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生 论文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学类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方向

新闻传播学类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方向

新闻传播学类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方向-更新版各位同学请注意,为了增加大家的选择方向,老师们在原来的选题基础上又特意追加了一部分选题,在下面的文档中用红色标注,请大家抓紧时间确定选题,截止时间5月10日。

新闻学一、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方面1、中国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娱乐化倾向)与规制2、新闻炒作的道德思考3、有偿新闻在中国当下的具体表现及其治理4、论当下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5、论新闻自由与个人隐私(隐私权、知情权和采访权的冲突与平衡)6、论隐性采访所面临的道德法律问题及规避之策7、(网络)虚假新闻的危害与治理8、司法新闻报道中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与平衡9、新闻侵害名誉权问题研究(典型案例分析)10、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11、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12、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研究13、媒介报道与司法审判的界限14、媒介规制研究15、灾难新闻的报道伦理16、舆论监督与调查性记者的职业准则二、新闻业务方面1、新闻叙事研究2、从近年典型人物报道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新闻作品的语言美4、新闻作品的形象美5、新闻作品的意境美6、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化写作7、社区新闻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研究8、传媒的都市空间生产研究9、城市形象传播研究10、抗争性新闻事件报道研究11、中国媒介融合研究12、论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13、武汉都市报业市场研究14、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15、公共评论与知识分子的表达16、新闻评论的人文化趋势及其写作形式17、我国舆论监督类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8、论新闻媒体在中国公共领域构建中的角色与功能19、公共危机传播研究20、新闻文体发展研究21、新社会阶层的媒介形象与身份认同研究22、典型报道的改进研究23、大众传媒在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中的实际效应及作为分析24、大众媒体都市集体行动报道机制研究25、医疗报道研究26、中国转型时期政府形象的媒介再现研究27、风险传播研究28、健康传播研究29、农民工的新闻话语表达研究30、区域传播研究31、传媒的公共性研究32、传媒的消费主义研究33、媒介恐慌研究34、当前我国对外报道研究35、当前灾难报道的新趋向研究36、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37、食品安全危机的传播机制分析38、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39、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40、读图时代与新闻审美的价值走向研究41、新闻时评热成因探析42、新闻线人的利弊研究43、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与信息公开44、公共广电的理念与中国广电体制改革45、纪录片影像与社会表达46、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介报道47、社会变迁时代的媒介时评分析48、新闻专业主义观念的产生、内容与价值49、CNN的价值观及其对电视新闻的影响50、美国新闻自由的发展与《纽约时报》51、社会热点问题的媒介报道52、谣言与舆论传播53、黄色新闻与媒体娱乐浪潮54、明星访谈类电视栏目设计三、新闻史1、19世纪中后期中国报业生态研究2、维新时期报刊舆论对社会进程影响研究3、《新记大公报》“文人论政”研究4、《申报》经营管理研究5、《世界日报》、《世界晚报》副刊研究6、外报对中国晚清社会发展研究7、报刊舆论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研究8、新文化运动之在新闻史上的意义研究9、梁启超新闻思想研究10、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兴起成因研究11、第二次鸦片战争上海报业繁荣原因研究12、王韬报刊思想研究13、维新派报刊特点研究14、晚清女报研究15、《民报》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研究16、章太炎报刊思想研究17、《中央日报》研究18、黄远生报刊通讯特点研究19、《解放日报》整风改革与中共新闻理论发展研究20、范长江新闻思想研究21、《新华日报》研究22、20世纪初年留日学生报刊活动研究23、《申报》副刊“自由谈"研究24、邵飘萍报刊思想研究25、五四时期四大著名副刊研究26、新华社发展历程回顾与研究27、储安平《观察》周刊研究28、20世纪初年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研究29、《时务报》研究30、《新闻报》之“经济新闻"研究四、新媒体1、试论当前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2、微电影兴起的传播学思考3、微博兴起与“全民记者”研究4、网络环境下的大众传媒新闻处置研究5、对手机报的思考与研究6、QQ群的传播模式探析7、微博时代的民生话语权辨析8、网络微博与公民新闻实践9、新媒体事件的民意表达与公众参与10、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与信息公开11、农民的互联网使用行为12、农民的手机使用行为13、互联网媒介对中国日常政治生活的影响14、网络时代主流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话语分化15、手机微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16、网络舆论引导研究17、新媒体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五、媒介经营管理1、中国传媒业可持续发展研究2、中国传媒多元化投资现状与对策研究3、湖北媒介文化企业经营环境研究4、武汉都市报赢利模式研究5、武汉市城市电视台发展战略研究6、媒介产业财务预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7、论武汉动漫产业的发展之路8、武汉传媒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分析9、传统报业集团的新媒体创新思路10、媒体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11、改革开放30年武汉市电视产业发展成就和经验研究12、个案研究:华谊兄弟13、移动电视受众市场与赢利模式分析14、武汉市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研究15、电视台版权管理16、电视台品牌管理17、法制节目相关问题研究18、论影视产业的版权战略19、政府在新媒体中的监管20、浅析我国电视行业发展中的体制性制约因素21、探讨新的媒体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22、我国电视媒体市场化过程中的困境23、政府媒体进行管理的原则与方法24、武汉地区电视媒体人才需求调查25、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26、英美广播电视产权制度变迁对我国的启示27、媒介资本市场现状研究28、广电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忠诚度研究29、广播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30、纸质媒体的品牌化发展路径31、电视媒体的品牌化发展路径32、户外媒体的品牌化发展路径33、本土传媒企业与跨国传媒集团的营销策略比较研究六、传播学1、国际传播的文化霸权研究2、国际传播的刻板成见问题研究3、媒介生态环境问题研究4、3G时代手机媒体传播优势分析5、网络实名制的可行性研究6、网络流行语研究7、网络文化研究8、网络恶搞研究9、电影中的国际形象研究10、网络时代的政府媒介现象传播策略11、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形象研究12、网络互动与现实人际传播的异同13、近年国内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报道研究14、灾难事件新闻传播中的政治控制与新闻专业注意15、新闻伦理研究16、“公共新闻”与社会变迁17、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18、女性主义的跨文化传播研究19、电视媒体的节目文化传播研究20、中国经济新闻报道的话语研究21、当代中国媒介权利与政论权利的结构变迁22、分文人化时代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23、新闻报道中隐私权保护问题24、公关在新闻传播报道中的作用及其发展25、重大突发事件媒体报道研究26“新闻立台”理念及其实践27、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如何发展现状与品牌建设研究28、美国总统竞选中的传播策略29、争议性公共议题的媒介表达与社会参与30、网络传播中心群体极化现象31、网络传播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32、转型时期中国“公共新闻"的实践研究33、网络媒体的“舆论绑架”现象研究34、食品安全报道研究35、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36、风险社会中的媒介治理37、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38、风险社会中的危机传播研究39、重大事件的议程设置效果分析40、中美主流媒体报道的新闻框架比较分析广告学1、20世纪广告创意模式研究2、整合营销传播对广告发展的影响3、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研究4、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5、城市形象传播的定位策略6、20世纪广告策划的理论流派研究7、广告传播与国家软实力建设8、广告传播与品牌建设9、广告传播与企业文化建设10、广告传播与公共关系的互动影响11、互联网时代的广告传播创新研究12、广告策划与广告创意的关联与区别13、全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价值研究14、广告的社会价值15、广告传播与时尚文化16、中国广告产业的创新与发展17、李奥•贝纳、奥格威、伯恩巴克广告理论研究18、世界著名广告公司策划流程与方法研究19、广告人的知识结构研究20、广告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关联与影响。

中外名记者研究

中外名记者研究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050305)专业(本科)中外名记者研究考试大纲(课程代码1829)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OO九年十月中外名记者研究自学考试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中外名记者研究》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的考试课,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外部分名记者的生平、主要作品、主要事迹,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对学习新闻的自学考试的学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中外名记者的经验和经历,都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名记者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部分学习,了解中国近现代名记者的主要事迹和经历二、课程内容王韬,杰出的政治思想家、热忱的爱国者、近代报刊及报刊政论的开拓者、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者。

创办《循环日报》,并自任主笔。

黄远生,记者生涯短暂,著述甚多,创造了通讯新闻文体,并成功地运用这种文体进行报道。

邵飘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声名显赫的记者。

创办《京报》,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新闻事业。

他写的新闻文章,被传颂一时,他寄希望于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林白水,我国著名报刊事业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

曾先后创办十余种报刊,是我国近代白话运动的先驱,蜚声报界的政论家。

戈公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记者中国新闻业史研究的拓荒者和我国早期新闻学教育工作者。

对我国从20 年代前后和30 年代初的新闻事业,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瞿秋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党报工作的先驱。

他曾编辑、主编、领导过《新社会》、《人道》、《向导》、《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实话》、《红色中华》等十几种革命报刊。

他还努力于组织新闻通讯社,并领导过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和中国左翼记者联盟。

他一生中在报刊中发表的著译文章近600 篇,约300 万字。

邹韬奋,以他的卓越才干和不知疲倦的奋斗精神在中国进步新闻事业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谱写了中国新闻史的光辉一页,他注意总结自己的办报经验,在新闻和实践方面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

《文学改良刍议》探源──胡适与黄远生

《文学改良刍议》探源──胡适与黄远生
,

洋大 见 成效 而移 植 到 中国 之 后令 人大 失所望 的文 明 枢纽在 于 社 会 改造 更新

于 是 一 部 分 人 失望 之 余 开 始 反 省 领悟 到真 正
,
,
而社会 改 造 的前提 则 是 国 民思 想 的 更 新
, ,
即 伦理 道德 文学观 念 的
黄远 生 也是谈 政 议政 的政 论 家


,
,

意 象 派宣 言 说



但 据笔 者考
,
证 此 四 说 皆不能 成 立 ( 另 文详 述 理 由 )

那么
,

文 学 革命八 事 究竟 源 出 于 何 处 呢 ? 笔 者 曾在
,

陈 独 秀 与黄 远 生
:
<
文 学 革命 论 > 源 流 考 》 一 文 中 指 出 黄 远 生 的 新 文 学 思 想 不 但 是 陈 独 秀 其
、 、 、 、 、
,


涵 杨 永 泰 易 培 堪 张 东 荪 渐 生 杨端 六 李 剑 农 周 鲤 生等 一 批 《 甲 寅杂 志 》 骨 干 白芝 浩 等 政治理 论 为 武 器 抨 击 劳 乃 宣 刘 廷 深及 客 卿 古德诺 的复辟 说
,
、 。
,
当时他 们 正 以
,
他 们 的信 仰是 政 治 制
旧 伦理 本属 一 体
, ” ,
由于 他 的敏 感 和 觉 醒
较 早 地 就 领悟 到 旧 政 治 与 旧 文 学
,

政 治改革 只 有 辅 以 伦 理 道 德 文 学 观 念 的变革
,

《申报》论文

《申报》论文

《申报》浅析内容摘要:《申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规模最完善的一家报纸,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部分和现代史的全部。

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因此《申报》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学术界公认的。

本文将对它的新闻内容及特色,广告营销,经营管理以及政治倾向进行浅析。

关键词:《申报》、新闻特色、经营管理、广告营销、政治倾向《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规模最完善的一家报纸,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部分和现代史的全部。

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史料,而且它本身的发展,也给现代的报业发展以很深刻的启迪。

《申报》历史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872年至1909年为英商办报时期;1909年至1912年为买办办报时期;1912年至1942年为民族资本家办报时期;1942年至1945年为日伪办报时期;而1945年至1949年为国民党办报时期。

前后历经78年,共出版25600号,是中国近代历史中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影响甚至扩展到海内外。

著名报人徐铸成曾说:“在我幼年的江南穷乡僻壤,都是把《申报》和报纸当做同义语的。

”①下面本文就开始从各个方面对《申报》进行浅析。

一、《申报》的新闻内容与新闻特色《申报》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①凡上海及江南主要城市的商业、金融、贸易、交通等变化都有刊载,对上海租界的报道比较多。

值得一提的是,《申报》为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最先使用了电报。

1874年1月30日,它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电报新闻。

1882年1月16日,《申报》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新闻电讯,开辟了我国报纸利用电报在国内传递新闻的新路。

《申报》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

自1874年4月18日起,《申报》开始报道杨乃武被诬与葛华氏通奸并唆使后者谋杀亲夫一案的有关消息,报道长达三年之久,自此开始了社会新闻的报道。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

清末民初:三次办报高潮(1874~1919)一、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二、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三、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三个阶段:1)器物:“坚船利炮”、“洋务运动”;2)制度:“中体西用”、“变法图强”;3)文化:“打孔家店”、“德先生”、“赛先生”。

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由下而上,按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循序逐次展开,而不得不先由上而下地进行“启蒙”。

这种启蒙,往往体现为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过程:“学会-学校-学刊(报刊)”。

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每年40种) 1895,康有为与梁启超主办《万国公报》——维新派的第一张报纸,后改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机关报。

1896年上海强学会出版机关报《强学报》。

康有为南下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知新报》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湘学新报》《湘报》维新派在华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国闻报》《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禁言”,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时务报》1896,著名的《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当时发行量最大、影响也最大的国人自办报刊。

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1、数量多2、地区广3、种类多:《女学报》中国第一份女报《农学会》中国第一份农报《算学报》中国第一份专业科技报《演义白话报》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一家白话报但主流仍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旨的政论性报刊二、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1、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特征: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加以口语和外来语。

2、新闻报道夹带评论3、新闻编辑工作有所改进4、重视新闻采访工作5、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三、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2、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3、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4、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5、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6、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四、变法流产与流亡报刊:《清议报》1898创刊,改良派在海外的第一个机关报。

中外名记者研究

中外名记者研究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050305)专业(本科)中外名记者研究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1829)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十月中外名记者研究自学考试大纲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中外名记者研究》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的考试课,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外部分名记者的生平、主要作品、主要事迹,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对学习新闻的自学考试的学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中外名记者的经验和经历,都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名记者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部分学习,了解中国近现代名记者的主要事迹和经历二、课程内容王韬,杰出的政治思想家、热忱的爱国者、近代报刊及报刊政论的开拓者、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者.创办《循环日报》,并自任主笔。

黄远生,记者生涯短暂,著述甚多,创造了通讯新闻文体,并成功地运用这种文体进行报道。

邵飘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声名显赫的记者。

创办《京报》,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新闻事业。

他写的新闻文章,被传颂一时,他寄希望于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林白水,我国著名报刊事业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曾先后创办十余种报刊,是我国近代白话运动的先驱,蜚声报界的政论家。

戈公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记者中国新闻业史研究的拓荒者和我国早期新闻学教育工作者。

对我国从20年代前后和30年代初的新闻事业,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瞿秋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党报工作的先驱.他曾编辑、主编、领导过《新社会》、《人道》、《向导》、《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实话》、《红色中华》等十几种革命报刊。

他还努力于组织新闻通讯社,并领导过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和中国左翼记者联盟.他一生中在报刊中发表的著译文章近600篇,约300万字。

邹韬奋,以他的卓越才干和不知疲倦的奋斗精神在中国进步新闻事业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谱写了中国新闻史的光辉一页,他注意总结自己的办报经验,在新闻和实践方面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张季鸾,曾任《大公报》总编辑、总主笔,是一位著名的记者和报刊评论家。

老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精选6篇)

老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精选6篇)

老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精选6篇)老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1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

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

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

”又说:“严是爱,宽是害”。

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

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

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

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

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论文范例(共3篇)

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论文范例(共3篇)

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论文范例(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随着现代中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也在不断的进步。

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新闻人用如椽之笔谱写了一曲曲壮美诗篇。

下面是千里马论文网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中国新闻传播史现代化手段教学漫议一、中国新闻传播史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必要性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开始于唐代,而人类的传播活动几乎是与人类同时出现的。

人类早期的传播方式之一——岩画,距今已有几万年。

岩画是什么样子?都传播了什么信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唐代的进奏院状)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被认为是报纸?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近代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又是什么样子?《大公报》——中国唯一超过百年的报纸,它的创刊号是什么样子?所有这些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讲解清楚。

而采用多媒体课件,把相关的图片一一播放出来,就可以一目了然,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中国近现代历史风云激荡,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其中,新闻人的呐喊弥足珍贵。

从清末的沈荩、康有为、梁启超,到“五四”时期的陈独秀、李大钊、邵飘萍、林白水,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朱惺公,无数新闻人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奔走呼号,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新闻人的职业使命。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再配以视频资料,展示他们的照片和他们所办的报刊、播放他们从事报刊活动和生平事迹的视频,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直观、更生动,也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并留下深刻印象。

(二)可行性首先,可以利用数码相机随时随地拍摄文献、报纸、纪念地外景等照片,不放过任何机会。

比如,外出学习、参观旅游,都可以拍到有用的照片。

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访学期间,就拍了近万张照片。

中国现代新闻自由主义与喉舌论的演变

中国现代新闻自由主义与喉舌论的演变

中国现代新闻自由主义与喉舌论的演变胡兴荣中国现代新闻自由主义与喉舌论的演变现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事业发端于西方,故而集权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传播理论等,都首见于西方传播学者的论著之中。

然而,这并不意味中国现代新闻哲学指导思想的厥如。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不但萌生了自由主义的哲学思潮,而且波澜壮阔地影响到本土以外如香港、日本、美国和南洋等地华人社会的报业。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更及新闻事业的向前发展,早期喉舌论的诞生和舆论导向的发展,正伴随着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前进的步伐不断进行调整与创新。

一、中国的新闻自由主义思潮19世纪末,中国处于内忧外患和列强环伺的夹缝中,许多有识之士从西方船坚炮利的表象,深入到社会政治体制和人文形态的各个层面,从而萌生了效法西方,以改变国家愚蒙闭塞现状的设想。

他们认为,要救亡图存,必须利用报刊传播讯息以开发民智,从而踏上富国强民之路。

1897年10月,严复在叙述《国闻报》缘起时说:“《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

夫能这道有: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

”《国闻报》的栏目为:一、告白;二、上谕及制台辕门抄;三、路透电报;四、社会;五、地方新闻。

它不仅刊载国内外时事,还经常发表社论,宣传变法维新,是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1]这一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冲破了清朝政府的层层限制,在海内外广泛开展办报活动。

除了各类政府官报陆续出台,维新保皇派和民主革命派竞相办报鼓吹各自的理念,就连教会和外商投资创办的报刊也有一定的发展,不但促进了中国近代的自由主义思潮的萌芽,并涌现出一批自由主义报人。

中国自由主义办报风潮王韬是近代中国倡导报刊言论自由的先驱者,同时也是首位将西方自由主义理论输入这个古老帝国的新型知识分子和自由报人。

他撰写专文,系统阐述自由主义办报的思想,并且主张放宽言路、准许民间自由办报,认为这才是实现民族进步的根本。

“报盛行而中国振兴矣”,寄予了他对国家民族自强的殷切期望;同时,他在社论中屡屡抨击极权政治、宣传人权观念,首创“文人论政”的传统。

新闻传播史论真题整理

新闻传播史论真题整理

清华大学618 新闻与传播史论真题(07-13)+ (01-06 真题)2013 年真题:一、名词解释(5*8 )1、李普曼2、公共领域3、群众办报4、张季鸾5、Tim Berners-Lee6、LBS7、流动空间8、Kevin Kelly二、简答(10*5 )1、历史视角谈“喉舌论”2、“网络社会”3、微博与中国社会舆论4、技术决定论5、批判理论模式的波特方格的主要构成元素三、论述(20*3 )1、举例论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会受到哪些行业外的社会因素影响。

2、论当前人们使用社交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对射虎产生的影响。

3、结合网络侵权事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分析中国网络著作权发展现状。

2012 年真题:一、名词解释( 5*6 )1、新闻框架( news frame )2、媒介素养( media lieracy )3、“第三人效果(” the third-person effect )4、North China Daily News (《字林西报》 )5、密尔顿( John Milton )6、中国报刊的“喉舌”功能说(历史变迁)二、简答( 15*4 )1、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观2、“走转改”的含义是什么?简述这项活动的意义3、简述美国新闻史上“客观性”的演变4、述评19 世纪90 年代美国的两类新闻模式:故事模式与信息模式三、论述(30*2 )1、试分析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2、试论中国当代文化体制改革对传媒业的影响2011 年真题:一、名词解释(8*5 )1、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2、黄色新闻3、《论出版自由》4、布鲁诺的“自我互动理论”5、“报刊的有机运动”、简答(15*4 )1、英尼斯对传播学的学术贡献2、清末明初的新闻法制和自由3、碎片化的受众4、典型报道的历史变化三、论述(25*2 )1、中国当代新闻媒体体制变迁2、如何理解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和传播功能的区别2010 年真题:一、名词解释(5*6 )1、宣传技巧中的证词法2、范长江与《西北通讯》3、李普曼4、“新新闻主义”5、休眠效果6、索绪尔二、简答(15*4 )1、新闻专业主义是什么?其内涵(大意)2、新技术条件下的主动受众(或积极受众)3、新闻报道有哪些基本原则?4、麦奎尔将媒体效果分为哪几个层次和类别?(麦奎尔传播理论主要类型与层次)三、论述(30*2 )1、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2、哈贝马斯的理论对传播学有哪些影响和贡献?2009 年真题:一、名词解释(5*6 )1、19 世纪30 年代的《纽约太阳报》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主流媒体4、媒介公信力5、《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6、虚拟社会(Virtual Community )二、简答(15*4 )1、简析“全球混乱理论”2、简析“人肉搜索”3、举例说明新闻报道和新闻传播的区别4、简析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三、论述(30*2 )1、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2、论媒介融合的趋势2008 年真题:一、名词解释(5*6 )1、第一时间2、新闻事态3、美联社4、《新生》周刊5、第三者效果6、认知不协调理论、简述(15*4 )1、《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2、爱德华•默罗的记者生涯3、新闻整体真实性的三种类型4、简述媒介分类方法三、论述(30*2 )1、结合案例分析报业中的葛雷斯姆定律2、谈谈1980 年以来媒介研究的创新与发展2007 年真题:、名词解释(5*6 )1、新闻伦理2、话语分析3、《民报》4、炉边谈话5、党报体制6、媒介效果二、简答(15*4 )1、1956 年《人民日报》改版2、1998 年“德拉吉报道”3、何谓大众媒介的功能分析4、“假事件”的产生及报道后果三、论述(30*2 )1、试论新闻选择的标准2、网络时代受众的变化3、 新闻真实的三种状态112006 年新闻学理论与历史真题一、名词解释( 5*10 ) 1、 开元杂报2、红中社 3、 四不主义4、 NHK5、 CNN6、 跨空间传播7、受阅叛变率 8、 新闻的建构9、高级报纸 10、 葛雷斯姆定律、二、简答( 10*5 )1、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2、 五四时期新闻学的发轫4、新闻传播的负面效果5、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三、论述(50 ,1000 字左右)题目:从苏联解体看新闻的政治功能2006 年传播学理论与方法一、简答(15*6 )1、你怎样理解媒介环境?2、什么是科学研究的经典模式?3、简述“系统”有哪些特征?4、试论网络、手机、博客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重点知识概要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重点知识概要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重点知识概要拟写者:新闻学部孙铁本篇资料根据张老师圈画,由本人整理。

但由于一些局限性,答案不尽完整,若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我会予以改正,再及时通知大家。

一、填空1.中国第一个新闻记者:黄远生(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2.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3.新青年的创办人:陈独秀4.《晋察冀日报》的主笔:邓拓5.国民党三大新闻机构:《中央日报》、中央社、中央广播电台6.民国初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7.《时务报》主笔:梁启超8.古代报纸产生于哪个时期:唐代9.《申报》副刊:“自由谈”10.邹韬奋主办的什么报刊:《生活》周刊11.我国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王韬12.《大公报》的著名记者:范长江(萧乾、杨刚、子冈、徐盈、孟秋江、朱启平等)13.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4.中国古代合法民间报纸:《申报》、《新闻报》、《循环日报》、《新青年》。

15.《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范长江16.新闻学三大奠基之作:《中国报学史》、《新闻学》、《实际应用新闻学》17.客里空是谁?客里空”是苏联一九四二年出版的剧本《前线》中的一个角色——前线特派记者。

“客里空”原文意为“喜欢乱嚷的人”,或“好吹嘘的人”、“绕舌者”。

后来,“客里空”就成了弄虚作假的资产阶级恶劣文风的代名词了。

18.“竖三民”是哪些:于右任创办的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

二、名词解释1.邸报:“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朝,是古人对封建官报最经常使用的一种称呼。

2.邵飘萍: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革命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

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3篇

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3篇

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3篇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展示出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OK为大家准备的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范文1要做好任何一个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有良好的值得操守和从业道德。

而对于教师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更是要求出版界具备优良的师风师德。

因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然而,当下,各种有损师德的丑闻、案件成为互联网上被唾弃和批判的头条,其恶劣程度骇人听闻,事件的女角都身为教师,却做着丧心病狂的事情。

这再一次给世人,特别是教育喊声行业敲响了震耳欲聋的警钟。

是非常主要的关键时刻了,是再次强调师风师德的重要性以及树立优良局限性师风师德的关头了。

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作为一名贡瑟兰,参加了师风师德的学习,深感幸运。

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颇丰,对于学习的成果,我个人联系实际,总结了一下几点心得。

一、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指教师初具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条件必备的品质,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和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配合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二、为什么要建设师德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

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工作之魂。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对象参与者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职员工教师的工作成效影响着国家的未来,而教师的社会公德师风,学员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一个教师的工作成效。

因此师德师风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

这句话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书。

良好的德育会让教师以专业严谨的教育科态度去教书。

第二部分是育人。

作为一个教育者,不仅仅要教授研究员学生专业知识,也可能需要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对学生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精神方面作出进行引导和教育工作,也就是俗称的育人。

浅析黄远生和邵飘萍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

浅析黄远生和邵飘萍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

浅析黄远生和邵飘萍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在中国新闻史上,有两位名人,一为黄远生,一为邵飘萍。

黄远生被称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创始人”,邵飘萍则被誉为“新闻全才”。

在中国新闻史上,他们是先驱,是不可遗忘的人物。

即使在今天,我们追溯二位的人生轨迹和新闻生涯,研究他们的新闻主张,对于我们现实的新闻事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黄远生黄远生作为一个体现了新闻职业化思想萌芽的名记者,其新闻实践与思想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他是近代一位弃绝功名的名记者,身体力行地倡导了独立职业和新闻职业的“公共性”。

黄远生对“新闻职业化”的贡献首先就在于上述他对于“职业”敏锐与深刻的认识。

其二,他反思政论,开创通讯的时代,他重视采访,追求新闻的真实、客观、全面、公正,这展示了他对新闻职业行为模式与准则的摸索。

黄认为“新闻记者,需尊重彼此之人格,叙述一事,要能恰如其分,调查研究须有种种素养。

”他提倡新闻写作要做到“诚实无欺”,要“归纳”、要“具证”,那就需要注重事实,一一收集材料,第一手材料最可靠,能和事主对证明白,这样很自然。

采访是必要的手段,他写新闻通讯的材料,大都是亲自采访获得的。

其三,他在忏悔中强调了记者职业化的“四能”素养,这是新闻职业自律精神觉醒的明证。

黄远生指出,“新闻记者须有四能:一、脑筋能想;二、腿脚能奔走;三、耳能听;四、手能写。

二、邵飘萍邵飘萍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棘手,快笔如刀”等等。

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他的新闻思想是:一、独立的办报方针邵飘萍认为:新闻事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事业的特殊性质,是“社会公共机关”、“国民舆论代表”。

他确定了独立办报方针,一是监督政府;二是唤醒民众,教育民众。

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

邵飘萍独立办报的思想旨在反对军阀政府、派系以及反动党团操纵报纸;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报纸争得权利和地位;旨在团结教育更多的报界同仁扫除新闻界沉迷现象,振作起来。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一.填空题1.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

2.中国最早的外文报纸:《蜜蜂华报》,1822年在澳门创办,周刊,葡萄牙文。

3.《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4.《时务报》:1896年创办于上海,梁启超任总撰述,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5.《大江报》两篇著名时评:一篇是署名“海”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另一篇是署名“奇谈”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6.我党(在中共苏维埃时期)最早的通讯社:1931年,江西瑞金,红色中华社。

7.最早书报检查制度:宋朝的“定本”制度。

8.我国近代最早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在广州由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9.《国闻报》:1897年创办于天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主要创办人是严复。

10.《向导》: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

11.我党最早的日报:在五卅运动中,我党1925年在上海创刊的《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

12.白话运动开始于谁的文章,发表于哪一年哪本书刊: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

13.最早的民间小报:《游戏报》,1897年创刊于上海,这是中国最早的小报。

14.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孖剌报馆创办的一种商业周刊,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15.《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创刊,创办人英华,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关于公布2015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的通...

关于公布2015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的通...

关于公布2015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的通知
各课题承担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探索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科教研基地校的建设,我室于201 5年3月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对省级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申报的研究课题进行评审,确定批准2015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188项,现予以公布(名单附后)。

本次立项课题的研究周期为2至3年,我室将根据各立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组织中期检查评估、结题验收,并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专项研讨交流会。

附件:2015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2015年6月3日
附件:
2015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学校立项课题名单。

高校教师师德培训心得

高校教师师德培训心得

高校教师师德培训心得高校教师师德培训心得(篇1)作为今年刚入校的新老师,我和同事参加了__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在线培训。

课程由专家__教授和___、__、__和__教授分别就方面教学法、学习心理、教学设计和教案设计、课堂气氛掌控和教学案例分析进行讲解以及关于教学的选修课程。

认真学习后我感到受益颇多,在此总结一下从培训收获的关于教学的心得。

课堂讲授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了解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讲授方法方面应具有深厚的功底,才能把学生带入一种深刻、崇高和优美的艺术境界,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知、情、意的交流、交融、交汇。

对教学内容分析设计,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是课堂讲授体现艺术性的必要条件。

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讲授内容不完全等同于教材,教材是讲授内容的核心和基础,吃透教材是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现行的教材中每章每节内容都有一定内在联系,充分挖掘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从而找出共性、异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只有掌握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在讲授新课时,在全面理解和处理好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指出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对这些内容教师可多方强化,层层剖析,精讲多练。

每一门学科的逻辑结构中都存在若干个关键问题,这些关键问题是整个理论体系的纲,是重点,同时往往又是难点。

吃透教材并不仅仅在于对教材备章节的把握,应当是系统地、整体地、灵活地把握教材,就是与本学科理论体系有关的知识都应加以研究,并把它们有机地纳入讲授内容中,讲授内容研究得越宽,课就会讲得越灵活。

教师吃透了讲授内容,讲课时就可以不看讲稿,密切注视学生的听课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讲授方法,才能挥洒自如。

其次,要对教学对象分析研究。

教学过程包括从学生的起点状态到测量与评价教学结果的全过程,其中的许多环节都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

透彻了解讲授对象是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和正确地选择讲授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内在要求。

讲授的内容一般由教学大纲决定,而熟悉了学生的情况再来安排讲授内容就能做到得心应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增删取舍教材,讲授时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讲授方法,这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是课堂讲授获得成功的秘诀。

师德师风及意识形态教育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及意识形态教育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及意识形态教育心得体会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

经历了师德师风的培训,作为老师的你不妨来写一篇师德师风心得和我们分享。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师德师风及意识形态教育心得体会”,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xxxx师德师风及意识形态教育心得体会1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决定因素。

要办好教育,要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和造就一支师德优、业务精、作风正、能够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经过这次师德师风教育学习,让我觉得要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德为师,爱岗敬业,依法治学,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要在加强和改善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梦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师德的制度建设和教师的师德、业务考核管理;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爱执教,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不畏艰难,进取进取,勇于创新的高尚师德。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经过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我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

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梦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黄远生的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论文

浅谈黄远生的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论文

浅谈黄远生的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论文黄远生是我国著名的新闻思想家,他的新闻思想对于我国的新闻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黄远生的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黄远生的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论文篇1:《浅谈黄远生的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摘要:黄远生是我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的新闻实践家之一,被称为“报界之奇才”,他的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新闻思想,虽然他从事新闻工作只有四五年的时间,但他所写的大量的新闻通讯、报刊争论以及他提出的办报理念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黄远生新闻思想现实意义黄远生,原名为基,字远庸,被戈公振誉为“报界之奇才”,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著名记者,是我国新闻事业勇敢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以新闻采访和写作而闻名于世的“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

黄选生的记者生涯是从民国元年与蓝公武、张君劢共同创办了《少年中国周刊》开始的,因其抨击时政立场鲜明见解独到而名声远扬,当年梁启超的《中国三少年》一文中就曾对民初三个年轻人大加赞赏,其中第一人就是他。

由于黄远生本人身居高职,留过学,了解国内外的情势,以致于写的文章比一般记者要略胜一筹,虽然从事新闻工作只三四年,但在新闻界已名声斐然,与刘少少、丁佛言同被誉为“新闻界三杰”。

他主编过梁启超创办的《庸言》月刊,曾先后为当时几家著名的报纸比如上海的《东方日报》、《时报》、《申报》和北京的《国民公报》、《亚细亚日报》担任特约通讯员为他们采访供稿,还常常在《东方杂志》、《论衡》、《庸言》等刊物上发表文章,他的文章亲切自然、真实可信、有条有理,与当时杂乱无章的议论、激烈攻击谩骂的政党报纸文章形成了鲜明对比。

黄远生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他的新闻思想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在他之前,维新改良派在办报思想上一直秉承梁启超的观点,即认为报纸是“去塞求通”的工具,其作用不外是“宣上德”、“达下情”、“知中外”而已。

黄远生在《少年中国之自白》、《本报之新生命》、《忏悔录》、《新年闲话》等文章中明确表述了自己的新闻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黄远生的新闻实践看当今记者的职业素养
摘要:黄远生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的代表,戈公振先生在《中国报业史》一书中称之为“报界之奇才,胡适曾说过:黄远生“这位名噪一时的记者是文学革命运动的先驱”。

作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批以采写新闻出名的佼佼者,他提出的新闻思想的“四能”,自创的“远生通讯”,以及他人格上面对我们现在的新闻记者的素养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关键词:黄远生远生通讯四能记者素养
正文:黄远生少年勤奋好学,以进士身份东渡日本,入日本中央大学学习法律。

回国进入官场,但他不甘心“以极可爱之青年之光阴,而潦倒于京曹”,他的抱负不在官场,在于救国救民,在于使人民思想得到启蒙,在1912年创办和主编了《少年中国周刊》,这是他记者生涯的开始。

可以说他兼修中国古代文学和西方先进的理论知识,使得他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一、从“远生通讯”看当今记者的职业素养
在新闻业务上,黄远生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黄远生的新闻通讯,有三个特点,一是,题材重大,落笔政坛要事,记载翔实,黄远生当时当过官,留过学,这就使得他的交际圈远远扩大,可以采访到别人采访不到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内,不断地认识新朋友,也能让你的新闻来源更宽泛,比别人先到一步采访到独家新闻;二是针砭时弊,,忧国忧民,黄远生作为一个正直的记者,对袁世凯的恶行,痛加批判,不畏强权,在当下,不断有些记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假新闻,收受贿赂,这是对记者品德素养的要求,做一个正直的记者,才能是自己所生存的社会更美好;三是,细致详尽,幽隐毕达,他善于运用各种细节,记者运用细节可以让自己的新闻更加的真实,更加的生动具体,使读者可以细细的揣摩;四是,通俗自然,不拘一格,虽然现在我们用的是白话文,但是这点要求我们可以在写作时运用到,使作品更加的流畅顺达。

二、从“四能”说看当今记者的职业素养
“四能”说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一是“调查研究,有种种修养”,是谓能想,要求记者具备种种修养,各类知识,脑筋要能想,要有一定的新闻敏锐观察力,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通过调查研究,得出正确结论;二是“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是谓能奔走,这里的能奔走,不仅仅要记者有一个好的身体,还要记者拥有一个庞大的交际圈,拥有不断地新闻来源,了解各行各业的基本情况;三是“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要求记者从一个事件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新闻,知道这个事件的情况可以联想到与此相连的另一件事情,通过表面看到事件的深层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会倾听别人的话,从中获取新闻,滚雪球式的发展;四是“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要求记者描写详实,不缺不少,尊重新闻的真实性,尊重采访与被采访人的尊严,记者的嘴和手,紧紧相连,不能说只会采而不会写,记者要不断地练自己的笔头上的功夫,能够写作各种的新闻题材。

黄远生本人正是实践这“四能”的模范,所以他虽然从事的新闻工作时间很短,却能够成为名记者。

这是每一名记者所要学习的。

黄远生新闻工作的原则:客观、真实、公正、全面。

他办报是为了“主持公理,指斥时弊”,认为记者应该“为民生社会清命”,反映民生疾苦,这都是记者所必备的条件,从黄远生的新闻实践看,记者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担当的是社会责任。

黄远生被中华革命党误杀,年仅31岁。

参考文献: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