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学习重点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学习重点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学习重点
1. 科学探究与实践
-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研究观察、提问、实验和总结的科学实践过程。

- 掌握使用简单实验器材和工具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 物质与环境
- 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例如水、空气、土壤等。

- 掌握简单的鉴别物质性质的方法。

- 认识物质的循环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能源与能量
- 了解电、热、光等常见能源的来源和转化过程。

- 掌握简单的能量转化实验,例如电能转化为热能、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 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学会合理使用能源。

4. 生物与生命
- 研究认识不同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存环境。

- 了解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例如动物的骨骼、植物的根、茎、叶等。

- 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学会尊重和关爱生命。

5. 地球与宇宙
-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壳运动,例如大陆漂移、地震等现象。

- 研究认识太阳系和宇宙中的星球、卫星等天体。

- 培养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索与保护的兴趣。

以上是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研究的重点内容,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们增加对科学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科学探究与实践的能力。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

第2单元 多种多样的动物
• 32、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保护动物资源, 早在(2000多)年前制定的(《田律》) 中就有了保护处于繁殖期的动物的明确规 定。 • 33、目前存活的大熊猫不足(1000)只。 • 34、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 县境内,是大熊猫生存和繁衍后代的理想 地区。 • 35、我国于(2000)年开始全面启动天然 林资源保护工程。
第5单元 水的变化
• 答:霜、雪、冰、雾凇都是自然界中的结 冰现象。 • 81、霜、雪、冰、雾凇都是水的(固体) 形态。 • 82、水结冰需要什么条件? • 答:水到(0℃)才会结冰, • 83、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 的(寒冷夜晚),有时会出现(霜)。 • 84、地球的冰雪世界是指(南极)和(北 极)。南极的冰盖平均厚度约为(2000) 米,最厚的地方竟达(4800)米。
第4单元
信息的传递
• 56、发电报最早用的是(莫尔斯电码)。 它是(1844)年由(美)国的一位画家 (莫尔斯)设计出的著名且简单的电码。 • 57、电报通信的语言是由(电码符号)组 成的。 • 58、电码符号由(两种基本信号)和(间 隔时间)组成。短促的点信号“·”,读 (“滴”),长信号“-”,读 (“哒”),时间长度约为“·”的(3)倍。 • 59、发收电报要经过(编码)—(发 送)—(接收)—(解码)的过程。
第4单元 信息的传递
• 120——(医疗急救电话),119——(火 灾报警电话),114——(市内电话查询)。 • 63、信息在当今社会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 答:疑难病症可以进行远程医疗、电视和 报纸让我们足不出户就知道一些新的消息, 可以开电话电视会议,还可以网上购物等。 • 64、人们为什么称现在进入了“信息时 代”? • 答:信息已深入到社会: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 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提供所需的养料和氧 气。 • 12、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被用于光合作用 了吗? • 答:不是,植物吸收的水分一部分用于光 合作用,绝大部分被叶片蒸发了。 • 13、什么叫叶的蒸腾作用?叶的蒸腾作用 有什么意义?

湖南科技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湖南科技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3、根分直根和须根。

4、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

5、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

6、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养料和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7、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的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发现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8、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9、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10、仙人掌的针状叶可以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1、描述动物的特征可以从运动方式、生活习性、身体结构、食性及繁殖方式等方面去描述。

2、每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它的身体结构紧密相关的。

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其身体结构也会出现差别。

3、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

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腐食动物。

4、鱼身体外表的主要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头部有鳃、体表有鳞、鳞片表面、有黏液身体两侧有侧线、背、胸、腹、尾等处还有鳍。

鱼的这些特点都与其在水中生活有关。

鳃可以帮助呼吸。

鳞可以保护身体。

鳍可以帮助游动。

5、金鱼是野生鲫鱼经过数百年的饲养和改良演变来的。

6、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鲸、蝙蝠、海豚、鸭嘴兽等都是哺乳动物。

7、不同种类飞翔动物的翅膀是有区别的。

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蜻蜓的翅膀膜质的,蝙蝠的翅膀是皮质的。

8、羽毛是鸟类特有的,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9、鸟适合飞翔的特点有羽毛轻、骨骼中空、身体呈流线型、龙骨突发达等。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提纲(1-8单元全册)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提纲(1-8单元全册)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提纲
(1-8单元全册)
第一单元:观察天空
- 识别太阳、月亮、星星
- 描绘太阳和月亮的特征
- 掌握太阳、月亮的不同之处
第二单元:感受风
- 认识风的表现形式
- 观察风的造成和影响
- 探索风的作用和利用
第三单元:水的变化
- 观察水的形态和状态变化
- 研究水的循环过程
- 掌握水的三态及其特征
第四单元:万有引力
- 了解地球的引力
- 探索物体受到引力影响的现象
- 了解引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五单元:声音与光
- 认识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 观察光的传播过程
- 掌握声音与光的不同特征
第六单元:植物和动物的生长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
- 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环境
- 探索植物和动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第七单元:动力和能量
- 掌握不同物体运动的原因
- 了解物体储存和释放能量的方式
- 探索动力和能量的应用
第八单元:生活中的物体
-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 描绘物体的特征和用途
- 探索物体的分类和属性
以上为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提纲,涵盖了1-8单元全册的内容,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湘教版)【DOC范文整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湘教版)【DOC范文整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湘教版)班级:姓名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根是构成植物供氧系统的器官之一。

它不停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通过茎内的导管,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

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的根属须根。

根系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身体的作用。

有些植物的根还具有储藏营养成分的作用。

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

在茎内有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和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养料和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的证明植物的“食物”于雨水;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发现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也可以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

0、仙人掌的针状叶可以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描述动物的特征可以从运动方式、生活习性、身体结构、食性及繁殖方式等方面去描述。

每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它的身体结构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其身体结构也会出现差别。

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

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腐食动物。

鱼身体外表的主要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头部有鳃,体表有鳞,鳞片表面有黏液,身体两侧有侧线,背、胸、腹、尾等处还有鳍。

鱼的这些特点都与其在水中生活有关。

鳃可以帮助呼吸,鳞可以保护身体,鳍可以帮助游动。

金鱼是野生鲫鱼经过数百年的饲养和改良演变来的。

先由银灰色的野生鲫鱼突变为红黄色的金鲫,再经过数百年的饲养和改良,才有了现在的多姿多彩。

新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

新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声音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声音知道声音是多样的。

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 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第二课声音的产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手放在正在发声的锣上面,锣停止振动,声音就会终止。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知道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大,音量大;振动幅度小,音量小。

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四课声音的传播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小球落地后形状发生改变,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弹力,弹力使小球弹起来。

水中的小球受到一种向上的力----- 浮力,浮力让球浮上水面。

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可以让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可以产生撞击力。

生活中强烈的撞击力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第五课怎样测量力的大小知道力有大小,力的大小可以使用测力计进行测量。

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o测力计一般由提环、弹簧、刻度板、指针、挂钩等几部分组成,正确使用测力计a. 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处,若不是则要把它调节到零刻度。

b. 食指套在测力计的提环内,用挂钩钩住物体,把物体竖直提起。

c. 读数时眼睛平视指针所指刻度,尽量减少•口¥t天差o(特别注意:使用弹簧测力计不能超过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第六课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在桌子上拉木块时,木块与桌子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木块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

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多样的。

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第2课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手放在正在发声的锣上面,锣停止振动,声音就会终止。

第3课声音的变化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大,音量大;振动幅度小,音量小。

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4课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减弱。

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就会听不到声音。

声音传播的应用:(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了听诊器第5五课噪声控制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人们为了更好地监测音量对人体的影响,把音量分“级”,单位:分贝。

噪声的危害:噪声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在噪声级85分贝和90分贝的环境中工作30年,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0在噪声级70分贝的环境中,谈话就感到困难。

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方面控制噪声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保护听力的方法:L戒挖掏耳道,以防发炎;,「经常按摩耳部,加快耳朵的血液循环;J正确使用耳机,音量不超过耳机最大音量的60%;;远离噪声。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第1课我们的消化1.人类对人体研究历史从公元前500年开始,我国的《黄帝内经》中就用“解剖(pdu)的方法”来研究人体。

古罗马医学家盖伦(129—199年)根据动物内脏绘(hui)制了人体内部的结构图。

到了1543年,比利时医学家维(w6i)萨(sa)里冒着受宗教迫害的危险,做了大量的人体解剖实验,系统地记录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并编写了《人体的构造》一书,从而使解剖学步入了科学正轨(gui)。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一、知识广场1.声音的强弱叫作宣量,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C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可在液体、气体、固煌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4.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5.我们敲击锣时•,听到声音,并发现和感觉到锣面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声音终止。

6.吹响透明的口哨,我看到里面的小球在跳动,可见吹哨子时,由空气的振动产生声音。

7.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8.人们为更好地监测_音量对人体的影响,把音量分成“级”,其单位称为“分贝"(dB)o9.物体的人心、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10.听诊器是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

经过多次实验,他最后制成了一个木质听诊器。

11.用正在发声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乒乓球,会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音叉发声时在不停地振动C12.用相同的力拨弹皮筋时,皮筋绷得越紧,声音越高,皮筋振动得越快。

13.可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想办法控制噪声。

14.噪声的来源: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生活噪声。

二、简答:噪声控制的方式有哪些?答:1.对噪声源进行改造或者隔音。

2.对噪声的传播途径进行隔声或者吸声。

3.对受影响的人员进行噪声防护。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1、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口腔,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2、口腔:磨碎、搅拌食物,初步消化少量淀粉。

胃:继续混合并磨碎食物,把食物变成食糜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并吸收养料。

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3、我国的《黄帝内经》中就用“解剖的方法”来研究人体。

4、编写了《人体的构造》,从而使解剖学步入了科学正轨的是比利时医学家维萨里。

5、人的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最重要的呼吸器官。

新湘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新湘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新湘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1. 物质与能量
-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 能量是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常见的能量形式包括光能、声能、电能和热能等。

2. 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
- 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

- 季节变化: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变化。

- 月相变化: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等。

- 太阳的运动:日出、日落,东、南、西、北方向。

3. 科学实验与观察
- 科学实验是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方法来验证、推测和发现规律的过程。

- 观察是利用眼睛、耳朵、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来收集信息和发现现象的过程。

4. 生物的特征与生存需求
- 生物是能够呼吸、运动、生长和繁殖的有机体。

- 生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和数量等。

- 生物的生存需求包括空气、水、食物和适宜的生存环境等。

5.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 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等。

- 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

- 茎的主要功能是支持植物的身体和输送养分。

- 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 花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有性生殖。

6.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 动物的结构包括骨骼、皮肤、器官等。

- 骨骼可以提供支持和保护,使动物能够移动。

- 皮肤可以保护内部组织,维持体温平衡。

- 动物的器官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呼吸、消化、循环和感觉等。

以上是新湘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的知识点,希望能对
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回顾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回顾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回顾第一章:昆虫的生活
- 昆虫是一类拥有六只足、有触角和翅膀的小动物。

它们可以通过变态生长方式来成长。

- 昆虫的特点和生活性使它们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蜜蜂可以采集花蜜,制作美味的蜂蜜。

第二章:动物的家园
- 不同的动物会选择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陆地上。

- 动物的家园包括了巢穴、洞穴、树洞、巢幕等。

它们可以提供安全和适宜的生活条件。

第三章:物体的材质
- 不同的物体由不同的材质构成,比如金属、塑料、玻璃、纸
张等。

- 材质决定了物体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金属制品通常坚固耐用,而塑料制品则轻便易携带。

第四章:天气和季节
- 天气是指一天内的气候变化,而季节是指一年中的不同时期。

- 天气和季节对生物和人类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夏季
炎热可以通过喝水和防晒来保护健康。

第五章:水的重要性
- 水是生命之源,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都非常重要。

- 水的运动和变化形成了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它们承载
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第六章: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实践来验证和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

- 进行科学实验需要仔细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理。

最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docx

最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docx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元植物生活的秘密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器官构成.2、料卡一般由主、出、搜集、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成.3、根分直根和根两种.有明主根之分的根属直根,主根分不明的根属根.4、根系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5、茎是植物的生命运 . 在茎内有向上运水分的管和向下运养料的管.6、我把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养料和氧气的程称光合作用 .7、1606 年, 比利科学家海蒙的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明植物生需要吸收二氧化碳.8、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程叫蒸作用.9、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蒸作用散失, 从而促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 也可以保持植物相恒定的体温 .10、仙人掌的状叶可以降低水分的蒸 , 肉茎可以存水分 , 行光合作用 .第二元多种多的物1、描述物的特征可以从运方式、生活性、身体构、食性及繁殖方式等方面去描述.2、每一种物的运方式都与它的身体构密相关的, 在不同境下生活的物, 其身体构也会出差.3、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植食物、肉食物、食物和腐食物 . 以植物食的物叫植食物 , 以其他物食的物叫肉食物 , 以植物和其他物食的物叫食物 , 以腐的植物食的物叫腐食物 .4、身体外表的主要特点有:身体呈流型 , 部有 , 体表有 , 片表面有黏液 , 身体两有 , 背、胸、腹、尾等有 . 的些特点都与其在水中生活有关 . 可以帮助呼吸 , 可以保身体 , 可以帮助游 .5、金是野生数百年的养和改良演来的.6、我把胎生、靠吃奶大的物叫哺乳物.、蝙蝠、海豚、嘴等都是哺乳物.7、不同种翔物的翅膀是有区的:的翅膀有羽毛,蜻蜓的翅膀膜,蝙蝠的翅膀是皮的.8、羽毛是特有的 , 通常分正羽、羽和毛状羽三种 .9、适合翔的特点有:羽毛,骨骼中空,身体呈流型,骨突达等.10、我国的一珍稀保物有:丹、中、金猴、大熊猫等.11、珍稀物减少或的原因主要有:栖息地被破坏,食物的乏,人的捕等.可以采用就地保和迁地保的方法保些珍稀物.第三元声音1、声音有大有小 , 有高有低 . 声音的大小叫音量 , 声音的高低叫音 .2、所有的物体声都在振着, 振停止 , 声音也会停止 .3、声音是由物体振生的.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播 , 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5、声音是通振的而播的.6、听器是 1816 年由法国医林奈克明的 . 是利用固体声的原理制成的 .7、使声音大的方法有:提高音量 , 借助声物体(如筒、喇叭等), 短声源与耳的距离.8、噪音指令人心的声音 . 包括:大的声音 , 乱的声音 , 人不舒服的声音⋯⋯⋯9、噪音人来的危害有⑴ 会使人的听力受 , ⑵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 , ⑶影响人的神系 , ⑷影响睡眠 , 造成疲倦 .10、减少噪音的法有:⑴ 从噪音的生、噪音的播、噪音的接收三个来防治 , ⑵加宣 , 杜噪音源 , ⑶利用法律武器 , 控制噪音源 .第四元信息的1、信息是指人与外界沟通自己所感知的某种事物的子.2、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的.3、五次信息革命分是: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技的用——、、广播、的明、普及和用——算机、互网、星通信的迅速推广 .4、了解一种写密信的方法:用米在上写字 , 字迹干后用碘酒在白上涂抹, 能出字迹 .5、利用志可以准确的信息. 志具有:会意、醒目、美、等特点.6、1837 年, 莫斯明了第一台机 . 1876 年,得明的利.7、最早用的是“ 莫斯”.“莫斯”由字符(或数字)与符号构成.8、符号由两种基本信号和隔成 . “? ”做“ 滴” ;“—”做“”.9、收要“ ——送——接收——解”的程.10、代数字通是用路的接通( 1)和断开( 0)来信息的 .1 / 211、专用电话号码不可随意乱拨.12、信息在当今社会发挥的作用有:(1)导致了学习和工作方式的改变( 2)娱乐方式的改变( 3)网上购物(4)远程控制( 5)方便了查询 .13、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传输速度快 , 传播容量大 , 传播距离远 , 保密性强 , 功能多等.14、使用互联网时注意:(1)合理控制使用时间 , (2)控制使用范围 , (3)提高警惕 , (4)不要随意去网吧 .15、为什么称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 改变了我们的娱乐方式 , 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五单元水的变化1、沸腾是指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 , 当把水加热到 100℃时 , 水里会冒出大量气泡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 , 这种现象叫沸腾 .2、水烧开后继续加热 , 水温不会升高 . 其原因是水变成水蒸气跑掉的过程中要吸热.3、蒸发是在平常温度下 , 水慢慢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的现象.4、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 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5、加快蒸发的方法:(1)提高温度(2)提高风速(3)扩大蒸发面积 .6、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7、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可以变成小水珠 , 当这些小水珠飘散在高空中就是云, 低空的则是雾, 附着在物体上的则是露.8、冰是固体状态的水 . 它是水遇冷到 0℃以下变成的 . 水——→冰9、用冰盐混合的方法可以降低温度 , 所以实验室可以用冰盐混合的方法来造冰.10、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 0℃以下的物体而结成的小冰晶 .11、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 固态的是冰, 液态的是水 , 气态的是冰.12、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是:江、河、湖、海及地面上的水 , 每时每刻都在蒸发着 , 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 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变成云 , 云在随风飘动的过程中不断聚集 , 当它们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以雨、雪等方式飘落下来 . 降落到地面上的雨、雪水 , 有的又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了空中 , 有的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有的流入江、河、湖, 江、河、湖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 . 水就这样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第六单元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1、搜集信息的方法有: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等获取第一手资料 , 借助电脑、书籍等获取第二手资料 . 通过不同方法获取的资料其可信度是有区别的 .2、通过搜集资料 , 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 , 开阔眼界 .3、搜集资料时注意:首先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 然后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搜集与我们研究主题有关的资料 , 并及时记录 .4、搜集关于恐龙资料的步骤是:提出问题——搜集研究——整理记录——展示交流 . 重点实验1、凝结实验方法:①取用 2 个烧杯 , 在一个烧杯里倒入适量热水 , 另一个烧杯里倒入等量冷水 . ②分别将 2 个冷玻璃片盖在 2 个烧杯上 , 观察玻璃片底有什么现象发生?现象:盖在盛热水的烧杯的玻璃片底部出现了小水珠 . 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 .2、造“雾”实验方法:往大口杯里倒入大半杯温水 , 将冰块放入塑料袋 , 然后伸入杯口 , 接近水面 . 观察杯口处有什么现象发生 . 现象:在杯口会看见许多白色的“烟雾”出现 .结论: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形成的.3、造冰实验方法:①在杯内放入冰块 , ②在冰上加入食盐 , ③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冰、盐混合物中 , 当试管里出现冰时测量试管里的温度 .现象:在冰里加入食盐后冰盐混合物的温度会大大降低 , 此时会出现冰 . 结论:利用冰盐混合的方法可以降低温度 , 实现结冰 .2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
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3、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

4、根系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

5、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

6、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养料和氧气的过
程称为光合作用。

7、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的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
利的发现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8、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9、仙人掌的针状叶可以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
1、描述动物的特征可以从运动方式、生活习性、身体结构、食性及繁殖方式等方面去描述。

2、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

3、鱼身体外表的主要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头部有鳃,体表有鳞,鳞片表面有黏液,身体两侧有侧线,背、胸、腹、尾等处还有鳍。

鱼的这些特点都与其在水中生活有关。

鳃可以帮助呼吸,鳞可以保护身体,鳍可以帮助游动。

4、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鲸、蝙蝠、海豚、鸭嘴兽等都是哺乳动物。

5、不同种类飞翔动物的翅膀是有区别的: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蜻蜓的翅膀膜质,蝙蝠的翅膀是皮质的。

6、羽毛是鸟类特有的,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7、鸟适合飞翔的特点有:羽毛轻,骨骼中空,身体呈流线型,龙骨突发达等。

8、我国的一级珍稀保护动物有:丹顶鹤、中华鲟、金丝猴、大熊猫等。

9、珍稀动物减少或灭绝的原因主要有:栖息地被破坏,食物的匮乏,人为的捕杀等。

可以采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方法保护这些珍稀动物。

第三单元声音
1、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4、听诊器是1816年由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

是利用固体传声的原理制成的。

5、使声音变大的方法有:提高音量,借助传声物体(如话筒、喇叭等),缩短声源与耳朵间的距离。

6、噪音指令人心烦的声音。

包括:过大的声音,杂乱的声音,让人不舒服的声音………
7、噪音给人带来的危害有⑴会使人的听力受损,⑵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⑶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⑷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8、减少噪音的办法有:⑴从噪音的产生、噪音的传播、噪音的接收这三个环节来防治,⑵加强宣传,杜绝噪音源,⑶利用法律武器,控制噪音源。

第四单元信息的传递
1、信息是指人们与外界沟通时自己所感知的某种事物的样子。

2、五次信息革命分别是: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和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卫星通信的迅速推广。

3、利用标志可以准确的传递信息。

标志具有:会意、醒目、美观、简洁等特点。

4、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

1876年,贝尔获得电话发明的专利权。

5、发电报最早用的是“莫尔斯电码”。

6、电码符号由两种基本信号和间隔时间组成。

“•”读做“滴”;“—”读做“哒”。

7、发收电报要经过“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的过程。

8、现代数字通讯是用电路的接通(1)和断开(0)来传递信息的。

9、信息在当今社会发挥的作用有:(1)导致了学习和工作方式的改变(2)娱乐方式的改变(3)网上购物(4)远程控制(5)方便了查询。

10、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传输速度快,传播容量大,传播距离远,保密性强,功能多等。

11、使用互联网时注意:(1)合理控制使用时间,(2)控制使用范围,(3)提高警惕,(4)不要随意去网吧。

12、为什么称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改变了我们的娱乐方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五单元水的变化
1、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温不会升高。

其原因是水变成水蒸气跑掉的过程中要吸热。

2、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3、加快蒸发的方法:(1)提高温度(2)提高风速(3)扩大蒸发面积。

4、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5、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可以变成小水珠,当这些小水珠飘散在高空中就是云,低空的则是雾,附着在物体上的则是露。

6、冰是固体状态的水。

它是水遇冷到0℃以下变成的。

水——→冰
7、用冰盐混合的方法可以降低温度,所以实验室可以用冰盐混合的方法来造冰。

8、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而结成的小冰晶。

9、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固态的是冰,液态的是水,气态的是冰。

第六单元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
1、搜集信息的方法有: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借助电脑、书籍等获取第二手资料。

2、通过搜集资料,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3、搜集关于恐龙资料的步骤是:提出问题——搜集研究——整理记录——展示交流。

重点实验
1、凝结实验
方法:①取用2个烧杯,在一个烧杯里倒入适量热水,另一个烧杯里倒入等量冷水。

②分别将2个冷玻璃片盖在2个烧杯上,观察玻璃片底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盖在盛热水的烧杯的玻璃片底部出现了小水珠。

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

2、造“雾”实验
方法:往大口杯里倒入大半杯温水,将冰块放入塑料袋,然后伸入杯口,接近水面。

观察杯口处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在杯口会看见许多白色的“烟雾”出现。

精品文档
结论: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形成的。

3、造冰实验
方法:①在杯内放入冰块,②在冰上加入食盐,③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冰、盐混合物中,当试管里出现冰时测量试管里的温度。

现象:在冰里加入食盐后冰盐混合物的温度会大大降低,此时会出现冰。

结论:利用冰盐混合的方法可以降低温度,实现结冰。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