供给创造需求。
比照今天流行的各色谬论,萨伊定律具备了真理的简洁特点。
萨伊定律是19世纪古典经济学的主流思想,真是那时几代人的幸运。
③供给创造需求是指,一项商品生产出来,与人交换,这使生产者具有购买其他商品的需求。
人们总是拥有无穷的欲望,欲望却不都是需求。
只有提高生产水平,创造和他人交换的价值,才算是具有消费能力。
这个道理很简单,穷人消费面包不是宝马,这是由他的支付能力决定;太空旅行无法成为大众消费品,这受限于人类整体的经济水平。
④人类经济活动不是为追求劳动本身的意义,而是为了消费。
为提高消费水平,唯一出路是提高生产力。
从个人看如此,国家社会的繁荣也循此道。
唯有节制当下欲望,努力发展生产,经济才能发展,发展能力才能增强。
农民不将粮食挥霍一空,他储存种子,将多余粮食用于交换,换取金钱,购买生产资料;猎人不将猎物一吃而空,最好驯养储存,用它作交易,换取工具改进的资本。
持家有道者绝不鼓励挥霍,而是将目光放得长远,蛋孵鸡,鸡换羊,牛羊成群无穷尽也。
在此过程消费水平自然提高,这是生产发展的自然结果,却不说明消费拉动生产发展。
这里面的逻辑关系需要理清楚。
⑤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需求理论横空出世。
凯恩斯奉行需求决定论,他批评萨伊定律,他说商品生产出来之后,人们并不总是对它有需求,怎么能叫“生产创造需求”?请注意,凯恩斯歪曲了萨伊定律的含义。
他说需求往往不足,很多东西生产出来后,人们并不会购买。
但是垃圾产品无人购买,这不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吗?这需要企业家做出调整,否则长期将会破产。
⑥凯恩斯认为,人们不愿意消费,生产势必陷入停滞;生产一旦停滞,就业不保。
消费力又是来源于就业,怎么能让企业破产呢?消费不足是最大祸根,保护就业成了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
前者需要时时刺激,以免生产陷入停滞;后者需要刻意保护,以免消费力减弱。
政府组织工人挖沟再没意义,凯恩斯也认为也有其价值:工人挖沟可保证就业,刺激消费,让经济运转起来。
做无用之功却能拉动经济增长,凯恩斯经济学真是好神奇啊。
⑦凯恩斯经济学流变数十年,最初样子早已面目全非,但他对消费的重视却被继承下来。
这里面很大程度是短视和直觉的后果。
支持者认为,消费一开动,大家全部有生意做。
如果不消费,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其实他们错了。
人们欲望无穷,消费只是生产的自然结果,根本无须考虑,更不需要刺激。
当消费不足,问题出在生产出现错误。
要提高生活水平而大肆消费,就像为家族兴旺而挥霍无度,短期光鲜,长期看完全是南辕北辙。
⑧供给学派重视发展生产,消费学派主张刺激消费,由于知识立场的分歧,他们提出的政策主张完全对立。
供给学派主张给企业减税,恢复企业活力;消费学派主张众多掏腰包,必要时政府帮忙消费。
供给学派反对通货膨胀,认为那样是稀释纸币,不利于储蓄;消费学派则一再鼓励央行放水,恨不能将利息降至负数。
中国人素以高储蓄闻名,在前者眼中是经济发展的后劲保证,在后者眼中却是阻力。
很多供给学派的学者主张回归金本位,用黄金锚定政府发钞数量。
对此,消费学派深恶痛绝,用通货紧缩理论以作攻击。
⑨经济发展应重视生产还是消费,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很简单。
可惜,经济学是一门被罹误太深的学科。
各种谬种流传,数理计算和模型构建纷沓选出,宏观经济变成一门水晶球算命似的学问。
希望未来的经济学主流回归正常,人们能用朴素正确的道理想问题。
(1)概括第①段的段意。
(2)第③段和第⑤段的加下划线词“需求”含有什么不同?(3)第④段用农民储存种子、猎人驯养储存猎物的例子,意在表明什么?(4)对多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第①段用拉弗曲线图像生动直观地描述税率和税收的关系。
B . 第③段“穷人消费面包而不是宝马”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C . 第⑧段比较了供给学派和消费学派的差异,褒贬十分鲜明。
D . 第⑨段划线句比喻经济学已成为重在预测经济趋势的学问。
(5)根据文章推断,作者可能反对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是()A . 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和产业优化重组。
B . 出台“高福利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政策。
C . 降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D . 防范金融风险,防止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6)根据文章,概括西方经济学供给需求理论的发展。
3. (12分) (2019高三上·盘锦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愁是棵乌桕树乐祥涛①鸟桕树的叫法,是我在书本上看到的,原来我把它叫做木梓树。
就像知道我生长的那个小山村,也叫故乡一样,当初叫的时候并不习惯,是经过多次反复的尝试,这才慢慢改口。
不过,在我情感深处,依然保留了它原有的名字。
②许多年后,由于工作、生活和离开家乡等诸多原因,乌桕树的身影几乎淡出了我的记忆。
那种踩着时间的节点,四季变换色彩的轮回,没有在我的生命里继续交替。
反而是在我闲暇的时候,乌桕树走进了我的梦里。
开始时,是模糊的,接着,一点一点变得明晰起来。
③坦率地讲,我在乌桕树身边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它的特别之处。
相反,是在多年之后,那些碎片似的梦境,才把它重新串联到了一起。
后来,经过不断地回忆和细致的梳理,乌桕树才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印象。
④春季,对于乡村来说,那是产生烂漫的时刻。
说实话,这个时候的乌桕树并不显眼,因有那些桃花、杏花之类的花树,夺走了众人惊喜的眼球,谁也没有太留意乌桕树的存在。
⑤然而,乌桕树并没有在意别人赞赏或是欣赏的目光,只是在那枯树一样的枝头上,悄无声息地发芽、生叶、成长,直至开出如穗状花絮的小花。
⑥这个时候,我们也没有闲着,在树下荡秋千,在树上掏鸟蛋,已经成为我们那帮孩子的家常便饭。
⑦夏天,通常都是蝉们喊出来的,先是一声,两声。
不长时间,蝉们就会接连喊出“热了,热了……”⑧村子的东头是一片竹林,竹林的路口和池塘边各有一棵上百年的乌桕树。
炎热天的时候,那里是纳凉的好去处。
村妇们常常在这里聚集,说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还有一些打情骂俏的韵事,最后引得哄堂大笑,笑声能传很远很远。
⑨入秋后的乌桕树,着浓妆、添重彩。
浅秋时,乌桕树先是把叶子由深绿变为淡黄,那色泽就像秋光中银杏叶一样耀眼,远远地看,就有童话般的效果。
每日清晨,薄雾中的乌桕叶会与炊烟一起醒来。
随之,伸一伸懒腰,抖一抖精神。
接着,就去享受秋日里那暖暖的朝阳和人们艳羡的目光。
熟秋里,乌桕树又把叶由黄变成浅红色或是玫瑰红色,让自己的梦境更加绚丽。
而后,选一个中午和暖阳对视,或者选一个丽日的下午与晚霞一起睡去。
⑩其实,秋日里的乌桕树是在孕育,是在孕育着乌桕子的成熟,也就是木籽的到来。
当繁华落尽,色彩逝去之后,一树的木籽便悄然立在乌桕树的树头。
那些木籽像繁星一样,银光闪闪,给深秋里的乡村,平添了些许的魅力。
其情景,使元代诗人黄镇成有了“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
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的感觉。
⑪木籽成熟后,队里会派出劳力,分组进行收割。
通常是三人一组,每组一个男劳力再分两个妇女配合。
男的负责爬上树,用木籽刀把木籽打下来,女的则负责收拾和整理。
⑫木籽收完后,冬日也就尾随而来了。
⑬最难忘的是那年的一场大雪。
雪是头一天晚上就开始下,第二天一早看,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被雪压在下面,唯独特边的乌桕树高高地挺立着。
虽说树桠上、树枝上,都落满了雪,但光着身子的树,却丝毫没有被压迫的意识。
⑮每逢进入腊月以后,队里就会安排几位有经验的师傅,在油坊里榨油。
开始时,是榨木籽油。
木籽全身是宝,其外皮的蜡质可以提制“皮油”,是制高级香皂、蜡纸、蜡烛不可缺少的物质。
而木籽内质的仁,所榨取的油,称“桕油”或是“青油”,是油漆、油墨等材料的上好原料。
⑯“皮油”和“青油”榨好后,都会送到供销社或是集市上去卖,换得的钱队里会按分值和户头的人数进行分配,这样一来,家家都能过一个称心如意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