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阅读理解对比阅读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 孟子 富贵不能淫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 孟子 富贵不能淫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 孟子 富贵不能淫 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二、翻译题三、阅读题姓名: 得分:1.下列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闸述了逆境出人才的观点,自然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

B .文章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 .文章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闸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D .文章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2.下列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 .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这两方面相互印证,相辅相成。

B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同时也为进一步的论述提供了有力的事实论据。

C .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全面地阐述了中心论点。

D .文中用“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高度概括地揭示了磨难和挫折对于一个人成才的积极意义。

4.句子翻译。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3)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其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

22.《孟子》三章对比阅读期末真题集锦二、《富贵不能淫》(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乙】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①虞常②,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复举剑拟③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④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⑤草野,谁复知之!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⑥乳⑦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⑧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⑨尽落。

(节选自《苏武传》,有删改)【注释】①论:定罪。

②虞常:密谋反单于,事败被抓。

③拟:比划。

④弥:充满。

⑤膏:做肥料。

⑥羝(dī):公羊。

⑦乳:产子。

⑧去(jǔ):同“弆”,收藏。

⑨节旄: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2)与民由.之(3)威武不能屈.(4)畔.主背亲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3.阅读甲文,画线句连用两个反问句有何妙处?4.苏武能否称为甲文中孟子所认为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

初中 语文 八年级 上学期 文言文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初中 语文 八年级 上学期 文言文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语文《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练习题一、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蹴cù):踩踏。

(万钟):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乡):同“向”,先前、从前。

(本心):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丈夫之冠.也。

冠:行冠礼。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益处。

C.富贵不能淫.。

淫:使……迷惑。

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太。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甲)文借景春之口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同时这个反问句式也流露出景春对张仪、公孙衍的崇拜。

B.(乙)文中“乞人不屑”的事例生动地表现了在“生”和“义”不可同时得到时,乞人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阅读理解对比阅读练习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阅读理解对比阅读练习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解读对比阅读练习一、【原文】《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解释】1、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

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

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

2、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4、居天下之广居:居(1):居住。

居(2):住所。

5、得志:得,实现。

6、与民由之:由:实行。

之:代志向。

7、独行其道:道:原则,行为准则。

8、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

淫:使……扰乱。

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

9、贫贱不能移: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操守。

形容意志坚定。

移:使……改变。

10、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

意思是: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

形容不畏强暴。

威武:威胁暴力。

屈:使……屈服。

三、【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淫》选择、默写、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富贵不能淫》选择、默写、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行天下之大道A.父命之B.妾妇之道也C.与民由之D.往送之门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4、选出与“帝感其诚”句式相同的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戒之曰D.征于色,发于声5、下列选项中与贫贱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A.劳.其筋骨B.忿.恚尉C.闻.寡人之耳者D.友人惭.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之.女家何陋之.有B.一怒而.诸侯惧而.形貌昳丽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二石兽并沉焉.D.不得志,独行其.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8、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行天下之.大道A.舜发于畎亩之.中B.汝心之.固C.鸣之.,不能通其意D.已而之.细柳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过渡的作用: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正面简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一、文言文阅读(共6小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也冠:帽子。

B.以顺为正者正:准则、标准。

C.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兴起,指被任用。

D.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中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

B.《富贵不能淫》中“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一语不仅仅是孟子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开始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论述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国家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由此自然导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富贵不能淫》阅读答案(精选4篇)

《富贵不能淫》阅读答案(精选4篇)

《富贵不能淫》阅读答案(精选4篇)《富贵不能淫》阅读答案篇1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小编整理了《富贵不能淫》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阅读题目: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戒: (2)女:9.(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2)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2分)文中第一段“诚”字写出了景春对公孙衍、张仪什么态度和情感?《富贵不能淫》参考答案:8.(1)将近 (2)苦于9.(1)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

(2)寒暑交换季节,才往返一次。

10.不相同。

“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

而且,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富贵不能淫》阅读答案篇2一、学前导引【预习目标指引】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驳论文的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拓展资料】二、作者作品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文言文阅读对比《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对比《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对比《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三)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刘豫①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②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

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

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③。

”益谦④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

”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掖⑤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

永曰:“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

”注: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

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

②[永]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

③[噍(jià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

④[益谦]指张益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

⑤[掖]拽着别人的胳膊。

15.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5分)(1)丈夫之冠也冠:(2)富贵不能淫淫:(3)攻围益急益:(4)相顾色动顾:(5)或掖之以归或: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居世界之广居,立世界之正位,行世界之大道。

译文:(2)永大言日:“昔日正吾侪报国之时。

”译文:17.甲文用“”作比,讥刺公孙衍、张仪之流;乙文用“”作比,赞美郭永为“大丈夫”。

(2分)18.阅读两文,结合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谈谈郭永能够称得上“大丈夫”的理由。

(4分)15.行冠礼使……迷惑更加看有的人(各1分)16.(1)居住在世界最宽广的室庐“仁”里,站立在世界最精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世界最宽广的门路“义”上。

(2)郭永大声说:“今天正是我们报效国家的时候。

《富贵不能淫》练习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练习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练习及答案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2)以顺.为正.者顺:正:(3)与民由.之由: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3.内容理解。

(1)孟子在文中阐述了怎样的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2)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父命.之命:(2)富贵不能淫.淫: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妾妇之.道也鹏之.徙于南冥也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又何间焉.C.以.顺为正者咨臣以.当世之事D.安居而.天下熄已而.夕阳在山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的“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张仪之流。

B.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没有遵守仁义道德的原则。

C.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是赞扬妇女应教育好子女,对长辈尽孝道。

D.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与文中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8.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对比阅读(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二)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

最新【同步练习】《富贵不能淫》(部编)

最新【同步练习】《富贵不能淫》(部编)

《富贵不能淫》同步练习合肥38中 刘军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妾妇之道 (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解释“得”“戒”的意思。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3)往送之门,戒之曰()(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7.“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8.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9.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10.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1) ①方法②这,这样的人③居住④违背4.A5.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课后能力提升:6.(1)能够(2)得到、实现(3)训导(4)谨慎7.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9.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部编版初中语文 富贵不能淫 阅读理解练习题

部编版初中语文 富贵不能淫 阅读理解练习题

1.《富贵不能淫》一文中,加粗词语意思错误的一项是()滕文公(下)《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①。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②之冠③也,父命④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⑤!’以顺为正者,妾妇⑥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⑦,立天下之正位⑧,行天下之大道⑨;得志,与民由⑩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①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②丈夫:成年男子。

③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④命:教导。

⑤夫子:丈夫。

⑥妾妇:妇女。

⑦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

⑧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来比喻“礼”。

⑨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⑩由:沿着大道走。

(1)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以顺为正者()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③居天下之广居()④往之女家()(3)请举两个实例说明你对孟子所谓“大丈夫”的理解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乙】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古音yù)雪,武卧啮(niè)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d ǐ),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选自《汉书苏武传》)注:①律,即卫律,下文中的陵即李陵,卫律和李陵都是汉人后投降于匈奴。

②武:苏武,字子卿,汉武帝派他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并想劝降他,面对威胁利诱他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最终回汉,③羝,公羊,羝乳,喻不可能发生的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丈夫之冠也:___ ②以顺为正者:③乃幽武置大窖中:___ ④天雨雪: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②单于愈益欲降之。

3.乙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洌,在悬崖之下。

《富贵不能淫》注释、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富贵不能淫》注释、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行其道】14、【淫】15、【移】16、【屈】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练习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练习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再者,不敢纵逸。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

朕既在九重①,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卿等为朕之耳目。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选自《贞观政要》[注]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

②存:抚恤。

③耽:沉溺。

④九重:深宫之内。

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必先苦.其心志()(2)行拂.乱其所为()(3)犹割股.以啖腹()(4)若耽嗜.滋味()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必先苦其心志/ 必须先存百姓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而死于安乐也/ 人不知而不愠D.故卿等为朕之耳目/ 女子之嫁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4. [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A 。

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的中心论点。

[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C 。

(3分)5.[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3分)1.(1)使……痛苦(2)违背(意愿)(3)大腿(4)喜欢,特别爱好2.A A.二者均为“一定”的意思。

富贵不能淫练习及比较阅读答案

富贵不能淫练习及比较阅读答案

富贵不能淫练习及比较阅读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妾妇之道(方法)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这样的人)③居天下之广居(居住)④无违夫子(违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例句:女子之嫁也A.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7.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1分)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1分)。

8.解释(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够(2)得志,与民由之得到、实现(3)往送之门,戒之曰训导(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谨慎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 •翻译下面句子。

(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他心意扰乱,贫穷卑贱不能使他意志改变,威胁暴力不能使他志节屈服。

《富贵不能淫》注释、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富贵不能淫》注释、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行其道】14、【淫】15、【移】16、【屈】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②丈夫..之冠也:③母命.之:④以顺为正.者:⑤富贵不能淫.:⑥贫贱不能移.:⑦威武不能屈. :⑧居天下之广居.:2、一词多义:戒:①戒之曰:②必敬必戒:居:①居.天下之广居:②居天下之广居.:之:①丈夫之冠也:②父命之:③母命之:④妾妇之道也:⑤与民由之: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②得志:3、判断文言句式:①戒之曰: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三、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行天下之大道A.父命之B.妾妇之道也C.与民由之D.往送之门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4、选出与“帝感其诚”句式相同的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戒之曰D.征于色,发于声5、下列选项中与贫贱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A.劳.其筋骨B.忿.恚尉C.闻.寡人之耳者D.友人惭.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之.女家何陋之.有B.一怒而.诸侯惧而.形貌昳丽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二石兽并沉焉.D.不得志,独行其.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8、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行天下之.大道A.舜发于畎亩之.中B.汝心之.固C.鸣之.,不能通其意D.已而之.细柳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富贵不能淫》文言现象、选择、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富贵不能淫》文言现象、选择、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②丈夫..之冠也:③母命.之:④以顺为正.者:⑤富贵不能淫.:⑥贫贱不能移.:⑦威武不能屈. :⑧居天下之广居.:2、一词多义:戒:①戒之曰:②必敬必戒:居:①居.天下之广居:②居天下之广居.:之:①丈夫之冠也:②父命之:③母命之:④妾妇之道也:⑤与民由之: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②得志:3、判断文言句式:①戒之曰: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行天下之大道A.父命之B.妾妇之道也C.与民由之D.往送之门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4、选出与“帝感其诚”句式相同的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戒之曰D.征于色,发于声5、下列选项中与贫贱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A.劳.其筋骨B.忿.恚尉C.闻.寡人之耳者D.友人惭.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之.女家何陋之.有B.一怒而.诸侯惧而.形貌昳丽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二石兽并沉焉.D.不得志,独行其.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8、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行天下之.大道A.舜发于畎亩之.中B.汝心之.固C.鸣之.,不能通其意D.已而之.细柳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富贵不能淫》选择、默写、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富贵不能淫》选择、默写、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富贵不能淫》选择、默写、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行天下之大道A.父命之B.妾妇之道也C.与民由之D.往送之门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4、选出与“帝感其诚”句式相同的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戒之曰D.征于色,发于声5、下列选项中与贫贱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A.劳.其筋骨B.忿.恚尉C.闻.寡人之耳者D.友人惭.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之.女家何陋之.有B.一怒而.诸侯惧而.形貌昳丽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二石兽并沉焉.D.不得志,独行其.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8、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行天下之.大道A.舜发于畎亩之.中B.汝心之.固C.鸣之.,不能通其意D.已而之.细柳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过渡的作用: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正面简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解读对比阅读练习一、【原文】《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解释】1、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

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

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

2、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4、居天下之广居:居(1):居住。

居(2):住所。

5、得志:得,实现。

6、与民由之:由:实行。

之:代志向。

7、独行其道:道:原则,行为准则。

8、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

淫:使……扰乱。

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

9、贫贱不能移: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操守。

形容意志坚定。

移:使……改变。

10、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

意思是: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

形容不畏强暴。

威武:威胁暴力。

屈:使……屈服。

三、【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四、【课文理解】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文中哪句话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同?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4. 孟子是怎样谈论”大丈夫之道”的?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大丈夫.5.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

而“大丈夫之道”则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刘胡兰、颜真卿五、【对比阅读3篇】(一)【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文山先生全集从容就义》)【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请将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译文: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结合课文内容赏析。

(3分)1.B 因为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

表示反诘。

译为“岂,难道”。

2.A3.D4.(1) 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开阔的大路(义)上。

(2)问集市上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5.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乙译文】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桂在衣带间。

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

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

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

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

”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

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二)【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1处)。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思。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②是亦不可以已.乎?()③往之.女家()④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5.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顺从。

3.①优厚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优厚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②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就是所说的大丈夫。

4.甲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

乙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

5.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

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甲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

(三)【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乙】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

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注释】①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

②武:苏武。

③羝:公羊。

---《苏武牧羊》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往之.女家()(2)武既.至海上()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

3.【甲】文中孟子否定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4.你认为【乙】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甲】文谈谈你的看法。

1. 之:到……去。

既:已经。

2.(1)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2)天下着大雪,苏武躺着吃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肚。

3. 我认为苏武是大丈夫。

乙文中苏武不因匈奴的胁迫而投降,牧羊、睡觉时都拿着“汉节”,这符合【甲】文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标准。

4.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乙译文】卫律知道终究不可胁迫苏武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更加想要使他投降。

于是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和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