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体的简单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典型计算20题(内附详细解析)

【初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典型计算20题(内附详细解析)

【初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典型计算20题(内附详细解析)——子木老师一.计算题(共20小题)1.一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s,求:(1)隧道的长为多少米?(2)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3)在列车内,一位旅客以0.5m/s的速度从车头走到车尾,一共需多少时间?2.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3.道路限速监控管理的一种方式是采用“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判为超速。

(1)若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监测点A、B 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采用“区间测速”时,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2)若一辆货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则它需要多长时间?4.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

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

则:(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5.小明同学从桂城乘车去南国桃园游玩,所乘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他也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1)该车的速度是多少?(2)该车以速度计上的平均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至少需要多少小时?6.小红坐在一列从泰州开往北京的动车上,她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长1000m的大桥,小红从上桥到离开桥所用时间是20s,已知动车长150m,求:(1)动车的速度;(2)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练习题

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练习题

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练习题1. 问题描述:一辆汽车以每秒10米的速度向前行驶,经过5秒后速度突然减至每秒6米,持续5秒后又恢复为10米/秒的匀速行驶。

求这段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以及汽车行驶的总路程。

2. 解题思路及步骤:自动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速率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将该问题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计算。

首先计算从起始到速度减小的过程,然后计算从速度减小到恢复的过程。

最终将两个阶段得到的结果相加,即可得到问题的答案。

3. 计算第一阶段:初始速度v1 = 10 m/s,行驶时间t1 = 5 s,速度减小后的速度v2 = 6 m/s。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 = 总路程 / 总时间首先计算第一阶段的总路程d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使用速度的平均值与时间的乘积来计算总路程。

速度的平均值 = (v1 + v2) / 2总路程d1 = 速度的平均值 ×时间 = ((v1 + v2) / 2) × t14. 计算第二阶段:第二段的速度恢复为v1 = 10 m/s,行驶时间t2 = 5 s。

同样地,计算第二阶段的总路程d2:总路程d2 = 速度 ×时间 = v1 × t25. 计算总路程:总路程 = d1 + d26. 计算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 总路程 / 总时间7. 计算结果:根据上述步骤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第一阶段的总路程d1 = ((v1 + v2) / 2) × t1 = ((10 + 6) / 2) × 5 = 40 米第二阶段的总路程d2 = v1 × t2 = 10 × 5 = 50 米总路程 = d1 + d2 = 40 + 50 = 90 米总时间 = t1 + t2 = 5 + 5 = 10 秒平均速度 = 总路程 / 总时间 = 90 / 10 = 9 米/秒因此,该段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9米/秒,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90米。

宜兴市烟林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宜兴市烟林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运动会上百米决赛正在进行,开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2.关于运动物体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路程长,物体速度大B.所用时间长,物体速度大C.所用时间短,物体速度大D.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5min乙同学速度为48m/sB.乙同学在1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0.8m/sC.甲、乙同学在第8min时速度相同D.甲同学以0.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4.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时间与路程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乙的速度为 5m/sC.经过 3s,甲乙相距 8m 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5.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谈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流水D.河岸6.如图所示是一辆公交车在一平直的路面上行驶时的s﹣t图象,则下列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A.B.C.D.7.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观察到一些物体的运动情况,并绘制出了相应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A.B.C.D.8.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相遇前甲乙最远距离是400m9.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中错误的是()A.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B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C.以B为参照物,A向西运动D.B物体1.5s通过的距离是3m10.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s和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单元综合试卷(含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单元综合试卷(含解析)

第3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综合试卷一.选择题1.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有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可能的是()A.河岸B.行船C.岸边的房屋D.远处的树2.如图是物体运动的s﹣t,v﹣t图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3.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五四运动B.生命运动C.太阳升上天空D.铁生锈了4.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坐在停靠在站台的火车车厢里,他们分别向两侧窗外看,对火车的运动情况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小明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说火车是静止的;小红以窗外行驶的动车为参照物,说火车是运动的。

则()A.只有小明的说法正确B.只有小红的说法正确C.两个人的说法都正确D.两个人的说法都不正确5.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s﹣t图象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

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v甲=4m/s,v乙=3m/s,s=16mB.v甲=1m/s,v乙=2m/s,s=8mC.v甲=1m/s,v乙=3m/s,s=16mD.v甲=3m/s,v乙=2m/s,s=8m6.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频闪相机拍摄所得的小球的运动情形,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其中表示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7.甲、乙、丙三辆车一起以各自的速度向东匀速直线行驶,t1时刻甲乙丙的位置如图所示,甲乙、乙丙之间的距离均为1千米。

行驶一段时间后,t2时刻乙在甲后方800米的位置,丙在乙后方1200米的位置,则在t1和t2这段时间内()A.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向西运动B.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向东运动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8.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内行驶15km;乙在3min内行驶750m;丙行驶100m需24s。

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大小为()A.甲最大,丙最小B.甲最小,丙最大C.乙最大,甲最小D.甲、乙、丙一样大9.一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运动,其路程s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木箱在0~4s内做加速运动B.木箱在4~8s内做匀速运动C.木箱在4~8s内速度为0D.木箱在0~4s内的速度比8~14s的速度慢10.在一年一度的四会市“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1时刻,甲队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0﹣t1时刻甲队与乙队运动的距离相等C.t1时刻甲乙两队的速度相等D.t1时刻甲运动速度比乙运动速度大二.填空题11.2月13日凌晨,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物资所乘的运﹣20在武汉天河机场降落。

初二物理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运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关于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正确的是: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C. 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D.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答案:A2.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单位是:A. 米/秒B. 米/小时C. 千米/小时D. 千米/秒答案:A3.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5米/秒,那么在2秒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A. 5米B. 10米C. 20米D. 25米答案:C4. 以下哪种情况物体处于平衡状态:A. 静止B. 匀速直线运动C. 匀速圆周运动D. 以上都是答案:D5.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3N和4N,方向相反,那么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A. 1NB. 7NC. 3ND. 4N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________状态。

答案: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大小、方向、作用点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米/秒²,那么在第3秒末的速度是________米/秒。

答案:64.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千克,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牛顿。

答案:19.65.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牛顿的推力,同时受到5牛顿的摩擦力,那么物体所受的合力为________牛顿。

答案:5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一辆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突然刹车,刹车后速度减为0,用时5秒。

求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

答案:-4米/秒²2. 一个质量为5千克的物体,从10米高的平台上自由落下,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答案:v = √(2gh) = √(2 × 9.8 × 10) ≈ 14.1米/秒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描述如何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B. 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C. 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D. 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答案】C2.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A. 一定上升B. 一定下降C. 一定静止D. 无法判断【答案】D3.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它们的速度大小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不同的时间内,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相等B. 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相等C.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D. 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答案】A4.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乙通过的通路是甲的,则甲运动的时间是乙运动时间的()A. B. C. 2倍 D. 4倍【答案】C5.如图为“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飞船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A. “天宫一号”B. “神舟”飞船C. 太阳D. 地球【答案】B6.如图,志愿者骑车经过广场,最右边的志愿者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请问他所选取的参照物最有可能是A. 前方的志愿者B. 旁边的体育场馆C. 地面D. 迎面来的三轮车【答案】A7.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依次是A. 船和山B. 山和船C. 山和水D. 水和山【答案】A8.小王开车在沿江大道沿江岸由东向西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小红看到雨正好竖直下落至地面.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A. 向西B. 向东C. 向河对岸D. 从对岸吹过来【答案】A9.卫星绕地球运行时的运动可看做是绕地心的匀速圆周运动,即相等时间内通过圆弧长度相等的运动,卫星绕地球完整一周所用时间叫做运行周期T.如图所示,A、B分别为地球人造卫星,周期分别为T1和T2(T1>T2),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最近(O、B、A在同一直线上),O为地球中心,则A、B两卫星再一次相距最近至少需要经过的时间为( )A. T1﹣T2B.C.D.【答案】C10. 如图为一电焊工人的工作照片,飞溅的火花留下一段美丽的“划痕”,已知拍摄这张照片时相机镜头的曝光时间为s,结合人体的常识尺寸,估测图中箭头所指的那粒火花的运动速度最接近下列的()A. 3×108m/sB. 3.4×102m/sC. 8m/sD. 8×10﹣2m/s【答案】C11. 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A. B. C. D.【答案】C1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 运动员、汽车、羚羊B. 汽车、羚羊、运动员C. 羚羊、汽车、运动员D. 运动员、羚羊、汽车【答案】A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的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情景.当兔子回头看时,发现乌龟在往后退,兔子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_来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答案】自己;路程14.一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如图所示.当球上升到A点时将改变运动方向向下落,在A点的正下方有一B 点,若抛出的小球上升到B点时,所有外力同时全部消失,则小球将________ ;若抛出的小球上升到A点时,所有外力同时全部消失,则小球将________ .【答案】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15. 盘点2014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________ 秒才能接收到信号.【答案】液体;916.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 ________,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 ________【答案】2:1;2:117.结合生活实际,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________;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4________;教室冬天的温度约为10________;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正常速度约100________。

(必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检测(含答案解析)(3)

(必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检测(含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然后立即返回,速度是20m/s。

则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A.24m/s B.25m/s C.26m/s D.无法判断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svt可知,()A.物体运动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快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C.速度计算公式是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来比较运动快慢D.速度计算公式是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来比较运动快慢3.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大约是()A.90s B.90h C.90ms D.90min4.绍基学校校园内主干道上有图所示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A.发出声音要求在5分贝以下B.限速5m/sC.限速5m/min D.限速5km/h5.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 0.8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D.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3×810km/s6.小方同学利用两玩具小车研究水平面上的直线运动,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甲的速度为6m/sB.前3s内小车甲做加速直线运动C.小车乙的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D.2s时乙图线没有对应整数坐标值,因此小车乙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不能求解的7.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是3:1,其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的时间之比是()A.1:2B.2:1C.9:2D.2:98.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

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D.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9.“还是从前那个追风少年”,如下图是10.23鲁能巴蜀中学初2022届举办的趣味运动会上老师们组队的毛毛虫赛跑,赛后张老师说比赛时自己在奔跑的“毛毛虫”中是静止的。

初二物理物体的简单运动测试题及答案(1)[1]

初二物理物体的简单运动测试题及答案(1)[1]

物体的运动测试卷一、理解与应用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A.水B.桥C.人D.地面2.如图测3-1所示是频闪照相每隔301s 拍摄下来的棒球沿斜面运动的位置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棒球自左向右运动,照片显示了棒球沿斜面做减速直线运动B.若棒球自右向左运动,照片显示了棒球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C.若棒球运动到某点时,棒球所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棒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若棒球运动到某点时,棒球所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棒球将变为静止 3.课堂上老师让小明上讲台演讲,他从座位到讲台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B.1m/s C.10 m/s D.20 m /s 4.下面关于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C.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D.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5.汽车在公路上以10m /s 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灯号转为红灯,经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 随时间t 变化关系如图测3-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10m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行距离为5mC.从开始刹车后1s 钟,车速为5m /sD.从灯号转为红灯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15 m6.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7.一摄影师用照相机对一辆运动的汽车连续进行两次拍照,拍照时间间隔为2s ,先后拍的照片如图测3-3A 、B 所示,已知汽车长是5m ,那么根据以上条件( )A.能算出这2s 内车的平均速度,但不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B.不能算出这2s 内车的平均速度,但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C.不能算出这2s 内车的平均速度,也不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D.既能算出这2s 内车的平均速度,又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 8.我们利用一部每秒打点50次的纸带打点计时器记录一个皮球下坠的情况如图测3-4,纸带上的记录如下.则皮球下落至地面的平均速度多大( )A.0.5 m /sB.0.58 m /sC.0.7 m /sD.0.8 m /s9.图中的特技跳伞运动员只有在他们保持时,才能形成一定的造型.10.请将下列物体按速度从大到小排列:①列车:100km/h ②光速:3×108m/s③人步行:/s ④汽车:30m/s⑤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7900m/s ⑥自行车:20 km/h⑦短跑运动员冲刺速度:9m/s11.图甲为用摄像机记录运动员赛跑的情景,图乙为记录的画面(1s记录 30帧画面).以地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的,因为;墙是的,因为.12.图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13.小明在商场的自动扶梯上做如下实验:在扶梯运行时,他站在扶梯上不动,经过2min从一楼上到二楼;在扶梯不动时,他沿扶梯快速向上行走,经过1min从一楼上到二楼.在此基础上,他通过计算得到两项结果:(1)在扶梯运行时,他同时沿扶梯向上行走,从一楼上到二楼所用的时间是min;(2)在扶梯向上运行时,他从二楼沿扶梯以不变的速度向下行走,走到一楼时所用的时间是 min.14.甲、乙两木块向右运动,图是每隔拍摄的甲、乙运动情况的闪光照片,由照片可以判定,甲、乙两木块.运动速度相同的时刻可能在.15.某种汽车上的里程表和速度表,是用安装在前轮上的计数齿轮来实现计数的.车轮转动,拨动齿轮转动,再通过特定方式的传动装置和由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传感器,在计数器上记录里程,在速度表上指示时速.当轮胎用久了,有了明显的摩损后,就会使所计里程和指示的时速产生误差.这样,里程表上所计的里程数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若用这种车辆从临沂匀速行驶到济南,以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为依据,所估算的时间实际行驶时间(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的.17.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甲看到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到甲保持静止不动,丙看到乙匀速上升,这三架直升机对于地面各做何运动18.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北京至乌鲁木齐的列车全线提速.提速前列车平均速度约58 km/h,提速后全程平均速度达78km/h,提速前全程运行时间为65h,提速后全程运行时间为多少京乌线全长约多少19.某地区道路如图测3-9所示,歹徒在A处作案后沿AB以5m/s速度逃跑,到达B时停留ls,接着沿BC以6m/s速度逃亡.在歹徒经过AB中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学发现并立即从A出发,沿AC拦截歹徒,结果警方和他恰好在C处将歹徒抓获.歹徒从被发现至C处被捕共经历多少时间,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多大二、探究与体验20.观察图测3-10中的房子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有几种可能并说明发生该现象的条件.21..时间/s0510152025速度/m·s-1102540557085分析上表:(1)飞机速度变化特点是:;(2)飞机速度变化随时间变化规律是:.22.(昆明市中考题)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浩提出了“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为此他选择质量大小不同但光洁程度相同的四个玻璃小球,先后让这四个小球由静止开始,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实验测得四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如下表所示:小球序号质量/g时间/s110215318425(1)小浩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对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时间的影响;(2)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得到的结论是.23.课间休息时,小华对小刚说:“我的手指沿课桌面上的一条直线运动,你有什么方法判断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桌面上慢慢地移动.小刚看了小华手指的运动,想了一下说:“我不仅可以判断你是否做匀速运动.还可以测出你手指运动速度的大小,不过你必须满足我一个条件:你的手指要捏住一条纸带.”于是,小华用手捏着一条纸带在桌面上按照自己的设想快慢运动.此时,只见小刚拿着一只墨水笔,眼睛盯着墙上的时钟的秒针,用水笔的笔尖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按秒针的节奏一下一下地点着纸带.在拖动的纸带上留下了如图3-11的痕迹.(1)请你帮小刚回答:小华手指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如果不是,什么时候速度最大什么时候速度最小(2)如果小刚每隔1s在纸带上做一个记号,你实际测一下纸带的有关数据,算出从开始运动(纸带的左端)后第4s到第8s之间,小华手指运动的速度多大24.近年来,玉林市区与周边城镇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1)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 100m处以72 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2)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分别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的行人,各提一项合理的建议.25.暑假就要到了,北京光华小学的王强同学准备乘火车到住在济南的奶奶家去.王强想路上尽量快一些,还想在车上多看看沿途的风光.这里有一张列车时刻表,王强看不懂,请你帮他选择一个车次2539K51T13T35自北京起(km)始发终到北京北京北京北京17:1122:2020:0013:30青岛日照上海济南6:5311:5210:0018:000北京17:1122:2020:0013:30376德州22:32492:3136↓↓497济南0:28424:02120:313918:00653兖州青岛6:536:0921↓1463上海日照11:5210:0026. 阅读与思考相等还是不相等汽艇在平静的水面上行驶.汽艇的速度如果不变,若从东岸出发,驶到西岸再回到东岸,往返所用的时间相等吗很显然,当然相等.如果汽艇在河里行驶,从上游驶到下游,从下游驶回原地,所用的时间一样吗你也能立即回答,不等,顺流而下用的时间少,逆流而上用的时间长.那么,如果汽艇在水库里往返行驶一次,在河里往返行驶一次,两次行驶的速度相同,驶过的距离也相等,两次所用时间一样吗这就要认真地思考一下了.一位同学想想说:“一样.在河里行驶顺水和逆水所用时间虽不同,但是一慢一快相互抵消,就等于在水库中往返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你同意他的分析吗参考答案9.相对 静止 10.②⑤④①⑦⑥③11.运动;运动员与地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静止;墙与地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12.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远速度大;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之速度大;单位时间所通过的路程13.(1);(2)214.第3点到第4点之间 15.大于;小于 16.相对性;舟17.甲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乙乘坐的飞机与甲具有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丙乘坐的飞机可能匀速下降,可能静止,可能匀速上升,但速度小于乙乘坐的飞机h 20min. 3770km19.歹徒从被发现至被捕的时间t=211v s AB +t 0+2v s BC =21×s m m /540+1s+sm m/630=10s,s AC =22)30()40(m m +=50m,v=t s AC =s m 1050=5m/s20.乙车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甲车的运动有三种可能:①静止;②向右运动;③向左运动,且车速小于风速21.(1)随时间逐渐变大 (2)v=10+3t22.(1)小球的质量 (2)小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跟小球的质量无关23.(1)不是匀速运动 两点间隔越大说明手指运动速度越大,两点间隔越小说明手指运动速度越小.第6、7点之后速度最大,12、13间速度最小 (3)用刻度尺量出第5个点至第9个点之间的距离除以4s24.(1)已知乙车=72km/h =20m /s 汽车到达岔路口的时间t=v s =s m m /2100=5s 人完全通过岔路口的时间 t ′=''v s =sm m /2.112=10s 因t ′>t 人以正常步行不能在汽车到达岔路口时完全通过 (2)在岔路口横穿马路不能抢时间;汽车在交岔路口应限速行驶;设置人行车行指示灯等25. T35次列车;v =t s =hkm 5.4497=110.4km/h 26.不同意,静水中,往返时间t=v s 2,流水中,顺水时间t 1=uv s+,逆水而上的时间t 2=u v s -,t 1+t 2=u v s ++u v s -=vs2·2211vu ->t ,即在静水中所用的时间比流水中所用时间短 27.(1)改变空瓶子孔径的大小,可以使水滴滴得更快一些或更慢一些 (2)水流完的时间是一定的,瓶子中装的水量是相同的 (3)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简单运动测试题(含答案)第三章物体的简单运动本章测试卷一、理解与应用 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A.水 B.桥 C.人 D.地面 2.如图测3-1所示是频闪照相每隔 s拍摄下来的棒球沿斜面运动的位置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棒球自左向右运动,照片显示了棒球沿斜面做减速直线运动 B.若棒球自右向左运动,照片显示了棒球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 C.若棒球运动到某点时,棒球所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棒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棒球运动到某点时,棒球所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棒球将变为静止图测3-1 3.课堂上老师让小明上讲台演讲,他从座位到讲台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0.lm/s B.1m/s C.10 m/s D.20 m /s 4.下面关于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C.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 D.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 5.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灯号转为红灯,经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测3-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10m 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行距离为5m C.从开始刹车后1s钟,车速为5m/s 图测3-2 D.从灯号转为红灯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15 m 6.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7.一摄影师用照相机对一辆运动的汽车连续进行两次拍照,拍照时间间隔为2s,先后拍的照片如图测3-3A、B所示,已知汽车长是5m,那么根据以上条件()图测3-3 A.能算出这2s内车的平均速度,但不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 B.不能算出这2s内车的平均速度,但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 C.不能算出这2s 内车的平均速度,也不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 D.既能算出这2s内车的平均速度,又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 8.我们利用一部每秒打点50次的纸带打点计时器记录一个皮球下坠的情况如图测3-4,纸带上的记录如下.则皮球下落至地面的平均速度多大()图测3-4 A.0.5 m /s B.0.58 m/s C.0.7 m/s D.0.8 m/s 9.图测3-5中的特技跳伞运动员只有在他们保持时,才能形成一定的造型. 图测3-5 10.请将下列物体按速度从大到小排列:①列车:100km/h ②光速:3×108m /s ③人步行:1.1m/s ④汽车:30m/s ⑤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7900m/s ⑥自行车:20 km/h ⑦短跑运动员冲刺速度:9m/s 11.图测3-6甲为用摄像机记录运动员赛跑的情景,图测3-6乙为记录的画面(1s记录 30帧画面).以地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的,因为;墙是的,因为 . 图测3-6 12.图测3-7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 图测3-7 13.小明在商场的自动扶梯上做如下实验:在扶梯运行时,他站在扶梯上不动,经过2min从一楼上到二楼;在扶梯不动时,他沿扶梯快速向上行走,经过1min从一楼上到二楼.在此基础上,他通过计算得到两项结果:(1)在扶梯运行时,他同时沿扶梯向上行走,从一楼上到二楼所用的时间是 min;(2)在扶梯向上运行时,他从二楼沿扶梯以不变的速度向下行走,走到一楼时所用的时间是min. 14.甲、乙两木块向右运动,图测3-8是每隔0.2s拍摄的甲、乙运动情况的闪光照片,由照片可以判定,甲、乙两木块.运动速度相同的时刻可能在 . 图测3-8 15.(山东临沂市中考题)某种汽车上的里程表和速度表,是用安装在前轮上的计数齿轮来实现计数的.车轮转动,拨动齿轮转动,再通过特定方式的传动装置和由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传感器,在计数器上记录里程,在速度表上指示时速.当轮胎用久了,有了明显的摩损后,就会使所计里程和指示的时速产生误差.这样,里程表上所计的里程数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若用这种车辆从临沂匀速行驶到济南,以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为依据,所估算的时间实际行驶时间(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6.(扬州市中考题)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的. 17.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甲看到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到甲保持静止不动,丙看到乙匀速上升,这三架直升机对于地面各做何运动?18.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北京至乌鲁木齐的列车全线提速.提速前列车平均速度约58 km/h,提速后全程平均速度达78km/h,提速前全程运行时间为65h,提速后全程运行时间为多少?京乌线全长约多少?19.某地区道路如图测3-9所示,歹徒在A处作案后沿AB以5m/s速度逃跑,到达B时停留ls,接着沿BC以6m/s速度逃亡.在歹徒经过AB中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学发现并立即从A出发,沿AC拦截歹徒,结果警方和他恰好在C处将歹徒抓获.歹徒从被发现至C处被捕共经历多少时间,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多大图测3-9 二、探究与体验 20.观察图测3-10中的房子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有几种可能?并说明发生该现象的条件. 图测3-1021.下表是飞机在起动过程中各时刻的速度(从飞机起动一段时间开始记时). 时间/s 0 5 10 15 20 25 速度/m•s-1 10 25 40 55 70 85 分析上表:(1)飞机速度变化特点是:;(2)飞机速度变化随时间变化规律是: . 22.(昆明市中考题)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浩提出了“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为此他选择质量大小不同但光洁程度相同的四个玻璃小球,先后让这四个小球由静止开始,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实验测得四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如下表所示:小球序号质量/g 时间/s 1 10 3.15 2 15 3.15 3 18 3.15 4 25 3.15 (1)小浩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对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时间的影响;(2)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得到的结论是 . 23.课间休息时,小华对小刚说:“我的手指沿课桌面上的一条直线运动,你有什么方法判断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桌面上慢慢地移动.小刚看了小华手指的运动,想了一下说:“我不仅可以判断你是否做匀速运动.还可以测出你手指运动速度的大小,不过你必须满足我一个条件:你的手指要捏住一条纸带.”于是,小华用手捏着一条纸带在桌面上按照自己的设想快慢运动.此时,只见小刚拿着一只墨水笔,眼睛盯着墙上的时钟的秒针,用水笔的笔尖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按秒针的节奏一下一下地点着纸带.在拖动的纸带上留下了如图3-11的痕迹. 图测3-11 (1)请你帮小刚回答:小华手指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如果不是,什么时候速度最大?什么时候速度最小?(2)如果小刚每隔1s在纸带上做一个记号,你实际测一下纸带的有关数据,算出从开始运动(纸带的左端)后第4s到第8s之间,小华手指运动的速度多大?三、调查与实践 24.(玉林市中考题)近年来,玉林市区与周边城镇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 图测3-12 (1)如图测3-12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 100m处以72 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 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2)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分别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的行人,各提一项合理的建议.25.暑假就要到了,北京光华小学的王强同学准备乘火车到住在济南的奶奶家去.王强想路上尽量快一些,还想在车上多看看沿途的风光.这里有一张列车时刻表,王强看不懂,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佳的车次,并计算这次列车从北京到济南的平均速度. 车次 2539 K51 T13 T35 自北京起 (km) 始发终到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17:11 22:20 20:00 13:30 青岛日照上海济南 6:53 11:52 10:00 18:00 0 北京 17:11 22:20 20:00 13:30 376 德州 22:32 49 2:31 36 ↓ ↓ 497 济南 0:28 42 4:02 12 0:31 39 18:00 653 兖州青岛 6:53 6:09 21 ↓ 1463 上海日照 11:52 10:00 四、阅读与思考 26. 相等还是不相等?汽艇在平静的水面上行驶.汽艇的速度如果不变,若从东岸出发,驶到西岸再回到东岸,往返所用的时间相等吗?很显然,当然相等. 如果汽艇在河里行驶,从上游驶到下游,从下游驶回原地,所用的时间一样吗?你也能立即回答,不等,顺流而下用的时间少,逆流而上用的时间长. 那么,如果汽艇在水库里往返行驶一次,在河里往返行驶一次,两次行驶的速度相同,驶过的距离也相等,两次所用时间一样吗?这就要认真地思考一下了. 一位同学想想说:“一样.在河里行驶顺水和逆水所用时间虽不同,但是一慢一快相互抵消,就等于在水库中往返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 你同意他的分析吗?五、想像与创新 27.用一个空瓶子,灌满水以后倒立过来,让水流出去.反复做几次,水流完的时间是一定的,如图测13-13.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制作“水钟”. (1)为了让水钟的水滴滴得更快一些或更慢一些,你做了哪些事情?(2)你是怎么知道你制作的水钟每两滴水间的时间间隔基本上是一样的?(3)如果重新做这个活动的话,你会对你制作的水钟做哪些改进?图测3-13 这瓶水流完的时间总是一定的本章成长记录关于《物质的简单运动》我还想提的问题 . 我最满意的一次探究是: . 通过本章学习我最大的收获: . 关于《物质的简单运动》我还想知道: .参考答案 1.A 2.C 3.B 4.A 5.B 6.D 7.D 8.B 9.相对静止10.②⑤④①⑦⑥③ 11.运动;运动员与地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静止;墙与地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12.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远速度大;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之速度大;单位时间所通过的路程 13.(1)0.67;(2)2 14.第3点到第4点之间 15.大于;小于 16.相对性;舟 17.甲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乙乘坐的飞机与甲具有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丙乘坐的飞机可能匀速下降,可能静止,可能匀速上升,但速度小于乙乘坐的飞机 18.48 h 20min. 3770km 19.歹徒从被发现至被捕的时间t= +t0+ = × +1s+ =10s,sAC= =50m,v= = =5m/s 20.乙车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甲车的运动有三种可能:①静止;②向右运动;③向左运动,且车速小于风速 21.(1)随时间逐渐变大(2)v=10+3t 22.(1)小球的质量(2)小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跟小球的质量无关 23.(1)不是匀速运动两点间隔越大说明手指运动速度越大,两点间隔越小说明手指运动速度越小.第6、7点之后速度最大,12、13间速度最小(3)用刻度尺量出第5个点至第9个点之间的距离除以4s 24.(1)已知乙车=72km/h=20m/s 汽车到达岔路口的时间 t= = =5s 人完全通过岔路口的时间t′= = =10s 因t′>t人以正常步行不能在汽车到达岔路口时完全通过(2)在岔路口横穿马路不能抢时间;汽车在交岔路口应限速行驶;设置人行车行指示灯等25. T35次列车; = = =110.4km/h 26.不同意,静水中,往返时间t= ,流水中,顺水时间t1= ,逆水而上的时间t2= ,t1+t2= + = • >t,即在静水中所用的时间比流水中所用时间短 27.(1)改变空瓶子孔径的大小,可以使水滴滴得更快一些或更慢一些(2)水流完的时间是一定的,瓶子中装的水量是相同的(3)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