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正式版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范文(二篇)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范文火灾是指发生在建筑物、森林、草原、工厂等地方的突发性火灾事故。
火灾的分类包括建筑物火灾、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工厂火灾等,这些火灾造成的危害也不可小觑。
建筑物火灾是最常见的一种火灾,它指的是发生在各类建筑物内的火灾事故。
建筑物火灾的危害范围广泛,不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一旦发生在宿舍楼或学校内的火灾,由于人员密集,火势迅速蔓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甚至造成重大社会负面影响。
此外,建筑物火灾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对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森林火灾是指发生在森林、林区或木材堆积场等地方的火灾。
森林火灾的危害范围巨大,一旦发生火灾,由于通常处于人迹罕至的地理环境中,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扑灭。
火势蔓延迅速,很难控制,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森林火灾还会破坏生态平衡,破坏植被和动物栖息地,损害自然环境,造成土地荒漠化,导致水源减少,对地方经济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草原火灾是指发生在大面积草原或草地上的火灾。
草原火灾的危害范围较大,一旦发生火灾,由于草地燃烧迅速,火势蔓延迅速,往往很难及时扑灭。
火灾不仅可能导致极大的经济损失,破坏农田、牧场和农产品,还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影响气候和水源,引发土壤侵蚀和沙漠化。
此外,草原火灾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
工厂火灾是指发生在工厂、仓库、厂房等场所的火灾。
工厂火灾的危害范围巨大,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工厂内通常存放有易燃物质和大量产品,火势蔓延迅速,并可能释放出有毒气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工厂火灾还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对当地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
总之,火灾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灾害,无论是建筑物火灾、森林火灾、草原火灾还是工厂火灾,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预防火灾和加强火灾扑救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公众的防火意识,加强火灾防控系统建设,提高火灾应急救援能力,构建起保障人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防火体系。
(整理)火灾的定义及危害

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及危害一.火灾的定义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86)中将火和火灾定义为: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也就是说,凡事失去控制并造成了人身和(或)财产损害的燃烧现象,均可称为火灾。
二.火灾的危害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
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火灾是各种自然与社会灾害中发生概率最高的一种灾害,给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资料,目前全世界每年发生的火灾次数高达6.5万~7.5万人。
可以说从远古到现代,从蛮荒到文明,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同火灾作斗争。
火对人类具有利与害的两重性,人类自从掌握了用火的技术以来,火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却又屡屡危害成灾。
火灾的危害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毁坏财产,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凡是火灾都要毁坏财物。
火灾,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使城镇、乡村、工厂、仓库、建筑物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火灾,可将成千上万个温馨的家园变成废墟;火灾,能吞噬掉茂密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火灾,能烧掉大量文物、古建筑等诸多的稀释瑰宝,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
另外,火灾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往往比直接损失更为严重,这包括受灾单位自身的停工、停产、停业,以及相关单位生产、工作、运输、通讯的停滞和灾后的救济、抚恤、医疗、重建等工作带来的更大的投入与花费。
至于森林火灾、文物古建筑火灾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更是难以用经济价值计算。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火灾给人类造成的财产损失也越来越巨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火灾总量和损失降低,20世纪50年代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6万起,火灾直接损失平均每年约0.6亿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也相应增加,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年平均火灾损失从1.4亿元上升到3.2亿元。
2024年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2024年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火灾的定义:火灾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于燃料与氧气充分接触,引发的明火或热能释放,持续迅速蔓延并导致物质燃烧的现象。
火灾的分类:根据火灾发生的场所和起因,火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住宅火灾:发生在居民住宅内的火灾,可能由于电气设备故障、明火等原因引起。
2. 商业火灾:发生在商业场所如商店、办公楼、餐厅等的火灾,可能由于用电设备故障、烹饪事故等引起。
3. 工业火灾:发生在工厂、仓库等工业场所的火灾,可能由于设备故障、化学物品泄漏等引起。
4. 森林火灾:发生在森林、林地等自然环境中的火灾,可能由于雷击、人为疏忽等原因引起。
火灾的危害:火灾带来的危害主要包括:
1. 人员伤亡:火灾会造成人员的伤亡甚至死亡,特别是当火灾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时,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死亡。
2. 财产损失:火灾会摧毁建筑物和财物,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 环境破坏:火灾释放出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对大气、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4. 社会影响:火灾会引起社会的恐慌和不安,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在预防火灾方面,应加强火灾安全教育、落实火灾预防措施,确保安全疏散通道畅通等。
在火灾发生时,应及时报警,采取适当的灭火器材和逃生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火灾的基本概念

火灾的基本概念火灾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事故,它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关火灾的新闻,但是很多人对火灾的基本概念并不了解。
本文将介绍火灾的定义、分类、成因、预防和应对措施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一、火灾的定义火灾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物质在氧气的存在下发生燃烧,并且无法自行熄灭的现象。
火灾是一种化学反应,它需要三个元素:可燃物、氧气和热源。
只有这三个元素同时存在时,才会发生火灾。
二、火灾的分类根据火源的不同,火灾可以分为自然火灾和人为火灾两种类型。
1.自然火灾自然火灾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火灾,如雷击、山火、林火等。
自然火灾通常发生在山区、森林等地区,由于气温高、空气干燥等原因容易引发。
2.人为火灾人为火灾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火灾,如电器故障、明火不慎等。
人为火灾通常发生在居民区、商业区等地区,由于人们的不注意或不当使用电器等原因而引发。
三、火灾的成因火灾的成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气故障电器故障是引发火灾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电线老化、短路、过载等问题都可能导致电器着火。
2.明火不慎明火不慎是指在使用明火时不注意安全,如烟头乱扔、炉子没有关好等。
这种情况容易引发火灾。
3.化学反应一些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燃烧反应,如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火花,容易引发爆炸或大面积着火。
4.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也是引发火灾的原因之一,如雷击、地震等都可能引发火灾。
四、火灾的预防预防火灾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加强电器安全管理对于老旧电线、插头等进行及时更换和维修,避免电器过载等问题。
2.禁止随意使用明火在家庭和公共场所中禁止吸烟、乱扔烟蒂等行为。
3.正确存放易燃品易燃品应该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且要远离明火和热源。
4.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在公共场所和住宅区域中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如安装消防栓、消防器材等。
五、火灾的应对措施如果发生了火灾,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报警求助第一时间报警求助,通知消防部门前来扑救。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5205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正式版)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火灾是灾害的一种,导致火灾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又有许多人为因素。
掌握火灾的定义、分类及其危害特性,是了解火灾规律、研究如何防范火灾的基础。
一、火灾的定义根据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二、火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需要,火灾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 GB/T4968-2008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E、F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
D.类火灾: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等。
E.类火灾: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是灾害的一种,导致火灾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又有许多人为因素。
掌握火灾的定义、分类及其危害特性,是了解火灾规律、研究如何防范火灾的基础。
一、火灾的定义根据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二、火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需要,火灾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T4968-2008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E、F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
D.类火灾: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等。
E.类火灾: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依据国务院2007年4月6日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中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消防部门将火灾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①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②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③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④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常用消防安全常识(三篇)

常用消防安全常识消防安全常识是指一系列关于防火、灭火、逃生等消防安全方面的知识,掌握这些常识对于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火灾防范意识以及提高灭火自救能力非常重要。
以下是常用的消防安全常识,详述如下:一、火灾的定义和危害1. 火灾的定义:火灾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在氧气的存在下发生自燃、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的现象。
2. 火灾的危害:火灾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经济发展受阻等。
二、火灾的成因和分类1. 火灾的成因:火灾的成因主要包括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包括火源操作不当、明火烟火等;自然原因包括雷击、自然灾害等。
2. 火灾的分类:火灾根据燃烧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和可燃尘埃四类。
三、火灾的传播途径1. 火焰传播:火焰传播是指火灾通过可燃物表面的燃烧,向四周扩散。
火焰传播有自由火焰传播和局部火焰传播两种方式。
2. 辐射传播:火灾会产生大量热量,热量会以辐射的形式传至周围,使周围物体变热,从而引发新的火灾。
3. 导热传播:火灾中,燃烧物与周围的可燃物通过直接接触,使周围物体也发生燃烧。
4. 对流传播:火灾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燃烧产物,通过对流作用,将烟雾和燃烧产物向上推进,影响到上方的物体。
四、预防火灾的常识1.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定期检查家庭和办公场所的电器设备,确保电器设备没有老化、短路等问题。
2. 室内禁止乱扔可燃物:室内禁止乱扔可燃物,特别是易燃物品,如纸张、布料、火柴等。
3. 禁止在床上吸烟:床上吸烟容易引发火灾,禁止在床上吸烟是预防火灾的重要措施之一。
4. 禁止乱拉高空线路:禁止在高层建筑或低层楼房的窗外乱拉高空线路,以防线路触电引起火灾。
5. 定期清理防火通道:保持防火门、防火通道畅通无阻,以便在火灾发生时顺利疏散。
六、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1. 灭火器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火灾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器,常见的灭火器有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水冷式灭火器等。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火灾,是指火焰及火势控制不住的一种现象。
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常常造成巨大的财物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有效预防火灾,需要对火灾进行分类和深入研究其危害。
一、火灾的分类
1.按照起因分类
自然火灾:如山林火灾、草原火灾、沙漠火灾等。
人为火灾:如电器起火、燃气泄漏等。
2.按照火源分类
电器火灾:如电器开关、电线短路引起的火灾等。
气体火灾:如煤气泄漏引起的火灾等。
3.按照空间分类
建筑火灾:如住宅、商场、工厂等区域内的火灾等。
交通火灾:如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内部的火灾等。
二、火灾的危害
1.物质财产损失。
火灾是在燃烧物质中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火焰,会将周边的物质和建筑物烧毁或损坏,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2.人员伤亡。
火灾时产生的浓烟、有毒气体和高温等因素可能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导致人员伤亡。
3.社会影响。
火灾会引发社会恐慌,降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三、火灾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建立消防设备。
建筑、场所等应装有灭火器、喷水器、自动喷水系统等消防设备,可在火灾发生时控制和扑灭火源。
2.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火灾的预防方法和处理技能,提高公众的火灾意识和消防能力。
3.规范使用电器。
使用电器时应保证相关设备安全可靠,避免不当使用或使用过度带来的安全隐患。
4.定期演练应急处理方案。
建立火灾预防与应急处理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火灾的定义及危害

精心整理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及危害一.火灾的定义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86)中将火和火灾定义为: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毁坏财产,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凡是火灾都要毁坏财物。
火灾,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使城镇、乡村、工厂、仓库、建筑物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火灾,可将成千上万个温馨的家园变成废墟;火灾,能吞噬掉茂密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火灾,能烧掉大量文物、古建筑等诸多的稀释瑰宝,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
另外,火灾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往往比直接损失更为严重,这纪90年代火灾直接损失平均每年为10.6亿元;21世纪前5年间的年均火灾损失达15.5亿元,为20世纪80年代年均火灾损失的4.8倍,达到历史高峰。
近年来,通过国务院、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火灾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得到遏制。
火灾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这种现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它提醒人们,在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消防工作。
(二)残害人类生命火灾不仅使人陷于困境,它还涂炭生灵,直接或间接地残害人类生命,造成难以消除的身心痛苦。
如:1994年11造成巨大损失。
(三)破坏生态平衡火灾的危害不仅表现在毁坏财物、残害人类生命,而且还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如: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火灾,烧毁大片森林,延烧4个储木厂和85万立方米木材以及铁路、邮电、工商等12个系统的大量物资、设备等,烧死193人,伤171人。
这起火灾使我国宝贵的林业资源遭受严重的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
1998年7月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森林大火持续了4个多月,受害森林面积高达150万公顷,经济损失高达200亿们的不安和骚动,有的会损害国家的声誉,有的还会引起不法分子趁火打劫、造谣生事,造成更大的损失。
2023年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2023年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是指火焰失去控制,引起火势蔓延和物体燃烧的事故。
火灾不仅带来了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还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威胁。
火灾的分类可以根据火灾起源、火灾扩散形式以及火势大小等来进行分类。
根据火灾起源,火灾可以分为电器火灾、化学火灾、人为火灾等。
电器火灾是指由于电器设备的短路、超载或者老化等原因导致的火灾。
化学火灾是指由于化学反应、爆炸等原因引起的火灾。
人为火灾是指由人为疏忽、放火等原因引起的火灾。
根据火灾的扩散形式,火灾可以分为火源局部火灾、火源相邻部分火灾、火源远离部分火灾以及火源四周全部火灾。
火源局部火灾是指火源周围的一小部分区域着火,火势较小。
火源相邻部分火灾是指火源周围的相邻部分区域着火,火势扩大。
火源远离部分火灾是指火源远离的部分区域着火,火势最大。
根据火势大小,火灾可以分为小火、中火、大火和特大火。
火灾带来的危害不可忽视。
首先,火灾会造成人员伤亡。
火灾中产生的浓烟会导致窒息,高温会导致中暑,火焰会造成烧伤。
此外,火灾还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导致人员被困或者下落物砸伤。
其次,火灾会造成财产损失。
火灾会烧毁建筑物、车辆、家具等财产,烧毁的财产很难修复,导致经济损失巨大。
再次,火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火灾中产生的烟雾和火焰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燃烧物质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同时,火灾还会破坏植被和土壤,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此外,火灾还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和恐慌。
为了防范和应对火灾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火灾防控意识。
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应该加强火灾防范意识,树立火灾安全意识。
其次,加强消防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消防设施的投入力度,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也应建立和完善消防设施,包括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栓、喷淋系统等。
再次,加强火灾应急演练。
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应定期组织火灾应急演练,提高人们的应对火灾能力。
火灾的定义及危害

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及危害一.火灾的定义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86)中将火和火灾定义为: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也就是说,凡事失去控制并造成了人身和(或)财产损害的燃烧现象,均可称为火灾。
二.火灾的危害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
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火灾是各种自然与社会灾害中发生概率最高的一种灾害,给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资料,目前全世界每年发生的火灾次数高达6.5万~7.5万人。
可以说从远古到现代,从蛮荒到文明,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同火灾作斗争。
火对人类具有利与害的两重性,人类自从掌握了用火的技术以来,火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却又屡屡危害成灾。
火灾的危害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毁坏财产,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凡是火灾都要毁坏财物。
火灾,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使城镇、乡村、工厂、仓库、建筑物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火灾,可将成千上万个温馨的家园变成废墟;火灾,能吞噬掉茂密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火灾,能烧掉大量文物、古建筑等诸多的稀释瑰宝,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
另外,火灾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往往比直接损失更为严重,这包括受灾单位自身的停工、停产、停业,以及相关单位生产、工作、运输、通讯的停滞和灾后的救济、抚恤、医疗、重建等工作带来的更大的投入与花费。
至于森林火灾、文物古建筑火灾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更是难以用经济价值计算。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火灾给人类造成的财产损失也越来越巨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火灾总量和损失降低,20世纪50年代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6万起,火灾直接损失平均每年约0.6亿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也相应增加,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年平均火灾损失从1.4亿元上升到3.2亿元。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是指发生在特定空间内的燃烧现象,是指火源、可燃物和氧气条件同时存在,并且形成可燃混合物时,因着火源的引燃,引发的燃烧事故。
火灾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根据火势的大小可以分为小火灾、中火灾和大火灾;根据火的形态可以分为明火和暗火;根据火源可以分为火源内火灾和火源外火灾等。
火灾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伤亡:火灾往往导致人员受伤甚至死亡。
火灾现场的高温、浓烟和有毒气体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严重的会导致窒息、中毒等。
2.财产损失:火灾会对建筑物、设备和物品造成严重破坏,直接导致财产损失。
火灾发生后,往往需要进行修复和重建,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3.社会影响:火灾会带来较大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在重大火灾发生后。
火灾会破坏城市或社区的形象,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也会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4.环境污染:火灾带来的烟雾和气体会污染环境,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火灾现场的烟雾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空气质量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5.社会稳定:火灾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特别是在火灾发生后,可能引发恐慌情绪,加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为了减少火灾危害,预防火灾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应增强火灾安全意识,加强火灾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火灾安全意识。
其次,应加强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防火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有效性,确保消防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再次,应加强火灾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及时发现火灾隐患,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此外,也应加强火灾应急救援的能力,提高灭火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火灾的分类可以根据火势的大小、火的形态和火源的分类进行。
根据火势大小分为小火灾、中火灾和大火灾。
小火灾是指火焰高度不超过2米,燃烧面积小于10㎡的火灾;中火灾是指火焰高度在2-5米之间,燃烧面积在10-30㎡之间的火灾;大火灾是指火焰高度超过5米,燃烧面积大于30㎡的火灾。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与氧气在自然点火源或人为点火源作用下发生燃烧并蔓延的现象。
火灾可根据起火原因、燃烧物质和火势大小等进行分类。
火灾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危害,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下面将详细介绍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一、火灾的定义火灾指的是可燃物质与氧气在点火源的作用下发生燃烧并扩大蔓延的现象。
火灾需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
可燃物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等具有燃烧性质的物质,例如木材、油类、天然气等。
氧气是维持燃烧的必要条件,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21%左右。
点火源是使可燃物发生自燃或传导燃烧的外界因素,可以是明火、高温、电火花等。
二、火灾的分类1. 按照起火原因分类:火灾可以分为自然起火和人为起火两种。
自然起火是指火灾的发生与自然条件有关,如雷击、地震、闪电等。
人为起火是指火灾的发生与人的行为有关,如火源未熄灭、明火使用不当、电器故障等。
2. 按照燃烧物质分类:火灾可以分为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三种。
固体火灾是指可燃固体物质发生燃烧,如木材、纸张等。
液体火灾是指可燃液体物质发生燃烧,如油类、溶剂等。
气体火灾是指可燃气体物质发生燃烧,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3. 按照火势大小分类:火灾可以分为小火灾、中火灾和大火灾三种。
小火灾是指火势较小,可以通过自救或简单灭火器材进行扑灭。
中火灾是指火势较大,需要使用较专业的灭火器材进行扑灭。
大火灾是指火势非常大,很难通过简单的扑灭手段控制火势。
三、火灾的危害1.人身伤害:火灾会产生剧烈的热辐射、火焰和烟气,对人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和损害,甚至会导致死亡。
火灾可能造成人员被烧伤、中毒、窒息或被困等各种灾害,对人体健康造成致命威胁。
2.财产损失:火灾会造成房屋、车辆、物品等财产的烧毁甚至灰飞烟灭,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火灾会使建筑物结构受损,导致房屋倒塌和损毁,同时燃烧的烟尘会污染墙壁、地板、家具等,造成房屋的损坏甚至无法修复。
火灾基本常识和危害知识

火灾基本常识和危害知识火灾基本常识和危害知识火灾是一种常见但又极为危险的灾害。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每天都会有数百起甚至上千起的火灾发生。
因此,掌握火灾基本常识和危害知识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一、火灾基本常识1. 火灾的分类火灾根据起火物质的不同可分为:A类火灾、B类火灾、C 类火灾、D类火灾和E类火灾。
A类火灾:即普通可燃物火灾,如木材、纸张、布料、塑料等,用水进行灭火。
B类火灾:即可燃液体火灾,如汽油、柴油、油漆、酒精等,用泡沫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C类火灾:即电气设备火灾,如电线、电器设备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D类火灾:即金属火灾,如镁、铝、锌等,用现场专用火灾剂进行灭火。
E类火灾:即油脂火灾,如油烟机、烤箱等,用压力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2. 火场逃生原则在火灾现场,我们需要时刻保持镇静,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逃生:(1)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地往外冲;(2)选择逃生路线时,首选安全出口,如楼梯、门窗等;(3)如果安全出口被堵塞,可选择采取保护措施等待救援;(4)在逃生过程中要遵守“低头、保护、踩踏”原则,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有害物质;(5)在出门前,关好房门,以防止火势蔓延;(6)在逃生过程中要保持队形,互相照应,防止出现跑散现象。
3. 火灾的应急处理一旦发生火灾,我们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发现火灾要及时报警,告知具体的火灾位置和规模;(2)对于能够控制的火灾,可以用灭火器等工具进行灭火;(3)在火场逃生时,尽量利用湿毛巾遮住口鼻,以减少有害气体的危害;(4)在逃生过程中,尽量避免携带过多的物品,以免影响行动速度;(5)如果无法逃生,可将门窗用湿毛巾堵住,打电话求救等待救援。
二、火灾危害知识火灾不仅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还经常伴随着各种危害,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危害。
1. 烟雾的危害在火灾中,大量的有害气体会被释放出来,其中最为危险的就是毒烟,它包括一氧化碳、氢氰酸、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全国火灾消防安全知识

全国火灾消防安全知识全国火灾消防安全知识为了加强全国火灾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火灾预防、逃生自救和消防知识的理解,我们特别整理了下面的全国火灾消防安全知识。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让更多的人掌握火灾消防安全知识,提高火灾防范和自救能力。
一、火灾基本知识1. 火灾的定义和分类火灾是指发生在人类活动区域内的火源侵犯到人类生命财产,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的事件。
按照火源的不同,火灾可以分为自然火灾和人为火灾。
自然火灾主要包括山火、草原火等;人为火灾主要包括家庭住宅火灾、商业火灾、工业火灾等。
2. 火灾的危害和损失火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可能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火灾会导致人员伤亡,造成房屋和财产损失,影响社会正常生活,干扰经济发展。
同时,火灾产生的烟雾和有毒气体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3. 火灾起因和预防火灾的起因主要包括电气设备故障、明火使用不当、燃气泄漏等。
为了预防火灾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火灾防范意识,定期维护和检修电气设备,正确使用明火,注意燃气使用安全等。
4. 火灾报警和灭火手段在火灾发生时,我们需要迅速报警并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
火灾报警可以通过电话报警、按下火警按钮等方式进行。
而在灭火方面,我们可以使用灭火器、灭火器等设备进行灭火,也可以采取逃生自救措施。
二、火灾防范知识1. 家庭火灾防范(1) 注意用电安全:不乱拉乱接电线,不插座超负荷使用电器,不将热电炉等高功耗电器放在易燃物旁边。
(2) 禁止私拉乱接电线:严禁私拉电线、乱接电线,不违规供电,确保家庭用电安全。
(3) 定期检查明火:家庭使用明火要注意安全,避免燃气泄漏、明火不慎被切断等情况的发生。
(4) 室内布线安全:家庭室内布线要符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电线的质量和安全性。
(5) 定期检查燃气设施:定期检查燃气管道、燃气阀门等燃气设施,确保使用安全。
2. 商业场所火灾防范(1) 店面排水系统疏通:商业店面经常有排水系统,要定期清理疏通,防止堵塞引发火灾。
火灾基本常识和危害知识点总结

火灾基本常识和危害知识点总结火灾是一种严重破坏性、具有很大危害的灾难,造成了许多生命财产损失。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火灾的基本常识以及危害知识点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火灾的发生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总结火灾基本常识和危害知识点,以提高大家对火灾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一、火灾的定义与分类1. 火灾的定义:火灾是指由燃料与氧气接触导致可控制燃烧反应不受控制而引起的一种现象。
2. 火灾的分类:a) 按物质状态分: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等。
b) 按燃料种类分:木材、纸张、油漆等。
c) 按燃烧方式分:明火、闷燃和爆炸等。
二、火灾的原因与危害1. 火源:a) 明火:如明亮电器设备电弧、明火等。
b) 隐蔽火源:如电线短路、电器老化故障等。
2. 火灾的危害:a) 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火灾中有毒烟雾和高温会导致人员窒息、烧伤或死亡。
b) 财产损失严重:火势蔓延迅速,容易造成大规模财产损失。
c) 环境污染:火灾后会释放出有毒气体和废弃物。
三、预防火灾的基本常识1. 安全用电:a)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电器设备,并定期检查维修。
b) 不超负荷使用插座并禁止乱拉乱接线。
c) 注意用电时不要让孩子单独操作电器设备。
2. 防止明火事故:a) 不随地扔烟蒂,特别是在易燃物附近。
即使是已经“熄灭”的烟头也可能引发余燃引起火灾。
b) 禁止在室内放置易燃物品,例如打火机、酒精等可导致爆裂的物品。
3. 定期检查消防设备:a) 确保灭火器和消防栓在工作状态,并定期检查充水和压力情况。
b) 确认安全出口通道畅通,避免物品堆积、堵塞安全出口。
四、火灾应对措施1. 发现火灾时:a) 迅速报警并拨打紧急救援电话。
b) 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吸入有毒烟雾。
c) 避免乘坐电梯,选择楼梯逃生。
2. 火灾逃生技巧:a) 首先要保持镇静,在逃生过程中不要惊慌失措。
b)沿着预先确定的安全出口或安全间距离前进。
c) 若出现浓烟密布且无法通过正常逃生路线时,尽量躲入室外阳台等空气相对较好的地方,并寻求帮助。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 ? ??火灾是灾害的一种,导致火灾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又有许多人为因素。
掌握火灾的定义、分类及其危害特性,是了解火灾规律和研究如何防范火灾的基础。
? ? ? ??一、火灾的定义《消防词汇第一部分:通用术语》(GB/T5907.1-2014)? ? ? ??? ? ? ??? ? ? ??? ? ? ??? ? ? ??六类。
? ? ? ??E.类火灾: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例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 ? ?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或植物油脂)火灾。
? ? ? ??(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 ? ? ??依据国务院2007年4月6日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中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消防部门将火灾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 ? ? ??①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 ??5000? ? ? ??1000 ? ? ? ??? ? ? ??? ? ????? ? ? ??? ? ? ??生命。
下几方面:首先是建筑物采用的许多可燃性材料,在起火燃烧时产生高温高热,对人员的肌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致人休克、死亡,据统计,因燃烧热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整个火灾死亡人数的近1/4。
其次,建筑材料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一氧化碳等有毒烟气,人吸入后会产生呼吸困难、头痛、恶心、神经系统紊乱等症状,威胁生命安全。
在所有火灾死亡的人中,约有3/4的人吸入有毒有害烟气后直接导致死亡。
再次,建筑物经燃烧,达到甚至超过了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导致建筑整体或部分构件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2003年11月3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州大厦火灾,由于燃烧时间长,建筑构件本身存在问题,最终建筑物坍塌,造成20名消防员牺牲。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标准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标准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标准版)火灾是灾害的一种,导致火灾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又有许多人为因素。
掌握火灾的定义、分类及其危害特性,是了解火灾规律、研究如何防范火灾的基础。
一、火灾的定义根据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二、火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需要,火灾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T4968-2008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E、F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
D.类火灾: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等。
E.类火灾: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依据国务院2007年4月6日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中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消防部门将火灾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火灾的定义及危害

第一节火灾(de)定义及危害一.火灾(de)定义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86)中将火和火灾定义为: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de)燃烧现象.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de)燃烧所造成(de)灾害.也就是说,凡事失去控制并造成了人身和(或)财产损害(de)燃烧现象,均可称为火灾.二.火灾(de)危害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但是失去控制(de)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火灾是各种自然与社会灾害中发生概率最高(de)一种灾害,给人类(de)生活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资料,目前全世界每年发生(de)火灾次数高达万~万人.可以说从远古到现代,从蛮荒到文明,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de)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同火灾作斗争.火对人类具有利与害(de)两重性,人类自从掌握了用火(de)技术以来,火在为人类服务(de)同时,却又屡屡危害成灾.火灾(de)危害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毁坏财产,易造成巨大(de)财产损失凡是火灾都要毁坏财物.火灾,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de)物质财富,使城镇、乡村、工厂、仓库、建筑物和大量(de)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火灾,可将成千上万个温馨(de)家园变成废墟;火灾,能吞噬掉茂密(de)森林和广袤(de)草原,使宝贵(de)自然资源化为乌有;火灾,能烧掉大量文物、古建筑等诸多(de)稀释瑰宝,使珍贵(de)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另外,火灾所造成(de)间接损失往往比直接损失更为严重,这包括受灾单位自身(de)停工、停产、停业,以及相关单位生产、工作、运输、通讯(de)停滞和灾后(de)救济、抚恤、医疗、重建等工作带来(de)更大(de)投入与花费.至于森林火灾、文物古建筑火灾造成(de)不可挽回(de)损失,更是难以用经济价值计算.随着经济(de)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火灾给人类造成(de)财产损失也越来越巨大.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火灾总量和损失降低,20世纪50年代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6万起,火灾直接损失平均每年约亿元.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de)发展,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也相应增加,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年平均火灾损失从亿元上升到亿元.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社会财富和致灾因素大量增加,火灾损失也急剧上升:20世纪90年代火灾直接损失平均每年为亿元;21世纪前5年间(de)年均火灾损失达亿元,为20世纪80年代年均火灾损失(de)倍,达到历史高峰.近年来,通过国务院、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有关部门和社会(de)共同努力,我国火灾大幅度上升(de)趋势得到遏制.火灾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这种现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它提醒人们,在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de)同时,千万不可忽视消防工作.(二)残害人类生命火灾不仅使人陷于困境,它还涂炭生灵,直接或间接地残害人类生命,造成难以消除(de)身心痛苦.如:1994年11月27日辽宁省阜新市艺苑歌舞厅发生火灾,死亡233人;同年12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友谊馆发生火灾,死亡325人;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发生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2008年9月20日深圳市龙岗区舞王俱乐部发生火灾事故,造成44人死亡、64人受伤.据统计,1979年至2004年间,我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de)特别重大火灾35起,共造成2638人死亡.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次死亡30人以上(de)特别重大火灾占26起,死亡2078人;2000年至2004年,年平均发生火灾万起,死亡2559人,受伤3531人.仅2008年1月至11月份,全国共发生火灾万起,死亡1198人,受伤624人.这些群死群伤火灾事故(de)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三)破坏生态平衡火灾(de)危害不仅表现在毁坏财物、残害人类生命,而且还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如: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火灾,烧毁大片森林,延烧4个储木厂和85万立方米木材以及铁路、邮电、工商等12个系统(de)大量物资、设备等,烧死193人,伤171人.这起火灾使我国宝贵(de)林业资源遭受严重(de)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de)巨大影响.1998年7月发生在印度尼西亚(de)森林大火持续了4个多月,受害森林面积高达150万公顷,经济损失高达200亿美元.这场大火还引发了饥荒和疾病(de)流行,使人们(de)健康受到威胁,环境遭到污染.此外,大火所产生(de)浓烟使能见度大大降低,由此造成了飞机坠毁和轮船相撞事故.另外,这场大火使大量(de)动植物灭绝,环境恶化,气候异常,干旱少雨,风暴增多,水土流失,最主要(de)是导致生态平衡破坏,严重威胁人类(de)生存和发展.(四)引起不良(de)社会和政治影响火灾不仅给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还会影响正常(de)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以及公民(de)生活秩序.当火灾规模比较大,或发生在首都、省会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经济发达区域、有名胜古迹等地方时,将会产生不良(de)社会和政治影响.有(de)会引起人们(de)不安和骚动,有(de)会损害国家(de)声誉,有(de)还会引起不法分子趁火打劫、造谣生事,造成更大(de)损失.三.火灾(de)特征无数(de)火灾实例表明,火灾具有以下特征:(一)发生频率高据统计,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发生频率高,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de)主要灾害.由于可燃物质品种多,数量巨大,引火源极其复杂,诱发火灾(de)因素多,稍有不慎,就可导致火灾发生.(二)突发性强火灾(de)发生往往是突然(de)、难以预料(de),且火灾发展过程瞬息万变,来势凶猛,影响区域广;爆炸危害具有瞬时性,短时间内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三)破坏性大火灾不仅残害人类生命,给国家财产和公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而且严重时会导致基础设施破坏(包括供电、供水、供气、供热、交通和通讯等城市生命线系统工程)、生产系统紊乱、社会经济正常秩序打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由此可以看出,火灾(de)破坏性相当大.(四)灾害复杂火灾发生地,由于建筑、物质、火源(de)多样性,人员复杂性,消防条件和气候条件不同,使得灾害发生发展过程极为复杂.如高层建筑,由于烟囱效应使火灾蔓延速度非常快.一般烟囱气垂直上升速度为240m/min,水平扩散速度为48m/min;物质(de)多样性包括各种可燃、易燃、易爆和不同毒性(de)物质,对于火灾发展速度、建筑耐火和疏散逃生与灭火效果影响很大;各种不同火源,如明火、电气过热、静电、雷电、化学反应和爆炸等引发(de)火灾,其发生发展规律有所区别;此外,人员(de)消防安全意识及逃生自救能力、单位(de)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场所(de)消防设施和扑救条件、形成灾害时(de)气候条件等对于火灾(de)发生、发展和扑救过程都有不同程度(de)影响.(五)易形成灾害连锁和灾害链对于一个城乡或工业企业,其社会生产或生活(de)整体功能很强,一种灾害现象(de)发生,常会引发其他次生灾害,造成其他系统功能(de)失效,如火灾引发爆炸、爆炸又引发火灾,形成灾害链.如1993年8月5日深圳清水河仓库火灾中起火18处、发生大爆炸2次、小爆炸7次,形成明显(de)灾害链.又如2000年发生在美国纽约(de)“”事件,世贸大厦双子座受飞机撞击发生火灾焚烧坍塌,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造成周围建筑严重受损、交通阻塞,并使供电、供气、供水、通讯等多种系统(de)局部发生灾害,形成明显(de)火灾连锁反应.(六)灾后事故处理艰巨火灾发生后,对于事故(de)调查、法律责任认定、伤亡人员处理、财产损失保险赔偿、生活与生产恢复、社会秩序恢复等许多方面,处理起来都有很大难度.四.火灾(de)分类火灾可按可燃物(de)类型和燃烧特性、火灾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一)按火灾中可燃物(de)类型和燃烧特性分类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T4968_2008)中根据可燃物(de)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六种不同(de)类别.类火灾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力灼烧(de)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类火灾B类火灾是指液体或可熔化(de)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类火灾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类火灾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类火灾E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de)火灾.类火灾F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de)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二)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国家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把火灾划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1.特别重大火灾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de)火灾.2.重大火灾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下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de)火灾.3.较大火灾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de)火灾.4.一般火灾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de)火灾.第二节消防工作(de)主要目(de)一.消防工作(de)主要目(de)消防工作(de)主要目(de)是: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一)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de)危害”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做好预防火灾(de)各项工作,防止发生火灾;二是要积极减少火灾危害.火灾绝对不发生是不可能(de),但火灾危害是可以通过人类积极(de)行为而减少(de).对于火灾,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总结出“防止上,救次之,戒为下”(de)经验.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对消防安全(de)期待,一旦发生火灾,就应当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二)加强应急救援工作随着经济社会(de)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致灾因素大量增加,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地震等自然灾害、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灾害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因此,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de)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总则第一条就写明“加强应急救援工作”,这是对我国消防工作职能(de)新拓展.(三)保护人身、财产安全人身安全是指公民(de)生命健康安全,财产安全是指国家、集体以及公民(de)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是受火灾直接危害(de)两个方面,而人(de)生命健康安全第一宝贵.因此,消防工作中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de)思想,在火灾预防上要把保护公民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火灾扑救中要坚持救人第一(de)指导思想,切实实行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de)根本利益.(四)维护公共安全所谓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de)安全和重大公私财产(de)安全,其基本要求是社会公众享有安全和谐(de)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de)社会秩序,公众(de)生命财产、身心健康、民主权利和自我发展有安全(de)保障,并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灾难(de)伤害.消防安全是公众安全(de)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消防工作,维护公共安全,是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de)重要内容.做好消防工作,维护公共安全,是全社会每个单位和公民(de)权利和义务.社会各单位和公民应当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de)方针,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切实维护公共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正确处理好消除火灾隐患和加快经济发展(de)关系,依法推行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二.消防工作(de)特点长期消防工作实践表明,消防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一)社会性消防工作具有广泛(de)社会性,它涉及社会(de)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凡是有人员工作、生活(de)地方都有可能发生火灾.因此,要真正在全社会做到预防火灾发生,减少火灾危害,必须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de)原则,依靠社会各界力量和全体公民共同参与消防,实行全民消防.(二)行政性消防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de)重要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消防工作(de)领导,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e)基本要求.国务院作为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全国(de)消防工作,对于更快地发展我国(de)消防事业,使消防工作更好地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e)顺利进行,无疑具有主要(de)作用.但由于消防工作又是一项地方性很强(de)政府行政工作,国务院虽然领导全国(de)消防工作,但许多具体工作,如城乡消防规划、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消防装备(de)建设,各种形式消防队伍(de)建立与发展,消防经费(de)保障以及特大火灾(de)组织扑救等,都必须依靠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来负责.为此,消防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德消防工作.(三)经常性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火灾.由于人们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需要用火,若平时稍有疏漏,就有可能酿成火灾,因此,这就决定了消防工作具有经常化属性.(四)技术性火灾(de)预防和扑救需要运用大量(de)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手段,这就要求从事消防工作(de)人员要认真研究火灾(de)规律和特点,并掌握一定(de)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坚持科技先行,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防火、灭火和救援能力.第三节消防工作(de)方针、原则和基本制度消防法明确指出: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de)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de)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de)消防工作网络.由于规定了我国消防工作(de)方针、原则和事项(de)基本制度.一、消防工作(de)方针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de)方针.这一方针科学、准确(de)阐明了“防”和“消”(de)辩证关系,反映了人们同火灾做斗争(de)客观规律,也体现了我国消防工作(de)特色.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de)两个方面,“防”和“消”(de)先决条件,“消”和“防”紧密结合,“防”与“消”是实现消防安全(de)两种必要手段,两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消防工作中,必须坚持“防”“消”并举、“防”“消”并重(de)思想,把同火灾做斗争(de)两个基本手段—火灾预防和扑救火灾有机(de)结合起来,最大限度(de)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一)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就是要求消防工作立足于防患于未然,要把火灾预防摆在首位,积极贯彻落实各项防火措施,通过各种法律(de)、行政(de)和技术(de)手段,依靠全社会(de)力量,大力做好火灾预防(de)工作,力求防火灾(de)发生.无数事实证明,只有人们具有较强(de)消防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大多数火灾时可以预防(de).(二)防消结合“防消结合”,就是要求把同火灾做斗争(de)两个基本手段—防火和灭火有机(de)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通过预防虽然可以防止大多数火灾(de)发生,但火灾是经济发展(de)伴生物,从宏观来看,绝对杜绝火灾是不可能(de),也是不现实(de).因此,在千方百计做好预防火灾(de)同时,应切实做好扑救火灾(de)各项准备(de)工作,加强公安消防队、企业事业专职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势(de)消防队建设,搞好技术装备(de)配备,强化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灭火能力.一旦发生火灾,做到能及时发现、有效扑救,最大限度(de)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de)损失.二、消防工作(de)原则消防法确立(de)消防工作(de)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这一原则是消防工作实践经验(de)总结和客观规律(de)反映,也是对四个层面责任主体消防安全责任(de)概括体现.“政府”、“部门”、“单位”、“公民”四者都是消防工作(de)主体,任何一方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废,政府负领导责任,部门负监管责任,单位负主体责任,公民有参与权利和义务,共同构筑消防安全工作(de)格局.(一)政府统一领导消防安全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de)重要内容,是社会稳定经济法真(de)重要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消防工作(de)领导,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服务行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e)基本要求.关于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工作(de)领导责任,消防法第三条作了原则规定:“关务院领导全国(de)消防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de)消防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e)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另外,在火灾预防、灭火救援、消防组织、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各章中都有具体规定.(二)部门依法监管部门依法监管是指在政府(de)统一领导下,不仅仅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有监管职责,各级公安、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政府(de)其他有关部门都有监管职责.公安消防机构是专门(de)消防工作监督管理部门,政府其他部门是在各自(de)职责范围内,依据消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依法履行相应(de)消防安全监管职责,对消防工作齐抓共管,这是消防工作(de)社会化属性决定(de).(三)单位全面负责单位是社会(de)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消防安全管理(de)核心主体,国家(de)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主要依靠单位贯彻落实,单位对消防安全和致灾因素(de)管理能力,反映了社会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de)消防安全形势.“单位全面负责”包括以下方面:单位要对本单位(de)消防安全负责,单位(de)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de)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de)消防宣传教育,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保障建筑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消防演练;发生火灾,及时报警和组织扑救.(四)公民积极参与公民积极参与包含两个方面,首先公民是参与者,同时也是监督者.公民组成了单位和家庭,不论是单位还是家庭,公民有义务做好自己身边(de)消防安全工作.同时公民还有一个职责,就是要监督自己周边所发现(de)违法行为,对这些违法行为要给予制止,要给予检举揭发,以共同维护好消防安全工作.公民是消防工作(de)基础,没有广大人民群众(de)参与,消防工作就不会发展进步,全社会抗御火灾(de)能力就不会提高.消防法关于公民在消防工作中(de)责任和义务(de)规定主要有:任何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de)义务.任何成年人都有参与有组织(de)灭火工作(de)义务;任何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火灾扑灭后,相关人员应当按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de)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与火灾有关(de)情况.三、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消防法明确规定:消防工作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这是我国做好消防工作(de)经验总结,也是从无数火灾中得到(de)教训.消防安全责任制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来说,首先是政府对消防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de)消防工作负责;对于一个单位来说,首先是单位(de)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de)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并在单位内部实行和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每一位分管领导应当对自己分管工作范围内(de)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各部门、各班组负责人以及每个岗位(de)人员应当对自己管辖工作范围内(de)消防安全负责,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保证消防法律法规(de)贯彻执行,保证消防安全措施落实到实处.实践证明,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消防工作各主体(de)消防安全责任,建立覆盖全社会(de)消防安全工作责任机制,有利于增强全社会(de)消防安全意识,有力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积极性.只有“政府”、“部门”、“单位”、“公民”四方责任主体在消防安全方面各尽其责,才能使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乃至每个人(de)消防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才能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整体抗御火灾(de)能力.1.简述火灾(de)定义.2.简述火灾(de)危害性.3.按可燃物(de)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哪几种类别4.火灾按损失严重程度分哪几类5.消防工作(de)主要目(de)是什么6.消防工作(de)方针是什么7.消防工作(de)原则是什么8.消防工作为什么要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正式版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火灾是灾害的一种,导致火灾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又有许多人为因素。
掌握火灾的定义、分类及其危害特性,是了解火灾规律、研究如何防范火灾的基础。
一、火灾的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 GB5907,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二、火灾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需要,火灾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
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
GB/T4968-2008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E、F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
D.类火灾: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等。
E.类火灾: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
的火灾。
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
依据国务院20xx年4月6日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中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消防部门将火灾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①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②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
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③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④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三、火灾的危害
(一)危害生命安全
建筑物火灾会对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严
重威胁。
一场大火,有时会吞噬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生命。
据统计,2010~20xx 年,全国共发生火灾40.93万起,造成3242人死亡、1720人受伤,年均较大以上火灾60余起。
20xx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东都商厦火灾,致309人死亡。
20xx 年6月3日,吉林省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火灾,造成120人遇难、77人受伤。
建筑物火灾对生命的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建筑物采用的许多可燃性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在起火燃烧时产生高温高热,对人员的肌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致人休克、死亡,据统计,因燃烧热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整个火灾死亡人数的近1/4。
其次,建筑材料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一氧
化碳、氰化物等有毒烟气,吸入后会产生呼吸困难、头痛、恶心、神经系统紊乱等症状,威胁生命安全。
在所有火灾死亡的人中,约有3/4的人系吸入有毒有害烟气后直接导致死亡。
再次,建筑物经燃烧,达到甚至超过了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导致建筑整体或部分构件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20xx年11月3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州大厦火灾,由于燃烧时间长,建筑构件本身存在问题,最终建筑物坍塌,20名消防员牺牲。
(二)造成经济损失
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以建筑火灾为主。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火灾使建筑物化为灰烬,甚至因火势蔓延而烧
毁整幢建筑物内的财物。
20xx年12月21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桥南市场发生特大火灾,过火建筑面积83276㎡,直接财产损失1.876亿元。
其次,建筑物火灾产生的高温高热,将造成建筑结构的破坏,甚至引起建筑物整体倒塌。
如20xx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厦,因飞机撞击后酿成大火,最后建筑垮塌。
第三,建筑火灾产生的流动烟气,将使远离火焰的财物特别是精密电器、纺织物等受到侵蚀,甚至无法再使用。
第四,扑救建筑火灾所用的水、干粉、泡沫等灭火剂,不仅本身是一种资源损耗,并且将使建筑内的财物遭受水渍、污染等损失。
第五,建筑火灾发生后,因建筑修复重建、人员善后安置、生
产经营停业等,会造成巨大的间接经济损失。
(三)破坏文明成果
一些历史保护建筑、文化遗址一旦发生火灾,除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大量文物、典籍、古建筑等诸多的稀世瑰宝面临烧毁的威胁,这将对人类文明成果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1923年6月27日,原北京紫禁城(现为故宫博物馆)内发生火灾,将建福宫一带清宫贮藏珍宝最多的的殿宇楼馆烧毁,史料记载,共烧毁金佛2665尊、字画1157件、古玩435件、古书11万册,损失难以估量。
1997年6月7日,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坦贾武尔镇一座神庙发生火灾,使这座建于公元11
世纪的人类历史遗产付之一炬。
1994年11月15日,吉林省吉林市银都夜总会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到相邻的博物馆,使70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以及其它大批珍贵文物毁于一旦。
(四)影响社会稳定
从许多火灾案例来看,当学校、医院、宾馆、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发生群死群伤恶性火灾,或涉及粮食、能源、资源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建筑发生大火时,极可能在民众中造成心理恐慌。
家庭是社会细胞,普通家庭生活遭受火灾的危害,也将在一定范围内造成负面影响,损害群众的安全感,影响社会的稳定。
(五)破坏生态环境
安全生产系列| Production Template 编号:SMP-WJ01-54火灾的危害不仅表现在毁坏财物、残害人类生命,而且还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如森林火灾的发生,会使大量的动植物灭绝,环境恶化,气候异常,干旱少雨,风暴增多,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引发饥荒和疾病的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0xx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事故产生的主要污染物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物进入松花江,引发严重水体污染事件。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页码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