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和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和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名师优质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浙江省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钱晓鸥郑连琴
一、教学目标
1.回顾已学知识,知道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2.观看视频,再现甲午战争的过程;列举感受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3.识记《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对比《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与它的内容,分析、归纳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研读史料,知道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
5.分析图表,了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简析它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6.自主学习,讲述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概况和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1.本课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研读史料、图表法、多媒体演示为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由发散到集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从教科书、课外读物及有关视频(如《甲午战争,余音回荡》)中收集有关本课题的资料。
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准备好相
配套的图册。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入手,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拉近历史与现
实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以情景设置、材料解析、分组讨论为主,课件
演示为辅助手段,采用开放式、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
时要深入浅出。 教学策略选
2、在理性分析的同时,不能忽视个人对历史的主 择与设计
观感受,更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
的观点,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问题,用辩证的观
点分析问题,用长远的观点看待问题。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同时播放
《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教学过程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
英魂,精忠的赤血点燃了我的家传。母亲,酷严的夏日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 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
称
甲午中日战争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八国联军侵
华,构成了列强侵华的主要线索。它在给中华民族带来
深重的灾难和耻辱的同时,也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
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此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历
(2)、组织学生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雄故事。 (3)、学生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 3、勿忘国耻 (1)、多媒体展示《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2)、教师简介条约内容,学生结合教科书归纳。 (3)、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 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4)归纳《马关条约》的危害及影响。 (5)瓜分中国的狂潮:讲述了三国干涉还辽,各 国在华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
史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了。因此,也可以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
1、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2、在教学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和教育学生一方面要铭记历史,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和平和发展,加强和包括日本在内的邻国间的联系和合作、交流,以促进各自国家的繁荣昌盛。
3、从课堂效果来看,教学设计作用还是明显的,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点,但在讲《马关条约》的`影响时还没能很好的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相结合。
4、以后备课还要加强书本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使各个知识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结构,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5、教案设计能让学生完整的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历史发展的影响。
2、通过与《南京条约》的内容比较,学生掌握历史对比评价的方法。
从中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条约的内容的认识。
6、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训练量少了,同时在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这方面的引导不够深入。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反思
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重点是对《马关条约》的解读,分析它使如何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的重要影响;通过启发式教育,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而黄海大战中致远舰为代表的清军将士浴血疆场和满清统治者的腐朽无能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充分注意挖掘,达到了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
当然,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提高的地方,比如,提问要更加巧妙,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联系现实等能力的培养,进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课堂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将新教育理念渗透其中,如讲解《马关条约》的内容时,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条约内容,还应引导学生利用图表对比《南京条约》,让学生自己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认识《马关条约》对中国的严重危害,这样的分析,能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时候,从问题入手,环环相扣,然后层层深入。
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探究中,使学生思维活动始终在进行着,并且在思维活动中得出自己的认识。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一、【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认识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 深入分析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结果及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和影响。
2. 难点: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现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分析清朝的衰落、日本的崛起以及国际形势等因素,引导学生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
2.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解战争的主要战役、重要事件,如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使学生掌握战争的基本经过。
3.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阐述《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战争对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
4. 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分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作用。
5. 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讲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性。
6. 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分析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利益分配等,让学生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7. 列强瓜分中国的影响:阐述列强瓜分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历史的苦难历程。
8. 反抗列强瓜分的斗争:讲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如义和团运动等,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坚定。
9. 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教训:总结历史经验,引导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观课报告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观课报告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对于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观课报告将从历史背景、战争过程、瓜分狂潮、反思与启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晚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动荡。
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开始觊觎中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割占中国领土。
日本则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对中国领土产生了野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
二、战争过程甲午中日战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黄海海战,日本海军击败了中国海军,取得了黄海制海权;第二阶段是辽东半岛战役,日本陆军登陆并攻占了辽东半岛;第三阶段是威海卫战役,日本海军围攻并最终占领了威海卫军港。
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宣告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洋务运动的破产。
三、瓜分狂潮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他们纷纷割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这些列强包括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等国家。
瓜分狂潮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四、反思与启示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落后、软弱就会被其他国家侵略、剥削。
这段历史也提醒我们,必须坚持国家独立、民族振兴的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和干涉。
同时,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而努力奋斗。
总之,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未来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认真反思这段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建设一个强大、繁荣、和谐的中国而努力奋斗。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与反思金品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甲午战争的爆发原因与经过;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2、比较分析《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它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景。
2、通过学生对条约内容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比较式、个人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以吞并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过程中即使有许多民族英雄和爱国官兵进行英勇的反侵略斗争,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和妥协退让最终以签订《马关条约》失败而告终,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难点:战争爆发的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即使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许许多多的血泪南京大屠杀的警钟,圆明园的焚毁,今天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中日甲午战争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兴衰与血泪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多媒体展示、阅读教材学生分析并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教师进行概括总结并演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1)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2)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使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3)清政府的落后腐败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
2、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英雄人物。
展示地图,配以说明,演示甲午战争的过程。
(地图依次为丰岛、平壤、黄海大东沟、旅顺、威海卫)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和材料,揭露日军罪行。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我国狂潮教学反思1. 介绍甲午中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也是我国人民的一次血与泪的教训。
这场战争也反映了当时列强对我国的侵略态度,以及我国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薄弱和落后。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以甲午战争为案例,深刻反思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强大的必要性。
2. 主体内容2.1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至1895年间,是我国清朝和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
由于我国政治、军备不足以及列强的干预,我国在这场战争中节节败退,最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地。
2.2 列强瓜分我国的背景甲午战争是列强瓜分我国的一部分,此前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让我国陷入了危机之中。
面对列强的压迫和侵略,我国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抗,也没有足够的智慧来应对,导致了国家的沦丧。
2.3 反思我国教育中的历史教育甲午战争及列强瓜分我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悲惨事件,但在我国的历史教育中,却往往被淡化或者忽略。
教育部门需要对历史教育进行反思,加强学生对于国家历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强大的重要性。
2.4 国家强大的必要性通过深入的历史教育,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国家强大的必要性。
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领土和利益,也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
3. 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我国狂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让我们认识到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强大的必要性。
通过对历史的深入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到国家的强盛之路。
作为我国人,我们更应该珍惜国家的发展和强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 个人观点对我来说,历史教育应该是学生必修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到国家的强盛之路。
国家的强大也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努力,我们应该积极地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我对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我国的历史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相关推荐《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精选6篇)在日常生活中,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篇1一节好的历史课标准是什么呢?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爱听。
我们如果能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学,课堂将会是多么的朝气蓬勃,历史学科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教育。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说难又易,难的是教学方法难以突破,易指多数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所以我就整合了多个版本教材的特点,把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签定做为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尤其在引导学生分析研判邓世昌时,从他的责任感中体会爱国情感,从他的人格尊严感悟到国家精神,以小见大。
课堂在创设历史情境,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学生学习状态精神饱满。
1.课堂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我将新教育理念渗透其中,如讲解《马关条约》的内容时,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条约内容,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图标对比《南京条约》,让学生自己分析,在分析的过程在,让学生深刻认识《马关条约》对中国的严重危害,这样的一些分析,能培养学从多角度考虑和思考问题。
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时候,是从问题入手,环环相扣,然后是层层深入。
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探究中,使学生思维活动始终在进行着,并且在思维活动中得出自己的认识。
2.充分利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
《马关条约》的教学,我打破了传统模式,对教材中《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进行重新设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马关条约》的签定,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尊严,通过让学生感悟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要积聚仇恨,而是自我反思和警示,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在课堂中,我也分明感觉到学生的回答是自己内心流淌出来的,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照着课本读。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地理背景。
利用历史文献,探讨《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采用案例分析,研究列强在中国瓜分过程中的具体行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教育学生珍惜和平,努力奋发图强。
二、教学内容:1. 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战争爆发的原因。
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斗。
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2.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条约的签订背景。
条约的主要内容。
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和战斗。
《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具体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行动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列强在中国瓜分过程中的具体行动,以及其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分析能力的运用。
4. 期末考试:对学生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相关知识点的考核。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和参考书:准备相关的历史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便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材料。
2. 课件和教学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素材,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标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基础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理解《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相关图片,播放相关录像片断以及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初步培养历史感知和历史想象能力,培养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2.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学习“三镜法”来分层次、有梯度地探究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去感知和体验,通过讨论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法学法】“三镜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由当前世人关注的钓鱼岛问题,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主题一国之难主题二国之魂主题三国之耻主题四国之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用望远镜整体纵观甲午中日战争●主题一国之难——甲午中日战争1.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战争的一般方法。
2.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3. 学生自学《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说出战争中主要的战役。
(多媒体演示战争的简单经过)4. 学生自学说出战争的结局。
二、用显微镜聚焦甲午中日战争的重要节点●主题二国之魂——邓世昌血染黄海1.播放《甲午风云》片段。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2022年部编版历史教案 (2)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1.识记和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民族英雄、《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2.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战争;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学习左珍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教师:(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学生:(观看视频、讨论、发言)教师:(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心智、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忆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一、甲午中日战争1.阴云密布——战争背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这次战争是谁挑起的?挑起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日本。
目的是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日本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所以这次战争的性质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战火硝烟——战争经过教师:(指导学生继续阅读教材,提出问题)简述战争的经过,找出这次战争中经历的几次重大战役。
学生:(阅读、答复、识记)教师:(总结)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教师: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的战役是哪次?学生:丰岛海战。
教师:在许多重大的战役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请大家讲述他们的英雄事迹。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反思修正版《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反思下面就以《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反思的:《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历来是历史课的重头戏,这篇课文上得如何,可以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底。
所以本人比较认真地去备这节课。
从近代中日关系看,中国成了一个反面教材。
自鸦片战争开始日本人就满心忧虑地注视着中国的遭遇。
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命运促使他们思考反省自己的民族的出路。
日本民族有着强烈的的忧患意识和学习意识,面对着中国的落后挨打,他们神经质地向西方学习,然后又近乎神经质地疯狂侵略这个邻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政治制度的落后、清廷的腐败是中国战败的关键。
3、甲午战争是上个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4、纵观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还在于政治制度腐败。
北洋舰队的覆灭,说明了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已走不通了。
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政治制度的尝试。
5、《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我们要教育学生要有忧患意识、竞争意识。
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
结合现实中日关系,让学生懂得分析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和外交关系等,增加历史的现实功能。
让学生认识到:这段历史我们应该记住些什么?认识到些什么?从历史中汲取什么教训?(一)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包括:1、整节课准备充分,设计完整,重难点突出,比较成功。
2、注重平时的积累,历史视频、言论、图片等大量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恰当的回放3、适时地结合时事,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如“时事链接”环节,批判台独言论。
初中历史_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初二学生。
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对于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效果分析本课史论结合,图文并茂,情感教育到位;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明确,使学生学有重点,思有目标;强化知识要点,注重知识比较学习,使重难点有效突破;课堂练习具有准确性、典范性,有效监测学生学习效果,参与讲亮相课,获得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3、解决措施:(1)情境法:利用视频、图片、地图、人物图片和讲故事等丰富多的形式,有利于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2)探究讨论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注意问题的启发性、针对性、活泼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意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正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反思下面就以《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反思的: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历来是历史课的重头戏,这篇课文上得如何,可以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底。
所以本人比较认真地去备这节课。
从近代中日关系看,中国成了一个反面教材。
自鸦片战争开始日本人就满心忧虑地注视着中国的遭遇。
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命运促使他们思考反省自己的民族的出路。
日本民族有着强烈的的忧患意识和学习意识,面对着中国的落后挨打,他们神经质地向西方学习,然后又近乎神经质地疯狂侵略这个邻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政治制度的落后、清廷的腐败是中国战败的关键。
3、甲午战争是上个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4、纵观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还在于政治制度腐败。
北洋舰队的覆灭,说明了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已走不通了。
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政治制度的尝试。
5、《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我们要教育学生要有忧患意识、竞争意识。
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
结合现实中日关系,让学生懂得分析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和外交关系等,增加历史的现实功能。
让学生认识到:这段历史我们应该记住些什么?认识到些什么?从历史中汲取什么教训?
(一)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包括:
1、整节课准备充分,设计完整,重难点突出,比较成功。
2、注重平时的积累,历史视频、言论、图片等大量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恰当的回放
3、适时地结合时事,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如“时事链接”环节,批判台独言论。
4、始终保持了自己和学生的感情充沛,使课堂充满爱国激情,是一堂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二)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1、时间比较紧,还存在不够精细的地方。
2、课堂容量较大,学生笔记有些困难。
3、应更加注意考虑适当取舍,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
经验+反思=成长。
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