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流与径流量
(word完整版)径流量与径流系数
![(word完整版)径流量与径流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62209cc543323968001c92cf.png)
径流量与径流系数径流系数径流系数,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得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径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即:径流系数=径流量/降水量在干旱地区,径流系数小,甚至趋近于零;在湿润地区较大,径流系数同所取时段不同分别称为次径流系数、洪峰径流系数、月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是一定汇水面积地面径流量(毫米)与降雨量(毫米)的比值,是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y(或径流总量W)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x(或降水总量)的比值.径流系数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a=y/x。
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式为:α=R/P,式中α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P为降水深度。
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
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径流量中文名称:径流量英文名称:runoff定义:为时段流量,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
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水文学(二级学科)径流量在水文上有时指流量,有时指径流总量。
即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计算公式为: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单位为:立方米/秒将瞬时流量按时间平均,可求得某时段(如一日、一月、一年等)的平均流量,如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等。
水库浸没宽度的计算
![水库浸没宽度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cf0d31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3.png)
水库浸没宽度的计算
1.洪水径流量:洪水径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经过特定断面的流量,通常以立方米每秒(m³/s)为单位。
洪水径流量可以通过水文计算或统计数据获取。
2.水库库容:水库库容是指水库所能容纳的最大水量。
通常以立方米(m³)为单位。
水库库容可以通过水文计算或工程测量获取。
3.水库水位-面积曲线:水库水位-面积曲线是指水库水位与对应的水面面积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过水库水位-面积曲线可以得到特定水位下的水面面积。
4.水库地形:水库地形包括水库堤坝的布置、河道的走向、河床的形状等。
水库地形对水库浸没范围的影响很大。
1.确定洪水径流量:根据历史洪水数据、水文模型或统计方法,确定设计洪水的径流量。
2.利用水库水位-面积曲线计算相应水位下的水面面积:根据设计洪水的径流量,通过水库水位-面积曲线得到相应水位下的水面面积。
3.估算水库浸没区域的长度:由于水库堤坝多为弯曲形状,需要通过地形测量或地图分析估算水库浸没区域的长度。
4.计算水库浸没宽度:根据水库浸没区域的长度和相应水位下的水面面积,计算水库浸没宽度。
一般来说,水库浸没宽度可以通过水面面积与水库浸没区域长度的比值来估算。
需要注意的是,水库浸没宽度的计算结果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水库地形、河道宽度、洪水频率等。
因此,水库浸没宽度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总之,水库浸没宽度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准确计算水库浸没宽度可以有效指导水库设计和洪水防控工作,提高水库的安全性和抗洪能力。
2020年径流量与径流系数
![2020年径流量与径流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e933d1dbfc4ffe473268ab18.png)
作者:旧在几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时间:2020.12.13径流量与径流系数径流系数径流系数,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得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径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即:径流系数=径流量/降水量在干旱地区,径流系数小,甚至趋近于零;在湿润地区较大,径流系数同所取时段不同分别称为次径流系数、洪峰径流系数、月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是一定汇水面积地面径流量(毫米)与降雨量(毫米)的比值,是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y(或径流总量W)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x(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a=y/x。
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式为:α=R/P,式中α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P为降水深度。
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径流量中文名称:径流量英文名称:runoff定义:为时段流量,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
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水文学(二级学科)径流量在水文上有时指流量,有时指径流总量。
水文学原理(第七章 径流)
![水文学原理(第七章 径流)](https://img.taocdn.com/s3/m/1b61ae0a52ea551810a68781.png)
的水面面积 F水 = 400km2 多年平均年降水 , 量
P =1300.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
量 E水 =1100.00mm,多年平均的陆面蒸发 量 E陆 = 700.00mm 拟围湖造田 200km2 ,计算 , 围湖造田后的多年平均流量为多少? 围湖造田后的多年平均流量为多少?
解:计算围湖造田后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 计算围湖造田后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
3.地下径流(基流): 地下径流(基流) 降水下渗到达地下水面后, 降水下渗到达地下水面后 , 再注入 河网,这部分水量称为基流。 河网 ,这部分水量称为基流。 地下水流 动慢,可长期补给河流 , 无降水时河网 动慢 ,可长期补给河流, 得到的补给绝大部分来自基流。 得到的补给绝大部分来自基流。
2 河网汇流过程 各种径流成分经坡地汇流注入河网, 各种径流成分经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在 河网内沿河槽作纵向流动和汇集的过程称为 河网汇流。(支流-干流、上游-下游、最 河网汇流。 支流-干流、上游-下游、 后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 后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
(3)计算多年平均年蒸发量: 计算多年平均年蒸发量:
E= F 陆 F E陆 + F水 F F 陆 E水
F E水 = ( − E E陆) F F 水 100 900 = ( 927 ×852 ) 1000 1000 =1602.00m m
例题4 例题
某 合 域 流 面 F =1000km2, 中 面 积 F =100km2, 年 闭 流 , 域 积 其 水 面 为水 多 m 年 均 平 流 Q =15m3 / s, 域 年 均 面 发 为 陆 = 852m ,多 平 均 量 流 多 平 陆 蒸 量 E 水 蒸 量 E水 =1600mm 求 流 多 平 降 量 面 发 为 , 该 域 年 均 雨 。
水文学原理(第七章 径流).
![水文学原理(第七章 径流).](https://img.taocdn.com/s3/m/a7e6af53581b6bd97f19ea62.png)
解:计算围湖造田后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
E ' F陆' E 陆 F水' E 水
F
F
1500 400 200 700 200 1100
1500
1500
753.3mm
计算围湖造田后多年平均径流深:
R' P E' 1300.0 753.3 546.7mm
计算围湖造田后流域多年平均流量:
(二)汇流过程
净雨沿坡面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 然后再沿河网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这一 完成过程称为流域汇流过程,(坡地汇流 和河网汇流);
坡地汇流过程就是净雨汇入河网的过程,分为三 部分: 1.坡面漫流:
超渗雨水在坡面上以片流或时分时合的细沟 流运动的现象称为坡面漫流。降水经坡面漫流注 入河道,形成地表径流;
Q' R'F T
546.7 1500 10002 26.0m3 / s 1000 365 86400
2 河网汇流过程
各种径流成分经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在 河网内沿河槽作纵向流动和汇集的过程称为 河网汇流。(支流-干流、上游-下游、最 后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
涨水阶段: 河槽水量增加、水位升高,河槽出口断
面流量小于汇流流量。洪水形成过程。 退水阶段:
随着降雨和坡面漫流量的减少直至完全 停止,河槽水量减小,水位下降。
Q
—计算时段平均流量,(m3/s)
3.径流深:将径流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 上所得的水层深度,记为: R,单位:mm;
R W QT 1000F 1000F
4 径流模数: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 比称为径流模数,单位:L/(s.km2)
M 1000Q F
5 径流系数:某一时段的径流深 R 与相应时段
水文名词解释
![水文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2c2eb96680203d8ce2f2441.png)
水文名词(一)(一)流域和水系流域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或汇水区,因地下水分水线不易确定,习惯上将地表水的集水区称为流域。
河道干流的流域是由所属各级支流的流域所组成。
流域面积的确定,可根据地形图勾出流域分水线,然后求出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河流的流域面积可以计算到河流的任一河段,如水文站控制断面,水库坝址或任一支流的汇合口处。
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称为河系或水系。
(二)河流的分段及其特点每条河流一般都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分段。
(1)河源。
河流开始的地方,可以是溪涧、泉水、冰川、沼泽或湖泊等。
(2)上游。
直接连着河源,在河流的上段,它的特点是落差大,水流急,下切力强,河谷狭,流量小,河床中经常出现急滩和瀑布。
(3)中游。
中游一般特点是河道比降变缓,河床比较稳定,下切力量减弱而旁蚀力量增强,因此河槽逐渐拓宽和曲折,两岸有滩地出现。
(4)下游。
下游的特点是河床宽,纵比降小,流速慢,河道中淤积作用较显著,浅滩到处可见,河曲 发育。
(5)河口。
河口是河流的终点,也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流的入口,泥沙淤积比较严重。
(三)河流的断面河流的断面分为纵断面及横断面。
(1)纵断面。
沿河流中线(也有取沿程各横断面上的河床最低点)的剖面,测出中线上(或河床最低点)地形变化转折点的高程,以河长为横座标,高程为纵座标,即可绘出河流的纵断面图。
纵断面图可以表示河流的纵坡及落差的沿程分布。
(2)横断面。
河槽中某处垂直于流向的断面,称为在该处河流的横断面。
它的下界为河底,上界为水面线,两侧为河槽边坡,有时还包括两岸的堤防。
横断面也称为过水断面,它是计算流量的重要参素。
(四)水尺与水位水尺是直接观读江河、湖泊、水库、灌渠水位的标尺。
水尺的历史悠久,直至现代仍在广泛使用。
河流或者其它水体的自由水面离某一基面零点以上的高程称为水位。
水位的单位是米,一般要求记至小数2位,即0.01m。
径流量通俗理解
![径流量通俗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525975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f.png)
径流量通俗理解一、什么是径流量?径流量是指在地表上由降雨所产生的、不被土地吸收和蒸发的水流,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向下游流动的水的数量。
简单来说,径流量就是地表上流动的雨水。
通常情况下,当地面的降雨超过土壤的蓄水能力时,多余的雨水无法被土壤吸收,就会形成径流,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
二、径流的形成过程1. 水分入渗当降雨发生时,一部分雨水会直接滞留在地表上,形成表面径流,而另一部分则会渗入土壤中,形成地下径流。
2. 表面径流表面径流是指降雨水滞留在地表上无法渗透进入土壤的部分,由于地表的坡度和不透水的障碍物,这些雨水会沿着地面流动,最终汇集到河流或其他低洼地带。
表面径流的形成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降雨的强度、地表的渗透能力、土壤类型和地形等。
3. 地下径流地下径流是指降雨水渗透至地表下方,通过土壤孔隙或裂缝进入地下水体的过程。
这部分降雨水在地下水中储存和流动,最终与地表水系统相连。
地下径流的形成主要受土壤的渗透能力、土壤湿度和地下水位等因素的影响。
三、径流量的影响因素1. 降雨特征降雨的强度、持续时间和分布对径流量有重要影响。
降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径流量也会相应增加。
2. 地形和土壤类型地形的坡度、高程和河流网状结构等因素会影响水流的速度和方向,进而影响径流量的大小。
此外,土壤的质地和渗透能力也会对径流量产生影响。
3. 植被覆盖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地表水的蒸发和渗透,增加地表径流量。
植被还可以起到固土保持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进而影响径流量。
4. 人为活动人类的活动,如城市建设、道路铺设和农田排水等,都会改变地表和地下水的流动路径,从而影响径流量的生成和流向。
四、径流量的重要性径流量在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 水资源管理径流量的测算和预测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水源地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测算径流量,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的水资源调度安排,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自然灾害防治当降雨超过地表和地下的水容量时,径流量会急剧增加,可能导致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工程水文学_年径流分析计算
![工程水文学_年径流分析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73c97d9284ac850ac024276.png)
需求矛盾
丰水期,来水Q1>用水QR 枯水期,来水Q1<用水QR 必须对天然来水进行人为调水。
缺水量:V=(QR-Q2) × T2 Q2为平均流量,T2为枯水期长。
每年V不一样。 完全调节-无弃水。
不完全调节-
年调节-仅蓄积年内洪水的水量。
多年调节-
完全无弃水不可能。1984年刘家峡弃掉电能8亿多千瓦时。中央领导视察 指示将弃水电能送到兰州和干旱县用于电炊,每千瓦时4分,后发现弃水 电能大部分属于洪水,少部分后夜低谷电能。
10
第五章 年径流分析计算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每年缺水量:V=(QR-Q2)× T2
QR基本上每年变化不大 各年V不同,有v1、v2、v3、……vn
因此提出设计保证率的概念。
11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第五章 年径流分析计算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的现象极为常见;
有的甚至超过10年以上这种连续丰水段或连续枯水
段的交替出现,会形成从十几年到几十年的较长周期。
7
第五章 年径流分析计算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例:广西1916~1998年共82年,年均降水量1530mm。
1916 ~1953 1954 ~1992 1993~1998
2005,全国水电装机11738万千瓦,占总装机22.7%。
四川、云南、广西三省区均超过60%。
2005,南宁水电装机为49.1万千瓦(包括统配西津、百龙滩
43.4万千瓦)。占73.56%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河川径流
![河川径流](https://img.taocdn.com/s3/m/4427c66d1eb91a37f1115c62.png)
为了便于对河川径流的分析研究和对不同河川径流进 行比较,就必须使用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又能反映 径流变化尺度的径流特征值。它是说明径流特征的数 值。最常用的径流特征值有:
(l)流量Q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断面的水量,常用 单位为m3/s。其计算式:
Q=AV A为过水断面面积(m2);V为断面平均流(m/s)。 流量有瞬时流量、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 流量、多年平均流量等。
(2)填洼的特点 ①只有在有超渗雨或坡面流水的地方才 会产生填洼 即当降雨强度i小于下渗强度f时,全部降 雨下渗;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时, 就会有部分雨水被填洼。 ②填洼的水量最终消耗于蒸发和下渗。
(3)影响填洼的因素 填洼的水量大小与闭合洼地数量、大小 有关。 总之,在蓄渗过程中,植物截留、下渗、 填洼和蒸散发,都是降雨的损失过程, 只有当蓄渗得到满足之后才会产生地表 径流。
超渗雨水或超蓄雨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流 动的细小水流,叫做坡地漫流或坡面漫流。 当蓄渗得到满足以后,开始产生大量的地面径 流,进入漫流阶段。在漫流过程中,坡面水流 一方面继续接受雨水的补给,分别注入不同的 河槽;另一方面又继续消耗于下渗和蒸发。其 中下渗的水,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壤中流; 另一部分补给地下水,以地下径流形式流入河 槽。
mi Qi Ri Ki m0 Q0 R0
式中,m,Q,R含义同上。
问题:径流系数为1的含义?
上述这些径流特征值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并且可互相转换(表5.3)。
降雨强度,雨前土壤 含水量(影响下渗 率),与降雨量关系 不大 湿润地区或半干旱、半湿润 干旱地区或半湿润、 地区的多雨季节 半干旱地区的多雨季 节
水文、名词解释
![水文、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8026e176bd97f192279e91d.png)
1水体:以一定形态存在于地球上的水的聚集体。
水分循环: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以及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叫水分循环,简称水循环。
成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内因--常温常压下水的相态变化。
水体的更替周期:指水体在参与水分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交替更新一次所需的时期。
水量平衡原理:指任意地区或任一水体,在任一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时段区域内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
河流:地表经常或周期性有水流动的天然水道称之为河流。
2水系:指在一定的集水区域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所构成的脉络相通的系统。
~在一个水系中直接流入海洋或内陆湖泊的河流叫干流。
流域:一条河流的集水区域。
~分隔两个相邻水系的山岭或河涧高地称为分水岭。
分水岭上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
地表水分水线和地下水分水线垂向投影重合的流域称为闭合流域。
由于流域的地貌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地表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不完全重合因此地表和地下集水区也不重合,这种流域称非闭合流域。
3河流的纵断面:指河底或水面的高程沿河长的变化,其中河底高程沿河长的变化称河槽纵断面,水面高程沿河长变化称水面纵断面。
落差:指河段两端的的高程差。
比降:单位河长的落差叫比降。
横断面:指横穿河道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断面,可分为水道断面和大断面。
水道断面:指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河底线与水面线所包围的面积,其中有水流动的部分叫过水断面,水不流动的部分叫死水断面,当死水断面面积很小时可把水道断面当做过水断面。
大断面:指特大洪水时的过水断面,即特大洪水时水面线和河底线包围的面积。
4河流在某地某时刻的水面高程称为水位,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
表示水位常用的基面:绝对基面--又称标准基面,是以某河口的平均海面作为高程起算的零点。
测站基面--水文站使用的一种专用固定基面,一般选用观测地面最枯水位以下0.5~1m 为零点来计算水面高程。
水位过程曲线: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中国径流与径流带
![中国径流与径流带](https://img.taocdn.com/s3/m/455b7018c5da50e2524d7f16.png)
一)影响径流形成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气候
影响径流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降水,它是径流产生的主要源泉。我国大部分地 区的水汽来源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西南部分地区的水汽则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此外,在我国的西北还有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这几种水汽构成了我国境内年降水分布的三个显著特点是:1.东南多雨,西北干旱;降雨量大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山区多于平原;山地迎风坡多于背风坡。这些特点决定了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是:台湾位于我国的最东南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2000mm以上,局地可达5000mm,属于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海南岛、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降水量在1600-2000mm。一些山地迎风坡可达2500mm。江南丘陵降水量在1200-1600mm,迎风山坡最多可达1800以上。长江中下游北岸,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降水量在1000mm左右,但在四川盆地西部的山地,由于地势骤然抬高,降水增多。汉江流域、淮河流域降水量在700-1000mm.华北及东北的大兴安岭以东地区,降水量在400-700mm,其中长白山地可增至1200mm,是我国北方降水最多的地方。黄土高原为300-600mm,东北的西部降水量已减至300-400mm,由此往西,降水逐渐减少,值新疆东南部及柴达木盆地则不足25mm,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由此再往西向北,年降水又有所增加,至伊犁河谷已达300mm,至于天山、祁连山等山地远比四周盆地和谷地为高,一般在200-400mm,阿尔泰山最高可达800mm.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因此云南西部和西藏南部地区降水量相当丰富,一般在1500-2000mm,局部达3000mm以上。
(一)丰水带
年降水量大于1600mm,年径流深大于800mm。分界线北起浙江叮明山、天目山,安徽黄山、九华山,南至广叮十万大山,包括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台湾省大部、江西、湖南的山地,云南的西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大致相当于亚热地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与季雨林地带.台湾的东北和西藏的东南的局部地区,径流深最大值为5000mm是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径流量与径流系数
![径流量与径流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8a02d8da7e21af45b307a8fd.png)
径流量与径流系数径流系数径流系数,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得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径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即:径流系数=径流量/降水量在干旱地区,径流系数小,甚至趋近于零;在湿润地区较大,径流系数同所取时段不同分别称为次径流系数、洪峰径流系数、月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是一定汇水面积地面径流量(毫米)与降雨量(毫米)的比值,是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y(或径流总量W)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x(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a=y/x。
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式为:α=R/P,式中α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P为降水深度。
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径流量中文名称:径流量英文名称:runoff定义:为时段流量,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
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水文学(二级学科)径流量在水文上有时指流量,有时指径流总量。
即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计算公式为: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单位为:立方米/秒将瞬时流量按时间平均,可求得某时段(如一日、一月、一年等)的平均流量,如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等。
水文知识
![水文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dbcdb38eff9aef8941e06cc.png)
水文知识一:流域和水系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或汇水区,习惯上指地表水的集水区域。
流域面积(集水面积):流域分水线与河口断面之间所包围的平面面积,单位以km2计。
流域特征:流域的几何特征、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总称。
水系(河系):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形成彼此连接的一个系统。
河流:在明渠中,受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或受径流调节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的凹地或岩洞流动的水流。
干流:在水系中汇集全流域径流的河流。
支流:流入一较大河流或湖泊的河流。
二:河流的分段每条河流一般都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分段。
三:水尺和水位水尺是直接观读江河、湖泊、水库、灌渠水位的标尺。
水尺的历史悠久,直至现代仍在广泛使用。
河流或者其它水体的自由水面离某一基面零点以上的高程称为水位。
水位的单位是米,一般要求记至小数 2 位,即0.01m。
以水位为纵轴,时间为横轴,可绘出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水位过程线四:基面和珠江基面基面:是指计算水位和高程的起始面。
在水文资料中涉及的基面有:绝对基面、假定基面、测站基面、冻结基面等四种。
珠江基面:1950-1952 年间,珠江水利工程总局测量总队以广州市东阜大道伪陆军测量学校旧址内之“一等水平基点”作原点测设流域水准线,并假定其高程为110m,其基面称为“珠局统一基面”;1954 年10 月起,广东省水利厅将其高程减去105m,命名为“珠江基面原点”,其基面称为“珠江基面”。
珠江基面=黄海基面-0.586m;珠江基面=国家85 高程基面-0.744m。
五: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渠或管道某一过水断面的水体体积,单位以m3 /s 计。
六:径流和径流量流域地表面的降水,如雨、雪等,沿流域的不同路径向河流、湖泊和海洋汇集的水流叫径流。
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的净流量。
径流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径流量是陆地上最重要的水文要素之一,是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
径流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的计算问题--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相关公式结论推导
![径流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的计算问题--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相关公式结论推导](https://img.taocdn.com/s3/m/d08dd0f431b765ce0408142c.png)
径流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的计算问题 从历年真题看,出现几率很高。
对于不擅长记忆公式的我来说,很麻烦。
而且,经常记混。
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可以从单位进行推敲。
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在流体力学里面提到,方程的两端变量要一致或者说相同单位的变量才能相加减,所以,根据这个原理,尝试解历年相关真题。
【2012年1题】某水文站控制面积为480k ㎡,年径流深度为82.31mm ,其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A 、2.61 L/(s ∙km 2)B 、3.34 L/(s ∙km 2)C 、1.30 L/(s ∙km 2)D 、6.68 L/(s ∙km 2)【分析】从径流模数单位,L/(s ∙km 2),可以看出分子为L ,为体积单位,分子中包含面积单位k ㎡,因为体积/面积=高度,故径流模数单位和m/s 相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此题中面积F 就是一个干扰因素。
根据年径流深度82.31mm 知,其径流模数M=82.31mm/a=82.31mm/(365*24*3600)s ,如果懒得换算单位,计算结果为2.61×10−6。
算到这步,便可以得出正确答案A 。
实际上M=82.31×10−3(m )365×24×3600(s )∙1 (km 2)1 (km 2)=82.31×10−3×109365×24×3600(L s ∙km 2⁄)=2.61 L s ∙km 2⁄【2013年1题】某河流的集水面积为600km 2,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亿m 3,其多年平均流量为()A 、15.85 m 3/sB 、80 m 3/sC 、200 m 3/sD 、240 m 3/s【分析】流量的单位为m 3/s ,题目中给出了时间和体积的数为5亿m 3,故可直接得出答案: 平均径流量=5×1083600×24×365(m 3/s )=15.85 m 3/s【2011年1题】某流域的集水面积为600 km 2,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5×108m 3,其多年平均径流深为()A 、1200mmB 、833mmC 、3000mmD 、120mm【分析】径流深的单位为mm ,长度单位,为体积/面积,故径流深=5×108m 3600×106m 2=0.833m =833mm【2014年1题】流域面积12600 km 2,多年平均降水650mm ,多年平均流量80m 3/s ,则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A 、0.41B 、0.32C 、0.51D 、0.21【分析】多年平均径流系数无量纲,或者说单位为1。
水文学第二章第七节径流
![水文学第二章第七节径流](https://img.taocdn.com/s3/m/235363da312b3169a551a40e.png)
产流与汇流
❖ 在径流形成中通常将流域蓄渗过程,到形成地面汇流及早期 的表层流过程,称为产流过程,
❖ 坡地汇流与河网汇流合称为流域汇流过程或汇流过程。
流域蓄渗过程 地面汇流
流域产流过程
径流形 成过程
坡地汇流过程 壤中汇流 地下水汇流
流域汇流过程
河网汇流过程
Rs
上述三个阶段是指长时间连续降水 下发生的典型模式。实际上由于每次 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各流域 自然条件也不一样,所以,无论是不 同流域,或是同一流域在不同降水过 程中的径流形成,都可能有不同程度 的差别。
四、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
气象气候因素 降水 蒸发
人类活动 农业措施 林牧业措施 水利措施
下垫面因素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土壤和地质
植被和湖沼
流域形状 和面积
降水对径流的影响
P 降雨量 S 土壤蓄存量 rs 地面产流量 qs 地面流量 Q 出口断面流量 In 截留量 fg 补给地下水量 rss 壤中产流量 qss 壤中流量 Sd 填洼量 fd 深层下渗量 rg 地下产流量 qg 地下水流量
4.径流模数M
▪ 计算公式为:M Q (单位:L/s·km2) 1000F
▪ M反映一个流域的产水能力。
世界大河径流模数比较 河流名称 尼罗河 长江 亚马逊河 径流模数 0.79 17.6 17
刚果河 10.6
5.径流系数ɑ ▪ 计算公式为: R
P
▪ 对于闭合流域:α<1
▪ 问题:径流系数为1的含义?
[思考题] ❖ 1.对于闭合流域来说,为什么径流系数必然小于1? ❖2.径流的度量方法有:( )
A 流量 B 径流量 C 径流深 D 径流系数 ❖ 3.径流形成过程中包括那些子过程,各有何特点? ❖ 4.河川径流是由流域降雨形成的,为什么久晴不雨
径流计算公式
![径流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c96225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5.png)
径流计算公式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在水文学中,准确计算径流对于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设计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咱就来好好唠唠径流计算公式这回事儿。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山区考察水利情况。
那地方风景倒是挺美的,可就是水资源的管理让人头疼。
当地的农民们眼巴巴地盼着能有个科学合理的水利规划,让他们的庄稼能喝饱水,有个好收成。
咱先来说说常用的径流计算公式之一——经验公式法。
这就好比是个“土法子”,但有时候还挺管用。
经验公式一般是根据大量的实测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
比如说,有个公式会考虑降雨量、流域面积这些因素。
就像你做一道数学题,把这些数字往公式里一套,就能算出个大概的径流量。
再说说推理公式法。
这个方法就稍微复杂点啦,得考虑更多的参数,像流域的形状、坡度,还有土壤的类型等等。
想象一下,一个流域就像是一个大盆子,这些参数就是决定这个盆子能装多少水、水流出去有多快的关键因素。
还有一种叫单位线法。
这就像是给径流画了个“时间表”。
通过分析之前的降雨和径流过程,得出一条反映流域汇流特性的单位线。
然后呢,根据新的降雨情况,就能用这条单位线来推算出径流的变化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径流计算公式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就像给病人开药,得对症下药。
如果流域的特点不清楚,参数估计不准确,那算出来的径流量可能就差之千里。
就拿我考察的那个山区来说,一开始,当地用的计算方法不太对,结果规划的灌溉渠道总是不够水,庄稼都蔫蔫的。
后来经过仔细的调研和分析,重新选择了合适的径流计算公式,调整了水利设施,情况才慢慢好起来。
总之啊,径流计算公式就像是水利世界里的“神奇密码”,掌握好了,就能让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可别小看这些公式,它们背后可是凝聚着无数水文学家的智慧和努力呢!。
径流概念与计算
![径流概念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48178acdd3383c4bb4cd2e3.png)
LAI为叶面积指数。 为叶面积指数。
× CINT = SMAX×[1-e-(1-p)×PCUM/SMAX] ×
式中: 为累积截留量( 式中:CINT为累积截留量(mm); 为累积截留量 ); PCUM为累积降雨量(mm); 为累积降雨量( ); 为累积降雨量 p为系数(1-0.046*LAI)。 为系数( 为系数 )。
1/2
水流流态的判别--雷诺数(Reynolds) 水流流态的判别--雷诺数(Reynolds) --雷诺数
Re = V×R/υ 式中: 为流速, 为水力半径, 式中: v为流速,R为水力半径, υ 为运动粘滞系数。 为运动粘滞系数。
对于明渠流而言,当Re<=500时为层流, 对于明渠流而言, Re<=500时为层流, 时为层流 大于500时为紊流。 500时为紊流 大于500时为紊流。
2 某流域内有 个雨量站,流域附近有 个雨量站, 某流域内有1个雨量站 流域附近有3个雨量站 个雨量站, 个雨量站, 各站次降雨量及面积权重如下表。 各站次降雨量及面积权重如下表。试用算术平均和 泰森多边形计算流域平均雨量。 泰森多边形计算流域平均雨量。
雨量站
A
B
C
D
雨量( 雨量(mm) 10.2 20.8 30.4 40.6 ) 面积权重 0.28 0.19 0.39 0.14
第6节 河川径流 节
一、基本概念 河系:河流水系的简称, 河系 河流水系的简称,它由干流和大大小小的支
流交汇而成。 流交汇而成。
河网密度: 河网密度:流域内河流的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 比值。单位: 比值。单位:km/km2。 流域形状系数: 流域形状系数: A Rf = 2 L
式中: 为流域面积( );L 式中:A为流域面积(km2);L为自流域出口至 最长河流的河源附近分水线按直线量取的流域 长度(km)。 长度(km)。
径流量的表示方法及度量单位
![径流量的表示方法及度量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e8d5a13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6.png)
径流量的表示方法及度量单位
径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定区域的水量,常用的表示方法包括:
1. 每秒流量(Q):表示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点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秒(m³/s)。
2. 每小时流量:表示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点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小时(m³/h)。
3. 日径流量:表示一天内流经某一点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天(m³/d)。
4. 年径流量:表示一年内流经某一点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年(m³/yr)。
径流量的度量单位有:
1. 立方米/秒(m³/s):常用于较大的水流量,例如河流、水库出口等。
2. 升/秒(L/s):常用于家庭自来水供应等小流量的表述。
3. 立方米/小时(m³/h):用于一些工业设备,例如水泵等。
4. 立方米/天(m³/d):用于城市水供应、污水排放等大量水的处理。
5. 立方米/年(m³/yr):用于长期的水文学观测和研究。
中国地表径流及径流地带
![中国地表径流及径流地带](https://img.taocdn.com/s3/m/eccd80a6284ac850ad024214.png)
中国地表径流及径流地带中国地表径流分布很不均匀,由于气候、地址、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本文中主要介绍中国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时程分布以及中国地表径流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中国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这一部分我们将从中国的流域水系、年径流量、径流模数和年径流深四个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一)中国的流域与水系1、流域概况我国河流可划分为外流流域与内流流域两大部分。
外流流域包括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和北冰洋流域,分布在我国东部、南部和新疆西北部一角,总面积达61,213百平方公里,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63.8%。
内流流域处于欧亚大陆内流流域的东部,分布在我国西部的蒙新干旱地区和青藏大高原内部,面积达34,787我国内、外流域的主要分界线,北起中、苏国界大兴安岭西麓,大致沿东北—西南向南下,经内蒙古高原南缘、阴山山脉、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止于我国西端国境,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重合。
分水线以东,除鄂尔多斯高原和松嫩平原有面积不大的内流区,其余均为外流区;以西除新疆西北角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为外流区,其余全属内流流域。
●外流域中的内流区a.鄂尔多斯高原之所以在这里出现内流区,是因为:首先,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日照强烈,蒸发量大(如图);其次,由于该地的构造基底属于鄂尔多斯盆地,所以本来径流量不大的河流最终汇入内陆湖盆;再者,由于该地区沿河农业的灌溉用水,更加减少了地表径流量,致使河流在中途断流,形成内流区。
b.松嫩平原北部该地区成为内流区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和河道变迁。
早在几十万年前,松嫩平原就发展形成一个大型凹陷盆地,平原东、北、西面山地的各条河流相继延伸到平原内,后来,平原产生差异性沉降,河水漫溢消失在地势低洼的平原内。
因地下水排泄和循环慢,地表径流也缓慢,蒸发较弱,地表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平原内最终形成一大片封闭的永久性淡水沼泽区(如图),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扎龙湿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径流与径流量
流域地表面的降水,如雨、雪等,沿流域的不同路径向河流、湖泊和海洋汇集的水流叫径流。
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的径流量。
径流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径流量是陆地上最重要的水文要素之一,是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
径流量的表示方法及其度量单位:
(1) 流量Q 。
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
常用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
各个时刻的流量是指该时刻的瞬时流量,此外还有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和多年平均流量等。
(2) 径流总量W。
时段Δt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以所计算时段的时间乘以该时段内的平均流量,就得径流总量W,即W=QΔt。
它的单位是立方米(m3)。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流量为纵坐标点绘出来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就是流量过程线。
流量过程线和横座标所包围的面积即为径流量。
(3) 径流深R。
指计算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水层深度。
它的常用单位为毫米(mm)。
若时段为Δt(s),平均流量为Q(m3/s),流域面积为A(km2),则径流深R(mm)由下式计算:
R=Q Δt / (1000A)
(4) 径流模数M。
一定时段内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平均流量称为径流模数M。
它的常用单位为m3/(skm2),计算公式为:
M=Q/A
(5)径流系数α。
为一定时段内降水所产生的径流量与该时段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径流的形成过程
从降雨到达地面至水流汇集、流经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
径流的形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为了在概念上有一定的认识,可把它概化为两个阶段,即产流阶段和汇流阶段。
1.产流阶段。
当降雨满足了植物截留、洼地蓄水和表层土壤储存后,后续降雨强度又超过下渗强度,其超过下渗强度的雨量,降到地面以后,开始沿地表坡面流动,称为坡面漫流,是产流的开始。
如果雨量继续增大,漫流的范围也就增大,形成全面漫流,这种超渗雨沿坡面流动注入河槽,称为坡面径流。
地面漫流的过程,即为产流阶段。
2汇流阶段。
降雨产生的径流,汇集到附近河网后,又从上游流向下游,最后全部流经流域出口断面,叫做河网汇流,这种河网汇流过程,即为汇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