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听课反思评课稿

合集下载

2023年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2023年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2023年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教学反思2023年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教学反思1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

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于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学生把所思、所想、所知道的说出来。

所以我在课堂中创设“伙伴合作学习”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抒发。

上课一开始,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得字词。

然后互相交流,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

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

“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向同桌请教不懂得字词。

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并且多种形式认读。

写字环节仍是个重点,“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

“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

“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

我让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本课以人物对话为主,教学时我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去读、演、悟。

2023年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教学反思2这是我实习以来的第二节课,较之前那一次自我感觉是有一些进步的。

对于教案的设计有了一定的思路,在课堂上也没有第一次那么紧张了,基本能够控制课堂,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第一,对于教案的把握还是不够熟练,落下了一个环节;第二,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太少,不够衔接;第三,对于学生的评价还是有些不到位,应该引导学生去自我评价,可以是师生评价,更多的是生生评价,而且在评价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先去评价同学的优点再说缺点,不应该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第四,板书不到位,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和生字需要注意的地方没有及时的板书,导致有些学生没有牢固掌握知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评课稿

《最大的“书”》评课稿纵观一节课,构思非常的完整、巧妙,课堂处理的无可挑剔,亮点多多,显示出教师对教材、课堂与学生的良好把握。

下面,我就简要地谈一谈本课的几处亮点:一、落实低段教学目标,教出了二年级语文课的特点。

低段的语文教学,其主要目标是字词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牢牢抓住了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紧扣字、词,扎扎实实地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

例如:在检查生字词时,生字词分组出现,先是三个比较容易读的词语,再是一组前鼻音,接着是一个专有名词和一个难读成语,再接着是一组多音字,最后是难读的句段,再到指导难写的生字。

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刨根问底”这个词语李老师分三次教学。

第一次重在读准音。

第二次李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在川川与地质勘探队员的对话中,川川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一定把问题问清楚,教师指出课文里有一个词是“刨根问底”。

这样,学生对“刨根问底”理解就水到渠成。

第三次李老师创设了一个语言形式,让学生一一提问,体验“刨根问底”的过程,对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二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意识为主,因此在帮助学生了解“雨痕”、“波痕”的时候,借助了大量的图片,学生一看就能辨析什么是“雨痕”,什么是“波痕”,并利用图片理解了什么是“化石”。

二.立足语文的本体,注重言语形式的教学。

语文教学应该聚焦“言语形式”,本课的教学也做到了这一点。

在品读“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这句话的时候,老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并提问:“书上的图画岂止是这些化石吗?还有什么?”引导学生口头填空:“有,你看,这儿有,有,那儿还有哩!”然后让学生去发现这三句话是怎么连起来的。

“有……有……还有……”这三个连接词。

这就是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进行了构句方法的指导写作方法的指导。

三、充分利用课文的资源《最大的书》这篇课文有一幅插图。

李老师在教学时能充分利用这份资源,如:在导入课题就引导学生发现课题中的“书”带有引号,并以此为主线,在理解岩石像书的时候,李老师也是叫小朋友观察岩石的形状,岩石一层一层,就像一页一页的书本,非常直观、形象。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19最大的书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19最大的书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19最大的书人教版新课标《最大的“书”》是人教版第四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它用对话的形式,写出了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把握住了二年级教学的基点——识字教学。

纵观杨老师的课堂,没有牵引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学词。

通过阅读来达到学词学句的目标。

可以说是用语文的方式解决了语文的问题。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让汉字“生动形象”如教学“册”字时,教师根据象形字的特点,出示了汉字的变化,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册”就是用绳子串成的一卷书简。

通过形象的演变过程,“册”这个汉字变得生动形象,同时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象形字的发展规律。

又如“岩”的教学,教师揭示课题后审题: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知道最大的书是(岩石)。

你看,山上的石头高高的,大大的。

(老师边说边书写“岩”字)通过这样形象的教学,学生一下子就记住“岩”字了。

二、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分散识字难点。

本课有一些生字比较难读,如“地质勘探队员”、“藏着铁矿”、“埋着煤炭”,,教师在教学时告诉孩子:可以先读准“地质”,再读好“勘探”,然后读好整个词组。

“藏着铁矿”、“埋着煤炭”,也是如此,先读准“藏着”“煤炭”,再出现“藏着铁矿”、“埋着煤炭”。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如“地质勘探队员”一词读音的关键的是“勘探”)解决生字的读音。

同理,读课文教师也采用同样的办法,先读词组,再读难读的句段,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在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识字学词。

如“宝藏”一词的教学,杨老师先出示多音字“宝藏”、“藏着”让学生读准多音字的音,再出示句子“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酒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读通句子后,教师话题一转:孩子们,课文中的铁矿是宝藏,煤炭也是——(宝藏)。

2023年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2023年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2023年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教学反思1《最大的“书”》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何把握好语文的特质和特点,坚守语文的课程本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抓住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让学生密切地与文本接触,“潜心会文本”,引领他们自主地诵读、感悟、发觉、体验和创建,初步相识化石,感知地壳运动,在师生、生生分角色对话朗读,情景表演、语言积累中又进一步相识这本最大的“书”,在科学学问传授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育。

现我就本课的教学作反思如下:一、挖掘想象资源——使文本活力充溢。

让文本活力充溢,就要让学生多元地解读文本,学会想象。

“想象力比学问更重要”,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更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培育他们想象力的舞台。

这节课我让学生由雨点的脚印去想象雨痕,由波浪的踪迹去想象波痕,再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想象地壳运动的场景……既展示了学生理解的多元,又供应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既避开了讲解科学常识的枯燥乏味,又为学生的才智学习搭建了一个个平台。

整堂课呈现诞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爱好盎然。

二、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科学学问。

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教学,以其便捷、直观、丰富等特点开启了课堂教学的新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朝气与活力。

但由于有时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导致这个协助工具“想说爱你也不简单”。

在这节课中,我努力采纳后置的方式呈现课件,既不使语文过于直白,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变成了课件展示课;又比较精确地解决了常识性学问,使语文教学与科学学问的落实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三、精确把握“书”的内涵,引领学生走向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精确把握三个难度的“书”,即平常的书,文中最大的“书”,大自然中更广的“书”。

我以平常的书引入,以大自然中更宽泛的“书”结尾,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学生的视野不再被禁固在本教室,使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本课堂。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听课感想评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听课感想评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
听课感想评课稿
《最大的书》听课记录
一、出示课题:你脑袋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二、读书,看谁能找到答案
1、学生读书
2、你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吗?岩石谁能记住“岩”字?
3、有什么作用?小朋友是怎么问的?
找出6个问题,仔细的读?读出问的感觉。

我们班那几个小朋友爱刨根问底呀?
学习写“底”: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的评价很有艺术性,也很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有时候,低年级更需要老师用一定能够的技巧去激发孩子,因为孩子的持续性比较差的。

让学生代替老师去评价,看看哪些孩子是可以得到小小书法之星。

----这样多好,让学生自我评价,很有创新!!)
4、叔叔是怎样回答的?-----获得聪明星
5、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朗读。

(老师的引领语言很好。


岩石-----书岩石的字是指()()()
能不能换一个说法?
看图片理解“字”说话训练:
它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及反思-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及反思-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联系上下文,结合图片,理解“刨根问底、雨痕”等词的意思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人物对话。

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先生对大自然的兴味。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激发兴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师范读课文,边听边考虑:这本最大的“书”是甚么?是谁教川川读这本书的?三、细读课文,激发探求认识,1、默读课文,考虑:川川问了哪些成绩?用“-”把川川问的这些成绩找出来。

理解“刨根问底”2、师生合作读第1-4自然段,考虑:从对话中明白了甚么?3、合作探求,交流反馈①以三人为小组分角色读第5-12自然段。

②小组内交流: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了岩石书上有甚么?4、这本岩石书可真风趣真奇异呀!读这本岩石书又有甚么用呢!指生说。

出示句子指名读:用途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除了煤矿铁矿还有哪些宝藏呢?哪里藏着------哪里藏着------5、勤学好问的川川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他高兴地说长大了要当一位地质勘探队员,你从文中哪段看出来?(学习第13自然段)读一读川川说的话,该当带着甚么样的语气读?(高兴)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经过学习这篇课文,你知道了甚么?2、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书。

五、板书设计最大的“书”岩石字图画用途大六、教学反思本文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教学本课时,我捉住“刨根问底”展开教学,全文一直围绕“川川是怎样刨根问底的?”这个主成绩展开教学,第一大块川川刨根问底中了解岩石就是一本书;第二大块川川刨根问底中知道岩石书上有字有画,岩石书能阐明地壳运动的漫长过程;第三大块川川继续刨根问底,了解“书”的作用,在回味整课对话中,让先生再次感受“刨根问底”的意思。

每一大块的内容都是以对话展开,让同学们经过对话领会其中情感。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评课及教学反思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评课及教学反思

最大的“书”评课及反思这篇课文是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

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气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的故事。

本篇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将地质知识融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

通过课文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最大的“书”课后反思1、通过自读、有规律认读、读儿歌等方式正确认读10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厚”的偏旁,示范指导正确书写“岩”“质”“厚”三个字。

通过看图解说、字理分析、观察比较、语境悟读理解“地质勘探队员”、“册”“痕”“雨痕”“波痕”“脚印”“足迹”等词的意思。

2、我在教学中着力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

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

让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比如:1、叔叔告诉川川岩石上有图画的句子: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叔叔看到小鱼不仅开心而且还特别惊奇、感到意外,特别的高兴。

2、叔叔讲到岩石书用处时: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矿,哪里藏着铁矿……省略号代表还有什么呢?还有什么宝藏呢?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的说是钻石、有的说是石油、瓷器、金子等,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感兴趣,同时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准确把握"书"的内涵,引领学生走向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准确把握三个难度的"书",即平常的书,文中最大的"书",大自然中更广的"书"。

我以平常的书引入,以大自然中更宽泛的"书"结尾,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学生的视野不再被禁锢在本教室,使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本课堂。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最大的“书”》教学反思1《最大的“书”》是人教版新课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

写的是川川和爸爸在爬山时巧遇地质勘探员,在地质勘探员的介绍下认识最大的“书”——岩石的故事。

根据以往的惯例,我是打算第一课时主要以领着学生学习生字新词,识字写字,整体地把握课文为主。

可是当我说完导入语,板书完课题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孩子高高地举起了他们的小手。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板书的课题出了问题。

等我叫起一个举手的孩子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孩子是主动要求提问的。

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我一板书完课题他们就发现了课题《最大的“书”》和我们以往学习的课文不一样,多了一个“引号”而这个引号就引起了孩子们广泛的疑问。

为什么课题里有个引号啊?引号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呢?最大的“书”是什么书啊?最大的“书”里写了些什么呢?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仿佛印在了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里。

而我的心里,却开始了纠结。

关于课题的疑问,我本来是安排在明天上第二课时的时候解决的。

于是我开始了筛选问题:“孩子们,最大的“书”是什么书?最大的“书”里写了什么呢?这两个问题让我们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思考。

看看谁能找到答案。

而关于课题引号的问题,我们存到问题银行,下节课再解决好吗?孩子们嘴上虽然答“好”。

可是眼睛里分明暗淡了一下。

这些,我都看在眼里。

开始思考是不是自己应该调整教学思路,先解决孩子们的这些问题?也许是出于对自己掌控课堂能力的不自信,也许是出于怕改了课堂预设会比较麻烦的“惰性”。

教学还是按照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了下去。

可是,当孩子们识记了生字,再一次自由读完课文,我正打算进入教学写字的教学环节的时候。

又有几双小手举了起来。

“老师,第二自然段里为什么引号只有一半呀?”“为什么第二自然段的‘书’用上了只有一半的引号,而第三自然段里的‘书’却没有引号呢?小小的引号,让这些孩子们燃起了高昂的好奇心。

孩子们的眼睛里,重新燃烧起了熊熊的求知欲。

《最大的书》评课稿范文

《最大的书》评课稿范文

《最大的书》评课稿范文《最大的书》评课稿范文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糊口里没有书籍就似乎没有阳光;聪明里没有书籍就似乎鸟儿没有翅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大的书》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大的书》评课稿篇1今天看了衢州姜雅丽老师执教的《最大的“书”》第二课时录像。

《最大的“书”》是人教版第四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它用对话的形式,写出了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课文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把原本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最大的“书”》课文很有意思,姜老师更是把这个“有意思”带入了课堂,带进了学生的心田。

她用亲切的语言,优美的体态,引领着学生进入了自然科学的世界。

尤其是以下几方面,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一、落实低段教学目标,教出了二年级语文课的特点。

1、低段的语文教学,其主要目标是字词句的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牢牢抓住了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紧扣字、词、句,扎扎实实地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

例如:上课伊始,姜老师先对旧知进行复习:用“山下有石”、“家里一块玉”等形象生动的字谜,既帮学生巩固了生字,又教给了学生掌握生字的方法;用“听意思写词语”的方法,既让学生理解了“刨根问底”这个词语的意思,又把这种刨根问底的探知精神埋进了学生的心里,为本课教学的另一个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朗读的指导是二年级教学中的又一个重点,怎么读好需要老师一步一步进行指导。

而“多读多练、以读代讲”是本课教学的一大特点。

特别是对于问句朗读的指导。

本课中对于问句的朗读,教师做得非常到位,也可以说是本课的亮点之一。

从一开始在课前谈话中的用动作表示问号,到后来找出问的句子,再到“老师读两遍,你听一听,哪遍更有问的味道?”“你听听,哪个字、哪个词读好就可以有问的味道?”再到后面教师和学生的表情对读,可谓层层深入。

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The reality is this shore, the ideal is the other shore, separated by a turbulent river, and the action is a bridgeover the river.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学反思1孩子特别喜欢新奇、有趣、神秘的事物,而且他们喜欢冒险,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

本课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孩子的这一心理规律。

课的开头就让学生进入了一个让他们感到新鲜好奇的氛围里,并且在每一个关卡都设有问题,让小朋友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闯过难关。

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而且让他们非常有成就感,有信心、有兴趣地继续向前探索。

闯关过程中,把课文内容以“大自然的话”呈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们学得有兴趣,接受得特别快。

在他们闯关结束后,把课文最后一节以“大自然的忠告”出现,让他们感悟其中的道理。

拓展训练则锻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学反思2这是我实习以来的第二节课,较之前那一次自我感觉是有一些进步的。

对于教案的设计有了一定的思路,在课堂上也没有第一次那么紧张了,基本能够控制课堂,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第一,对于教案的把握还是不够熟练,落下了一个环节;第二,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太少,不够衔接;第三,对于学生的评价还是有些不到位,应该引导学生去自我评价,可以是师生评价,更多的是生生评价,而且在评价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先去评价同学的优点再说缺点,不应该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第四,板书不到位,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和生字需要注意的地方没有及时的板书,导致有些学生没有牢固掌握知识。

总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加注意,及时改正。

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学反思3《最大的“书”》一课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讲述了在地质勘探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最大的书》评课稿

《最大的书》评课稿

《最大的书》评课稿
今日听了汪教师执教的《最大的“书”》。

汪教师的课,体现了她本人极高的个人素养,高明的课堂驾御能力,体现了素养教导的教学思想,营造了和睦、互动、探索、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这堂课是汪教师从教学目标确实立和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经过了细心的设计和精心的支配,而且经过反复的摩课,因而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堂课有无数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品尝借鉴,我选取几点谈谈自己的意见。

一、注意语文基础学问的夯实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在教学中,我认为应当特殊注意语文基础学问的夯实,这是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同学全面进展和终身进展的基础。

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汪教师在教学中也特殊注意,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出重要的词语,要求同学读准字音,为了检验同学把握的状况,还叫了几位学生读,当小教师领读,体现了教师对字词教学的重视,同学学了生字以后,汪教师还注意词语的拓展联系。

如学了“雨痕”之后,她就设计了一系列带有“痕”字的词语,眼泪留下的痕迹叫(),伤口留下的印记叫(),波浪的留下的脚印叫()。

这样的练习实
了基础学问,又拓宽了同学的学问面,实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二、生动展示第一学段阅读教学讨论成绩
在课堂上,教师们把生字教学办法运用得淋漓尽致,有教师指导,同学提议,小教师范讲,小伙伴评议。

语文中的内涵是在不断地、反复地阅读中习得的。

汪教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始终不忘让同学亲近文本,在自由读——默读——感情朗读,这样逐级提升的阅读中领会文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注意对同学评价语言的运用
第1页共2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教学反思(最新)

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教学反思(最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这是我实习以来的第二节课,较之前那一次自我感觉是有一些进步的。

对于教案的设计有了一定的思路,在课堂上也没有第一次那么紧张了,基本能够控制课堂,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第一,对于教案的把握还是不够熟练,落下了一个环节;第二,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太少,不够衔接;第三,对于学生的评价还是有些不到位,应该引导学生去自我评价,可以是师生评价,更多的是生生评价,而且在评价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先去评价同学的优点再说缺点,不应该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第四,板书不到位,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和生字需要注意的地方没有及时的板书,导致有些学生没有牢固掌握知识。

总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加注意,及时改正。

孩子特别喜欢新奇、有趣、神秘的事物,而且他们喜欢冒险,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

本课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孩子的这一心理规律。

课的开头就让学生进入了一个让他们感到新鲜好奇的氛围里,并且在每一个关卡都设有问题,让小朋友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闯过难关。

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而且让他们非常有成就感,有信心、有兴趣地继续向前探索。

闯关过程中,把课文内容以“大自然的话”呈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们学得有兴趣,接受得特别快。

在他们闯关结束后,把课文最后一节以“大自然的忠告”出现,让他们感悟其中的道理。

拓展训练则锻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最大的书_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最大的书_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最大的书_人教新课标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1
《最大的“书”》一课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涉和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讲述了在地质勘探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化,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爱刨根问底的小朋友川川。

教学前,我认为同学对本文的内容可能兴趣不大,没想到,课堂上,我刚出示课题《最大的“书”》,同学们就发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当让大家说一说你想知道什么或者你想到了什么时,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说:“我想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书。


有的说“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还有的说:“最大的书到底有多大?”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知道书加上引号是因为它跟我们平时看的书不同。

”同学学会了提出自身的见解,还能协助其他小朋友解答问题,我禁不住鼓起掌来。

教师要让同学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让同学通过自身的努力寻找答案,或者同学自身学会了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育才算胜利。

在学习课文时,我说:“课文中最大的书是指什么?快读课文找一找。

”小朋友们马上行动起来,很快,小手举起来了,小朋友在念书上的句子,“岩石就是书呀!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那么书上的字是什么?”我说。

小朋友们马上找到了书上的句子“你看,这是雨点留下的痕迹,叫雨痕。

这是波浪的足。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19最大的书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19最大的书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19最大的书听周小平老师上了一节《最大的“书”》,似乎自己也看了一本有趣的“书”,听到了文中的川川与爸爸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感觉到神奇的大自然真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难怪课文蕴含着巨大的吸引力。

《最大的“书”》科学性较强。

怎样把科学性较强的课文上得有语文味,这是一浩劫点。

周老师认真钻研课本,讲堂上较沉稳、老练,给我留住了很深的印象。

特殊是以下几点:一、落实低段传授目标,教出了二年级语文课的特点。

低段的语文传授,其主要目标是字词的传授。

本节课的传授,牢牢抓住了低段语文传授的主要目标,紧扣字、词,扎扎实实地举行基础知识的训练。

比方:在查抄生字词时,生字词分组出现,先是三个比较简略读的词语,再是一组前鼻音,接着是一个专有名词和一个难读成语,再接着是一组多音字,最后是难读的句段,再到指导难写的生字。

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部署,相符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传授“刨根问底”这个词语周小平老师分三次传授。

第一次重在读准音。

第二次周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在川川与地质勘探队员的对话中,川川一连问了好几个标题,一定把标题问明白,西席指出课文里有一个词是“刨根问底”。

这样,学生对“刨根问底”理解就水到渠成。

第三次周老师创设了一个语言形式,让学生一一提问,体验“刨根问底”的历程,对词语的理解越发深刻了。

二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意识为主,因此在帮助学生明白“雨痕”、“波痕”的时候,借助了大量的图片,学生一看就能辨析什么是“雨痕”,什么是“波痕”,并利用图片理解了什么是“化石”。

二.立足语文的本体,注重言语形式的传授。

语文传授应该聚焦“言语形式”,本课的传授也做到了这一点。

在品读“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这句话的时候,老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并提问:“书上的图画岂止是这些化石吗?还有什么?”引导学生口头填空:“有,你看,这儿有,有,那儿还有哩!”然后让学生去发觉这三句话是怎么连起来的。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_1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_1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最大的书》教学反思1《最大的“书”》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

全文以对话的方式介绍了岩石这本耐人寻味的“书”,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本课设计中想体现的教学思想:一、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中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

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

于是,我努力创设了愉悦的氛围,上课伊始,我板书课题,故意把“书”字的双引号漏写。

学生发现了,马上指出我的错误。

我顺势问:“这个‘书’字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呢?你们想知道有关这本‘书’的什么知识?”从疑问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能力。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

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

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进行识字教学。

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

我先让学生认读带有本课生字(生字有注音)的句子,再认读不带拼音的生词,接着,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记字方法,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使学生积累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

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利,到有感情。

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联系上下文,结合图片,理解“刨根问底、雨痕”等词的意思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人物对话。

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本最大的“书”是什么?是谁教川川读这本书的?三、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1、默读课文,思考:川川问了哪些问题?用“-”把川川问的这些问题找出来。

理解“刨根问底”2、师生合作读第1-4自然段,思考:从对话中明白了什么?3、合作探究,交流反馈①以三人为小组分角色读第5-12自然段。

②小组内交流: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了岩石书上有什么?4、这本岩石书可真有趣真神奇呀!读这本岩石书又有什么用呢!指生说。

出示句子指名读: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除了煤矿铁矿还有哪些宝藏呢?哪里藏着------哪里藏着------5、勤学好问的川川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他高兴地说长大了要当一名地质勘探队员,你从文中哪段看出来?(学习第13自然段) 读一读川川说的话,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高兴)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书。

五、板书设计最大的“书”岩石字图画用处大六、教学反思本文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教学本课时,我抓住“刨根问底”展开教学,全文始终围绕“川川是怎样刨根问底的?”这个主问题展开教学,第一大块川川刨根问底中了解岩石就是一本书;第二大块川川刨根问底中知道岩石书上有字有画,岩石书能说明地壳运动的漫长过程;第三大块川川继续刨根问底,了解“书”的作用,在回味整课对话中,让学生再次感受“刨根问底”的意思。

每一大块的'内容都是以对话展开,让同学们通过对话体会其中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听
课反思评课稿
《最大的“书”》听课笔记
最大的“书”
岳林小学吴瑾
一、课前交流
1、你最喜欢看什么书?
二、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读课题”
2、小朋友预习过了吧,这最大的“书”指“岩石”
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岩”石
3、“书”为什么加引号?
三、初读
1、读谁字看,标小节
2、书里的词语宝宝来考你了
地质勘探(1)个人读一齐读
地质勘探队员(2)开小火车读勘探
出示句子读“爬到半山腰”……(3)课文插图里有一位是哪一位,猜猜?从衣服上猜,从道具上猜
像这样经常到野外观察岩石就叫……
一册厚厚的书
一册厚厚的书
(1)“册”在哪儿看见过?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2)古具常常去竹片上写字,把一片一片的竹子串起来,就像这个“册”
(3)出示“竹书”,册的字形演变
(4)“册”左右两边就像一片片竹子,这一横,就像中间的一条线。

脚印足迹雨痕波痕
埋着煤炭藏着铁矿宝藏
(1)个人读
(2)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多音字,你还给它们组词吗?
(3)还藏有一对近义词,“埋—藏”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就是由川川和叔叔的词组成的,用横线划川川的话,波浪线划叔叔的话。

默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读读川川说的话,老师选一些话,你发现了什么?
都有一个问号,让我们来读读这些问句吧。

2、关于川川的这些问题,叔叔怎么回答的。

老师划好了,你和我对一对。

3、师读川川,生读叔叔的话,我们直接对话吧!
4、川川提那么多问题,无非就是要搞懂——岩石这本书
怪不得说他爱“刨根问底”读词语
5、第一、二组对话
5、师生读对话(1)两个对问
出示叔叔的话:“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
(1)这句话很长,一起读
(2)叔叔说的这句话里是:1、就像一册厚厚的书;2、不像一册厚厚的书
是哪一个意见,你用手势告诉我。

(3)岩石怎么像书啦!
(4)叔叔真俏皮呀,没有直接告诉川川,而是用反问句的形式更……
(5)用手势读好这句话。

第三组对话
1、川川真好问,他又问了?一接读,师生读。

2、听明白叔叔说的岩石上的字吗?不明白,再读读,用横线划出岩石上的字。

用这种句式回答我,师出示:1、岩石止的字是();
2、()是岩石上的字。

先用第1种句式说,用第2种句式说。

男孩子用上面的句式说,女孩子用下面的句式说。

3、什么叫“雨痕呢?”男孩子说
明白了吗?
这里痕指的就是——“脚印”
4、什么叫“波痕”?女……
“痕”指的就是“足迹”
脚印和足迹是一对同义词,老师还想到了另一个词“痕迹”
5、眼泪,泪痕,“刀痕”,好好积累
6、那矿物呢?一齐读
7、这些字可有意思了,我们一起读读
8、变换顺序说,把最后一句放列
9、瞧!这是“雨痕”,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出示:这是()留下的(),叫()
“波痕”,谁来介绍
出示:这是()的(),叫()
“矿物”还有这些()的,()的,是();
它们都是字呀!
你能看着图片把它们介绍一下吗?
第四组对话
1、师生分角色读
2、岩石上的画就是指,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3、这岩石一层一层的,有字也有画
下节课学
读1-8小节,生分角色读,其他生读旁白
1、地质勘探队员说:(1)师范读
岩石像册厚厚书。

(2)生读
“书”中藏满字和画(3)齐读
雨痕,波痕和矿物……
树叶、贝壳和小鱼……
读懂“书本”找宝藏
哈哈!
煤炭,铁矿把身藏。

2、书写生字
出示所有生字,先写“质、厚、底”什么结构
“质、厚”比较,“石”没有固定的名字,“质”还有个偏旁是“贝”
“厚”你有好办法记吗?“厂子里面过日子”
“底”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