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区的地理位置及建设背景

**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市北部,地处东经***°38′-***°37′,北纬**°14′-**°15′之间,北依大兴安岭,与某某市相连,南隔西拉沐沦河与某某旗相望,西与某某腾旗毗邻,东与某某旗接壤。全县总面积3933.1km2,人口23.8万人,县城**镇距**市210千米,集(宁)通(辽)铁路、305国道、303省道交汇于此,交通便利,自古就有“塞北重镇”之誉。**县土地总面积3933.1km2,其中耕地面积71333.33hm2,草牧场120000 hm2。林地面积88066.67 hm2,村镇占地1293.33 hm2。

项目区**小流域位于**县新城子镇下场村,项目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4.5℃,年极端最高气温40.4℃,年极端最低温-32.2℃,历年七月平均气温20.6℃,历年一月平均气温-13.9℃。≥10℃积温在2287℃,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950小时,无霜期在115天左右。总的气候特点可概括为:四季分明,寒暑变化剧烈,干湿周期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冬季寒冷降水少。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水、旱、大风、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加之近几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更加剧了灾情,因此治理本流域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对促进农牧业基础设施改善,发展经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小流域属中山山地地貌区,地形较复杂,山脉连绵,沟壑纵横,平均沟壑密度1.01km/km2,部分地段主沟加宽加深,沟头前进速度加快,沟底下切,加之没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

生物措施,流域内部分地段已形成深浅不一的侵蚀沟。

项目区的耕地中坡地、旱地数量较多,耕地质量差,缺乏灌溉设施,土地单产较低。为了提高耕地产量,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决定选择人多地少,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实施一批坡改梯综合治理项目。按上述安排意见,**县发改局选择了新城子镇下场村,在上游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基础上,在下游坡耕地实施坡改梯项目。

经过外业调查,资料分析、内业整理,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连片、综合治理、保护水土资源的原则,以土石山区为重点,兼顾生态修复,进行集中治理。治理措施布局上,主要在坡面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沟坡兼治,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有机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配置,“山、水、田、林、草、路”相配置,建立完整的沟坡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同时以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依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编制完成了《2012年内蒙古**市**县下场村**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十年九旱,并且当地农民养殖、耕种习惯是只用不养,导致跑水、跑土、跑肥现象加剧,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耕地生产力水平下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水土保持和坡改梯综合治理项目是改善项目

区群众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良好生存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粮食安全基础的需要,是保障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的需要,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最终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项目建设规模:下场村**小流域总面积为8.10 km2,水土流失面积为8.10 km2,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100%,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使得当地的农村经济比较落后,人均纯收入不足5000元。通过对该流域综合治理以及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当地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利用率,尽快恢复植被,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

1.3 项目区的选择及建设条件

根据本次规划的主要目的,结合水土流失治理的迫切性和代表性,经过水务局、水保站的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踏查确定了该项目区为**小流域。该流域地貌类型为中低山丘陵区,流域内地形复杂,山脉连绵,沟壑纵横,沟道平均比降为1.6/100 ,沟壑密度为1.01km/km2 ,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740T/km2.a,水土流失严重。小流域地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雪而漫长,春季干旱而多风沙,夏季炎热而短暂,雨热同期,秋季气温聚降,日温差变化大,秋高气爽,日照充足,全年平均气温为4.3℃,年最高气温40.4℃,最低气温为-32.2℃,大风

日数为40-55d。流域内土壤主要以栗钙土为主,主要植被为干旱草原植被,植被覆盖率在20%左右。流域的自然条件能够满足项目区植物措施的实施,可以通过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增加植被覆盖率有效的控制流域内的水土流失。

根据调查项目区内交通便利,乡镇公路四通八达,村与村之间全部通过硬化路连接;项目区内电讯设施先进,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另外项目区内的干部群众有着多年的治理经验,地方政府对水土保持治理非常重视,真抓实干,群众的积极行性很高,能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1.4 项目建设的任务、目标

项目区设计新增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533.33hm²;其中:乔木林72.34hm2,灌木林127.66 hm2,封禁治理200 hm2,修建作业路12km,沟头防护1800m。新增坡改梯综合治理面积133.33hm2。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6.83%,年减少土壤侵蚀0.69万t,削减泥沙达到90%以上,年拦蓄地表径流18.84万m3,拦蓄地表径流75%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1.5 工程设计原则、总体布置以及各单项措施量

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则是:针对项目区内地貌特点及土壤条件,“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立体开发,梯级保护,层层建立防护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