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中学 2020 届高考上学期 10 月学情调研语文试卷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云阳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云阳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从古至今的中国人怎样表达乡愁乡愁是一种情愫,更是一种文化表达,从古至今,横隔千年,历久弥坚。
乡愁作为“人类一种难以捕捉的情愫”、无法解开的情结和回家的冲动,是中国诗歌中的永恒话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研究乡愁诗就是回望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历史,这历史就是一幅重土轻迁,“父母在,不远游”的浓情画卷;是故园家国的情怀,风物长宜的胸襟;是乡土、乡音和乡味的牵挂。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溢着乡愁的历史,乡关何处的追问从秦时明月到汉时雄关,无论是“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喜悦,还是“近乡情更怯”的忐忑,都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情感。
从颠沛流离的民国往事到狂飙突进的城市中国,故乡总是魂牵梦绕,让游子夜不能寐,挥毫抒写对故乡的眷恋。
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说:“哲学是一种乡愁,是一种在任何地方都想要回家的冲动。
”中国人的乡愁是一脉相承的,重土轻迁,“父母在,不远游”,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着每个中国人。
因此,乡土中国的乡愁始终都流露着东方人文化哲学的思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表达了中国人的乡愁观,穿越时空,感动今人。
乡愁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具有时代烙印。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所指的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农耕时代信息不畅,交通不便,人们颠沛流离,“黄鹤一去不复返”,“少小离家老大回”是人生常态。
而现代人类社会进入科技超速发展时期,有人称之为“最好的时代”,城市化让人和故乡变得越来越模糊,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后,许多社会问题显露出来,乡愁不仅是文化反嚼,更是对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的反思追问,只是以乡愁这种形式表达出来,如邹广文先生所说:“乡愁是我们在生活标准化、理性化,文化个性消弭的今天,对现代性实践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的抗拒和对多元、个性化生活的憧憬。
江苏省丹阳-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卷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互联网如何消除网络沟通的语言 ▲ ,将是搞好网络跨国沟通的一项重要技术难关,同时在网络秩序的构建上需要顶层设计与整体设计 ▲ 。
习主席的演讲为世界互联网蜕变为共治共享的全球神器 ▲ 。
A .阻碍 齐头并进 点石成金B .障碍 齐头并进 画龙点睛C .阻碍 并驾齐驱 画龙点睛D .障碍 并驾齐驱 点石成金2. 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善用夸张。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3分)A.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横江词六首(其一)》)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3. 下列各组诗句所反映的传统节日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4.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证明,当我们怅然徘徊的时候,我们是领受了更为充足的阳光和空气?①突然,这里有了一块空地。
②我们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
③我们无事可做,无人作伴,只好在这空地上徘徊。
④在屋顶覆盖和行人密集的地方,是不会有青草生长的。
⑤我们看见脚下有青草破土而出,感觉到心中有一种情绪也像青草一样滋生。
⑥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场里和喧闹的市场上,太热心于做事和交际。
A.②⑥①③⑤④B.②①⑥④③⑤C.⑥②①③⑤④D.⑥①②⑤③④5.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改造珠山宕口公园的过程中,建设方适当地引入了一些自然要素,有效地改善了宕口的整体生态环境。
B.“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这两日港城的最低气温都在-6℃左右,雪花飞舞,银装素裹,人们纷纷冒着严寒走出家门玩雪、赏雪。
江苏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
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
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
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
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
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
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
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以诗入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陈与义等。
某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_1
某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摘要:2020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语文ⅰ2020.1本试卷总分16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打烊/佯装裨益/奴婢骠骑/动作剽悍b.......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老使我怨。
(《诗经》)(2)树欲静而风不止,▲。
(韩婴《韩诗外传》)(3)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5)岂无山歌与村笛,▲。
今夜闻君琵琶语,▲。
(白居易《琵琶行》)(6)▲,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7)▲,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4题。
故乡草刘翠婵①这个时节,草是村庄最新鲜的主人,它惬意地盛开,有点乍乍乎乎。
各种各样的草竞相开放,比花儿还要热烈。
有的草小得只有米粒大,挤挤挨挨偎在一起,一个春天长下来,还是那么小,看着人心生疼。
有的草大大咧咧地长,一个晚上不见,就会蹿出老高。
后院一堵不大的矮墙上,就有十几种草在这里聚会。
②村子是离不开草的,人和牲畜都离不开。
如果没有稻草,就长不出稻谷,没有稻谷,一年的希望又在哪里?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草,牛吃什么羊吃什么猪又吃什么?鸡鸭鹅不怎么吃草,但有草的地方,就有它们肥沃的粮食,各色虫子、蚯蚓随时恭候着它们的到来。
③稻草香甜。
稻谷在草叶上扬花、抽穗,凝结一年的希望,从嫩绿到金黄,村人忧心忡忡地牵挂着。
当金黄来临,村庄就丰硕,香喷喷的气息萦绕在村头村尾,像村口溪流哗哗的碎语,止也止不住。
稻草在我心里是一种有温度的草,它恰到好处地温暖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冬天。
那时夏天收割完,每家每户都会在稻草堆里挑出一些长得好的草杆,晒干后扎成草垫,待到冬天铺在席子下,就是暖了。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3.对下面一段文字进行提炼,不属于能够反映语段主要信息的关键词的一项是
最近,美国科学家操纵一个探测器撞击了月球南极的一个陨石坑,并捕捉到了溅起的灰尘中的成分信息。经过分析发现,扬起的灰尘中有一种化合物,属于阳光分解水分子过程中的产物。据估计,这个探测器能让约95升水以蒸汽柱的形式喷出。这是科学家第一次确定月球上有水。
A.探测器B.月球C.确定D.有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给语段划分层次;最后概括关键词。语段第一层“最近,美国科学家操纵一个探测器撞击了月球南极的一个陨石坑,并捕捉到了溅起的灰尘中的成分信息。”主要信息是:探测器撞击了月球南极的一个陨石坑,并捕捉到了溅起的灰尘中的成分信息;
高三语文上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份破坏都遭到了相应的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绝不可________。
②国家监察工作严格________宪法和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7.(1)其实只是一个太和县令,每天局限于记录文案簿册,即使沧浪近在自己的屋前,一年都到不了一次。(2)寺庙周围用明亮的石榴和白色的桂花做成篱笆,前面垒石做成台子,又错杂地种植牡丹芍药,充分显示了萧瑟旷远的情趣。
8. ①仕途坎坷,内心郁闷;②寄情山水,渴望解脱;③躲避喧嚣,保持洁净。
【解析】
【5题详解】
A. ①②④③⑥⑤B. ④②③⑤①⑥C. ①⑥③⑤②④D. ①⑥②③⑤④
【答案】D
【解析】
某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_2
某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摘要:2020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语文ⅰ2020.1本试卷总分16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打烊/佯装裨益/奴婢骠骑/动作剽悍b.......苏州市2020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B (A .yàng/ yáng,bì,piào/piāo ;B .pí/bǐ,piě/piē,yāng/ y àng;C. méng/ mēng ,zā/ zhā,mò; D. lòu/ lù ,zài/ zǎi,guàn)2.C(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两个镜头(或“两个摄影机”);两台放映机(或“两组胶片”);偏振眼镜。
(每点1分)4.该图以轻轨车头(或“大写字母G”)代表轨道交通(2分),以字母S 代表苏州(2分),又似中文的“互”字(1分),一来一回地互动,传达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的属性(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5.B(报:批复)6.B(①⑥不是表现庄钧贤能的,⑤是间接表现了庄钧的贤能)7.C(庄钧没有直接上报朝廷,而是通过总督向朝廷提出请求的。
)8.(1)水势正汹涌时却用堤坝来阻拦(2分,“水方悍”、“挠之以堤”各1分),这是在和洪水拼斗啊(1分);请允许我开挖河道来引导洪水(1分)。
(2)饥民很快将饿死(1分),还说什么过错呢(2分)?请让我来承担责任(1分)。
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模拟调研卷试题及答案.doc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模拟调研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共福利支出有刚性特征,表现为公共福利支出规模在一个较长时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不依赖经济周期的变动。
政府支出规模在经济衰退期扩张,在繁荣期却削减不多,导致政府支出呈长期向上趋势。
福利刚性源于公众对公共福利的刚性依赖。
民众期望公共福利越来越高,能升不能降,否则产生不满。
福利刚性抑制了政府灵活调整支出结构、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能力。
当经济衰退和财政收入下降时,若政府不能削减福利支出,就只能通过加税、缩减公共投资支出或举债来维持。
公共福利刚性的存在最终拖累经济增长,使政府陷入了“两难”:一方面,在财力不足时,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福利支出将抑制经济增长,从而抑制财政收入增长和公众长期福利的改善;举债则会加大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甚至破产或垮台。
另一方面,若削减公共福利支出,则将引发公众不满,也可能导致政府垮台。
此即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公共福利陷阱”。
所有国家都可能落入公共福利陷阱,而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更易落入这个陷阱。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是指人均而非绝大多数人达到中等收入水平。
少数人高收入或超高收入,而多数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未摆脱贫困。
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前,多为落后农业国,为摆脱普遍贫穷和实现追赶,不得不强调效率优先,收入差距扩大有一定必然性。
另一方面,人均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不等于形成了不断扩大的稳定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会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特征是:中等收入,价值观稳定,遵纪守法,努力向上,重视子女教育,希望社会稳定。
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稳定器。
若一个社会中多数人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甚至还有不少贫困者,社会就会不稳。
在中等收入阶段,政府面临巨大考验。
虽然国家和民众总体上不再贫穷(而是总体小康),但经济增长速度一般会降下来(因为原有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基数也大了),从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会降下来。
2019-2020学年江苏丹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江苏丹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像一幅好的画一样,可以在不同的人性空间里适应不同的环境,给人以新的领悟和新的启发。
一般来讲,艺术作品的创作,主观性很强。
作者希望它能影响人,或者希望这个小说使人性发生变化。
一旦预设了这个立场,在搜集资料和观察人性的过程中,就会特别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不需要的就故意排除。
只要有预设立场,对人性的观察面一定是比较窄的。
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是没有预设立场的,所以《红楼梦》才会成为伟大的作品。
什么叫爱?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
《红楼梦》在现代仍然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所体现的爱是真正宽广意义上的爱。
在作者笔下,人性是复杂的,它有时候会堕落,有时候会有各种自己控制不住的欲望。
面对人性的这种复杂,他觉得这些向下堕落的人性跟所谓向上的、求好的人性是互动的,必须全部加以描绘,使读者在看《红楼梦》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选择。
《红楼梦》是很多人愿意反复看的一本书,因为你的人生会因它而得到启发,获得成长,而作者从来没有很权威地告诉你应该如何生活。
我们可以把读者分成两种。
一种是比较简单的读者,他认为,读了一本书以后自己就可以变好。
那种所谓格言式的或者道德教训方面的书,也许会对他有帮助。
第二种读者则认为,人类在人性方面的摸索与思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读书会从中发现人性的复杂。
如果你是第二种读者,你在读了《红楼梦》第九回以后就会思考,如果你面对这样的一个课堂,如果你是一个老师,你会怎么办?你也许会大骂他们一顿,说他们不守规矩之类的;然而你也可以借此了解你不在的时候学生的样子。
这中间有一种互动的关系。
我在读《红楼梦》时常常提醒自己,小说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我身上有贾政的部分,也有贾瑞的部分。
我不觉得我是在外面观察这些人物,或者赞美、批判他们。
2020年10月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解析2020年10月1.【答案】B【解析】A.“购买奇葩祭品”不在“陈规陋习”的范围。
C.不能从前面的条件中推出“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反对焚烧冥币冥物的做法”的结论。
D.“只有网上祭奠才真正回归了清明的文化本源”绝对化。
2.【答案】B【解析】“其心必不诚”过于武断。
3.【答案】A【解析】材料二论述的是“清明需要更多‘绿色”’,本项能体现这一论点。
B.侧重于传承清明节的传统文化。
C.侧重于祭奠先烈和英雄的意义。
D.侧重于清明祭祀的作用。
4.【答案】①论证结构: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开篇提出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清”和“明”,然后从“祭奠情感”“祭奠方式”“祭奠仪式”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最后总结指出“今天的我们,也应当让这个节日气清景明”。
②论证方法: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每点2分)5.【答案】①绿色低碳:网上祭奠避开集中出行、焚烧冥币等,有利于健康和环保。
②简朴节约:网上祭奠不用购买祭奠用品,避免铺张奢靡,有利于节约。
③弘扬新风:规避陈规陋习,有利于文明祭奠。
④升华情怀:可以凝聚和升华家族民族国家的共同记忆。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6. [答案] C,“表现了父亲命运的坎坷”错,应为父亲对祖国的忠诚。
7. [答案] D,本文语言无雄浑大气的特点。
8. [答案]①突出了主人公形象:坚定执着、默默奉献的母亲,从侧面突出父亲作为一名守岛战士的执着坚强以及对祖国忠贞不渝;12。
江苏省2020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
江苏省2020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22分)1. (6分) (2019高三上·合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经济的贡献,体现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_____________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至今,()。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
2018年,中国经济实现了6.6%的较高增速,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今年前4个月,中国经济保持了良好增长___________,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超出预期,提升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
国际社会认,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之锚。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挑战的形势下,中国秉持“和”“合”理念,倡导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注入____________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就是对世界贡献巨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推动暴发态势滔滔不绝B . 推动爆发趋势源源不断C . 拉动爆发态势源源不断D . 拉动暴发趋势滔滔不绝(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中国经济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创造了东方传奇,举世瞩目B . 中国经济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方传奇C . 中国经济创造了举世目的东方传奇,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D . 中国经济创造了东方传奇,举世瞩目,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作为世界而言,中国这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自己把事情办好了,就是巨大的贡献。
B . 对于世界而言,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就是贡献巨大。
C . 对于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
江苏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李义天世界哲学大会期间媒体发布的“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里,有这样一条:人为什么要讲道德?说来话长。
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区分为“好的”或“坏的”,总是借助“善”与“恶”的视角来评价和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的种种情形。
道德的存在,帮助我们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较为合理的伦理秩序,以及较为长远的社会预期。
这就是人类数千年甚至数万年来的生活状态。
几乎所有的伦理学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回答过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位对生活有所经历和思考的普通人也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然而,这个问题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当我们如此提问的时候,内心其实已经生出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人可不可以不讲道德?”提出后面这个问题并不会让人感到愉快,但它却必须得到严肃认真的对待。
这不仅因为两个问题其实“一体两面”,更是因为它们共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即道德乃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的反思和选择的产物。
人类并非天生完美,更谈不上是一种始终向善的生物。
资源的有限、利益的排他、人情的纠缠,往往会影响我们,使我们即便懂得了道德的知识和原则,也依然不能按照这些知识和原则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来行动。
所以,我们不是“天生地”或“必然地”就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中。
我们赖以存在的道德世界以及我们具体实施的道德活动,实质上,全是我们在“讲道德”与“不讲道德”的两可之间经过权衡、反思而选择了前者的后果。
2020届江苏丹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江苏丹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现在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3670个,医疗床位8.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0.5万人。
医疗设备极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人民群众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
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952.9万人。
70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目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7岁。
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1995年我国位列第110名,2015年提高到第60名,2016年提高到第48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健康中国步履稳健》,《人民日报》2019年6月4日)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
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
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截至2018年底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1.3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1.5亿元。
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
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患有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进行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
2020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丹阳中学 2020 届高考上学期 10 月学情调研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1.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从屈辱到崛起、从到独立富强,经过70 年的风雨前行,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
从温饱不足、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70 年的,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卷。
A.积重难返倍受栉风沐雨B.积贫积弱备受栉风沐雨C.积重难返备受风雨飘摇D.积贫积弱倍受风雨飘摇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分别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雨声,蕴含一种淡淡忧愁的诗意;听雨,▲ 。
“帘外雨潺潺”。
闭帘细听窗外雨声,犹能得雨之真味。
细雨斜飞,无论飞落何处,隔窗听来,▲ 。
雨声渺渺而带哀色,似最能震颤心灵深处暗藏的忧伤心弦,并与之一起律动,一起摇撼着灵魂。
人生的苦闷遂纷至沓来,心灵饱受淋漓之苦。
此种雨声带来的感受虽不得意,▲ 。
似乎天地荒芜,▲ 。
①皆似飘风一般不知其所终②但隐隐然自有一种淡而高远的孤清③则是觉察人生苦闷后的洒脱④只有淅沥的雨声与听雨者自己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3.下列对联与文化名人相对应的一项()(3 分)①大明湖畔,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②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③笔诤时政,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千秋永祀老诗翁。
④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A.①李清照②苏轼③辛弃疾④沈从文B.①老舍②李白③辛弃疾④沈从文C.①老舍②苏轼③白居易④屈原D.①李清照②李白③白居易④屈原4.下列三组是推荐给中学生阅读的书目,每组书目拟一个标题。
所拟标题与各组书目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第一组:《武夷山脉》《中国地理百科》《瓦尔登湖》《徐霞客游记》第二组:《不抱怨的世界》《积极思考的力量》《马克思传》《哲学的故事》第三组:《白鹿原》《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些人,那些事》《风中的院门》A.自然风物人生智慧人间百态B.钟灵毓秀他山之石人间百态C.钟灵毓秀人生智慧百家争鸣D.自然风物他山之石百家争鸣二、文言文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家谱记归有光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
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
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
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俎豆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
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
祖宗,父母之本也。
族人,兄弟之分也。
不可以不思也。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
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
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
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居常不自释.释:宽解B.贫穷而不知恤.恤:救济C.以仁孝之道责.之也责:责备D.不录于.有司于:表被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了解祖先及家族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
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
C.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
D.归有光认为家族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5 分)(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5 分)8.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
(4 分)三、古诗词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①刘禹锡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②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夔州途中。
‚轲峨:孤高状。
艑:船。
9.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5 分)10.概括尾联表达的情感。
(6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庄子《逍遥游》)(2)▲,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3)▲,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4)醉不成欢惨将别,▲。
(白居易《琵琶行》)(5)▲,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论语·子罕》)(8)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 题。
《白鹿原》(节选)陈忠实两个孩子已经长到该当入学的年龄。
白嘉轩正在谋划确定给白鹿村创办一座学堂。
白鹿村百余户人家,历来都是送孩子到七八里地的神禾村去念书,白嘉轩就是在那里早出晚归读了五年书。
他想创办学堂不全是为了两个儿子就读方便,只是觉得现在应该由他来促成此举。
学堂就设在祠堂里。
那座祠堂年久失修,白嘉轩想出面把苍老的祠堂彻底翻修一新,然后在这里创办起本村的学堂来。
他的名字将与祠堂和学堂一样不朽。
白嘉轩怀里揣着一个修复祠堂的详细周密的计划走进了鹿子霖家的院子。
鹿子霖在厢房里听见一阵陌生的脚步声就走到庭院,看见白嘉轩进来,便忙拱手问候。
白嘉轩停住脚说:“我找大叔说件事。
”鹿子霖回到厢房就有些被轻贱被压低了的不自在。
白嘉轩走进上房的屏风门就叫了一声:“叔哎!”鹿泰恒从上房里屋踱出来时左手端着一只黄铜水烟壶,右手捏着一截冒烟的火纸,摆一下手礼让白嘉轩坐到客厅的雕花椅子上。
鹿泰恒坐在方桌另一边的椅子上,细长的手指在烟壶里灵巧地捻着金黄绵柔的烟丝,动作很优雅。
白嘉轩说:“大叔,咱们的祠堂该翻修了。
”鹿泰恒吹着了火纸,愣怔了一下,燃起火焰的火纸迅速烧出一截纸灰。
鹿泰恒很快从愣怔里恢复过来,优雅地把火纸按到烟嘴上,优雅地吸起来,水烟壶里的水的响声也十分优雅,直到“噗”地一声吹掉烟筒里的白色烟灰,说:“早都该翻修了。
”白嘉轩听了当即就品出了三种味道:应该翻修祠堂;祠堂早应该翻修而没有翻修是自己的父亲老族长白秉德的失职;自己这个新族长忙着娶媳妇埋死人现在才腾出手来翻修祠堂咧!白嘉轩不好解释,只是装作不大在乎,就说起翻修工程的具体方案和筹集粮款的办法。
鹿泰恒听了几句就打断他的话说:“这事你和子霖承办吧!我已经老了。
”白嘉轩忙解释说:“跑腿自然有我和子霖。
你老得出面啊!” 鹿泰恒说:“你爸在世时,啥事不都是俺俩搭手弄的?现在该着你们弟兄搭手共事了。
” 随之一声唤,叫来了鹿子霖:“嘉轩说要翻修祠堂了,你们弟兄俩商量着办吧。
”整个一个漫长的春天里,白鹿村洋溢着一种友好和谐欢乐的气氛,欢悦喜庆的气氛把白鹿两姓的人融合到一起了。
整个翻修祠堂的工程由白嘉轩和鹿子霖分头负责。
鹿子霖负责工程,每天按户派工。
白嘉轩组织后勤。
修复祠堂的宗旨要充分体现县令亲置在院里石碑上的“仁义白鹿村”的精神。
整个预算下来,全体村民踊跃捐赠的粮食只抵全部所需的三分之二,白嘉轩和鹿子霖两家合包了三分之一。
这年夏收之后,学堂开学了。
白嘉轩被推举为学董,鹿子霖被推为学监。
两人商定一块去白鹿书院找朱先生,让他给推荐一位知识和品德都好的先生。
朱先生见了白嘉轩和鹿子霖,竟然打拱作揖跪倒在地:“二位贤弟请受愚兄一拜。
”两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忙拉朱先生站起,几乎同声问:“先生这是怎么了?”朱先生突然热泪盈眶:“二位贤弟做下了功德无量的事啊!”竟然感慨万端慷慨激昂起来:“你们翻修祠堂是善事,可那仅仅是个小小的善事;你们兴办学堂才是大善事,无量功德的大善事。
祖宗该敬该祭,不敬不祭是为不孝;敬了祭了也仅只尽了一份孝心,兴办学堂才是万代子孙的大事;往后的世事靠活人不靠死人呀!你们为白鹿原的子孙办了这大的善事,我替那些有机会念书的子弟向你们一拜。
”白嘉轩也被姐夫感染得热泪涌流,鹿子霖也大声谦和地说:“朱先生看事深远。
俺俩当初只是觉得本村娃娃上学方便……”(节选自《白鹿原》,有删减)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白嘉轩起初谋划给白鹿村创办学堂不仅是为了两个儿子就读方便,更是为了沽名钓誉,想让自己的名字与祠堂一样不朽。
B.文本对次要人物鹿泰恒听到白嘉轩的提议时从“优雅”到“愣怔”再到“优雅”的细节描写,以及“早都该翻修了”的语言描写,都极为细致传神,耐人寻味。
C.文本结尾朱先生打拱作揖跪倒在地的细节描写,强烈地表达出他对白嘉轩和鹿子霖办学堂这一善举发自内心的赞扬,更可见他对兴办学堂更为看重。
D.文本中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表现了白嘉轩族长带头修学堂的“仁义”。
白鹿村修祠堂时的气氛以及白鹿书院朱先生下跪的情节都是从侧面凸显了这一点。
13.节选部分写白鹿两家合作修祠堂办学堂,但也能看到两家过去就有矛盾不断的影子。
请结合文章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6 分)14.白嘉轩是小说的主人公,节选部分他有着多重角色,作为族长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当下的经济世界出现了两个严重的错位:一个是家庭和外部社会的错位,即外部社会继续狂热生产和家庭内部物质产品严重过剩之间的失衡;一个是家庭和物质产品的错位,即家庭由物质产品的主人转变成仆人的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