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简单运动复习课(一)导学案

合集下载

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讲 运动的描述学案

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讲 运动的描述学案

第1讲运动的描述[考试标准]a。

识记:指能再认或表达物理事实、物理量及单位;能用文字、图示或数学表达式表示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b。

理解:指能理解物理现象和过程,明确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涵,识别概念和规律的外延,并能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释有关现象.c。

简单应用:指能将物理事实、现象与概念、规律建立联系,认识规律适用的条件,并用以解决简单的问题.d.综合应用:指能选用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以及相应的物理方法和思维策略,求解较复杂问题.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质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忽略时,就可以看做质点.2.参考系(1)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2)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3.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自测1在以下比赛项目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答案C自测2如图1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B.他们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C.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D.参考系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答案B解析甲、乙两人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A错,B对;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择参考系,C错;参考系的选择具有任意性,D错.二、时间和位移1.时间与时刻(1)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2)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2.位移与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化,它是由质点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2)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自测32016年杭州G20峰会于9月4-5日在杭州奥体博览城(如图2)召开,每天都有多个议程.从萧山国际机场到博览城打车约23.5 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9月4-5日指时刻,23.5 km是指路程B.9月4-5日指时间,23.5 km是指路程C.9月4-5日指时间,23.5 km是位移大小D.9月4-5日指时刻,23。

《运动的描述》教学课例1

《运动的描述》教学课例1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地影响着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

在自然界里,一切物体的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中,机械运动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

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此外,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基于这些教材把“机械运动”安排在第一章来学习,这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基础,打好这个基础,对于初中物理乃至所有科学学科的学习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三、重点难点重点: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用多媒体播放“法国飞行员二战期间在高空抓住一个飞行的子弹的故事。

”(由于事件罕见,能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引发思考)提问:飞机在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法国飞行员真的能够抓住子弹吗?学生能够分析得出二者肯定是同向飞行的,老师继续启发学生考虑它们速度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同向、同速即相对静止。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观看完成后提问:1、身边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时运动的?2、哪些物体是静止的?3、他们一定是运动的吗?一定是静止的吗?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并举例。

(二)新课讲授1、首先让学生看书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完成教材上小实验:把教材平放在桌子上,教材上放一铅笔盒,推动教材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回答:(1)选取桌子作标准,铅笔盒和教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选取教材作标准,铅笔盒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3)选取铅笔盒作标准,桌子和教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通过以上活动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对于不同的标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从而明确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首先选定一个标准——参照物。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 ______ 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曲线运动:沿曲线的运动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_ 的快;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物理意义:定义: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 km/h; 1 km/h=______ m/s6.匀速直线运动定义: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特点:公式: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7.描述运动的快慢的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情况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工具:、;需测物理量:;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梳理参考答案1、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随时间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随时间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3、有可能不同、不变、改变4、路程、路程长、路程5、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6、5/186、不变、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v=s/t、无关7、平均速度、v=s/t、瞬时速度的8、v=s/t、路程s;时间t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习题精选一、选择题。

1.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 任何物体静止都是相对的B.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C. 参照物必须选择静止的物体D. 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2. 夜晚,抬头看月亮在云层中以很快的速度向前运动,这是所选的参照物是()A. 地球B.云层C.月亮D.不能确定3. 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飞机在天空中飞行B. 月球绕地球公转C. 树上苹果由绿变红D. 河水在河中流4. 下列说法中,正确得是()A. 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也越长B. 运动时间越长的物体,它的路程也越大C. 100m赛跑,成绩越好的运动员跑得越快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30m,那么它的速度是()A. 每秒30米B. 3米每秒C.10米秒D. 3秒米6. 下列给出四种运动速度,其正常运动速度最接近60 km/h的物体是()A. 农用三轮车B.汽车C.飞机D.火箭7. 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1可知()A. 甲车快B. 乙车慢C. 乙车快D. 甲车慢8. 甲、乙两人每次进行百米赛跑时,都是甲已到终点时,乙还在距终点10m处,若让甲退后起点10m再同时图1出发赛跑,则先到终点的是()A. 同时到达B. 甲先到达C. 乙先到达D. 不能确定9. 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2倍,乙车行驶的时间与甲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3 :1,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A. 3 :2B.2 :3C.1 :6D.6:110. 一列火车长120m,匀速通过长360m的山洞,从火车进洞到车尾离洞共用1min,火车行驶速度是()A.10m/sB. 6m/sC.8m/s D .2m/s11. 一人沿平直的蓄水大坝散步,上坝后第一分钟走了50m,第二分钟走了40m,连续走完180m长的大坝共用了4mi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他走180m路程的即时速度是0.75m/sB. 他在第二分钟内,一定是匀速行走的C. 他在第一分钟和最后一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D. 他走180m路程的平均速度是0.75m/s12. 据报载,第一次世界打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玻璃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啊!竟然是一颗子弹,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A. 子弹飞行速度很慢B. 子弹静止在空中C. 飞机与子弹相对静止D. 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接近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物体的速度越小B.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物体的速度越小C. 物体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越大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4. 某车站并排停着甲、乙两列待发的列车,一会后,甲车的人看到窗外的电线杆向东移动起来,乙车上的人看见甲车未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车以甲车为参照物,两车相对静止B. 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两车相对静止C. 甲车不动,乙车向西行驶D. 甲、乙两车均以相同的速度向西行驶二、填空题. 。

《运动物体的位置》导学案

《运动物体的位置》导学案

《运动物体的位置》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位置概念及位置的表示方法。

2. 了解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规律。

3. 初步学习描述物体位置的语言表达。

二、学习内容:
1. 位置概念及位置的表示方法。

2. 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规律。

3. 描述物体位置的语言表达。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位置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难点: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规律。

四、学习过程:
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让学生感知位置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位置。

2. 学习位置概念:讲解位置的定义,并介绍常见的位置表示方法,如使用方向、距离等描述位置。

3. 学习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实验,让学生理解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4. 学习描述物体位置的语言表达: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描述物体位置的基本语言表达方式,如“在……的……上”、“离……远近”等。

五、实践与应用:
1.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并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规律,并通过口头或书面报告呈现结果。

2. 拓展活动:让学生到校园或家中,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对位置概念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总结与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位置概念及表示方法,了解了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规律,同时也初步学会了描述物体位置的语言表达。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不断观察、思考和实践,从而提高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物体的运动方式导学案》

《物体的运动方式导学案》

《物体的运动方式》导学案
一、导入
1.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如小车在地面上滑行、风筝在空中飞翔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有何不同?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物体的运动方式?
二、探究
1. 讲解物体的运动方式受到力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力的观点。

2. 分析不同力对物体的作用,如推力、拉力、重力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力的作用。

3. 探讨力对物体运动方式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力的方向和大小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总结
1. 总结物体的运动方式受力的影响,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力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式?举例说明。

四、拓展
1. 分组讨论:举例不同场景下力对物体运动方式的影响。

2. 实验:利用简单器械模拟不同力对物体的作用,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方式,加深对力和运动的理解。

五、检测
1. 设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物体的运动方式和力的理解水平。

2. 安置作业: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分析力对其影响,并写出结论。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物体的运动方式受到力的影响的基本原理,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不息探索物体的运动方式与力的干系。

(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归纳

(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归纳

一、运动与静止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同。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二、比拟物体运动的快慢1、探究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拟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比拟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大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v=s/t其中:v—速度—米/秒〔/s〕s—路程—米〔〕t—时间—秒〔s〕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主单位:米/秒〔/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h〕。

5、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不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同,并且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求平均速度需要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

时间用钟表测量。

第1节质量1、质量:〔1〕定义:叫做质量。

用字母表示。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1t=kg,1kg=g=mg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50〔2〕实验中常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初四物理《物体的运动》复习课导学案

初四物理《物体的运动》复习课导学案

初四物理《物体的运动》复习课导学案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____________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__。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____________。

二、机械运动1、 定义:物理学里把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____________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____________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 、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的描述1、动与静2、速度3、直线运动的分类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_改变 (2)参照物:被选作____________的另一个物体、 (3)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就说物体是_____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就说物体是____ (1) 意义: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 定义:物体在____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_____ (3) 公式:s v t =,(→s vt =,s t v =) (4) 单位:①国际单位:____________;②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③换算关系:1m/s=____________km/h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____________的直线运动;任一时刻的速度(瞬时速度)、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____________的直线运动;不同时刻的速度(瞬时速度)一般不同,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4、长度的测量 (1) 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2) 测量工具:____________;使用方法 (3) 特殊测量方法:累加法、辅助工具法、替代法等等5、时间的测量(1)单位:时(h)、分(min)、秒(s)、毫秒(ms)、微秒(μs) ; 单位换算(见本页底面) (2)测量工具:停表、手表、时钟(统称为计时器)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设计pdf新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设计pdf新版教科版
点的运动形式并交流ꎬ是本课的重点活动ꎮ 教材首先以钢尺和指尖陀螺为例ꎬ分别呈现
贴了圆点的图片和运动过程中的图片ꎬ目的是指导学生操作ꎻ接着又列举了一些可探索
的其他物体ꎬ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ꎮ 教材还通过气泡图中的文字提示学
生更换圆点的位置ꎬ观察与之前的运动形式是否一样ꎮ 圆点贴在不同的位置ꎬ会观察到
玩具汽车:用手推拉ꎬ玩具汽车即可向前或向后运动ꎮ
弹簧摇马:固定底座ꎬ向多个方向拉摇马ꎬ松手ꎬ弹簧摇马即可摆动或振动ꎮ
溜溜球:把棉线缠绕在溜溜球凹槽中ꎬ棉线末端套在中指上ꎬ握住溜溜球向下甩ꎬ溜
溜球即可快速旋转ꎬ还可以顺着棉线爬回来ꎮ
说明:让学生上台参与演示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ꎮ
(2) 交流ꎬ引发思考ꎮ

(2) 引入新课ꎮ
教师小结并引入新课:看来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不一样的ꎮ 除了刚才我们
交流的这些物体以外ꎬ生活中还有其他很多物体ꎬ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研究的内容ꎮ
教师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运动ꎮ
2. 探索活动:各种各样的运动
1) 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
(1) 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ꎮ
到课外ꎬ关注日常生活现象ꎮ 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是复合运动:从俯视角度看ꎬ小女
孩在绕着木马中心旋转ꎬ做曲线运动ꎻ同时ꎬ小女孩还在木马上小幅度地上下做直线运
动ꎮ 本活动也不需要学生分析、描述活动形式ꎬ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形象地画出运动
形式即可ꎮ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运动形式各种各样ꎬ这些运动形式可以被分类ꎮ
教师提出问题ꎬ引发学生思考:我们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师演示在钢尺上贴小圆点ꎬ用多种方法让钢尺运动起来ꎬ提醒学生观察小圆点的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第三单元《12. 物体的运动方式》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第三单元《12. 物体的运动方式》青岛版

《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式》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12课。

本课对物体运动的方式及特点进行研究。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了许多不同物体的不同运动方式,如风车的转动、汽车轮子的滚动、秋千的摆动等,对一些简单物体运动的形态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只是对它们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系统,对物体运动方式的本质特点还不很清楚。

同时六年级的学生的认识存在于感知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课堂上创设具体、生动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玩玩具,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研究材料,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在亲自动手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振动,主要有两种种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3、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探究目标: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2、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运动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复杂的运动是由简单运动组合而成的。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命名并分类。

教学难点:分析一个运动物体的复合运动方式。

五、教学准备:教师:摆、风车、塑料盒子、皮球、纸筒、有关课件、报告单。

学生:纸、彩笔。

板书设计:运动的方式你小组研究的物体是:给这种运动方式起个名字吧!别忘了在上面画下物体运动的路线呦!。

(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上《 运动与静止》公开课(教案)

(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上《 运动与静止》公开课(教案)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与静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能够应用参照物的道理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引入我们生活中常见到汽车的行驶,鸟儿的飞翔,白云的飘动,奔腾的河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么?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位置都随时间发生了变化,并给出运动的定义。

也有些物体我们看到是相对静止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运动和静止。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参照物和机械运动1.参照物〔1〕教师提问: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

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

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2〕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讨论: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丰都县滨江中学校校本课程年级(填学科)导学案课题:串并联电路的连接一主备人:秦家雄审核人:王清江授课时间:第9 周星期,需 1 课时第学习小组组长王清江目标展示创意开场白方式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什么叫速度,它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2)速度的单位是什么?计算公式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物体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而有些物体的运动速度是要改变的。

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两种运动区分一下,看看它们各自有什么的特点。

方式二:播放火车在平直的铁路上匀速行驶的视频和火车进站、出站的视频。

提问:这几段视频中,火车运动的特点有哪些不同物理中如何来描述这些运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运动的两种简单方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链接课堂目标导航1.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劝,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意义。

2.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变速直线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3.会测量平均速度。

4.进一步理解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

导学批注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方案1.速度是物体在。

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变形公式有:和。

3.物理学中把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4.物理学中把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速度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的。

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些实例,或提供录像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眯。

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并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生活中很多运动都是变速运动,为了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我们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其运动快慢,并可以通过学生课后实验,让学生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同时也进一步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点一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阅读课本第30页图2-25探究小汽车行驶时速度的变化,完成以下表格:200m 200m 200m10s 10s 10sV1=20m/s V2=20m/s V3=20m/s合作探究拓展达标目标反思通过计算分析:小汽车做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2.阅读课本第30页图2-26探究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结论:1.和小汽车一样, 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教案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教案
3、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乘客的运动是运动,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下落过程是运动。
4、下列哪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A.同步卫星绕地转动,快慢保持不变
B.百米运动员在整个比赛中的运动
C.火车在直轨上运动,某段时间内快慢保持不变
D.火车从甲站出发,沿直线铁轨运动,到乙站停止
板书设计
直线运动
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C.(1)(2)(3)都可以D.(1)(2)(3)都不可以
第二宇宙速度11200 m/s
第三宇宙速度16700 m/s








龙虬镇初中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速度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徐芳
复备人
教学目标
(3)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4)初步学会使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
难点
2、测量宁通高速的路程
3、测量硬币的直径
2、活动四:关于“学会使用秒表”的活动
要研究运动,除了会测量长度外,还要会测量时间。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分(min)和小时(h)
1min = 60s 1h = 60 min = 3600s
认识常见的时间:脉搏跳动12次约10s钟。
2.难点:一些特殊物体长度的测量
课前准备
刻度尺、纸张、秒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设计
导入:一段有关运动的视频。
要分析运动需要知道距离和时间,今天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了解长度的单位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
1、活动一: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小学科学四年级《9.认识物体的运动》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9.认识物体的运动》优秀教案
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知道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特点和分辨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培养观察记录、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意识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个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各种物体运动时的变化,分析物体运动的共同特点以及运动方式的不同,并尝试利用简单的材料模仿物体的几种运动方式。
7.讲解
这位同学离讲台的位置在不断改变着。要确定物体是否在运动,我们要选定一个参照物,假定它是不动的,别的物体相对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是在运动。
8.记录:学生观察课本图或选择课室里在运动的物体,记录其位置如何变化。
9.交流:汇报记录结果。
10.小结
要说明物体如何运动,除了位置变化外,还有其方向和速度。
5.提问
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哪些是和乒乓球一样的?哪些不同?
6.小结;物体的运动方式有振动、滚动、转动、摆动、平动等。
7.延伸: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四、活动三:做各种方式的运动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用一些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做一做常见的几种物体的运动方式,目的是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同时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培养自己的设计活动和动手活动的能力。
①.飞机在飞行;②.小学生在玩滚轴溜冰;③.蜗牛在石头上爬行;
④.运动会的自行车比赛;⑤.豹子在草地上奔跑;⑥.运动会的帆船比赛。
教材还展示了一幅通过多次曝光把物体运动的过程拍摄下来的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到物体在运动时,其位置是会发生变化的,撑杆跳高运动员在跳高过程中,他的位置就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活动中要求学生进行细心地观察,做好自己观察记录,并与同学开展讨论和交流。
第九课认识物体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2.了解物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3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 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3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 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3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就是旋转。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比较、分析和选择的过程,让学生在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环节三:我的成长足迹(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3与同伴说一说。

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一个提问或用数学知识解决的一个问题等。

教师活动3根据课前准备,请同学们勇敢地将自己最满意的作业、作品等展示给同学们看。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活动意图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情感等方面进行总结,有效地把对学生的反思总结和评价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每一堂课中。

环节四:我提出的问题(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生1:平行四边形这么完美,怎么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生2:除了平移与旋转,还有哪些图形的运动呢?生3:三位数乘两位数也能用表格的方法计算吗?生4:为什么除法竖式和加减乘法的形式不一样呢?生5:……1、随堂小练1.购物(1)一台电风扇的价格是一盏台灯的3倍,一盏台灯多少钱?(2)买一台电风扇的钱可以买几个茶杯?(3)你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2、归纳概括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计算方法?教师活动41、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说自己是如何解决的。

数学课要注意动静结合,这一阶段应是学生安静地做练习的时候。

教师应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特别是多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化、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

活动意图说明: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训练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并将新知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作业与检测1、P42:1、2题,完成在书上。

2、王老师不小心把发票弄脏了,你能帮他算出羽毛球每筒多少吗?第1-3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内容整理与复习(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乘除混合运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综合运用乘除计算等知识内容解决问题。

1.简谐运动

1.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导学案竹溪一中罗传舟【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简谐运动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正确分析 x、F、a、v、Ep、Ek变化情况。

2.学会结合数学知识写振动方程,并正确求出振子运动位移及路程。

【重、难点】重点:简谐运动的五大特征理解与运用难点: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的熟练掌握,振动方程的正确写出和应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设计】复习课【教学过程】一、知识排查,问题导入问题1:简谐运动有哪五个特征?(1)动力学特征:(2)运动学特征:(3)周期性特征:(4)对称性特征:(5)能量特征:问题2:一质点在x轴上以O为平衡位置做简谐运动,振幅为A,周期为T,t=0时物体在平衡位置,且向x轴正方向运动。

学生思考并写出该质点的振动方程?二、典型问题,分类剖析1.(应用图象分析运动过程)一个质点经过平衡位置O ,在A 、B 间做简谐运动,如图(a)所示,它的振动图象如图(b)所示,设向右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B =5 cmB .第0.2 s 末质点的速度方向是A →OC .第0.4 s 末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是A →OD .第0.7 s 末时质点位置在O 点与A 点之间E .在4 s 内完成5次全振动2.(对称性)一个质点在平衡位置O 点附近做机械振动.若从O 点开始计时,经过3 s 质点第一次经过M 点(如图所示);再继续运动,又经过2 s 它第二次经过M 点,则该质点第三次经过M 点还需要的时间是( )A .8 sB .4 sC .14 sD .103 s3.(周期和振幅)如图,一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物块构成弹簧振子,该物块是由a 、b 两个小物块粘在一起组成的.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左右振动,振幅为A 0,周期为T 0。

当物块向右通过平衡位置时,a 、b 之间的粘胶脱开;以后小物块a 振动的振幅和周期分别为A 和T ,则A ________A 0,T ________T 0.(均选填“>” “<”或 “=”)4.(方程与图象)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 =Asin π4t ,则关于该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振动的周期为8 sB .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位移相同C .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速度相同D .第3 s 末至第5 s 末的位移方向都相同E .第3 s 末至第5 s 末的速度方向都相同5.(振动方程)如图所示,一质点在x 轴上以O 为平衡位置做简谐运动,其振幅为8 cm ,周期为4 s ,t =0时物体在x =4 cm 处,向x 轴负方向运动,则( )A .质点在t =1.0 s 时所处的位置为x =+4 3 cmB .质点在t =1.0 s 时所处的位置为x =-4 3 cmC .由起始位置运动到x =-4 cm 处所需的最短时间为23 sD .由起始位置运动到x =-4 cm 处所需的最短时间为16 s三、变式探究,能力提升变式1:在上面第5题中,若t =0时物体在x =4cm 处,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其它条件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一章机械运动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本章共有4节: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4.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和平均速度;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间、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测量.【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图象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和路程—时间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600备课笔记知识拓展: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1)长度的单位米.(2)质量的单位千克.(3)电流的单位安培. (4)时间的单位秒. (5)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 (6)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7)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长度的单位备课笔记方法归纳:单位换算的方法是数字不变单位变,大到小乘进率,小到大乘进率的倒数.长度的测量A.1cm、5.50cmB.1cm、8.30cmC.1mm、8.30cmD.1mm、2.80cm解析: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刻度线处,而是从刻度尺的5.50cm开始,所以金属片的长度为2.80cm,综合各选项可知答案:D备课笔记规律总结: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1)要明白刻度尺上不同刻度的含义:①零刻度:测量的起始刻度;②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准程度;③量程:测量范围.(2)使用刻度尺前需要观察以下三个内容:①测量范围(量程);②分度值;③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在尺端,是否磨损).(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要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贴在被测边上,与被测边重合或是平行,不能将刻度尺斜放.②零刻度线磨损时,要将其他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这种方法称为“零点修正法”.③正确读数:一是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二是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时要注意:a.在测量数据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值,是有意义的,它能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b.在实际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尤其注意“0”不能随意增减.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长度的特殊测量尺垂直对齐(教师演示操作要领,并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解析:停表分针指在5与6之间,且超过中线,长针读数应为未超过5与6之间的中线,长针读数应为7s.长度精确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答案:337 2.50误差备课笔记特别提醒:在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若测量数据中出现有错误数据,应先剔除后计算.【教材P13“想想议思想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n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出其总长度L 则一个微小量的长度D=L/n.例如:测一页纸的厚度、细丝直径等.方法二:可用非弹性线拉直,测出起点和终点方法三:①拿一张白②再将留下铅笔痕迹布置作业:教师引导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2023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物体的运动》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运动原理和运动形式。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原理。

但学生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时,可能会有些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运动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和掌握运动原理。

四. 教学重难点1.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小车、球等。

2.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教学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例如,将一个小车放在桌子上,推动小车,让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科书中的图片和例子,向学生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物体和运动形式进行观察和记录。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判断一些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或者是进行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运动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运动和位置导学案》

《运动和位置导学案》

《运动和位置》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运动和位置的观点;2. 掌握描述运动和位置的相关词汇;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进修重点1. 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位置的表示方法;3. 运动和位置之间的干系。

三、进修难点1. 运动和位置的抽象观点理解;2. 运动和位置的实际应用。

四、进修过程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观察教室中不同物体的位置,并让他们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干系。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位置的观点。

2. 进修新知识(1)运动的观点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运动有方向和速度之分,是相对的观点。

(2)位置的表示方法位置是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坐标,可以用坐标轴上的点或者文字描述。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摆布、前后、上下”等词语,也可以用数轴表示。

(3)运动和位置的干系运动是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位置是运动的结果。

在描述运动时,需要思量物体的起始位置、挪动方向和距离。

3. 拓展练习(1)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际场景,让学生描述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

(2)个人练习:完成练习册上关于运动和位置的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掌握了运动和位置的基本观点,能够描述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

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位置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规划、运动比赛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运动和位置的习题;2. 观察家中物体的位置变化,记录下来并描述;3. 思考一个实际场景,描述其中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

六、教学反馈在下节课开始前,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稳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奖励和鼓励,激发学生进修的积极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1第一节功(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的简单运动复习课(一)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体的简单运动》单元复习导学案本章小结知识树
思想方法
正确运用公式v=进行有关计算
【例1】如图结3-1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求:
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图结3-1
思路与技巧
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为两地的时刻差;
由v=可直接求出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利用问中求得的速度,套用公式t=可求出从B地到达南宁所用的时间.
答案轿车从A地到B地用时t=30in=0.5h
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SAB=SA-SB=120-70=50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v===100/h
v=,t′===0.7h
关键利用速度公式v=及其变形公式s=vt、t=可计算或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路程及时间,在应用这些公式时要注意s、v、t三量的对应,切不可张冠李戴!
举一反三
1在东湖甲、乙两龙船比赛,甲船头追上乙船尾到甲船尾望超过乙船头历时80s.两船长均为10,乙船保持7/s速度不变,则甲船匀速超越乙船的速度为/s.
2公共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用固定于路边的照相机连续两次对其拍照,两次拍照的时间间隔为2s,车长为12,如图结3-2所示.由此可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s.
图结3-2
3据统计,城市交通事故大多因违章引起.在图结3-3中,A、B两辆汽车分别在相互垂直的道路上,沿靠近各自道路的中心线向前匀速行驶,当A、B两车的车头到十字路口的距离分别为30和40时,道口恰好处于红、绿灯转换.A、B两车均未采取任何减速措施,以致两车相撞.已知两车的车型相同,汽车外型的数据如表1所示,并已知A车的速度为v1=40/h,设两车相撞前均匀速行驶.试判断在穿过路口过程中,乙车速度v2的范围.
图结3-3
表1汽车外形数据
车长l:4.68车宽d:1.70
车高h:1.423最高时速:200/h
收集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例2】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结3-4a、b所示.
图结3-4
观察图结3-4a可知,甲车在做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秒;
观察图结3-4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米;
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
思路与技巧图结3-4a中甲车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一直线,由此确定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路程所用时间由图像可查出为6s.在图b中,A点对应路程为0.6、B点对应路程为1.8,则AB段路程为1.8-0.6=1.2.
取时间为6s,甲车通过路程为0.6,乙车通过路程为1.2,则确定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答案匀速61、2小于.
关键知道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上每一点表示二点物理意义,即时间和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举一反三
1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结3-5所示的图片.
图结3-5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列表如下:
照片序号123456
时间t/s010203050
路程s/012.022.248.7
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运动,蜗牛在前20s 内的平均速度是n/s,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n/s.
2你知道图结3-6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的含义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到下一个出口最快要几分钟?
图结3-6公路交通标志
3雷达发射或收到返回电磁波时均会在屏上出现一个锯齿波.当用雷达探测敌方飞行目标时,指示器的荧光屏上出现如图结3-7所示的两个锯齿波形.若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108/s,则敌方飞行目标离雷达站的距离为.
图结3-8
综合探究
如何解答开放题
【例3】如图结3-8反映骑车者与跑步者运动过程的图像.请你运用图像中的信息,提出与行程有关的物理问题.
问题:
图结3-8
思路与技巧根据图像可以看出骑车者运动15s,行驶的路程是200;跑步者在25s内运动的路程是200;他们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一定.
因此,可围绕速度、路程、时间及运动特点提出问题.
答案骑车者与跑步者运动200所用时间一样吗?
骑车者与跑步者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骑车者与跑步者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关键根据题中提供情景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及图像特点提问.
举一反三
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估测、粗测是日常生活、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测长度的方法.小伟同学的家距学校约1.5的路程.请你写出粗测这段路程的两种方法.
2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