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陕西省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一年级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摈弃(bīng)石砾(lì)蜡炬(jù)百舸(gě)争流B.忸怩(niǔnì)铆钉(mǎo)慰藉(jiè)峥嵘(zhēng)岁月C.寥廓(liáo)纤细(qiān)包扎(zā)窸窸窣窣(xīsū)D.掂量(liang)间歇(jiàn)怂恿(yǒng)磕磕绊绊(bàn)2.下列选项中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律吕彷徨身躯酣畅淋漓云蒸霞蔚B.犀利衷心罅隙瞻前顾后莫名奇妙C.委屈矿冶形踪戛然而止昂首阔步D.端详娇嗔碾轧张惶失措磨磨蹭蹭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飞虎队中美情”中美友谊墙竖立在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餐厅,成为一座永久性设施,旨在让参观民众重温中美并肩作战的那段峥嵘岁月,传播“飞虎精神”。
②90多岁高龄的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主任王泰龄,现在仍每天坚持工作12个小时,且耳聪目明,风华正茂,声音爽朗,背挺腰直。
③义而久之,理想信念逐渐动摇,宗旨意识逐渐淡薄,价值观发生了偏差。
他自怨自艾自己的信念,一个学财务的人却算错了自己的人生账。
④采访组来到位于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的清晖园博物馆,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
在该园原会议室外,一尊高2米的小平铜像首先映入眼帘。
⑤周恩来对红岩精神的倡导和培育不仅在于他以不同形式发表了大量言论,更在于他在国统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
⑥1975年,董明珠入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工作稳定,拥有干部身份。
后来,董明珠邂逅了心爱的丈夫,两人义结金兰,鸾凤和鸣。
A.①②⑤B.②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⑥4.一首好的现代诗,它的描写、比喻、形容,必然是前后呼应的。
请依诗意,仔细推敲下面三节现代诗,选出最适合填入空格处的选项()(3分)【甲】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________了(刘大白《秋晚的江上》)【乙】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明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又________的写遍了相思(冰心《相思》)【丙】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没有照过________的小溪最清亮(何其芳《花环》)A.红颜/纵横/影子B.红颜/悄悄/镜子C.青丝/纵横/镜子D.青丝/悄悄/影子二、现代诗歌阅读(1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李翠萍)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陈胜前①何为文化基因?其概念比较模糊。
它是文化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个民族与其他群体间不可完全通约的东西。
尼古拉斯·韦德《天生的烦恼:基因、种族与人类历史》一书中指出:人类当下的存在是过去所有时间在内不断进化的产物,其进化单位可以是人类整体,也可以是稳定的社会群体。
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文化基因会产生变化,最终影响到当下的存在。
②中国是农业时代的幸运儿,史前时代温带区域,具有农业起源条件的地方并不多,中国则同时拥有南北两个农业起源中心。
农业是靠天吃饭,在农民的心中,最重要的是勤快,唯有勤快才可能有好的收成。
跟狩猎相比,农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民族志中可知,农民往往瞧不上狩猎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狩猎者是真正靠天吃饭的群体,他们不会种植,很少储备,日子过得似乎很是自由潇洒,但少有保障。
狩猎者之所以不愿意从事农业,多因为农业太辛苦,工作单调、繁重,需要长时间等待才有收获。
中国人的吃苦耐劳是写在基因里的,这一点也是世界对在外打拼的中国人的印象,这背后无疑有千百年来吃苦耐劳生活历练的影响。
③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一部不同文化、不同族群融合的历史,非常幸运的是,中国完成了这一过程。
相比而言,欧洲错过了融合的最好时机。
历史上的中国统一局面远多于分裂,这其中文化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无疑有许许多多的矛盾与冲突,最终都为文化包容所化解。
当代世界上许多地方还在为宗教矛盾相对立,中国早在上千年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包容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化基因在这个分化对立严重的世界上显得非常珍贵,设若这个世界多一些包容,何至于有那么多的冲突,那么多的流血。
④中国人思考问题的习惯总是先整体而后局部,比如中国人对“战略”一词的定义,就认为它是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节俭是国家强盛的法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日趋强盛。
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
有专家认为,2030年前后,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但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仍然“靠天吃饭”。
与此同时,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披露,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率达38%,校园中的浪费现象也比较普遍。
反对浪费,提倡节俭,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强盛与节俭”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一中、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例文:节俭是国家强盛的法宝我国自古就以节俭为美德,《尚书》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周易》提出“俭德辟难”之说,《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
古人认为能否做到节俭,是关系到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
在现在社会,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节俭作为一种美德,还是要大力提倡的,因为节俭是国家走向强盛的法宝。
自古就有许多帝王在刚开始创业时,就提倡节俭爱民,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戴,但后来他们逐渐放弃了节俭的作风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乐,结果招致了自己的灭亡。
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勤俭有加,击败各个敌手称帝。
但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每天在宫廷上用重金请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赏,并且整天大肆兴建乐宫,乐队,造成黄金流失,最终导致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可见,不节俭,一味奢侈浪费,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
中国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西安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西安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人口过度集中影响了大城市的运行效率及居民生活质量,相比之下,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均衡及产业布局的优化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B .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待遇普遍较高,从工资收入看,鲁迅和徐志摩都属于“高大上”阶层,但他们如果想买辆自己的私人轿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C . 中医药产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是要重建文化自信,只有建立了文化自信,中医药产业的从业人员才会达到文化自律、自觉,才能获得更多百姓的认同。
D . “财政悬崖”问题只是表象,它的根源是美国长期积累的高债务、高赤字问题造成的,是美国式“经济结构”问题,它的化解也需要较长的过程。
2. (6分)(2020·山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年画里蕴藏着大量吉祥符号,每个符号都代表了人们在新年对生活的渴望,比如蝙蝠代表幸福,用柿子代表事事如意,用牡丹代表富贵,用花瓶代表平安……中国年画有约2000年的历史,年画的肇始可以_______至汉。
最先出现的是驱邪的门画和种种神像。
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兴起,推动了民间年画的蓬勃发展。
至明清两代,年画产地逐渐形成。
由于地域人文相异,各地年画的风格______。
年画最兴盛时,()。
为了在时代转型期保证传统文化的活态存在与传承,本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界对各地的民间文化进行了_______的抢救。
文化界对民间文化进行了________收集、记录和整理。
政府向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国家名录登记和传承人牵头的保护体系,并对非遗保护立法。
各年画产地都建立了年画博物馆,年画在渐渐复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追叙大相径庭史无前例地毯式B . 追溯迥然不同史无前例地毯式C . 追叙迥然不同空前绝后立体式D . 追溯大相径庭空前绝后立体式(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在全国有100多个产地,国内所有的省份都有分布。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西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命题人:李林梅一、基础选择(每题2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喋(dié)血淬(cuì)火惩创(chuāng)刀俎(zǔ)B.挥斥方遒(qiú)弄(nòng)堂船舷(xián)发酵(xiào)C.彳亍(chù)长篙(gāo)戮(lù)力长歌当(dāng)哭D.忸怩(ní)瞋(chēng)目忤(wǔ)视叱咤(zhà)风云2.下列各组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寥阔逶迤桀骜陨身不恤B.飨客重宵绯红不胜杯杓C.玄色青荇讴歌绿草如茵D.寥落作辑精悍变徽之声3.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日前, “青涩的邂逅——西安市第一中学高2022级原创诗歌朗诵大赛”在学校报告厅举行, 各班选手齐心协力, 三人成虎, 将精彩的表演带给了大家。
B.鲁迅弃医从文, 并非突然心血来潮, 而是经过长期的内心挣扎最后痛定思痛的抉择。
C.独立橘子洲头, 眼前是广阔壮丽的沧海桑田, 毛泽东不禁心潮澎湃, 浮想联翩, 回忆起以前自己在这里战斗的峥嵘岁月。
D.表扬教育带来的另一个极端问题就是:学生在长期的表扬氛围中常常忘乎所以, 甚至不知天高地厚。
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在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方面, 政府既要继续增强居民财富积累能力, 还要不断增加其财产性收入的制度创新。
B.针对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管理薄弱的问题, 各地要依靠基层组织, 建立起农村安全责任机制。
C.当时村里的常住人口是三百八十人居住生活在这里, 这几年, 年轻人都带着孩子外出打工了, 只剩下了三十几个老人。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长安一中高2020级高一阶段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破损。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人与小鸟魏世杰①老人的时间大半消磨在一座商城的塔楼上。
这是一个被废弃被遗忘的角落,墙角胡乱堆放着尘封多年的杂物,大圆窗的玻璃混混沌沌且布满裂痕,像老人饱经风霜的脸。
老人每天准时到来,风雨不误。
②老人喘息稍定,便从随身带来的布袋中,抓出一些麦粒、米粒之类,从窗玻璃的破碎处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均匀地撒在窗外的平台上。
像约定一样,一只小鸟立刻飞来了,在平台上欢快地跳跃着,一边啄食,一边发出悦耳的叫声,老人面前有一本精装的英文书,他喜欢念出声来,像是朗读,浑厚而低沉,与鸟声的尖细婉转恰好配成和谐的交响,此刻老人的脸上总是浮现天真的笑容。
③小鸟似乎一点也不美,羽毛是灰色的,身材是娇小羸弱的,黑色眼睛圆而小。
老人从看到她的那一刻,便固执地认为这就是30年前的那只小鸟。
④老人耳边响起司令员的声音:“小声点,别惊动了她!”当年他们每次走进坑道,都会有人重复司令员这句话。
鸟窝筑在坑道口顶部的石缝间,芨芨草和红柳纤枝编成的巢房里,就住着这只美丽的小鸟。
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已不可考。
也许沙漠中的生命太珍贵了吧,从发现她存在的那一刻起,基地的官兵们备加呵护,甚至不敢多看一眼,惟恐她受到了惊吓。
在单调而枯燥的国防施工之余,特别是辗转难眠的长夜里,小鸟是单身汉们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她为什么住在这千里大漠中,为什么孑然一身独往独来,她的伴侣在哪里?她的美妙的歌为谁而唱?她凭什么法宝能在死亡之海中逍遥复逍遥?在这些荒漠开拓者的心中,她无疑是一种美丽、爱情和胜利的象征了。
陕西省2020-2021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陕西省2020-2021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鄂尔多斯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
虽然烟火在天空,却以其华丽盛大给人留下恒久的记忆。
()。
它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
竹子在燃烧时,因受热会猛然炸裂,声音巨大,,最能达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燃料,“爆竹”也随之流行开来。
但伴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烟火与其在实践层面的冲撞、矛盾,远大于两者在文化上的依存。
烟花爆竹四处燃放,让都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近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作的,以烟火为媒介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
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烟火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这一点与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可谓是。
从爆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让我们,触摸到了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
燃烧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炸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记忆,也让我们明天的道路熠熠生辉。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现代科技的支持,让烟火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B . 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的烟火,已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之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C . 烟火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它的艺术与审美已经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效。
D . 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己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效。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押题试卷语文(一)(全国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主题徽章、古建筑榫卯积木、“遇见颐和园”沉浸式光影秀……不久前,在第五届进博会现场,富含中国元素的文创产品受到欢迎,成为扮靓“四叶草”展馆的一道独特风景,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影响力。
一段时间以来,从铜奔马造型玩偶等实物文创商品走红,到《千里江山图》数字展等数字文创作品火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呈现活跃景象。
经过多年沉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历了从外形模仿到元素提取、从实物用品到非实体形态内容创意、文化服务、数字作品的演化,正在从量的突破走向质的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开发出一大批彰显中华美学风格、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体现,也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要求。
高质量的文创产品,需要以恰当的创意形式,将历史内涵与时代审美相结合,达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相统一。
创意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华文明丰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为现代文化创意实践提供了最丰厚的滋养、最充沛的源泉。
只有怀着对中华文化的敬意,沉入古籍深处、洞悉文物细节、回到考古现场,才能创作出有助于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优秀产品。
从敦煌研究院的“飞天”“九色鹿”到恭王府博物馆的“天下第一福”,再到三星堆博物馆的“金面具”,各大博物馆围绕特色文物深耕文创品牌,做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文化创意产品承载着人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追求,是创造与欣赏、文化与生产、创意与生活的结合。
文创产品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以恰当的创意提供差异化的精神体验,满足人们高品质、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C2、 A3、 C4、B5.D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项,“全得益于……”夸大了抗生素的作用。
B项,“一旦……就会……”表述过于绝对,原文为“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未被某种抗生素杀死,之后便不再受制约,甚至将其耐药性传给其他种类细菌”。
C项,“每年导致千万人丧生,其危害性已经远超癌症”变未然为已然,原文为“到2050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每年会导致1000万人丧生……危害将超过癌症”。
6.A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说明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错,欧盟官员的观点只是指出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严重后果,并没有说明原因。
7.C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抗生素药物对现有抗生素类型进行的修复”与原文不符,原文为“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大多数药物……”。
8.B “发展状况很好的纯电动汽车和刚起步的燃料电池汽车一样,都不被看好”曲解文意,原文为“而正如火如荼的纯电动汽车,发展趋势竟然不如还处在萌芽期的燃料电池汽车”。
9.B 不合逻辑,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发布《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不能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10.([答案示例] ①政策方面,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可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在补贴、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鼓励其发展。
②法律法规方面,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
③技术方面,科研部门、汽车厂家等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提升其技术水平。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提到了在政策方面相关部门做出的努力,材料二主要讲《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出台的意义,材料三主要说明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的作用。
根据这些内容,不难总结出答案。
11.C12.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汉语是一种开放的语言系统,古来即有采借外来语的传统,早期汉译外来语不少,如葡萄、茉莉之类。
由于近代文化是在中西冲突与融会间生成发展的,故作为关键词流行的近代术语,广为采撷西洋概念,不少具有借词身份。
②时至近代,汉字文化又与西方文化相交会,知识量迅猛增长,反映新知识的概念井喷般涌现,经由“方言超升,古语重生,外国语内附”等途径,借助汉字将新概念“词化”,生成批量新名,汉字旧名也得以更化新生。
对于此一演变态势,语言学家王力述评道:“佛教词汇的输入,在历史上算是一件大事,但是,比起西洋词汇的输入,那就要差千百倍。
……从词汇的角度来看,最近五十年来汉语发展的速度超过以前的几千年。
”③由于日本明治维新学习欧美近代文化有成,作为汉字文化圈一员的日本与中国相互借助,利用汉字翻译大量欧美词汇(主要是学科术语),这些新名随日译西书传入清末民初的中国,故近代中国通用的关键词,不少是在中——西——日三边沟通中生成的。
④借词以新名形式进入借方语言,增加语言数量,丰富语言表现力,是语言作跨文化旅行的表现。
汉字具有强劲的表意性。
每一个汉字不仅是一个音符,同时还具有特定的义位,而且汉字往往一字多义,可供翻译时选用。
意译词能发挥汉字特有的表意性,昭示其文化内蕴,有时音译+意译,如啤酒、卡片、霓虹灯、绷带等;连音译也往往择取音意兼顾的汉字组合成词,如逻辑、维他命、可口可乐等,以及近年出现的奔驰、黑客、迷你裙、托福之类,在表音的同时,又提供某种意义暗示。
严复在音译Utopia时,取“乌托邦”三字,在对音之外,又可从这三个汉字中产生“乌有寄托之乡”的联想,以昭示“空想主义”意蕴。
这些音意合璧译词,是充满睿智的汉字文化的绝妙创作。
西安市2021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新版)

西安市2021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 .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C .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D .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 弟子不必不如师B . 学不可以已C . 古之学者必有师D . 吾从而师之3. (2分)选出与例句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 . 其若是,孰能御之?C . 秦王恐其破璧。
D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 (6分)(2019·凉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埃塞俄比亚空难,机上包括8名中国乘客在内的157人无人生还。
在遇难者当中,有一位来自浙江的女大学生,和男友相约前往非洲旅行。
她还有两个月年满22岁,生命之花尚未绽开便无声陨落,遭遇的是这世间的大不幸。
对于公众来说,由恻隐之心生出“________”的悲悯,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事情的走向出人意料:有部分网民涌入死者微博恶言相向——“当我看你住着几千块钱一晚的酒店,每天锦衣玉食,看个长颈鹿要去、而且马上可以去非洲肯尼亚的时候,虽然我不会幸灾乐祸,但也绝对同情不起来。
”这样的情形在舆论场上并非第一次出现,他人痛失至亲之时,个别旁观者却借此在社交场上________。
每个人都有选择与自己消费层次匹配的生活的权利。
可在他们看来,别人过得好就是罪过:你出生含着金汤匙,我一贫如洗,那你早死了活该;你去非洲看长颈鹿,我在工地搬砖,那你________;你年轻貌美享受这世界的喜悦,我貌丑人矮只配在钟楼里敲钟,那你死了我________……可正常的逻辑应该是,生命皆可贵,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但生而为人,我们起码要葆有对同类的尊重。
【解析】陕西省西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西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课文字词句基础(本题共4小题,共8分)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深邃(suì)漫溯(shuò)沉淀(dìng)颓圮(pǐ)B. 百舸争流(kě)寥廓(liǎo)峥嵘(zhēng róng)青荇(xìng)C. 浪遏飞舟(è)佝偻(gōu lóu)叫嚣(xiāo)火钵(bō)D. 残羹(gēng)长篙(hāo)憩息(qì)变徵之声(zhǐ)【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汉字字音的能力。
A项,溯,应读sù;淀,应读diàn。
B项,舸,应读gě;寥,应读liáo。
D项,篙,应读gāo。
故选C。
2. 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A 浸渍杀戮倾轧殒身不恤B. 踌躇竞然笙萧桀骜不训C. 忌殚心菲凌侮切齿抚心D. 寥廓斑阑河泮书生意气【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是选“书写正确的一项”,然后逐项识别字形的正误。
B项,竞—竟,萧—箫,训—驯;C项,殚—惮,菲—扉,抚—拊;D项,阑—斓,泮—畔。
故选A。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A. 使使以闻.大王B.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 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D.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迟”,意动,以……为迟。
A项,“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B项,“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C项,“怪”,意动,认为……奇怪。
D项,“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故选C。
4. 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肄.(yì)业干.(gàn)禄冶.(yě)游敷衍塞.(sāi)责B.稽.(qǐ)首踯.(zhí)躅妆奁.(lián)旁稽.(jī)博采C.渐.(jiàn)染哺.育(bǔ)名媛.(yuán)望风披靡.(mí)D.桎梏.(gù)拮据.(jū)裙裾.(jù)溘.然长逝(kè)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l)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最新】4月,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在朱自清的家乡扬州颁奖,张炜、贺捷生、马未都、于坚、祝勇五位作家获此殊荣。
B.虑及城市规模、发展需要等因素,河北省保定市将逐步承接首都北京的部分行政事业功能,以及医疗养老等其他功能的接管。
C.一边品赏着“舌尖上的中国”,一边徜徉于书海文山中,不仅我们的身心得到了一种享受与滋润,而且得到了一种释放与超然。
D.马航MH370飞机失联事件,在各方的僵持不下的争论中、在不断更新的动态中,虚实夹杂的消息不断发生,愈发扑朔迷离。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305首民间歌谣,南宋时期才被列为儒家经典,其中“风”代表了《诗经》的最高艺术成就。
B.《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加上“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C.《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被钟嵘誉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作品是创作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简单地说,就是使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
②也包括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
③广而言之,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
④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
⑤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
⑥国学是什么?⑦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A.⑥①⑦④②③⑤B.⑥①③⑤⑦④②C.⑥③⑤⑦②①④D.③⑤⑥①⑦④②二、语言表达6.我国每一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选择两个节日,分别仿照下面有关清明节的示例来表达情思。
示例一:雨也纷纷泪也涟涟,思也悠悠意也绵绵。
示例二:杏花村里酒飘香,清明时节人断肠。
三、句子默写7.补出下列诗歌的空缺部分。
⑴舞幽壑之潜蛟,。
⑵,依依墟里烟。
⑶,谣诼谓余以善淫。
⑷昔我往矣,。
⑸同心而离居,。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
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①饥。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
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
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
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 (苏轼《喜雨亭记》)(注)①荐:频仍,屡次。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可胜道也哉尽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C.既而弥月不雨整D.以属客而告之曰叮嘱9.(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B.其孰能讥之乎其声呜呜然C.丁卯大雨,三日乃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同时被逼迫,君尔妾亦然10.(小题3)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游褒禅山记》选文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体力,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
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全文结构谨严。
D.《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11.(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西斋书事① 司马光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①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13.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
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
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白露为霜虞邯要到了白露,方知道什么是秋色。
倒不是因为这个时候,西北的胡杨,大片大片如融金;也不是因为各处的枫叶,都如同猎猎的火焰;也不是因为南方的湿地,蒹葭白茫茫开得正盛,一年丰繁的色泽,此时为最;而是因为白露才是秋天的本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露凝而白。
到了这个时节,早晨起,风将一条路刮得发白,空气里仿佛都流动着透明的铅灰色。
心里寥落又开阔,好比一幅笔法疏淡的水墨,便晓得,秋天当真了,随同一个终古美丽的名词。
这个名词,从先秦的诗歌头,溯流而下,唐风宋韵里,都可以听到它的脆响——一直到今天,它和惊蛰一样,依然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富诗歌意象、最易触动心底柔软部分的名词。
秋天是生命的提醒。
而白露,是秋天的结绳记事上,另一个细节的提醒。
有三个最美的绳结,打在历史的诗章上,也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血里——关于对宇宙、所爱与自身存在的美感体验,我们可以拈取它们重温梦境,那几乎是每个人都曾经经历或将去经历的梦境。
第一个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八个字读出,凡识得汉字的,无不心旌神摇。
《诗三百》是诗歌,也是原典。
即使没有后文“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的伊人,这八个字,也允为最美的文字。
它开启了一个传统——这是一个可以意会,难以言明的传统。
天地如此静默美好,自身如在其内,如在其外;深情如若可言,如不可言。
唐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慨然千古、怆然泪下的意境,似乎都可追溯到此。
日本《枕草子》描写春天,说:“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
”文字简约、意境优美庶或近之,但却没有那苍茫辽远之感。
美丽到了苍茫的境界,这八个字,是不可企及的上古文字。
秋天的气质,不管硕果红叶,如何渲染它的热闹,终归是偏于幽冷肃杀的——《礼记•月令》里说:“孟秋之月,用始行戮。
”说的是旧时天子们多半在这个时节用兵。
即使没有实力出征,也得杀几个罪犯,所谓“秋后正法”。
掌管刑罚的司寇因此被称为“秋官”,而文人不遇,迟暮无成,多半被称为“秋士”。
秋天被赋予的感伤色彩越越浓厚,人们面对秋天时的情感,也就越越偏于血亲人伦。
所以第二个美丽的绳结打上——“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何事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此刻思乡怀远,衣裳正单,往往催生出无限的愁怨。
这种思乡怀远的深情,和《诗经》中那种几乎能带宇宙本体论的触发而言,体现了一种文明的进程和文化的烙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总是那么沉郁不露,然而咀嚼间,就有一种逝水难追、乐土不返的悲凉。
被逐出伊甸园的人们,再也返回不去了,就好像我们知道了,就永远抹不去成人的记忆。
这里面所追怀的,是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流失——而流失的总是如此美丽,我们保有的美丽回忆,如此刺伤我们的心灵。
失却了本体,徒留了追怀,白露于是越越清冷幽怨,但还有第三个绳结——“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时间已经是宋朝,有一个超迈豪绝的人物,和友人一起泛舟赤壁。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清冷肃杀间,他居然有吞吐宇宙的豪气。
和他同行的友人,不能免俗,拿了个洞箫,呜呜咽咽地吹将起。
说:你瞧瞧,清秋好时节,转瞬即过,我们与草木同腐,如何不伤心?那人一听,就说了一段高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他又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