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汜论训 高中文言文阅读
《淮南子》
《淮南子》精选编译张敏1、原文:以天为盖,则无不覆也,以地为舆,则无不载也。
《原道训》白话:把天当成盖子,那么没有什么东西不能覆盖的;把地当作车子,那么没有什么东西不能装载的。
赏析:有智慧的人,应该将天和地看成是神奇的东西。
2、原文:能因则无敌于天下矣。
《泰族训》白话:能够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就会无敌于天下了。
赏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使我们不受伤害。
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我们才会成功。
3、原文:蠹众则禾折,隙大则墙坏。
《说林训》白话:蠹虫虽小,多了就会将木头朽折;裂缝虽细,大了就会让土墙倒塌。
赏析:平时我们看到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如果它们聚集在一块,它们就会起到破坏作用。
4、原文:积薄为厚,积卑为高,故君子曰孳孳以成辉(注:火字旁),小人曰怏怏以至辱。
《缪称训》白话:薄的积累起来就会变成厚的,低的积累起来就会变成高的。
因此,君子每天都勤勉努力,最终成就伟大的事业;小人每天都懊恼不满,慢慢地酿成了耻辱。
赏析:任何东西都是慢慢积累而成的。
所以我们要和善成德,不要积恶成怨。
5、原文: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积不辍,可成邱阜。
《说林训》白话:一小步一小步不停地走,跛脚的鳖也能够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持续不断地堆积沙石,它也能形成高丘。
赏析:人们只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够达到目的。
6、原文:强哭者,虽病不哀,强亲者,虽笑不和。
情发于中,而声应于外。
《齐俗训》白话:勉强哭泣的人,即使哭出病来也不让人觉得悲哀;勉强亲切的人,即使是欢笑也让人感到别扭。
情感从内心流出,就会感染周围的人。
赏析:情感从内心流出,才会感动别人。
7、原文:神者智之渊也,渊清者智明也。
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则心平矣。
《俶真训》白话:精神是智慧的渊源,在清明智慧时涌现。
智慧是心灵存放的地方,心平气和时智慧才表现出来。
赏析:要让我们的智慧表现出来,就要学会心平气和。
8、原文:夫鉴明者,尘垢弗能薶。
神清者,嗜欲弗能乱。
《俶真训》白话:镜子明净、光洁,所以灰尘不能玷污它;神智清醒时,欲望就不能扰乱它。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淮南子-道应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淮南子·道应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赵寰子攻翟而胜之,取尤人、终人。
使者来谒之,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
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
今君有忧色,何也?”裹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
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
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
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
齐、楚、昊、越皆尝胜矣,然而卒取亡焉.,不通乎持胜也。
唯有道之主能持胜。
孔子劲构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
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惠盂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惠孟对曰:“臣有道于此。
人虽勇,刺之不入;虽巧有力,击之不中。
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
”惠盂曰:“夫刺之而不入,击之而不中,此犹辱也。
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意也。
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意也。
夫无其意,未有爱利之心也。
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心,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
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此寡人所欲得也。
”惠孟对曰:“孔、墨是已。
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之者。
今大王,万乘..之主也。
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矣。
此贤于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
惠孟出,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胜寡人也。
”故老子曰:“勇于不敢则活。
”由此观之,大勇反为不勇耳。
(《淮南子·道应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证确的一项是(3分) ( ) A.惠孟见朱康王/蹀足謦欬/疾苦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B.惠盂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C.惠孟见宋/康王蹀足督欬/疾青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D.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11下列对文巾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与“方其破荆州”(《赤壁赋》)两句中“方”字含义不同。
《淮南子·汜论训》阅读答案
《淮南子·汜论训》阅读答案导读:【导语】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语文素养,它不会像识记能力那样易于形成,需要耐心长期积累。
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下面关于《淮南子·汜论训》阅读答案,希望可以帮到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
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公有争国之名,然而周人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
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
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
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
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
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然而管仲免于缧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则失贤之数也。
故人有厚德,无间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
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鳣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注:①誳:弯曲。
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
③涔:积水。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易:平坦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返回,这里指收回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略:简略【解析】正确答案选D。
D项中,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很明显而表转折,那么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是两个相同的句式,意思也相近。
《淮南子》卷六览冥训全文阅读
《淮南⼦》卷六览冥训全⽂阅读卷六览冥训 昔者,师旷奏⽩雪之⾳,⽽神物为之下降,风⾬暴⾄。
平公癃病,晋国⾚地。
庶⼥叫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体伤折,海⽔⼤出。
夫瞽师、庶⼥,位贱尚葈,权轻飞⽻,然⽽专精厉意,委务积神,上通九天,激厉⾄精。
由此观之,上天之诛也,虽在圹虚幽间,辽远隐匿,重袭⽯室,界障险阻,其⽆所逃之亦明矣。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击,疾风晦冥,⼈马不相见。
于是武王左操黄钺,右秉⽩旄,瞋⽬⽽捴之⽈:"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于是,风济⽽波罢。
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暮,援⼽⽽捴之,⽇为之反三舍。
夫全性保真,不亏其⾝,遭急迫难,精通于天。
若乃未始出其宗者,何为⽽不成!夫死⽣同域,不可胁陵,勇武⼀⼈,为三军雄。
彼直求名⽿,⽽能⾃要者尚犹若此,⼜况夫宫天地,怀万物,⽽友造化,含⾄和,直偶于⼈形,观九钻⼀,知之所不知,⽽⼼未尝死者乎! 昔雍门⼦以哭见于孟尝君,已⽽陈辞通意,抚⼼发声。
孟尝君为之增欷〈乌⽋〉唈,流涕狼戾不可⽌。
精神形于内,⽽外谕哀于⼈⼼,此不传之道。
使俗⼈不得其君形者⽽效其容,必为⼈笑。
故蒲且⼦之连鸟于百仞之上,⽽詹何之骛鱼于⼤渊之中,此皆得清净之道,太浩之和也。
夫物类之相应,⽞妙深微,知不能论,辩不能解,故东风⾄⽽酒湛溢,蚕咡丝⽽商弦绝,或感之也。
画随灰⽽⽉运阙,鲸鱼死⽽彗星出,或动之也。
故圣⼈在位,怀道⽽不⾔,泽及万民。
君⾂乖⼼,则背谲见于天,神⽓相应,徵矣。
故⼭云草莽,⽔云鱼鳞,旱云烟⽕,涔云波⽔,各象其形类,所以感之。
夫阳燧取⽕于⽇,⽅诸取露于⽉,天地之间,巧历不能举其数,⼿徽忽怳,不能览其光,然以掌握之中,引类于太极之上,⽽⽔⽕可⽴致者,阴阳同⽓相动也。
此傅说之所以骑⾠尾也。
故⾄阴飂々,⾄阳赫赫,两者交接成和,⽽万物⽣焉。
众雄⽽⽆雌,⼜何化之所能造乎?所谓不⾔之辩,不道之道也。
故召远者使⽆为焉,亲近者使⽆事焉,惟夜⾏者为能有之。
故却⾛马以粪,⽽车轨不接于远⽅之外,是谓坐驰陆沈,昼冥宵明,以冬铄胶,以夏造冰。
《淮南子·汜论训》阅读答案
《淮南子·汜论训》阅读答案篇一: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答案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活性炭 B.谐奏曲 C.威慑力 D.笑咪咪韬光养晦咄咄逼人暇不掩瑜按图索骥冗(rǒng)长.怆(chuàng)然.攫(jué)取.荒谬(niù).恪(kè)尽职守怙恶不悛(qūn).唾(chuí)手可得.返璞(pú)归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崇安髭蟾蜍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文言文阅读《淮南子人间训》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或有罪而可赏也,或有功而可罪也。
西门豹治邺,廪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官无计会【1】,人数言其过于文侯【2】。
文侯身行其县,果若人言。
文侯曰:“翟璜任子治邺而大乱。
子能道,则可;不能,将加诛于子。
”西门豹曰:“臣闻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国富库。
今君欲为霸王者也,臣故稸【3】积于民。
君以为不然,臣请升城鼓之,一鼓,甲兵粟米,可立具也。
”于是乃升城而鼓之。
一鼓,民被甲括矢,操兵弩而出;再鼓,负【4】辇粟而至。
文侯曰:“罢之。
”西门豹曰:“与民约信,非一日之积也。
一举而欺之,后不可复用也。
燕常侵魏八城,臣请北击之,以复侵地。
”遂举兵击燕,复地而后反。
此有罪而可赏者也。
解扁为东封,上计而入三倍,有司请赏之。
文侯曰:“吾土地非益广也,人民非益众也,入何以三倍?”对曰:“以冬伐木而积之,于春浮之河而鬻之。
”文侯曰:“民春以力耕,暑以强耘,秋以收敛,冬间【5】无事,以伐林而积之,负轭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
民以弊矣,虽有三倍之入,将焉用之?”此有功可罪者。
贤主不苟得,忠臣不苟利。
何以明之?中行穆伯攻鼓【6】,弗能下。
馈闻伦曰:“鼓之啬夫【7】,闻伦知之,请无罢武大夫,而鼓可得也。
”穆伯弗应。
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也,君奚为弗使?”穆伯曰:“闻伦为人,佞而不仁,若使闻伦下之,吾可以勿赏乎?若赏之,是赏佞人。
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武,舍仁而为佞。
虽得鼓,将何所用之?”攻城者,欲以广地也。
得地而不取者,见其本而知其末也。
(取材于《淮南子·人间训》)注:【1】计会:账簿。
下文中“上计而入三倍”中的“计”,也指计会。
【2】文侯:魏文侯。
文本中“西门豹”“解扁”均为魏文侯臣。
【3】稸:古同“蓄”,积蓄。
【4】负:驾。
【5】间:暇。
【6】中行穆伯:即荀吴,晋大夫。
鼓:此处为国名,姬姓,时属鲜虞。
【7】啬夫:古代官名。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淮南子-道应训》节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淮南子·道应训》节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题。
白公【1】问于孔子曰:“人可以微言?”孔子不应。
白公曰:“若以石投水中何如?”曰:“吴越之善没者【2】能取之矣。
”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菑、渑之水合,易牙【3】尝而知之。
”白公曰:“然则人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谓不可?谁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
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
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夫浅知之所争者,未矣!”白公不得也,故死于洛室。
惠子【4】为惠王为国法,已成而示诸先生,先生皆善之。
奏之惠王。
惠王其说之。
以示翟煎,曰:“善!”惠王曰:“善,可行乎?”翟煎曰:“不可。
”惠王曰:“善而不可行,何也?”翟煎对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5】,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岂无郑、卫《激楚》之音哉?然而不用者,不若此其宜也。
治国有礼,不在文辩。
”赵襄子攻翟【6】而胜之,取尤人、终人。
使者来谒之,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
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
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
飘风【7】暴雨,日中不须臾。
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
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
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
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而卒取亡焉,不通乎持胜也。
唯有道之主能持胜。
孔子劲杓国门之关【8】,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
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取材于《淮南子·道应训》)注释∶【1】白公∶名胜,春秋楚平王之孙。
【2】普没者∶游泳高手。
【3】易牙∶春秋齐桓公宠臣,善调味。
【4】惠子:即惠施,曾为魏惠王相理;翟煎:魏臣。
【5】邪许:象声词,劳动时众人协同用力发出的呼声。
【6】翟:通“狄”,这里指鲜虞。
【7】飘风:狂风。
【8】杓国门之关:举起关城门的门闩(横木)。
《群书治要》《淮南子 汜论训》(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
梁王曰:“陶之朱叟,以布衣而富作国,是必有奇智。
”乃召朱公而问之。
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
虽然,臣之家有二白壁,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
”王曰:“径与色泽皆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其一者厚倍之,是以千金。
”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墙薄亟坏缯薄亟裂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
故有国畜民施政教也,臣窃以为厚之而可耳。
楚惠王食寒殖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
令尹入问曰:“王安得此疾也?”王曰:“我食寒殖而得蛭,念谴之而不行其罪,是法废而威不立也;谴而行其诛,则庖宰监食者,法皆当死,心又不忍也。
故吾恐蛭之见也,因遂吞之。
”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唯德是辅。
王有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为伤。
”是昔也,惠王之后而蛭出,心腹之积皆愈。
邹穆公食不众味,衣不杂采,自刻以广民,亲贤以定国,亲民犹子,臣下顺从,若手之投心也。
故以邹之细,鲁卫不敢轻,齐楚不能胁。
穆公死,邹之百姓,若失慈父,四境之邻于邹者,士民向方而道哭,琴瑟无音,期年而后始复。
故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
(节选自《群书治要》) 材料二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
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
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节选自《淮南子·汜论训》)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墙薄A亟坏B缯薄C亟裂D夫薄E而可以旷日F持久者G殆H未有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文中指判决、判处,与《苏武传》中“谋杀单于近臣,当死”的“当”意思相同。
九课外短文阅读,完成各题(19分百川归海淮南子中有一篇汜(s
九课外短文阅读,完成各题(19分百川归海淮南子中
有一篇汜(s
《淮南子》中有一篇《汜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
”后来出了圣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
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
后来,圣人又制礼作乐,定出各种各样的规矩,使人们有了礼节和约束。
由此可见,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能老是用一个方式生活。
所以对于古时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适合使用,就应该废除;而对于现在的,如果适合使用,就应该发扬。
以上的一切都说明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流入大海一样,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更好地治理社会,过上美好的生活。
1.这个成语选自《》中的《汜论训》一篇,把形象地比喻成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流入大海。
2.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分)
①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农具和兵器之后住进了山洞里。
②人们的生活有了保障之后,又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规矩。
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规矩,所以以前的规矩要完全舍弃。
3.照样子,仿写词语。
(2分)十分艰苦
非常简陋
答案:
1.淮南子,各人做的事
2.第二个
3.十分开心,非常漂亮。
《淮南子·汜论训》原文及翻译译文
《淮南子·汜论训》原文及翻译译文《《淮南子·汜论训》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淮南子·汜论训》原文及翻译译文《淮南子·汜论训》原文及翻译淮南子原文: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䖟,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
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
猛兽不能为害。
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
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
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
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
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
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末世之事,善则著之。
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
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
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
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注释:【1】䖟,读“mǎng”,虫咬。
译文:古时候人住在水乡和洞穴之中,冬天则经不住霜雪雾露的侵袭,夏天则挡不住暑热和蚊虫叮咬,于是圣人就行动起来,给他们垒土架木,筑成屋舍,上面是梁下面是檐,用来遮风挡雨,躲避寒暑,而百姓得到安居。
因为凶禽猛兽伤害人,人无法防御抵抗,便因此熔化金属打制铁器,铸成兵器、刀具,这样猛兽就不能再危害百姓了。
所以百姓迫于困难,就要求得到生存的方便;被祸害困扰,就要制造相应的防卫工具。
人们各自凭着他们所具有的智慧,去避免遇到祸害,而靠近对他们有利的事情,因此常规不能一成不变地去因循,器械也不能够因循不变,那么先王留下的法度,也有可变的地方。
鲁昭公对抚养自己的慈母十分敬爱,她去世以后,为她服丧一年,所以就有了为慈母守孝的规定。
《淮南·汜论训》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原文及翻译
《淮南·汜论训》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原文及翻译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
”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
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
子以奸事我者也。
”乃烹之。
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
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
穆公追而及之歧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
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旋饮酒者,伤人。
吾恐其伤汝等。
”遍饮而去之。
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
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
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
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无道,遂霸天下。
此入多而无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
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
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
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
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
(选自《淮南·汜论训》)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B.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C.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D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为政者“善用赏罚”做法的一组是()①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②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③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④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⑤遍饮而去之⑥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⑤6.下面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几个具体事例,论述了只要依照百姓的喜恶来劝善禁奸,就能够做到“守约而治广”的道理。
《淮南子》卷十三氾论训全文阅读
《淮南子》卷十三氾论训全文阅读《淮南子》卷十三氾论训全文阅读卷十三氾论训古者有鍪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
其德生而不辱,予而不夺,天下不非其服,同怀其德。
当此之时,阴阳和平,风雨时节,万物蕃息。
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从也。
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 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蛰蚊虻。
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
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
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御寒。
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樵,抱甀而汲,民劳而利薄。
后世为之耒耜耰鉏,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利多焉。
古者大川名谷,冲绝道路,不通往来也;乃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
故地势有无,得相委输。
乃为靻蹻而超千里,肩荷负儋之勤也,而作为之楺轮建舆,驾马服牛,民以致远而不劳。
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
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
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
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古之制,婚礼不称主人,舜不告而娶,非礼也。
立子以长,文王舍伯邑考而用武王,非制也。
礼三十而娶,文王十五而生武王,非法也。
夏后氏殡于阼阶之上,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周人殡于西阶之上,此礼之不同者也。
有虞氏用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用椁,周人墙置翣,此葬之不同者也。
夏后氏祭于暗,殷人祭于阳,周人祭于日出以朝,此祭之不同者也。
尧《大章》,舜《九韶》,禹《大夏》,汤《大濩》,周《武象》,此乐之不同者也。
故五帝异道,而德覆天下;三王殊事,而名施后世。
此皆因时变而制礼乐者。
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寸尺之度,而靡不中音,故通于礼乐之情者能作音,有本主于中,而以知榘彟之所周者也。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
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
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
文言文《氾论训》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氾论训(节选)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
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
夫人之情莫不有所短,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若其大略非也,虽有闾里之行,未足大举。
夫颜喙聚,梁父之大盗也,而为齐忠臣。
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侩也,而为文侯师。
景阳淫酒,被发而御于妇人,成服诸侯。
此三人者,皆有所短,然而功名不灭者,其略得也。
季襄、陈仲子立节抗行,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遂饿而死。
不能存亡接绝者何?小节伸而大略屈。
故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
自古及今,五帝三王,未有能全其行者也。
夫尧、舜、汤、武,世主之隆也;齐桓、晋文,五霸之豪英也。
然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
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方正而不以割,博通而不以訾,文武而不以责。
求于ー人则任以人カ,自修则以道德。
责人以人カ,易偿也;自修以道德,难为也。
难为则行高矣,易偿则求澹①矣。
夫夏后氏之璜,不能无考;明月之珠,不能无颣②。
然天下宝之者何也?其小恶不足妨大美也。
今志人之所短也,而忘人之所修,而求得其贤乎天下,则难矣。
夫百里奚之饭牛,伊尹之负鼎,太公之鼓刀,而其美有存焉者矣。
众人见其位之卑贱,事之洿辱,而不知其大略,以为不肖。
及其为天子三公,而立为诸侯贤相,乃始信于异众也。
夫伊尹发于鼎俎之间,太公出于屠酤之肆,百里奚兴于牛颔之下,洗之以汤沐,祓之以爟火,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内不惭于国家,外不愧于诸侯,因符势有以内合。
故未有功而知其贤者,尧之知舜;功成事立而知其贤者,市人之知舜也。
若释求贤之度数③,而求之于朝肆草莽之中,则其失人也必多矣。
何也?能效其求,而不知其所以取人也。
【注】①澹:通“赡”。
足;满足。
②颣:缺点,毛病。
③度数:标准,准则。
(取材于《淮南子》,有删改)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总其略行略行:大致的行为B.未足大举大举:重用C.立节抗行抗行:坚持高尚的行为D.今志人之所短也志:记着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求于一人则任以人力以为不肖B.市人之知舜也晋国之大驵侩也C.及其为天子三公而为齐忠臣D.夫发于鼎俎之间外不愧于诸侯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则失贤之数也这就会失去众多的贤才B.无问其小节不必非议计较他的小节C.不足以为累不应该成为他的累赘D.訾行者不容于众对别人吹毛求疵的人不会被众人所容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引用诸多事例进一步说明一些古人虽然犯了错,但因为优点大于缺点,他们最终还可称为贤才。
恐死忘生文言文
恐死忘生文言文
原文:
《淮南子·汜论训》
事或欲之,适足以失之;或避之,适足以就之。
楚人有乘船而遇大风者,波至而自投于水。
非不贪生而畏死也,惑于恐死而反忘生也。
译文:
有的事情想得到它(事或欲之),恰好能够因此而失去它(适足以失之);有的事情想避免它(或避之),却恰好能够因此成就它(适足以就之)。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河,遇到大风(楚人有乘船而遇大风者)。
波浪冲来,看到波浪打到船上(波至),大浪劈头打来,他马上跳进了波涛滚滚的河里而死(自投于水)。
并不是这个人不想贪生害怕死掉,而是因为被害怕死亡所迷惑(惑于恐死),于是稀里糊涂地忘掉了生(而反忘生也)。
《淮南子·汜论训》阅读答案及译文
《淮南子·汜论训》阅读答案及译文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
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
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
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
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
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
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
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
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
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鳝鳢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注释:①誳:弯曲。
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
③涔:积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B. 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易:平坦C. 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返回,这里指收回D. 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略:简略【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略是“简要”的意思【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备考提示】要将选项答案带入到语境中加以分析。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B.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C. 使曹子计不顾后使管仲出死捐躯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今人君论其臣也【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转折,却/顺承,就,B 介词,给,替/动词,做;D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词类的活用【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
《淮南子—人间训》“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淮南子—人间训》“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选自刘安《淮南子·人间训》)1.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B.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马无故亡.而入(逃跑)B.堕而折其髀.(胳膊)C.死者十九..(概数,大部分)D.人皆吊.之(安慰)【答案】1.A2.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
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居一年”是时间状语,后面应断开。
“胡人”是句子主语,“入塞”是“胡人”的谓宾短语,后面要断开,排除D。
“战”是“引弦”的目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是原因的意思,不能与前面断开,排除C。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堕而折其髀”的意思是: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
“髀”的意思是“大腿”。
故选B。
参考译文: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南子·汜论训
(1)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1】,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
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
猛兽不能为害。
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
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
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
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
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
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末世之事,善则着之。
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
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
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
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1】?,读“mǎng”,虫咬。
(2)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
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
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
三节者当,则其馀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馀虽曲当,犹将无益也。
孔子曰:“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
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
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其馀矣。
”
(取材于《荀子·王制》)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就.其所利就:接近
B.治国有常.常:规律
C.莫若惠.之惠:恩惠
D.君子安.位安:安居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古者.民泽处复穴②是君人者.之大节也
B.①人各以其.所知②吾无观其.馀矣
C.①不宜则.废之②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
D.①三代之.起也②此之.谓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器械不可因也——器械也不能够因循不变。
B.故有慈母之服——所以就为慈母做了衣服。
C.则庶人安政矣——那么老百姓就安于政治了。
D.则其馀虽曲当——那么其余的即使都很恰当。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而循俗未足多也。
[]
译
文:。
②马骇舆则莫若静之。
译
文:。
5.阅读以上两则短文,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6分)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阐述治国理政与百姓关系的句子。
(2分)
②以上两则短文采用了不同的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4分)
答案解析
【解析】C项,“惠”应解释为“给…………恩惠”。
【解析】A项,“者”:①时间后助词;②代词。
B项“其”:①他们;②那。
C项两个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D项“之”:①结构助词,取独;②宾语前置的标志。
【解析】B项,应为“所以就有了为慈母服丧的规定”。
4.①依循旧俗不值得赞美。
②马拉车时受惊了,那就没有比使它安静下来更好的了。
【4分。
“多”和“静”两个要点各1分;整体句意各1分。
】
5.(6分)答案示例:
①第一则短文: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或“苟于利民,不必法古”)第二则短文: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或:“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②第一则短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古之圣人筑屋舍,帮助百姓安居;熔化金属打制铁器,做兵器抵御猛兽;因鲁昭公而有的为慈母服丧的规定;阳侯杀害蓼侯夺其夫人,因此而大维时废除了夫人执豆之礼等。
第二则短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如用马拉车时受惊吓狂奔,君子就无法安稳坐于车上,比喻老百姓在政治上受惊吓,君子就无法安稳居于上位;将君主比喻成船,百姓比喻成水,将君臣关系比喻为舟与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
【共6分。
论证方法各1分,举例各1分。
如果学生答道理论证也可以,但两则短文的论证方法必须不同,举例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