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经典名人小故事【三篇】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fe296f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0.png)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精选31篇)在我们学习工作之余,找一些关于名人简短的励志故事来看看还是很不错的,有哪些的名人故事是你知道的?这些名人故事都有激励人心的作用。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关于名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篇1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
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
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原文: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篇2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
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
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
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
”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篇3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现代名人故事【三篇】
![现代名人故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a16d3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6f.png)
【导语】中国现代名⼈数不胜数,他们⾝上都发⽣过哪些励志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学习呢?了解名⼈的故事,从中汲取⼀份正能量吧。
下⾯这些是⽆忧考为⼤家推荐的中国现代名⼈故事,欢迎阅读。
【中国现代名⼈故事1:马云的三次⾼考】 马云,⼀张棱⾓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派狂放不羁、特⽴独⾏的做事风格,⼀副两肋插⼑、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英雄⼈物“西湖论剑”。
马云的种种⾔⾏,颇似⼀位纵横商海江湖的⼤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个很⼤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样,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
他⾼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试想,如果马云在第⼆次⾼考失败后,听从了⽗母的劝告,去学习⼀门⼿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的⽣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巴巴吗? 第⼀次⾼考,遭遇滑铁卢。
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败北。
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后来踩着三轮车帮⼈家送书。
有⼀次,他给⼀家⽂化单位送书时,捡到⼀本名为《⼈⽣》的⼩说。
那是作家路遥的代表作。
⼩说的主⼈公,农村知识青年⾼加林曲折的⽣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感悟。
⾼加林是⼀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步,就会有⼀种阻⼒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不得不⾯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
从故事中,马云深刻领悟到⼈⽣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步。
在⼈⽣的道路上,没有⼀个⼈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句话:“⼈⽣不如意事⼗有⼋九。
”既然⽣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们就应该坦然地去⾯对。
于是,马云下定决⼼,要参加第⼆次⾼考。
那年夏天,马云报了⾼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车,两点⼀线,在家⾥和补习班间游⾛。
没想到第⼆次⾼考依然失利。
这⼀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且这⼀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学还抱有⼀丝希望的⽗母都觉得他不⽤再考了。
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四篇】
![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f1570ef242336c1fb95e53.png)
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四篇】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篇一】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为当时着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
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
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很称赞他。
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篇二】公元105年,中常侍(侍从皇帝的官员)、尚方令(负责朝政的官员)蔡伦奏请东汉和帝准予将他的造纸术向民间推广,他还挑选出挺括良好的纸,进献给汉和帝。
汉和帝试用以后,非常满意,当场赞扬了蔡伦的这一创造发明,同时立刻下令把这个造纸技术推广开去。
从此,中国的造纸技术进入了先进的行列。
在此之前,商朝把汉字刻在龟甲兽骨上,但是甲骨的来源很有限,而且不便携带、保存,所以人们后来把汉字刻在简牍上。
简和牍是用竹片或木片做成的,狭长的称“简”,略宽的称“牍”。
由于一片简只能刻几个字,因此写一篇文章就要用许多简,写完之后人们再用绳子把简串起来,成为“册”。
虽然做简牍的材料遍地都是,但是它们也太笨重了,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用简牍写的奏折重达一石(约五十斤左右)。
后来人们用丝帛作为书写材料,它柔软轻便,易于书写,可惜量少价高,这一致命弱点使它难于推广使用。
简短的名人小故事(精选10篇)
![简短的名人小故事(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c5e48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a.png)
简短的名人小故事(精选10篇)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短的名人小故事(精选10篇),欢迎查阅,仅供参考。
简短的名人小故事篇1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简短的名人小故事篇2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中国名人事迹(中国名人故事精选10篇)
![中国名人事迹(中国名人故事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d2166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1f.png)
中国名人事迹(中国名人故事精选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国名人事迹(中国名人故事精选10篇)导语: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涌现出无数的名人,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大大小小的贡献,他们的优秀品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经典名人故事大全(5篇)
![经典名人故事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0a8b1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6.png)
【导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群⼈: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的抱负,⽆⽐坚强的毅⼒。
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的抱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经典名⼈故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伙伴哦!1.经典名⼈故事:孔⼦ 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多年来许多⼈都认为,儒家学派的⼀⼤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岁⽉,只重视“先王之道”⽽不关注事物的变化,⽽孔⼦则是⼀个⽅正迂腐的学究。
其实,“信⽽好古”的孔⼦是⽤⾃⼰对道德的理解,结合⽩⼰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
他既将“如⼭”的仁作为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且⾝体⼒⾏,收授弟⼦,⽤实际⾏动改造灵魂。
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位灵魂⼯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第⼀位职业教师。
他作为中国哲⼈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长,是⼀种⽆声⽽⾃然的过程,他⼼⽬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是以传统为根基,如⼭中树⽊,⽣长不息。
2.经典名⼈故事:许嘉璐⽋了学⽣半堂课 许嘉璐是当今中国的“训诂学”⼤师,虽然这门学科很冷僻,也很枯燥,但由于当时他在北京师范⼤学任教期间治学严谨,⼀个学期选修这门课的学⽣竟达200多⼈,以讲《论语》出名的北师⼤才⼥于丹也是其中之⼀。
谈起恩师许嘉璐,于丹说了记忆犹新的⼀件事。
许⽼师上课都提前到教室,然后站在那⾥⼀讲就是50分钟。
只有⼀次例外,他进教室后表情很凝重,讲了20多分钟后说:“实在对不起,同学们,今天我不能讲下去了。
因为陆达松先⽣病危,他是我上⼤学时得益最多的⽼师,也是章太炎的再传弟⼦,我必须马上赶过去。
这种情况下,我站在这⾥也魂不守舍,讲不下去了,只好⽋同学们半堂课了,以后我会找机会补上的。
历史名人简短小故事精选五篇
![历史名人简短小故事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1e997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6.png)
【导语】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从古代到现代名⼈成千上万,他们的故事源远流长,想必每个⼈都听过⼀些名⼈事迹。
下⾯是⽆忧考分享的历史名⼈简短⼩故事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历史名⼈简短⼩故事精选 郑和 明朝时候,有个着名的航海家,曾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
他们历尽千⾟万苦,战胜过数想不到的困难,先后访问了三⼗多个国家,最远到过⾮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传播了我国古⽼的⽂化和⽣产技术,促进了中国和亚⾮各国⽂化、经济的交流,这些远航是世界航海的创举。
这个航海家就是郑和。
郑和是云南昆阳⼈。
⼩的时候,他的祖⽗和⽗亲曾经乘着⼤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
每逢他们归来,⼩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
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的⼼灵⾥扎下了根。
他多么盼望⾃⼰也能驾着⼀条船去远航啊!可是他不太⼩,驾驶不了⼤船,他就经常做些⼩船玩。
⼩郑和找来纸,叠了许多⼩船。
他把⼩船放在⽔⾯上,让微风把它们吹向远⽅。
他⽬送着顺⽔飘荡的⼩船,⼼中有了远航的愿望。
郑和暗暗下定决⼼:长⼤以后,⼀定要做个航海家,像祖⽗和⽗亲那样,乘上船,到很远很远的地⽅去。
渐渐地,郑和不再叠纸船了。
只要⼀有空⼉,他就围着造船的叔叔、伯伯们转,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法牢牢地记在⼼⾥。
这⼀天,郑和捡了⼀些碎⽊条和⼩⽊⽚,在屋后的空地上,⾃⼰悄悄地造起⼩⽊船来啦! 郑和⼀⼼⼀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
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没⽤多少天,郑和就造出了三⼗多只⼩⽊船。
船造好了,郑和的欢喜劲⼉就甭提了!⼀天,他把⼩⽊船都运到湖边,⽤绳⼦⼀只⼀只地连起来,郑重地放到⽔⾥,系在⼤船后⾯。
看着⾃⼰造的⼩⽊船排成了队,郑和⾼兴地⼜蹦⼜跳,嘴⾥喊着:“我的船下⽔啦!我的船下⽔啦!” 伙伴们好多天没看见郑和了,听到他的喊声,都跑过来,⼀看:“嗬,郑和造了这么多船啊!真是太好啦!太好啦!”⼀个个都⾼兴得拍起⼿来。
郑和⼀本正经地说:“我的船队就要出发了,你们愿意做我的⽔⼿,跟我去远航吗?” 孩⼦们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愿意!” 郑和让伙伴们上了⼤船,他⾃⼰当船长,等伙伴们拿起船桨,就⼤声说:“现在起航!” 孩⼦们⼀齐划起船来,三⼗多只⼩⽊船跟在⼤船后⾯,像⼀条长龙似的在⽔⾯上游动。
中国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547191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5.png)
中国名人故事中国名人故事50字(精选36篇)引导语:相信很多人都有看过中国名人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中国名人故事50字,欢迎阅读!中国名人故事篇1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
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
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中国名人故事篇2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
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中国名人故事篇3后汉时曹操近臣杨修,九岁时就非常聪明。
一天他的父执孔平坦来访由他接见,他准备杨梅招待,孔平坦见了就戏问:这是你们家的果实?杨修马上回答:我从来没听过孔雀是您家的家禽!中国名人故事篇4宋代苏轼当杭州县令时,有一县民做扇子谋生,可是天凉,扇子卖不出去,于是欠税。
东坡就叫他拿扇子来在上面画上枯木竹石,画了二十余把扇子,那县民才走出县府大门,就有人来争购。
因而把欠的税,全部还清。
中国名人故事篇5李白死后遗体葬在采石江头,往来诗人都在他墓上题诗。
有人写了一首绝句:采石江边一坏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中国名人故事篇6郑板桥的诗、书、画闻名于世,号称“三绝”,人们争相购买。
扬州有个富豪特别喜欢郑板桥的书画,但因他为人刁诈,郑板桥非常讨厌他,不给他作画写字。
这个富豪为了抬高身价,显示自己的威风,出重金购买郑板桥书画,但始终没有搞到手。
有一天,郑板桥出郊外漫步,见路旁新设一座酒店,店内有一位老者自称“怪叟”,他见郑板桥到来,十分殷勤,马上给端上狗肉来款待。
郑板桥平日最爱吃狗肉,一见大喜,便饱餐一顿。
付钱时,店家分文不收,郑板桥过意不去,便当场作了几幅书画赠给店家。
事过之后,郑板桥才知道上了当。
原来这位“怪臾”,是那富豪派人装扮的,自己的画就这样轻易地落入了富豪之手。
后来郑板桥常提及此事,说他因爱吃狗肉而上了当,用以警戒世人。
古代中国名人小故事文字版【三篇】
![古代中国名人小故事文字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d9c4b5856a561253d36f5f.png)
古代中国名人小故事文字版【三篇】导读:本文古代中国名人小故事文字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苏武牧羊】西汉时,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单于派汉朝叛使、被单于封为丁灵王的卫律前来诱降。
卫律说:"苏先生,我从前背叛汉朝归降匈奴,受到单于大恩,封我为丁灵王,拥有数万奴隶,马匹、牲畜漫山遍野。
你今天投降了,明天也和我一样富贵,若白白地流血牺牲,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怒斥道:"卫律,你身为汉民,不顾恩义,叛国投敌,你虽然能得逞于一时,最终却逃脱不了天地良心的审判。
"卫律见苏武不屈服,只得向单于报告。
单于见苏武很有气节,十分钦佩,更想招降他。
于是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大地窖里,不给饮食,苏武只得嚼雪止渴,用毡毛充饥。
后来单于又将苏武移到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逼迫他牧羊。
北海在今苏联境内的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
苏武到了北海,匈奴停止了对他的食物供应,他只得觅野鼠掘草根充饥。
在这荒漠上,除了丛生的野草,就是漫天的风雪,终年见不到一个人影。
苏武抱着代表汉廷的旄节牧羊,无论坐卧行走都拿着汉节。
岁月一天天流逝,节杆上缀的三重旄牛尾都落尽了。
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历尽艰辛,终于回到自己的祖国。
他出使还是壮年,及至归国,头发胡须全白了。
岁月改变了他的容颜,却改变不了他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
【安步当车】战国时,齐国有个隐士名叫颜躅,他颇有才能,不愿从政,甘愿过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
时间长了,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
齐宣王为了搜罗人才,派人把颜躅请了来,要委以官职。
颜躅不便违命,只得进宫朝见宣王。
这天,齐宣王高坐在朝廷上,他以为自己是一国之君,颜躅是个无官无职的文人,便以轻蔑的口气说:"躅,过来!"颜躅是个很有骨气的人,见宣王这样对待自己,心里很生气,便立在那里不动,用同样的口吻说道:"王,过来!"齐宣王听了,又改作笑脸,客气地说:"颜先生果然名不虚传。
精选中国名人故事五篇
![精选中国名人故事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6c359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a.png)
【导语】古今中外,有很多名⼈,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中国名⼈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精选中国名⼈故事 齐⽩⽯ 抗⽇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特务头⼦宣铁吾过⽣⽇,硬邀请国画⼤师齐⽩⽯(1863—1957年)赴宴作画。
齐⽩⽯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
转眼之间,⼀只⽔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赞不绝⼝,宣铁吾喜形于⾊。
不料,齐⽩⽯笔锋轻轻⼀挥,在画上题了⼀⾏字——“横⾏到⼏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去。
⼀个汉*求画,齐⽩⽯画了⼀个涂着⽩⿐⼦,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诗: 乌纱⽩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何处有⼼肝? 1937年,⽇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
齐⽩⽯为了不受敌⼈利⽤,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贴出告⽰,上书:“中外官长要买⽩⽯之画者,⽤代表⼈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民家,官⼊民家,主⼈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 齐⽩⽯还嫌不够,⼜画了⼀幅画来表明⾃⼰的⼼迹。
画⾯很特殊,⼀般⼈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头或荷径上,窥伺着⽔⾯上的鱼⼉;齐⽩⽯却⼀反常态,不去画⽔⾯上的鱼,⽽画深⽔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齐⽩⽯闭门谢客,⾃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与⽇本⼈⽐作翡翠,意义深藏,发⼈深思。
【篇⼆】精选中国名⼈故事 王安⽯ 宋朝的宰相王安⽯是最不修边幅的⼈。
他有时忙着看公⽂,上朝时来不及吃早点,便拿了⾯饼坐在上朝的车中去吃,以致弄得满⾝都是⾯屑。
王安⽯也不讲究卫⽣,他不太喜欢洗脸,也不常换⾐服,因此,有时⾐服上竟⽣了虱⼦。
有⼀次,王安⽯和另⼀位⼤⾂禹⽟因事⼀同去见皇帝,不注意⾐着的王宰相⾐领上有个⼩⾍,可能是个虱⼦,它从⾐领爬上了王安⽯的胡须。
皇帝看了,不觉暗⾃好笑。
禹⽟伸⼿替他捉去,随⼝说:“这⼩⾍太光荣了,曾在宰相的胡须上闲荡过!”王安⽯也觉察到了,于是解嘲地说:“它不仅光荣⽽且幸福,连皇上都亲眼看到了它。
中国名人读书故事【三篇】
![中国名人读书故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c5766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a.png)
【导语】给孩⼦讲故事是最容易让孩⼦明⽩道理的好⽅法,即使道理深刻难懂,也可以通过故事的⽅式变得通俗易懂。
下⾯是分享的中国名⼈读书故事【三篇】。
欢迎阅读参考!中国名⼈读书故事【篇⼀】 ⼀九⼋年,孙中⼭先⽣颠沛流离地到了英国伦敦。
这个消息⽴刻引起了⼀些华侨和中国留学⽣的注意。
这些⼈有的怀着崇敬⼼情,有的抱着好奇⼼理,都想见到孙中⼭这位赫赫有名的⾰命领袖⼈物。
其中有些迂腐的⼈推测,孙中⼭肯定是⼀个⼤字不识的“绿林豪杰”。
待到与中⼭先⽣见⾯后,才知道他原来是⼀位博学多识、勤勉出奇的伟⼈。
当时,中⼭先⽣经过旅途的辗转周折,所带的费⽤已分⽂不剩了,眼看着连⼀⼝⾯包都吃不上。
于是,⼀些热⼼的留学⽣便慷慨解囊,你凑⼀点,我凑⼀点,凑了三四⼗个英镑送给中⼭先⽣,以暂时维持他的基本⽣活。
不料三天之后,⼤伙⼉再去看望他时,却见他已将这些钱买了⼀⼤堆新书。
⼀见⾯,中⼭先⽣便津津有味地指着书告诉众⼈说,这是什么书,那是什么书,这本书怎么怎么好,那本书⼜如何如何重要。
众⼈见此情景,⼀个个不禁⽬瞪⼝呆,有的为中⼭先⽣的好学精神所惊骇,也有的抱怨他不该将吃⾯包的钱拿来买了书。
这些⼈哪⾥知道在中⼭先⽣看来,书⽐⾯包更重要得多。
他曾经说过:“我⼀⽣的嗜好,除了⾰命之外,只有好读书。
我⼀天不读书,便不能够⽣活。
” 的确,在中⼭先⽣的⼀⽣中,⽆论是在⼯作,还是在休假,每天除了饮⾷做事以外,总是⼿不释卷。
他每次外出旅⾏,什么⾏李都可以不带,却总要带上⼏本最新出版的书籍。
即使是在⽕线上督战,他也要带许多书籍杂志放在指挥所⾥多军事上的⼯作⼀停⽌,便把书本拿在⼿上,从容不迫,⼀字⼀句地读起来。
他曾经对⼀位朋友说:“我⼏⼗年来,因为⾰命,居⽆定所,每年所买的书籍,读完了之后,便送给朋友去了。
⾄于读过了的书籍之种类和数⽬,记不清楚。
⼤概在我⾰命的时候,每年所花的书籍费,⾄少有四五千元;若是在⾰命很忙的时侯,所花的书籍费便不太多,⼤概只有⼆三千元。
中国著名的名人故事
![中国著名的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30c82d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3.png)
中国著名的名人故事篇1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
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
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
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
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
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赞许。
传说,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
王羲之的叔父王导是东晋的宰相,与当朝太傅稀鉴是好朋友,稀鉴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众的女儿。
一日,稀鉴对王导说,他想在他的儿子和侄儿中为女儿选一位满意的女婿。
王导当即表示同意,并同意由他挑选。
王导回到家中将此事告诉了诸位儿侄,儿侄们久闻稀家小姐德贤貌美,都想得到她。
稀家来人选婿时,诸侄儿都忙着更冠易服精心打扮。
惟王襄之不问此事,仍躺在东厢房床上专心琢磨书法艺术。
稀家来人看过王导诸儿侄之后,回去向稀鉴回票说:"王家诸儿郎都不错,只是知道是选婿有些拘谨不自然。
只有东厢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顾用手在席上比划什么。
"郡鉴听后,高兴地说:“东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书法上学有成就的王羲之。
此子内含不露,潜心学业,正是我意中的女婿。
”于是,把女儿嫁给了王素之。
王导的其他儿侄十分羡慕,称他为“东床快婿”,从此"东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称了。
古代名人小故事
![古代名人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44758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f.png)
古代名人小故事1、《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2、《林则徐对联立志》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
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
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3、《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4、《柳公权戒骄成名》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
他也因此有些骄傲。
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
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5、《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6、《屈原洞中苦读》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关于中国名人的爱国小故事【三篇】
![关于中国名人的爱国小故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c9e6b6d0d233d4b14e699e.png)
关于中国名人的爱国小故事【三篇】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着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关天培】1841年2月,英国侵略军的十八艘兵舰进攻虎门。
守卫在这里的关天培向琦善报告,请他增派援兵,补充弹药。
琦善不但不理,还责怪关天培,他说:“你这么干,惹恼了洋人,你敢负责吗?”关天培听完,气愤极了。
他下决心要和侵略者血战到底。
这天早晨,英军向几个炮台发起攻击。
关天培命令士兵还击。
但是因为敌人炮火猛烈,数百名士兵相继阵亡。
上横档炮台阵地上,只剩下十几个士兵,他们的弹药已经打光了。
但是没有一个人惊慌。
当敌人冲上来的时候,这十几名士兵视死如归,手拉手地跳进了大海,以身殉国。
前边的炮台相继失陷,英军继续猖狂北窜,要夺取后面的靖远、镇远和威远三座炮台。
这三座炮台是虎门的最后一道屏障了。
中国名人爱国小故事【三篇】
![中国名人爱国小故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56629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1.png)
【导语】名⼈爱国故事可以激励读者,特别是⼉童少年的爱国热情,让他们从⼩以这些英雄⼈物为榜样,热爱国家、热爱⼈民,⽴下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宏伟志向。
以下是⽆忧考为⼤家准备的中国名⼈爱国⼩故事,希望⼤家喜欢。
【苏步青读书不忘救国】 苏步青,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
在读初中的时候,苏步青凭着⾃⼰的天资聪明、勤学好问,成绩⼀直⾮常好,但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数学太简单,⼀学就懂。
在浙江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位教数学的⽼师,听说这位⽼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他能来给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点兴趣。
“……”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进⼀个⾝材瘦⾼、穿⽩⾊西装的年轻⼈,他的脸⾊很⽩,棱⾓很分明,眉宇间透着⼀股英⽓。
这样年轻还穿西装的⽼师真是罕见,⼀进门便引起班⾥的⼀⽚哗然。
⾛上讲台,杨⽼师表现得很镇静,把课本向桌上⼀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家今天不⽤担⼼没还课本⽽被⽼师骂了,因此今天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不算⼤,但每个字都像晶亮的⼦弹射进每个⼈的⼼房。
于是下⾯⼜是⼀阵骚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
杨⽼师接着说:“当今世界,弱⾁强⾷,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座的每⼀位同学都该负起应有的责任。
”他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作⽤,“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这⼀堂课使苏步青明⽩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和⾃⼰⾝上肩负的历史责任,就是这节课影响了他⼀⽣的道路,把他引⼊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从那以后,在杨⽼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功夫不负有⼼⼈,苏步青在数学上渐渐地崭露了头⾓。
17岁时,苏步青赴⽇留学,并以第⼀名的成绩考取东京⾼等⼯业学校,在那⾥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名人少年故事
![名人少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7c45cc2da38376baf1faeb6.png)
1、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
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
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
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2、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
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
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
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
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3、李白的故事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
”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4、映雪夜读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
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
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
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
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
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
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
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
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
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
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5、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ce0632a300a6c30c229fd1.png)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导读:本文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中国名人故事短篇【5篇】
![中国名人故事短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9989c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e.png)
【导语】中国,有很多名⼈,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
下⾯是分享的中国名⼈故事短篇【5篇】。
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名⼈故事短篇 欧阳修 欧阳修是唐宋⼋⼤⽂学家之⼀。
可是,在欧阳修他少年时代,他的学习条件是很艰苦的。
在欧阳修四岁失去⽗亲,全家就只靠他母亲⼀个⼈来维持⽣活。
母亲不愿欧阳修失学,于是,⾃⼰当了教师。
家⾥贫穷,买不起⽂具,欧阳修的母亲就想出了别的办法。
她看到沙滩上有鸟兽⾛过的⾜迹,认为在沙⼦上⾯也可以写字。
于是,她就让欧阳修到沙滩上搬些沙来。
她在家⾥选了⼀个光线⽐较好的地⽅,挖成深坑,然后,把沙倒下去铺平。
这样,⼩⼩的沙坑便代替了笔墨纸砚。
学习的时候,他的母亲折断⼀根荻草,在沙⾯上画出⼀个⽣字,等欧阳修他学会了,便⽤⼿把沙⼦弄平,再写⼀个。
欧阳修也利⽤这个地⽅来做练习。
母⼦两⼈,⼀教⼀学,教的认真,学的起劲。
后来,欧阳修在⽂学上的许多成就,就是因为有这个⼩⼩的沙坑帮他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中国名⼈故事短篇 孔⼦ ⼀次,孔⼦和他的弟⼦⼦路、⼦贡和颜渊到海州游览。
孔⼦听到隆隆的声响,对⼦路说:“⼭的那边在打雷和下⾬,为何还要赶着去?”⼦路说:“这不是雷⾬声,⽽是海浪拍岸之声。
”孔⼦从未见过⼤海,想到海边去看看⼤海,于是孔⼦⼀⾏乘车到了海边的朐阳⼭下。
孔⼦和他的弟⼦爬上了⼭顶,只见⽔天相连,海阔⽆际,他们都兴奋极了。
这时,孔⼦感到⼜热⼜渴,他让颜渊下⼭去舀海⽔来喝。
颜渊拿了盛器正要下⼭,忽听得⾝后有⼈在笑,⼤家都觉得很奇怪,回头⼀看,是个渔家孩⼦,于是就问他笑什么。
那个孩⼦说:“海⽔⼜咸,⼜涩,不能喝。
”说完,他把盛了淡⽔的⽵筒递给了孔⼦。
孔⼦喝了⽔,解了渴,⼗分感激那个孩⼦,正想道谢,忽然海风吹来了⼀阵急⾬,⼦路⼀看着急了,⼤声嚷道:“糟糕,现在到哪⾥去躲⾬呢?” 那个渔家孩⼦对⼤家说:“你们都不⽤着急,请跟我来!”说完,那孩⼦就把孩⼦⼀⾏领进⼀个⼭洞,这是他平时藏鱼的地⽅。
中国古代名人的故事精选
![中国古代名人的故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5344d0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75.png)
中国古代名人的故事精选【篇一】中国古代名人的故事精选詹天佑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
他们都是些少年。
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
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
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
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XX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
英国与俄国都争着要修,由于他们明白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操纵中国,双方争吵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假如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
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确信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
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
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假如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缺失。
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与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通过4年艰难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
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先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篇二】中国古代名人的故事精选扁鹊我国医学源远流长,历曾涌现出许多名医。
扁鹊便是其中的一位。
扁鹊年轻时跟随师傅学医,非常用功。
他学成后医术高超,到各地治病救人,被人们称之“神医”。
有一次,扁鹊到齐国见到齐桓侯,通过观察,扁鹊明白齐桓侯生病了,就对他说:“您生病了,如今病在皮肤里,假如耽搁了,病情将会加重。
”齐桓侯不相信扁鹊的话,说:“我没病。
你们医生贪功好利,总想靠医治没病的人来显示自己的医术。
”过了五天,扁鹊又见到齐桓侯,他真诚地说:“您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疗会加重。
”齐桓侯不高兴地说:“我没病。
”又过了五天,扁鹊对齐桓侯说:“您的病已经深入到肠胃了,再不治疗后果会很严重。
”齐桓侯仍觉得扁鹊在骗他,没有理会。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故事短篇(14篇)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故事短篇(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6a7c7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6.png)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故事短篇(14篇)中国著名历史人物故事精选篇1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范仲淹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范仲淹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故事精选篇2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
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
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
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
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
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
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
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故事精选篇3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
船户说:“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又怎么能做出使齐王高兴的事呢?”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经典名人小故事【三篇】
孙中山一生支持革命。
以前有人到东京跟孙中山说要在山东革命,一切完备,可惜钱不够,孙中山就把自己仅有的1200元给了那人。
过了几天,有朋友说:“那个人把钱乱花了,你为什么要轻信他们,
老是被骗呢?”孙中山说:“革命不怕被骗,不怕失败,一百件革命事
业只要有一件成功,革命就能胜利。
”
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很多人听说他带回来好多华侨捐款,把他当
成了财神爷,天天盼着他回到上海。
等到孙中山一下轮船,还在老远
的地方人们就看见了他,跑过去围着他很直接地问:“这次回国带了
多少大洋回来啊?”孙中山笑着说:“钱我没有带回来,带回来的只有
宝贵的革命精神!”
1911年孙中山去南京前夕很穷。
他的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回忆:黄昏,宫崎寅藏走进了孙中山的住所,没什么人,孙中山说:“你能借
我500万元吗?我明天就要当总统了,身上却没一点钱。
”宫崎寅藏说:“我不是耍杂耍的,上哪一晚上给你变出这么多钱。
”孙中山说:
“那一个星期好了,要不然我当了总统也只好逃走。
”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
不过,卫兵见来人衣着简单便拦住他:“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
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闲杂人等走开!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的!”孙中山不禁笑了,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穿着很普通的人竟是大总统,吓得连连请罪。
犬养毅以前问孙中山:“您喜欢什么呢?”孙中山不假思索地说:“革命!推翻清政府!”犬养毅继续问道:“没有您最喜欢的吗?”孙中
山说:“书,读书!”犬养毅说:“不愧是大丈夫!”说完两人都笑了。
【汤显祖谜讽狂士】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十二岁就有了功名,少年时便名冠一时,很受
当地人们的尊重。
有一天,镇上一位老绅士病故,丧主特派家人去请少年汤显祖写
祭文。
可偏偏另一个村子里有位老农做寿,其子女也来请他去写寿联。
显祖一想,按理说,死者为大;可按情论,死者停灵多日,一篇祭文只
要在出殡前写毕就可,而做寿却只能在当天宴宾客时使用,何况眼下
寿星家生活艰难,拿不出什么润笔费,我小小年纪,不可势利。
就回
答那家丧主,他迟一天到,肯定误不了事的。
说完,汤显祖先去了寿
星家把寿联写完,这才连夜往镇上赶。
再说镇上那家,因为家产富有,来吊唁的亲朋众多。
其中一位远
亲狂生,自恃有些文才,听说要等个什么汤显祖来写祭文,不由冷笑道:“一篇祭文,区区小事,拿什么架子。
”他吩咐仆人笔墨伺候,
铺开宣纸,洋洋洒洒,直写到次日天明。
正自鸣得意呢,汤显祖来了。
狂生没料到这么小的孩子也敢舞文
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当地好事的就怂恿汤显祖也写一篇。
汤
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陈词滥调,矫揉造作,全无真意,心中很不
以为然。
也是年轻气盛,便不客气,只见他略一思索,拿起笔来,几
乎是一气呵成,惊得众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见了,自知技不如人,只好
甘拜下风。
狂生拿起自己熬了一夜心血写成的东西,请汤显祖评点。
满以为
汤多少会夸赞几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
哪知道汤显祖仅仅在结尾空
白处写了一句曲词:“他去也,怎把心儿放。
”狂生起先以为汤显祖
是补充去世人心态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细一琢磨,才悟出原来人家
写的是一字谜,这个字就是对他文章的评价,那脸刷地就红了,心想,幸亏没求人家说出来……
【侯宝林打牌】
侯宝林在日常生活当中喜欢打牌。
1984年,青岛市举办“首届全国相声新作调演”,天津很多相声演员都去了,侯宝林担任相声大赛的顾问。
当时,大赛有两个顾问,
一个是侯宝林,一个是马三立。
天津演员有很长时间没见着侯宝林,大家说:“咱们给侯大师带
点什么东西呢?带土特产?”常宝霆说:“侯宝林跟我提过,就爱吃天
津的大果仁。
”
王佩元说:“这事我去办。
”
那时,天津还没建“南市食品街”,王佩元挺费劲地买了五包天
津传统五香果仁,每包都是用报纸包成小三角包的那种,带到青岛。
侯宝林一看这几包果仁,高兴坏了:“哎呀,我在天津时,就喜
欢吃这口。
”他先拆开一包,把里面的果仁倒在自己的口袋里,手在
口袋里碾皮儿,碾一粒吃一粒。
“真是这味儿,是天津五香大果仁的味儿。
”侯宝林高兴了,说,“咱们打牌吧。
”
于是,大家就陪他打扑克。
“打牌,咱们怎么玩呢?”
“怎么玩?贴纸条。
”
大师打牌也贴纸条。
王佩元和常宝丰一拨,侯宝林和常宝华一拨,他俩技术不如年轻人,老输,侯宝林的脸上,左贴一张纸条,右贴一
张纸条,贴了很多。
这时,侯宝林还“砸挂”:“哎呀,打一晚上牌,我这脑袋呀……都成墩布了。
”贴纸条是由赢的两人往输的两人脸上贴,王佩元、常宝丰专门往他脑门儿上贴,纸条把眼睛都给挡住了。
侯先生看牌,还得用手把纸条撩起来,他又“砸挂”:“这好,
我整个一垂帘听政。
”
这时,有人报告说:“侯先生,青岛市的市长来看您。
”
侯宝林赶紧把纸条摘了,去会见青岛市长,这屋打牌的,改成侯
耀文和石富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