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最婉约的一首词
浅谈辛弃疾的婉约词
浅谈辛弃疾的婉约词(2008-07-19 10:03:21)转载▼标签:分类:文化长廊辛弃疾婉约词文化谈到辛弃疾,我们就会想到他的豪放词,眼前自然而然会出现一位叱咤风云,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并唱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的慷慨激昂之音。
对于辛弃疾的的豪放词,文学史上给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这自然是正确的,然而我们应全面地认识辛弃疾其人、其词,除了他的豪放词之外,我们还应看到他在南宋风雨飘摇之际将昔日光复河山的一腔豪情化作对人生悲欢的深沉思索和无限感慨,以伤春感暮、抒怀念远的幽思之情创作出来的婉约词所取得的独到的艺术成就。
但作为豪放派词人的辛弃疾,为何要写这么多的婉约词呢?浅析其原因,大致有三点:一、传统词风的影响。
虽然在北宋时候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指出向上一路”,创出了豪放词,但是,传统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婉约词仍被奉为正宗。
即使到了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政治局面、民族兴亡的关键时刻,一部分进步的词人感到豪放词有利于抒发爱国之情,抗敌之心,豪放词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这并未改变词坛上词风以绮靡浓丽、柔婉含蓄为主的局面。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辛弃疾虽继承苏轼革新词风的事业,但又不能不受时代的影响。
例如,在辛词中就有不少注明“效花间体”、“效李易安体”等的词作,就是辛弃疾受婉约词(花间体、易安体等)影响的证明。
二、对婉约词体的肯定。
虽然正当两宋之际,南宋国势衰微,词坛上豪放之音大作,但整个文人的心态、审美趣味并为改变,文人雅士的生活正是产生大量婉约词的基础。
辛弃疾从现实斗争的需要出发,向“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作出挑战,他填了大量的豪放词,将豪放词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填却不曾对婉约词有任何的否定。
他对这两种词体采取了平等的态度,创作了相当多的婉约词,如《青玉案·元夕》等。
三、抒发感情的需要。
词人会用不同的词体来抒发不同的情感。
南宋的乱世环境让他成为一名爱国英雄,辛弃疾遭受打击、排挤,报国无门、壮志难筹,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产生的悲愤之情,只能借助豪放词来表达,现实中的辛弃疾不仅有忧国忧民之情,还有亲情、友情、恋情等,对于这些感情作者选择了以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意见长的,风格隽永含蓄的婉约体。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
上片描写抒情主人公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珍惜之情;下片以比喻手法反映全词情调婉转凄恻,柔中寓刚。
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炉,沉郁顿挫,寄托遥深。
作品原文: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⑴摸鱼儿:词牌名。
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
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
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⑵淳熙己亥:淳熙是宋孝宗的年号,己亥是干支之一。
淳熙己亥对应公元1179年。
⑶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⑷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
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⑸消:经受。
⑹怕:一作“恨”。
⑺落红:落花。
⑻无:一作“迷”。
⑼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⑽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⑾飞絮:飘飞的柳絮。
⑿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⒀蛾眉: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
⒁相如赋:即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浅论辛弃疾词之豪放与婉约
知识文库 第2期19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浅论辛弃疾词之豪放与婉约杜 晗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他那“气吞万里如虎”的辉煌词章,以豪放风格冠冕词林,为词体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后世尊之为豪放派的领袖。
而这位气势豪放、赤胆忠诚的爱国词人也有很多“清而丽,婉而妩媚”的作品,其间更有标明“仿花间”“、效易安”诸体的,以沉郁委婉的风格抒发悲愤激昂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婉约体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豪放与婉约作为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何以在辛弃疾一人身上都得以充分的体现呢?要了解这一点,必须从辛弃疾的生平入手,追溯这一词中伟人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的时代,是一个反抗民族压迫,反对历史倒退的风云激荡的时代。
辛弃疾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中诞生、成长,走完生命的全部历程的。
从思想上讲,他的一生是爱国、抗战的一生。
他置身于抗战派的行列,言议英发,出生入死,走上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爱国豪杰的道路。
即使在闲居中,他依然烈焰中烧,以英雄自诩,亦以英雄许人。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辛弃疾是一个用他的生命来写诗篇,用他的生活来实践其诗篇的人。
当他的伟大抱负无法实现,报国壮志一再受挫,主体受到难以抗拒的社会压力时,便不得不“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于慷慨悲歌的同时,亦借以风雨花草、儿女之情为题材的方式来述写襟怀,摧刚为柔、寄劲于婉、化直为曲。
也就是说,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豪放词作之一。
他一落笔,便用发扬蹈厉的调子高唱:大好江山啊,几千年来,你孕育了多少英雄豪杰!在眼前这个要塞中,先后有孙权和刘裕,都是一代雄主。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及注释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辛弃疾《摸鱼儿》原文、注释及解析
辛弃疾《摸鱼儿》原文、注释及解析〔注释〕摸鱼儿[宋] 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②,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③。
春且住。
见说道④、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⑤。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⑥。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⑦?君莫舞⑧。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⑨!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⑩,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本篇选自辛弃疾《稼轩词》。
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辛弃疾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同僚王正之为其饯行,作者写下此词。
②消,禁受得住,消受。
③落红,落花。
④见说道,听说。
⑤怨春不语,埋怨春天没有答理。
言外指春天自管逝去。
⑥算,料想。
殷勤,其主语是蛛网,不是蜘蛛。
画檐,饰有彩绘的屋檐。
惹,牵,挂。
⑦长门事,托名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序》,说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居长门宫。
她以黄金百斤赠司马相如,托其“为文以悟主上(汉武帝),陈皇后复得幸(得宠)”。
但史书所载,陈皇后并未再得宠幸。
长门,汉代宫名。
准拟,准定,表示肯定语气的副词。
佳期,指陈皇后复得汉武帝宠幸而相会的好日子。
蛾眉,原指女子长而美的眉毛,这里借指美人,指陈皇后。
脉(mo墨)脉,形容含情深沉未露而又有欲吐之意。
⑧舞,双关语,既指舞蹈,又指得意的样子。
⑨玉环,杨贵妃小名,唐玄宗的宠妃。
安禄山乱起,唐玄宗逃蜀途经马嵬坡时,因军士逼迫,她被赐死。
赵飞燕,汉成帝宠幸的皇后,后被废为庶人,自杀。
此两人都善舞,又以妒忌著称,暗暗呼应上文的“有人妒”、“君莫舞”。
⑩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解析〕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暮春所作的词。
作者自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渡淮水归南宋,十七年中他抗击金军、恢复中原失地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
朝廷不把他放在抗战前线的重要位置上,只是任命他作闲职官员和地方官吏。
辛弃疾古诗《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辛弃疾古诗《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时期词作家辛弃疾创作的组词类作品。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欢迎大家阅读!《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前言】《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时期词作家辛弃疾创作的组词类作品。
共两首词,分为《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和《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本诗表面是在写美人相思的苦闷,实际上寄托的是词人辛弃疾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
它在风格上也比较特别,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优美婉约的词。
【注释】1.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55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2.些:句末语助词。
3.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4.暮鸭:见《题舫子》诗:“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这里隐括其句。
5.青旗:卖酒的招牌。
6.有人家:来源于《杭州春望》诗:“青旗沽酒趁梨花。
”7.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翻译】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陌:田野小路。
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
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时发出叫声。
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
映入眼帘的还有远近连绵的山峦,横斜的山路。
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
青旗:卖酒的招牌。
城中的桃树李树害怕风雨吹打。
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
【鉴赏】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
《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
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
南宋词之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
肥,长期来往于吴越一带。一生飘
流困顿,在贫病交迫中死于杭州。
附 自 注 工 尺 旁 谱
现 存 词 中 有 十 七 首
《 白 石 道 人 诗 集 》
《 白 石 道 人 诗 说 》
《 白 石 道 人 歌 曲 》
《 续 书 谱 》
《 绛 帖 平 》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 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 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
此词咏燕全篇不着一“燕”字。 构思巧妙,手法多样,琢语形象
“咏物至此,人巧极天工错矣”
王士祯《花草蒙拾》
这一首词从爱情的 角度来看,它的寓义是:
爱情的路上经过千番努
力万番追求,真爱终于
没有被错过,正果就在
不经意回首间被你得到。
作者写这样一个不肯随 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 象,是有所寄托的。词人假
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
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
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
梁启超《艺蘅馆词选》
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
“韦郎”四句逆入,转而追忆、 借伊人之口表达此时此刻对男子的相
思之情,并在客观上真实地反映了勾
栏中女子的担心。
结拍将离愁别恨写到高潮,又戛然而 止,使读者也同样产生“剪不断,理还 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传为李煜所作《相见欢》句)的共鸣。
史达祖,
字邦卿,
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寓 居杭州。著《梅溪词》。 人称史达祖与姜夔『姜史』。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 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是作者婉约词章 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
西江月人道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发展。直至南渡之初张元干、张孝祥、叶梦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才较多继承了苏轼的词风,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他们的这一类词作,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激情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也没有更大幅度地向其他题材拓展,所以成就不是很高。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进行极富于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以及《西江月》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于简朴中见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所以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这是比较全面也比较公允的评价。
当然,辛弃疾的词时常也有过分散文化、议论太多,以及所谓“掉书袋”即用典用古语太多的毛病,但不管怎么说,他确实把词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词不仅是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而且是任何“意”和“事”都能表达得很自由很充分。这样,词的创作才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及赏析《鹧鸪天·代人赋》在风格上也比较特别,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优美婉约的词。
以下是小编J分享的《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鹧鸪天①其一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②。
平冈③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④。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⑤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⑥花。
【注释】①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55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②些(sā):句末语助词。
③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④暮鸦:见王安石《题舫子》诗:“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这里隐括其句。
⑤青旗:卖酒的招牌。
⑥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作品介绍】《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辛弃疾创作的组词类作品。
共两首词,分为《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和《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该诗表面是在写美人相思的苦闷,实际上寄托的是词人辛弃疾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
它在风格上也比较特别,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优美婉约的词。
【白话译文】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
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
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树枝间休息着一只只乌鸦。
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来。
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
【创作背景】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
这二首词是他在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第一首《鹧鸪天》(《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乡村生活欣赏流连对上层社会鄙弃故作此词。
【赏析】全词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辛弃疾《摸鱼儿》全词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全词翻译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辛弃疾《摸鱼儿》全词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摸鱼儿》南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消:经受。
落红:落花。
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脉脉:绵长深厚貌。
君:指善妒之人。
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译文1:还能经得住多少风雨?春天又将匆匆逝去。
珍惜春光的我总怕花儿开得太早,何况眼前飘落红花无数。
春天你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芳草已铺满天涯,遮住了你的归路?我怨恨春天为什么默默不语。
看来最殷勤的要算那画檐下的蛛网,终日忙着粘惹杨柳的飞絮,希望将春天留住。
长门官盼望佳期,一定又被贻误。
因为才能出众,被人妒忌,纵然像陈皇后那样用千金买来司马相如的辞赋,这一片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那些得宠的小人不要得意,你们没看到杨玉环和赵飞燕如今都化为了尘土了吗?闲散无聊最令人愁。
还是别去登高凭栏,斜阳映照之下,就是那令人断肠的迷蒙烟柳。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译文】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
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
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
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
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
闲愁折磨人最苦。
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注释】⑴摸鱼儿:词牌名。
⑵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⑶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
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⑷消:经受。
⑸怕:一作“恨”。
⑹落红:落花。
⑺无:一作“迷”。
⑻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⑼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⑽脉脉:绵长深厚。
⑾君:指善妒之人。
⑿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⒀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句意】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词翻译赏析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词翻译赏析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词翻译赏析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词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注释】1.丑奴儿: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层楼:高楼。
6.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强:勉强地,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尽“字有概括、包含着作者诸多复杂感受;使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大转折的表达效果。
8.欲说还休:想要说还是没有说。
9.道:说。
10.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想说却最终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译文二】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只好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评点】这首词是词人闲居带湖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中心句。
那时正值青春年少,激情万丈但却心地单纯,对于人们口中所说的“愁”,没有切身的体会,因而无法理解,总是登高远望。
词人连用两个“爱上层楼”,有力地带动下文的叙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婉约派诗人古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婉约派诗人古词赏析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接下来小编会给大家分享一首关于婉约派的古诗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创作背景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人物介绍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辛弃疾最有名的25首诗词
辛弃疾最有名的25首诗词,见证“词中之龙”的豪情与柔情他是词人,也是将领;他文能横槊赋诗,武能上马斩贼;他被称为“词中之龙”,他与苏轼合称“苏辛”,和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致力于收复故土,恢复山河,一生不休,他是辛弃疾。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辛弃疾,他的作品豪放如骄龙,满怀壮志,一心为国。
豪放之外,亦能婉约,柔肠相思,不输花间派。
今天,我们分享25首辛弃疾最著名的诗词,一起体会他诗中的快意与柔情吧!《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
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诗词最佳十首
辛弃疾诗词最佳十首第一首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个人身世和爱国主义情怀的集中体现。
其实,我也纠结了半天,到底是选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还是另一首同样千古绝佳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两首词,各有特色,抒发的情怀类似,都将典故运用得炉火纯青,无论哪首,都是杰作,但我觉得《永遇乐》更有历史沧桑感和悲怆感,因此选了这首。
词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自古以来,英雄似乎总与怀才不遇相关,尤其是那些处处不得志的大才子们,他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导致一生抑郁愤懑,辛弃疾无疑就是这样的才子。
辛弃疾一生的理想,就是收复失地,但无奈南宋朝廷的当权者们,被金人吓破了胆子,宁可偏安一隅,也不愿尝试北伐,辛弃疾因屡次上书陈述北伐策略,导致当权的主和派对他极其不满,一直打压他,致使他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赋闲近二十年之久。
时光匆匆,辛弃疾熬成了一位老人,也没有得到机会一展自己的理想,长达几十年的沉闷悲愤,屡屡在他的词中体现出来,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杰出的一首,全词豪迈中有悲愤,壮阔中有感伤,让人一唱三叹。
第二首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一首,可以算是赠别或送别的代表作品,在辛弃疾六百余首词中,送别之作不在少数,大多都写得非常好,而这首《破阵子》是大家最熟悉的作品之一,也是辛弃疾词作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的婉约词
辛弃疾的婉约词辛弃疾的婉约词辛弃疾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也为婉约派作出过历史贡献。
他深化了婉约词的内涵,提高了宋词艺术品位,拓宽了其艺术境界。
他的婉约词在柔情丽语之中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政治和人生感慨,又能催刚为柔,在温婉的表面下隐现着深沉雄健的况味。
辛弃疾的婉约词宋代文学,以词为盛,婉约词尤占重要的地位,影响了其他重要流派的产生和发展。
辛弃疾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虽然豪放词是其词作的主要风格特征,但他也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婉约词,其豪放奔腾的词风也闪现于清新巧秀的婉约词中,令人读之有耳目一新之感。
一、突破传统的题材婉约词自“花间派”以来,其传统题材大多是男女之情、离别之恨,题材范围比较狭窄。
辛弃疾大大突破了传统的题材范围,他在用大量的豪放词表现山河破碎、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同时,又善于用委婉的笔调抒写他对国势衰微的忧虑,对昏君奸臣的怨恨,对沦陷国土的思念,对自身遭遇的不满,深刻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为婉约词开辟了广阔的创作领域。
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寄托了词人对国势危殆的殷忧。
在投降主义集团统治下,国家还能经得起几番风雨的折磨呢?又一个春天匆匆归去了。
春天是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春去”暗喻国势的危殆。
由于“春去”,词人便产生了“惜春”、“留春”、“怨春”的感情,只得无可奈何地“怨春不语”。
全词充溢着忧国忧民的愤激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恨之气,于悲壮沉郁中又见含蓄蕴藉。
二、寄托象征的手法辛弃疾往往把自己的身世寄寓在作品的人物形象中。
如《蝶恋花·月下醉游雨岩石浪》写一位独处幽谷的绝代佳人,年华老大而无知音的悲哀。
词人由此想起自己不得志的境况,托香草美人以自喻,抒写壮志难酬的幽愤。
他亦常把自己深深的君国之忧融入景物的描绘之中,使景语变成情语。
他的名作《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则通篇运用暗喻和象征手法,将悲壮的爱国之情寓于宫怨的艺术形象。
名曰别词,却无离别的内容。
词人南渡十七年,迄未得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灯火阑珊处解释 -回复
《辛弃疾最出名的十首诗词》近日,我接到了一位朋友的委托,希望我能够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古代诗人辛弃疾最出名的十首诗词的文章。
作为我提供文章写手的角色,我非常荣幸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在接到这个主题之后,我首先对辛弃疾的诗词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希望通过深度和广度的分析,为您带来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在本文中,我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辛弃疾的诗词,以便您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
我们将逐一解释辛弃疾最出名的十首诗词,从不同的角度为您呈现这些经典之作。
1.《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是辛弃疾描写元宵之夜的作品。
他以古典文学的手法,运用夜色寂静、灯火阑珊等景物,描绘出了元宵夜晚美妙的情景。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团圆时光的向往之情。
他巧妙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心灵的孤寂与渴望。
这首词由于其动人的意境和创新的艺术技巧而被誉为辛弃疾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2.《青玉案·凌波微步》《凌波微步》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婉约词。
他以女子轻盈的步姿和婉约的风格描绘了一幅细腻的画面。
辛弃疾通过对女子舞姿的描绘,将外在的容貌和内在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出了其对于女性美的赞美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这首词以其柔美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被誉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是辛弃疾的一首豪放词。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以豪放不羁的情感,赞颂了自由、快乐、享乐的生活态度。
他通过描绘酒宴上的畅饮,表现出了对于人生的豁达和豪情。
这首词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独特的创新,成为了辛弃疾词之中的一朵瑰宝。
4.《青玉案·夜泊牛渚怀所思》5.《青玉案·岳阳楼》6.《破阵子•春景》7.《青玉案•元夕》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9.《貂蝉怨•将进酒》10.《青玉案•元夕》这些是十首辛弃疾最出名的诗词,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对这些诗词进行了深度和广度的分析,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呈现这些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最婉约的一首词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来改为字幼安,号稼轩。
乃南宋著名的豪放词诗人,且是一代卓有成就的将领。
辛弃疾生于金国,在少年时代经历抗金,于是归于宋国。
辛弃疾一生精忠报国,提出许多战略方针,却得不到权力派的认同,最后被排挤,归隐田园。
辛弃疾的一生,是壮志难酬的一生。
他将满腔的热情,寄予诸多诗词之中。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流传后世,存词600余首。
辛弃疾作为一代著名的豪放词诗人,其豪放词成就固然颇高。
另外,他的婉约词成就,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辛弃疾的婉约词作数量不多,但是基本是首首经典。
尤其那首《青玉案·元夕》,堪称登婉约词之巅峰。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意境颇深的词作,上片是写元夕的盛况:“花千树”、“星如雨”、“宝马雕车”、“鱼龙”等字眼,十分形象的表现了元夕的热闹场景。
人们在美丽的月华之下,沉浸在无边的节日喜悦之中,通宵达旦的欢唱、游戏。
下片则是写一个寻找佳人的痴情郎。
“蛾儿雪柳黄金缕”,路上有许多女人,她们有说有笑,走过之处暗香浮动。
这个痴情郎,在众人中千百次寻觅,却终于无果。
在他失望之际,蓦然一回首,却发现自己的所爱,正默默的立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开始极力描绘元夕时的盛况,其着力点其实并非赞颂元夕之盛。
而是为了鲜明的反衬出下面的“那人”幽独之处。
词中表面上是写痴情郎寻找“那人”的一个小故事,实则有着更深的含义。
我们结合辛弃疾当时的遭遇(被人排挤,一身本事无所可用,心中愁苦至极),不难分析出词中的“那人”,其实就是指作者自己。
既然受到排挤,无处容身,那么只有孤芳自赏。
“那人”在众人之中,给人一种清高而不落俗套的意味,表现了作者虽然受到冷落却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气节。
古代写元夕的作品十分多,但是很多都是可有可无的作品。
而辛弃疾的这是元夕词,绝非可有可无之作,而是百代流传的上乘之品。
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之中,认为读书须经历三个层次。
第一个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即奉稼轩此词为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