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电子城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电子城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电子城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来来往往朱以撒回想个人的写信史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

此前觉得写信是大人的事,实在需要了才写信,寄信是需要付费的,一枚邮票可打上半斤酱油,谁没事以写信为乐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我大量写信的时期。

人在远方务农,形单影只,只有通过写信与家人交流。

信中内容颇为单调,大抵是山野生活的描述,外加民俗风情的点染,其下就都是对前景的比都。

家里来信内容也大致可以猜到,家中近况的数除,对我在外的隐忧,末了都是安好安好。

相信那时节寄往山区的信都如此,笔调都是很沉重的,全无开怀的事值得渲染。

那时寄信要付八分钱的邮资,还要跑五里山路到公社寄出。

有人投我一种省邮票的方法,就是在寄出前把米汤抹在邮柔上,让家人收到后把邮票泡在水里,水汤化了,邮戳也不见了,可以多次使用。

可是母亲不同意,她觉得持这种小伎俩的人成不了大事,此法也就得不到实施。

现在想来,为什么一个人会在小小的邮票上使心计下功夫,像余光中,像我们,把邮票视为一种隐喻,而不是一小块纸,都缘于一个很深刻的原因,因为分离,因为天各一方。

原本生活自在的一家人,硬生生地被脱离,在不同的空间里彼此思念,邮票功能就自然而然地行使了。

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也会请人代笔书写、代为读信,借来来往往的邮票,好解相思。

有时到邮局,营业员发现太厚了,就放在天平上称称斤两,要求再加一枚邮票。

这也使写信者下回注意,采用薄纸写信,正面写完写反面,用尽密不透风之法,就能顺利过手。

真正一封信有多重,是称不出来的。

一封信如同一枚带壳的果实,只有打开果壳,才能知道里边的内容。

如果是明信片,它就没有这层包裹,也就不会把秘密写在上面。

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秘密,或大或小,不愿公开。

信纸承载了秘密,装入信封,犹如一个安睡的婴儿。

眼力再锐利的人也不能穿透,除非,把信封撕开。

一个不文明缺乏教养的环境,有些信就被人偷窥了,把秘密传播了。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基础部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颓圮.qǐ挥斥方遒.qiú惆怅.chànɡ百舸.争流ɡěB.彳亍..chì chù哀怨彷.徨pánɡ寂寥.liáo 忸怩.不安nièC.菲.薄fěi 浪遏.飞舟è粳.米jīng 殒.身不恤yǔn D.青荇.xìnɡ刚劲.有力jìn 弄.堂nòng 凝重隽.永juàn 【答案】C【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字音。

1.据单用或合成词辨多音字。

有的多音字单用时是一个读音,作合成词时是另一个读音。

如“剥”“削”:当“剥”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当中时读作bō,作单个语素使用时读作bāo;“削”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当中时读作xuē,作单个语素使用时读作xiāo。

这类词还有“薄”“逮”等。

2.据人姓地名辨多音字。

有的多音字,作地名和人姓用时,读音是有所不同的。

如“单”,作人姓、地名时,读作Shàn,姓单,单县(地名),还有单(Ch án)于(古代匈奴的君主);类似的字还有“任”“蠡”“燕”等。

3.据是否音译和专业词辨多音字。

有的多音字是音译过来的,如“卡片”中的“卡”,它是英语单词“Car”的译音,如卡通、卡车、卡宾枪、卡介苗,故读作kǎ;“巷”如果和采矿有关的,就要读作hànɡ,如“巷道”。

本题的考查中既有误读字,也有多音字。

比如“劲”就属于多音字,可以结合词语的词性辨析读音。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斑澜干躁佝偻叫嚣 B.开垦沮咒霹雳深邃C.娇美艾篙缥渺宛然 D.谄媚遐想寒暄箜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

A项,斑澜——斑斓(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灿烂多彩。

又指生活多姿多彩。

斑:形容颜色秀丽。

斓:斑驳陆离,色彩绚丽),干躁(躁,性急,不冷静)——干燥(燥,干,缺少水分)。

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李翠萍)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陈胜前①何为文化基因?其概念比较模糊。

它是文化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个民族与其他群体间不可完全通约的东西。

尼古拉斯·韦德《天生的烦恼:基因、种族与人类历史》一书中指出:人类当下的存在是过去所有时间在内不断进化的产物,其进化单位可以是人类整体,也可以是稳定的社会群体。

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文化基因会产生变化,最终影响到当下的存在。

②中国是农业时代的幸运儿,史前时代温带区域,具有农业起源条件的地方并不多,中国则同时拥有南北两个农业起源中心。

农业是靠天吃饭,在农民的心中,最重要的是勤快,唯有勤快才可能有好的收成。

跟狩猎相比,农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民族志中可知,农民往往瞧不上狩猎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狩猎者是真正靠天吃饭的群体,他们不会种植,很少储备,日子过得似乎很是自由潇洒,但少有保障。

狩猎者之所以不愿意从事农业,多因为农业太辛苦,工作单调、繁重,需要长时间等待才有收获。

中国人的吃苦耐劳是写在基因里的,这一点也是世界对在外打拼的中国人的印象,这背后无疑有千百年来吃苦耐劳生活历练的影响。

③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一部不同文化、不同族群融合的历史,非常幸运的是,中国完成了这一过程。

相比而言,欧洲错过了融合的最好时机。

历史上的中国统一局面远多于分裂,这其中文化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无疑有许许多多的矛盾与冲突,最终都为文化包容所化解。

当代世界上许多地方还在为宗教矛盾相对立,中国早在上千年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包容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化基因在这个分化对立严重的世界上显得非常珍贵,设若这个世界多一些包容,何至于有那么多的冲突,那么多的流血。

④中国人思考问题的习惯总是先整体而后局部,比如中国人对“战略”一词的定义,就认为它是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语文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蹩.进(bié)戕. (qiāng)害恓.(qī)惶矫.揉造作(jiǎo)B.属.文(zhǔ)专横.(héng)樯.橹(qiáng)冠.冕堂皇(guàn)C.孱.头(càn)驽.(nú)钝蟊.(máo)贼乍暖还.(huán)寒D.罪愆.(yǎn)脑髓.(suǐ)节旄.(máo)羽扇纶.巾(guā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酒樽扫描仪脍灸人口鹬蚌相争,鱼翁得利B. 签署发贴子不屈不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C. 荫庇震慑力眼花瞭乱一言既出,四马难追D. 哽噎掉书袋刨根问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本届世界杯开幕战巴西与克罗地亚比赛中,巴西球员马塞洛不慎将球碰进自家球门,成为本届世界杯进球的始作俑者....。

B.以安培晋三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在历史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受到了日本国内爱好和平的有识之士的强烈谴责。

C.以发泄和煽情为主流的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学生往往不自觉的去模仿,写一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不忍卒读....。

D.美国一些政要在南海问题上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助长了菲律宾的嚣张气焰,这对南海问题的复杂化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型体育赛事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催化剂。

本届世界杯必将成为撬动巴西经济快速发展的杠杆,使这个新兴经济体焕发出勃勃生机。

B.杜绝过度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虚拟的网络世界之所以有无尽吸引力,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你能隐藏身份,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一地理试题一、单向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 “高——高——极低”模式B. “高——高——较低”模式C. “高——低——高”模式D. “低——低——低”模式2.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增长过慢C.人口老龄化问题D.人口身体素质差3.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A.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B.死亡率的高低C.自然增长率的高低D.出生率的高低4. 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B.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C.现代社会—工业时期—农业时期—原始社会D.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

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

下图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5-8题。

5.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6.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7.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8.X、Y两国主要人口问题分别是A.人口老龄化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B.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 C.青少年幼儿比重大人口老龄化 D.青少年幼儿比重大男女性别比例失调读右“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个国家。

完成9-10题。

9.四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10.人口增长最符合丙国的是A.德国B.印度C.中国D.沙特阿拉伯1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地区的是A.非洲B.拉丁美洲C.北美D.亚洲中国科学院发表的《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生物(必修二)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2分, 30小题,共60分)1、在解释分离现象的原因时,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yr、Yr、yR的比例为1:1:1:13、下面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形成配子时,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4、香豌豆中,只有当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红花植株与aaBb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此红花植株自交,其红花后代中杂合子占A.8/9B.9/16C.2/9D.1/95、一个基因型为MmX n 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MmmY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MY、X n、X n B.X n、mX n、X n C.mY、mX n、X n D.MmmY、X n、X n6、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7、某男孩为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色觉均正常。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

全卷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共7 小题,计24分)陕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为了更好地领略家乡风貌,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开展了“畅游陕西,觅古揽胜”系列活动,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

【古镇美如画】陕西省境内古镇众多,且各具特色:青木川古镇明清古民居错落有致;蜀河古镇在汉江边依山而建,环境清幽;骆家坝古镇宁静祥和,漫步于此仿佛置身江南水乡……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让古镇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同学们在校报上,读到了小武同学的作品《沉醉在这沧桑古镇》。

请你帮助大家解决其中的文字问题。

阳春三月,当你驶出古城西安,极目远眺,正欣赏着莽原起伏,一马平川,畦垄秀株,岸柳含烟,田野村庄,错落有致的秦川美景时,便会不知不觉地卩临漆水之滨.了。

一进河谷,则顷有huò然开朗之感,现出一片天开地辟之境,古老城镇飞来眼底,小桥流水就在脚下,桃红柳绿,经纬良田,使你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之佳境。

这里长川曲幽,绿水映带,不仅风景优美,且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圣哲辈出。

1.请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分)(1)极目远眺,正欣赏着莽原起伏,一马平川,畦( )垄秀株,岸柳含烟。

(2)这里长川曲( )幽,绿水映带,自古就是有邰圣地。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列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1) lì 临 (2) huò 然开朗【青云寺吟诗】青云寺观位于青云乡青云山上,依山傍水,绿树环绕,楼台殿阁,此起彼伏,朱柱彩棚,泥塑砖雕,堪称“榆溪胜境”。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语文(必修三1—2单元)试题(本试卷共四个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共20分,其中1-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6题10分。

)1、下列一组句子选词填空完全正确的是:①“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a.简洁b.直捷c.直接d.简捷)的说。

②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a.偶尔b.偶然c.间或d.随便)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③“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a.精神b.神采c.光采d.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④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前(a.悲凉b.悲苦c.悲郁d.悲哀)的神色。

A、①a②a③b④aB、①d②a③d④dC、①c②b③d④bD、①d②a③a④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潦倒侯爵峥嵘委曲求全B、寒喧砯崖马嵬放诞无礼C、桌帷放诞谪亲遍体鳞伤D、踌躇缪种杜撰雕梁画栋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王熙凤一出场就与众不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见其人时衣着美轮美奂,恍若神仙妃子。

从她的出场描写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爱好。

B、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纷纷扬扬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C、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得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D、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高适、王维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九百九十余首。

其诗风格飘逸、豪放。

C、厄纳斯特•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根植“正能量”“正能量”本是天文学的专有名词,其网络意思泛指一切给予人向上、给予人希望和追求,使人行动的动力和感情。

最近,媒体对职业教育的报道总是充满了“负面消息”,如职校生频繁跳槽、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学校充当“廉价劳动力”的贩卖者、顶岗实习乱象丛生、生源危机让部分职业院校濒临倒闭等。

似乎,社会舆论环境并没有给职业院校正常发展、职校生进步根植“正能量”,相反,这些新闻报道正在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判断,形成一种“刻板印象”,而职校生也被社会另眼相看。

当然,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这是社会和公众对职业教育正常、合理的判断。

但总体来说,职业院校成长的环境氛围不容乐观,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本身需要更加充足的“正能量”。

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说:整个职业教育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劳动用人部门对职业教育最不满意的是人文教育,认为我们的学生不会做人。

现在职业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升学竞争的失败者,他们的信心、行为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等需要特别关注,这些比技能更重要。

暑假过后,经历了中、高考,又将有一批初、高中生走进中职和高职的大门。

相对于应试教育中的“成功者”来说,他们是中、高考的“失败者”,也许,带着失落与挫败感,他们走进了职校的大门。

如果学校不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生们的内心不能充满着“正能量”,这势必影响到职校生未来的发展。

职业教育的产出是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好的人才是职业教育发挥积极作用的最好说明。

在职业教育整体“正能量”匮乏的大背景下,给职校生根植“正能量”,实属不易,甚至还有些聊以自慰的感觉,职业教育的从业者不得不在如此困难中迎头而上。

所谓的“正能量”,它指的是自信、乐观、务实、踏实、自立、自尊、自强等积极因素。

笔者以为,关乎人生观、价值观等“正能量”的根植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一方面,需要依托舆论环境的包容与进步,媒体对于职业教育正面形象的塑造,通过舆论的氛围加以引导以及评价体系的转变等;另一方面,要靠学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让职校生重拾这些积极的心态。

学校自然义不容辞,担负起主要责任,但是,在为职校生根植“正能量”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避免一些片面理解。

首先,避免简单地以为开设几门课程就能改变或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很多学者认为,与职业技能的传授相比,学校亟须加强人文课程的建设。

一个问题是,职业院校的课程本就不少,人文课程的实施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无法保证,但是,依照笔者对教学的理解,这类课程的开设很多甚至大多以知识灌输为主,最终通过考试来衡量,很多知识也不过是考过即忘,与提高人文素养有多大相关,难以衡量。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的,这种培养模式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应该渗透在学校事务的方方面面,它包括校园文化的浸染、社团活动的辐射、各类人文讲座的熏陶、各种技能竞赛的历练、毕业生的声名远扬等,缺一不可。

职校生内心的“正能量”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大氛围中逐渐地重塑。

其次,落实到教育活动最实际的实施者身上,作为教师应注意方法的适当性,避免理想化、空泛化的教育。

教师们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往往会采用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因而职校生渐渐适应了表扬的、理想化的教育环境,甚至学生把实习想得很美:实习就是工作,实习就是拿钱,实习就是彻底脱离苦海。

这种脱离现实的教育,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等到学生真正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才发觉,现实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完美,心理期待与现实落差很大。

当然,给职校生根植“正能量”,学校自然担负起主要责任,但是,这也需要全社会的努力,相信给这个弱势群体点儿阳光,他们就会灿烂。

(节选自2012年8月27日《中国青年报》,有删节)1.下列对于“正能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能量”指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B.“正能量”指的是自信、乐观、务实、踏实、自立、自尊、自强等积极因素。

C.中、高考“失败”的职校生带着失落与挫败感走进校门,所以他们的内心缺少“正能量”,这势必影响到职校生未来的发展。

D.关乎人生观、价值观等“正能量”的根植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

2.在为职校生根植“正能量”的过程中,对于“需要避免一些片面理解”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避免简单地以为开设几门课程就能改变或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B.避免知识灌输,要重视提高职校生的人文素质。

C.教师应注意方法的适当性,避免理想化、空泛化的教育。

D.教师要避免脱离现实的教育,避免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媒体对职业教育“负面消息”的报道不利于职校生根植“正能量”。

B.职业院校成长的环境氛围不容乐观,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本身需要更加充足的“正能量”。

C.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的,这种培养模式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应该渗透在学校事务的方方面面。

D.在为职校生根植“正能量”的过程中,媒体舆论氛围的引导以及评价体系的转变起着主要责任。

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

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

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

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

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

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

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

”弃疾曰:“勿忧。

”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

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

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

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

”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帝嘉之,进一秩。

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有《稼轩集》行世。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有删改)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夺:改变B.其直.身减,民赖以济直:直接C.时虞允文当.国当:主持、管理D.议者以聚敛闻.闻:使……知道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B.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C.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D.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

辛弃疾在修建军队营房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了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B.辛弃疾督办江西赈灾工作时,抑制奸商囤积粮食,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最终稳定了粮价,使百姓熬过了饥荒。

他还慷慨地拿出运粮船的十分之三帮助信州渡过了难关。

C.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

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弃疾在抒发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

D.辛弃疾早年就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最终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都没有施展的机会。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3分)(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2分)(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

(7分)添字丑奴儿·芭蕉宋·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注】,不惯起来听。

【注】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8.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有什么妙处?词中写出了芭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3分)答:9.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4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1)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4)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给门下舍人解释自己为何一再忍让廉颇的原因是:吾所以为此者,。

(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 。

(苏轼《定风波》)(7)杜甫《登高》一诗中作者表达世事艰难,自己命途多舛,穷困潦倒,无酒可喝,心中愁闷无法宣泄的一联是:,。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让我们倾听毕淑敏我读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的时候,书写作业,其中有一篇是研究“倾听”。

刚开始我想,这还不容易啊,人有两耳,只要不是先天失聪,落草就能听见动静。

夜半时分,人睡着了,眼睛闭着,耳轮没有开关,一有月落乌啼,人就猛然惊醒,想不倾听都做不到。

再者,我做内科医生多年,每天都要无数次地听病人倾倒满腔苦水,鼓膜都起茧子了。

所以,倾听对我应不是问题。

查了资料,认真思考,才知差距多多。

在“倾听”这门功课上,许多人不及格。

如果谈话的人没有我们的学识高,我们就会虚与委蛇地听。

如果谈话的人冗长繁琐,我们就会不客气地打断叙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