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对小流域进行有效的治理,需要制定细致的实施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内进行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可采取种植防护林、草地建设等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和保护土壤质量。
同时,也可以对土壤进行复垦和改良,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
2. 水资源管理措施:合理管理小流域内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建设集雨、蓄水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进行水资源的定量调控和科学配置,合理分配水资源供应,以满足小流域内农业、工业和居民的需求。
3.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农业是小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合理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等,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
4. 河道整治措施:对小流域内的河道进行整治,包括清理河道淤泥,疏浚河道,修建护岸等,以保障水流顺畅和防止河岸侵蚀。
此外,也可适时设置沿河的植被带,增加河岸的稳定性。
5. 生态恢复措施:在小流域内积极开展生态恢复工作,包括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
通过种植乔、灌、草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6. 社会宣传、教育与参与:加强小流域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与法律意识。
并鼓励居民、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小流域治理工作,通过集体行动推动治理工作的开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机组合和综合治理,相信可以有效地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提高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流域的水土保持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本文将针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设计。
一、方案设计目标1. 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土壤侵蚀速度,保持和改善土壤质量。
2. 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源污染,保护自然水系、湿地、河道等水体。
3. 保护植被:提高植被的抗洪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4.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小流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方案设计内容1. 河道整治:通过清淤、疏浚等措施,恢复河道的塑性和输沙能力,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减少河道底泥的淤积。
2. 建设滞洪区:根据小流域的地形特点,选取适当的地点建设滞洪区,用于暂时蓄存洪水,减少洪水影响范围。
3. 建设截沟:在小流域的上游设置截沟,用以截留雨水和土壤流失。
截沟应根据地形和流域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
4. 建设护坡:对小流域内的陡坡进行护坡工程,以防止土壤侵蚀和坡面冲刷,同时可以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被,增强抗洪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5. 涵洞工程:分析小流域的地质和水文条件,确定需要修建涵洞的地点和规模,以便于水流顺畅通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6. 建设人工湿地:在小流域内适当的地方修建人工湿地,用以处理城市污水和农田面源污染,提高水质和水体自净能力。
7. 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区:在小流域选取一个地段作为水土保持示范区,对土壤、水体和植被进行监测和评估,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方案施工过程1. 勘测设计:在方案确定之后,进行小流域的勘测和设计工作,确定各项工程的位置、尺寸和施工方法。
2. 土方开挖:根据方案设计,进行土方开挖和挖土运输工作,使工程地段符合设计要求。
3. 地基处理:对工程地段的地基进行加固和扩建,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谷坊工程施工与管护:浆砌石谷坊施工包括清基、放线、砌石及勾缝过程。
浆砌石工程的地基在施工前应做清理及处理,在非岩基上应除去淤泥、腐殖土,直至坚实土壤。
砌石之前应进行施工放线,定出基础范围、伸缩缝的位置,以及砌石时必需的样板、准绳等。
浆砌方法.在工程中常用挤浆法砌面石,以保证砌体的形状,而内心填砌。
挤浆法是边铺浆边砌石的一种方法,其施工步骤是先将石块干摆试放,然后移开、铺浆、再行砌石,并用小石填紧卡稳,将灰浆挤满。
此法砌石质量较高,用灰少,工效随石块加大而提高,一般低于灌浆法,常用于重要的砌体,以及灌浆砌体边缘的成形砌石.为了保证石块能与砂浆结合牢固,在砌石前应用钢刷将块石上的泥污物刷净,。
另外,块石刷净后,在砌筑前应淋水浸湿,在炎热的气候下施工更易被忽视。
对砌筑好的坡面用高压水冲洗块石表面及缝隙,清除杂物及污泥.然后对于砌石缝隙灌注强度等级为C20的一级配混凝土,混凝土的抗冻标号为D20,最大骨料粒径为20mm,砂的细度模数不小于3.O。
浆砌石谷坊修好后,要在每次有较大降雨后,要及时进行检查,如发现谷坊四周发生侵蚀时要及时覆土踏实,如发现谷坊损坏时要及时给予修复,以保证谷坊正常使用。
水土保持造林工程施工方案栽植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清理场地→定点放线→整地挖穴→选种→运苗→栽植苗木→施基肥→施保水剂→踩实→浇水→覆土→养护管理→验收1、整理用地:整地时间主要安排在雨季之前,整地方式则根据项目区不同立地条件和树种确定,其中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30厘米。
整地时表土和心土分开放,回填时先填表土,后填心土,活土层深度大坑35厘米、小坑25厘米。
要求坑内无杂草、石块、灌木根等杂物。
2、放线:严格根据图纸标出种植地段、位置及品种的轮廓并进行放线,定点放线严格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明确,标记明显。
定点放线后由设计和监理工程师验点,合格后方可施工。
3、挖坑:(1)种植穴规格:树穴直径和深度,根据苗木情况决定。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1)1.3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3)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3)1.5 施工组织设计 (4)1.6 水土保持监测 (5)1.7 技术支持 (5)1.8 项目组织管理 (5)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6)1.10 效益分析 (6)2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8)2.1项目背景 (8)2.2项目建设必要性 (8)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9)3.1项目区选择理由 (9)3.2项目区概况 (9)4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17)4.1建设目标 (17)4.2建设任务及规模 (17)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18)5.1布局原则 (18)5.2工程措施 (18)5.3水土保持林设计 (25)5.4封禁治理设计 (31)6 施工组织设计 (34)6.1 施工条件 (34)6.2 施工组织 (35)6.3 施工进度安排 (35)7 水土保持监理、监测与监督 (36)7.1 项目监理 (36)7.2 水土流失监测 (36)7.3 水土保持监督 (38)8 技术支持 (39)8.1 技术支持方案 (39)8.2 技术培训 (39)8.3 技术推广 (40)9 项目组织管理 (41)9.1 组织管理机构 (41)9.2 组织管理措施 (41)9.3 技术保障措施 (42)9.4 监督保证措施 (42)10 投资概算 (44)10.1 工程概况 (44)10.2 编制依据 (44)10.3 基础单价 (44)10.4 建筑工程单价编制 (45)10.5 独立费用 (45)10.6 编制成果 (46)10.7 资金筹措 (53)11 效益分析 (54)11.1 效益分析依据及原则、范围、期限 (54)11.2经济效益 (54)11.2生态效益 (56)11.3 社会效益 (57)12 结论 (58)12.1技术设计合理 (58)12.2 经济效益显著 (58)12.3有利于改善环境 (58)12.4 社会影响良好 (58)1 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根据(陕水规计发110号)文件要求,通过对后河小流域进行的野外调查、勘测,调查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形地貌、植被情况,水土流失类型、分布和侵蚀强度,调查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种植模式及治理经验等,收集了相应的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于20XX年编制完成了《***县***镇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小流域是区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水土流失情况严重,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因此,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综合治理目标1.减少小流域内水土流失,恢复土壤固结性和水保持能力。
2.改善小流域内水质,提高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3.保护小流域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4.促进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
三、实施步骤1.进行水土流失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情况,了解主要的流失类型和发生原因,为后续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制定治理方案结合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包括土地利用调整、水资源调控、防护工程建设等。
同时,根据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例如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立植被覆盖系统、加强水土保持等。
3.实施治理措施按照治理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包括整地整治、改造农田水利设施、种植适宜的植被等。
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和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水土流失的认识,改变不良习惯和行为。
4.监测效果评估定期对治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同时,加强对治理成果的推广和宣传,提高社会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视和参与度。
四、资源保障1.财力保障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工作。
2.人力保障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3.法律保障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权益,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五、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培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居民对水土流失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和良好的习惯。
六、预期效果1.减少水土流失量,恢复土地的水保持能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改善小流域的水质,减少水污染。
3.提高小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小流域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小流域水土保持实施方案1. 引言小流域是流域系统中的基本单元,也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和基础。
有效的小流域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可以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系统,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污染,提高农田生产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2. 小流域特点分析在制定小流域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小流域的特点进行充分的分析。
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地形和地貌:地形和地貌对流域的水流、土壤侵蚀和污染有重要影响。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直接影响降水量和分布,对水土保持有重要影响。
•土地利用状况: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保持的要求和效果不同。
•植被状况:植被的类型和密度对土壤保持和水源地保护有重要影响。
3.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基于小流域的特点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水土保持实施方案:3.1 保护植被的恢复和建设•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地条件的植被种类,进行植被恢复和建设。
•组织植被覆盖率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植被的死亡和病虫害问题。
•加强植被管理,并采取防止过度放牧和过度开采等措施。
3.2 土壤保持措施•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如梯田建设、茅草覆盖等,减少土壤侵蚀。
•种植护坡植物,如会香樟、落叶松等,加固土壤,抑制坡面侵蚀。
•搭建防护设施,如挡土墙、护坡网等,防止土壤流失和坍塌。
3.3 水资源管理•建设小流域的水源保护区和绿色廊道,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系统。
•加强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确保水量的合理分配和农田的灌溉需求。
•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减少径流对小流域的冲击。
3.4 畜禽粪便管理•建立畜禽粪便的收集和处理系统,减少水质污染和土壤肥力的丧失。
•定期清理和消毒畜禽养殖场,防止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鼓励农民合理利用畜禽粪便,如用作有机肥料等。
4. 实施方案效果评估为了对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和监测系统。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评估指标:•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量的减少程度。
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许多地区的小流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加剧、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系统恶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开始规划和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以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1.保护和恢复小流域生态系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减少土地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3.改善水质,保护地下水资源4.提高生态效益,提升小流域整体可持续性5.改善小流域社会经济条件三、编制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小流域治理和保护的指导意见》2.《国务院关于深化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改革的决议》3.《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4.《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四、实施步骤1.规划编制首先,需要进行小流域的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包括调查研究、资源调查、环境评价、规划编制等内容。
这一步是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基础,要全面了解小流域的自然地理情况、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2.方案设计在编制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具体方案。
方案设计要考虑到小流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3.工程施工根据方案设计,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
具体包括土地整治、水土保持、水资源调控、生态修复等工程项目的施工,以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
4.监测评估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治理效果进行定期监测评估,了解工程实施情况和治理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小流域治理工程的有效实施和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
五、项目实施1.水土保持工程主要包括植被恢复、植物种植、坡面覆盖、土壤保护、梯田修复等措施,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2.水资源调控工程主要包括水资源调度、水库修建、水渠建设、灌溉系统建设等措施,以维持小流域的水资源平衡和保护地下水。
小流域整治实施方案
小流域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小流域是指地表水径流汇集的区域,其面积一般在几平方公里到几百平方公里之间。
由于小流域地域狭小,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容易受到破坏。
为了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制定小流域整治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整治目标。
1. 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2. 提高小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3. 保护小流域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4. 促进小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整治措施。
1. 植被恢复。
通过植树造林、草本植物种植等方式,加强小流域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 土地治理。
采取防护林、梯田、植被覆盖、地面覆盖等措施,减缓坡耕地水土流失速度,改善土壤质量。
3. 水土保持工程。
修建小型水库、拦河坝、沟渠等水土保持设施,减少地表径流速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农业生产方式调整。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保护水资源。
5. 环境监测与评估。
建立小流域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小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实施保障。
1.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农民参与小流域整治,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2. 宣传教育。
开展小流域整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小流域整治的认识和参与度。
3. 技术支持。
加强小流域整治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整治工作的技术水平。
五、总结。
小流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专家、农民等多方合作,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整治措施,才能有效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背景和意义小流域是指水系面积较小、流量较少且水位变化较小的河流流域。
由于小流域面积小、水量有限,往往容易出现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水源衰竭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需要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如下:1. 保护生态环境:小流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综合治理可以减少水污染,防止土壤流失,保护植被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小流域面积小,水量有限,通过综合治理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小流域地势相对较陡,易发生洪水、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通过综合治理,可以减少洪水威胁,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4. 促进经济发展:小流域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综合治理可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条件,促进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则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则包括生态恢复优先、综合治理、科学规划、社会参与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原则如下:1. 生态恢复优先:生态环境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生态恢复应优先考虑。
保护植被,恢复湿地,增加植被覆盖,解决水污染问题。
2. 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需要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等方面问题。
通过综合治理,解决小流域面临的多种问题。
3. 科学规划:小流域综合治理需要科学规划,包括确定治理目标、制定治理方案和计划、监测和评估等。
规划应充分考虑小流域的生态特点和发展需求。
4. 社会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包括政府、企业、居民等,形成多元化治理模式。
通过社会参与,增强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性。
5. 可持续发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现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治理三个方面。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流域进行综合性的治理,包括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恢复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
下面是一个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1. 小流域的特点:该小流域位于山区地带,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严重缺乏,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 基本目标:保护水资源,恢复生态环境,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主要措施1. 水资源管理a. 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制定水资源规划,加强水资源监测。
b. 提高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加强水资源有效利用。
c. 加大水源保护力度,禁止乱占水源和水源污染。
2. 水污染防治a.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b. 加强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
c. 加强监测与执法,对违规排污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3. 生态环境恢复a. 实施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恢复植被覆盖。
b. 加强生态修复工程,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c. 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4. 水土保持a. 建立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田排水条件。
b. 加强防护林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c. 推广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林草结合、水草结合等。
5. 社会经济发展a. 政府加大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投入,提供资金支持。
b.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c. 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旅游等。
三、实施步骤1. 成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 开展流域水资源调查,了解各类水资源情况。
3. 制定流域水资源管理规划,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
4. 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力量监测水质,对违规排污行为进行严惩。
5.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恢复植被覆盖。
6.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田排水条件。
7. 加强防护林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8.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目录1 综合说明 (5)1.1项目背景 (5)1.2地理位置及范围 (5)1.3项目区基本情况 (5)1.3.1自然条件 (5)1.3.2 社会经济 (6)1.3.3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治理情况 (6)1.4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及规模 (7)1.4.1建设任务 (7)1.4.2建设目标 (7)1.5项目建设情况 (8)1.5.1工程总体布局 (8)1.5.2 工程量及进度安排 (8)1.6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9)项目实施后,固定典型小班定期调查植被生长情况、成活率、植被盖度及防治土壤侵蚀效果等,为今后项目实施提供数据支撑。
(9)1.7项目管理 (9)1.7.1组织管理机构 (9)1.7.2实施组织管理措施 (10)1.7.3项目建成后的管理和管护责任 (10)1.8工程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0)1.9效益分析 (10)1.10附图、附表 (11)1.10.1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地理位置图 (11)1.10.2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特性表 (11)2项目背景与设计依据 (12)2.1项目背景 (12)2.2建设任务、目标和规模 (13)2.2.1总的要求 (13)2.2.2建设目标 (14)2.2.3建设规模 (14)2.3设计依据 (15)2.3.1编制依据: (15)2.3.2本阶段基础资料的调查、勘测方法 (16)3基本情况 (16)3.1概况 (16)3.1.1项目区的地理位置 (16)3.1.2地形、地貌 (17)3.1.3 土壤、植被 (17)3.2社会经济情况 (18)3.2.1项目区行政区划、人口与劳力 (18)3.2.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9)3.2.3项目区的农村经济状况 (19)3.2.4项目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3.3水土流失状况 (20)3.3.1水土流失状况 (20)3.3.2水土流失成因 (21)3.3.3水土流失的危害 (22)3.4水土流失防治情况 (23)3.4.1水土保持现状 (23)3.4.2主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23)3.4.2.1主要经验 (23)3.4.2.2存在的主要问题 (24)3.5项目区基本情况附图、附表 (25)3.5.1附图 (25)3.5.2附表 (25)4工程总体布置 (27)4.1土地利用调整 (27)4.1.1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资源评价 (27)4.1.2土地调整的原则 (29)4.1.3调整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30)4.2工程总体布置 (31)4.2.1工程总体布置遵循的原则 (31)4.2.2总体布局如下 (31)4.3工程总体布置附图、附表 (33)4.3.1附图 (33)4.3.2附表 (33)5工程设计 (34)5.1造林设计 (34)5.1.1水土保持乔木林 (34)5.1.2水土保持灌木林 (35)5.2封禁治理措施 (39)5.2.1封禁治理的范围 (39)5.2.2开封时间 (40)5.2.3封禁治理的组织措施 (40)5.2.4封山育林的技术措施 (40)5.2.5宣传牌设计 (40)5.2.6标志碑设计 (41)5.2.7围栏设计 (42)5.3措施数量汇总 (45)6.1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及内容 (45)6.3水土保持监测小流域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对其中一具体小流域中的水资源、水土保持、水环境、水灾害等进行系统的治理,达到保护和恢复水资源、改善水环境、防治水灾害、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
以下是一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
一、问题诊断和目标制定:1.收集小流域内水资源、环境、土地利用、农作物种植等相关数据,分析现状,查明问题。
2.就水资源利用、水土保持、水环境整治、水灾害防治等方面制定具体的目标,例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水环境质量,减轻水灾害发生频率等。
二、水资源保护:1.提高小流域内水资源利用效率,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促进节水技术应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2.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建设防护林带、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等,减少土壤侵蚀,提高水质。
3.推广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资源。
三、水环境整治:1.加强污水治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水体污染。
2.建立农药和化肥使用管理制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推广有机种植方法,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3.加强河道管理,清理河道杂物,及时处理河道淤积,保持水体畅通。
四、水灾害防治:1.加强抗旱建设,建设抗旱灌溉水源工程,增强小流域内农田的抗旱能力。
2.建立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前预警水灾害,采取应急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3.加强河道整治和治理,修建堤坝、河道整治等工程,提高河道的排涝能力。
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制定小流域内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优化土地利用,合理布局农田水利设施。
2.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鼓励农民参与小流域治理,推广环保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六、实施机制和资金保障:1.完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作配合。
2.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多元化筹措资金。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针对小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理的方式,通过整体规划和综合措施的实施,达到提高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目标。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小流域整体规划:通过对小流域的地理、水文、气象等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确定小流域的治理目标和重点,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整体规划方案。
整体规划应包括小流域的生态环境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水生态保护规划等内容。
2.水土保持措施:针对小流域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
包括建设植被覆盖工程、林地经济开发、草地建设、水土保持设施修建等,以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土壤资源。
3.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对小流域内的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包括河道清淤、河床整治、河道生态修复等,提高河道的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环境。
同时,制定严格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加大对小流域内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要合理管理和利用水资源。
制定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同时,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水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要注重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
通过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生态经济增长点,促进小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互促进。
6.沟通协作与社会参与: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要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
同时,积极引导和培育公众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提高治理效果和社会满意度。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应当综合考虑上述内容,并根据具体的小流域特点和问题,制定具体的治理措施和时间表。
同时,要加强对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的监测和评估,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方案,确保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能够取得实效。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一、调查评价1.对小流域内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水资源情况以及植被覆盖率等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建立流域土地资源数据库,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二、目标设定1.制定明确的治理目标,如治理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率下降30%、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20%等。
2.确立治理方案的时间节点和阶段性目标,提前制定治理计划,分步骤实施。
三、生态红线设置1.根据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生态红线范围,确保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在生态红线范围内,合理划定开发利用区、保护区和恢复区,统筹考虑水资源、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四、防治措施1.实施草地封禁。
对于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块,采取草地封禁措施,种植草本植物,增加土壤的抗蚀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
2.建设水土保持设施。
根据不同地块和地形特点,采取不同的工程手段,如梯田、植被覆盖、石头堰、水池等,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3.推广农田水利工程。
建设小流域内的水渠、水塘、水井等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洪涝灾害风险。
4.加强水体治理。
治理小流域内的河道、湖泊及其周边环境,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水污染。
5.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五、监测评估1.建立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对小流域内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2.定期对小流域治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治理前后的水土流失情况、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总结经验,优化治理方案。
六、资金保障2.建立资金监管机制,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加强项目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综上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需要从调查评价、目标设定、生态红线设置、防治措施、监测评估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展开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居民参与到治理工作中,增强治理的主动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才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土地的持续利用。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背景及目标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旨在改善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此次工程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采取综合措施,实现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工程内容1.土地改良:对流域内的土地进行平整、改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2.植被恢复:种植适宜的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3.河道整治: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修建防护工程,保障河道畅通。
4.水源保护: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水质,确保水资源安全。
5.生态修复: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
6.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工程效果。
三、施工方法及工艺1.土地改良:采用深耕、施肥、客土等方法,提高土壤肥力。
2.植被恢复:选用适宜的植物种类,采取播种、移植、扦插等方法进行植被恢复。
3.河道整治:采用机械清淤、人工疏浚、修建防护工程等方法,改善河道条件。
4.水源保护:设立保护区,加强水质监测,采取隔离、拦截等措施,减少污染物进入水源。
5.生态修复: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方法,恢复受损生态环境。
6.监测与管理: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四、施工进度安排1.土地改良:预计用时2个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2.植被恢复:预计用时3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3.河道整治:预计用时4个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4.水源保护:预计用时2个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5.生态修复:预计用时6个月,分六个阶段进行。
6.监测与管理:贯穿整个工程施工过程,持续进行。
五、施工组织与管理1.建立项目指挥部,负责协调、组织、管理工程施工。
2.设立工程技术组、财务组、材料组、安全组等,明确各部门职责。
3.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1.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凸显。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的重要发生地,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2. 综合治理方案2.1. 确定治理目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应该明确目标,根据治理的实际情况和治理需求确定治理目标。
治理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行、明示治理的重要性和治理后的具体改善情况。
2.2. 治理项目综合治理项目应该根据小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并根据治理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
治理项目包括:植被恢复、修建护坡、建立水利设施等。
2.3. 治理技术手段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的技术手段众多,常用的有:水土保持措施、植被恢复措施、减少土地利用和开发、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提高治理区环境的群体意识等。
2.4. 治理预算治理预算包括治理构想、资金需求、财务预算等方面。
治理预算应该根据小流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以达到最大的治理效果。
3. 治理效果对小流域的治理效果应该根据治理前后的数据来进行评价。
这包括:水土保持达标率、植被覆盖率、水质达标率等指标。
治理效果的评价将是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的长期工作之一。
4. 治理实施过程治理实施应该是一个全过程,应该合理组织治理实施标准,测试治理效果,实现合理使用水土资源。
5. 结论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治理水土流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计划、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
因此,应该根据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从而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的实施提供科学的保障。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决定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综合治理,改善小流域的水土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内容与实施步骤1.小流域调查与规划(1)对小流域进行综合调查,了解水土环境状况、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农业生产模式、土地利用情况等。
(2)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明确治理目标、工程措施和投资预算。
2.水土保持工程建设(1)根据规划,对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设计和施工,包括水土保持林网、水土保持梯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2)建设小型水库、蓄水池等水利设施,提高小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业用水供应。
3.水资源管理与调控(1)建立小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控机制,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优化水资源配置。
(2)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控能力,建立小流域水资源数据库,动态监测和分析水资源状况,及时调整水资源利用策略。
4.生态保护与恢复(1)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和恢复小流域的生态环境。
(2)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净化小流域的水体和土壤,提高水环境质量。
5.农业发展和农民收益提高(1)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培育农业产业,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收益。
三、项目推进与管理1.组建项目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2.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3.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推进项目实施。
4.加强项目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四、项目预期效果与评估指标1.水土环境改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土壤侵蚀程度降低。
2.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农业用水供应稳定。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一、综合治理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小流域是水系的基本单元,也是乡村和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小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承载力。
因此,对小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城乡发展中,小流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生态系统恶化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水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
二、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一)水土保持工程1. 林地建设对于小流域内的裸露山坡和杂草地,应进行林地建设,逐步恢复植被,增加土壤的结实性,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适当增加阔叶树种,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
2. 林地抚育对已有的林地进行抚育管理,修剪整理树木,适时补植幼苗。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保护好已有的林地资源。
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林地,及时进行绿化修复,保持良好的林地生态系统。
3. 土地整治对于裸露山坡和土地松散区域,采取植树造林、种草封滩等措施,使土地固化,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加强生态与经济林木的种植,保护土地资源。
(二)水体保护工程1. 河道整治对小流域内的河道进行整治,清理水生植被和淤泥,增加河道的自净能力。
修建河堤、河床,加强河道的排水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发生。
2. 水资源保护对小流域内的水资源进行保护,加强水生态系统的调整,尽量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
加强水资源的监控,减少非法采砂和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
3. 水土保持对小流域内的湿地和水源地进行保护,增加湿地面积,保护湿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减少农田面积,保护泉水和井水,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三)生态环境修复工程1. 湿地建设对于小流域内的湿地进行保护和修复,增加湿地植被的面积,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
保护湿地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增加湿地的生态功能。
2. 生态水系对小流域内的水系进行保护和改造,增加水系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写
附件: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元,按工程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
包罗多个工程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工程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原那么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1 综合说明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的编写挨次,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 工程布景阐述工程前期规划底子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 工程区选择及概况简要说明选定的工程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底子情况,包罗自然概况、水土流掉及防治情况、地盘操纵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简述工程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 总体安插与办法设计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安插,办法设计原那么、要点,以及各项办法数量。
1.5 施工组织设计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安插及施工进度安排。
1.6 水土保持监测简要说明监测点安插、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 技术撑持简要说明技术撑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 工程办理简要说明工程建设办理和运行办理的设计内容。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明确投资概算价格程度年,简要说明工程办法、林草办法、封禁治理等办法的费用、独立费用、底子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 效益阐发简述工程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阐发成果。
附图与附表附图1 工程区及小流域地舆位置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 工程布景及设计依据2.1 工程布景简述工程来源,工程地址行政区域〔县域〕的地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掉及其防治状况等。
概述与工程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工程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情况。
2.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说明工程地址行政区域的水土流掉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综合说明1.1 项目区的地理位置及建设背景**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市北部,地处东经***°38′-***°37′,北纬**°14′-**°15′之间,北依大兴安岭,与某某市相连,南隔西拉沐沦河与某某旗相望,西与某某腾旗毗邻,东与某某旗接壤。
全县总面积3933.1km2,人口23.8万人,县城**镇距**市210千米,集(宁)通(辽)铁路、305国道、303省道交汇于此,交通便利,自古就有“塞北重镇”之誉。
**县土地总面积3933.1km2,其中耕地面积71333.33hm2,草牧场120000 hm2。
林地面积88066.67 hm2,村镇占地1293.33 hm2。
项目区**小流域位于**县新城子镇下场村,项目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4.5℃,年极端最高气温40.4℃,年极端最低温-32.2℃,历年七月平均气温20.6℃,历年一月平均气温-13.9℃。
≥10℃积温在2287℃,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950小时,无霜期在115天左右。
总的气候特点可概括为:四季分明,寒暑变化剧烈,干湿周期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冬季寒冷降水少。
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水、旱、大风、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加之近几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更加剧了灾情,因此治理本流域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对促进农牧业基础设施改善,发展经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小流域属中山山地地貌区,地形较复杂,山脉连绵,沟壑纵横,平均沟壑密度1.01km/km2,部分地段主沟加宽加深,沟头前进速度加快,沟底下切,加之没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流域内部分地段已形成深浅不一的侵蚀沟。
项目区的耕地中坡地、旱地数量较多,耕地质量差,缺乏灌溉设施,土地单产较低。
为了提高耕地产量,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决定选择人多地少,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实施一批坡改梯综合治理项目。
按上述安排意见,**县发改局选择了新城子镇下场村,在上游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基础上,在下游坡耕地实施坡改梯项目。
经过外业调查,资料分析、内业整理,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连片、综合治理、保护水土资源的原则,以土石山区为重点,兼顾生态修复,进行集中治理。
治理措施布局上,主要在坡面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沟坡兼治,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有机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配置,“山、水、田、林、草、路”相配置,建立完整的沟坡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
同时以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依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编制完成了《2012年内蒙古**市**县下场村**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十年九旱,并且当地农民养殖、耕种习惯是只用不养,导致跑水、跑土、跑肥现象加剧,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耕地生产力水平下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水土保持和坡改梯综合治理项目是改善项目区群众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良好生存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粮食安全基础的需要,是保障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的需要,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最终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项目建设规模:下场村**小流域总面积为8.10 km2,水土流失面积为8.10 km2,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100%,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使得当地的农村经济比较落后,人均纯收入不足5000元。
通过对该流域综合治理以及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当地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利用率,尽快恢复植被,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
1.3 项目区的选择及建设条件根据本次规划的主要目的,结合水土流失治理的迫切性和代表性,经过水务局、水保站的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踏查确定了该项目区为**小流域。
该流域地貌类型为中低山丘陵区,流域内地形复杂,山脉连绵,沟壑纵横,沟道平均比降为1.6/100 ,沟壑密度为1.01km/km2 ,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740T/km2.a,水土流失严重。
小流域地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雪而漫长,春季干旱而多风沙,夏季炎热而短暂,雨热同期,秋季气温聚降,日温差变化大,秋高气爽,日照充足,全年平均气温为4.3℃,年最高气温40.4℃,最低气温为-32.2℃,大风日数为40-55d。
流域内土壤主要以栗钙土为主,主要植被为干旱草原植被,植被覆盖率在20%左右。
流域的自然条件能够满足项目区植物措施的实施,可以通过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增加植被覆盖率有效的控制流域内的水土流失。
根据调查项目区内交通便利,乡镇公路四通八达,村与村之间全部通过硬化路连接;项目区内电讯设施先进,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另外项目区内的干部群众有着多年的治理经验,地方政府对水土保持治理非常重视,真抓实干,群众的积极行性很高,能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1.4 项目建设的任务、目标项目区设计新增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533.33hm²;其中:乔木林72.34hm2,灌木林127.66 hm2,封禁治理200 hm2,修建作业路12km,沟头防护1800m。
新增坡改梯综合治理面积133.33hm2。
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6.83%,年减少土壤侵蚀0.69万t,削减泥沙达到90%以上,年拦蓄地表径流18.84万m3,拦蓄地表径流75%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1.5 工程设计原则、总体布置以及各单项措施量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则是:针对项目区内地貌特点及土壤条件,“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立体开发,梯级保护,层层建立防护体系。
根据上述设计原则**项目区设计新增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533.33 hm²,在坡面设计了封育和水保林以及梯田工程,拦蓄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改造坡耕地增加粮食产量;在沟道设计了沟头防护工程,制止沟头前进和沟底下切;另外结合流域的综合治理配以水源节水工程,有效利用水资源,为林草业建设提供灌溉保证条件,扩大灌溉面积。
具体措施量为:营造水保乔木林72.34 hm2;水保灌木林127.66hm2;修建水平梯田133.33hm2;封育治理200 hm2;修建沟头防护1800m;修建作业路12km。
1.6 水土保持监测设计方案及技术支持方案依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2号2000年1月31日)及《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的规定,结合本流域实际情况确定了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和监测指标。
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水土流失状况:包括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流失量、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等。
(2)水土保持工程效果:包括实施的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效果,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
防治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林、种草、封育、梯田的面积、治沟工程和坡面工程的数量和质量。
防治效果:包括蓄水保土、减沙、植被类型与覆盖度变化。
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主要包括:土壤侵蚀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林草成活率、保存率及林草覆盖度等。
1.7 项目管理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工程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资金使用报账制、产权确认制、投劳承诺和公示制制度。
**县下场村**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项目法人单位为**县发改局,项目法人要负责对项目建设实施、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的使用实施监管。
工程建设要实施公示制,公示制包括施工前公示和竣工自验后公示。
工程实施前以及竣工自验后要在项目建设地点显要位置以公告牌形式公示。
在项目实施中,全面推行工程监理制,实行资金使用报账制,根据项目进度拨付资金,确保地方配套经费及时到位。
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在工程建设中推行“招标投标制”。
通过“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择优选取施工队伍。
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投标者要求有相应资质和施工能力。
施工单位应该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具有丰富的水土保持施工经验,严格按照合同、工程设计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
该项目区建设将实行合同制。
由建设单位和组织施工单位签定施工承包合同,明确项目实施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的责任,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1.8 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县下场村北坤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53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268.75万元;林草措施投资208.88万元;封育治理投资24.27万元;独立费用为28.11万元。
1.9 效益分析该项目实施后林草经济效益可达29.23万元,年保土1.99万t,年拦蓄径流达到13.45万m³。
使项目区综合治理度达到70%,林草覆盖率达到65%。
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750元。
(附:项目区水土保持工程特性表)表1-1项目区水土保持工程特性表名称单位数量一、项目区概况(一)基本情况1、项目区涉及行政区域个新城子镇2、所属流域西辽河流域3、项目区面积km28.14、所涉及小流域(或片)数量条(个) 西拉沐沦河流域(1个)(二)自然概况地貌类型- 中低山丘陵区地面组成物质- 栗钙土多年平均降雨量mm 350多年平均气温℃ 4.3≥10℃积温℃2287林草覆盖率% 23.99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mm 842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mm 119.4多年平均径流深mm 35无霜期 d 120多年平均风速m/s 3.8大风日数 d 40-55最大风速m/s主害风方向西北风最大冻土深度m 2.2(三)社会经济情况总人口人1900农村人口人1900劳动力人1000人口密度人/km233人均耕地hm2/人0.28人均基本农田hm2/人0.21年人均产粮kg/人1250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元/人3527(四)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主要水土流失类型- 水力侵蚀水土流失面积km28.1土壤侵蚀模数t/(km2·a) 3740已治理面积km20二、设计标准重点工程设计标准十年一遇二十四小时最大暴雨量三、建设目标1、水土保持治理程度% 702、土壤流失控制量t 19934续表1-1项目区水土保持工程特性表名称单位数量3、林草覆盖率704、人均基本农田0.21三、工程规模综合治理面积km2 5.33(一)工程措施1、坡耕地治理工程133.33 土坎水平梯田hm2133.33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土谷坊座沟头防护km 1.8机电井眼大口井眼节水灌溉hm2 (3、配套措施工程标志碑座 1作业路km 12.0 (二)林草措施200.0 乔木林hm272.34 灌木林hm2127.66 (三)封育治理hm2200.00 人工补植hm2200.00 封禁治理hm2200.00 五、施工组织设计(一)主要工程量土方挖填m31134627 石方挖填m3水土保持工程整地hm2200.0 乔灌木万株40.72 (二)主要材料用量苗木万株40.72 种子kg水泥t 20砂子m340块石m3钢筋kg(三)施工机械台班139 (四)总投工万工日 1.12 (五)建设期月12续表1-1 项目区水土保持工程特性表名称单位数量六、工程投资与资金筹措(一)总投资万元530 单位治理面积投资万元/km299.44 工程措施万元268.75 林草措施万元208.88 封育治理措施万元24.27 独立费用万元28.11 基本预备费万元(二)资金筹措中央投资万元500 地方配套万元30 群众自筹万元七、工程效益水土流失治理程度% 70 年保土效益万t 1.99 增加林草覆盖率% 20 累计直接经济效益万元292.3 效益费用比0.552 项目背景与设计依据2.1 项目背景2.1.1 项目背景**县下场村**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是**县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而规划的近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是《**县2010~2015年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建设规划》中的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