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精神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山西省河曲县实验初中课题组一、课题提出背景和理论依据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占有主要地位,虽然有不少老师已意识到它的弊端,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刻苦,但做了很大的努力来改变这种学习的被动局面,仍效果甚微。

近几年来,出现了“学导式、自学式、启发式”等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思维习惯,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老师的精力限制,往往是部分优生的活动代替了全班学生的活动,部分优生的发言代替了老师的讲解。

大部分学生仍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中,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得不到充分体现。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形成学习习惯,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担负的重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分别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五自”(即自学、自讲、自评、自练、自用)学习,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把,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亲身获得体验,获得感知,获得快乐,让思维在自主学习的和谐氛围中不断得到锻炼、拓展、升华和延伸,将是教育的必然趋势。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犹如他的机体吸收营养,只有他自己才能完成,别人是不能替代的。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能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它认为自主性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总结

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总结

《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2015年3月,我们学校申请了《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2015年8月得到了恩施州德育研究会的批准和立项。

学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非常重视这次被立项的课题,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各位老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15年10月15日课题组长参加了建始教研室在建始民小召开的2015年省州教育科研课题开题会议,得到了课题研究培训和指导。

回来后,我们课题组迅速召开了《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的开题会议,传达了县开题会议精神和要求,并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合理的修改,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

同时对组内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自课题开展研究以来,我们对照课题实施方案,对照课题研究计划,进行了阶段性的研究工作。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精心指导下、在学校各教研组的配合下,经过我们课题研究组所有成员的潜心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实现了预期的阶段性目标。

现将课题组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总结:一、有效的开端自从课题被立项后,我组成员就积极投入到此活动中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关于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相关的经验文章、专著,如《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强能力提高的策略》、《农村住读生自立、自强、自理能力的培养》、《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等有关教育的资料。

学校课题组每两周召开一次课题专题会议集中学习,分析研究在课堂教育、课外教育中遇到的情况,查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中提高认识、在认识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学习了与当前德育教育紧密相连的优秀课例和成功经验。

为提高对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作好了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

二、有效的实施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道德提高的重要渠道,因此,只有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才能很好地提高德育研究的效果,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人,造就人的目的,特别是我们的主题班会课,更是我们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的最佳时机,不容错过。

自信心研究结题报告

自信心研究结题报告

重庆市教育学会第八届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2015-2017年)提升城市小学流动儿童学习自信心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课题批准号: XH2015B176课题名称: 提升城市小学流动儿童学习自信心的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 陈亮所在单位: 重庆市南岸区窍角沱小学校目录一、研究背景与意义01二、理论基础及依据 02三、核心概念界定04四、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04五、研究目标及内容05六、研究对象及范围05七、研究方法及运用05八、研究成果06九、研究影响与效果09十、问题与讨论11十一、结论与建议11十二、参考文献11重庆市南岸区窍角沱小学校经过前期的立项、准备、研究和后期阶段经验的总结,三年多来,我校全体实验教师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小学流动儿童学习自信心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提升城市小学流动儿童学习自信心的策略研究的途径和方法,促进了流动儿童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建构融入城市小学流动儿童学习自信心的策略研究的策略,促进交流,促进流动儿童共同发展的实施策略,构建和谐校园。

在前中期的研究工作中,经我校课题研究组全体成员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些许成绩。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年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儿童,也随其父母进入新的环境。

重庆市南岸区窍角沱小学是区教育局指定的一所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

学校现有学生600人,流动儿童占95%,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学期都有学生在不停地流动,而流动中在学习上不够自信的的心理障碍造成了教师教育教学更多的困难,阻碍了学生快乐、健康、幸福地成长,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学校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流动儿童在学习上的不自信表现突出:一是学习环境不自信:1.不能熟练使用普通话,在老师讲课时听起来很费力占33%;2.不了解学校环境,分不清、找不到学校的功能室58%;3.不知道学校文体设施设备在哪能借用46%;4.不了解学校所在社区环境,找不到公交车站等公共设施85%。

《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题报告)

《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题报告)

《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我校《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经专家组评审,恩施自治州德育研究会批准,确立为恩施自治州德育研究会2015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5040)。

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建始花坪民族小学《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本课题的课题界定一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

”是的,因为自立的个人才会有所作为,自立的国家才会不受欺负,实现繁荣富强。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汉。

”这些无疑说明了人要学会自立,更要懂得自立。

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长大,许多事情都要自己解决,自己面对。

我们不能事事都依赖于他人,因为不懂得自立的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

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的独立的人。

可以这样说,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理能力的过程。

从学会走路开始,我们就获得了一个身体的自立;当能自己吃饭、穿衣时,我们就有了自立生活的体验;知道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们就获得了基本自立的人生。

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自立方能自强。

自立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保证。

自立的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自立不等于盲目排斥别人的帮助。

要积极鼓励孩子自立。

本课题所研究的对象是花坪民族小学一至六年级全体在校学生。

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象我们农村集镇完小来说,对低年级(一、二、年级)重点培养自立自主精神,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背书包、自己睡觉。

对中年级(三、四年级)重点培养自立自理精神,自己上学、自己过马路、自己洗手绢、袜子等、自己洗在学校吃饭的饭盒。

对高年级重点培养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融入社会。

【结题报告】自信,让“特殊学生”不再“特殊”

【结题报告】自信,让“特殊学生”不再“特殊”

自信,让“特殊学生”不再“特殊”七年(8)班一、提出的背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康的人格。

而自信是一个人健康人格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他们表现出自信心缺乏,意志比较薄弱,进取心和抗挫折的能力差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归其原因是自信心缺乏和不足。

我们经常看见有些学生自我评价过低,在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前,认为自己干不了,于是畏缩犹豫不前,压抑了内在能力的发挥。

过强的自我否定评价就是通常所说自卑感。

有自卑感的学生行为怯懦,处处依赖老师、父母和同学,活动效率低微。

现在的学生大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过多的保护和关爱,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缺乏坚强意志的培养,导致他们在困难面前缺乏激情,缺乏勇气,缺乏应有的自信。

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再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强化训练。

因此我们“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作为本学期自己的研究课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校学生自信心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上课不敢或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有的同学回答问题紧张、不流利;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惧怕参加竞赛活动,害怕与别人相比,特别怕别人笑话。

(二)有些同学不敢主动地与其他同学交往,常常畏缩,说话小声、胆怯,不敢或很少主动在游戏中表达自己的意愿,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等,缺乏主见,总是跟在能力较强的同学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而不愿甚至从不当领导者。

(三)遇到困难常常害怕,退缩,而不能努力解决。

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在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活动,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新活动。

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常缺乏主见,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依赖他人帮助,向老师告状或回家告诉父母。

比如在我班,在问到“虽然你很努力,但你仍然担心学习,怕学不好吗?”时,有21.1%的同学选择了是。

问“班上来了新同学,你会主动和他打招呼吗?”有12.3%的人选择了不会。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即本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自身的情感和需要,在其影响下的现代教育主张学习者应具有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支配权和控制权,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但是,传统的教育研究侧重于对教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习者及其学习活动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取向给教育实践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其主体性发挥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压抑,学习者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研究迅速发展起来。

其中,自主学习便走上了教育理论的前台。

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

而提倡数学自主学习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是数学发展的需要,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次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终身学习的要求。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学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教师应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落实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由研究教师的“教”到研究学生的“学”的转变。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迫使教师和学生陷入繁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探索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很有实在意义的一件事,但这需要一个系统全面的研究,可以说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我校学情的需要。

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兴校为关键,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让科研服务于教学,在教学中从事科研,相互促进。

经过以上论证,我们提出了本课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幼儿自立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幼儿自立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幼儿自立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摘要】幼儿的自立能力是其成长过程中所必需具备的一个能力,在具备自立能力之后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此,文章着重从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从多个方面培养幼儿的自立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思考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立能力,旨在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自立能和处理问题
中国的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性较强,这种依赖感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自立意识,突出表现为幼儿在丢失某个东西之后往往会在第一时间求助于教师和家长帮忙寻找,自己在一旁等待。长此以往会使得幼儿失去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需要着重注意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中午时候,幼儿吃饭打翻了饭碗之后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将打翻的饭收拾干净。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而不仅学会了自己处理问题,而且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自己要始终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他们做事的兴趣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家长要始终遵循孩子的选择,同时,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积极鼓励幼儿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家长也需要引导幼儿始终坚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教学型的知识人才不再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流,具备竞争意识的创新成长成为竞争的主要方向。幼儿教育人们终身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在幼儿阶段,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言语行为上予以幼儿一定的鼓励,在幼儿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教师要予以幼儿一定的肯定,从而使得幼儿对学习始终充满热情。在让幼儿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命令,因为在采取这种简单的命令之后会让幼儿对自己的劳动产生对立的情绪心理,也很难让幼儿对游戏活动失去兴趣。而如果是将运动变成游戏化的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自立能力的培养对其一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强化对幼儿自立能力培养的关注。虽然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不高,但是在培养幼儿独立意识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了示范性的动作和恰当的语言则是会达到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为此,在培养幼儿自主意识的时候教师和家长要具备强烈的耐心,如在教孩子自己穿鞋、系扣子,家长要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耐心观察,还要及时地鼓励,耐心地帮助。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培养起自立能力的时候教师要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自主习惯。随着幼儿的成长,在不同阶段幼儿所需要具备的自主意识和自主习惯不同,家长和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成长变化来引导其做一些身体力行的事情,从小学会独立、自主、感恩。

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开展情况小结-

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开展情况小结-

《小学生自主能力研究》课题小结(一)课题介绍围绕学校“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素质教育实验校的创建与推进为平台,逐步开展《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

在学校原有自主教育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德育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等内容的实施,多方面全方位、全开放、全过程地开展课题研究,使学生“学习主动、活动自主、生活自理、服务自觉”,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进一步深化学校特色创建,努力提升学校内涵和办学水准。

(二)主要措施开发学校课程,凸显课题研究亮点。

学校从原有基础现状出发,整合有效资源,制定自主教育课程建设方案,依托德育、语文、体育、科技等学校传统特色项目,自主开发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重点目标的校本课程,已开发完成的校本教材总计14本。

校本课程开发采用项目负责制,如:德育校本课程系列开发实行“德育校本课程年级组长项目负责制”等,以项目化运作的流程和方式,确保了校本课程开发扎实有效。

开发与建设的校本课程由教导处、德育室负责实施,依据上海市课程计划要求,在基础性课程规定的课时以外,每学期初教导处将校本课程授课时间排入学校总课表中,以各年级组为单位,根据学生特点,在课程库中进行课程内容选择。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现参与性、生活性与探索性,充分呈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渗透,抓实课题研究重点。

学校着力构建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在学科教育中渗透主体教育,致力于探索并构建“主动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即:注重以学为教的教学理念、注重趣味多样的教学手段、注重个体差异的层次教学、注重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

学校每学年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为主题,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各类教学竞赛和骨干教师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如:听课评课专题讲座,专题说课比赛,现场出卷技能比赛,专题教学案例评比,专题论文比赛等,通过竞赛展示活动提高教师备课、说课、评课、出卷、撰写论文、演讲等多方面能力,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与学生同步发展。

小学生自信心培养研究

小学生自信心培养研究

《小学生自信心培养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注重学生的主动发展、自主学习。

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中,智力因素不容忽视,但非智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比智力因素甚至更重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越来越引起学校的重视,作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基础的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日益凸现,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家长必须充分挖掘和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其中自信心就是非智力因素中重要的一项。

自信心是指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待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开拓进取、向上奋进的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富有自信心的孩子乐观、积极、向上、勇于迎接挑战、敢于克服困难。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胆小、自卑、退缩、不能经受挫折,容易沮丧,做事有畏难情绪,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一个孩子要取得在学业上的成功,他必须具有学习自信心。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能否考虑到和重视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是否通过科学正确的途径激发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孩子的学业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他们的思维、知识、阅历都相对狭窄,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淘汰对他们冲击太小,学生的学习思考创新的空间和能力层次较低,学生家长的人才观念陈旧,家教方法简单粗暴,造成了学生心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和倾向。

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势在必行。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引起家长的思考,思考在家庭教育中怎样避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学会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努力挖掘孩子的潜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培养孩子成为一个乐观自信的人,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小学生自信心的研究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

学生学习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研究的阶段性工作总结

学生学习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研究的阶段性工作总结

学生学习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研究的阶段性工作总结花坪民族小学李蕊一、培养自立能力,家庭教育是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人的自立能力如何,取决于童年时期,也取决于家长这一启蒙老师。

只有依靠家长,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才能立竿见影。

体现成效。

必须抓好:1、建立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家校沟通。

由校长任组长,党、政、工、团为成员,辅之以家长代表和班主任。

每月至少一次会议,任务是探讨家庭教育方法,总结交流家校教育经验,反馈家校教育的有关信息。

2、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把《中学生家庭教育读本》作为家长学校教材,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借鉴先人研究的有关实例数据,如:爱干家务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失业率、犯罪率之比分别为1:15和1:10;离异率和心理疾病也较低为依据,提醒家长从小培养自立能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未成年人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脆弱,经不起磨难,会直接影响今后的事业和生活。

反思青少年对身边能够轻易做到的小事往往视而不见的原因。

反省我们的失职,体会培养自立能力的紧迫感。

而学习国外经验,从小培养,从日常生活抓起。

3、建立班主任、家长无妨制度。

除设立校长接待制度和意见箱外,班主任每月至少家访(信访或电访)一次。

实行沟通交流,形成共识:过分溺爱子女、专制子女都是极端行为,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

要情感与理智相结合,合理地掌握爱与严的分寸,改变“恨铁不成钢”而非打即骂的不合法教育方式,知养会教,合理导教,富教与乐,严宽共济,才能使孩子终生爱益,否则悔恨终生。

二、培养自立能力,学校教育是关键未成年人可塑性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培根固基,刻不容缓。

1、抓立德教育。

组织学生学《中学生守则》、、八荣八耻等,通过课内外活动,开展孝敬父母“小帮手”、遵纪守法“小标兵”、互相帮助“小伙伴”、爱护环保的“小卫士”、健康自主“小主人”活动。

形成“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关怀扶持,和谐共处”的意识,自觉“规范行为,不忘责任;实干兴邦,再创辉煌。

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小学生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小学生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学科综合XueKeZongHe教师·TEACHER0882019年10月Oct.201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而自立精神与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法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的独立发展能力和独立发展意识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教师要重视自立精神与自理能力的培养,并且利用正确的方式融入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之中,从中探讨培养小学生自立精神与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发展小学生的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

何为自立?自立精神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往深入挖掘:自,就是独自的意思;立,就是不依赖别人,依靠自己完成某项工作和任务的心理品质。

自立主要包括了自立的精神和自理能力,自立精神,就是思想层面要摆脱对他人的依赖;自理能力是指行为层面能独自完成某项工作和任务。

自理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未来走向社会、站稳脚跟的主要能力。

[1]所以,从小学的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自立精神与自理能力的教育尤为关键和迫切。

自立不仅是一种价值取向,还是一种人格特征,更是走向社会的生存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自立的教育是一条绝佳的途径。

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与相关法律的教育时,要通过具体事例对小学生进行自立精神的建立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笔者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如下探讨:一、培养小学生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的重要要求当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宠爱,很多孩子甚至是在溺爱中长大,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家里的小王子或者小公主,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从小被忽视,在小学阶段表现出明显的依赖性,并从生活中的依赖影响到学习活动的依赖,他们在家庭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成长。

家长经常顺着孩子的要求,很少进行挫折教育与自主能力的教育和锻炼,造成当下学生自理能力普遍较差,同时也不能自立。

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自主意识方面的观念就得不到成长,导致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依赖感比较强,表现为依赖家长、依赖教师。

《对培养小学后进生学习自信心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对培养小学后进生学习自信心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对培养小学后进生学习自信心的研究》的结题报告王吉华(福泉市陆坪镇立冲小学 贵州 福泉 550500)【摘要】所谓后进生,就是班上学习落后,纪律较差或二者兼有的学生。

这些学生学习不上进,作业马虎,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常给学校、老师带来很大的麻烦。

这类学生的行为还影响到其他同学,在学校的教育中最头痛的就是这类学生。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和保证。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增强后进生自信心很重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后进生转化 所谓后进生,就是班上学习落后,纪律较差或二者兼有的学生。

这些学生学习不上进,作业马虎,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常给学校、老师带来很大的麻烦。

这类学生的行为还影响到其他同学,在学校的教育中最头痛的就是这类学生。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和保证。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增强后进生自信心很重要。

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个人的体会。

1、多表扬,少批评。

有人说:批评伴随着孩子,他学会谴责;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赏识伴随着孩子,他明白人生终须一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们天真的想法、说法、做法和各不相同的习惯,常常是成年人无法理解的。

教师如果能换一种眼光,用理解、用关爱去体会学生的一切,就会认识到那一切原来是那么美好。

有的学生好动,原来它适宜于在活动中学习;有的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原来它更擅长于发散性思维;有的学生常常突发奇想,原来他在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独到之处……教师应该是一个“强项发现者”,发现并赏识每一位学生身上的特殊点。

让学生感到“我也能干!”这就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因为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消除彼此的隔膜和不信任,而紧张、对抗、敌视的师生关系,只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他们进行教育,无异于“对牛弹琴”,根本谈上进步和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1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洗脚,鞋带松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伞,平时自己背书包上学,自己整理书包,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天气热了知道脱衣服,天气冷了知道自己加衣服,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等等。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而我接手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只不过是一群6或7岁的娃娃,他们有的不会系鞋带儿,有的不会整理书包,有的不会帮妈妈做家务,甚至有的同学连大衣的拉链都不会拉因此,我在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确定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理论依据: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高速发展,这就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它要求人的独立性。

但如今我们的下一代生活自理能力极度缺乏,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爸爸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望子成龙心切,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的培养。

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对孩子溺爱的家庭又占大多数,因而使得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

有的低年级的小学生不会自己穿衣服,鞋带松了也不会自己系。

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阻碍了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

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开展情况小结

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开展情况小结

《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开展情况小结北蔡镇中心小学(一)课题介绍围绕学校“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素质教育实验校的创建与推进为平台,逐步开展《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

在学校原有自主教育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德育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等内容的实施,多方面全方位、全开放、全过程地开展课题研究,使学生“学习主动、活动自主、生活自理、服务自觉”,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进一步深化学校特色创建,努力提升学校内涵和办学水准。

(二)主要措施开发学校课程,凸显课题研究亮点。

学校从原有基础现状出发,整合有效资源,制定自主教育课程建设方案,依托德育、语文、体育、科技等学校传统特色项目,自主开发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重点目标的校本课程,已开发完成的校本教材总计14本。

校本课程开发采用项目负责制,如:德育校本课程系列开发实行“德育校本课程年级组长项目负责制”等,以项目化运作的流程和方式,确保了校本课程开发扎实有效。

开发与建设的校本课程由教导处、德育室负责实施,依据上海市课程计划要求,在基础性课程规定的课时以外,每学期初教导处将校本课程授课时间排入学校总课表中,以各年级组为单位,根据学生特点,在课程库中进行课程内容选择。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现参与性、生活性与探索性,充分呈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渗透,抓实课题研究重点。

学校着力构建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在学科教育中渗透主体教育,致力于探索并构建“主动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即:注重以学为教的教学理念、注重趣味多样的教学手段、注重个体差异的层次教学、注重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

学校每学年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为主题,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各类教学竞赛和骨干教师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如:听课评课专题讲座,专题说课比赛,现场出卷技能比赛,专题教学案例评比,专题论文比赛等,通过竞赛展示活动提高教师备课、说课、评课、出卷、撰写论文、演讲等多方面能力,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与学生同步发展。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一、课题进展情况自国家出台双减政策以后,一部分家长忧心忡忡,一部分家长喜笑眉梢。

优的是怕孩子放纵,喜得是孩子的压力变小。

双减政策落地,一定意义上,能够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去成长,不提前剥削孩子的剩余价值,享受童年带给孩子的乐趣,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全面发展。

但是作为家长,忧心的是孩子在家不写作业,疯狂的玩耍会导致孩子放纵,肆无忌惮,学习成绩下降,作为家长,有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仔细品读,孩子们现在不仅仅只需要学习课本知识,还有很多自然、科学、人文等知识去渗透,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所以我觉得双减政策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更符合当下这一潮流的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制定相应的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而不是盲目的跟着老师占用大把的时间做些机械的作业。

自主学习下,一要控制作业总量。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剩余时间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时间,自己有能力去支配自己的时间,比如,可以画、唱、跳、玩等等。

按照五项管理规定,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

自主学习下,二要培养孩子学习的乐趣,孩子的爱好得到充分发挥后,身心愉悦,会把学习的乐趣转移到各个方面,包括文化课的学习,一旦有了兴趣,有了移情,孩子会享受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所以培养孩子主动去学习,根据自己的思想去学习,有效的引导而不是直接根据家长的思想直接干预,因为现在大潮流下,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心理学家指出,自主性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每个人天生都有自由选择的需要和能力。

当个体感觉到自己的行为自主时,就会有满足感,愿意探索新事物,接受适度挑战,追求胜任任务。

这种自主性体现在学习中就是自主学习。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程颐说:“学莫贵于自得,非在外也,故曰自得。

”自主学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只是在“双减”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教育理论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精神的研究》结题报告泉源乡中心小学毛善英颜士文一、问题的提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性格懦弱、缺乏独立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给予了过分的保护和溺爱。

本来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家长都替他做了。

孩子想自己穿衣服,不行,太慢了;孩子想出去和小朋友玩一会,不行,受伤怎么办?这也不能干,那也有危险,禁止孩子接触任何新鲜事物,从而限制了孩子的主动性,一切听从家长的安排。

孩子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知怎样去做,也不敢去做,处事畏首畏尾,对任何活动缺乏主动,意志不坚强,缺乏独立性。

因此要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精神,家长首先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孩子摔几跤、累一些并没有什么关系。

凡是同龄儿童能够做的事情,如穿衣、洗涮、同陌生人谈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出去玩等等,哪怕多少带点危险性的事情,都应让孩子去做。

因为孩子只有完成了多少带点危险的事情,在完成过程中内心多少有点不安,他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变得坚强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当然要注意安全,给孩子适当的保护,防止孩子接触危险的东西或去危险的地方,如有电、有火的地方或阳台、高墙等。

在孩子做事情前,告诉他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或危险,以及防范措施。

五十年前,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对父母对孩子照顾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

”这说明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生活的舒适,也关系到孩子对生活有没有自信心,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生存能力,能不能自立于社会。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

我们的祖先历来告诉告诫年轻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享誉世界的圣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要总是扶着走,牵着走,而是看着走,让他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把孩子应该自己完成的,能做到的事,都要还给孩子,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

我提出的要给孩子自强自立的精神是符合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理论依据无数自强自立者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有多高的天赋,也不在于多好的环境,而在其是否具有自强自立的精神。

如何培养自强自立的精神,本课题在研究中通过引导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挖掘孩子的自主选择潜力、引导孩子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的自强自立的精神。

三、课题内涵及研究的基本内容引导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是迈向自强的第一步锻炼。

勇于承担责任就是自责。

在社会生活中有成与败,有得与失,有荣与辱,有幸与不幸。

追求自强的人,从自身方面找原因,对孩子来说,告诉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怨天尤人,就是对困难的畏惧和怯懦,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不信任,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这样的认识归因会使自己产生挫败心理,自我萎缩。

自强得人必是勇于自责的人;勇于自责的人,才能做到自强。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其生活自立能力的基础。

美国哈弗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的400名少年儿童所作长达20念得跟踪调查,发现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孩子与不爱动手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

这有力的证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与生活自立能力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重对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挖掘孩子的自主潜力,让孩子学会支配生活和控制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人。

选择是人生的天性,人的本质需求,没有选择就没有自主,失去自我,缺乏信心,丧失勇气,对于孩子而言更是与此。

假如孩子无主见,他就永远不能成功,凡事都有他人做主,也就不会思考了。

有些父母错误的认为,孩子只有长大懂事后才能够做自主选择,其实自主选择的能力需从小挖掘。

父母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引导孩子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使孩子具有自强力量的源泉。

屠格涅夫说:“生活中没有理想的,是可怜的人!”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自强的力量之源,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人的活动如没有理想的引导和鼓舞,就会不变的空虚、软弱、混乱而渺小。

引导孩子树立崇高的理想是每一位家长的职责。

四、研究目标改变农村家长对孩子的鱼缸保护法则,放手让孩子独立做事,勇敢地承担责任,提高动手能力,学会支配生活和控制自我,逐步学会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

快乐地对待学习,消除学习上的畏难情绪,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主动想办法解决学校生活、家庭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困难,成为学习上的骄骄者,家庭的小主人,社会生活中睿智的人,循序渐进地养成自强自立的精神,让父母不再担忧,让老师放心,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五、研究方法、过程(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观察法。

3.谈话法。

4.个案研究。

5.心理咨询。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①选题,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实施方案,论证课题方案。

②课题理论学习。

2.研究阶段,进行课题研究,实施课题方案。

①课题理论学习。

②调查问卷及分析。

③进行“自尊”大讨论及分析。

3.结题阶段。

①完成资料管理。

②完成研究报告。

③完成课题研究。

六、结果和分析家庭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你,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环节,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忽视自强自立精神的研究,而自强自立的精神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乃至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来到人世间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孩子时时模仿家长的生活方式,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生活中家长又是怎样对孩子进行自强自立精神培养的呢?为此我对学生和家长各59的家长做了一下调查,结果如下: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问卷):谈谈你对子女的期望?希望自己孩子能够成为学识渊博考上大学,将来生活质量好的家长占70%。

如:有的家长谈到首先要学习好,其次懂得做人做事。

有的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还有的家长随孩子性格自由发展,希望孩子将来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生活幸福一些。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家庭生活节俭,还是家庭富裕,无论是文化层次高低,他们教育孩子时,没有考虑到孩子将来生活的幸福,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的基础是------孩子必须具有自强自立的精神,把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精神的责任推给学校教育,随孩子自己做决定而忽落家庭教育。

2.家长的教育方式(问卷统计)现今我们农村家长和孩子之间谈论最多的话题是——考试了吗?成绩怎样?进步了吗?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是什么?(1)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家长的态度及措施:(2)孩子做错事时家长的教育态度及措施:根据以上统计看出,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做错事时,父母从孩子角度考虑,理解孩子的苦衷,给予鼓励的人数不是太多。

因此,我认为父母要真正蹲下来和孩子及时互动沟通交流,从孩子思维方式和年龄特点,去理解你不能理解的事,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引导和处理,让孩子带着一颗被理解、被尊重的心,开始他们的人生之旅。

俗话“说人无完人”,在优秀的孩子,也有出错的时候,让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一定离不开自强自立精神的培养,要提高学生成绩,必须坚持鼓励性原则,鼓励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鼓励是真诚的,自己能够通过努力达到,获得一次次的进步。

(3)星期天允许孩子进行实践活动(问卷)学校教育的重点是书本知识的传授,科学知识的探究。

因此,我认为学生要想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家长应积极地迎合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活动成长空间开放:向课外开放、向自然开放、向社会开放。

让孩子明白在业余时间、大自然中、社会活动交往中都有适合自己所做的事,都有需要探索的奥秘知识,对于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孩子自强自立的精神无形中得到锻炼。

七、结论2012 年5月对三年级的三(一)、三(二)两个班级59 人,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做错事时,父母从孩子角度考虑,理解孩子的苦衷,给予鼓励,积极地迎合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活动成长空间开放,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孩子的自强自立精神得到良好的锻炼,学习成绩取得进步情况的对比如下:三(一)实验班29人成绩进步表格图三(二)对比班30人成绩表格图通过两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做错事时,父母从孩子角度考虑,理解孩子的苦衷,给予鼓励,积极地迎合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活动成长空间开放,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孩子的自强自立精神得到良好的锻炼,学习成绩能够明显地提升。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自强自立的精神没得到及时恰当的锻炼,成绩令家长们头疼呢?八、反思和启迪1、教育方法不当:(1)粗暴型:调查中家长的回答让我们了解了为数不少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动辄严厉批评、打骂,造成孩子心灵上扭曲,让孩子失去了自尊、自信,不懂得孩子成长规律。

(2)放任型:有的家长忙于打工,把孩子交给老人,祖孙之间存在代沟,孩子心灵孤独,不愿与爷爷奶奶及时交流,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养成,事事向爷爷奶奶撒娇,让爷爷奶奶包办。

作家长的忘记了自己的义务与责任。

(3)溺爱型: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

家长宁可吃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做一点分外事,使得孩子缺乏自强自立精神的锻炼,学习畏难情绪高。

2、只关注学习成绩。

只要成绩好,什么事家长都可以越俎代庖。

有的家长只关注成绩,至于其他漠不关心,对孩子势必造成误导——自己的任务仅是学习,生活平淡枯燥,产生厌学心理,对生活没有热情,更谈不上积极投身到课外生活、社会生活中体验、理解课本知识,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失去树立崇高人生目标的力量源泉。

3、要采取的措施(1)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定期开家长座谈会。

与家长在方法上相互交流,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

(2)请专家指导,定期为家长作报告,了解国内外家庭教育中——孩子自强自立精神的培养,以便家长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发展潜能,促进孩子自强自立精神的个性化发展。

(3)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地沟通,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虽然已经我们已经结题了,但我们的研究还会继续,一定让它结出丰硕的成果!步法入门与衔接初步[原创]我们常说的步法好,是说高手对付各种来球,总能及时到位,准确回击。

但是,人力有时而尽,步法再好,也不可能球打到哪儿都能接到。

所谓的步法,是为了让你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位置,作出恰当的回击,而不是球打到哪儿,人就跟到哪儿。

从这个意义上说,步法总是和技术衔接联系在一起的。

光说步法而没有技术衔接,就成了无的放矢。

本篇斗胆,从步法入手,说些自己的体会。

假定双方都是右手执拍,我方横板双反。

如果还不大清楚,请自己找klh实战录像。

底下的大部分都是以孔令辉的技术为原型。

1.发球后,重心要立即还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