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控制技术》实验报告书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实验一:模糊控制与传统PID控制的性能比较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基本知识,掌握传统PID控制器设计、模糊控制器设计等知识,训练学生设计控制器的能力,培养他们利用MATLAB进行仿真的技能,为今后继续模糊控制理论研究以及控制仿真等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是设计一个典型环节的传统PID控制器以及模糊控制器,并对他们的控制性能进行比较。主要涉及自控原理、计算机仿真、智能控制、模糊控制等知识。
通常的工业过程可以等效成二阶系统加上一些典型的非线性环节,如死区、饱和、纯延迟等。这里,我们假设系统为:H(s)=20e0.02s/(1.6s2+4.4s+1) 控制执行机构具有0.07的死区和0.7的饱和区,取样时间间隔T=0.01。
设计系统的模糊控制,并与传统的PID控制的性能进行比较。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实验原理:
1)对典型二阶环节,根据传统PID控制,设计PID控制器,选择合适的PID 控制器参数k p、k i、k d;
2)根据模糊控制规则,编写模糊控制器。
2.实验方法和手段:
1)在PID控制仿真中,经过仔细选择,我们取k p=5,k i=0.1,k d=0.001;
2)在模糊控制仿真中,我们取k e=60,k i=0.01,k d=2.5,k u=0.8;
3)模糊控制器的输出为:u= k u×fuzzy(k e×e, k d×e’)-k i×∫edt
其中积分项用于消除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4)模糊控制规则如表1-1所示:
在MATLAB程序中,Nd用于表示系统的纯延迟(Nd=t d/T),umin用于表示控制的死区电平,umax用于表示饱和电平。当Nd=0时,表示系统不存在纯延迟。
5)根据上述给定内容,编写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的MATLAB仿真程序,
并记录仿真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
表1-1 FC的模糊推理规则表
u
e
NB NS ZR PS PB
e’
NB PB PB PS PS ZR
NS PB PS PS ZR ZR
ZR PS PS ZR ZR NS
PS PS ZR ZR NS NS
PB ZR ZR NS NS NB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根据本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特点以及要求学生自主设计MATLAB仿真程序的要求以及我们实验室的具体实验条件,本实验采用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五、实验条件
1.装有MATLAB6.5的计算机;
2.智能控制技术教材;
3.模糊控制教材;
4.智能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六、实验步骤
1.学生熟悉实验内容,并根据实验内容、实验要求,查阅、学习相关知识;
2.设计典型二阶环节的PID控制器以及模糊控制器;
3.编写MATLAB仿真程序
4.上机调试程序,修改程序修改控制器的参数等;
5.对实验程序仿真,并记录仿真结果;
6.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书写实验报告书。
七、实验程序
num=20;
den=[1.6,4.4,1];
[a1,b,c,d]=tf2ss(num,den);%将传递函数转化为状态模型 x=[0;0];
T=0.01;h=T; %T为采样时间
umin=0.07;umax=0.7;
td=0.02;Nd=td/T; %Nd延迟时间
N=500;R=1.5*ones(1,N);%参考值
e=0; de=0;ie=0;
kp=5;ki=0.1;kd=0.001; %设定的比例,积分,微分常数 for k=1:N
uu1(1,k)= -(kp*e+ki*ie+kd*de);%控制量生成
if k<=Nd %纯延迟
u=0;
else
u=uu1(1,k-Nd);
end
if abs(u)<=umin%死区和饱和环节
u=0
elseif abs(u)>umax
u=sign(u)*umax;
end
%龙格-库塔算法求对象的输出
k1=a1*x+b*u;
k2=a1*(x+h*k1/2)+b*u;
k3=a1*(x+h*k2/2)+b*u;
k4=a1*(x+h*k3)+b*u;
x=x+(k1+2*k2+2*k3+k4)*h/6;
y=c*x+d*u;
%计算误差.微分和积分
e1=e;
e=y(1,1)-R(1,k);
de=(e-e1)/T;
ie=e*T+ie;
yy1(1,k)=y;end;kk=[1:N]*T;figure(1);plot(kk,yy1);
a=newfis('simple');% 建立模糊推理系统
a=addvar(a,'input','e',[-6 6]);%增加第一个输入变量e
a=addmf(a,'input',1,'NB','trapmf',[-6 -6 -5 -3]);%添加隶属函数 a=addmf(a,'input',1,'NS','trapmf',[-5 -3 -2 0]);
a=addmf(a,'input',1,'ZR','trimf',[-2 0 2]);
a=addmf(a,'input',1,'PS','trapmf',[0 2 3 5]);
a=addmf(a,'input',1,'PB','trapmf',[3 5 6 6]);
a=addvar(a,'input','de',[-6 6]);%增加第二个输入变量e
a=addmf(a,'input',2,'NB','trapmf',[-6 -6 -5 -3]); %添加隶属函数 a=addmf(a,'input',2,'NS','trapmf',[-5 -3 -2 0]);
a=addmf(a,'input',2,'ZR','trimf',[-2 0 2]);
a=addmf(a,'input',2,'PS','trapmf',[0 2 3 5]);
a=addmf(a,'input',2,'PB','trapmf',[3 5 6 6]);
a=addvar(a,'output','u',[-3 3]);%添加输出变量u
a=addmf(a,'output',1,'NB','trapmf',[-3 -3 -2 -1]);%添加隶属函数 a=addmf(a,'output',1,'NS','trimf',[-2 -1 0]);
a=addmf(a,'output',1,'ZR','trimf',[-1 0 1]);
a=addmf(a,'output',1,'PS','trimf',[0 1 2]);
a=addmf(a,'output',1,'PB','trapmf',[1 2 3 3]);
%建立模糊规则矩阵
rr=[5 5 4 4 3;5 4 4 3 3;4 4 3 3 2;4 3 3 2 2;3 3 2 2 1];
r1=zeros(prod(size(rr)),3);%得到一个25X3的0阶矩阵
k=1;
for i=1:size(r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