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第2节《水的变化》教案2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水的变化规律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变化规律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变化规律教案主题:水的变化规律目标:1. 了解水的三种基本状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

2. 掌握水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变化的条件和过程。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一个装满冰块的容器和一个装满水的容器,请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区别。

2. 引导学生讨论水的三种状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转化规律。

二、学习1. 讲解水的三种基本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分别介绍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和分子间的运动情况。

3. 讨论固态水(冰)如何融化成液态水,液态水如何蒸发成气态水。

4.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状态之间转化的条件和过程。

三、实验1. 实验一:观察冰的融化- 将一个冰块放在温暖的环境中,观察冰的变化过程。

- 记录冰融化所需要的时间和温度变化。

2. 实验二:观察水的汽化- 将一些水煮沸,观察水蒸气的产生过程。

- 记录水的沸点和气化所需的能量。

3. 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感受和理解水在不同状态之间转化的规律。

四、总结1. 总结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

2. 提醒学生水的变化过程是受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影响的。

3. 强调科学家们对水的研究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五、拓展1. 让学生了解冰雹、水汽、水蒸汽和露水等其他形态的水。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六、作业1. 完成课堂笔记,简单总结水的变化规律。

2. 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云雾、彩虹等,进行调查研究。

3. 准备下节课的主题:溶解与浓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了水的变化规律,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掌握知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难点是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与水相关的现象,如雨、雪、冰雹等,引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实验探究,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进行电解水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水的组成,掌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5.数据处理: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氢气和氧气的生成比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2.交流:小组成员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讨论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问题探讨: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分析原因,寻求解决方案。
4.培养学生具备实验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电解水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家人、同学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3.研究性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情况。
(2)分析调查结果,提出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措施,并撰写调查报告。
(3)将调查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同学们分享研究成果。
4.拓展阅读:

北京课改版化学九年《水的变化》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化学九年《水的变化》word教案

水的化学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水的分解和化合,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2)、理解原子的概念,并比较原子与分子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

用原子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变化的理解。

3)、识记一些化学符号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引导、培养学生有目的地、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及对实验进行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实验等活动,树立团结协作精神2)、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观点。

重点与难点:重点:原子的概念难点:原子概念的抽象推理三、教学过程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检验?+教学设计本节内容建构于学生已掌握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分子特征及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的知识基础上。

带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的疑问,将好奇的学生引入本教学,正好顺延了知识的连贯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性。

1、教学方法在二期课改背景下,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实验探究和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思考、去讨论、去总结交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与教师间、学生与学生间形成互动、互助、合作的局面。

为使本教学手段能顺利进行,小组合作化学习尤为重要。

教学的人性化体现在我们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一同参与、一同体验、一同感受学习的过程及该过程中带来的快乐。

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教学手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化学学习初期,学生对实验充满好奇,迫切希望能有更多机会亲自感受。

在此,我将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这让学生在化学学习初期不仅增加了实验操作机会,增强实验能力的培养,也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得出分子、原子的概念及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而分子、原子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概念抽象,难以理解。

化学《水分子的变化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水分子的变化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水分子的变化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2、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或微观动画的分析,使学生能从微观上解释水的分解过程。

2、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得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结论。

3、进一步从分子变化的角度上理解化学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丰富科学体验,激发探究兴趣,并初步形成微粒观。

2、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操作就,活跃学生思维,增进交流与表达意识;重点、难点重点:1、做好电解水的实验,知道水分解的产物;2、通过水电解这一事实,理解分解反应;难点:1、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2、如何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创设情境】: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

而水分子本身始终没变。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学生思考问题,进行猜测)活动天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多媒体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记录实验现象,并结合收集到的资料,分析通电后,产物分别是什么?【动画模拟】微观世界--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的微观解释(各抒己见,或口述,或通过实物演示,或画图说明等多种形式向学生阐释这是一个化学变化)【提问】你知道在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多媒体】展示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之后,氢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微观动画。

京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2《水的变化》教案设计

京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2《水的变化》教案设计

“第二节水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这节课首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学过的知识,谈谈对水的认识,教师归纳总结出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

在通过水的变化—电解水实验进行推导水的元素组成、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以及通过盖吕萨克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实验事实推导一个水分子的原子构成时,均运用了学生原有的分子、原子知识。

另外,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有的体现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节课即基于电解水实验及氢气燃烧实验,从宏观、微观分别探究水的元素组成和分子构成,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及利用宏微结合的思想研究化学问题,在推导水的元素组成和分子构成过程中,不断地寻求证据进行推理,并形成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即建立一定的模型认知。

(二)教学内容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应用的科学。

其中,研究物质的组成是化学科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节重点是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初步建立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思维方法。

同时,本课题对水的认识从宏观走向微观分子层面,在知识衔接上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通过该节课的研究,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分子、原子,并为后续元素、化学式、质量守恒定量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级主题下的“水与常见的溶液”二级主题。

课标中的“标准”是:认识水的组成。

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是:根据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

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自然界水的循环、水的化学变化、水的组成。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当前中学生对水的认识多停留在日常生活层面,对水的化学组成和变化过程了解不够深入。

他们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但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化学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来深化对水的组成和变化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设计思路《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材以水的化学性质为核心,通过电解水实验等实践活动,系统地介绍了水的组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材内容设计科学合理,既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又强调实验操作的技能培养。

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教材还融入了环保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体而言,该教材是一本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具有很强实用性和启发性的教材。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了解水的化学组成(H₂O),掌握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物理变化(如蒸发、凝结)和化学变化(如电解水);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

科学思维: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科学探究: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的概念。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水的组成元素。

五、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水的电解过程,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 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如降雨、蒸发、河流流动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来源和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2.2水分子的变化教案2(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2.2水分子的变化教案2(新版)鲁教版

通电
熟记文字及符号表达式、反应现象
分子 ⑴质量和体积 都很小, ⑵分子 相 之间有间隔, ⑶ 似 分子在不停地 点 运动。 ⑷同种分 子性质相同; 不
原子 ⑴质量和体积都很 小,⑵原子之间有 间隔,⑶原子在不 停地运动。⑷同种 原子性质相同;不 同种原子性质不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2.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通电 水 氢气+氧气
P37 活动天地 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作 用?
H2O H2+O2 2.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 质的反应。 字母表达式:A→B+C+„ 分析反应的特点 一变多 通式 分析氢分子、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3.分子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常见的液体、气体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说明下列物质的构成微粒: 4.原子 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常见的金属、 固态非金属及稀有气体是由原 子直接构成。 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氦原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 5. 分子与原子的根 本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 分子可以再分, 而原子不 可再分。 区别分子和原子 水、氢气、氧气、铁、金、金刚石、 氦气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电解水的结论;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变 难 点 化的本质。
关 键 点
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挂图、影视资料、水电解器、酒精灯、直流电源、氢气、气体燃烧用导管、 教学媒体 木条、烧杯、火柴等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板 书 设 计
5
教 知 识 点 教 师 活
学 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4.2 水的净化 教案(表格式)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4.2 水的净化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从纯水、自然界的水及自来水的不同引入水的净化问题,以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为例将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联系起来,并将认识水的角度从社会转入化学学科。

本课题中的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二、学生特征分析1.学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不清楚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对引用水的来源有了解,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厂,但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比如活性炭是怎样吸附有颜色和有气味的物质。

2.学生听说过过滤,接触过生活中的过滤,但并不太清楚过滤能除去水中的难溶固体以及过滤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虽然初步的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但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由于本课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应处于兴奋和好奇的状态。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常用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吸附、沉淀过程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水的净化方法(过滤)难点:过滤器的制作和过滤操作五、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叙述: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水资源的现状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是如何将自然界中的水转化为可供人们日常使用的自来水的。

板书:水的净化倾听,思考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一:天然水成分的探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 第一自然段,完成学案环节1的内容。

讲述:天然水是混合物,其成分众多。

其中不能为我们使用或对我们有害的统称为杂质。

我们将这些杂质分为: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和微生物。

过渡:这些杂质如何除去?接下来,我们就随着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一起来看看,我们如何将这些杂质除去。

阅读课本,完成学案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天然水成分的分析环节二:除去杂质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2、净化水的常用方法:(1)静置沉淀法:如农村家庭厨房通常用水缸盛水,即利用了此原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4.2水的变化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4.2水的变化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的性质:水的无色、无味、液体状态,以及水的沸点和凝固点等。
2.水的沸腾和蒸发:理解水在加热过程中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以及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3.水的凝固和结冰:掌握水在低温条件下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以及凝固和结冰的条件。
4.水的溶解性:了解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以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水的沸腾和结冰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水的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5.水的净化:学习水的净化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等,以及这些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水资源保护: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提高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7.实验操作:熟悉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掌握水的沸腾和结冰实验的操作方法。
8.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水的沸腾和结冰的特点和规律。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水的性质、水的沸腾和蒸发、水的凝固和结冰、水的溶解性、水的净化和水资源的保护等内容。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水的无色、无味、液体状态,以及水的沸点和凝固点等基本性质。我们还学习了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过程,如水在加热过程中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沸腾过程,以及在低温条件下从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和结冰过程。此外,我们还了解了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以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在水的净化方面,我们学习了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等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我们强调了水资源的重要性,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并提高了节约用水的意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2 (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2 (新版)鲁教版
⑴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⑵原子之间有间隔,⑶原子在不停地运动。⑷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裂,成为原子。在化学反应Biblioteka ,不可再分,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对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混淆不清,对电解水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判断不清;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中,误认为分子一定比原子大;性质与变化混为一谈。
本节知识结构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课题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第周
年月日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难点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电解水的结论;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的本质;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方法、技巧
与规律小结
⑴电解水的装置无论怎样改变,其原理是一致的,要知道各部件和电解液的作用,判断时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为解题的突破口。
⑵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常有以下三种说法,以水为例:
①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上网查询
练习
生活在线:
有一种水叫“纳米水”
国内很多石油销售公司和加油站都已经添加了“纳米水”。“纳米水”不是普通的水,它是纳米燃油添加剂的俗称。目前主要针对车用柴汽油和燃料油使用,可实现用物理方法解决燃油燃烧的化学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4章 最常见的液体——水 第二节 水的变化》_0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4章 最常见的液体——水 第二节 水的变化》_0

钾、④氯化钙、⑤碳、⑥五氧化二磷、⑦铁、⑧氯化钾、⑨氧化
镁、⑩四氧化三铁等,属于单质的是
(填序号),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
;属于化合物

,其特点是
;若将②⑥⑨
⑩归为一类,称作氧化物,则它们组成的共同特点

,同理,可称做氯化物的


3、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由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巩固 加深 理解 熟练 应用
教师 调控 创设 情景
学生活动
一、水的组成: 新授 [实验 3-1]:现象:
1、两极都有气体产生 ,正极和负极的气体体积比为 1 :2 实 验 2、正极产生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可助燃,是氧气) 演示
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是氢气)学生观察 学生归纳现象 Nhomakorabea通电
原理: 水
氢气 + 氧气
简介氢气的性质和验纯的方法。
多媒 体展 示微 观水 分子 通电 过程
结合实验和观 看微观过程得 结论 1、2、3
教学 环节




新授 二、物质的分类:
教师 调控
学生 活动
时间 分配 5
举例
物质 混合物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如:氢气 H2)
子解 理解 释概 概念
念 并学
纯净物 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如:水 H2O 高锰酸钾 KMnO4 )
H2O
H2
O2
讨论:在水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么?水发生了什么变
化?
熟记表达式
讨论实验现象 并得出结论。
归纳
结论: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能 够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水是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 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第四单元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化学

第四单元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化学

《实验活动2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一、教学目标化学观念: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

科学思维: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科学探究: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的概念。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设计思路本实验活动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的有机结合,也是学生理解物质组成与变化规律的关键一环。

通过电解水实验,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水的分解过程,从而深刻理解水的化学组成。

同时,实验活动还融入了对水的三态变化等物理性质的探讨,有助于学生构建全面的水知识体系。

教材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数据记录及分析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材分析对于九年级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化合物等概念,但对物质组成及变化的微观理解尚不深入。

学生对实验活动充满好奇,但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将实验现象与水的组成及变化原理联系起来,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适时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也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水的组成元素。

五、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水的电解过程,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六、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即将踏上一场精彩的化学之旅,去探究一个既日常又充满奥秘的物质——水。

水,作为生命之源,不仅滋养了万物,还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今天,我们的实验活动主题是“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我们将揭开水的神秘面纱,深入了解它的组成和性质。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这个奇妙的化学世界吧!一、引入新课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知识。

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没错,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H₂O。

(北京课改版)初三化学上:第4章第2节《水的变化》教案(2)

(北京课改版)初三化学上:第4章第2节《水的变化》教案(2)

(北京课改版)初三化学上:第4章第2节《水的变化》教案(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三态变化。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看、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适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源:学#科#网Z#X#X#K]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明白得。

教具预备霍夫曼电解水装置、电源、酒精灯、火柴、水、氢氧化钠溶液,小木条。

[来源:1ZXXK]教学过程[来源:Z+xx+k ]导入新课[来源:Z§xx§k ]水是一种无色透亮的物质,历史上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单一的物质,那么水这种物质里怎么说含有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水的变化。

推进新课导入新课: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水分子有什么特点?什么缘故会有白云、细雨和白雪?[来源:1ZXXK]一、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来源:Zxxk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水的三态变化.二、水的组成[分析] 水可不能够连续分解还需要我们从科学实验中查找答案!1.电解水的实验[演示] 实验:水的电解实验。

(1)现象:显现气泡 V 正极∶V 负极=1∶2[分析] 在实验中能够观看到,通电后,在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同时两支玻璃管中,产动气泡的速率不同,一段时刻后,还能够观看到两支玻璃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1∶2,因此我们推测气体确实是水分解产生的新物质,而且生成的是两种不同的气体。

[设问] 实验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分析] 假如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够分解,那么生成物会是两种什么气体呢?实际上那个问题,早在18世纪化学家就开始研究了。

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究的基础上,发觉水能够分解,产物为氢气和氧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第2节水的变化教案1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第2节水的变化教案1

第二节水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水的三态变化.(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电解水的实验。

2.确定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问题]天上的雨和雪来自哪儿,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导入]今天我们要通过“水的三态变化”来解答以上问题。

[板书]一、水的三态变化请同学们自学课本,讨论水的三态变化.[板书]二、电解水实验[演示实验]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注意]1.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

[回答现象]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评价]大家观察得非常认真仔细,希望在以后的实验中大家依然这样,这也是学化学所必备的一种品质。

[板书]现象: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②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提问]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讨。

[板书]三、验证实验[演示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

[学生观察][讨论]试管1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讨论后回答]①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第四单元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2024)

第四单元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2024)

《实验活动2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一、教学目标化学观念: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了解水的化学式H₂O。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

科学思维: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科学探究: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的概念。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设计思路教材在探讨“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这一主题时,通过电解水实验这一经典的科学实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水的微观组成。

教材首先介绍了水的物理性质,为后续探究奠定基础。

随后,通过电解水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现象,从而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这一部分内容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水的组成,还初步建立了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科学观念三、教材分析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氢气的性质及验纯方法等相关知识,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水的组成元素。

五、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水的电解过程,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简要介绍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探究水组成的历史背景。

2. 探究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水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液体状态等。

3. 电解水实验实验步骤:将水电解器的两个电极插入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接通低压电源,观察两电极上的现象及气体的体积变化。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氧气),使其复燃;用点燃的火柴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氢气),观察其燃烧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水的变化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三态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
霍夫曼电解水装置、电源、酒精灯、火柴、水、氢氧化钠溶液,小木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历史上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单一的物质,那么水这种物质里究竟含有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水的变化。

推进新课
导入新课: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水分子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会有白云、细雨和白雪?一、水的三态变化
水在自然界是怎么循环的?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水的三态变化.
二、水的组成
[分析]水可不可以继续分解还需要我们从科学实验中寻找答案!
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实验:水的电解实验。

(1)现象:出现气泡 V正极∶V负极=1∶2
[分析]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通电后,在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并且两支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不同,一段时间后,还可以观察到两支玻璃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1∶2,因此我们猜测气体就是水分解产生的新物质,而且生成的是两种不同的气体。

[设问]实验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
[分析]如果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那么生成物会是两种什么气体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早在18世纪化学家就开始研究了。

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发现水可以分解,产物为氢气和氧气。

[图片展示]拉瓦锡
(2)水氢气+氧气
H2O H2 O2
[提问]大家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两支玻璃管中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吗?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

[回答]我们知道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若木条复燃则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提问]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氢气、氧气可以再分吗?
[分析]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生成的氢气、氧气都不可以再分了,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水(H2O )、氢气(H2)、氧气(O2)虽然都是纯净物,但它们的组成却各不相同。

你能说说区别吗?
[分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而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