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如梦令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课件(共25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内容主旨
这首词主要写词人回忆了一次愉 快的郊游情景,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愉 悦,以及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 美好,活泼开朗的性格。
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追忆 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 句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 写词人尽兴欲归、误闯花丛中的句子是:
尽了兴致
荷花
一直玩到尽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了 荷花池的深处。
理解词义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奋力把船划出去
一群 泛指水鸟
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 划船声惊起了一群水鸟。
精读细读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常记”表明这是一首忆昔词,追述之前的趣事 “溪亭”交代了地点 “日暮”交代了时间 “沉醉不知归路”体现了作者游赏时的愉悦心情。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 《如梦令》就是词牌名。词牌之下,一 般另有题目,但这首《如梦令》只有词 牌没有题目,所以我们一般用词的第一 句作为题目,以便区分。
常见的词牌名
如梦令 菩萨蛮 定风波子 蝶恋花 沁园春 鹧鸪天
诵读感知,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 写词人焦急寻出路,却惊飞鸥鹭的句子是: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扩展
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精读细读
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画: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 那学完这首词, 同学们能想到哪些画面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李清照《如梦令》赏析《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匆忙间“误入藕花深处”的事。
稍加品味,词人心中的无比喜悦可以悟得。
去野外风景绝妙处“溪亭”游玩应该欢快,因为欢快就喝过头了酒,因为醉酒后沉沉睡去在太阳快落山时醒来才匆忙驾船回家;这喝酒是助兴,喝醉酒是爽朗尽兴。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表明临出荷花荡还赏看到了满滩鸥鹭从荡中齐飞出的壮观场面;即惟其晚归才见到了这平时难得见到的美妙画面,心情定然转生愉快。
归结起来,青年时期李清照的生活由自己意愿而定,大抵以美满尽兴为终极追求目标,人生潇洒,情趣率真。
词中只是写到“满心欢乐”吗?笔者认为,“惊险刺激”在文本中也多有交待。
一个青年女子郊游到“日暮”,路途行走就有不便,此一险;因为“沉醉”于酒恰才醒来,头脑昏昏沉沉,又加上天已擦黑,辨不清方向,此二险;荷花荡水域到处荷到处花,本想撑船回家却终于“误入藕花深处”离开家里反而更远,此三险;天黑心慌,手忙脚乱,“惊起一滩鸥鹭”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就惊吓了自己,此四险……而所有这些,倘凑巧造成自己醉眼心慌、手忙脚乱而哐铛入水,则是天大的惊险。
以致于如今追忆起来,仍然心悸而魄动;这从词的开头“常记”一词可以体会出来。
词人在对暮归途中迷路的描述,用“争渡,争渡”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活画了她的焦虑慌张及手脚并用划船的情形。
请看,词人怎能不急呢?连鸥鹭水鸟也倦飞而归巢,而自己竟然迷路了。
因此,描述那种水鸟成片惊起的动作形象实在是反映自己心情的焦灼,或者说,“满滩鸥鹭”惊飞正是词人意乱神散情形的映衬,以景衬情,写照真实。
要说词中要“喜悦”有“喜悦”,要“惊险”有“惊险”。
而这个“喜悦”有“喜悦”本身的“喜悦”,也有“惊险”中孕育的“喜悦”;同样的道理,“惊险”本身固然“惊险”,就是没在“误入”之前已是包孕了“惊险”。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如梦令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如梦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衍生注释:1. “溪亭”:临水的亭台。
2. “沉醉”:大醉。
这里是说作者沉浸在游玩的快乐之中,忘记了时间。
3. “兴尽”:尽了兴致。
4. “藕花”:荷花。
5.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二、赏析:这首小词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匆忙划船的情景。
开头“常记溪亭日暮”,直接点明是回忆往昔。
“沉醉不知归路”,写出了词人当时那种愉悦的状态,沉浸在美景和欢乐中,连回家的路都忘了。
“兴尽晚回舟”,兴致没了才想着回家。
“误入藕花深处”,一个“误”字特别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偶尔也会偏离原本的道路,进入一个意想不到的美好境地。
这里描绘出了一幅荷花盛开,小船在其中穿梭的画面。
“争渡,争渡”,连续两个“争渡”,把词人着急划船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惊起一滩鸥鹭”则给画面增添了动感,那些原本栖息的鸥鹭被惊起,整个画面瞬间活了起来。
全词语言简洁明快,却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三、作者介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词作多写悠闲生活。
丈夫赵明诚是金石学家。
后来金兵入据中原,她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词作风格也转为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她的词在词坛中独树一帜,情感细腻,语言清新自然,对后世词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四、运用片段:记得那次和朋友去郊外的小湖游玩,天色渐晚,湖光山色美得让人陶醉。
我们就像李清照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里写的那样,玩得太开心了,差点忘记了回家的时间。
那一片湖中的荷花,在夕阳下摇曳生姿,我们的小船在荷花间穿梭,真有一种“误入藕花深处”的感觉。
这时候突然发现迷路了,大家就手忙脚乱地划船,像词里的“争渡,争渡”,还惊起了湖边的一群水鸟呢。
这时候我就感叹啊,古代词人写的场景,和我们现代的生活也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李清照词《如梦令》《渔家傲》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李清照词相关的情感主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读和解析的活动。这个活动将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宋词的基本概念。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它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多样的表现形式而著称。它是宋代文学的代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生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李清照的《如梦令》和《渔家傲》。这两个案例分别展示了李清照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词牌形式,表达她的忧愁与豪放。
2.教学难点
(1)词牌特点的掌握: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词牌的特点和结构尚属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举例:解释《如梦令》的词牌结构,指导学生通过对比其他词牌,掌握其特点。
(2)诗词意境的感悟: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较为抽象,学生难以把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剖析。
举例:分析《渔家傲》中“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所表达的离愁别绪,帮助学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4.培养语言素养:通过诗词朗读、解析和创作,加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语感,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朗读与理解:准确把握《如梦令》和《渔家傲》的词牌特点,掌握诗句的平仄、韵脚,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举例:《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要求学生理解“雨疏风骤”描绘的景象,感受词人借此抒发的情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ppt课件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文本背诵
古诗词默写
名句理解
默写 自测
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 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 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古诗词默写
理解性默写: 1.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 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 叹:____兴__尽__晚__回__舟______,___误__入__藕__花__深__处_____。
2.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表现对往事的回忆,追忆郊游 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句子是: ___常_记__溪__亭__日__暮______,___沉__醉__不_知__归__路______。
课外古诗词
古诗词默写
古诗词默写
四、如梦令 (李清照·宋)
文本背诵
古诗词默写
名句理解
默写 自测
常记溪亭日暮,沉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 藕花深处。
醉不知归路。兴尽 赏析:“沉醉”二字表露了作者心底的
晚回舟,误入藕花
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 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
深处。争渡,争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
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 惊起一滩鸥鹭。 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
文本背诵
古பைடு நூலகம்词默写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 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 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 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 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 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 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 之欲出。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优质课课件_3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 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 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 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 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 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 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 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 的小令。
注释
【1】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
主题
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场景,
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 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抒发了作者愉 悦的心情,也反映了作者早期生活的 闲适与舒心。
小结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 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 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 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 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 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 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李清照
李清照 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 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 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 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 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 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 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 “易安体”。现传《漱玉词》。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中。 【5】兴尽:尽了兴致。 【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
是天黑路暗了。
【7】回舟:乘船而回。 【8】误入:不小心进入。 【9】藕花:荷花。 【10】争渡:赶快渡,抢着渡,奋力渡。 【11】惊:惊动。 【12】起:飞起来。 【13】一滩:一群。 【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ppt(共23张PPT)(1)
• 这是件有趣且值 得回味的事情, 难怪词人把它记 录下来了。你能 用语言来描绘一 下吗?想象一下 画面,然后说一 说。
•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 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 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 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快速 地划,快速地划,惊动满滩的水鸟, 都飞起来了。
的事就赶紧去做,并且尽量把它做到最好,这样才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悔恨。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用刻意掩饰自己,不用势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个简单真实的 自己。63.你所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成果,但不要灰心或焦虑,你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 64.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够了:一个是专业、一个是人品。专业决定了你的存在,人品决定了你的人脉;剩下的就 是坚持。65.给自己的三句话:一、年轻,什么都还来得及;二、不要纠缠于小事;三、你现在遇到的事都是小事。66.生活只有两种选择:重新出发,做自己生命的主角;抑或停留在原地,做别人的配角。67.决定你的人生高度的,不 是你的才能,而是你的人生态度!限制你的,从来就不是什么年龄,而是你的心态!68.水再浑浊,只要长久沉淀,依然会分外清澄;人再愚钝,只要足够努力,一样能改写命运!69.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的懒惰;做一件事并不 难,难的在于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你全力以赴了,才有资格说自己运气不好;感觉累,也许是因为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只有尽全力,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70.有理想,有目标,攒足力量向前冲;有勇气, 有信心,艰苦奋斗不放松;有恒心,有毅力,百折不挠不认输;加把劲,提提神,前途光明见曙光。7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 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72.人生从来没有固定的路线,决定你能够走多远的,并不是年龄,而是你的努力程度。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只要你还有心情对着糟糕的生活挥拳宣战,都不算太晚。迟做,总比不做好!73.任 何打击都不应该成为你堕落的借口,你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你可以改变自己,选择一条正确的路,坚定的走下去。74.也许你一生中走错了不少路,看错不少人 ,承受了许多的叛逆,落魄得狼狈不胜, 但都无所谓,只要还活着, 就总有盼望,余生很长, 何必慌张 75.这世界上,没有能回去的感情。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也会发现,一切已经面目全非回去的,只是存于心底的记忆。是的,回不去了,所以,我们只能一直往前。76.鸡汤再有理,终究是别人的 总结。故事再励志,也只是别人的经历,只有你自己才能改变自己。77.理想艰险,遇到再大的困难,想着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也不会选择放弃。即使在阴霾的云沙下,也会想到苍天苏醒的风和日丽。即使在封闭的角落中也会让心 灵驰骋在广阔的草原上。78.只要勇于去博,英勇去闯,就可闯出一片属于自己天地,以实现人生出色。不管结局能否完美,至少你享受拼搏的过程,就是人生的成功,就是胜者。79.一个人想要优秀,你必须接受挑战!一个人想要 尽快优秀,就要寻找挑战!80.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的懒惰;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在于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你全力以赴了,才有资格说自己运气不好;感觉累,也许是因为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只有 尽全力,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81.每个人都有一行热泪,苦也要面对,因为坚强;每个人都有无言的伤,痛也要承受,因为成长。82.每一份坚持都是成功的累积!只要相信自己,总会遇到惊喜;每一种生活都有各自的轨迹!记得 肯定自己,不要轻言放弃;每一个清晨都是希望的开始,记得鼓励自己!83.我没有靠山,自己就是山!我没有天下,自己打天下!我没有资本,自己赚资本!这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我弱了,所有困难就强了。我强了,所有 阻碍就弱了!活着就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生活,你给我压力,我还你奇迹!.你要记得,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没人像你,你也不需要去代替谁。在你的人生舞台上,你是自己的主角,不需要去做谁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李清照《如梦令》赏析《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匆忙间“误入藕花深处”的事。
稍加品味,词人心中的无比喜悦可以悟得。
去野外风景绝妙处“溪亭”游玩应该欢快,因为欢快就喝过头了酒,因为醉酒后沉沉睡去在太阳快落山时醒来才匆忙驾船回家;这喝酒是助兴,喝醉酒是爽朗尽兴。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表明临出荷花荡还赏看到了满滩鸥鹭从荡中齐飞出的壮观场面;即惟其晚归才见到了这平时难得见到的美妙画面,心情定然转生愉快。
归结起来,青年时期李清照的生活由自己意愿而定,大抵以美满尽兴为终极追求目标,人生潇洒,情趣率真。
词中只是写到“满心欢乐”吗?笔者认为,“惊险刺激”在文本中也多有交待。
一个青年女子郊游到“日暮”,路途行走就有不便,此一险;因为“沉醉”于酒恰才醒来,头脑昏昏沉沉,又加上天已擦黑,辨不清方向,此二险;荷花荡水域到处荷到处花,本想撑船回家却终于“误入藕花深处”离开家里反而更远,此三险;天黑心慌,手忙脚乱,“惊起一滩鸥鹭”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就惊吓了自己,此四险……而所有这些,倘凑巧造成自己醉眼心慌、手忙脚乱而哐铛入水,则是天大的惊险。
以致于如今追忆起来,仍然心悸而魄动;这从词的开头“常记”一词可以体会出来。
词人在对暮归途中迷路的描述,用“争渡,争渡”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活画了她的焦虑慌张及手脚并用划船的情形。
请看,词人怎能不急呢?连鸥鹭水鸟也倦飞而归巢,而自己竟然迷路了。
因此,描述那种水鸟成片惊起的动作形象实在是反映自己心情的焦灼,或者说,“满滩鸥鹭”惊飞正是词人意乱神散情形的映衬,以景衬情,写照真实。
要说词中要“喜悦”有“喜悦”,要“惊险”有“惊险”。
而这个“喜悦”有“喜悦”本身的“喜悦”,也有“惊险”中孕育的“喜悦”;同样的道理,“惊险”本身固然“惊险”,就是没在“误入”之前已是包孕了“惊险”。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教案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教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一、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涉及的李清照词作品共两首,分别为课内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和课外诵读部分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于早年少女时期,为婉约派小令,格调清丽,浅显易懂。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中国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欣赏诗歌的能力。
但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往往存在程式化的理解,缺少结合文意的正确、个性解读。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教给学生从原生态中领略生动的经典神韵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如梦令》这首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蕴含的生活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2.过程与方法:搜集李清照的一些词,让学生在欣赏中多角度、多方位的了解其诗词风格以及性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经典不只是用来仰望,而应该是被感知。
从原生态中领略生动的经典神韵。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如梦令》这首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蕴含的生活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经典不只是用来仰望,而应该是被感知。
从原生态中领略生动的经典神韵。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有这么一个人:被称为第一女词人,婉约之宗,猜猜她是谁?预设答案:李清照宋代是词最繁盛的时期,形成了两大词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引导学生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
(引导学生了解两大词派的特征)豪放派:视野开阔,气势恢宏雄奇,浪漫、豁达、积极向上。
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婉转含蓄,心思缜密,柔婉温和。
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柳永,欧阳修等。
2.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词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话题引入,知作者,讲词牌1、咱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了许多许多古诗,积累了许多名句,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吗?2、相机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你知道它的意思吗?你知道这样豪迈的语言出自谁的口吗?板书:李清照3、你们了解她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些。
教师出示-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以词着名,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等作品。
4、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词《如梦令》。
看!(出示词)这就是今天要学的词,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
词有词牌名,而诗歌没有。
)二、初读感知1、打开课本,试着读一读2、听课文录音,感悟3、强调“兴”的读音4、抽生朗读,指导节奏5、读熟词三、抓字眼,解词义1、回忆学诗的方法2、利用工具书自学或小组学习3、交流(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兴尽误入争渡(2)连起来说说词的意思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四、想意境,悟情感1、读几遍词,圈圈划划,想想词人和朋友们因何而“沉醉”?2.交流,感悟“沉醉”(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不知归路——为什么会“不知归路”?只有她一个人喝醉吗?真的是快乐的酒醉啊,读—溪亭日暮——词人和朋友们看到了怎样落日的美景,会说些什么?美美地醉一回!读—(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如梦令》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教学电子课件
色之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
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
诗歌赏析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是“溪亭”,时间是 “日暮”,作者饮酒以后,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 了。“沉醉”二字却透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 也曲折地表现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 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玩。“误入”一句, 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 呼应,显示了作者的忘情心态。
主题归纳
这首词通过追忆一次夏 日泛舟郊游、流连忘返、沉 醉迷路、误人荷花深处的经 历,反映出词人早年无忧无虑 的美好生活,抒发了词人热爱 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写作特点
(1)构思巧妙。词一开头就点明了时间(日暮)、地点(溪亭)和事 件(沉醉不知归路),并用“常记”二字总领,引起对回舟误人荷 花深处情景的叙述。“误人”是因为“日暮”,光线太暗,也是 因为“沉醉”,而正是因为“误入”才产生了“争渡,争渡,惊起 一滩鸥鹭”的景象。 (2)语言清新。这首词语言清新脱俗,明白晓畅,生动有趣,而全无 雕琢痕迹。
诗歌理解
·
作 者
李 清 照 ( 1084— 约 1155 ) ,
宋朝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
背 章丘(今属山东)人,婉约词派 景
代表。其词风格婉约,善用白描
手法,语言清丽,富有生活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
文集》《易安词》。
诗歌理解
本词是词人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词 人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词人身居闺 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 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 使得词人词兴大发, 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词。
第三单元《如梦令、渔家傲》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式:如《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夜雨霖铃终不怨”等,以及《渔家傲》中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等,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式。
举例:
-《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要求学生理解词句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的韵律、意境和艺术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词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鉴赏词的意境、如何运用词的句式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填词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词的创作过程,感受词的韵律美。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如梦令、渔家傲》这两首词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对词的意境、韵律和艺术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几点反思:
1.导入新课的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激发兴趣的作用。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使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如梦令》、《渔家傲》两首词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增强文化自信:以我国古典诗词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3.培养思维品质:通过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比较思维,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流程
八年级语文上册《如梦令》教案、教学设计
5.家长的参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6.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提高表达能力。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期待大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助力学生不断提高。
4.讲解词中的意象,如“夜雨寄北,小楼东风”,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所描绘的画面,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词中的某一句或某一修辞手法进行讨论,探讨其含义和作用。
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意。
2.强调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体会意境、感悟情感、掌握修辞手法等。
3.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她的才情和创作风格,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4.精讲精练,强化写作实践
-对词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吃透词意。
-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写作水平。
5.课后拓展,提升文学素养
-推荐相关古诗词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拓宽知识面。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3.掌握词中的生字、难字,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教材上册《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课前交流: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先做个小调查:你有没有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出去玩过?这次游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自由汇报)看来,大多数的同学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揭题导入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一次游玩有关,它是咱们山东的一位词人写的,这个人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知道是谁吗?生:李清照师:是的,(出示李清照资料)课文描写的是李清照一次去郊游时的情景,(板书:《如梦令》)一起读课题。
师:通过以前的学习,同学们一定都知道了,“如梦令”是这首词的?生:词牌名师:知道词为什么有词牌名吗?(是的,词在古时候是可以演唱的,词牌名就是词在演唱时的曲调,所以又叫曲牌名。
)所以同一词牌名的词,在演唱时的调都是一样的。
除了《如梦令》你还知道哪首词?生:指名交流师:同学们看,有些词在词牌名后,有专门的题目,比如《天净沙秋思》《沁园春雪》等。
而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如梦令》这样,也有些词,在词牌名后却没有题目,(出示全词)这样的词,如何区分呢?(指名)人们为了把这首《如梦令》与其他《如梦令》区别开来,习惯上在说这首词时就用词牌加上第一句或第一个词,说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或《如梦令》“常记”。
但“常记溪亭日暮”和“常记”并不是它的题目。
二、初读感知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
谁来读读这首词?生1读。
(不错,读得正确、读得通顺。
同学们看,文中有一个多音字,它既读xīng,又读xìng,在字典中,对应这两个读音的解释有这些(出示)读读这些解释,再读读文中的这句话,在这里它读几声?(四声)所以它的意思就是?(兴致、游兴)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谁再来读这整首词?生2读。
(同学们看,他注意了句中的停顿,就读出了这首词的节奏美。
)师:但是,读诗读词和我们平时读课文不同,除了读出节奏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字音的高低长短的变化,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范读)来我们一起来读一遍!(齐读)师:现在同学们能把这首词读出点词的感觉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读懂它,才能读出它的韵味来。
新版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学习古词的方法。
迁移运用,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学习古诗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品读字词,想象词境,并能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想象词描绘的意境,领会词人“沉醉”的心情。
2、了解古词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四、教具准备:课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营造学诗歌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1、师:同学们,每年春天到来,在那个万物复苏的好时节,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游玩过?你去了哪里?景色如何?心情怎样?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看到那迷人的江南美景,你想到了哪首词?(点名)(课件,音乐)1、忆江南。
师:掌声送给她!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夏天,我们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诗人苏轼留下了这样的诗篇:3、山行秋天,人们喜欢登高远游,这满山的红叶,我们又想到了:4、梅花冬天,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雪寻梅,墙角数枝梅——师:多美的诗句啊!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传诵至今。
二、导入新课:师:我们今天来学一首关于郊游的古词(板书:古词)——如梦令(板书:如梦令)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预设:作者是(板书:【宋】李清照)如梦令是词牌名,是用来吟唱的,又叫曲子词,每一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字数、格式和韵律。
……她是一位著名的女词人。
有“词国女皇”之称。
(课件补充)三、多重诵读,感知词之味道(一)自主学习,读“通”本词师: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诵读)评价:字正腔圆!你把生字“藕”和多音字“兴”读准了,(出示课件:藕花和多音字兴)老师想问问你们为什么“兴”在这里读第四声?(高兴、兴致)(课件)是的,兴表示“兴致”的意思所以读第四声。
【最新】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 《如梦令》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doc
《如梦令》教学设计课标陈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课标解读: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
再用比较的方法,提供另外几首李清照的词作,了解词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风格。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诵读法,适当辅以讲授法,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教材分析《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
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
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
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的早年之作。
这首小词,语言生动流畅,风格清新自然,趣味横生,引人入胜。
它虽然只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却让它折射出心灵世界中的七彩阳光;虽然只叙述了早年生活的小小插曲,却赋予它以普遍而永恒的审美意义。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刚接触词的赏析,对于具体的方法还很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的指导很重要,同时,诗歌教学重在朗读,多角度朗读很重要。
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朗读诗歌,说出诗歌大意。
2、通过换词和诗句延伸,说出方法将画面描述出来。
3、通过“知人论世”,说出“沉醉”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方法诵读法、知人论世、对比阅读法教学评价:1、通过“初读全词,理解词意”完成目标1。
2、通过“细读品味,理解词境”达成学习目标2。
3、通过“拓展延伸,对比阅读”和“迁移训练”完成目标3。
《如梦令》教学反思《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
42.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品味赏析
1.从“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分析《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155年), 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 (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 “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我常常记起有一次在溪边的亭子里游 赏,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因为喝得大醉 而不知道回家的路。尽情地游乐过后,天 黑往回划船,却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深处。 抢着划呀,划呀,却惊动满滩的水鸟,成 群的从水面飞起。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以女词 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 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 的美的享受。
课
赠品可以删除
外
古
诗
词
诵
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作者介绍
常建,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为同榜进士,一 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 后移家隐居鄂渚。其诗以写山水田园 为主,语言洗练自然,意境清迥,艺 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代表 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游子 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踪 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 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如梦令》精品教学课件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小 结 与 思 考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点评 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棒。 在以后的学习中,请相信你们是存在着巨 大的潜力的,发挥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
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 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 活,后期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有 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有《易安 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 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王仲闻有 《李清照集校注》。
整体感知
如梦令
李清照
整体感知
译文 经常记起出游溪亭,一玩儿就玩儿到日暮时分
的经历,我深深地沉醉在溪亭边而忘记归路。一直 玩儿到兴尽才荡舟返回,却迷路进入了荷花的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结果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精读细研
诗词赏析
“常记”明确点明本词记述的是往事,地点在 “溪亭”,时间是“日暮”,词人宴饮以后,已经醉 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本词起笔平淡,却把 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中。“沉醉” 二字透露出了词人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委婉地 写出了词人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词人 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下来的 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
精读细研
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从而“误 入藕花深处”。“误入藕花深处”一句,行文流畅自 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 显示了词人的忘情心态。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 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才“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 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 尽,耐人寻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知道这个人吗?(板书:李白),背两首他的诗。
其实,李白不只是“诗仙”,他还是“百代词曲之祖”。
知道这个人吗?(板书:李煜),背几句他的词。
李煜被称为“词圣”。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词人可不简单,被称为“词国女皇”。
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来评价她的词学造诣,这个李易安就是李清照。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词,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一起研读《如梦令》,与之一起徜徉于词的世界。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知道这个人吗?(板书:李白),背两首他的诗。
其实,李白不只是“诗仙”,他还是“百代词曲之祖”。
知道这个人吗?(板书:李煜),背几句他的词。
李煜被称为“词圣”。
知道这个人吗?(板书:李军),这个人不是诗人,也不是词人,但他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词,这个人就是——(生答:你)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词人可不简单,被称为“词国女皇”。
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来评价她的词学造诣,这个李易安就是李清照。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词,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一起研读《如梦令》,与之一起徜徉于词的世界。
出示《如梦令》,读词。
这首词的题目是——(没有题目,师相机指出“如梦令”是词牌名,词牌是填词的曲调。
同一词牌可以填许多不同内容的词,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
目的,我们为示区分,往往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生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二、初读课文,领悟大意
1、一读,读通读顺
要求:
读四遍,前两遍读准一个多音字“兴”,认清一个生字“藕”的字形;后两遍读对停顿。
检查自读情况。
“兴”读第四声,表兴致,兴趣。
2、再读,读懂词意
学生自读自悟,重点理解“兴尽”。
(师视情况补充“雪夜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典故帮助学生理解)
三、想象画面,体味意境,品味语言
1、三读,想象画面,体味意境
师: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咱们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画面1:“溪亭日暮”
生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想象画面,并大胆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师尽量用一些学生学过的诗文描绘,如:
飞檐凌空; 溪上青青草;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曲径通幽处,溪边花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