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94页)
《两小儿辩日》通过写两小儿在“辩斗” 太阳距离人远近的问题时,询问孔子,但孔 子“不能决也”。我们应学习古人为认识自 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 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在人间》
《爱在人间》教学篇目
笑
冰心
小巷深处 林 莉
为我唱首歌吧 艾德里安
与爱相约 萨拉米斯•伊舍凯舍
《口哨》
透过“我”吹口哨这一普通的情节,表 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 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作者自 身的境遇本身就是对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极 好例子。而她对生命的呼唤,在口哨中体现 得如此强烈,只有真正感同身受之后,读者 的心灵才会与作者的感悟碰撞出共鸣的火花 来。
《表哥驾到》
接着,采用以往常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 课题入手,理清课文脉络。“从……到……” 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 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1~8自然段为 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10~24自然 段为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第9自 然段为过渡段。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 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对课文主旨的再认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
背景: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是传统的 经典的初中教学篇目。新教材将此文收集在六年级 (上)的“同龄人的故事”一单元内。我在以往教 学此文时,一般从课题“从……到……”入手,然 后将“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作对 比分析,得出传统教学对本文的中心理解:通过百 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 相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 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八年级语文单元教学示范案例
八年级语文单元教学示范案例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分类。
2. 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3. 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表达。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分类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图片或摘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好奇心。
2. 介绍古代文学的特点:口头传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出古代文学的分类,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进行简要的解释和说明。
5. 教师点评和总结:对学生的分类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确保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分类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课时: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代文学作品的音频或朗诵,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语言之美和艺术魅力。
2. 教师示范:选择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等。
3. 学生阅读和分析:让学生阅读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并进行分析,包括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等。
4. 学生交流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他们的分析结果,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
5. 教师点评和总结:对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第三课时: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表达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素材,如风景图片、人物形象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学生创作:让学生选择一个古代文学的形式(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并根据给定的创作素材进行创作。
3. 学生交流和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他们的作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教师点评和指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一、引言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旨在通过系统化、综合性的教学内容设计,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本文将介绍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和目标,并提供实际的教学设计及实例,以期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关键词1、初中语文2、单元教学3、教学设计4、教学实例三、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和目标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承载着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任务,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重要使命。
此外,通过单元教学,学生还能深入了解历史文化、拓展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单元教学的目标是围绕一个主题,整合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
同时,通过主题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将教学内容视为一个整体,确保主题的一致性。
2、多元化原则: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深化教学内容。
4、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方法包括:1、分析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制定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3、准备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等。
4、制定评价标准:明确评价标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实例以初中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家庭生活”单元为例,教学设计如下:1、分析教材:本单元包括《背影》、《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荷叶母亲》等课文,主题为家庭生活和教育。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相互关爱的重要性,同时掌握描写家庭生活的文学技巧。
2、制定计划:本单元教学时数为两周,共14课时。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9篇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9篇《醉翁亭记》篇一《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赏析方法。
本设计以醉字为切入点,以太守醉、我们醉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最后进行归纳、迁移。
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1、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课型:赏析课。
教学步骤:一。
问题的提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板书课题、作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出示两个问题:1.太守为什么而醉?2、我们为什么而醉?二。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板书:(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琅琊秀色图→ 酿泉流水图→ 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单元设计初中语文教案范例
单元设计初中语文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悟父爱;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珍惜亲情,回报父母。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感悟父爱。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父亲的行为和背影所蕴含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图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背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背影的含义;2. 教师简要介绍背影这篇文章的背景及作者;3.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情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2. 学生查找生字词的含义,并与同桌交流。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2. 教师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旨;3. 教师详细讲解父亲的行为和背影所蕴含的意义,引导学生感悟父爱。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父爱;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爱;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重要性;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感悟,表示要珍惜亲情,回报父母;3.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练习和总结拓展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悟父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提升。
语文单元整体备课教案初中
语文单元整体备课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成语、俗语。
(3)了解本单元的文章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成语、俗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本单元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背影》、《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
这些文章涵盖了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内容丰富,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也有表现人间情感的。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2.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欣赏水平。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拼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成语、俗语。
(3)了解本单元的文章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会本单元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本单元的文章,了解文章背景,生字词。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资料。
2.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单元的学习内容,为新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旨在通过精选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任务包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如修辞手法、文章结构等;同时,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程度不一,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2)学会运用阅读策略,如快速阅读、细读、批判性阅读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掌握必要的词汇、成语和俗语,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4)学会运用写作技巧,如构思、选材、布局等,提高写作水平;(5)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2)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4)采用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5)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等,拓展学习渠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培养责任感;(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自信;(5)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024统编新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它如同一扇窗,为学生们打开了文学与艺术的美妙世界。
这一单元精心挑选了三篇散文和四首古代诗歌,每一篇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丰富的情感色彩,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文化积淀。
散文部分,《春》以清新明快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旨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力和欣赏力。
《济南的冬天》则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济南冬天独特的美景娓娓道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眷恋之情。
《雨的四季》则通过雨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生命力,感受自然界中的韵律与节奏。
古代诗歌部分,《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这四首佳作,以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诗歌不仅富有韵律美,更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引导学生们在诵读中体会古人的情怀与智慧。
除了文学作品的学习,本单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综合实践,学生们将学会如何深入解读文本,提炼文章主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写作训练则旨在让学生们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提升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既涵盖了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旨在为学生们打造一个全面发展的语文学习平台。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精心设计,围绕“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自然之美,同时培养其深厚的人文情怀。
在散文部分,我们精选了一系列描绘四季变换、自然景观的佳作,这些作品以其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将大自然的壮丽与细腻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阅读这些散文,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进而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学会以更加敏锐和温柔的目光去观察世界。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初中语文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学会景物描3、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静寂”造句。
有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自学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第一教时:1、出示课题:《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有哪些?2、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记叙文?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物的文章?3、先看看课后练习一,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用……划出有关写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词语。
4、(放幻灯①)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
板书:月夜5、(放幻灯②)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
板书:星天6、读文章的第一句,看看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词把这两幅画面连接起来了,哪个词用得最妙?板书:爱但也爱7、朗读总起句8、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板书:(从前)家乡庭院(三年前)南京菜园(如今)海上舱面9、学习第一段:(1)从前,作者在家乡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星天,星天是什么样儿的?(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2)(放幻灯②)“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3)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小结:……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
板书:亲切10、学习第二段:(1)三年前(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星天又是什么样儿的?(点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的感受?板书: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好像(2)(放幻灯③)“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较,有什么不同?(3)“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读句子:……然而……)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统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和创新思维。
4、结合单元主题,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1、单元导入(2课时)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科技视频、阅读科技新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 出本单元的主题。
2、精读课文(8课时)
四、教学评价策略
1、形成性评价策略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 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终结性评价策略
通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 习水平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4、写作指导(2课时)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进行科技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等文体的写作指导, 让学生掌握这些文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5、单元总结与评价(2课时)
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与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实施策略
1、情境创设策略
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如科技展览、专家讲座等,让学生身临其境 地感受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谢谢观看
一、单元整体教学与作业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它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和组织,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作业设计应当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既要考虑学生的 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二、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作业 设计
为主题,涉及了科技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等多种文体,对于培养学生的 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单元活动教案
初中语文单元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古诗文,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阅读兴趣。
2.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朗读、理解和赏析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古诗文。
4. 通过对古诗文的阅读,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春晓》、《登鹳雀楼》、《咏柳》、《望洞庭》、《题临安邸》。
2. 活动内容:古诗文阅读、朗读、赏析、讨论。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课件和古诗文资料,学生预习课文。
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文阅读的学习氛围。
3.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文内容。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4. 朗读展示: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古诗文的韵律美。
教师点评,指导朗读技巧。
5. 赏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文的意境、意象、修辞等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享自己的见解。
6. 拓展延伸: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古诗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7.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赏析的能力。
2.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能力。
3. 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赏析水平。
五、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情感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资源:1. 课件:古诗文图片、注释、译文等。
2. 工具书:字典、词典等。
3. 古诗文资料:相关作者的生平介绍、作品赏析等。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2. 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古诗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一、语文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一)学习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也就是说,今后较长时间内的语文教学需要运用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二)学习任务群教学突出结构化、系统性学习任务群既是教学方式,又是教学内容;既是学习方式,又是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群由典型的学习任务组成并引领教学。
典型学习任务的确定需要参照“课标”要求、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语文学习要点)、课后思考题和近年大学考试的分析结果。
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核心素养具体阐明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将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目标升级的背后映射出学生所需知识系统由实体性知识向建构性知识的转型,以及学习样态从浅层走向深度的转型,倒逼教学设计走向结构化的单元设计,将单元作为课程的最小组织方式,教与学的呈现方式就是学习任务群。
为了在单元中凸显素养的整合性特征,强调以高站位驱动知识迁移与思维训练,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注重打破教材在学科间或学科内的排列组合,借学习任务、问题、项目等重组知识内容,引导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建立联结,促进新旧知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融合。
从教材单元的外部来看,单元与单元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核心知识、知识结构,教材多个单元之间又都有自己的知识节点,正是这些知识节点组成了教材内单元之间的联系纽带。
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需要从优化教材内容结构着手,依据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把一本教材作为一个整体,从宏观上发现单元之间、课文之间的共性与关系,进而找到贯穿单元课文、学期、年级或学段的知识“线”。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难点:理解 课文中的历 史背景,分 析其对课文
的影响
单元内各课课时分配与教学策略
课时分配:根据单元内各课的 重要性和难度,合理分配课时,
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采用大单元教学法, 将单元内各课有机整合,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
03
实施大单元教学: 按照教学活动设 计,实施大单元 教学,包括讲解、 示范、练习等。
04
评价教学效果: 通过测试、作业、 课堂表现等方式, 评价教学效果, 并根据评价结果 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0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 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03
展示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学情:初中生,具有一定语文基础,但阅读理解、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分析: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大单元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语文 综合能力 背景: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 自主学习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0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 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语 文综合素养。
03
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 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04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与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05
06
评价多元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运用现 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初中语文教材,包括课文、阅读材料、写作练习等
教学资源与评价建议
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范例【9篇】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范例【9篇】篇一:初中语文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
2、了解他人的烦恼,重新审视并评价自我。
3、学会沟通与理解,帮助别人解脱烦恼4、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关注并热爱生活的情趣。
活动重点:1、正确认识、审视、评价自我。
2、能正确表达感受、心理和体会。
3、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
课前准备:学生:1、提前布置学生玉溪,准备好小记者的资料。
2、可以自由结合,互设情景,做采访准备。
3、可向爸爸、妈妈、朋友了解少年时期的烦恼。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美国故事片《成长的烦恼》。
活动过程:一、播放故事片《成长的烦恼》(片段),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想。
1、你喜欢这部影片吗?为什么?2、你喜欢戏剧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自己的观后体验。
3、小组选一名发言代表,在全班交流。
4、可以有分歧、有争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5、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任务,都无可非议,关键是你明白了这是一群可爱的少年成长中的烦恼,这些烦恼仿佛就在近前,就在我们身边或我们的成长中,最可贵的是不仅能说出,而且还能不断地审视和正确评价自我,这就是笑声中的烦恼,也是《成长的烦恼》一片带给人的艺术魅力。
二、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是否也有成长的烦恼。
1、全班分四大组,各族抽取一格题目。
2、题目打在屏幕上:(1)说说自己的烦恼一组。
(2)替朋友解脱烦恼为(二组)(3)回首成长中的烦恼。
(三组、四组。
三组是记者,四组是被采访人。
)3、在预习的基础上,各组准备五分钟后,各组进行小组擂台赛。
4、准备好后各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其余同学可参与评析。
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语言流畅,敢于直言,态度诚恳,用语礼貌。
5、全班交流。
三、活动小结:全班四个大组同学的三项活动都围绕“成长中的烦恼”这个主题展开的,大家不仅说出了自己的烦恼,了解了他人的烦恼,同时也有了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向上的态度,这对同学们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假使我们能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为他人着想,以冷静的思索和应有的谅解去化解、释然许多烦恼,那么,生活将变得更加灿烂美好!四、作业:将今天的知心话、心中情写在作文本上,记下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和快乐。
初中下册语文单元教案
初中下册语文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了解法国沦陷区人民的心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尊严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法国沦陷区人民的心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国沦陷区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
2.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课》标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最后一课》,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组内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教师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法国沦陷区人民的心情。
五、情感教育(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解“热爱祖国”的含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课》标题,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最后一课》,感受法国沦陷区人民的心情。
在情感教育环节,学生能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热爱祖国”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然而,在课堂讲解环节,时间较为紧张,部分学生可能未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复习和巩固。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6篇_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6篇_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你知道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怎么写吗?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希望你喜欢。
更多关于教学设计的内容请点下方链接↓↓↓●初中语文教学新颖案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主题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课本教学设计方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一三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问:你知道三峡吗?知道些什么?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媒体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初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5篇)
初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5篇)一、说词句1.一分钟内谁能说出月亮的几个别名?(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2.在5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带月的词语多(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望月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晕等)3.看谁背出的关于月的诗句多。
二、叙故事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故事接龙,讲关于月亮的故事,看谁讲得清晰。
三、唱歌曲唱歌关于月亮的歌曲,看谁唱得好。
如《花好月圆》《明月千里寄相思》《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彩云追月》《月亮河》《月亮走我也走》等。
四、写文章以“月球”为话题,绽开想象,写一篇想像性作文。
附:1.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第一步为“绕”,即放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猎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于2023年10月24日放射。
其次步为“落”,时间定为2023年至2023年。
即放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并携带月球巡察勘察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察勘测,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境,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
详细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察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四周环境,进行高辨别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供应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步为“回”,时间定在2023至2023年。
即放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讨论,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熟悉。
初中语文大单元设计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大单元设计教学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案例的任务是针对初中语文大单元设计进行教学实践。
大单元设计是指将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按照主题或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单元。
本案例选取“人与自然”为主题,涉及散文、诗歌、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旨在让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文本,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语文素养。
2、教学对象本教学案例的对象为初中学生,年龄在13-15岁之间,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
他们对自然现象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尚需引导和启发,以培养其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不浓等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人与自然”主题下不同文学体裁的基本知识,如散文、诗歌、小说等;(2)通过阅读、分析和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3)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能独立完成作文创作;(4)掌握一定的词汇、语法和句型,提高语文表达能力;(5)学会倾听、表达、讨论和合作,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2)运用比较阅读、群文阅读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4)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5)注重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和谐共生的发展观;(3)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感受人性的真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5)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大全[优秀范文五篇]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大全[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大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大全【导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东星资源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梦回繁华》课文内容分析:本文是一篇介绍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
作者在用文字介绍这幅画作的时候并没有从绘画技巧的角度作过多的介绍,而是扣住这幅画作所描绘的现实内容,将画作所表现的北宋时期汴梁都城的“繁华”尽量表现出来。
这样的写作构思,可以帮助非美术专业的一般读者更好地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及画作的深层意义。
第一段介绍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从而引出本文要说明的对象。
第二段介绍了画作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强调了这幅画作所要表现的是“梦回繁华”的主题,从而确定了本文介绍画作内容的重点:“繁华”。
第三到五段,是对《清明上河图》的具体介绍。
第三段介绍画作材质、着色和尺幅,并概括介绍画作的主要内容;第四段分三层介绍了画作的主体内容,三层均扣住“繁华”来介绍,语言典雅,富有文气;第五段总结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全文使用了逻辑顺序,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来展开,着重体现了画作的主题“梦回繁华”。
学情分析:通过第五单元前面两篇教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这些学习重点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自读课文《蝉》属于文艺笔调的说明文,又使学生对说明文的多样性有了一些了解,同时学习该类自读课文课时已经指导了学生借助旁批和阅读提示的助读系统,运用快速阅读法的自读策略。
不同的是,本课没有设置旁批,学生正好根据老师提出的任务,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看法写成旁批,养成随手写批注的习惯。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实例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实例引言:语文教学是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实例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一角色形象的描写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描写技巧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林黛玉的角色形象描写技巧的学习和运用。
2.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介绍《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角色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2)分析与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林黛玉的角色特点,并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对林黛玉形象的描写手法和技巧。
(3)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相关章节,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和技巧。
(4)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描写技巧,进行创作,写一篇林黛玉形象描写的小作文,并进行同侪互评。
(5)总结与评价: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教学过程安排1. 教学导入(约10分钟)教师播放有关《红楼梦》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角色形象,并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与讨论(约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林黛玉的角色特点,并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对林黛玉形象的描写手法和技巧。
3. 阅读与理解(约3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相关章节,并展开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和技巧。
4. 写作练习(约3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的描写技巧,进行创作,写一篇林黛玉形象描写的小作文,并进行同侪互评。
5. 总结与评价(约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与策略1.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同侪互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作文,提高互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