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选一章写作文

论语十二章选一章写作文

论语十二章选一章写作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到事情不迷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广泛听取多种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他认为自己的学习、修养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提高的过程,直到七十岁才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

孔子的自述反映了他学而不倦的精神,实际上也是教导弟子们致力于学习和修养,不可懈怠。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

是说十五岁有志于学术。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家境贫寒,所以十五岁才有条件系统地研究学问。

孔子回忆自己少年时期的经历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他曾经为人放牧过牛羊,也为富人管理过帐簿,靠着这种半工半读的生活,最后竟成了中国最博学的大学者和思想家,这中间有多少屈折辛酸的经历,后人未必知悉呢。

他追求的是人格而不是事业,他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至老不衰。

试想我们每一个人,孩提时都有梦想,都有追求,追求人生更美更充实。

但梦想慢慢会褪色,追求不久会止步。

一般来说,二十岁之前进步是最快的,二十岁到三十岁很多人也还会有发展和突破。

四十岁之后还有长足进步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现在大学校园里面,好多年轻人终日里闲逛、网聊、游戏甚至玩偷菜这种无聊东西,二十岁的年纪就如此空虚无聊。

难道他们没有了追求,不准备有任何进步了吗?如果这样的话,他们的人生太可悲了。

二十岁都不进步,难道三十岁、四十岁会发生令人期待的奇迹吗?不会的,二十岁不努力,等待你的只能是更深的空虚甚至屈辱。

孔子常告诫弟子,“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一个人不重视修养,到了四十岁还是一个被人厌弃的人,那他的人生也就完结了。

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对于学过的旧知识,你要常去温习它,你将会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2024年高中论语十二章每章读后感悟总结

2024年高中论语十二章每章读后感悟总结

2024年高中论语十二章每章读后感悟总结(____字)第一章:学而篇《学而篇》是论语中的开篇篇章,通过孔子的话语,向我们传递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读完《学而篇》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孔子告诉我们,学习无止境。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来来不亦说乎?”。

这就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时时刻刻地复习巩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成果。

其次,我认识到了学习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孔子说:“由,不得其死而得其生”,意思是通过失败和反思来取得进步。

这告诉我们,学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挫折和困难。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到哪里出了问题,然后加以改正,就能够不断进步。

第二章:为政篇《为政篇》是论语中的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于政治的看法和治国之道。

读完《为政篇》,我受到了很多启示,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好的政治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首先,孔子告诉我们,为政之道在于德。

他说:“人主善为则民服,人主不善为则民畔”。

这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政治家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要有真诚、正直、公正的品质,以身作则,以德服人。

其次,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政治家应具备的才能。

孔子说:“君子务本”,意思是一个好的政治家应当注重基础,注重根本。

他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够制定科学的政策,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八佾篇《八佾篇》是论语中的第三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于礼仪的看法和礼仪之道。

读完《八佾篇》,我对于礼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孔子告诉我们,礼仪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方式。

他说:“朋友之间言而有信者,过矣夫”。

这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讲究礼仪,要言行一致,言行一致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我认识到礼仪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孔子说:“致我无错”,意思是礼仪使我们的行为更加规范,更加文明。

只有我们都遵守礼仪,才能使社会更加协调、和谐。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名句默写】1.(12分)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答案】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友来 不亦乐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解析】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注意重点字“ 罔、殆 、焉、愠”的写法。

【课内阅读】(12分)(23-24七年级上·安徽黄山·期中)阅读《论语》,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4分)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说:(2)人不知而不愠.愠:(3)传.不习乎传:(4)博学而笃.志笃:3.(2分)翻译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2分)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传/不习乎C.可以为/师矣D.择其善者/而从之5.(4分)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追求的人格标准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追求的人格标准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追求的人格标准《论语》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汇编,它文字简约,义理深刻,影响深远,是中国古文化最重要的典籍。

它蕴涵着厚重的智慧和思想,浸润和涌动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历史的命脉。

《论语》中论述了做人、治学、治国诸多方面的理论,其中孔子最重要的仁、礼思想、教育思想、人才观,是儒学的基本范畴,是探讨人生价值,追求高尚的道德人生的基本内容和人我关系的最高准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一、孔子学说中的仁”、礼”思想在孔子《论语》中,仁”、礼”思想是儒学的基本思想,在孔子的思想中,理想人格的最高体现就是圣人”,在孔子看来,圣德之人是一种崇高博大的审美境界。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是说仁德的人不忧虑,有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无论是圣人、智者、勇者和仁者有着共同点,就是都贯之以仁,智者又叫知之者”知仁而求;勇者又叫好知者”好仁而行仁;仁者又叫乐之者”乐仁而安仁。

他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圣人之智(圣智)、圣人之勇(圣勇)、圣人之仁(圣德)是孔子对理想的仁”之追求。

他追求的仁” 是将心性升华至一种世界精神理性的境界。

可见,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是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他追求一生的最高道德标准。

孔子对仁”的价值追求和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孔子对待人的态度是:任何人都应该成仁”和达仁”,若诚意地去求仁”就可达到仁”的境界。

由此可见,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求仁”,即追求自身道德的终极完善。

《论语》中更多地强调人的内在修养,达到仁”的境界,它是礼”的观念的一个发展。

《论语》中孔子的仁”的价值内涵,指的是仁”是情感的自得。

孔子强调人如何达到理想之仁”,仁的精神价值的重要体现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倡导的仁”就是爱人” 由爱人”推导出孔子对社会与民众的关注,对整体人类与社会发展之间实现共同和谐的深深关切。

《敬业与乐业》阅读练习及答案4篇

《敬业与乐业》阅读练习及答案4篇

《敬业与乐业》阅读练习及答案4篇《敬业与乐业》阅读练习及答案4篇《敬业与乐业》阅读练习及答案1(一)阅读《敬业与乐业》(节选),完成第11-15题。

(15分)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目,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③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色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作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的意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的意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第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
知:知道。

之:代词,这里指学问和学业。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评析】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

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50句《论语》中最经典的名句,让你作文更出色

50句《论语》中最经典的名句,让你作文更出色

50句《论语》中最经典的名句,让你作文更出色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它,不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论语中求知至乐的句子

论语中求知至乐的句子

论语中求知至乐的句子1. 有关“乐”的句子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良辰美景奈何天,尚心乐事谁家院5.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进射出来的。

——罗曼·罗兰6.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

——布雷默7.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

——罗曼·罗兰8.笑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

——格拉索9.乐观都于一个灾难中看到一个希望,悲观中于一个希望中看到一个灾难。

——谚语10.快乐没有本来就是坏的,但是有些快乐的产生者却带来了比快乐大许多倍的烦扰。

——伊壁鸠鲁11..没有一回的快乐是无烦扰的。

——福莱12.牙齿痛的人,想世界上有一种人最快乐,那就是牙齿不痛的人。

——萧伯纳13.对于那些内心充溢快乐的人们而言,所有的过程都是美妙的。

——罗莎琳·德卡斯奥【美】14.欢乐来自你潜能的发挥。

——威尔·舒尔兹【美】15.回味现在的福祉吧,每个人都有许多,不要沉湎于过去的不幸,因为每个人都同样有自己的不幸。

——查理.狄更斯【美】16.快乐,使生命得以延续。

快乐,是精神和肉体的朝气,是希望和信念,是对自己的现在和来来的信心,是一切都该如此进行的信心。

——果戈理【俄】17.快乐不在于事情,而在于我们自己。

——理查德·瓦格纳【美】18.命运不能妨碍我们的欢乐,让他来胁迫我们吧!我们还是要欢笑度日。

只有傻瓜才不是这样。

——高尔基【前苏联】19.人们需要快乐,就像需要衣服一样。

——玛格瑞特·科利尔·格雷厄姆20.所有的人都以快乐幸福作为他们的目的;没有例外,不论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是如何不同,大家都在朝着这同一目标前进。

——帕斯卡【法】21.最明亮的欢乐火焰大概是由意外的火花点燃的。

论语十二章原文和译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和译文

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了解)而不愠.(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每天)三省..吾身(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 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11.温故.(学过的知识)而知.(得到)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可以)以.(凭借)为.(做,当作)师矣15.人不堪.(忍受)其忧16.知.(懂得)之者.(代词……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以……为乐趣)知者18.饭.(吃饭)疏.(粗粮)食.(冷水)饮水. 19. 曲肱..(弯曲胳膊)而.(承接连词)枕之20.不义..(不正当的手段)而富且贵21.于.(对于)我如浮云22.三.(泛指多个,几个)人行必有我师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而从之24子在川上..(河流上,河边)曰25.逝(流逝)者如斯(这,指河水)夫26.不舍(舍弃)昼夜27.三军(军队的通称)可夺帅也 28.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忠实,坚守)志30.切问(恳切地提问)而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 三、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四、古今异义词语1. 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论语教师感悟心得体会(3篇)

论语教师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论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深入研读《论语》,从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的真谛。

以下是我对《论语》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仁爱之心,关爱学生《论语》中提到:“仁者爱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仁爱之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

以下是我对仁爱之心的几点体会:1.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个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2. 关心学生,关爱成长。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耐心倾听,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3. 激发潜能,培养自信。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学生取得成绩时,我们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严谨治学,以身作则《论语》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严谨治学,又要以身作则。

以下是我对严谨治学、以身作则的几点体会:1. 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要关注教育前沿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2. 严谨教学,注重实效。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实效,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

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诚信为本,坚守道德《论语》中提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坚守诚信,以身作则。

以下是我对诚信为本、坚守道德的几点体会:1. 诚信教学,树立良好师德。

我们要诚实守信,遵守教育法规,坚守教育道德底线。

论语学而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论语学而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Do not keep anything for a special occasion, because every day that you live is a special occasion.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论语学而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论语学而篇学习心得体会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

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论语》中对于教育思想方面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

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他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贤愚,机会均等。

用今天的话来说,孔子非常尊重学生。

在教育的方法上,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触类旁通,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

本学期我所教的课文中,讲的就是孔子与学生的故事,再次重读孔子的《论语》,让我再次接受了教育。

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孔子认为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读孔子的《论语》,让我想到了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际,发现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被继续沿用,仍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一部经典著作。

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了,提出了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阐明了学和思的辨证关系,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学思结合。

论语的读后感作文500字(精选6篇)

论语的读后感作文500字(精选6篇)

论语的读后感作文500字(精选6篇)论语的读后感作文500字(精选6篇)《论语》这本书非常好,他告诉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你品德高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普通人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

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下面是由精心推荐的精彩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论语的读后感作文500字(篇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

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

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

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

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

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

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

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

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

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

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

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

孔子名句经典语录四个字

孔子名句经典语录四个字

孔子名句经典语录四个字孔子,名叫孔丘,是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作为中国孔家文化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仁爱"、"礼制"、"中庸"、"诚信"等重要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言行几乎都成为了经典名句,其中四个字的语录是其思想的精髓,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孔子名句经典语录四个字的案例。

1. "己所不欲"(《论语·颜渊》),这四个字教育人们要以自己的情感为准则,尊重别人的情感和个性,并在行动中以他人利益为首要。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做决定时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做违背他人意愿的事情。

2.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里仁》),这四个字告诉我们要常自我反省,不断检讨自己的言行,找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它们。

这种自我审视的习惯可以让我们不断改进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

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为政》),这四个字告诉我们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不拘泥于自己的固有想法。

这种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思想会让我们更加开阔自己的视野。

4.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学而》),这四个字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以诚信为准则,崇尚实际行动,不光是说空话,而是真正付诸行动。

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子路》),这是孔子在一次拜访时的问候语,这四个字反映了孔子的待人接物之道。

我们应该热情地迎接和欢迎来自不同地方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包容和尊重他们的差异。

6.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论语·为政》),这四个字教育我们学无止境,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同时,这也告诉我们只有把自己所学所知传授给别人,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

根据论语十二章写作文800字

根据论语十二章写作文800字

根据论语十二章写作文800字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

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究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究社会与人生的具体内容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就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内容感情就是无穷的。

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

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无人知晓人也。

”孔子把话已经说道得很明白,回去介绍人性,才就是最困难的。

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明确提出。

这就是一种悲观、御;孔子的特点不是探究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我不如老农,也起码就是前无古人了);这就是孔子的自学。

他的学习精神,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

”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不断的学习。

他的好学整体表现在方方面面,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明确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就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患无人知晓人也,每探究出代莱内容,从而提升自身的学识与品德、又具有着对于生命意义存有浅隧洞见到的哲学家及教育家,恐怕孔子就不能如此获得世人的敬重了,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他沦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不亦乐乎,我不如老圃,他的许多经商技能的专精细节固然没留存下来;陶行知说道过,多么令人不可思议,学问渊博,他的提问竟然就是“朝闻道夕死去可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趣,这就是存有必然性的,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nbsp,沦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为了自学,那个不最合适,并且还说道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回去接容Chambertin世间万物。

500字作文论语心得体会(精选8篇)

500字作文论语心得体会(精选8篇)

500字作文论语心得体会(精选8篇)500字作文论语心得体会篇1仔细读了李泽厚的《论语今读》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

李泽厚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它不是简单地对经典做出字面上的训估与注解,而是在“半宗教半哲学”的对话体里分离出“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前者成为个体的生活意义和人生境界的追求,而后者创化性成为现代政体的形式,由此培育人性情感、重视和把握个体命运之偶然的“文化重建”。

由此,我第一次了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

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

心灵幸福才是真正实在的。

“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所以我要放下多些烦恼,努力去接近幸福。

“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

”幸福不光靠行动争取,还需要正确的心理。

500字作文论语心得体会篇2漫漫年华已在弹指一挥间悄然而逝,唯有一部经典未被时光的流沙覆盖,仍散发着熣燦光芒,在阅读越来越呈现碎片化的今天,经典仍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和文化盛宴——读《论语》。

《论语》开辟了我学习的道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的话开启了我学习与思考的道路,使我开始探索世界的奥秘。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的劝告教会了我复习与感悟的道理,使我开始温习而深深感悟。

《论语》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教会了我修养自身,从而,也能够使我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轻巧的一句话,教会了我要宽容,需要培养宽阔的心胸。

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

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

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一】中国文化渊源博长,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给人类留下了很多喜闻乐见的经典诗文。

这些经典诗文,寄予了我们先辈对人国与道义的追求与憧憬。

是中华民族一笔珍稀的精神财宝。

今日,我捧着这本厚实而蕴含着生命真谛的《论语》,轻轻的翻开,那淡雅而古老的书香,便扑面而来,感悟一页页间,演奏生命哲理的乐章;一面面,洗涤我心中的浮躁猖狂……今日,人类社会正处焦急剧转变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

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在五千多年的进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孔子曾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在风和日丽暖的季节,其他树木和松柏没有区分,郁郁葱葱,一身碧绿。

到了大雪飘飞,寒冷季节,其他树的叶子纷纷凋零,唯独松柏却经得住风霜雨雪的考验,历劫不同,一身傲骨!也只有受得起磨练,在任何恶劣环境下照旧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人,才能拥有着君子的节操,唯有这样,民族魂才得以发扬,唯有这样,中华民族精神才得以弘扬,国家才得以进展壮大!后有长征精神、x 精神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久值得我们去学习。

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是更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白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哦不断进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发奋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民族精神,今日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人民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进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进步的光辉点。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12.《论语》十二章(1)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12.《论语》十二章(1)

12《论语》十二章考点1赏析句子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与道义不符合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考点2思想内容课文所选的十二章,是孔子及弟子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问题的探讨。

请辨别出哪些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哪些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哪些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学习方法:第1、4、5、12章学习态度:第7、9、10章修身做人:第1、2、3、6、8、11章考点3感悟启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读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悟。

感悟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

感悟二: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如何提高个人修养的许多有益的教诲。

如:看到别人的短处而反省自我,加强自律;要贫贱不移;要意志坚定;交朋友要讲诚信,等等。

聆听古人的教诲,真是受益匪浅。

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一箪.食()曲肱.()博学而笃.志() 三省.吾身() 不愠.()2.根据拼音填汉字。

,不亦,乎,四十而不,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3)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6)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7)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示例:人不知而.不愠A.学而.时习之B.五十而.知天命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B.有朋/自远方来C.学而/不思则罔D.温故/而知新6.翻译下列语句。

论语简短启示

论语简短启示

论语简短启示1. 论语十则其中一条对你的启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把握.学了学问,按时复习,这是开心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情投意合的人.有情投意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仇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复习旧的学问,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觉.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愿动脑筋思索,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愿读书,就会有怀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索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熟悉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晓得就是晓得,不晓得就是不晓得,这就是聪慧才智.”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本人的人请教为耻.因而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训练弟子要勤学好问.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悄悄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学问.“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尽头,从不感到满意.“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忱地教育同学.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肯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留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需虚心求教,处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宠爱它的人,宠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次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要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间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珍贵的时间. 10、子曰:“吾尝整天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孔于说:“我已经成天不吃,整夜不睡,思索问题,(但并)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这一段讲躬身实践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内容摘要】人非生而知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贵在有良好的方法和端正的态度,以及学以致其道的目的。良好的方法就是勤学、善思,端正的态度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就是犹恐失之。而学习的目的,永远要让自己真正能问心无愧。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
在孔子的眼里,学习是有方法可寻的。《论语·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论语通译》:学了知识后,而能按时地复习所学的知识,不也是见愉快的事吗?此言颇令人费解,孔老先生真不愧是圣人,现在的人谈到学习,哪有多少乐趣可言啊!若说“不亦苦乎,”倒觉得老先生很通人情。但是翻卷阅典,《论语·为政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杨树达《论语疏证》:学而时习,温故也,温故能知新,故说也。杨伯峻《论语译注》:学而时习之,关键在于“时,”这是一个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在适当的时候,也就是说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学过的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让我想起,我求学已十年有余,因为是农村的孩子,所以特别重视和珍惜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从未敢抱怨学习压力大学习无聊学习无用。在我觉得,学习是一种思想上的碰撞,灵感上的激发和情感上的交融,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书是你的朋友是你的老师,你会与它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它会启发你创造生活的灵感,它会交融在你饱受挫折的情感里。读书,深读书,犹如伯牙子期,乐本就在其中,而若能在适当的时候,也就是你想起你的故友或你的恩师的时候,终于又见它一面,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孔子一生以学为友,他正是因为对学习有种深刻的体会,故学习之乐油然而生心中。《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子不器(2)。”《论语通译》: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用途)。言外之意,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3)矣夫(《论语·雍也篇》)。孔子他自己确实也做到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皆精。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说孔子样样都行却无一专长,如果他不是学广如天、学深似海,怎能教育并影响了一个民族乃至世界达千年至今而不衰?试想当今社会,所谓专家如云,却没有多少能海纳百家的集大成者,令人唏嘘不已。所以,孔子屹立千年而不到!关于学与思,《论语·卫灵公》: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贾谊《新书》:“学如日,静居独思如火。”这些都说明只思考不学习的危害。《论语·为政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4)”刘德江的《论语正解》:如果只是死读书而不善于思考,那么你只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找不到方向,在书中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见解,最后只能显得很惘然,好像一无所得似的;如果只是空想任思维上天入地遨游八方,却对读书显得不够重视,仅仅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思考当中,那么你很难摆脱狭隘少见识的处境。又如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有些人有学问,可是没有智慧的思想,那么就是迂阔疏远,变成不切实际的“罔”了,没有用处。他们有思想,有天才,但没有经过学问的踏实锻炼,那也是很危险的。许多人往往倚仗天才而胡作非为,自己误以为那边是创作,结果陷于自害害人。我对此深受启发,看看周围那些学而不思者,一个个考试天才,得分机器,却进了科研单位没有一点创新能力,原因就是他们只学不思,没有通过思考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创造能力,不能学以致用,就没有什么能力可言,不能学以致其道,就永远只能学习别人的学问而自己一无所得。那些思而不学者,犹如一个个膨胀的气球,沉溺于幻想,没有分量,没有真才实学,越膨胀就越危险,甚至贻笑大方,颇像街头那些大胆的艺术家们,以为披头散发另类装束就是艺术,以为令人捉摸不透就是艺术,艺术的美在于内涵,此类艺术恕不敢恭维。孔子的学习态度是他成为至圣先师的关键。《论语·为政篇》子曰:"由!诲(5)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通译》:“由呀,我教给的你的你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呀。”这是多么求实的精神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孔子一直虚心求学不耻下问,对问题寻根问底,并以此告诫自己的弟子求实的必要性。《论语·雍也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通译》:(对于学问、道德)懂得它的人比不上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研究它为乐的人。这句话浅显却发人深省,即使很多人都明白它的意思,去没有多少人真正去做了。普天之下,到底有多少人为自己研究的学问、从事的事业、工作的岗位而感到快乐,他们往往抱怨自己的境遇和压力。君子无忧无惧。细想想,如果我们不热爱自己的事业,我们如何能取得成功?这是一种心态上的改变,是在我们的环境和选择不由自己的时候,一种积极面对的心态,发自内心地热爱它,真正地付出努力,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没有比热爱更大的动力,我相信成功就是这么一种心态。就是兴趣,它能让你贪婪的汲取知识,能不断激发你主动创造的灵感,能让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能让你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能让你把学习作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从此学无遗力。对于学习目的之纯正,《论语·宪问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通译》: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言之凿凿。在这个文凭泛滥的时代,还有多少人以踏实求学获取真知为目的,为工作,为将来,都是可以理解的,不必有多么崇高的目的,我宁愿相信问心无愧才会学有所成,坦坦荡荡方立不败之地。
【关键词】论语;人生启示;学习;兴趣
万世师表的孔子,其做学问的态度有如他的德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当今世界,知识是人一生受用的东西,而善于学习又是我们一生都必须具备的能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先贤大哲,是如何从学习的方法、态度、目的这三个方面告诫后生们的,今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1,《论语通译》,孔子弟子,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08月;2,《论语疏证》,杨树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月1日;3,《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2006年12月1日;4,《新书》,(汉)贾谊 撰,阎振益 等校注,中华书局,2007年10月1日; 5,《论语正解》,刘德江,中国三峡出版社,2007年;6,《论语别裁》,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要你热爱你所学的பைடு நூலகம்识,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所在,学习自然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你会去深入地思考,会挖掘更好的学习方法,会积极主动地享受学习它的每一份快乐。
【注释】1,时:适当的时机 ;说:通“悦”,高兴、愉快。2,器:像器具。3,畔,通“叛”,违背。4,罔,通“惘”,受蒙蔽而无所获;殆,疑惑而无所得。5,诲:教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