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六、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促进学生的学习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 巧等,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 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与心理咨询相同): 真诚一致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同理心
启示
a.尊重学生,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 以“完整的人”的观点看待学生; b.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 c.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共建协调的 人际关系; d.评价时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有时 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
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 童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 (2)进入情境。 (3)独立探索。 (4)协作学习。 (5)效果评价。
⒉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抛锚式教学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 问题的基础上。 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 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 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 固定一样)。
三、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
1、知识观 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 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 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 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 一种解释、 一种解释 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 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 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 解释和假设。(与“客观主义”相对立) “客观主义”
理论基础:维果斯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 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 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 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 的“最近发展区”。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 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 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 高的水平。
7.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1.将学习与人的整体发展联系起来, 1.将学习与人的整体发展联系起来,强调学 将学习与人的整体发展联系起来 习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习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是使学习者成为 一个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 一个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具有内在自由特 性的人, 性的人,这对只注重学科知识学习的传统理 论提出了挑战。 论提出了挑战。 2.注重学习与学习者个人意义的关系 注重学习与学习者个人意义的关系, 2.注重学习与学习者个人意义的关系,强调 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对于传统纯粹从认知角度的学 习分类是一个突破。 习分类是一个突破。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观
3.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 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significant learning)不仅是一 ) 种增长知识的学习, 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 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 体的行为、态度、 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 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 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 人之间的关系。 人之间的关系。
、建构 义学习 论
观
1.知识是动态的和相对的,是个体基于 .知识是动态的和相对的, 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 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 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知识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知识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 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知识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 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个体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 个体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 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 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 标准的理解。 标准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实证研究
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 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促进与传统教育观念的融合
努力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相融合,逐步改 变教育实践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
创新技术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应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新技术手段来促进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的应用,提高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实证研究不足
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 相关的实证研究仍然较少,这使得该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 性受到质疑。
技术应用的局限性
虽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利用技术手段促进学习,但目 前的技术手段尚不能满足其所有需求,这也限制了该理论 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发展方向
完善理论体系
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完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论体系,加强对学习 过程中个体差异的研究,提高该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学习是建构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 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原 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 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学习是社会互动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社会 互动的过程,学生通过与 他人的交流、讨论和合作 来共同建构知识。
教师观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他们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建 构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特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 程中应该主动地探索、发现和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01
02
03
04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 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h
16
支架式教学
通过教师的帮助(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 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开发潜能,完美人性,完善人格, 成为世界公民。在马斯洛看来,理想的教育制度培养 出来的“自我实现者都有一个他信仰的事业,一个他 们为之献身的使命”
h
20
马斯洛的内在学习论
外在学习(external learning)是单纯依赖强 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其着眼点在于灌输而不 在于理解,属于一种被动的、机械的、传统教 育的模式。
h
2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知识观 学生观 学习观
➢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 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 是最终答案。
➢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 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 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 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 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 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 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 并不意味着学生会对这些命题有 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 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 而建构起来。
h
9
理解的生成过程
有关的记 忆存储 归类进入 记忆
长时记忆
a
最初与记 忆生成联 系
c
d 对照记忆 经验作检 验
g
过去经验 的影响
b 注意
持续的兴趣
感觉信息 选择性知觉
c e 不成功
主动建构
意义(试
验性的)
f
成功
教育心理学-07-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知识经验 理科教学的效果达不到教师所预期的结果,差 异表现在: (1)原有认知结构内容上的差异; a. 学生在学习前已经从不同途径获得了与教 师头脑中和教科书中的观念完全不同的观念; b. 有些学生依然存在着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 日常概念; c. 有些概念虽然通过教学有所改变,但并未 全部改变。 (2)认知策略息加 工理论
奥苏 贝尔
皮亚杰
维果斯基
建构 主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是以客观哲学传统 为基础的,即把知 识和意义看成存在 于个体之外的东西, 完全由客观事物本 身决定,而学习就 是要把外在客观的 内容转移到学习者 身上。
认知派的信息加工论 改变了行为主义不谈 内部过程的做法,把 研究中心放在认知活 动的信息流程上,看 到了人对信息的主动 选择、编码、储存, 但认为信息或知识是 实现以某种“先在” 的形式存在的,个体 首先接受他们才能对 其进行加工。
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 心理学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不是一个学习理论,而是众多理 论观点的统称。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做了新的 解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的经 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 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教学需要创设 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 动。
3.教学观
教学是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 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活动,以促进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化和 改造。
①不能无视背景经验,而要以其为基础和起 点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 ②应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在社会文化参与下 内化相关知识。
第二节 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个人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习是一个 意义建构过程。
201611(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或简单的信
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 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学习的理解性: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
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 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 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第 15 页
五、警惕自主建构的危险性
➢ 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认
识主观的,人对于世界的 解释是依赖个人经验的。
➢鱼就是鱼!!
第 16 页
六、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 搭脚手架 • 独立探索 • 协作学习 • 效果评价
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 教学方法
随机进入 教学
• 呈现基本情境 • 随机进入学习 • 思维发展训练 • 小组协作学习 • 学习效果评价
第 13 页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教学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 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以支持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1)教师、学生、知识之间关系发生变化
(2)教学四要素的角色发生变化
学生:被动接受者 教师:传道授业者 教材:传授的内容 媒体:教学的手段
主动建构者 帮助促进者 建构的对象 认知的工具
2、人本主义理论在教育上主张从学生的主观需求着 眼,帮助学生学习喜欢而且有意义的知识。
3、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第 18 页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
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 的人,一个充分起作 用的人,使学生的整 体人格都得到发展。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pt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人本主义:改进人际关系的教学策略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 初的美国,其创始人为马斯洛和罗杰斯,由于其兴起 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之后,又称为 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但第三势力的称谓并不妨碍 它成为当今最有市场的心理学流派之一。 人本主义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 , 忽视人类本身的特质;另一方面又反对认知心理学虽 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了人类的情感、价 值观、态度等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具有广 泛国际影响的、集大成的(科学)学习理论。建构 主义首先根植于西方近现代哲学;其次,是来自 科学知识社会学;第三,也来自认知科学和脑科 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皮亚 杰关于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第四,还来源 于科学教育学或科学教育研究。然而,建构主义 作为一种认识论是由多学科交叉渗透、杂交而生 的产物。这种多学科性决定了其自身流派众多, 体系庞杂,而呈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倾向和范式。 诸如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 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罗杰斯认为,意义学 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 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 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罗杰斯的意义学习与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的 内涵是不同的,前者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 间的关系,而后者是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 系。ຫໍສະໝຸດ (三)简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1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2
第一节 建构主义概述
一、建构主义的内涵
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 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15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一)自我实现的人格观
“自我潜能是人性发展的种子,文化、环境、教育只是阳光、食物和水。”
(二)内在学习论
-外在学习 -内在学习
单纯依赖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被动的、机械的、 传统教育的模式。
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 学习;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模式。
有意义学习 ► 有意义学习四要素:
个人参与性、自发性、发展的全面性、自我评价性;
► “让学生自由学习”
其所倡导的学 习原则的核心
18
☻ 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比较
学习内容和个人间的关系
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19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20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 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 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9
第三节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一、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
(一)内化说
► 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物质生产工具和精神生产工具;
何为内化?
►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文化内化的结果
► 自下而上的知识和自上而下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那天放学后,泰迪说了一句话才走,他说:“汤普森夫人,今 天你身上的味道就像我妈妈以前的一样。
”孩子们走后,她哭了至少一个小时。就从那一天起,她不再 研究怎样教阅读、写作和算术,而是研究怎样教育孩子。
多年以后,汤普森老师收到一封信。泰迪说,他拿到学士学位后,决定继续留在学校深造;他 还说,汤普森夫人仍是自己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目录页
1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 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这 种学习理论进一步解释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的主动性,突出意义建构和社会文化互动在学 习中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单独哪一家的学说,是众 多理论观点的统称。
问题与思考
此时,汤普森夫人才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她为自己的行为感到 羞愧。
圣诞节到了,当学生们送给她圣诞礼物时,她更是无地自容。 学生们的礼物是用明亮的彩纸包好的,上面扎着美丽的丝带,唯独 泰迪的不是。他的礼物是用厚厚的牛皮纸袋包裹的,那纸是从杂货 袋上扯下的。汤普森夫人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打开了礼物盒。里面有 一条水晶石手链,上面有颗水晶石已经丢失了;还有一瓶只有 1/4 的香水。一些孩子开始发笑,她制止了他们。她大声夸赞这只手链 多么漂亮啊,并把它戴在手上,还在手腕上擦了一些香水。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课件
0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的教学实践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学习者需求分析
在课程设计之初,需要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他 们的学习目标、兴趣和背景,以便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
学习者参与决策
鼓励学习者参与教学设计的过程,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使教学设计更加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与启示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未来发展
0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概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强调人的整体发展
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学习和发展 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 志等多个方面。
倡导自主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实现,教育 者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创新精神。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01
02
03
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 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 略和方法,满足学生的不 同学习需求。
情感教育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 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情感 智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果和心理健康水平。
0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的基本原则
自我实现的观点
自我实现是指个体追求成长、 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过程。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每个 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和需要 ,学习应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 现。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 ,提供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 学习环境和资源。
第7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不是简单地由 外部信息决定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通 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 用过程建构获得的。 • 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原有的经验系 统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 对信息意义的理解。 • 而且原有的知识经验由于和新的信息的相 互作用其本身也会产生调整和改变。
• 对知识的应用,建构主义则强调应用的 情境性,人面临现实问题时,不可能仅 靠提取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好问题,而 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对已 有的知识进行改组、重组甚至创造才能 更好地解决问题。 •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尽管不免过于激进, 但它向传统的教学和理论提出了巨大的 挑战,值得我们深思。
• 认知主义者,如信息加工论,基本上还是采用了 客观主义传统,认为世界是由客观实体、客观实 体的特征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构成的。 • 与行为主义不同之处在于强调学习者内部的认知 过程。 •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在皮亚杰和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 • 以皮亚杰和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主义学习观主要 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 互作用,而内化为主体的认知结构,这和建构主 义更加强调知识的主观性的观点还是有区别的。 • 维果斯基认为,人的发展的过程主要是一个历史 的、文化的发展的过程,人在接受历史文化的发 展过程中,这种历史文化也改变着人的心理。
三、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 知识观 • 学习观 • 教学观
知识观
• 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 知识的主观性. • 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 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 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 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 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 (3) 强调课程目标要有一定弹性,这是对的。 但如果把这一观点极端化,反对任何统一的课 程目标,过于强调认识的个体性、具体情境性, 则是非常有害的。 • (4) 允许学生对教学内容存在不同见解,这 是对的。但如果把这一观点极端化,陷入彻底 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反对任何统一的知识标准, 则是十分有害的。他不仅使学生无法建构现代 社会所需要的牢固的知识结构,而且会使学生 滋生浮燥、不踏实的认识态度。我们在认识世 界的过程中,从某一角度,我们基本上是可以 准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的。因此,我们在 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同时,还要鼓励他们 客观地、认真地去揭示客观世界。
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名词:1、建构主义: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之中完成的。
2、个体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的一种取向,强调学习是每个学习者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进行的意义建构过程。
3、社会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的一种取向,强调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来参与某种活动,在此过程中内化有关的知识。
4、生成性学习:学习者通过主动生成信息的意义而进行的学习,意义的生成是通过长时记忆中的知识与新信息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5、认知灵活性理论:斯皮罗提出的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点解释了如何通过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应用。
他按照学习所达到的深度和水平把知识获得分为初级和高级阶段。
6、初级知识获得:对于某一知识主题的入门性学习阶段,基本任务是知道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概念和事实,形成基本的理解。
7、高级知识获得:对于某一知识主题的高级学习阶段,学习者需要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形成深刻的、灵活性的知识理解,并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8、内化:把存在于社会的文化(如语言、概念体系、文化规范等)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作为心理工具来指引、掌握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9、自下而上的知识:指学习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交流和游戏等活动中形成的直接经验,在人的学习中,这种知识从具体向概括发展。
10、自上而下的知识:指社会中的公共文化知识,在人的学习中,这种知识首先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由概括向具体发展。
11、分布式认知: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
12、分布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允许指导者、学习者和学习内容分布于不同的非中心的位置,使教与学可以独立于时空而发生。
13、活动理论:强调了活动在知识技能内化过程中的桥梁性作用。
活动构成了心理特别是人的意识的发生、发展的基础。
而人的活动具有对象性和社会性。
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社会建构主义:以维果斯基的理论 为基础,以鲍尔斯费尔德(H.Bauersfld) 和库伯(P.Cobb)为代表。(P195)
社会建构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 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提出了怀疑,认为所 有的认识都是有问题的,但它比激进建 构主义稍微温和一些。
第七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第二节 个人/认知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节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第四节 人本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 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
本身不是一种学习理论流派,而是 一种目前正在快速发展思潮。它进一 步揭示了学习者的主动性,突出了用 头脑建构知识和进行社会活动在发现 和转换复杂信息中的意义。
②情景性教学, (书198)学习应与情景化 的活动结合起来,情景学习的具体特 征为:
a.真实任务情景;
b.情景化的过程;
c.真正的互动合作;
d.情景化的评价。
④支架性教学,▲ (书200)把学习者的“最 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的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文化活动, 为学习者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 自无法完成的任务。随着活动进行,逐渐 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 最后完全撤去脚手架。
一、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一、理论根源
– 哲学根源
• 康德: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人们无法知道的,人所知道的只是自 己的经验。
• 库恩:科学只是解释世界的一种范式,知识是个人的理解。 • 后结构主义:强调非理性。
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PPT课件
注意建构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14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 个心理学派,因为其观点不同于行为主义和 精神分析,而被称为“第三次思潮”或“第 三势力”。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洛 罗梅。
8
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之前应认 真考虑学习者先前的(原有的)知识经验,使要学习的科 学知识落在学生可能的“建构区”范围之内,并与学 生的经验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习者有意 义的学习。
9
2.随机通达教学。建构主义者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 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 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会使学生对概念知识获得新的理解。
6
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体 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先前 的知识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既然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 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就必 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要根据自己先前的 经验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这样,传统的老师“讲”、 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就不复存在。
11
4.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引导教学进行 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技 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就是通过 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 移给学生。
12
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 学方式应该是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充分的沟 通互动、辩证协调、澄清以及再建构的过程来使 学习者先前的非正式经验更接近正式的科学知识, 尽管整个教学过程可能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让学 习者自己去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4.自上而下(top-down)的教学设计 • 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
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 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 • 在教学活动中,不必组成严格的直线型层级,因为知识是 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它包括事实、概念、 概括地以及有关的价值、意向、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等。 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或开始。
29
• 四、 有意义学习的特点 • 1. 个人全身心的参与。 • 2. 自我发起 • 3. 渗透性 • 4. 自我评价
30
• 五、有 意义学习的过程 •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在一定条件下,自觉挖掘其潜能,
自我实现的过程。学习是一种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 验为生长点。
31
• 六、 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 1. 以学生为中心 • 2. 学生要自主学习 • 3. 要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 4. 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被关爱和理解的氛围 • 5. 要强调做中学
• (4)在与长时记忆进行试验性检验、建构意义时,可以 通过与感觉经验的对照,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信息建立某 种联系,即主动的建构新信息的意义。
11
• (5)如果经检验,建构意义不成功,应该回到感觉信息, 检查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的试验性联系,如(a)构成选 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知觉的信息基础是否可靠,即是否采用 了没有事实根据的假设;(b)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建立 联系的信息是否适宜;(c)从感觉信息中选用的信息是 否合用。
8
9
• (1)首先是长时记忆的内容影响着个体知觉和注意的选 择,影响着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方式。
• (2)实际上构成了学习者的动机,使它不仅能注意外来 的信息,而且也能主动地对感觉经验进行选择性注意,这 种注意和知觉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做出随意控制的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
• 2.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设计 • 支架式教学认为,为了更好的促进学习者对于知识意义的
建构,教学应该围绕和结合当前的学习主题,按照维果茨 基的最近发展区要求,为学生提供概念框架,而不是具体 的学习内容,框架中的概念就像建筑中的脚手架,或网络 中的界面,为学习者提供进行知识学习的支持和途径。
.
17
2.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指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某种真实的 情境性活动,学生在实际活动之中逐步更多地洞悉专家所 使用的知识和问题解决策略。
.
18
• 3. 情境性学习(situated learning) • 真实任务情境 • 情境化的过程 • 真正的互动合作 • 情境化的评价
.
14
结构不良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知识的特点: ①知识应用的每个实例中都包含着许多广泛概念的相互作 用,即概念的复杂性。 ②同类的各个具体实例之间,所涉及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 的模式有很大差异,即实例的差异性。 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 能广泛而灵活地应用到具体情境中。
.
19
• 六、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 1. 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设计 • 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Spiro等人提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对信息意义的建构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进行,获得不同的理 解。因此教学设计也应该使学习者能够从不同途径通达意 义,获得不同的认识与理解。每一次通达会获得不同的意 义建构。
.
15
(2)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初级知识的获得与高级知识的获 得。在初级知识获得阶段,只要求把所学的东西按照接近 原样的方式再现出来。而在高级知识获得阶段,则要求学 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把它们灵活地运用到各种具体情境 中。
.
16
五、学习的社会建构过程
1.支架(scaffolding)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在活动过程中, 比学习者更成熟的社会成员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脚 手架。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拆 除脚手架,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
• (2)人们生成对所知觉事物的意义,总是与他以前的 经验相结合,也即理解总是涉及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及其 认知结构。
.
7
• 根据以上两个前提,维特罗克认为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 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已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事件和 脑的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新知识) 相互作用,主动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以及主动地建构信 息的意义。
• (4)在与长时记忆进行试验性检验、建构意义时,可以 通过与感觉经验的对照,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信息建立某 种联系,即主动的建构新信息的意义。
.
11
• (5)如果经检验,建构意义不成功,应该回到感觉信息, 检查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的试验性联系,如(a)构成选 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知觉的信息基础是否可靠,即是否采用 了没有事实根据的假设;(b)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建立 联系的信息是否适宜;(c)从感觉信息中选用的信息是 否合用。
.
3
.
4
二、建构主义的两种取向
1 个人建构主义
主要是在以皮亚杰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关注学习者个体是如何建 构某种认知方面或情感方面的信息。
2 社会建构主义
主要是在维果茨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学习是一个社会参
与过程。个体与
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文化互动更重要。
.
5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知识的动态性、相对性
2 建构主义学生观
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3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
6
四、学习的个人建构过程
• 1. 生成学习(维特罗克,M.C.Witttock)
• (1)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总 是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主动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 些信息,并从中得出推论。
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1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朝着
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的方向发展一种理论。
•
行为主义
客观主义
奥苏贝尔
信息加工理论
布鲁纳
皮亚杰 维果斯基
建构主义
.
2
• 中心观点:知识和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 而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 事物本身决定的,而是人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 础所建构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
.
12
• (6)如果建构意义成功,即达到了意义的理解。 • (7)在新的信息达到意义的理解后,可以从短时记忆中
归属到长时记忆中,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或导致长 时记忆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组。
.
13
2. 认知灵活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斯皮罗(R.J.Spiro)提出的一种理论。所谓认知灵活性 是指个体可以从不同角度以多种方式重建自己的知识和 理解 。 (1)知识有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
.
22
• 4.自上而下(top-down)的教学设计
• 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 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 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
.
21
• 3.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设计 • 抛锚式教学认为,教学应该创造与真实任务类似的问题
情景,呈现真实性任务、案例或问题给学生(即抛锚), 尽可能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中产生学习 的需要与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主动识别、探 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 也叫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教学
.
8
.
9
• (1)首先是长时记忆的内容影响着个体知觉和注意的选 择,影响着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方式。
• (2)实际上构成了学习者的动机,使它不仅能注意外来 的信息,而且也能主动地对感觉经验进行选择性注意,这 种注意和知觉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做出随意控制的努力。
.
10
• (3)经过选择性知觉得到的信息,要达到对其意义的理 解,或者说要生成学习,还需要和长时记忆中存在的有关 信息建立某种联系,即主动地理解新信息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