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绝句》是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前两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此时诗人的情绪是悠然的,而随着视线的转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心情有了微妙的变化。
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是三年级的孩子无法感受的,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鉴于此,我把本课重点放在欣赏春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诗人的喜悦。
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在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懂古诗的基础上,尝试把古诗与散文相结合,让经典润泽学生的生命,拓展古诗学习的空间,拓宽美的视野,培养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
首先,整堂课都努力创设春日的美好氛围,在课件的制作中,我始终以明丽的色彩为背景,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怀抱,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
其次,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边读边想象,在想象中体会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快乐。
想象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小学阶段是进行想象力训练的良好时机。
这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将古诗的内容再现出来,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的脑海中,那么如何去展现呢,诵读是最好的方式,教学生朗读时延长某些字的读音,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余地。
在不断地朗读中,孩子们还可以进行创造想象,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飞向智慧的乐园。
最后,从文学的角度,强化春天美这堂课的设计尝试把散文与古诗结合,寻找散文与古诗的结合点。
我拓展了朱自清的《春》和郭沫若的《白鹭》。
这两段文字与《绝句》一样经典。
《春》的片段勾起了学生回忆——大自然多么美好,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在由衷的赞美声中,学生进入到《绝句》的教学。
郭沫若的《白鹭》对化解“上”字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感受到了白鹭蕴含的动态美、静态美。
虽然这两段文字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有难度,但是两位大文豪的文笔清新隽永,带给人美的遐想,相信在佳句美文的滋养下,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希望能激起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教学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教学反思第【1】篇〗《燕子》一文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下册的第一组的第一篇文章,怎样教好这篇课文,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我自己而言都是很重要的。
上课之前,我给自己和学生都布置了任务。
我的任务是:搜集有关燕子的信息资料和相关插图。
学生的任务是:观察燕子,说说你眼中的燕子是怎样的?我想,这些准备工作为即将迎来的学习作好铺垫。
上《燕子》一文我用了三课时,利用一个早读的时间我专门让学生熟读,甚至达到背诵。
有了这个作基础,后面的两课时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第二课时,我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用“你眼中的燕子和文中的燕子有什么不同吗?喜欢它们吗?为什么?”这一个问题,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和读书情况,这样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同时,也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与此同时,我不光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还借助多媒体、真实、直观、具体地使学生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的姿态,停歇的优雅以及春天到来时的美好景象,给学生美的享受,使学生对燕子更加喜爱了。
另外,我紧抓“凑”、“赶集”、“掠”、“落”等词以及一些通俗、优美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丰富,句子的生动与形象。
理解完了课文内容,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词:“春天”、“燕子”、“快乐”、“优雅”、“演奏”、“光彩夺目”,让学生根据这几个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三课时,我报了20个词的听写,剩下的时间就是复习和背书。
教完此课,我发现班上有六、七个同学听写的词语错得比较多,背书能力也较差。
自然而然,这几个同学也就成了老师帮差的对象。
遗憾的是,课上完了,我没有让学生用彩笔把他们心中的燕子和春天画出来。
不过,我会让他们画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教学反思第【2】篇〗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许多的动植物在发生着变化:迎春花开了,小动物也都从北方飞回了南方,《有只小燕子》这首歌非常优美动听。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__的教学重难点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纵观整堂课,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反思如下:重朗读、抓对话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这篇__。
教学时,分角色朗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
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师生分角色朗读。
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
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
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不完美的地方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可能由于自己有些紧张,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改进方法1、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2、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
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课文,查找、圈画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的句子。
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体会文中揭示的道理。
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整体的回顾这一个单元的授课,有得意之处,也有遗憾之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以及利用所学的方向知识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或者行走的路线等。
在教学之前,我分析,这部分知识虽然是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内容,但是大多数孩子对方向没有认识,在生活中,并不区分方向。
所以知识基础薄弱。
例1:东、南、西、北这节课的处理,有所遗憾。
教参中说借助学生学过的上、下、左、右来区分方向。
教材中给出太阳从东方升起,引导孩子通过“东”来确定其他几个方向。
而我的做法是:首先抛出要学习的内容,方向。
问:你知道方向吗?孩子们就说出了东、南、西、北。
再追问:你能找到哪个方向?孩子就说:年轮,北斗星,太阳,指南针等。
但是孩子们只是知道这些东西大概可以找到方向,到底能找到哪个方向,说不清楚。
于是我先普及了一些常识。
有个学生在回答中提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这是地图的绘制方法,也是我们考试的重点,所以当时就直接跳过了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情境。
而是直接问,上北是什么意思,孩子说是前面,我装傻,“我现在面对你们,上北,那这头是北”我用手指前面。
许多孩子表示同意。
我又转身,面向窗户“上北,现在这头是北”,有些孩子有些迟疑了,我继续转身,面向黑板。
“上北,现在这头是北”,这回孩子们不敢了。
哪有那么多北。
于是经过讨论,大家觉得这个口令的关键是,我得先确定了北,才能用。
接下来就进行了例1的主题图教学。
学生通过图中的提示,先找到了北。
然后找到了其他的方向。
这部分的处理就和教材中原来设计的思路有所不同。
也就是这里的处理让我有所遗憾。
在处理例1及做一做时,相当顺利。
学生全部能够准确完成。
所以当堂并没有发觉这个地方处理的不合适。
但是在完成其他练习时,出现了先给出东,学生无法准确找到南北的情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三年级正是过渡阶段,因此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尤为重要。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1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色和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对各课的教学进行设计。
教学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达到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借助读、思考,解决疑问。
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教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这样做的意图只是想改变那种只顾教师讲不顾学生问,不让学生问的做法。
我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问,有针对性地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问自答、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完这一单元后,想一想,尽管在“质疑”这一训练点上下了点功夫,但从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看,还是有一些学生不够积极,经分析,我想原因有三:一是由于胆小;二是长期养成的习惯;三是还未掌握质疑的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关注这类学生,逐步加强训练,使他们能尽快掌握这一技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2《珍珠泉》教学反思《珍珠泉》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珍珠泉水又绿又清,水泡既美丽又有趣,表达了作者对珍珠泉、对家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研读,我设计了了解美景中悟情的教学思路:1、泉水的特点。
特点:绿、深、清。
我让学生充分的想象:那样清,清得能倒映出( )。
水是那样清,清得就像( )。
从而让学生感受泉水的美,为进一步的朗读做基础。
具体感受完三个特点后,我创设了让学生给老师们介绍珍珠泉的水有多美,为学生感情朗读提供了语言环境。
2、有趣的水泡。
课文从水泡的形、动、色三方面介绍了水泡的有趣。
在学习水泡的形时,我采用了评读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的朗读之中感受重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后反思1.《古诗三首》是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三首古诗词,《绝句》这首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我抓住了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
我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古诗,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图片,小组交流领悟作者描绘了衣服怎样的画面。
抓住杜甫诗中“一动一静”的描写读出春的生机与和谐。
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方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不足之处我缺乏教学激情,致使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参与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
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
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的意境。
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三衢道中》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想象“山中景象”,做一回曾几吟诵这首诗,以其他景物为内容创造性的改写最后两句诗,丰富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的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想象“山中景象”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一串串生动美妙的词汇,那一个个有趣却不无依据的猜想,把学生带入了诗中情境,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诗中的情感。
领略到诗文中“空白”的艺术魅力,深层次的诱发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创造性的改写最两句诗,既是进行仿写古诗文训练,也是对学生前面想象的概括、升华。
有的学生一人改写出几句,发散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让学生表演《三衢道中》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对全诗又一次加深理解。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能想的想,能画的画,能说的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三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一)《语文园地一》共设了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以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写作的手法。
"字词加油站"以认识含偏旁"扌、乡、贝"的字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认字。
"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积累并运用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教会学生在不同的句子中选择意思表达准确的词语。
"读一读"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日积月累"安排了一首词《忆江南》,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在《语文园地一》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这些句子都是课文中的优美生动的句子,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然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同时再说一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语句优美的意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
教学"识字加油站"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教材所给词语的相关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图片,结合词语的意思,把握每个字的特点,轻松识字。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我引导学生辨析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在语句中体会词语的意思表达。
指导学生能够准确地用词语表达出语句的意思,是句子更加生动,表达更加准确。
同时引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语句、词语,摘抄的时候分类进行,比如,写景的、写动物的、写人物的等。
积累一些写作素材,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7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7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11.本设计紧扣文本内容、单元训练重点、课后题,打破传统的串讲串问教学模式,先从整体入手,大体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和内容,然后直奔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比赛时,再学比赛前和比赛后,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抓住重点词语“别开生面”,贯穿教学始终,通过比赛前主人的节日盛装,比赛时场面的壮观、有趣、揪心,比赛后人们的心情是只图高兴加以理解。
2.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各民族特别是藏族浓郁的民俗风情,尤其是牦牛比赛时的图片更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场面的壮观,同时,把课文里一些重点语段提炼出来,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对一些重点词语用不同颜色的字标记出来,加深理解,也有利于朗读指导。
3.重视了朗读训练,尤其几个重点段落。
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
除此之外,适当加入了语文扩展练习:变换句式和仿写句子,在语言实践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
本课设计容量较大,学生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课时就难以完成,尤其是读的能力,因此在预习和第一课时教学时一定要扫请阅读障碍,才能为后续学习基础。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2《花瓣飘香》这篇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给我们展示的却是小女孩充满爱心的金子般的心灵,她不仅仅爱惜花草,也深爱着自己妈妈的事情。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懂事”,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找出认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我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果然,有的学生觉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体贴妈妈的;有的学生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可见学生透过课文所呈现的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小组讨论的好处,也得到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使自己能够大胆的展示自己,让自己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成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在本册单元教学中,我依据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围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学会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1. 课堂导入: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之前,我都会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教授《荷花》一课时,我通过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夏日赏荷的美好时光,从而自然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2. 生字词教学:在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查找资料,理解词语的含义。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阅读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我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4. 写作训练:在写作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在写作过程中,我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5. 课堂小结:在每堂课的结尾,我会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册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掌握所学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善于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得到培养。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汇总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汇总第一单元教学反思课文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成功之处:教学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抓住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
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2.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3.课中有独立读、对读,个别读、齐读,读句子、读全诗等多次诵读,辅以适当的动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增加积累。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第二课时:成功之处:在教学这首诗之前,对这首诗的背景题目及作者作了一番讲解,从而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三两只枝”“鸭先知”“上”这样的词语。
因此我让孩子们一边课文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
接下来再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品味诗情,感情诵读。
不足之处: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
古诗该如何进行教学,我想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提高!第三课时:成功之处:1.注重朗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知诗的大意,读准诗的节奏。
通过朗读、背诵增强语感,增加积累。
2.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进行感悟。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法、步骤。
课堂上,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学这首古诗。
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们从学诗题、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情都很积极,教学过程进行得也较为顺利。
部编版语文三年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二、日积月累 1.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赞美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忆江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简介诗人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 吟先生,祖籍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 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钱塘湖春行》等。 (4)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 江、江西、安徽等地区。 (5)师生交流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三、说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积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的习惯。 2.通过比较,发现汉字的规律,会认9个生字。 3.结合具体语境,体会、感悟用词的准确性。 4.读例句,仿照例句,能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5.读背古诗《忆江南》,积累古诗。 6 . 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主学习。 7.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 8.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摘抄本,查阅《忆江南》的创作背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阅读时遇到优美生动的语句时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诵读古诗,感悟诗意,积累古诗。 重点:交流阅读时遇到优美生动的语句时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难点:诵读古诗,感悟诗意,积累古诗。
(二)、词句段运用 (I)读一读,说说括号中的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合适。 1.比较“荡漾”和“飘荡”的相同与不同。 (“荡漾”和“飘荡”都指事物飘来飘去。不同在于:“荡漾”主要用于 水面的变化,“飘荡”主要用于水面上事物的变化。而这个句子指水面 ,因此应选用“荡漾”一词。)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六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六篇1.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一《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这篇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
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揭示课题后,就引导学生紧扣课题质疑: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剪枝是为了干什么?剪枝有什么学问?到底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于是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且提出读书要求。
包括坐姿、包括声音、包括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再加以修改,我觉得在课堂中提出这些要求,往往要比单独的提出这些要求,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边读边想,主要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重点理解王大伯的话,同时还要从王大伯的剪枝动作中体会他确实是种桃能手。
这一部分学完之后,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所蕴涵的道理。
第四自然段写得很美,可以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
学习第五自然段,可先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等形式体会桃子丰收的景象。
最后一句话与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遥相呼应,进一步印证了王大伯所说的话有道理。
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剪枝里的学问可真大呀!在课文教学之后,告诉学生:生产劳动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各行各业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能人。
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让孩子体验了心理变化的过程,怎么样是满怀好奇?又怎么样是一脸疑惑?怎么样是将信将疑?怎么样是又惊又喜?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心理变化的感觉,在课堂最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你平时的观察,你还知道了一些什么样的学问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更加坚定了: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我发现,现在的孩子他们能够从在生活中发生的很小的一些事情中得到一些启示,从而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文字和朗读的关系,提高朗读水平;2.学生能够感受文本语言的美感和表达力,提高语感;3.学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理解情感和思想,培养审美情趣;4.学生能够根据老师指导完成语文作业。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阅读与感受: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阅读文字,感受语文美感,提升语感;•课文鉴赏:鉴赏有意境、富有情感表现的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图片、音乐、生活场景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增加语感;•搭配法:通过多种方式搭配阅读文本,如图画、音乐、表演等;•鉴赏法:通过讲解、分析、引导等方式鉴赏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1.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2.学习环节–朗读训练。
老师带领学生多次朗读语文课文,并针对不同段落和词语进行练习。
–文本阅读。
老师讲解文章大意和重点词语,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可以借助图画等进一步理解课文。
–鉴赏训练。
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可以通过教师提问、同学讨论等方式进行鉴赏训练。
3.作业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语文作业,如课文朗读、错别字改正、作文等。
4.总结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学方法1.导入法。
通过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情境。
2.朗读法。
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增加语感。
3.搭配法。
通过多种方式搭配阅读文本,如图画、音乐、表演等。
4.鉴赏法。
通过讲解、分析、引导等方式鉴赏文学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针对学生口语表达的不足点,采用了深入浅出的朗读训练和鉴赏训练,使学生能够渐渐提升语感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搭配不同形式的文本阅读,如图画、音乐、表演等,更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本的意义和美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新城小学丁华娟《燕子》是一篇讲读课文。
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
燕子可爱的外形,飞行的轻快、休息时的优雅,都一一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一、充分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的自主性。
在本课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了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
备课时,我发现课文的插图给人春意盎然的感觉,平静的湖面,淡绿的湖水,婀娜的柔柳,粉红的桃花,新绿的稻田。
远处,群山起伏,连绵不断,山依着水,水绕着山。
灵巧翻飞的燕子,更为明媚的春光增添了生趣。
在设计教案时我决定指导学生看图,并提示学生观察图画,可以按照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
但是,假如就这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的话,学生可能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伶俐可爱的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就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在实际教学中,我转念一想,何不在此给学生创设一段优美的教学情境,进行阅读教学呢。
我就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
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啊!”说着,我一边又给学生出示了一句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
”进行语言训练。
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都举了起来。
有的说:“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看见群山绿了,桃花红了。
”有的说:“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看见桃花笑红了脸,柳枝压弯了腰,美极了!”还有的说:“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看见春风把田野吹绿了,小草儿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嫩嫩的,多可爱!”……二、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进语言积累。
人们常说,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要读懂这篇课文,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学得透彻。
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细细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2.学习读一读,记一记,学会按部首分类识字。
3.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近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4.积累古诗《忆江南》。
[教学重难点]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学会按部首分类识字;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近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熟读精思品佳句1.自学预习读一读下列语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2.检查自学成果教师指名学生朗读“交流平台”中的三段文字。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花骨朵儿”,其中“骨”读为(ɡū),整个词应读出儿化韵。
“顺顺溜溜”的“溜”读为“li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学,一方面快速回顾本单元优美语句,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巩固与提高。
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将这三段文字读通,读熟,真正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3.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这句话。
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一只活泼的小燕子在空中飞翔(2)小燕子身体特别轻盈,与水面的接触只是轻轻地一点。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把这种画面描述出来,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然后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学生读得越出色,说明他的想象越丰富,感受越深刻。
学生读完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朗读方法——边想象画面边读书。
【设计意图: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只要学生的描述做到了细致,生动,那么就意味着他已经读懂了这段文字,当学生能做到带着自己感受读文本的时候,他就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日积月累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日积月累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的是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日积月累》。
根据教材对于该单元的描述,本课重点围绕识读语文素材、词语辨析以及故事情节的把握展开。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我在教学过程中多次体验、总结,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准备备课是好的教学的前提。
我在备课过程中,结合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详细制定了教学计划。
考虑到学生听写和阅读能力还较为简单,所以我对于课本中的生字生词、生语块进行了标注,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此外,我还准备了PPT 配合教学,用图示和动画辅助学生进行语文素材的认知、剖析。
二、教学内容1. 识读语文素材在此环节中,我通过教师模仿、学生跟读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音、语调感受,并激发其兴趣;通过句式和语用的差异,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素材的把握能力;同时,我还在PPT上加入了生动的小算盘等课外知识,以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
2. 词语辨析在这一环节,我刻意引导学生注重不同词语的辨析,同时结合检测,让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及应用,加强其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同时,我针对学生缺乏语文常识和学习体系的情况,通过举例、技巧等方法使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记忆。
3. 故事情节的把握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重心放于如何将故事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激发其对语文文化的理解和应用。
一来,我通过情景模仿、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将自身置于故事情节中,提升其感性理解能力;二来,我还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适合学生阅读的插图,使学生能够细致、准确地把握故事情节。
三、教学总结与反思这堂课我最满意的地方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表现逐渐转变为感性、理性的体验,不仅在口语表达中注意了语调、语音,还通过课本中的内容、故事情节、课外知识的学习,获得了对于日积月累的较为深刻的理解。
但是,我仍然不够满意的是课堂时间使用过长的问题,因为针对学生的理解较为困难的地方,我不得不进行多次的讲解,以期深入学生思考过程。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三首古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绝句》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惠崇春江晚景》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
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感受春天的宜人风光,抒发作者春日中的愉悦心情。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我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培养孩子们热爱诗歌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了。
要让孩子们喜欢诗,就要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因此,我将朗读作为落实所有目标的重点目标和前提。
我采用教师泛读、听读录音来实现这个目标,而且逐字逐句,有条不紊。
为了激发孩子们读诗的热情和认真,我采取了小组赛读个人风采读及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
2.对诗词的理解上,我采取了每首诗一节课的策略。
这样的考虑是出于孩子们以前背古诗意思绝大多数是死记硬背的考虑。
这样的学违背了诗词教学,而且既不深刻,有没有乐趣。
《绝句》我采取了详讲的教学方法,但是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课下注释,说说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请你发挥想象并结合诗意给这些景物加上形容词,然后再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通顺地表达诗句的意思。
第二首《惠崇春江晚景》采取了半引导半自学的方式教学,第三首《三衢道中》更是要求学生模仿前两首古诗的教学方式自学,可以先找出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等。
这样做大大凸显了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3.读读写写: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或词,改写成短文,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写故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精品范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6篇
[精品范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6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篇1】《鸟儿的侦察报告》以童话故事的形式,用作者的鸟儿朋友给作者发回的四份侦察报告贯穿全文,控诉鸟类遭到人类迫害的种种情形,读后令人警醒。
本文语言优美,平实浅显,层次非常清晰,结构相当严谨,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文章。
一、旧知导课,激发学生的已有情感。
上课伊始,我问学生是否记得三年级时学过的《一只小鸟》这篇课文,在我的提示下孩子们想起了这篇课文的大致情节。
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在树上过着快乐的生活,整天唱着清脆的歌儿,歌声引来了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用弹弓射向雏鸟,殷红的鲜血从树缝留下,从此,再也没有听到这棵树上鸟儿的歌声了。
其实,各地鸟儿被迫害的情况远比这严重,于是,开始了我们新课的学习。
我和学生一起回忆了我们曾一起了解过的鸟儿朋友,这样,既生动形象,又激发了学生的已有情感,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新知识的传授中,同时,也为整堂课的课堂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非常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展开。
二、以读促情,读中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抓住文章的两条感情线索:一是侦察报告中的鸟儿们受到伤害时伤心、难过的心情。
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句子,多形式、多层次地朗读感悟,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同情鸟儿们的悲惨遭遇。
二是作者看到侦察报告后的感受。
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教师引读过渡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情激情,认识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最后,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交流时,为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痛苦之极,我对孩子们说,想想你们宠爱的小猫或小狗死了或掉了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这时,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我班卓熙凯同学,眼睛一下子红了,眼泪流了出来,非常伤心地想要给我们讲述什么,我连忙请他起来,问他想到了什么?他哭着讲述了前几天自家小狗因为他们一家人的疏忽走丢了的事情,他难过极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完后,老师们应该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趁热打铁,发现自己教学上的一些问题并及时改正,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案例,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燕子》教学反思《燕子》这是一篇散文。
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
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
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这堂课气氛较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我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再到组织学生自读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平等参与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同时我适当点拨,为学生的思维起着“搭桥引路”的作用。
然后我又巧妙的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们运用写作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投入听说训练中,从而学得更扎实,更灵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写作水平。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荷花》教学反思《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
作者叶圣陶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同时完成写一种植物的教学任务。
1、随文识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色和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对各课的教学进行设计。
教学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达到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借助读、思考,解决疑问。
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教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这样做的意图只是想改变那种只顾教师讲不顾学生问,不让学生问的做法。
我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问,有针对性地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问自答、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完这一单元后,想一想,尽管在“质疑”这一训练点上下了点功夫,但从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看,还是有一些学生不够积极,经分析,我想原因有三:一是由于胆小,二是长期养成的习惯;三是还未掌握质疑的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关注这类学生,逐步加强训练,使他们能尽快掌握这一技能。