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开采危险源分析与评价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范文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范文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版次/修改号:D/0文件编码:TH/C-011 目的通过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能够持续地辨识、评价和控制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尤其对重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加强控制,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风险,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有活动、人员和设施的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策划及其实施。

3 职责3.1质量安全环保处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3.2 机关各部门负责所属区域及活动中危险源的识别与更新,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3.3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危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价的具体实施,以及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 程序4.1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业务活动分类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判定风险是否容许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如有必要)评审措施的充分有效性。

4.2危险源的辨识4.2.1辨识的范围覆盖公司所有部门和单位的各项产品、活动和服务过程。

至少包括:a)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和外来访问者)的活动;c)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包括外界提供的设备、设施);d)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新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在工艺技术、设备、人员、作业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发生变更的情况。

4.2.2 识别时要考虑a)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b)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正常生产情况属正常状态,装置开停车、设备开停机及检维修等情况,属异常状态,紧急状态则是指发生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等情况。

c)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结果。

4.2.3 危害因素分类a)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b)施工作业风险识别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 和职业病类别分类,根据公司特点,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公司主要风险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事故、高温灼伤、化学烫伤和低温冻伤、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物理爆炸事故(包括锅炉、容器超压、轮胎爆炸等)、化学爆炸(指可燃气体、粉尘等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的爆炸等)、中毒和窒息事故、职业病和其他伤害事故(如摔、扭、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

采油现场常见危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采油现场常见危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采油现场常见危险分析及防范措施2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大水坑作业区,宁夏吴忠7515003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采气作业区,甘肃庆阳 745106摘要:采油作业主要是将油、天然气从油层举升到地面,在地面进行油气分离,从而有效提升油、气的利用率,给相关工程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同时,由于油、气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在开采、生产过程中必须仔细对待,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做好设备、仪器等的检查工作,并完善风险防范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在安全隐患发生时能够及时地做出应对之策,将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采油现场;常见危险;防范措施1导言在石油开采之前,必须基于场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周密的工作计划,运用合理的设备及先进的技术确保开采工作的安全性。

由于石油实际开采中,存在着诸多不可控因素,严重的影响了工作进度及安全性,必须要对作业区域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评析及控制,在最大程度上规避安全事件的发生,这也是确保我国石油产业健康长久发展的首要前提。

2采油现场常见的危险2.1采油作业环境安全隐患分析采油作业施工现场通常情况下都是在野外,施工现场的环境比较恶劣,工作人员的施工条件比较艰苦,因此采油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比较困难。

同时还会受到天气因素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存在很多不可抗拒之因素,不利于石油企业采油工作的开展,给石油企业采油施工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石油具有易燃易爆等化学特点,石油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管道或者设备接口位置一旦出现原油泄露,就会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时刻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会污染周边的环境。

采油作业现场同时受到地质灾害与自然灾害的影响,尤其是在山区进行施工作业,在暴雨过后地面可能出现暗坑,暗坑对现场的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着严重的影响,需要及时排除。

2.2采油设备的机械电气安全隐患分析大型抽油机是采油施工中经常使用的设备之一,采油施工作业是一项长久的施工过程,因此抽油机的运行时间比较长,关键零部件经常出现磨损,就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采油厂联合站主要危险辨识及安全管理与对策

采油厂联合站主要危险辨识及安全管理与对策

1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石油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种生命线,它对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极大。

而石油工业是一个大的产业体系,与其他产业体系相比,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有些是共同的,也有些是不同的。

对于与其他产业体系相同的安全要求,应借鉴引用;对于特殊的要求,则必须针对石油工业的特点,认真加以研究,从而实施行之有效的安全对策;借以防止和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

油气集输是把油井生产的油气收集、输送和处理成合格原油的过程。

油气集输系统一般包括:油井、计量站、接转站、集中处理站(联合站),这叫三级布站。

也有的是从计量站直接到集中处理站,这叫二级布站。

集中处理、注水、污水处理及变电站建在一起的叫联合站。

油井、计量站、集中处理站是收集油气并对油气进行初步加工的主要场所,它们之间由油气收集和输送管线联接。

我国各油田目前普遍采用由采油井场、分井计量站、接转战、集中处理站(联合站)等站场组成油汽集输流程。

各大油田中,在使用过程中除了会受到人为和石油中的杂质腐蚀等因素的影响,设计和施工环节中对集输站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掌握不准确,或对有关设计、施工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应用失度,或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人为误差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集输站的风险水平,而联合站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其潜在的事故危险性极大。

本课题来自延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定边采油厂樊学油区樊一联合站,本文对集输联合站进行安全评价研究,采用合理而适当的方法对联合站实施安全评价,对提高联合站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以及提高联合站的安全可靠性、樊一联合站的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安全评价现状1.2.1国外安全评价现状安全评价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随着西方国家保险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保险公司为客户承担各种风险,必然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而收取费用的多少是由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决定的。

因此,就产生了一个衡量风险程度的问题,这个衡量、确定风险程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安全评价的过程,因此,安全评价也被称做“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石油开采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试题库【最新】

石油开采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试题库【最新】

石油开采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试题库【最新】第一部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1. 列举至少三部与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

2. 阐述《矿山安全法》对石油开采安全的要求。

3. 解释《石油天然气施工安全规程》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1. 什么是危险源辨识?在石油开采作业中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2. 阐述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方法。

3. 描述石油开采作业中常见的危险源及其导致的风险。

第三部分:应急管理与事故应对1. 解释石油开采事故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2. 阐述事故应对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列举三种常见的石油开采事故,并描述其应对措施。

第四部分:安全生产管理1. 阐述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2. 描述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运行机制。

3. 解释石油开采作业中的环境保护要求。

第五部分:职业健康与安全1. 解释职业病的概念和危害。

2. 阐述石油开采作业中常见的职业病风险因素。

3. 描述职业病防治的基本要求和措施。

第六部分:安全培训与教育1. 解释石油开采安全培训的意义。

2. 阐述石油开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内容和方式。

3. 描述石油开采安全培训与教育的管理措施。

第七部分:安全技术措施1. 阐述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2. 描述防止石油泄漏和污染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3. 解释石油开采作业中的个体防护措施。

第八部分:安全设备与器材1. 列举石油开采作业中常用的安全设备与器材。

2. 描述安全设备与器材的选用标准和使用方法。

3. 解释安全设备与器材的检查和维护要求。

第九部分:安全检查与监督1. 解释石油开采安全检查与监督的目的和职责。

2. 阐述石油开采作业的日常安全检查内容和频次。

3. 描述石油开采安全监督的方式和措施。

第十部分:案例分析与评价1. 选取一起石油开采作业事故案例,并进行详细分析。

2. 评价石油开采作业单位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对能力。

3. 提出针对该事故案例的改进建议。

以上是石油开采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试题库的相关题目内容。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安全操作规程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安全操作规程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安全操作规程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安全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事故和破坏。

因此,制定和遵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安全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确保开采设备的完好和维护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安全操作的重要一环。

开采设备是直接与油气井接触的工具,必须定期检查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在进行开采作业之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特别是各种传感器、阀门和管道连接,确保没有磨损、漏气或松动的情况。

此外,设备的清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油气井中存在一些杂质和沉淀物,如果不及时清理,可能会影响设备的运行,甚至造成设备故障。

其次,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培训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安全操作的关键。

开采作业往往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以处理紧急情况和危险环境。

因此,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使其了解安全操作规程,并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安全装备和应急设备。

此外,必须鼓励工作人员保持警觉性,并提醒他们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或安全隐患。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第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安全操作的基础。

一个好的安全管理制度应该包括风险评估、事故预防、应急响应、安全培训和信息交流等方面。

首先,风险评估是一个全面、系统地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险源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其次,应急响应计划是在事故发生时保障人员安全和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手段。

所有人员都应该清楚地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并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此外,安全培训和信息交流也是一个好的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信息交流,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地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最后,建立和维护一个透明的监督制度,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进行监督和管理,是确保安全操作的重要手段。

危险源分析与评价??

危险源分析与评价??

1、事故的基本特性1)因果性-事故从原因调查2)随机性(时间、地点、事故后果)3)潜伏性4)可预防性2、事故的分类按事故发生原因按事故性质(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按伤亡程度不同:轻伤、重伤和死亡事故。

按事故责任性质(责任、破坏、自然事故)3、危险:指系统中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或一种环境存在导致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人的承受程度。

4、安全:①安全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

②安全的实质就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急性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

③安全与危险是互为存在前提的,在安全评价中是指人和物的安全或危险。

5、危险辨识的关键任务1)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2)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6、危险源定义: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两类危险源:1)危险源是事故的根源,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2)危险源与事故互为因果、相互依存,防止事故就是控制危险源。

危险源分类: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品;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品意外释放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7、第一类危险源危害后果的影响因素:(1)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2)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3)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4)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8、两类危险源的关系: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如果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

在第一类危险源存在的前提下,才会出现第二类危险源。

另外,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能量或危险物质也不会发生意外释放。

因此,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两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一类危险源在发生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指南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指南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的程序。

通过对企业的运营过程、工作环境、生产设备、物质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辨识与评价,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工作环境和员工的安全性,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概率,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运营。

1.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通过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运营过程、工作环境、生产设备、物质材料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了解,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评估危险源的潜在风险: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潜在风险程度。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概率分析、风险矩阵等。

3.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潜在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面,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4.执行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落实情况。

5.监督与管理:建立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和改进。

在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内外部环境: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应该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考虑。

内部环境主要指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状态、物质材料的使用等因素;外部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因素。

2.风险等级:对于不同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应该评估其潜在风险的等级。

根据等级的高低,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计划。

3.法律法规:评价和控制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

总之,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是企业为了提高工作环境和员工安全性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化的程序。

通过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油罐区危险性分析与评价

油罐区危险性分析与评价

油罐区危险性分析与评价引言油罐区是储存石油和石油产品的重要设施,但由于涉及到可燃和易爆材料,油罐区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对油罐区进行危险性分析与评价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危险性识别、危险性评价、控制措施等方面,对油罐区的危险性进行分析与评价。

危险性识别油罐区的危险性识别是在排除危险工作场所的结构办法与途径之前,首先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这包括对油罐区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进行识别。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1.火灾爆炸:由于油罐区存放着可燃的石油和石油产品,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会引发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毒气泄露:在油罐区工作过程中,由于泄漏和挥发,可能会产生有害的毒气,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3.意外伤害:在油罐区内操作不慎、设备自身失效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

4.环境污染:由于油罐区泄露或意外事故,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危险性评价危险性评价是对油罐区危险性程度的定量和定性评估,可以帮助确定预防和控制措施。

危险性评价的主要步骤包括:1.收集数据:收集与油罐区相关的信息,包括罐区结构、储存物质、工艺流程等。

2.识别危险源:根据数据分析,识别出可能的危险源,包括火源、放电源、化学品泄漏等。

3.评估危险性:根据危险源的特征进行危险性评估,包括火灾爆炸概率、伤害范围等。

4.评估风险:结合危险性评估结果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5.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措施、紧急处理措施等。

6.评价控制效果:对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价,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控制措施为了减少油罐区的危险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1.设备和设施的安全防护:对油罐区的设备和设施进行安全防护,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增加安全设备等。

2.火灾防护:安装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提高火灾的检测和控制能力。

3.毒气泄露控制:加强泄露检测和监测,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有害气体泄漏风险。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附件1陕西省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一、未按规定取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二、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作为发包单位,使用无资质、超资质等级或者范围、借(盗)用资质的承包单位,或者未开展承包单位作业安全准入评估、考核。

三、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在含硫化氢环境中作业的人员未取得硫化氢防护培训合格证;钻井及井下作业人员未取得井控培训合格证。

四、未按规定落实作业审批制度,擅自进行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

五、特种设备未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合格;安全附件未按规定校验合格。

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安全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七、井场、站场、管道等位于湿陷性黄土易塌陷、滑坡等地段,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八、站场、钻井井场与周边设施之间间距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九、钻井、井下作业工程未按照设计要求正确配备、安装井控设施、设备,储备加重材料;使用的井架、防喷器等未经检测、检验合格。

十、放射源、火工品未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落实管控措施。

十一、抽油机外露的旋转部位距离地面低于2米未安装防护装置,或抽油机刹车装置不可靠。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十三、油气站场设施、设备的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安装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或未经定期检测合格。

十四、进出天然气站场的天然气管道未设置截断阀,或截断阀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十五、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未设置压力、液位、温度远传监控和超限位报警装置;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十六、控制室、机柜间、值班室等人员值守的场所设在输油泵房、计量间、压缩机房等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厂房内。

十七、站场集中(中央)控制室等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设置门窗与洞口。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附件1陕西省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一、未按规定取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二、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作为发包单位,使用无资质、超资质等级或者范围、借(盗)用资质的承包单位,或者未开展承包单位作业安全准入评估、考核。

三、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在含硫化氢环境中作业的人员未取得硫化氢防护培训合格证;钻井及井下作业人员未取得井控培训合格证。

四、未按规定落实作业审批制度,擅自进行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

五、特种设备未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合格;安全附件未按规定校验合格。

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安全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七、井场、站场、管道等位于湿陷性黄土易塌陷、滑坡等地段,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八、站场、钻井井场与周边设施之间间距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九、钻井、井下作业工程未按照设计要求正确配备、安装井控设施、设备,储备加重材料;使用的井架、防喷器等未经检测、检验合格。

十、放射源、火工品未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落实管控措施。

十一、抽油机外露的旋转部位距离地面低于2米未安装防护装置,或抽油机刹车装置不可靠。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十三、油气站场设施、设备的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安装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或未经定期检测合格。

十四、进出天然气站场的天然气管道未设置截断阀,或截断阀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十五、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未设置压力、液位、温度远传监控和超限位报警装置;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十六、控制室、机柜间、值班室等人员值守的场所设在输油泵房、计量间、压缩机房等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厂房内。

十七、站场集中(中央)控制室等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设置门窗与洞口。

石油化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一览表

石油化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一览表

石油化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一览表
1. 简介
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其生产和运营活动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

因此,对石油化工企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工作,这也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

2. 辨识与评价内容
石油化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 单位风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价
- 单位风险源的统计分析与分类
- 事故后果分析与评价
- 安全现状评价
- 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评价
- 其他辅助评价内容
3. 辨识与评价方法
石油化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理论分析法
- 经验法
- 推理法
- 实验方法
- 监测法
4. 辨识与评价的重要性
石油化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对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有助于建立和完善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降低生产事故的发生率;
- 有助于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 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 有助于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 结论
石油化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是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

企业应该选择科学、合理和适用的评价方法,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估。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LNG加气站风险分析与评价

LNG加气站风险分析与评价

LNG加气站风险分析与评价摘要:随着车用天然气技术的愈加成熟,LNG加气站的建设与运营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我国的LNG加气站行业起步晚,未建立完善的LNG加气站风险分析与评价体系。

本文采用案例法和事故树分析法对LNG加气站进行危险源辨识,对LNG泄漏扩散规律以及泄漏扩散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LNG加气站泄漏事故的预防、应急预案的制定、安全区域的划分、事故危害程度的评估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LNG加气站;危险源辨识;评估1引言LNG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因LNG属于危险物质,导致在生产、存储和运输LNG的过程中会对人及周围环境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1]。

我国LNG加气站行业起步较晚,LNG加气站的设计与运行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加气站的相关技术和安全评价方面的发展尚不成熟,国内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也不完善,LNG加气站属于重大危险源,加气站内的安全管理问题不容忽视,此外,LNG加气站一般又建设于车流密集、交通便利的场所,周围人员流动性大,加气站一旦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极易发生泄漏事故,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因此,对LNG加气站的风险性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2]。

2关键设备的事故树分析与评价2.1 LNG储罐泄漏的事故树分析与评价LNG储罐发生泄漏的主要原因有储罐罐体损伤、罐体附件损伤、充装过盛相关管线失效、超压造成的泄漏、低于真空压力造成的泄漏、第三方破坏和管理维修不规范。

作者从八个方面建立LNG储罐泄露事故树,对储罐泄漏的原因及途径进行分析得知,LNG加气站日常巡检与维护管理时,需制定齐全的安全制度,定期进行安全培训,要求工作人员严谨工作态度,规范作业方式,对LNG储罐上各种阀门、液位计、真空计、压力表等进行定期检查与定期维护[3]。

在LNG储罐进行充装等作业时,安全阀及其他仪表的正常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需保障警报器的有效以及作业人员需密切关注LNG储罐在生产运行中工艺参数的变化。

燃气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燃气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黑龙江省延寿液化气有限公司加信充装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报告黑龙江省延寿县液化气有限公司二〇一九年三月1企业概况1.1企业简介黑龙江省延寿液化气有限公司加信充装站法人代表曹德文,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19日,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是以液化石油气充装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

本项目灌装站分成两个区域,即生产区和辅助区。

生产区包括储罐区、灌装间、机泵间。

辅助区包括:辅助用房。

该企业液化石油气灌装站设有2座25m3储罐,总容积50m3。

1.2设备明细1.3职责分工明确该项工作的开展主责部门(牵头、督导及考核)、责任部门及相关参与部门应履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责,并将职责分工要求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考核。

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1.4术语和定义1.4.1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危险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风险(R)=可能性(L) ×后果(C)1.4.2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危险源的构成:--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

--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

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1.4.3 风险点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

风险点分类标准参见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1.4.4 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1.4.5 风险评估/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未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1.5工作程序1.5.1 准备工作1.5.1.1 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隐患分级和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隐患排查的效果、持续改进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T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非煤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3术语和定义DB37/T2883-2016、DB37/T****-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4.1全员落实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组织机构并确保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机构应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以及包括安全、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设备、生产运行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岗位人员组成,并明确职责。

企业应分管理层、专业层、基层三个层次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等阶段进行全员培训学习。

要求各个层级人员均应掌握相应的排查标准、工作程序、排查方法。

企业应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培训计划,确保按计划实施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4.1.1主要负责人职责(1)对本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2)组织制定并落实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在企业内形成全员查隐患的排查治理机制;(3)督促检查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4)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1.2企业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总监)(1)组织落实公司级隐患排查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推动隐患排查工作顺利开展;(2)根据各级安监部门提出的安全检查整改意见,组织制定并落实整改方案;(3)参与治理项目的验收;(4)负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的有效运行。

lng加气站危险因素分析及重大危险源辨识

lng加气站危险因素分析及重大危险源辨识

GB50183-2004
6
工艺设备和贮存设备布局合理

GB50183-2004
7
工艺装置间的安全距离符合标准

GB50183-2004
8
设备管道布置时要考虑到操作、维修空间

GB50183-2004
9
作业场地不杂乱;

GB50183-2004
10
站内重要设施不得设置在天然气蒸气云扩散隔离区内

GB50183-2004
MFZL8
2
8
2010.5.12
站长
消防沙
罐区旁
2M3
2010.5.12
站长
安全防护措施符合性情况见安全检查表5:
表5 安全防护措施符合性情况安全检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状况
参考标准
1
控制和管理的指示装置有防护措施

GB50156-2002
2
储罐必须配备一套与高液位报警联锁的进罐流体切断装置

GB50156-2002

GB50156-2002
6
装置区罐区集液池以及其他存在潜在危险需要经常观测处应设连续检测液化天然气泄漏的低温检测报警装置

GB50156-2002
7
探测器和报警器的信号盘应设置在其保护区的控制室或操作室内

GB50156-2002
8
采用混凝土外罐的双层壳罐,当管道进出口在罐顶时,应在罐顶泵平台处设置固定水喷雾系统,供水强度不小于20.4L/min.m2
最大流量:0.19m3/min(液态)
喉管配置: 单管计量
计量精度: ±0.5%
工作介质: LNG

天然气企业危险源辨识

天然气企业危险源辨识

附录:《风险评价规定》
1、本规定为《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过程提供了技术和方法支持。

2、对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因素的辩识与评价。

它是用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三种危险因素L、E、C三项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的伤害风险大小(级)的。

L——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作业人员暴露在作业危险环境中的频率、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伤亡、疾病、财产损失等)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L·E·C——综合评价危险性大小。

D值大,作业系统危险性大,应加强安全保障措施,或改变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从事人员暴露于作业危险环境的频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到调整到可允许的范围。

3、L、E、C值的值及评价技术依据
4、重要危险源(因素)判定准则
(1)总分值大于70分以上的;(2)L、E、C单因素超过级号3的;(3)凡违法或超标的。

危险源清单。

2023年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2023年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2023年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一、前言自工业革命以来,石油天然气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石油天然气开采作业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事故灾难的发生时有所闻。

针对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制定可行的应急预案是保障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事故预评估在进行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作业之前,必须进行事故预评估,全面认识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及其影响,为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事故预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审查现行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标准,确定是否存在滞后或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2. 分析周边环境的特点和潜在危险源,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3. 评估各种事故对环境、人员和设施的潜在危害程度,确定事故后果;4. 研究近期类似事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为事故应急处置提供借鉴。

三、应急组织与领导体系1. 应急组织体系在事故应急预案中,应建立完善的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协同配合。

应急组织体系应包括:指挥部、应急救援队伍、应急调度中心、应急物资保障中心等。

2. 指挥部指挥部是应急组织体系的核心,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应急工作。

指挥部设立应急指挥员、联络员、信息员等职务,具体职责应包括:处置前期,指挥调度各部门,组织救援力量;处置中期,制定详细的处置方案,严格指挥调度,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处置后期,进行灾后评估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3. 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是应急预案中的核心力量,应包括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协同救援队伍。

专业救援队伍包括消防队、抢险队、医护队和安全监测队等;协同救援队伍包括附近企业应急队伍、政府机关人员等。

应急救援队伍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各类事故的能力和效率。

四、监测与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监测与预警机制对于及早发现和预防灾害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监测与预警机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监测与报警通过设置火灾监测设施,实时监测石油天然气开采作业中可能发生的火灾情况,并设置联动报警装置,及时通知应急救援队伍。

天然气企业危险源辨识

天然气企业危险源辨识

附录:《风险评价规定》
1、本规定为《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过程提供了技术和方法支持。

2、对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因素的辩识与评价。

它是用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三种危险因素L、E、C三项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的伤害风险大小(级)的。

L——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作业人员暴露在作业危险环境中的频率、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伤亡、疾病、财产损失等)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L·E·C——综合评价危险性大小。

D值大,作业系统危险性大,应加强安全保障措施,或改变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从事人员暴露于作业危险环境的频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到调整到可允许的范围。

3、L、E、C值的值及评价技术依据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度:E
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4、重要危险源(因素)判定准则
(1)总分值大于70分以上的;(2)L、E、C单因素超过级号3的;(3)凡违法或超标的。

危险源清
单编号:Q/ST-J-22-06-01
部门/分公

第页共页

准:审核:填表:年月日
重大危险源清
单编号:
Q/ST-J-22-06-02
部门/分公

第页共页

准:
审核:填表:年月日
危险源辩识评价表编号:
Q/ST-J-22-06-03
部门/分公

第页共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分析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分析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分析近段时间来,质量保证部在要求各事业部及行政部室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过程中,遇到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在识别与评价时广大部门工作人员不知道识别与评价是为了什么?跟不知道如何去识别与评价。

这样,势必会造成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上的错觉,进而带来识别评价以及开展控制方面的困惑。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是确保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是体系运行的重要环节。

从以往内、外部审核实践中接触到的大量信息来看,危险源辨识不充分,风险评价不准确是公司各事业部及行政部室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没有适当划分活动类型,未按本部门主要活动特性识别危险源;危险源识别不充分,有重要遗漏;只关注安全,忽视了职业健康方面的危险因素以及每个过程活动的危险因素;风险评价方法欠妥,不可容许风险确定不准确。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着重谈谈如何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问题,仅供公司员工学习参考。

一、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形式也很复杂,这给辨识危险源增加了难度。

如果把危险源按照某种特性进行分类,无疑会给危险源辨识带来方便。

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为第一类危险源;导致能量和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失效的各种因素为第二类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第一类危险源受到约束或限制,能量和有害物质不会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

但是,一旦约束和限制条件破坏、失效,例如设备故障,安全保险装置失灵,违章操作,超温、超压、超量等,就会发生能量或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两类危险源互相关联,相互依存。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毕业论文任务书 (Ⅰ)开题报告 (Ⅲ)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Ⅹ)评阅教师评语 (XI)答辩会议记录 (XII)中文摘要 (XIII)外文摘要........................................................................... (XIV)1 绪论 (1)1.1 前言 (1)1.2 国内外现状 (2)1.3 发展趋势 (5)2 方案论证 (7)3 石油天然气开采风险分析 (9)3.1 石油天然气开采风险辩识 (9)3.1.1 石油天然气开采风险识别的特征 (9)3.1.2 石油天然气开采HSE风险因素的识别方法 (10)3.1.3 石油天然气开采及相关作业的主要风险 (11)3.1.4 石油天然气开采中的危害和影响 (16)3.2 石油天然气开采HSE风险分类 (21)3.3 钻井作业风险评估 (23)3.3.1 确定判别准则 (23)3.3.2 钻井作业HSE风险评价分析过程 (26)3.3.3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28)3.3.4 钻井作业风险安全评价 (43)4 石油天然气开采HSE风险削减措施 (54)4.1 钻井全过程事故预防 (54)4.2 石油天然气开采中一般事故的防范与处理措施 (60)4.3 钻井事故预防措施 (64)4.3.1 卡钻事故的预防 (64)4.3.2 钻具和落物事故的预防 (73)4.3.3 井漏事故的预防 (80)4.3.4 井塌的预防 (81)4.3.5 井喷的预防 (82)5 钻井作业HSE应急反应计划 (84)5.1 钻井作业HSE应急反应分类 (84)5.2 钻井作业HSE应急计划内容 (84)5.3 钻井作业HSE应急反应体系 (86)5.3.1 钻井作业HSE应急反应组织体系及职责 (86)5.3.2 应急反应管理 (87)5.3.3应急器材 (91)5.4 钻井作业过程中紧急情况下的应急程序 (91)5.4.1 火灾及爆炸应急程序 (91)5.4.2 硫化氢防护应急程序 (92)5.4.3井涌、井喷应急程序 (96)5.4.4油料、燃料及其他有毒物质泄露应急程序 (99)5.4.5放射性物质落井的处理应急程序 (99)5.4.6恶劣天气应急程序 (101)5.4.7现场医疗急救程序及处理措施 (103)6 总结 (108)参考文献 (109)致谢 (111)石油天然气开采危险源分析与评价【摘要】石油钻井工程具有高难度、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既是一次繁琐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集成技术的特种作业,更是油气工业的生命线和增长点。

典型油气生产人员伤亡事故不胜枚举,给人民和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和深重灾难。

对钻井作业过程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减少事故和职业危害,降低生产作业风险;可以系统地进行安全管理,用最少的投资达到最佳的安全效果。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而对实际的综合评价问题进行评价,其实质上是评价企业投入的合理配置及效用均衡,这种评价结果可以反映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在石油行业中,由于多数安全问题具有多目标、多属性的特点,研究安全经济问题及其效用宜采用多目标分析。

而劳动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数学家冯·诺伊曼的新效用理论的概念及性质十分方便,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类型的安全评价问题。

【关键词】危险源分析模糊评价多目标分析层次分析The hazard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oil and gas exploitation student:zhangzhenbiao,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yangtze university teacher:wangchangjian,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yangtze universit [Abstract] Oil drilling engineering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of high difficulty ,high risk, high investment.Not only is it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but also a special operation with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lifeline and growth point of oil industry. In the product of oil and gas, many casualties have taken place,causing great loss and disaster. The hazards analysis evaluation of the drilling process has great meaning ,it will reduce accidents and occupational hazard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production operation,it will make it more systematical in safety management., and achieve the best security effect with the least investment. This paper use the method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has make some vague or not easy quantitative factors quantitative, and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 using the principle of fuzzy relations. The essence is evaluating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and equilibrium the company have put in, this kind of evaluation result can reflect the real level of production safety in company. In the oil industry, because the most safety problem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targets, multiple attribute, to study safe-economic problems and its effective it is better to adopt multi-objective analysis. But labor safet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it is convenient to use the concept andproperty of new effective theory of new mathematician von neumann,beacause it can solve such safe evaluation better.[key word] hazard analysis vague evaluation multi-objective analysis step analysis1 绪论1.1 前言2003年12月23日夜,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川东石油钻探公司承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矿罗家16H井在起钻是突然发生井喷,失控的有毒气体随空气迅速扩散、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

事故造成243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疏散转移6万多人,9.3万余人受灾,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国内外造成巨大影响,教训十分沉痛。

石油天然气作业是高收入、高风险和高技术水平的特殊工作,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

由于钻井工艺和钻井场所的特殊性,在钻井作业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节中,均存在对人员身体健康、人员与设施安全和生态环境等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影响和危害,既存在不同程度、形式各异的风险。

石油钻井作业的风险分析和事故预防即是对这些风险进行辩识与评估,对这些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形式、种类)、参数特征,估计其概率分布大小、风险率的大小、后果程度的大小以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并根据这些结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应。

油气钻井是多专业、多工种配合的野外作业,它经常是在高山、丘陵、森林、草原、农田、沙漠、沼泽、海滩、湖泊、海洋等地面条件差的地区进行,钻井工作条件差,技术要求高,生活艰苦,加之交通、通讯等的限制,增加了作业难度;钻井工程又是一项隐蔽的地下工程,地下有含有高压油、气、水的地层、漏失层、岩盐层、膨胀层、坍塌层等复杂情况,这些都给钻井工程造成困难;钻井工程还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 一般工程费用占整个石油工业勘探开发基建投资的40 %以上。

石油钻井工程具有高难度、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既是一次繁琐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集成技术的特种作业,更是油气工业的生命线和增长点。

典型油气生产人员伤亡事故不胜枚举,给人民和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和深重灾难,全球石油行业近二三十年的实践和经验表明,必须大力强化各石油公司的安全管理。

在油气生产企业中,危险伴随整个勘探、开发、生产全过程,不仅是因为油气生产本身的可控因素远远小于不可控因素,而且地下状况的未知性和不可全知性,直接决定着油气生产企业的安全工作的艰难程度。

必须对石油天然气开采危险源进行分析与评价。

由于上述特点, 钻井作业隐藏着多种不安全因素, 如不切实防范, 容易发生各类事故,会危害人身安全, 也给国家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钻井作业过程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减少事故和职业危害,降低生产作业风险;可以系统地进行安全管理,用最少的投资达到最佳的安全效果;可以改善企业与公众、政府及民间组织的关系,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工作环境的企业可以有效的吸引人才并使员工发挥出较高的绩效,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1.2 国内外现状一口井的钻井工艺过程从确定井位到最后试油、投产,要完成许多作业,按其顺序可分为3个阶段,即钻前准备、钻进和完井,而每个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工艺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